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463059B -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3059B
CN107463059B CN201610389930.XA CN201610389930A CN107463059B CN 107463059 B CN107463059 B CN 107463059B CN 201610389930 A CN201610389930 A CN 201610389930A CN 107463059 B CN107463059 B CN 107463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ojection
light curtain
emitting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99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3059A (zh
Inventor
洪惠泰
施岳宏
陈际荣
魏纲良
陈信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es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 ltd
Everest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 ltd, Everest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899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3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3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光幕产生装置包括可活动式承载模块、第一发光模块以及第二发光模块。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每一个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且多个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且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借此,本发明可通过多个第一发光结构的使用,以利于提升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的光均匀度。

Description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升不可见光幕的光均匀度的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互动投影系统是一种可供使用者在投影面进行触控操作的投影系统。其利用光源装置所发出的不可见光幕涵盖整个投影面,以使不可见光幕在使用者对投影面上的投影画面进行互动触控时,能被触控物反射并产生反射光束,藉以利用不可见光检测装置来接收反射光束并检测触控位置,进而产生对应的触控信号。
不可见光幕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会对触控操作造成影响。具体而言,若不可见光幕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过大,则使用者在投影面进行触控输入时容易让触控物处于不可见光幕与投影面之间的区域,使得光检测装置检测到错误的触控位置而产生非预期的触控信号。反之,若不可见光幕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过小,则使用者在投影面进行触控输入时容易因触控物挡住反射光束,使光检测装置因无法准确地检测到触控位置而无法产生触控信号。据此,不可见光幕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必须被调整至适当值,以使触控输入能正常地进行。
然而,现有技术所提供的不可见光幕会有均匀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扫过投影面的左侧部分以及右侧部分的上方的光幕会因为过暗而无法均匀涵盖到整个投影区域。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幕产生装置,其应用于一投影幕,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一第一发光模块以及一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多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所述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其中,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与所述可见光幕都对应于所述投影幕的一投影区域,且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同时通过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的移动,以同步调整所述可见光幕以及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对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行度;其中,所述可见光幕贴近且涵盖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可活动式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上的调整机构,且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枢接式支点结构、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水平度的水平度调整结构以及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调整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枢接式支点结构具有一固定在一外壳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一枢接槽内的枢接部,所述水平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一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且所述倾斜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二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是否翘曲而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是否有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的凸起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一用于产生一中间不可见光幕的中间发光结构、一用于产生一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左侧发光结构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右侧发光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左侧旁,所述右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右侧旁,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中间部分,所述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左侧部分,且所述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右侧部分。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外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一柱状镜,且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光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二柱状镜。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幕产生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前方的一投影装置彼此分离,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对应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其包括:一投影幕、一投影装置以及一光幕产生装置。所述投影幕具有一投影区域;所述投影装置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前方,其中所述投影装置投射一影像光源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以及,所述光幕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其中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一第一发光模块以及一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多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所述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其中,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与所述可见光幕都对应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且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同时通过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的移动,以同步调整所述可见光幕以及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对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行度;其中,所述可见光幕贴近且涵盖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投影装置与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彼此分离,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镜头以及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对应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投影装置提供所述投影镜头的一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所述投影镜头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以无线传送至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依据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发光模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可活动式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上的调整机构,且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枢接式支点结构、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水平度的水平度调整结构以及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调整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枢接式支点结构具有一固定在一外壳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一枢接槽内的枢接部,所述水平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一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且所述倾斜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二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是否翘曲而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是否有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的凸起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一用于产生一中间不可见光幕的中间发光结构、一用于产生一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左侧发光结构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右侧发光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左侧旁,所述右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右侧旁,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中间部分,所述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左侧部分,且所述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右侧部分。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外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一柱状镜,且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光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二柱状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其可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所述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的设计,以使得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能够均匀地对应且涵盖到所述投影幕的整个投影区域,以避免“光幕会因为部分区域过暗而无法均匀涵盖到整个投影区域”的情况发生,并且有利于提升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的光均匀度。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其可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且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以及“所述可见光幕贴近且涵盖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的设计,以利于改善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其可通过“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镜头以及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对应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以及“所述投影镜头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以无线传送至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依据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设计,以使得所述投影装置的所述投影镜头以及所述光幕产生装置的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两者可以根据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来同步进行开启与关闭。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其中一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另外一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暂时移除可活动式承载座的一部分且每一个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第一发光模块以及第二发光模块分别产生一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与一可见光幕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第二发光模块产生一可见光幕的其中一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第二发光模块产生一可见光幕的另外一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第二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可见光幕投射在一翘曲处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光幕产生装置的第二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可见光幕投射在一凸起物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投影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投影系统的投影装置与光幕产生装置相互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幕产生装置D,光幕产生装置D可以被应用于一投影幕C,并且投影幕C具有一投影区域C10。光幕产生装置D至少包括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一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一第二发光模块3。
首先,配合图1以及图4所示,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包括一用于承载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第二发光模块3的可活动式承载座10以及一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座10上的调整机构11。另外,调整机构11包括一枢接式支点结构111、一用于调整可活动式承载座10相对于投影区域C10的水平度的水平度调整结构112以及一用于调整可活动式承载座10相对于投影区域C10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调整结构113。
举例来说,配合图1至图3所示,枢接式支点结构111具有一固定在一外壳体4上的固定部1111以及一连接于固定部1111且可活动地容置在可活动式承载座10的一枢接槽1000内的枢接部1112。另外,水平度调整结构112包括一穿过外壳体4以及可活动式承载座10的第一调整螺栓1121以及一套设在第一调整螺栓1121上且位于外壳体4与可活动式承载座10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1122,并且倾斜度调整结构113包括一穿过外壳体4以及可活动式承载座10的第二调整螺栓1131以及一套设在第二调整螺栓1131上且位于外壳体4与可活动式承载座10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1132。
再者,配合图1、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发光模块2包括多个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上的第一发光结构20,每一个第一发光结构20会产生一不可见光幕L1,并且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0所产生的多个不可见光幕L1会彼此平行。另外,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0所产生的多个不可见光幕L1可以相互配合并互补,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并且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会对应于投影幕C的一投影区域C10。
举例来说,配合图1以及图4所示,每一个第一发光结构20包括一红外线发光组件201以及一设置在红外线发光组件201的前方的第一柱状镜202,并且红外线发光组件201所产生的红外线光束可以通过第一柱状镜202,以展开成涵盖范围较大的不可见光幕L1。另外,第一发光模块2包括一用于产生一中间不可见光幕L11的中间发光结构20A、一用于产生一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2的左侧发光结构20B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3的右侧发光结构20C。另外,左侧发光结构20B相对于中间发光结构20A斜倾设置且位于中间发光结构20A的左侧旁,并且右侧发光结构20C相对于中间发光结构20A斜倾设置且位于中间发光结构20A的右侧旁。
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中间不可见光幕L11会对应于投影区域C10的一中间部分C101,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2与中间不可见光幕L11会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投影区域C10的一左侧部分C102,并且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3会与中间不可见光幕L11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投影区域C10的一右侧部分C103。借此,由于中间不可见光幕L11、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2以及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L13会分别平均地对应且涵盖到投影区域C10的中间部分C101、左侧部分C102以及右侧部分C103,所以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就能够均匀地对应且涵盖到投影幕C的整个投影区域C10,以避免“光幕会因为部分区域过暗而无法均匀涵盖到整个投影区域C10”的情况发生,并且有利于提升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的光均匀度。
此外,配合图1以及图5所示,第二发光模块3包括一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上的第二发光结构30。第二发光结构30会产生一与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L2,并且可见光幕L2会对应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举例来说,第二发光结构30包括一红光线发光组件301以及一设置在红光线发光组件301的前方的第二柱状镜302,并且红光线发光组件301所产生的红光线光束可以通过第二柱状镜302,以展开成涵盖范围较大的可见光幕L2。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当枢接式支点结构111与倾斜度调整结构113作为两个支点时,本发明就可以简单通过第一调整螺栓1121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以调整可活动式承载座10相对于投影区域C10的水平度(如图2的箭头所示)。借此,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第二发光模块3可同时通过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的可活动式承载座10的移动,以同步调整可见光幕L2以及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对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水平度。举例来说,图6中的虚线所显示的可见光幕L2需要调整到实线所显示的可见光幕L2,才能够达到可见光幕L2以及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所要的水平度,也就是说,从图6所呈现的侧视角度来看,要让整个可见光幕L2相距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一预定距离H。
如上所述,配合图1、图3以及图7所示,当枢接式支点结构111与水平度调整结构112作为两个支点时,本发明就可以简单通过第二调整螺栓1131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以调整可活动式承载座10相对于投影区域C10的倾斜度(如图3的箭头所示)。借此,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第二发光模块3可同时通过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的可活动式承载座10的移动,以同步调整可见光幕L2以及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对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倾斜度。举例来说,图7中的虚线所显示的可见光幕L2需要调整到实线所显示的可见光幕L2,才能够达到可见光幕L2以及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所要的倾斜度,也就是说,从图7所呈现的侧视角度来看,要让整个可见光幕L2相距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一预定距离H。
借此,配合图1至图3、图6以及图7所示,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第二发光模块3可以同时通过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的移动,以同步调整可见光幕L2以及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对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行度(亦即水平度以及倾斜度),直到整个可见光幕L2以及整个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距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维持在一预定距离H。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8以及图9所示,可见光幕L2非常贴近且涵盖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借此以判断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整度。
举其中一例来说,配合图6、图7以及图8所示,当可见光幕L2相对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行度已调整完成后(如图6以及图7所示),可见光幕L2会在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是否因为有翘曲而接触到可见光幕L2。换言之,当投影区域C10产生翘曲而形成一翘曲处B1时,可见光幕L2的一部分就会投射在翘曲处B1上,使得可见光幕L2在翘曲处B1上会形成一暗区或者遮光区域,此暗区或者遮光区域可供用户判断出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上产生翘曲的位置(亦即翘曲处B1的位置),以利用户将翘曲处B1予以整平,借此以改善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整度。
举另外一例来说,配合图6、图7以及图9所示,当可见光幕L2相对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行度已调整完成后(如图6以及图7所示),可见光幕L2会在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上是否有接触到可见光幕L2的凸起物B2。换言之,当投影区域C10上有凸起物B2时,可见光幕L2的一部分就会投射在凸起物B2上,使得可见光幕L2在凸起物B2上会形成一暗区或者遮光区域,此暗区或者遮光区域可供用户判断出凸起物B2在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上的什么地方,以利使用者将凸起物B2予以清除,借此以改善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整度。
请参阅图1、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系统S,其包括:一投影幕C、一投影装置P以及一光幕产生装置D。投影幕C具有一投影区域C10。投影装置P设置在投影幕C的前方,并且投影装置P可投射出一影像光源P100于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上。光幕产生装置D设置在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上方,并且光幕产生装置D包括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一用于产生一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的第一发光模块2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可见光幕L2的第二发光模块3。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0以及图11所示,投影装置P与光幕产生装置D彼此分离,并且投影装置P与光幕产生装置D之间并没有设置任何的传输线。另外,投影装置P包括一投影镜头P1以及一无线信号发射器P2,并且投影装置P可以依据投影镜头P1的开启与关闭的时序,以提供投影镜头P1的一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此外,光幕产生装置D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外壳体4上且对应于无线信号发射器P2的无线信号接收器5。
借此,投影镜头P1的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P2,以无线的方式传送至无线信号接收器5,并且光幕产生装置D可以依据无线信号接收器5所接收到的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发光模块2。换句话说,本发明可以通过投影装置P的无线信号发射器P2与光幕产生装置D的无线信号接收器5的配合,以将投影镜头P1的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以无线的方式传送至光幕产生装置D,所以投影装置P的投影镜头P1与光幕产生装置D的第一发光模块2就可以根据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来同步进行开启与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S及其光幕产生装置D,其可通过「第一发光模块2包括多个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上的第一发光结构20,且每一个第一发光结构20产生一不可见光幕L1」以及「多个第一发光结构20所产生的多个不可见光幕L1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的设计,以使得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能够均匀地对应且涵盖到投影幕C的整个投影区域C10,以避免“光幕会因为部分区域过暗而无法均匀涵盖到整个投影区域C10”的情况发生,并且有利于提升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的光均匀度。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S及其光幕产生装置D,其可通过「第二发光模块3包括一设置在可活动式承载模块1上的第二发光结构30,且第二发光结构30产生一与拼接式不可见光幕L1’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L2」以及「可见光幕L2贴近且涵盖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以判断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整度」的设计,以利于改善投影幕C的投影区域C10的平整度。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投影系统S及其光幕产生装置D,其可通过「投影装置P包括一投影镜头P1以及一无线信号发射器P2,且光幕产生装置D包括一对应于无线信号发射器P2的无线信号接收器5」以及「投影镜头P1的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P2,以无线传送至无线信号接收器5,且光幕产生装置D依据无线信号接收器5所接收到的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发光模块2」的设计,以使得投影装置P的投影镜头P1以及光幕产生装置D的第一发光模块2两者可以根据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T来同步进行开启与关闭。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光幕产生装置,其应用于一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
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
一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多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所述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以及
一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
其中,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与所述可见光幕都对应于所述投影幕的一投影区域,且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同时通过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的移动,以同步调整所述可见光幕以及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对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行度,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单一个红光线发光组件以及设置在单一个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二柱状镜,单一个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红光线光束通过所述第二柱状镜,以形成所述可见光幕;
其中,所述可见光幕贴近且涵盖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
其中,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可活动式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上的调整机构,且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枢接式支点结构、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水平度的水平度调整结构以及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调整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式支点结构具有一固定在一外壳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一枢接槽内的枢接部,所述水平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一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且所述倾斜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二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是否翘曲而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是否有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的凸起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一用于产生一中间不可见光幕的中间发光结构、一用于产生一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左侧发光结构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右侧发光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左侧旁,所述右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右侧旁,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中间部分,所述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左侧部分,且所述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右侧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外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一柱状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幕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产生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前方的一投影装置彼此分离,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对应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9.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包括:
一投影幕,所述投影幕具有一投影区域;
一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前方,其中所述投影装置投射一影像光源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以及
一光幕产生装置,所述光幕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其中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
一可活动式承载模块;
一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一发光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产生一不可见光幕,多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所产生的多个所述不可见光幕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用于提升光均匀度的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以及
一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上的第二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产生一与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互平行且重叠的可见光幕;
其中,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与所述可见光幕都对应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且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同时通过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的移动,以同步调整所述可见光幕以及所述拼接式不可见光幕相对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行度,其中,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包括单一个红光线发光组件以及设置在单一个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二柱状镜,单一个所述红光线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红光线光束通过所述第二柱状镜,以形成所述可见光幕;
其中,所述可见光幕贴近且涵盖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平整度,
其中,所述可活动式承载模块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可活动式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上的调整机构,且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枢接式支点结构、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水平度的水平度调整结构以及一用于调整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倾斜度的倾斜度调整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与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彼此分离,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镜头以及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包括一对应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的无线信号接收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提供所述投影镜头的一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所述投影镜头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以无线传送至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所述光幕产生装置依据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所接收到的所述镜头开启与关闭时序信号,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发光模块。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式支点结构具有一固定在一外壳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一枢接槽内的枢接部,所述水平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一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且所述倾斜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穿过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的第二调整螺栓以及一套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可活动式承载座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是否翘曲而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幕与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可见光幕在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的上方检测,以判断所述投影幕的所述投影区域上是否有接触到所述可见光幕的凸起物。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一用于产生一中间不可见光幕的中间发光结构、一用于产生一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左侧发光结构以及一用于产生一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的右侧发光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左侧旁,所述右侧发光结构相对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斜倾设置且位于所述中间发光结构的右侧旁,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中间部分,所述左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左侧部分,且所述右侧倾斜不可见光幕与所述中间不可见光幕部分重叠且对应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一右侧部分。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包括一红外线发光组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发光组件的前方的第一柱状镜。
CN201610389930.XA 2016-06-02 2016-06-02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Active CN107463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9930.XA CN107463059B (zh) 2016-06-02 2016-06-02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9930.XA CN107463059B (zh) 2016-06-02 2016-06-02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3059A CN107463059A (zh) 2017-12-12
CN107463059B true CN107463059B (zh) 2021-06-15

Family

ID=60544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9930.XA Active CN107463059B (zh) 2016-06-02 2016-06-02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30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346A (zh) * 2019-02-03 2020-08-1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投影方法
CN113997202A (zh) * 2021-11-12 2022-02-01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大尺寸研磨盘高平面度精确量化的高效修整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412A (en) * 1997-05-21 2000-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r projection monitor
EP1513008A1 (en) * 2002-06-10 2005-03-0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jector and image projecting method
CN103091964A (zh) * 2013-01-10 2013-05-0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调校辅助工具及投影系统
CN202929344U (zh) * 2012-11-10 2013-05-08 西安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光幕系统
CN103149781A (zh) * 2013-02-16 2013-06-1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光感测固定结构
CN103226411A (zh) * 2013-04-10 2013-07-3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投影系统及其触控交互方法
CN204287719U (zh) * 2014-03-03 2015-04-22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光幕发生装置的可触摸幕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6572U (en) * 2003-03-07 2003-12-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lexible assembling device applied in an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ts mechanism
JP2007183301A (ja) * 2005-12-29 2007-07-19 Sony Corp 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789515B2 (en) * 2007-05-17 2010-09-07 Moxtek, Inc. Projection device with a folded optical path and wire-grid polarizer
CN100576059C (zh) * 2007-12-11 2009-12-30 河南南方辉煌图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系统中的调整装置
JP5381375B2 (ja) * 2009-06-18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天吊り装置
CN204331269U (zh) * 2014-03-05 2015-05-13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固定在投影幕上的光幕发生器
TWI522722B (zh) * 2014-06-06 2016-02-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裝置及其調整方法
TWM516293U (zh) * 2015-10-08 2016-01-21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電動式反射片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412A (en) * 1997-05-21 2000-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r projection monitor
EP1513008A1 (en) * 2002-06-10 2005-03-0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jector and image projecting method
CN202929344U (zh) * 2012-11-10 2013-05-08 西安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光幕系统
CN103091964A (zh) * 2013-01-10 2013-05-0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调校辅助工具及投影系统
CN103149781A (zh) * 2013-02-16 2013-06-1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光感测固定结构
CN103226411A (zh) * 2013-04-10 2013-07-3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式投影系统及其触控交互方法
CN204287719U (zh) * 2014-03-03 2015-04-22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设有光幕发生装置的可触摸幕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3059A (zh) 201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3059B (zh) 投影系统及其光幕产生装置
TWI496057B (zh) 光學觸控系統及觸控偵測方法
JP6729297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検出光照射装置
US20120008107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CN106415247A (zh) 检查用照明装置及检查系统
JP201312058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9028441A5 (zh)
US201402465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238290B2 (ja) センサ
US8890851B2 (en)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input function
TWI608393B (zh) 投影系統及其光幕產生裝置
JP2005017336A (ja) 投射面距離測定装置を有するプロジェクタ
JP6690551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568482B2 (ja) 板状体の傷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CN109426396A (zh) 光触控装置
JP2018074314A (ja) サイネージ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20140327656A1 (en) Projector
US11281086B2 (en) Projector
JP7281606B2 (ja) 調整支援装置、調整支援方法、調整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影システム
TWI533634B (zh) 光訊號傳遞裝置
TW201543306A (zh) 光學觸控模組
JP6623636B2 (ja)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KR20180134256A (ko) 영상 투사 장치
JP5384274B2 (ja) 入力装置
US20210199595A1 (en) Proj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5

Address after: 214000 No.23 Changjia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EREST TECHNOLOGY LTD.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EVEREST DISPLAY INC.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18

Address after: 214000 No.23 Changjia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EVEREST TECHNOLOGY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23 Changjiang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VEREST TECHNOLOGY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XINXI OPTOELECTRONIC SCIENCE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