CN107947074B -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47074B CN107947074B CN201710934441.2A CN201710934441A CN107947074B CN 107947074 B CN107947074 B CN 107947074B CN 201710934441 A CN201710934441 A CN 201710934441A CN 107947074 B CN107947074 B CN 1079470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junction
- junction box
- water
- cover
- vertic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在对于箱体的开口部的盖的闭塞方向与铅直方向正交的电气接线箱中,在液体浸入到内部空间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液体滴下。电气接线箱(1)包括:将箱体(4)的内部空间部(4A)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4A1)和第二收纳区域(4A2)的肋(53)、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水路部(55)由肋主体部(53a)和水路壁(53b、53c)形成,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54)连通,下方向侧端部与箱体外部连通。水路壁(53b、53c)分别与集水部(54)的引导壁(54b、54c)连结,并且朝向连结部位向下方向倾斜。引导壁(54b、54c)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并且,被配置在第一收纳区域(4A1)以及第二收纳区域(4A2)的上方向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在由具有收纳多个电子部件的内部空间部以及开口部的箱体和将箱体的开口部封闭的盖构成的电气接线箱中,箱体和盖的边界在相对于箱体的开口部的盖的闭塞方向周围环绕一周地形成。上述电气接线箱一般而言,以相对于箱体的开口部的盖的闭塞方向成为铅直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
另一方面,存在一种以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的电气接线箱。对于闭塞方向是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电气接线箱,在箱体与盖的边界中位于上方向侧的端部的部分被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上方向侧的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5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6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在由箱体和盖构成的电气接线箱中,有在电气接线箱的外侧面附着液体的情况。对于闭塞方向是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电气接线箱,在电气接线箱的外侧面中的上方向侧的端面附着有液体的情况下,与铅直方向是闭塞方向的电气接线箱相比较,已附着的液体有可能从在箱体与盖的边界中的电气接线箱的上方向側的端面形成的部分浸入内部空间部。浸入到内部空间部的液体在内部空间部从上述边界向铅直下方向侧滴下。
但是,对于闭塞方向是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电气接线箱,在内部空间部,相对于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界,在下方向侧配置电子部件。因此,在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闭塞方向的电气接线箱中,在液体浸入内部空间部时,电子部件需要对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能够在相对于箱体的盖的闭塞方向与铅直方向正交的电气接线箱中,在液体浸入到内部空间部的情况下抑制液体的滴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其具有与内部空间部连通的盖侧开口部;多个电子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部;以及盖,其闭塞所述盖侧开口部,其中,所述箱体以所述盖对于所述盖侧开口部的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所述内部空间部在与所述铅直方向及所述闭塞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通过在铅直方向延伸地形成的肋,而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所述肋向与所述闭塞方向相反方向即开放方向侧延伸,并且,由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水路壁来形成水路部,所述水路部的在所述铅直方向的两端部中,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连通,下方向侧端部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所述集水部具有引导壁,所述引导壁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而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并且,与所述水路壁分别连结,其中,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是所述箱体与所述盖的边界中的位于上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界。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电气接线箱具有阻水部件,所述阻水部件被配置在比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更靠所述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向侧,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阻水部件是所述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向侧端面从闭塞方向侧端部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并朝向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箱体具有从所述阻水部件的闭塞方向侧比所述阻水部件更向所述上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至少与所述阻水部件的所述闭塞方向侧端部重合的端部阻水部向所述开放方向突出地形成。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包括:电线;以及电气接线箱,包括:箱体,其具有与内部空间部连通的盖侧开口部;多个电子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部;和盖,其闭塞所述盖侧开口部,其中,所述箱体以所述盖对于所述盖侧开口部的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所述内部空间部在与所述铅直方向及所述闭塞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通过在铅直方向延伸地形成的肋,而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所述肋向与所述闭塞方向相反方向即开放方向侧延伸,并且,由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水路壁来形成水路部,所述水路部的在所述铅直方向的两端部中,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连通,下方向侧端部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所述集水部具有引导壁,所述引导壁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而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并且,与所述水路壁分别连结,其中,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是所述箱体与所述盖的边界中的位于上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界。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通过集水部来收集从箱体与盖的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浸入到内部空间部的液体,并沿着水路部引导,将被引导到水路部的液体沿着水路部向铅直下方向引导,并能够从箱体与盖的边界的下方向侧排出到电气接线箱的外部,所以能够使浸入到内部空间部的液体避开电子部件而排出到箱体的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取下盖后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气接线箱
2:盖
3:电子部件
30:电子部件盒
4:箱体
4A:内部空间部
4A1:第一收纳区域
4A2:第二收纳区域
5:箱体主体
52:外周壁
52a: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
53:肋
53a:肋主体部
53b、53c:水路壁
53d:端面
53e、53f:对置面
54:集水部
54a:集水部主体
54b、54c:引导壁
54d:端面
54e、54f:端面
55:水路部
56:阻水部件
56a:上方向侧端面
56b:闭塞方向侧端部
56c:开放方向侧端部
6:箱体盖
64:延伸部
64a:端部阻水部
7:阻水部件
300:电子部件块
R:边界
Ru:上方向侧端部边界
Rd:下方向侧端部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限定的内容。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取下盖后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此处,各图的X方向是电气接线箱的宽度方向。各图的Y方向是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电气接线箱的深度方向。Y1方向是对盖的箱体开口部进行闭塞的方向。Y2方向是对盖的箱体开口部进行开放的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电气接线箱的上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铅直方向是电气接线箱的上下方向。Z1方向是上方向。Z2方向是下方向。
电气接线箱1如图1所示,搭载于车辆,装入到布线在汽车的线束100,将构成电线101等的连接处理用部件的连接器、保险丝、继电器、电子控制单元等电装件等各种电子部件模块汇集并收纳在内部。虽然电气接线箱1有时也被称作连接箱、保险丝箱、继电器箱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统称为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1包括:盖2、多个电子部件3、以及箱体4。箱体4包括:箱体主体5和箱体盖6。
电气接线箱1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后述的内部空间部4A即箱体主体5的内部,插入由电子部件3和电子部件盒30构成的电子部件块300,并通过在箱体主体5的内周面和电子部件盒30的外周面分别形成的卡止部,从而电子部件块300被卡止在箱体主体5。进而,相对于收纳有电子部件3的箱体主体5,盖2从闭塞方向闭塞箱体4的后述的盖侧开口部51a,箱体盖6从开放方向闭塞箱体4的后述的箱体盖侧开口部51b。盖2以及箱体盖6分别在外周面设置卡止爪部n1、n2,并与设置在箱体主体5的外周面的卡止接受部P嵌合,从而相对于箱体主体5卡止,组装电气接线箱1。
此处,电气接线箱1形成有箱体4与盖2的边界R。边界R是盖2闭塞箱体4时箱体4与盖2对置的端部即箱体4与盖2的接合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界R是箱体4的外周壁的外周面与盖2的外周壁的内周面在与闭塞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置地形成。因此,边界R如图1所示,是在将闭塞方向作为轴的情况下沿着周方向绕一周地形成。边界R具有:位于上方向侧的端部的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图1中的虚线包围的区域);和位于下方向侧的端部的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和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分别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铅直方向对置。
盖2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闭塞方向闭塞箱体主体5的盖侧开口部51a。盖2被形成为具有开口部21的托盘(盘子)形状。盖2被形成为在已安装到箱体主体5时,在将闭塞方向作为轴的情况下,位于周方向的外周壁22位于比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更靠近外侧。盖2在外周壁22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卡止爪部n1。
电子部件3如图2所示,以收纳在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电子部件盒30的状态被收纳在内部空间部4A。电子部件盒30形成有多个分隔壁,通过分隔壁而分别收纳各个电子部件3。电子部件3被收纳在电子部件盒30,从而多个电子部件3作为一个集合体而构成电子部件块30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块300被形成两个,一个电子部件块300A收纳在后述的第一收纳区域4A1,另一个电子部件块300B收纳在后述的第二收纳区域4A2。电子部件3已收纳在内部空间部4A时,电子部件3的主体部31位于盖2侧,并且被配置为与电子部件3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位于箱体盖6侧。
箱体4由合成树脂等形成,通过箱体主体5和箱体盖6,从而形成具有内部空间部4A的箱型形状。箱体4如图2所示,在内部空间部4A收纳多个电子部件3即电子部件块300。箱体4以盖2相对于后述的盖侧开口部51a的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被安装在存在设置对象物的空间部中,在该位置没有设置像以往那样盖相对于壳体的闭塞方向是铅直方向且在宽度方向具有长度的电气接线箱的空间,并且,在该部位允许在铅直方向配置电气接线箱的空间,例如设置在后备箱。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接线箱1设置在未图示的后备箱的底板。
内部空间部4A通过箱体盖6闭塞箱体主体5而形成。内部空间部4A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通过后述的肋53,而在宽度方向划分为两个区域,即第一收纳区域4A1以及第二收纳区域4A2。第一收纳区域4A1以及第二收纳区域4A2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由肋53、后述的集水部主体54a、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构成。
箱体主体5具有与内部空间部4A连通的盖侧开口部51a。箱体主体5具有在闭塞方向与盖侧开口部51a对置且与内部空间部4A连通的箱体盖侧开口部51b。也就是说,箱体主体5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由外周壁52形成长方形状的框状。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是从箱体主体5的闭塞方向侧端部向开放方向侧端部朝向下方向侧倾斜的倾斜面。箱体主体5在外周壁52的外周面包括与盖2以及箱体盖6的卡止爪部n1、n2嵌合的多个卡止接受部P。箱体主体5包括肋53和集水部54。
肋53将内部空间部4A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4A1和第二收纳区域4A2。肋53形成在箱体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肋53从形成在上方向侧的集水部54到位于外周壁52中的下方向侧端部的位置的外周壁52的内周面、即下方向侧端部内周面52b,在铅直方向上延伸地形成。肋53具有肋主体部53a和水路壁53b、53c。
肋主体部53a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朝向闭塞方向延伸地形成。水路壁53b、53c从肋主体部53a中的开放方向侧、即盖2侧的端面53d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并朝向开放方向延伸地形成。因此,一对水路壁53b、53c在宽度方向上对置。水路壁53b、53c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至少比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更向开放方向侧突出,以沿着铅直方向与已收纳在内部空间部4A的电子部件3位于同一面上的方式在开放方向侧延伸地形成。水路壁53b、53c的下方向侧端部连结到箱体主体5的下方向侧端部内周面52b。
在水路壁53b、53c中,相互对置的对置面53e、53f分别与肋主体部53a的端面53d连结。也就是说,水路部55由肋主体部53a以及水路壁35b、53c即肋主体部53a的端面53d和水路壁53b、53c的对置面53e、53f构成。另外,在盖2安装在箱体主体5时,水路部55由盖2的外周壁中的闭塞方向侧端部的内周面、端面53d以及一对对置面53e、53f构成。水路部55将从箱体4与盖2的边界R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引导到铅直方向的下方向。水路部55如图2以及图3所示,铅直方向的两端部中,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54连通,下方向侧端部经由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与箱体4的外部空间连通。
集水部54收集从箱体4与盖2的边界R即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并引导到水路部55。集水部54如图3以及图4所示,具有集水部主体54a和多个引导壁54b、54c。集水部主体54a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与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位于上方向端部的外周壁52的内周面和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外周壁52的一部分内周面连结。另外,集水部主体54a的下方向侧端部在宽度方向夹住肋53,构成第一收纳区域4A1和第二收纳区域4A2的上方向侧的一部分。集水部主体54a的开放方向侧即盖2侧的端面54d与肋主体部53a的端面53d连结。此处,端面54d和端面53d指被以位于与闭塞方向正交的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连接。因此,集水部54和水路部55被连续地形成。
引导壁54b、54c从集水部主体54a的端面54d突出,并在开放方向延伸地形成。引导壁54b、54c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引导壁54b、54c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引导壁54b配置在第一收纳区域4A1的上方向侧,引导壁54c配置在第二收纳区域4A2侧的上方向侧。引导壁54b如图3所示,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在宽度方向对置的一个外周壁连结。在引导壁54b中,另一个端部与水路壁53b连结。即,引导壁54b的上方向侧的端面54e与水路壁53b的对置面53e连结。引导壁54c的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与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在宽度方向对置的另一个外周壁连结。在引导壁54c中,另一个端部与水路壁53c连结。即,引导壁59b的上方向侧的端面54f与水路壁53c的对置面53f连结。引导壁54b、54c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分别被形成为从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换言之与朝向水路壁53b、53c的连接部位,向下方向侧倾斜。
箱体盖6从开放方向闭塞箱体主体5的箱体盖侧开口部51b。箱体盖6被形成为具有开口部61的箱型形状。箱体盖6在上方向侧的端部具有用于将箱体盖6即电气接线箱1安装在后备箱的底板的安装部62。在安装部62形成有用于将安装用的螺栓等连接部件穿通的安装孔62a。箱体盖6被形成为:在安装到箱体主体5时,在将深度方向作为轴的情况下位于周方向的外周壁63位于比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更靠内侧。箱体盖6在外周壁63的外周面形成与箱体主体5的卡止接受部P嵌合的多个卡止爪部n2。
其次,对液体从外部淋到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的情况下的液体流动进行说明。首先,在液体淋到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端部也就是说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情况下,液体通过倾斜面即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倾斜被向开放方向侧引导,从盖2的开放方向侧的端部在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向下方向滴下来。
其次,关于在附着在箱体主体5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液体从箱体4与盖2的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情况下的液体流动,使用图3以及图4举例说明。在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中,穿过盖2的外周壁22的内周面与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的外周面之间并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在内部空间部4A朝向铅直方向中的下方向滴下,或者顺着集水部主体54a的端面54d向下方向移动。已向下方向移动的液体附着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的引导壁54b、54c的上方向侧的端面54e、54f。在滴到引导壁54b的液体在端面54e因自重而沿着引导壁54b的倾斜聚集在下方向侧,并朝向水路部55引导(箭头S1)。滴到引导壁54c的液体在端面54f因自重而沿着引导壁54c的倾斜聚集在下方向侧,并朝向水路部55引导(箭头S2)。从引导壁54b以及引导壁54c引导到水路部55的液体在水路部55中的构成水路部55的肋主体部53a的端面53d、水路壁53b、53c的对置面53e、53f的任一面向下方向侧移动,并朝向下方向侧引导(箭头S3)。另外,即使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液体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中的在下方向侧配置水路部55的位置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情况下,在水路部55也朝向下方向引导(箭头S3)。
在水路部55被朝向下方向引导的液体如图4所示,到达水路部55的下方向侧的端部。达到下方向侧的端部的液体从肋主体部53a的端面53d、水路壁53b、53c的对置面53e、53f的任一面的下方向侧端部移动到位于盖2的下方向侧端部的外周壁22的内周面23。到达内周面23的液体因到达的液体量的增加,而流入到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箭头S4)。流入到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的液体在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中沿着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的外周面移动,并从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的外周面与盖2的外周壁22的内周面的间隙排出到箱体4的外部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箭头S5)。
如上所述,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引导壁54b、54c挡住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并沿着引导壁54b、54c的倾斜向水路部55引导。引导到水路部55的液体通过水路部55而向铅直下方向引导,达到水路部55下方向侧的端部,并从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排出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引导壁54b、54c在集水部主体54a的端面54d上形成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的位置。因此,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在因自重而向下方向移动后,与引导壁54b、54c的端面54e、54f接触,并且通过引导壁54b、54c而聚集,并引导到水路部55,所以能够抑制液体在内部空间部4A朝向垂直下方向滴下,液体避开电子部件3,所以能够抑制附着在配置在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的下方向侧的电子部件3。另外,液体通过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电子部件块300A、300B之间的具有水路壁53b、53c的水路部55而向铅直方向中的下方向引导,所以能够避开电子部件3地从下方向侧边界端部Rd排出到箱体4的外部。
另外,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肋53形成在第一收纳区域4A1与第二收纳区域4A2之间也就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所以与未形成有肋53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箱体4的刚性。通过将肋53形成在第一收纳区域4A1与第二收纳区域4A2之间,从而将分别收纳在第一收纳区域4A1和第二收纳区域4A2的电子部件块300A、300B分开配置,所以能够抑制通电时的热对电子部件3的影响。
另外,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形成在相对于箱体4形成在盖2侧即电子部件3的主体部31侧,并且,并且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电子部件3和铅直方向位于同一面上的方式,向与闭塞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突出地形成。也就是说,在与因液体附着而被影响的主体部31邻接的位置,水路壁53b、53c以及引导壁54b、54c对液体进行相对于主体部31的防水,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已滴下的液体附着在电子部件3。
另外,以上说明的线束100包括电气接线箱1,所以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被集水部54集中,并通过水路部55向下方向引导,排出到箱体4的外部,所以能够抑制液体在内部空间部4A朝向垂直下方向滴下,并且能够抑制附着到电子部件3。
[实施方式2]
其次,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截面图。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的不同的点是箱体4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共通的构成、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箱体4如图5~图7所示,在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形成有阻水部件56。阻水部件56与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在铅直方向对置,并且形成在上方向侧。也就是说,通过阻水部件56,箱体4的上方向侧的端部变成双重构造。因此,阻水部件56配置在比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更靠近铅直方向的上方向侧,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至少一部分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是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56c即从箱体盖6侧的端部朝向盖2侧的端部而朝向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箱体4在箱体主体5包括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
箱体4在箱体盖6的上方向侧端部具有延伸部64。延伸部64在箱体盖6中,从阻水部件56的闭塞方向侧在比阻水部件56更靠近上方向侧延伸地形成。在实施方式2中,安装部62是延伸部64。延伸部64具有端部阻水部64a。
端部阻水部64a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向延伸部64的开放方向侧也就是说从箱体主体5侧的端面向开放方向侧突出,并且以至少与阻水部件56的闭塞方向侧端部56b重合的方式延伸地形成。端部阻水部64a在从闭塞方向观察时,从安装部62的上方向侧端部,朝向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在宽度方向的第一收纳区域4A1侧的端部延伸。进而,在上述端部,朝向铅直方向的下方向弯曲,并延伸到上方向侧端面56a而形成。
其次,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针对在液体从外部淋入的情况下此处是淋到上方向侧端部的液体流动,使用图6以及图7进行说明。首先,针对电气接线箱1的上下方向是铅直方向的情况,使用图6进行说明。首先,液体从上方向侧朝向电气接线箱1滴下(箭头S6)。淋到箱体盖6的安装部62的上方向侧端部即延伸部64的液体向闭塞方向或者开放方向移动(箭头S7)。向闭塞方向移动的液体达到安装部62的闭塞方向侧的端部,在箱体盖6的外侧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侧朝向下方向移动(箭头S9)。另一方面,向开放方向移动的液体在端部阻水部64a向开放方向侧移动(箭头S7),在达到端部阻水部64a的开放方向侧的端部后,朝向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滴下(箭头S6)。从端部阻水部64a朝向下方向移动的液体到达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并且,通过设置在上方向侧端面56a的倾斜,而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56c引导(箭头S8)。此时,淋到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的液体也同样地,因倾斜而直接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侧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56c向下方向移动(箭头S8)。到达开放方向侧端部56c的液体从开放方向侧端部56c顺着盖2的开放方向侧的端面移动等,在盖2的外侧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侧朝向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滴下(箭头S9)。
其次,针对电气接线箱1的上下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具有角度的情况,特别是针对电气接线箱1在与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的倾斜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使用图7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的情况是,电气接线箱1的倾斜角度比上方向侧端面56a的倾斜角度大,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电气接线箱1从开放方向侧朝向闭塞方向侧地向下方向倾斜。首先,液体从上方向侧朝向电气接线箱1滴下(箭头S6)。淋到箱体盖6的安装部62的上方向侧端部即延伸部64和端部阻水部64a的液体随着电气接线箱1的倾斜而向闭塞方向移动(箭头S7)。向闭塞方向移动的液体达到安装部62的闭塞方向侧的端部,并在箱体盖6的外侧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侧朝向下方向移动(箭头S9)。另一方面,滴到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的液体随着电气接线箱1的倾斜而在上方向侧端面56a上从开放方向侧端部56c侧朝向闭塞方向侧端部56b侧引导(箭头S8)。并且,达到闭塞方向侧端部56b的液体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向下方向移动(箭头S8a),朝向设置在箱体盖6的倾斜板移动,即滴下。上述倾斜板是朝向形成在箱体盖6的排出口且向下方向有倾斜的倾斜板。滴到倾斜板的液体通过倾斜板的倾斜而向形成在箱体盖6的排出口65引导,并从排出口65排出到箱体盖6的外部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箭头S8d)。
但是,有时,与盖2侧邻接地向下方向滴下的液体(箭头S9)、滴到开放方向侧端部56c侧附近的一部分液体浸入到阻水部件56的下方向侧的端部与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箭头S8b)。浸入到阻水部件56的下方向侧的端部与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的液体沿着电气接线箱1的倾斜在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下方向侧被引导(箭头S8c)。此时,在液体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情况下,液体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而排出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未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液体在箱体主体5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上被向闭塞方向引导,并到达闭塞方向侧端部56b。并且,到达闭塞方向侧端部56b的液体被从阻水部件56的下方向侧的端部与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排出到阻水部件56的外部,并向下方向移动(箭头S8a)。向下方向移动的液体朝向设置在箱体盖6的倾斜板移动,并通过倾斜板的倾斜而向形成在箱体盖6的排出口65引导,从排出口65向箱体盖6的外部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排出(箭头S8d)。
以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在箱体主体5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上方向侧以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的方式形成阻水部件56。即,被形成为阻水部件56堵住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因此,能够抑制淋到电气接线箱1的液体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另外,即使在淋到电气接线箱1的液体浸入到箱体4的上方向侧的端部与阻水部件56的下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并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来抑制液体滴下,并且能够避开电子部件3地排出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
另外,阻水部件56的上方向侧端面56a是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56c的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所以能够将附着在上方向侧端面56a的液体更可靠地引导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
另外,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形成在位于箱体盖6的上方向侧端部的延伸部64的端部阻水部64a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阻水部件56的闭塞方向侧端部56b重合,并且向开放方向侧突出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从闭塞方向侧端部56b与箱体盖6的间隙浸入到阻水部件56的下方向侧的端部与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并到达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
[变形例]
其次,针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局部立体图。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的电气接线箱1不同点是:阻水部件作为其它部件,安装在箱体主体5。
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包括阻水部件7。阻水部件7如图8所示,通过形成在箱体主体5的外周壁52中的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未图示的安装机构等,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需要说明的是,电气接线箱1即使在将阻水部件7安装在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的状态下,也能够装卸盖2。阻水部件7与上方向侧端部外周面52a在铅直方向对置,并且形成在上方向侧。因此,阻水部件7与实施方式2的阻水部件56同样地,配置在比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更靠近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向侧,配置成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重合。阻水部件7的上方向侧端面71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从闭塞方向侧端部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即从箱体盖6侧的端部朝向盖2侧的端部向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以上内容,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1由于形成为阻水部件7堵住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所以能够抑制淋到电气接线箱1的液体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另外,即使在淋到电气接线箱1的液体浸入到箱体4的上方向侧的端部与阻水部件7的下方向侧的端部的间隙并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Ru浸入到内部空间部4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集水部54以及水路部55来抑制液体滴下,并且避开电子部件3地排出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另外,阻水部件7的上方向侧端面71是从闭塞方向侧端部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中的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将附着在上方向侧端面71的液体引导到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
对于实施方式1的电气接线箱1,水路壁53b、53c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沿着铅直方向与收纳在内部空间部4A的电子部件3位于同一面上的方式在开放方向侧延伸地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以比电子部件3向开放方向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地形成。即,水路壁53b、53c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至少沿着铅直方向与收纳在内部空间部4A的电子部件3在同一面上或者比其更靠近开放方向侧突出即可。
实施方式2的电气接线箱1成为具有阻水部件56、延伸部64以及端部阻水部64a的构造,但在不需要延伸部64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仅具有阻水部件56的构造。例如,在将电气接线箱1设置在设置对象物时,由于车体侧的其它部件位于电气接线箱1的上方向等情况,从而在液体附着在从铅直方向观察时比形成有端部阻水部64a的位置更靠近开放方向侧的情况下等,能够根据需要地选择仅包括阻水部件56、或者包括延伸部64以及端部阻水部64a。
Claims (5)
1.一种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
箱体,其具有内部空间部和盖侧开口部,所述盖侧开口部与所述内部空间部连通并且被所述盖闭塞;以及
多个电子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部,
其中,所述箱体以所述盖对于所述盖侧开口部的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
所述内部空间部在与所述铅直方向及所述闭塞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通过在铅直方向延伸地形成的肋,而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
所述肋向与所述闭塞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开放方向侧延伸,并且,由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第一水路壁和第二水路壁来形成水路部,
所述水路部的在所述铅直方向的两端部中,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连通,下方向侧端部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
所述集水部具有:第一引导壁,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且与所述第一水路壁连结;和第二引导壁,被配置在第二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且与所述第二水路壁连结,并且,所述第一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引导壁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其中,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是所述箱体与所述盖的边界中的位于所述盖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电气接线箱具有阻水部件,所述阻水部件被配置在比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更靠所述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向侧,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阻水部件是所述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向侧端面从闭塞方向侧端部朝向开放方向侧端部并朝向下方侧倾斜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中,
所述箱体具有从所述阻水部件的闭塞方向侧比所述阻水部件更向上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
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所述延伸部的端部阻水部向开放方向突出地形成,所述端部阻水部至少与所述阻水部件的所述闭塞方向侧端部重合。
5.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以及
电气接线箱,在内部收纳所述电线的一部分,并且包括:盖;箱体,其具有内部空间部和盖侧开口部,所述盖侧开口部与所述内部空间部连通并且被所述盖闭塞;和多个电子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部,
其中,所述箱体以所述盖对于所述盖侧开口部的闭塞方向成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对象物,
所述内部空间部在与所述铅直方向及所述闭塞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通过在铅直方向延伸地形成的肋,而划分为第一收纳区域以及第二收纳区域,
所述肋向与所述闭塞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开放方向侧延伸,并且,由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第一水路壁和第二水路壁来形成水路部,
所述水路部的在所述铅直方向的两端部中,上方向侧端部与集水部连通,下方向侧端部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
所述集水部具有:第一引导壁,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且与所述第一水路壁连结;和第二引导壁,被配置在第二收纳区域的上方向侧且与所述第二水路壁连结,并且所述第一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引导壁在从所述铅直方向观察时与上方向侧端部边界重合,其中,所述上方向侧端部边界是所述箱体与所述盖的边界中的位于所述盖的上方向侧的端部的边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0791A JP6431016B2 (ja) | 2016-10-12 | 2016-10-12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6-200791 | 2016-10-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7074A CN107947074A (zh) | 2018-04-20 |
CN107947074B true CN107947074B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183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4441.2A Active CN107947074B (zh) | 2016-10-12 | 2017-10-10 |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98247B2 (zh) |
JP (1) | JP6431016B2 (zh) |
CN (1) | CN1079470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38623B2 (en) * | 2018-03-19 | 2020-04-28 | Veoneer Us Inc. | Sealed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
JP7158900B2 (ja) * | 2018-06-07 | 2022-10-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847405B2 (ja) * | 2018-11-12 | 2021-03-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筐体、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807369B2 (ja) * | 2018-11-20 | 2021-01-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7084284B2 (ja) * | 2018-11-28 | 2022-06-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用ケース及び電力制御装置 |
JP6952086B2 (ja) * | 2019-09-17 | 2021-10-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7264002B2 (ja) * | 2019-09-30 | 2023-04-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21087272A (ja) * | 2019-11-27 | 2021-06-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7358259B2 (ja) | 2020-01-31 | 2023-10-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ホルダ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1436A (zh) * | 2003-04-25 | 2004-1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
JP2013085404A (ja) * | 2011-10-12 | 2013-05-09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13146125A (ja) * | 2012-01-13 | 2013-07-25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CN104640393A (zh) * | 2013-11-11 | 2015-05-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防水型壳体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52943A (ja) * | 2000-09-04 | 2002-05-2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電気接続箱 |
US6610927B2 (en) * | 2001-03-15 | 2003-08-26 |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 Water resistant electrical box |
US6774309B2 (en) * | 2002-06-14 | 2004-08-1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proof cover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
JP5082830B2 (ja) * | 2007-12-25 | 2012-11-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14217255A (ja) * | 2013-04-30 | 2014-1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6230187B2 (ja) * | 2013-12-09 | 2017-11-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6345972B2 (ja) * | 2014-04-21 | 2018-06-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
-
2016
- 2016-10-12 JP JP2016200791A patent/JP64310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10 CN CN201710934441.2A patent/CN107947074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10 US US15/728,612 patent/US1009824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1436A (zh) * | 2003-04-25 | 2004-12-0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
JP2013085404A (ja) * | 2011-10-12 | 2013-05-09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13146125A (ja) * | 2012-01-13 | 2013-07-25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CN104640393A (zh) * | 2013-11-11 | 2015-05-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防水型壳体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103556A1 (en) | 2018-04-12 |
US10098247B2 (en) | 2018-10-09 |
JP2018064352A (ja) | 2018-04-19 |
CN107947074A (zh) | 2018-04-20 |
JP6431016B2 (ja) | 2018-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7074B (zh) | 电气接线箱以及线束 | |
JP4901374B2 (ja) | 電気接続箱の排水構造 | |
JP6309497B2 (ja)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2916376B (zh) | 防水盒以及具有该防水盒的电接线盒 | |
CN102460874B (zh) | 防水盒 | |
US8969723B2 (en) | Electric junction box | |
JP4993011B2 (ja) | 電子制御装置 | |
JP6028932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EP1107278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 |
US9374916B2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US981285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 |
CN110581467B (zh) | 锁定结构、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
JP4326449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20160345455A1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 |
CN112512231B (zh) |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
JP2013146125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14103797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686636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6594717B2 (ja) | 防水構造 | |
EP2853449B1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JP4063020B2 (ja) | 電気接続箱の排水構造 | |
JP6349160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3976998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7293074B2 (ja)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KR101302429B1 (ko) | 3중구조 함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