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7556B -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7556B CN107527556B CN201710769371.XA CN201710769371A CN107527556B CN 107527556 B CN107527556 B CN 107527556B CN 201710769371 A CN201710769371 A CN 201710769371A CN 107527556 B CN107527556 B CN 1075275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groove
- display panel
- cover layer
- flexible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成型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信号传输线层,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所述信号传输线层与所述第一覆盖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且填充所述凹槽。本申请使相邻两个层的界面层形成凹凸结构,以增加第一覆盖层与第二覆盖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贴合力,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尤其是柔性显示面板以其可折叠、方便携带、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且给予用户全新的观看体验。
相关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展开或者弯曲,其具有弯折部,在弯折部处,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较差,会影响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
信号传输线层,
第一覆盖层,
第二覆盖层,
所述信号传输线层与所述第一覆盖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且填充所述凹槽。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包括:
提供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在所述弯折部形成:
信号传输线层,
第一覆盖层,
第二覆盖层;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层与所述第一覆盖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且填充所述凹槽。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部处,第一覆盖层上设置有凹槽,第二覆盖层覆盖第一覆盖层,且填充凹槽内,使相邻两个层的界面层形成凹凸结构,以增加第一覆盖层与第二覆盖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贴合力;同时由于设置有凹槽,能够有利于第一覆盖层在弯折时的应力释放,从而尽可能降低各向应力对界面层的影响,防止界面层老化甚至脱落,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区;
200-非显示区;
20-弯折部;
201-信号传输线层;
202-第一覆盖层;
2021-凹槽;
2021a-槽壁;
2021b-槽底;
2022-凸楞;
203-第二覆盖层;
2031-凸起结构;
204-柔性基底;
205-缓冲膜层;
206-栅极绝缘膜层;
207-电容绝缘膜层;
208-层间绝缘膜层;
209-钝化膜层;
210-平坦化膜层;
211-阳极电极膜层;
212-辅助粘性层。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附图中各部件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显示装置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可以呈矩形区、五边形区或者圆形区等,非显示区200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0的外周,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区100的一侧。非显示区200具有弯折部20,弯折部20可以位于显示区100的一侧,也可以位于显示区100的某个角位,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部20处能够折叠或者展开。
接着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地,弯折部20包括信号传输线层201、第一覆盖层202以及第二覆盖层203,信号传输线层201布置有信号走线,如源极金属线、漏极金属线,信号传输线层201与第一覆盖层202层叠设置,第一覆盖层202至少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021,也就是说,第一覆盖层202可以仅在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设置凹槽2021,也可以在第一覆盖层202沿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2021,位于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的凹槽2021,可以由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面向信号传输线层201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
第二覆盖层203覆盖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且填充凹槽2021,即信号传输线层201、第一覆盖层202以及第二覆盖层203依次层叠设置,且第二覆盖层203填充凹槽2021。
上述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部20处,第一覆盖层202上设置有凹槽2021,第二覆盖层203覆盖第一覆盖层201,且填充凹槽2021内,即第二覆盖层203靠近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2031,凸起结构2031填充于凹槽2021,以与凹槽2021贴合,实际上,凸起结构2031与凹槽2021相适配,二者完全贴合,从而使相邻两个层的界面层形成凹凸结构,增加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贴合力;同时由于第一覆盖层202设置有凹槽2021,能够有利于第一覆盖层202在弯折时的应力释放,从而尽可能降低各向应力对界面层的影响,防止界面层老化甚至脱落,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其中,第二覆盖层203可以为封装层,如玻璃封装层;第二覆盖层203也可以为有机的涂覆层,其材质包括丙烯酸和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即第二覆盖层203可以仅由丙烯酸或者聚丙烯酸与其它辅助材料制成,也可以同时由丙烯酸、聚丙烯酸以及其它辅助材料制成,从而形成有机封装层,增加第二覆盖层203与第一覆盖层202的粘接力,缓解封装层的应力,尽可能避免产生裂纹,增大水氧分子的扩散路径。
继续参考图2,
显示区100可以包括柔性基底204、缓冲膜层205、栅极绝缘膜层206、电容绝缘膜层207以及层间绝缘膜层208和信号传输线层201,此外,在缓冲膜层205与栅极绝缘膜层206之间,显示区100还包括半导体膜层,在栅极绝缘膜层206与电容绝缘膜层207之间,显示区100还包括栅极金属层,在电容绝缘膜层207与层间绝缘膜层208之间,显示区100还包括有电容金属层,在信号传输线层201远离柔性基底204的一侧显示区10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钝化膜层209、平坦化膜层210、阳极电极膜层211、像素定义膜层、阴极电极膜层,同时,在阴极电极膜层与像素定义膜层之间设置有有机发光膜层。
其中,柔性基底204由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柔性基底204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以对各膜层的形成提供支撑。
缓冲膜层205位于柔性基底204上,缓冲膜层205覆盖柔性基底204的整个上表面。缓冲膜层205包括无机层或有机层。例如,缓冲膜层205可以由从诸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氧化铝(AlOx)或氮化铝(AlNx)等的无机材料或者诸如压克力(acryl)、聚酰亚胺(PI)或聚酯等的有机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形成的膜层。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膜层205为有机层,进一步地,缓冲膜层205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缓冲膜层205能够阻挡杂质离子、水氧分子等的渗入,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柔性基底204扩散,尽可能减小有机层的老化。并且能够在柔性基底204的上表面上提供平坦的表面。
半导体膜层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半导体膜层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区域是不掺杂杂质的沟道区域。半导体膜层可以通过非晶硅结晶的方式使非晶硅改变为多晶硅而形成。
栅极绝缘膜层206可以为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无机层,并且栅极绝缘膜层206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在栅极绝缘膜层206上设置有栅极金属层,栅极金属层可以为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形成的单层或多层结构,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钼(Mo)钨(W)合金等合金形成的层结构。
电容绝缘膜层207可以为无机层,如由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形成的单层结构或混合层结构,设置在栅极金属层与电容金属层之间,使栅极金属层的部分区域形成第一电容板、电容金属层形成第二电容板,进而形成平板电容。
层间绝缘膜层208位于电容金属层上,层间绝缘膜层208可以由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等绝缘无机材料形成。
信号传输线层201设置有源电极和漏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或结合)到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绝缘膜层和层间绝缘膜层208而形成的。信号传输线层201为单层金属层结构或者多层混合金属层结构,金属材料如钛(Ti)/铝(Al),其电阻率较小。
钝化膜层209可以由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等无机层形成,在有的结构中,可以取消钝化膜层209。
平坦化膜层210可以为压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形成的有机层。
阳极电极膜层211可以为如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ITO)/银(Ag)/透明导电膜(ITO)或者银(Ag)/透明导电膜(ITO)形成的混合导电层。在阳极电极膜层211为反射电极膜层时,可以由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形成,并且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ITO)、掺铟氧化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In2O3)等可以形成在该反射膜层上。
像素定义层形成各像素电极,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苯并环丁烯(BCB)、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形成。
有机发光膜层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机材料形成,有机发光膜层包括有机发射层,然而除了有机发射层以外,有机发光膜层还可以包括其它各种功能层。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
阴极电极膜层为透明电极,由诸如锂(Li)、钙(Ca)、氟化锂/钙(LiF/Ca)、氟化锂/铝(LiF/Al)、铝(Al)、镁(Mg)或它们的组合的化合物形成的膜层。
其中,第一覆盖层202可以为单膜层结构,也可以为多膜层结构,第一覆盖层202可以与显示区100的钝化膜层209、平坦化膜层210、阳极电极膜层211、像素定义膜层、阴极电极膜层中的至少一个膜层同层设置,一般地,第一覆盖层202可以与显示区100的钝化膜层209、平坦化膜层210中的至少一个膜层同层设置,即弯折部20也可以包括钝化膜层209、平坦化膜层210以及阳极电极膜层211中的至少一个膜层,这样,采用显示区100与非显示区200的同层设置方式,能够使位于显示区100与非显示区200的这些膜层可以一起形成,而不用设置专门的模具进行遮挡非显示区200,进而简化整个柔性显示面板制造工序。
第一覆盖层202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置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覆盖层202仅包括平坦化膜层210,由于平坦化膜层210为有机层,具有优良的耐弯折性能,可以对弯折部20的信号走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此外,在第二覆盖,203也为有机层时,能够更好地增加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粘结力,防止弯折部20处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发生开裂,以及防止第二覆盖层203脱落,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此时,第一覆盖层202与平坦化膜层210同层沉积形成,也就是说,第一覆盖层202与显示区100内的平坦化膜层210采用一道工序形成,这样能够节省工时,简化制造工艺。该种方式中,凹槽2021设置于平坦化膜层210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
第二种方式,第一覆盖层202同时包括钝化膜层209和平坦化膜层210,且为了方便制造工序的设置,能够与显示区的钝化膜层209、平坦化膜层210同层沉积形成,钝化膜层209较平坦化膜层210更靠近信号传输线层201,且,由于平坦化膜层210为有机层,在第二覆盖层也为有机层时,能够更好地增加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粘结力,防止弯折部20处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发生开裂,以及防止第二覆盖层203脱落,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该种方式中,凹槽2021设置于平坦化膜层210远离钝化膜层209的一侧,凹槽2021可以仅设置于平坦化膜层210,也可以连通至钝化膜层209,即平坦化膜层210远离钝化膜层209的一面向信号传输线层201所在的一侧凹陷,凹陷入钝化膜层209。
第三种方式,第一覆盖层202仅包括钝化膜层209,其可以与显示区100的钝化膜层209同层沉积形成。
该种方式中,凹槽2021设置于钝化膜层209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
此外,考虑到第二覆盖层203会有各种材质,有的材质与有机材料的粘接性较好,有的材质与金属的粘接性较好,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弯折部20还包括辅助粘性层212,如图6-7所示,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辅助粘性层212设置于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之间,即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通过辅助粘性层212粘接在一起,尤其在第二覆盖层203与金属有较好粘接性时,可以选择辅助粘性层212与阳极电极膜层211同层设置,即辅助粘性层212为混合金属层,由于辅助粘性层212与第一覆盖层202、第二覆盖层203的粘接力均比较好,所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弯折部20处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开裂,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具体地,辅助粘性层212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图6所示,辅助粘性层212设置于至少一个凹槽2021内,也就是说,辅助粘性层212可以仅设置于一个凹槽2021内,也可以设置于多个凹槽2021内,由于辅助粘性层212一般通过沉积、曝光、显影、刻蚀工艺形成,因此,一般地,各凹槽2021均设置有辅助粘性层212,以增加各辅助粘性层21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接触面积,增加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该种方式中,辅助粘性层212仅设置于凹槽2021内,在第一覆盖层202除凹槽2021以外的部分仍会与第二覆盖层203贴合,因此,辅助粘性层212同时与第一覆盖层202以及辅助粘性层212贴合。
第二种方式,如图7所示,辅助粘性层212设置于第一覆盖层202上除凹槽2021以外的部分,即辅助粘性层212设置于第一覆盖层202的上表面除凹槽2021以外的平坦区,第二覆盖层203的一部分与平坦区上的辅助粘性层212贴合,另一部与凹槽2021内的第一覆盖层202贴合,即,该种方式中,第二覆盖层203也同时与第一覆盖层202和辅助粘性层212贴合,这样,能够进一步缓解第二覆盖层203的应力,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第三种方式,辅助粘性层212同时设置于凹槽2021内和第一覆盖层202上除凹槽2021以外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均设置有辅助粘性层212,第二覆盖层203仅与辅助粘性层212贴合,而与第一覆盖层202不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粘性层212设置于凹槽2021内,指辅助粘性层212可以仅设置于凹槽2021的槽底2021b,也可以设置于凹槽2021的槽壁2021a。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覆盖层203的粘结力,辅助粘性层212的厚度小于凹槽2021的深度,即辅助粘性层212位于凹槽2021内的部分的上表面与第一覆盖层202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距d,如图6所示。其中,厚度以及深度均指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尺寸。
上述各实施例中,凹槽202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通常,凹槽2021设置有多个,如五个、八个、十个、十五个等,凸起结构2031的个数与凹槽2021的个数相同,且凸起结构2031与凹槽2021相适配,通过设置多个凹槽2021和凸起结构2031,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覆盖层203与第一覆盖层20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二者的贴合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且较多的凹槽2021在柔性显示面板弯折时,能够更好地缓冲弯折形变,更好地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设置有多个凹槽2021时,各凹槽2021可以相互连通,如图8-9所示,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202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20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即图8-9均为第一覆盖层20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的投影的示意图。
在图8-9中,示出了多个凹槽2021,各凹槽2021相互连通,且交叉排列,也就是说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设置有交叉排列的多个凹槽2021,各凹槽2021可以为条形槽,多个条形槽相互交错设置形成网状结构。
具体地,各条形槽中,可以一部分中的条形槽与另一部分中的条形槽相互垂直,如图8所示;或者各条形槽中,包括各自相互平行的三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各条形槽与第二部分的各条形槽、第三部分的各条形槽均倾斜设置,且第二部分的各条形槽与第三部分中的各条形槽一一对应交叉设置,如图9所示。
可以理解地,各凹槽2021也可以单独设置,如图10-11所示,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202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中,第一覆盖层202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视图,图10、11为第一覆盖层20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的投影的示意图。
在图10-11中,第一覆盖层202朝向第二覆盖层203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相互交错的凸楞2022,凹槽2021由至少三条凸楞2022围成,即相邻的两个凹槽2021被凸楞2022隔开。凸楞2022是指相较于凹槽2021而言的,凸楞2022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即为前述的平坦区。
其中,多条凸楞2022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纵向凸楞和横向凸楞,围成矩形凹槽,如图10所示;也可以多条凸楞2022围成三角形的凹槽、五边形凹槽或者其它异形凹槽。
参考图3-5,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凹槽2021包括槽壁2021a,槽壁2021a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即槽壁2021a为竖直平面,该竖直平面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如图3所示,即凹槽2021的开口的形状与槽底2021b的结构相同。
如图4-5所示,槽壁2021a也可以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此时凹槽2021的开口的形状与槽底2021b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槽壁2021a可以包括倾斜平面,如图4所示,凹槽2021为梯形槽,倾斜平面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端较另一端向远离凹槽2021的中心的方向倾斜;或者槽壁2021a包括弧形面,如图5所示,弧形面向远离凹槽2021的中心的方向突出。显然,在槽壁2021a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时,能够增加第二覆盖层203与第一覆盖层20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二者之间的粘接力,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槽壁2021a也可以既包括倾斜平面,也包括弧形面,或者包括倾斜平面、弧形面、竖直平面中的至少一种。
在槽壁2021a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即槽壁2021a包括倾斜平面或者弧形面时,槽壁2021a在任意位置处的切平面(在槽壁2021a为倾斜平面时指倾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柔性基板的倾斜角度A的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90°,然而,角度A如果太大,会影响第二覆盖层203的平坦性以及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角度A如果太小,则会增加第二覆盖层203的用量,因此,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槽壁2021a任意位置处的切平面相对于柔性基板的倾斜角度A为30°~80°,如30°、40°、50°、60°、78°、80°等。
表1列出了试验中,角度A取不同值时,第二覆盖层203的平坦性以及第二覆盖层203的用量。
表1
由表1可以明显得到,综合考虑第二覆盖层203的平坦性、第二覆盖层203的用量以及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角度A在30°~80°时各方面性能能够得到均衡,且易于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论第一覆盖层202采用何种方式,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即使设置有凹槽2021,第一覆盖层202也完全覆盖整个信号传输线层201,即凹槽2021的槽底2021b与信号传输线层201之间留有间距,这样,第一覆盖层202能够防止覆盖信号传输线层201上的信号线裸露,防止弯折部20的信号传输线层201受到外部的水氧侵蚀而发生损坏,此外也避免信号线与其它部件或者金属接触,发生短路等故障,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若凹槽2021的深度太大,则填充于凹槽2021内的第二覆盖层203的材料就会增加;而凹槽2021的深度太小,则填充于凹槽2021内的第二覆盖层203的材料太少,减小了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的接触面积,降低了二者的粘接力,因此,优选
其中,D1为凹槽2021的最大深度,D2为第一覆盖层202的厚度,如图3所示。
表2列出了试验中,凹槽2021的最大深度D1取不同值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表2
由表2能够明显得到,在
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最好。
可以理解地,在第一覆盖层202上,若凹槽2021的开口面积太大,则填充于凹槽2021内的第二覆盖层203的材料较多,且第一覆盖层202的强度变弱,多次弯折可能造成第一覆盖层202断裂,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而若凹槽2021的开口面积太小,则第二覆盖层203与第一覆盖层202的接触面积变小,二者的粘接力变差,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且开口太小,在第二覆盖层203填充于凹槽2021时,会增加工艺难度。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其中,S1为各凹槽2021的开口面积之和,开口面积也等于凹槽2021的开口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投影的面积;S2为弯折部20的单侧表面积,即S2也等于第一覆盖层20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投影的面积。
表3列出了试验中,各凹槽2021的开口面积之和S1取不同值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表3
由表2能够明显得到,在
时,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最好。
值得说明的是,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与衬底基板垂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触摸显示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成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
S10:提供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
S20:在弯折部形成:
信号传输线层201,
第一覆盖层202,
第二覆盖层203;
其中,信号传输线层201与第一覆盖层202层叠设置,第一覆盖层202至少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021;第二覆盖层203覆盖第一覆盖层202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且填充凹槽2021。
采用这种成型方法,能够使第二覆盖层203与第一覆盖层202成型时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变大,进而增加二者之间的粘结力,提高最后成型的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弯折部20还设置有辅助粘性层212时,在步骤S20中在形成第一覆盖层202和第二覆盖层203之间还包括:在第一覆盖层202上形成辅助粘性层212。
其中,第一覆盖层202、第二覆盖层203、凹槽2021的具体结构以及各种结构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就不在赘述。
一般地,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内的各膜层,形成工序位于有机发光层形成工序之前的有机层由于自身具有光阻材料的特性,因此这些膜层采用涂布、曝光、显影等工艺成型。位于有机发光层之下的无机层以及金属层采用沉积、涂布光阻胶、曝光、显影、刻蚀以及取出光阻胶的工艺成型,其中,无机发光层采用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工艺沉积,金属层采用PVD(PhysicalVapo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沉积。位于有机发光层至上的阴极电极层通过蒸镀工艺成型。
进一步地,形成第一覆盖层202,第一覆盖层202至少远离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2021,具体为:
S201:在信号传输线层201的一侧沉积基体层;
S202:执行曝光工艺对基体层进行曝光;
S203:对基体层进行显影,以形成凹槽2021,从而形成第一覆盖层202;
进一步地,通过控制曝光工艺的参数能够控制凹槽2021的深度,以及凹槽2021的槽壁2021a的倾斜角度A。
采用曝光显影的工艺形成凹槽2021,能够通过控制曝光工艺的各参数提高形成的凹槽2021的各尺寸的精度。
详细地,可以通过控制曝光工艺中的曝光的总能量值实现,如控制曝光时间以及曝光功率,具体曝光的总能量根据第一覆盖层202的材料特性以及凹槽2021的深度以及其槽壁2021a的倾斜角度A来确定。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覆盖层202是通过曝光、显影工艺成型,因此,在设置掩膜版的时候,可以将掩膜版上与凹槽2021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成包括不全透光部和全透光部的透光区,其中,不全透光部的透光率可以逐渐增大,直至连通至全透光部,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021深度最大的区域对应全透光部,槽壁2021a的倾斜平面或弧形面对应不全透光部,这样直接通过掩膜版的设置即可控制凹槽2021的成型精度。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通过同时设置掩膜版以及控制曝光能量来控制凹槽2021的深度以及其槽壁2021a的倾斜角度A。
本申请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20处,第一覆盖层202上设置有凹槽2021,第二覆盖层203覆盖第一覆盖层202,且填充凹槽2021内,使相邻两个层的界面层形成凹凸结构,以增加第一覆盖层202与第二覆盖层20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的贴合力;同时由于设置有凹槽2021,能够有利于第一覆盖层202在弯折时的应力释放,从而尽可能降低各向应力对界面层的影响,防止界面层老化甚至脱落,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
信号传输线层,
第一覆盖层,
第二覆盖层,
所述信号传输线层与所述第一覆盖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且填充所述凹槽;
所述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平坦化膜层和阳极电极膜层;
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平坦化膜层同层沉积形成;
还包括辅助粘性层,所述辅助粘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所述辅助粘性层与所述阳极电极膜层同层设置;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满足:
其中,S1为各所述凹槽的开口面积之和,S2为所述弯折部的单侧表面积;
所述凹槽包括槽壁,所述槽壁相对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槽壁任意位置处的切平面相对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倾斜角度为3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层的材质包括丙烯酸和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粘性层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
或
所述辅助粘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层上除所述凹槽以外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交叉排列的多个所述凹槽。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7.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弯折部,在所述弯折部形成:
信号传输线层,
第一覆盖层,
第二覆盖层;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层与所述第一覆盖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层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且填充所述凹槽;
所述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平坦化膜层和阳极电极膜层;
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平坦化膜层同层沉积形成;
还包括辅助粘性层,所述辅助粘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层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所述辅助粘性层与所述阳极电极膜层同层设置;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满足:
其中,S1为各所述凹槽的开口面积之和,S2为所述弯折部的单侧表面积;
所述凹槽包括槽壁,所述槽壁相对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倾斜设置;
所述槽壁任意位置处的切平面相对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倾斜角度为30°~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远离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具体为:
在所述信号传输线层的一侧沉积基体层;
执行曝光工艺对所述基体层进行曝光;
对所述基体层进行显影,以形成所述凹槽,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覆盖层;
其中,通过控制所述曝光工艺的参数控制所述凹槽的深度,以及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倾斜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69371.XA CN107527556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69371.XA CN107527556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7556A CN107527556A (zh) | 2017-12-29 |
CN107527556B true CN107527556B (zh) | 2020-12-01 |
Family
ID=6068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69371.XA Active CN107527556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275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4571B (zh) * | 2018-01-19 | 2020-09-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
CN108400180B (zh) * | 2018-01-25 | 2020-06-16 | 北京工业大学 | 纹理衬底增强柔性器件在机械应力下的电学稳定性 |
CN110085133A (zh) * | 2018-01-26 | 2019-08-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10367173B1 (en) | 2018-03-15 | 2019-07-30 | Innolux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WO2019237340A1 (zh) * | 2018-06-15 | 2019-12-19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屏防尘机构、电子装置及柔性屏防尘机构的制造方法 |
CN108962026B (zh) * | 2018-06-28 | 2020-05-1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 |
CN109032414B (zh) * | 2018-08-02 | 2021-11-19 |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N109148684B (zh) * | 2018-08-03 | 2022-04-1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衬底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屏以及显示装置 |
CN109036141A (zh) * | 2018-08-29 | 2018-12-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构造 |
CN109192069B (zh) * | 2018-09-28 | 2020-11-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449307B (zh) * | 2018-09-29 | 2021-10-22 |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器件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11261039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285463B (zh) * | 2018-12-12 | 2024-05-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523922B (zh) * | 2018-12-14 | 2021-08-17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859627A (zh) * | 2018-12-19 | 2019-06-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衬底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83524A (zh) * | 2018-12-30 | 2020-07-07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基板、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器件 |
KR102662389B1 (ko) * | 2019-02-08 | 2024-05-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9903679B (zh) | 2019-03-07 | 2023-06-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211495A (zh) * | 2019-05-29 | 2019-09-0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12420939A (zh) * | 2019-08-22 | 2021-02-26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KR20210089297A (ko) * | 2020-01-07 | 2021-07-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11469386B2 (en) * | 2020-01-13 | 2022-10-1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folding area with multi-colored openings |
CN111369897B (zh) * | 2020-04-17 | 2022-02-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屏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1508341A (zh) * | 2020-04-28 | 2020-08-07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盖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设备 |
CN111833742B (zh) * | 2020-06-30 | 2022-07-05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1816072B (zh) * | 2020-07-06 | 2022-03-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12309266B (zh) * | 2020-11-17 | 2022-12-20 | 苏州昱铮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超薄柔性玻璃单向折叠屏 |
CN112599006A (zh) * | 2020-12-10 | 2021-04-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面板的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99032A (zh) * | 2020-12-29 | 2021-04-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
CN112888154B (zh) * | 2021-01-14 | 2023-05-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线路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223413B (zh) * | 2021-05-13 | 2023-05-0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16129740B (zh) * | 2022-11-25 | 2024-10-25 |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76540B1 (ko) * | 2011-12-28 | 2018-07-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가요성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05140417A (zh) * | 2015-08-20 | 2015-12-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205159370U (zh) * | 2015-12-01 | 2016-04-1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柔性基板、oled显示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205845416U (zh) * | 2016-06-18 | 2016-12-28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6684256A (zh) * | 2016-12-23 | 2017-05-1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653815B (zh) * | 2016-12-29 | 2019-09-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104201B (zh) * | 2017-05-25 | 2019-08-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69371.XA patent/CN10752755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7556A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7556B (zh) |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成型方法 | |
US11637252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a substrate having a hole | |
US11152443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a storage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KR102150011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US1073460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anel | |
CN104022123B (zh) |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
US8294362B2 (en) | Image display device,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7833906A (zh)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654047A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200201391A1 (en) |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742503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CN108598145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10411081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40135355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US20220190062A1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878201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23065433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355560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ouch unit disposed between pixel defining layers and/or between pixel defining layer and encapsulation layer | |
US11825694B2 (en) |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light shielding por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230329056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CN109461834B (zh) | 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 |
CN111799389A (zh) |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90049173A (ko) | 표시장치 | |
US20140353627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10629842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