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285A - 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1285A CN107431285A CN201680015661.9A CN201680015661A CN107431285A CN 107431285 A CN107431285 A CN 107431285A CN 201680015661 A CN201680015661 A CN 201680015661A CN 107431285 A CN107431285 A CN 107431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box
- electric member
- binding post
- cored wire
- wire ter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7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wo blocks, e.g. by means of busba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25—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9/2641—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借助构件托架固定在该接线盒上的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电气构件借助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通过如下方式引起电气接触,即,要么电气构件的两条连接线直接插在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直插式技术、拉力弹簧技术或绝缘位移接触技术)中,要么构件托架本身构造成可插拔的金属件以及于是将连接线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以及将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或接线盒的桥式插槽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借助构件托架固定在该接线盒上的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以及以卡接部件或可插拔的金属件为形式的构件托架。
背景技术
典型地可以任意并排地卡接到保持轨上、例如所谓的支承轨道(Hutschiene)上的接线盒包含多个用于连接电缆的芯线端头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接线盒具有由防火的塑料制成的接线盒壳体,在该接线盒壳体中,导体引入通道从上部的窄侧起延伸进入接线盒壳体的内部,所述导体引入通道通向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参见目录3“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www.phoenixcontact.com)。接线盒也还可以具有其它的接触可行方案、例如用于接触式桥接件的插入的桥式插槽以用于在相邻的接线盒之间建立起桥接(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例如103页,www.phoenixcontact.com)。
一些接线盒也还具有所谓的多功能分离区(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接线盒“…-TG”系列、例如470页,www.phoenixcontact.com)。参考图12已知的是,将电气构件、例如电阻2插入到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中以及然后将这个构件插头插入到这种专门的接线盒的多功能分离区中(参见图12以及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构件插头“P-CO…”,例如481页,www.phoenixcontact.com)。这个构件插头3在塑料壳体4的内部具有两个拉力弹簧端子5,电阻2借助所述拉力弹簧端子触点接触。这些拉力弹簧端子5与接触板6在构件插头3的下端部上处于电气连接,其中,接触板6在所谓的通用分离区中被触点接触。
这些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虽然已经证实为优秀的,但在能插入其中的电气构件的结构尺寸方面碰到瓶颈。
此外,电气构件在至少三侧,亦即在下方(接线盒的方向)以及连同在两个侧面上的侧壁7被单独的塑料壳体4包围,这减小了散热。在图12中仅示出了后方的侧壁7,而在运行时存在的前方的侧壁为了更好地示出而被移除,这就是说,塑料壳体4因此被打开而不在运行状态下。
此外,可插入的电气构件的最大尺寸受到单独的塑料壳体限制,该塑料壳体本身必须遵循特定的尺寸大小。
进一步已经证实的是,可插入的电气构件的最大重量是有限制的,以避免在接触板6与接线盒(图12中未示出)内相配合的接触端子之间的电触点的疲劳。尤其证实的是,这一点在将接线盒应用到有震动危险的环境中时特别重要。
此外,带有单独的塑料壳体4的构件插头3展现出在其复杂性方面能进一步改进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如下任务,提供一种构件托架,所述构件托架适用于将大的、重的以及伴随高的损耗功率的电气构件、例如高功率二极管固定并电气连接在接线盒上。
所述任务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构件托架,借助所述构件托架可以将大的、重的以及伴随高的损耗功率的电气构件、例如高功率二极管抗震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并且其中,确保所述电气构件的良好的散热。
所述任务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构件托架,借助所述构件托架可以将大的电气构件抗震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其中,尽可能少地妨碍接线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的可操作性。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分立的外部的电气的或电子的构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带有绝缘的接线盒壳体和接线端子的接线盒。在此,多个接线盒可以并排地卡接到保持轨上、例如所谓的支承轨道上。接线端子被接线盒壳体容纳并且包括至少两个芯线端头接线端子,所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被构造用于以及通常被使用于连接电缆导体的芯线端头。存在多种用于连接芯线端头的连接技术,其中,对本发明来说尤其考虑带有弹簧力夹子的接线盒。对此特别相关的是:直插式接线端子(所谓的直插式技术,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直插式接线端子PT、例如101页开始,www.phoenixcontact.com),以及拉力弹簧端子(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拉力弹簧接线端子ST、例如201页开始,www.phoenixcontact.com)和带有绝缘位移触点(Schneidkontakt)的快速接线端子(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快速接线端子QT、例如305页开始,www.phoenixcontact.com)。这些弹簧力夹子被设置用于以及通常被使用于,将电缆的芯线端头从外部分别通过一条导体引入通道引入到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以及借助相应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夹紧、电气地触点接触并且因此电气地连接到接线盒上。
所述装置还包括分立的外部的电气构件,所述电气构件带有自身的构件壳体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气连接端。因此尤其涉及带有两极的构件壳体的电气构件。
此外包括构件托架,所述电气构件借助该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的窄侧上,更确切地说,尤其固定在用于芯线端头的引入通道所在的窄侧上。这个窄侧在本文中被称为上部的窄侧。
第一电气连接端包括电气构件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从构件壳体延伸出来。第二电气连接端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下面两种实施方式加以设计:
i)要么,第二电气连接端同样包括第二连接线。于是,第一和第二连接线、亦即电气构件的两条连接线,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接线盒的弹簧力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及被直接插入到接线盒的第一或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在那里电气地触点接触,
ii)要么,构件托架构造成本身能导电并且电气构件的第二电气连接端直接与构件托架电气地且机械地连接。于是,第一连接线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接线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及被直接插入到接线盒的第一弹簧力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在那里电气地触点接触,并且构件托架本身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接线盒的所述接线端子之一以及被直接插入到接线盒的所述接线端子之一中并且在那里电气地触点接触。
在变型方案ii)中,构件托架由金属构成并且因此构造成能导电,因为构件托架满足双重功能,亦即,一方面将电气构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另一方面则形成了电气构件的电气连接端的一部分。在变型方案i)中,构件托架本身不需要导电以及优选由塑料、例如由聚酰胺6.6制成,这在防火技术上是有利的。
因此,电气构件要么用其两条自身的连接线(变型方案i),要么一方面用自身的连接线以及另一方面用可插拔的能导电的构件托架,直接插入到接线盒的接线端子中并且在那里触点接触。这一点有利地省去了一个附加的带有自身的塑料壳体的构件插头,电气构件很大程度上被塑料壁包围地插入到该塑料壳体中、例如如在P-CO…类型的构件插头中那样,如其在说明书开头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为电气构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而不会阻挡或干扰到接线盒的接线端子的接近。
此外,电气构件的热量可以更好地直接排出给周围空气,这改善了散热。
此外,不仅原则上为电气构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而且同一构件托架可以很大程度上与电气构件的尺寸大小无关地使用,从而能使用的电气构件的尺寸大小在较大程度上是可变的,因为电气构件不受附加的构件插头的很大程度上封闭的塑料壳体的限制。
另一优点在于,电气构件也可以连接在迄今都没有就此设置过的接线盒上。本发明因此允许电气构件甚至连接到没有多功能分离区的接线盒上、例如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TG”系列类型的接线盒(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TG”系列的接线盒、例如470页,www.phoenixcontact.com)。进一步表明,电气构件的必要时利用金属的构件托架(所述构件托架同时用作可插拔的连接元件)的直接插入是合适的,以便将相对重的电气构件固定在接线盒上。在接触板和多功能分离区中相配合的接触端子之间的电触点的疲劳可以得以避免,这在接线盒在有震动危险的环境中应用时特别有利。
当仅包括电气构件、该电气构件的连接端(连接端必要时带有连接线)和简单的构件托架(该构件托架必要时还带有固定机构、如固定螺母)的组件以及电气构件的一条或若干条连接线直接插入到原本设置和规定用于连接电缆导体的芯线端头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时,本发明因此提供了一种极为简单的、但同时在多个方面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尤其设置和适合用于将二极管或电阻连接到接线盒上以及固定在接线盒上。在此,在二极管或电阻的相应的重量、相应的尺寸大小和损耗功率方面所述优点尤其有效。
已经证实了的,在例如在sin.180和温度Ta=45℃时具有整流电流IFAV≥2.5A的功率二极管中,运行温度相对于使用P-CO…类型的构件插头明显降低并且可以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一点例如适用于Semikron(参见www.semikron.com)的SKN 2.5和SKN 5类型的整流二极管的应用。
当电气构件借助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的上部的窄侧上时,电气构件因此尤其自由地且在对于构件壳体附加的单独的能插入到接线盒中的塑料壳体内不带有所述构件壳体的情况下布置在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上方,导体引入通道处在所述上部的窄侧中,从而所述构件壳体侧向暴露且热量可以向外在没有附加的单独的能插入到接线盒中的塑料壳体的壁的情况下直接排出给周围空气。在构件壳体为轴向的构造形式时,则尤其暴露构件壳体的径向的环形壁。
因此热量可以更好地排出给周围空气并且侧向的延展长度相比P-CO类型的构件插头的应用减小,这在接线盒时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接线盒大量地紧密地并排布置。此外,二极管的集成的冷却肋的功能,如例如在Semikron的SKN 5的类型中那样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电气构件优选是轴向的构造形式。有时候涉及构件壳体而提到轴向壳体,轴向壳体总体上是圆柱形的且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在电气构件、例如二极管或电阻的构件壳体的这个构造形式中,电气连接端典型地布置在轴向上的端侧上以及更确切地说对置地布置,也就是说,在第一和第二端侧的各一个端侧上分别布置一个连接端。对本发明来说尤其考虑这样的电气构件,在这些电气构件中,第一电气连接端构造成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一端侧伸出。电气构件的第二电气连接端则优选构造成固定销、特别是螺栓,其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二端侧伸出。电气构件优选借助这种固定销或螺栓以及互补的固定元件、特别是对应的固定螺母牢固地与构件托架连接或拧接并且可以作为单元放置到接线盒上以及插入到接线端子中,这尽管结构极为简单,但仍确保了简单且可靠的安装。
在一种特殊的构造形式中,第二连接线在轴向上从电气构件的固定销或螺栓或者从对应的固定螺母延伸出来,从而在构件壳体的两个轴向的端侧上电气构件的各一条连接线又可用于插入到两个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
因此在一种优选的构造形式中,第一和第二连接线在轴向上沿相反的方向从电气构件伸出,以及基本上成直角地朝同一方向弯折。第一和第二连接线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然后沿着同一方向横向于电气构件的轴向的构造形式延伸,从而所述两个经弯折的自由端部和构件壳体总体上形成U形形状。这具有如下优点,在包括构件托架和电气构件的单元插入到计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之前,在第一和第二连接线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间距可以自由地适配于在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之间的间距。因此,包括构件托架和电气构件的单元可以简单地适配于不同的接线盒,以及如果存在多于两个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则适配于不同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构件托架作为卡接部件优选由塑料、例如由聚酰胺6.6制成,电气构件借助该构件托架机械上牢固地连接为一个组件。
包括电气构件和卡接部件以及必要时还有固定螺母的所述组件可以作为单元以第一和第二连接线的自由端部在前同时且直接通过第一或第二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第一或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被这些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以及电气地触点接触。此外,卡接部件具有卡锁机构,所述卡锁机构与所述接线盒壳体的对应的卡锁机构相卡锁,以便将包括电气构件和卡接部件的组件卡锁在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上。由此构件托架在接线盒壳体上能够实现可靠的机械固定,尽管在这实施方式中,直接借助所述两条连接线实现电气构件到接线盒上的电气连接。
卡接部件优选具有带有朝向接线盒的下侧和背离接线盒的上侧的底部区段以及离开底部区段的上侧延伸的保持翼。卡锁机构优选构造成卡锁脚,卡锁脚从底部区段的下侧起与保持翼的延伸方向相反地延伸,从而当卡锁脚卡锁在接线盒壳体的卡锁槽中并且因此组件固定在接线盒上时,保持翼从底部区段起沿着离开接线盒的方向延伸以及轴向的构件壳体横向于保持翼延伸。因此,卡接部件的横截面优选具有倒过来的T形形状。电气构件以有利的方式节省空间地用其轴向的壳体平行于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并且可以用其圆周壁——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该圆周壁上的冷却肋以改善的形式——将热量有效地排出给周围空气。
优选地,离开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延伸的保持翼具有开口,电气构件的固定销或螺栓延伸通过该开口。因此保持翼随之在构件壳体的第二端侧和固定螺母之间被紧固,以便形成包括卡接部件和带有固定螺母的电气构件的组件,该组件作为单元可以卡接到接线盒壳体上。
多个接线盒壳体已经具有中央的卡锁槽,该中央的卡锁槽通常规定用于卡锁标识牌(参见例如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例如470页,www.phoenixcontact.com)。已经表明,这个原本存在的卡锁槽极为良好地适合将按本发明的组件卡锁在那里,也就是说,尽管为了其它的目的但原本就存在的卡锁槽,对本发明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用途。这具有如下优点,可以诉诸于多个已经存在的接线盒并且无须改变它们的接线盒壳体就可以将以卡接部件为形式的构件托架可靠地卡接在接线盒壳体上。由此以较大的应用多样性产生了本发明对已经存在的接线盒的可加装性。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构件托架构造成包括固定头和至少一个插脚的可插拔的金属件,电气构件借助该构件托架在机械上牢固地连接为一个组件。在此,电气构件的第二电气连接端在固定头上与可插拔的金属件牢固地连接。可插拔的金属件延续第二电气连接端并且因此承担起了(在这实施方式中并不存在的)第二连接线的电气连接功能。
因此形成了一种包括可插拔的金属件和必要时带有固定螺母的电气构件的组件,该组件作为单元同时可以以第一连接线的自由端部在前通过第一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能被这个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以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在前插入到接线盒的另外的接线端子中。
为了触点接触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现在甚至设立下列两种可行方案。插脚通过第二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被这个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或者接线盒具有桥式插槽并且插脚被插入到接线盒的该桥式插槽的接线端子中。带有桥式插槽的接线盒例如可在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的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中找到、例如471页,上面几行,www.phoenixcontact.com,所述桥式插槽通常被规定用于,插入用于电位桥接的两极至四极的插拔式桥接件。
电气构件因此借助在接线盒和可插拔的金属件(更准确地说该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之间的插拔式连接紧固在接线盒上,从而电气构件借助可插拔的金属件同时既电气连接到接线盒上也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当然已经表明,插脚到常见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的插入、特别是借助以直插式技术的弹簧力夹子(例如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PT系列)、以拉力弹簧端子形式(例如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ST系列)或以带有绝缘位移触点的快速接线端子形式(例如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QT系列)、或者到接线盒的常见的桥式插槽中的插入,已经确保了足够的机械的稳定性,以便也将重的电气构件、例如SKN 2.5或SKN 5类型的二极管不仅电气地触点接触而且也机械上可靠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尤其表明,组合的电气触点接触和机械固定的这种按本发明的方式甚至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插脚甚至可以构造成,同一插脚既可以插入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也可以插入桥式插槽中。
固定头尤其具有开口,电气构件的固定销或螺栓延伸通过该开口且固定头在构件壳体的第二端侧和互补的固定元件或固定螺母之间被紧固。用这种固定方式可以例如将带有轴向的壳体和作为第二电气连接端的轴向的固定销或螺栓的二极管有效地紧固且同时电气地触点接触。
在固定头中的开口优选径向敞开,从而当可插拔的金属件插在接线盒中时,电气构件的固定销或螺栓也可以径向嵌入。这一点简化了电气构件例如在故障时的更换,因为在更换时可插拔的金属件可以保持插在接线盒中。
可插拔的金属件优选由经冲压的金属板构成。这种可插拔的金属板件可以极为简单地用金属冲压而成并且甚至可以基本上保持平坦,因此不需要成型。可插拔的金属件因此可以仅由固定头和插脚构成,它们形成了完整的金属条。
可插拔的金属件优选由铜板冲压且镀锌而成。当前的结构可以允许大于0.5mm的板材厚度,因此也可以使用能极为良好地导电的铜板。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可插拔的金属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的插脚,所述插脚被这样设定尺寸,使得它们能插入到相邻的接线盒的并排的导体引入通道中或桥式插槽中。由此可以提供多重功能,亦即如下,即,可插拔的金属件同时一方面将电气构件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并电气地触点接触,另一方面则承担起了用于电位桥接的插拔式桥接件的功能。由此可以在必要时省去了用于电位桥接的插拔式桥接件。这在同时连接电气构件时实现了现有的桥式插槽的节约的使用或者实现了连桥式插槽都不具有的接线盒的桥接。
电气构件的第一连接线优选基本上成直角地弯折,其中,第一连接线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和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沿同一方向横向于电气构件的轴向的构造形式延伸且总体上形成了U形形状。这具有如下优点,在包括可插板的金属件和电气构件的单元插入到计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或计划的桥式插槽中之前,在第一连接线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和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之间的间距可以自由地适配于在所述两个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之间的间距或在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和桥式插槽之间的间距。因此,包括构件托架和电气构件的单元可以简单地适配于不同的接线盒或者说适配于不同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或桥式插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卡接部件,特别是作为用于之前所说明的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轴向的构造形式的电气构件,也就是说,所述电气构件带有轴向的构件壳体,该轴向的构件壳体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以及在该轴向的构件壳体处,第一连接线作为第一电气连接端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一端侧伸出,以及其中,电气构件的第二电气连接端构造成固定销、特别是螺栓,其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二端侧伸出。
卡接部件包括带有能朝向接线盒的下侧和能背离接线盒的上侧的底部区段以及离开该底部区段的上侧延伸的保持翼。卡锁机构从所述底部区段的下侧起与保持翼的延伸方向相反地延伸,卡锁机构能用卡锁槽卡锁在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上,特别是用接线盒壳体的中央的卡锁槽,该中央的卡锁槽通常规定用于卡锁标识牌。在此,当卡接部件与接线盒壳体卡锁时,保持翼从底部区段沿离开接线盒的方向延伸。
保持翼具有用于固定电气构件的器件、例如用于固定销或螺栓插入通过的开口,从而当固定销或螺栓借助互补的固定元件、特别是对应的固定螺母固定或拧接在保持翼的开口中时,轴向的构件壳体横向于保持翼延伸,并且卡接部件和拧接在其中的电气构件一起能作为机械上牢固地连接的单元卡接到接线盒壳体上。在此,卡接部件的卡锁机构同时卡锁在接线盒壳体的卡锁槽中并且第一和第二连接线的同方向弯折的端部插入到相应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被夹紧并触点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插拔的金属件,特别是作为用于之前说明的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轴向的构造形式的电气构件,也就是说,所述电气构件带有轴向的构件壳体,该轴向的构件壳体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以及在该轴向的构件壳体处,第一连接线作为第一电气连接端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一端侧伸出,以及其中,电气构件的第二电气连接端构造成固定销、特别是螺栓,其在轴向上从构件壳体的第二端侧伸出。
可插拔的金属件或金属板件包括固定头和至少一个与该固定头一体式构造的插脚。固定头具有用于固定销或螺栓插入通过的开口,其中,当固定销或螺栓借助互补的固定元件或对应的固定螺母固定或拧接在固定头的开口中时,轴向的构件壳体横向于可插拔的金属件延伸,从而可插拔的金属件和拧接在其中的电气构件一起作为机械上牢固地连接的单元能卡接到接线盒壳体上。在此,要么:
i)第一连接线的自由端部同时通过第一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接线盒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以及被该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通过第二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接线盒的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被该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电气地触点接触,要么
ii)第一连接线的自由端部同时通过第一导体引入通道插入到接线盒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被该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被插入到接线盒的桥式插槽的接线端子中并且被该接线端子夹紧并电气地触点接触。
电气构件在此借助在接线盒和可插拔的金属件之间的插拔式连接固定在接线盒上,从而电气构件借助可插拔的金属件同时既可以电气连接到接线盒上,也可以机械地固定在接线盒上。
附图说明
下文中借助实施例并参考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相同的或类似的元件部分地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且不同的实施例的特征能相互组合。
附图中:
图1a示出卡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1b示出图1a的卡接部件从左边观察的正视图;
图1c示出图1a的卡接部件从左边观察的侧视图;
图1d示出图1a的卡接部件从右边观察的正视图;
图1e示出沿图1d中线A-A的剖视图;
图2示出一种组件的透视图,该组件包括图1a至1e的卡接部件和SKN 2.5类型的二极管;
图3a示出在已安装的状态下带有图2的组件的两个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3b示出图3a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3c和图3b一样,但带有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的部分剖开的接触区;
图3d示出图3a的装置从右边观察的端侧的侧视图;
图4和图3a一样,但带有侧壁;
图5示出可插拔的金属件的第一种变型方案的正视图;
图6示出可插拔的金属件的第二种变型方案的正视图;
图7示出可插拔的金属件的第三种变型方案的正视图;
图8示出组件的透视图,该组件包括图6的可插拔的金属件和SKN 5类型的二极管;
图9a示出带有图8的已插入的组件的四个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9b示出图9a的装置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10a和9a一样,但带有图7的可插拔的金属件;
图10b示出图10a的装置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11a示出带有已插入的组件的两个接线盒的透视图,该组件包括可插拔的金属件的第四种变型方案和SKN 2.5类型的二极管;
图11b示出图11a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11c示出沿图11b中线A-A的剖视图;
图11d示出在图11c中的区域11d的局部放大图;
图11e示出图11a的装置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12示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的构件插头P-CO 3036796的透视图,并且为了更好地显示而移除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3d示出了带有卡接部件12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卡接部件12一体地由塑料注塑而成,这比例如在图12中示出的复杂的很大程度上封闭的塑料壳体4能更为简单地制造。卡接部件12优选由聚酰胺6.6制成,这符合现行的防火规定。卡接部件12具有以平坦的底板为形式的底部区段14和保持翼16,保持翼一体式垂直于底板14从底板的上侧14a向上延伸,从而保持翼16和底板14在侧视图中形成了一个倒立的、轻微不对称的T形形状。为了使保持翼16稳定,在保持翼16的一侧上一体地成型有两个稳定角18。在底板14的下侧14b上,平行于保持翼16延伸有两个长形的卡锁脚20。在保持翼16中设有中央的开口22,以螺栓为形式的固定销(在这个例子中是M4螺栓)能插入通过这个开口。
参考图2,一个分立的电气构件24固定在所述卡接部件12上,该构件在这个例子中是Semikron公司的SKN 2.5类型的功率二极管(参见www.semikron.com),所述功率二极管在sin.180和Ta=45℃时具有整流电流IFAV=2.5A。为此,二极管24的螺栓26插入通过开口22并且用固定螺母28紧固在保持翼16上。
二极管24具有带有基本上圆柱形的构件壳体30的轴向的构造形式,该构件壳体具有第一和第二轴向的端壁30a、30b(也参见图3b)和圆周壁30c。圆周壁30c具有多个冷却肋32,以便改善散热。轴向的构造形式的二极管24在其两个端侧的端部上分别具有一条在工厂方面设置的连接线34a、34b。第一连接线34a直接从构件壳体30的第一端侧30a延伸出来以及第二连接线34b在轴向上从在构件壳体30的轴向的第二端侧30b上的螺栓26延伸出来。因此在这种二极管构造形式下,螺栓26形成了二极管24的第二电气连接端并且第二连接线34b在轴向上从螺栓26伸出。
为了安装,电气构件24用第二连接线34b以及螺栓26插入通过开口22并且紧接着用固定螺母28拧接在保持翼16上。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然后在拐点36a、36b处垂直地弯折,从而连接线34a、34b的自由端部38a、38b基本上沿同一方向垂直于构件壳体30的轴线延伸。在此,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38b的间距可以自由地适配于在接线盒中相应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的经预定的间距。
参考图3a至3d,当前在图2中示出的组件40作为单元被放置到至少一个接线盒50上、在本例中为两个接线盒50、50′上,并且固定在接线盒50的上部的窄侧50a上。在当前所示的例子中,卡接部件12的宽度B略大于两个接线盒壳体60的宽度b(参见图3d)。通常有利的是,组件40可以根据电气构件24的尺寸大小在宽度方面覆盖一个或多个接线盒接线端子壳体60,以及尽管如此,用于松开以直插式技术构造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的滑动件54a、54b保持可接近,因为可以省去单独的、包围电气构件24的塑料壳体4(参见图3a、12)。而二极管24用其壳体30的环形壁30c向外在一个或多个接线盒壳体60上方暴露,从而热量可以在不干扰壳体壁的情况下至少在侧向(横向于接线盒壳体60的延伸方向或平行于接线盒壳体60的上部的窄侧60a)以及向上直接排出给周围空气。甚至向下朝接线盒壳体的方向存在足够的空气,以便能比在图12中所示那样很大程度上封闭的塑料壳体时更好地排出热量。尤其是冷却肋32可以良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本例中,二极管24的所述两条连接线34a、34b的两个自由端部38a、38b直接插入到在本例中以直插式技术构造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且在那里被电气地触点接触。二极管24或组件40的机械固定通过卡锁脚20在两个接线盒壳体60的中央的卡锁槽58内的卡锁实现。接线盒壳体60在其上部的窄侧60a上按标准具有这种中央的卡锁槽58,所述上部的窄侧是这样的窄侧,从所述窄侧起导体在导体引入通道62a、62b中被引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中央的卡锁槽58通常被规定用于并通常被用于将标识牌固定在相应的接线盒50上。因此,卡锁槽58横向于接线盒壳体60的延伸平面连续地延伸通过多个并排布置的接线盒壳体60。卡接部件12的宽度B因此可以自由地适配于期望的电气构件24的尺寸大小并且卡接部件12可以如之前所说明那样——倘若期望的话——卡锁在多个并排放置的接线盒壳体60中。卡接部件12的宽度B因此可以与各个接线盒壳体60的宽度无关地适配于电气构件的尺寸大小。
在与上部的窄侧60a对置的下部的窄侧60b上,带有保持槽61的接线盒壳体60以已知的方式卡接到未示出的保持轨上,特别是卡接到支承轨道上。
参考图4,组件40的宽度仅不那么明显地大于圆柱形的二极管壳体30的、必要时包括冷却肋32在内的直径,从而可以优化地充分利用横向于接线盒50的延展平面、节约地存在的空间。由此在这个例子中已经可以将侧壁52安装到所述接线盒50′处,该接线盒直接与其中插入了SKN 2.5类型的二极管的接线盒50相邻。
如在图2至4中可以看到的那样,组件40仅包括电气构件24、卡接部件12和固定螺母28构成,电气构件带有其集成的螺栓26和其两条连接线34a、34b。这个被牢固地拧接的组件40可以作为单元卡接到一个或多个接线盒壳体60上,其中,连接线34a、34b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38b被引入到导体引入通道62a、62b中并且最终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在此,自由端部38a、38b直接被在这个例子中以直插式技术构造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夹紧并且触点接触以及卡接部件12同时用其卡锁脚20卡锁在横向延伸的卡锁槽58中。
可知,用于夹紧并触点接触二极管24的连接线34a、34b的自由端部38a、38b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不是特殊的附加的接线端子,而是在此涉及在每一个接线盒中本来就存在的例如带有为此常用的端子簧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端子簧通常被规定用于和使用用于夹紧以及触点接触有待连接的电缆导体的芯线端头。
参见图5至7,构件托架的第二实施方式构造成可插拔的金属件72。可插拔的金属件72由铜板冲压并镀锌而成,以及具有用于固定电气构件24的固定头74。固定头为此具有朝向固定头74的上侧74a敞开的以长孔为形式的开口82。在固定头74的下侧74b上一体地延伸着一个或多个插脚90。可插拔的金属件72在图5中的变型方案具有一个插脚90,可插拔的金属件72′在图6中的变型方案具有两个插脚90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72″在图7中的变型方案具有四个插脚90。每一个插脚90以基础条带92从固定头74的下侧74b起延伸并朝向末端的自由的插拔端头93逐渐变细,插拔端头构造用于,既能插到接线盒50的桥式插槽64中也能插在所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之一中,虽然这典型地使用了不同的夹紧技术。
参考图8,具有冷却肋32的二极管84固定在固定头74上,所述二极管在当前例子中为SKN 5类型的、在sin.180和Ta=45℃时具有整流电流IFAV=5A。二极管84在轴向上的构造形式和二极管24一样,但基于更高的功率而总体上略大。二极管84具有带有第一连接线34a的第一电气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线如在二极管24中那样在轴向上从轴向的二极管壳体30的第一端侧30a延伸出来以及如在图2至4的二极管24中那样弯折。在二极管壳体30的第二端侧30b上,螺栓26在轴向上伸出,该螺栓在这个二极管构造形式84中不具有自身的连接线。螺栓26可以既在轴向上也在径向上插入到开口82中并且用固定螺母28拧接。
这样形成的组件40′包括带仅唯一一条第一连接线34a和螺栓26的二极管84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72′和固定螺母28,它们形成了一个牢固地拧接的单元,该单元如在图8中示出那样可以作为整体插入到接线盒50中。
参考图9a和9b,组件40′插入两个接线盒50、50′的总共三个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在此,第一连接线34a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插入到接线盒50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并且与之夹紧并触点接触。可插拔的金属件72用其两个插脚90插入到同一接线盒50的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中以及插入到相邻的接线盒50′的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中。组件40′由此除了电气连接二极管84外也引起了在两个相邻的接线盒50和50′之间的桥接。
如在图9a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基于组件40′的开放式的构造形式,大多数滑动件54、54a为了打开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而能自由地接近,特别是接线盒50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的第一滑动件54a,第一连接线34a插入到该第一芯线夹头端子中。但相邻的接线盒50′、50″、50″′的第一滑动件54a也能自由地接近。根据二极管的构造形式,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的第二滑动件54b可以是可接近的或者是不可接近的,两个插脚90插入到所述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倘若所述第二滑动件是不可接近的,那么二极管84尽管如此仍可以在松开固定螺母28并且操作接线盒50的第一滑动件54a之后被更换。
接线盒50、50′、50″、50″′在这个例子中具有以直插式技术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菲尼克斯电气公司PT系列),不过构件托架12、72或组件40、40′的两个实施方式也适合使用在拉力弹簧端子中(菲尼克斯电气公司ST系列)以及适合使用在有绝缘位移接触技术的快速接线端子中(菲尼克斯电气公司QT系列)。
如在图9a和9b中可以看到的那样,二极管84自由悬浮地平行于接线盒壳体60布置在该接线盒壳体的上部的窄侧60a上方且基本上通过可插拔的金属件72′机械地固定在所述两个接线盒50、50′上。第一连接线34a可能额外还有助于进行稳定,但尤其是带有多于一个插脚90的变型方案72′、72″通过插入到多个相邻的接线盒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中而被保持得极为稳定,特别是也克服了出现的扭矩。总体上以组合式的电气触点接触和机械固定的这种方式有利地实现了抗震。
图10a和10b示出了组件40″的对应图9a和9b的安装,该组件包括图7的带有四个插脚90的可插拔的金属件72″。优点和在按图6和9a/b的变型方案中相同,其中,固定明显还要比带有两个插脚90的变型方案72′更为扭矩稳定和抗震。在此无需其它桥接插头就实现了四重桥接。
参考图11a至11e,在sin.180和Ta=45℃时具有整流电流IFAV=2.5A的二极管94被固定在可插拔的金属件72″′的另一种变型方案上。在这个例子中,组件40″′沿反过来的方向安装在接线盒50、50′上,相反地,第一连接线34a的经弯折的第一自由端部38a在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中被夹紧并触点接触。可插拔的金属件72″′的两个插脚90在此没有插在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而是插在桥式插槽64中,该桥式插槽通常设置用于插拔式桥接件的插入。插脚90′因此这样设计,使得所述插脚一方面能在桥式插槽64的接线端子66中被夹紧以及另一方面必要时尽管如此仍能在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被夹紧,即使桥式插槽64的接线端子66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是不同的结构类型。
参考图11c和11d示出了在桥式插槽64中接线技术的一个例子。接线端子66具有多个触点67,这些触点设置用于接收FBSR类型(参见目录册第3号“接线盒”,菲尼克斯电气公司2013/2014版本、例如474页,www.phoenixcontact.com)的插拔式桥接件68。插脚90′的变型方案具有在插脚90′中的中央的间隙96,其中,该中央的间隙96将插脚90′划分成两个插脚腿98。当插脚90′插入到电流条102中的矩形的开口100中时(该开口的内棱边形成了触点67),插脚腿98具有足够的横向柔韧性,以便弹性地向内偏转(通过图11d中的点划线104示出),从而能够在电流条102内的开口100中在开口100的内棱边处通过摩擦锁合而可靠地夹紧并触点接触。不过在此也可以使用PV桥接技术或其它的接触技术。
因为桥式插槽64的接线端子66不需要利用滑动件进行主动式打开,而是两个插脚90可以在没有附加的松开机构的情况下简单地从接线端子66再次拉出(没有直插式技术、拉力弹簧技术或绝缘位移接触技术),所以可插拔的金属件72″′的这种变型方案不需要用于固定二极管94的长孔。在可插拔的金属件72″′的这种变型方案中,整个组件40″′,包括可插拔的金属件72″′在内,都被从所使用的接线端子66、56b中拉出,其中,仅需要操作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的第二滑动件54b,第一连接线34a插入到所述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
参考图11a和11c,可插拔的金属件72″′的轻微不对称的构造形式有助于第二滑动件54b的可接近性。
总之,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线盒和借助构件托架固定在接线盒上的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电气构件借助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所述接线盒上。通过如下方式引起电气接触,即,要么电气构件的两条连接线直接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特别是用直插式技术(PT)、拉力弹簧技术(ST)或绝缘位移接触技术(QT)),要么构件托架本身构造成可插拔的金属板件以及电气构件的连接线于是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可插拔的金属板件的插脚插入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或接线盒的桥式插槽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样的方式变化,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还清楚的是,特征与其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中公开还是以其他方式公开无关地,也单独限定了本发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这些特征和其它的特征一起进行说明。
Claims (19)
1.包括接线盒和外部的电气构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接线盒(50),该接线盒带有绝缘的接线盒壳体(60)和接线端子(56a、56b、66),所述接线端子被所述接线盒壳体容纳,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所述接线端子设置用于,将电缆的芯线端头从外部分别通过一条导体引入通道(62a、62)引入到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以及借助相应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电气连接到所述接线盒(50)上,
外部的电气构件(24、84、94),其带有构件壳体(30)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气连接端,
构件托架(12、72、72′、72″、72″′),所述电气构件借助该构件托架机械地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的窄侧(50a)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线(34a),以及其中,要么
i)第二电气连接端包括第二连接线(34b),以及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所述接线盒(50)的所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以及被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第一或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并且在那里电气地触点接触,要么
ii)所述构件托架(72、72′、72″、72″′)构造成本身能导电且电气构件(24、84、94)的第二电气连接端与所述构件托架(72、72′、72″、72″′)电气地且机械地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线(34a)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所述接线盒(50)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并且被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中并且在那里被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所述构件托架(72、72′、72″、72″′)可插拔地构造用于所述接线盒(50)的所述接线端子(56a、56b、66)之一以及被直接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所述接线端子(56a、56b、66)之一中并且在那里电气地触点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气构件(24、84、94)是二极管或电阻。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气构件(24、84、94)是在sin.180和Ta=45℃时具有整流电流IFAV≥2.5A的功率二极管。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电气构件借助所述构件托架(12、72、72′、72″、72″′)机械地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的上部的窄侧上时,所述电气构件(24、84、94)自由地且在对于所述构件壳体(30)附加的单独的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中的塑料壳体(4)内不带有所述构件壳体(30)的情况下布置在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上部的窄侧(60a)上方,导体引入通道(62a、62b)处在所述上部的窄侧中,从而所述构件壳体(30)侧向暴露且热量向外在没有附加的单独的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中的所述塑料壳体(4)的壁的情况下直接排出给周围空气。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气构件(24、84、94)是轴向的构造形式且所述构件壳体(30)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30a、30b),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4a)在轴向上从所述构件壳体(30)的所述第一端侧(30a)伸出,
其中,所述电气构件(24、84、94)的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端构造成螺栓(26),该螺栓在轴向上从所述构件壳体(30)的所述第二端侧(30b)伸出,以及
其中,所述电气构件(24、84、94)借助所述螺栓(26)和对应的固定螺母(28)与所述构件托架牢固地拧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34b)在轴向上从所述电气构件(24)的所述螺栓(26)或从所述对应的固定螺母(28)向外延伸。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在轴向上沿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电气构件伸出,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被弯折,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38b)沿同一方向横向于所述电气构件(24)的轴向的构造形式延伸,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38b)之间的间距适配于在所属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之间的间距。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构件托架被构造成卡接部件(12),所述电气构件(24)借助该卡接部件在机械上牢固地连接为一个组件(40),
其中,包括所述电气构件(24)和所述卡接部件的所述组件(40)作为单元以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的自由端部(38a、38b)在前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导体引入通道(62a、62b)能插入到所述第一或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并且能被所述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
其中,所述卡接部件具有卡锁机构(20),所述卡锁机构与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对应的卡锁机构(58)相卡锁,以便将包括所述电气构件(24)和所述卡接部件(12)的所述组件(40)卡锁在所述接线盒壳体(60)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卡接部件(12)具有带有朝向所述接线盒(50)的下侧(14b)和背离所述接线盒(50)的上侧(14a)的底部区段(14)以及离开所述底部区段的上侧延伸的保持翼(16),其中,所述卡锁机构(20)构造成卡锁脚,所述卡锁脚从所述底部区段(14)的所述下侧(14b)起与所述保持翼(16)的延伸方向相反地延伸,从而当所述卡锁脚(20)卡锁在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卡锁槽(58)中并且因此所述组件(40)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上时,所述保持翼(16)从所述底部区段(14)起沿着离开所述接线盒(50)的方向延伸,以及所述构件壳体(60)横向于所述保持翼(16)地延伸。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保持翼(16)具有开口(22),所述电气构件(24)的所述螺栓(26)延伸通过该开口,以及其中,所述保持翼(16)在所述构件壳体(30)的第二端侧(30b)和所述固定螺母(28)之间被紧固。
11.按照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通常被规定用于卡锁标识牌的中央的卡锁槽(58),作为接线盒壳体(60)的对应的卡锁机构用于与所述构件托架(12)卡锁。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构件托架被构造成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带有固定头(74)和至少一个插脚(90),其中,所述电气构件(84、94)的第二电气连接端在所述固定头(74)上与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连接并且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延续所述第二电气连接端并且因此承担起第二连接线的电气连接功能,
其中,包括所述电气构件(84、94)和可插拔的金属件的组件(40′、40″、40″′)作为单元以所述第一连接线(34a)的自由端部在前通过所述第一导体引入通道(62a、62b)插入到所述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以及能被该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以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的所述插脚(90)在前通过所述第二导体引入通道(62b、62a)插入到所述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56a)中并且能被该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或者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桥式插槽(64)的接线端子(66)中,其中,所述电气构件(84、94)借助在所述接线盒(50)和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之间的插拔连接紧固在所述接线盒(50)上,从而所述电气构件(84、94)借助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同时既电气连接到所述接线盒(50)上也机械地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头(74)具有开口(82),所述电气构件(84、94)的所述螺栓(26)延伸通过该开口,以及其中,所述固定头(74)在所述构件壳体(30)的所述第二端侧(30b)和固定螺母(28)之间被紧固。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头(74)中的开口(82)径向敞开,从而当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插在所述接线盒(50)中时,所述电气构件(84、94)的螺栓(26)也可以径向嵌入。
15.按照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由经冲压的金属板构成。
16.按照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的插脚(90),这些插脚能插入到相邻的接线盒(50、50′、50″、50″′)的并排的导体引入通道(62a、62b)或桥式插槽(64)中,以便借助可插拔的金属件引起在相邻的接线盒(50、50′、50″、50″′)之间的电气桥接。
17.按照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4a)被弯折,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4a)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和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插脚(90)沿同一方向横向于所述电气构件(84、94)的轴向的构造形式延伸,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线(34a)的经弯折的自由端部(38a)和所述插脚(90)之间的间距适配于在所属的接线端子(56a、56b、66)之间的间距。
18.卡接部件(12),特别是作为用于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轴向的构造形式的电气构件(24),所述电气构件带有构件壳体(30),所述构件壳体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30a、30b),以及在该构件壳体处,第一或第二连接线(34a、34b)作为第一和第二电气连接端在轴向上从所述电气构件(24)伸出,该卡接部件包括:
带有能朝向接线盒(50)的下侧(14b)和能背离接线盒(50)的上侧(14a)的底部区段(14)以及离开该底部区段(14)的上侧(14a)延伸的保持翼(16),
卡锁机构(20),其从所述底部区段(14)的所述下侧(14b)起与所述保持翼(16)的延伸方向相反地延伸并且能以卡锁槽(58)卡锁在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上部的窄侧(60a)上,从而当所述卡接部件(12)与所述接线盒壳体(60)卡锁时,所述保持翼(16)从所述底部区段(14)沿离开所述接线盒(50)的方向延伸,
用于将电气构件(24)固定在所述保持翼(16)上的器件(22),其中,当所述电气构件(24)固定在所述保持翼(16)上时,轴向的构件壳体(30)横向于所述保持翼(16)延伸,从而所述卡接部件(12)和拧接在其中的所述电气构件(24)一起作为机械上牢固地连接的单元(40)能卡接到所述接线盒壳体(60)上,其中,所述卡接部件(12)的卡锁机构(20)同时卡锁在所述接线盒壳体(60)的卡锁槽(58)中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线(34a、34b)的同方向弯折的端部(38a、38b)能通过插入到相应的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被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
19.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特别是作为用于按照权利要求1至8和12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保持轴向的构造形式的电气构件(84、94),所述电气构件带有构件壳体(30),所述构件壳体具有在轴向上对置的第一和第二端侧(30a、30b),以及在该构件壳体处,第一连接线(34a)作为第一电气连接端在轴向上从所述构件壳体(30)的所述第一端侧(30a)伸出,以及其中,所述电气构件(84、94)的第二电气连接端构造成螺栓(26),该螺栓在轴向上从所述构件壳体(30)的所述第二端侧(30b)伸出,该可插拔的金属件包括:
固定头和至少一个与该固定头(74)一体式构造的插脚(90),
在所述固定头(74)中用于使所述螺栓(26)插入通过的开口(82),其中,当所述螺栓(26)借助对应的固定螺母(28)牢固地拧接在所述固定头(74)的开口(82)中时,所述轴向的构件壳体(30)横向于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延伸,从而可插拔的金属件和拧接在其中的电气构件(84、94)一起作为机械上牢固地连接的单元能卡接到所述接线盒(50)上,其中,要么:
i)所述第一连接线(34a)的自由端部(38a)同时通过第一导体引入通道(62a)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中以及能被该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的所述插脚(90)通过第二导体引入通道(62b)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b)中并且能被该第二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要么
ii)所述第一连接线(34a)的自由端部(38a)同时通过第一导体引入通道(62a、62b)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56a、56b)中并且能被该第一芯线端头接线端子以和电缆的芯线端头相同的方式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以及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的所述插脚(90)能插入到所述接线盒(50)的桥式插槽(64)的接线端子(66)中并且能被该接线端子夹紧并能电气地触点接触,
其中所述电气构件(84、94)借助在所述接线盒(50)和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之间的插拔式连接能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上,从而所述电气构件(84、94)借助所述可插拔的金属件(72、72′、72″、72″′)同时既可以电气连接到所述接线盒(50)上,也可以机械地固定在所述接线盒(50)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106031.0 | 2015-04-20 | ||
DE102015106031.0A DE102015106031A1 (de) | 2015-04-20 | 2015-04-20 | Reihenklemme mit externem elektrischem Bauelement |
PCT/EP2016/058074 WO2016169821A1 (de) | 2015-04-20 | 2016-04-13 | Reihenklemme mit externem elektrischem bauel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1285A true CN107431285A (zh) | 2017-12-01 |
CN107431285B CN107431285B (zh) | 2019-11-19 |
Family
ID=5570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15661.9A Active CN107431285B (zh) | 2015-04-20 | 2016-04-13 | 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286803B1 (zh) |
CN (1) | CN107431285B (zh) |
DE (1) | DE102015106031A1 (zh) |
WO (1) | WO201616982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4135A (zh) * | 2020-07-06 | 2022-01-07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压接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5569B (zh) * | 2018-04-03 | 2024-04-09 | 海盐瑞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稳定的接线端子 |
JP7006643B2 (ja) | 2019-03-15 | 2022-01-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付き端子台、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部品用取付補助具 |
CN113851867B (zh) * | 2021-09-07 | 2024-11-12 | 深圳万家灯火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线夹锁附装置、电力作业机器人及线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33255A1 (de) * | 1982-09-08 | 1984-03-08 | 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 H. Knümann GmbH & Co KG, 4933 Blomberg | Elektronische anschlussklemme, insbesondere schaltanlagen-reihenklemme |
DE202004006227U1 (de) * | 2004-04-16 | 2004-09-16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Überspannungsschutzgerät |
EP2595249A1 (de) * | 2011-11-15 | 2013-05-22 | MCQ TECH GmbH | Anschlussklemme |
CN103608971A (zh) * | 2011-06-21 | 2014-02-26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联接端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7539949U (de) * | 1975-12-15 | 1976-04-08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 Bauelementeträger nach Art einer Reihenklemme |
FR2692725B1 (fr) * | 1992-06-22 | 1994-08-19 | Enerdis | Dispositif sélecteur de circuit électrique. |
DE9320220U1 (de) * | 1993-01-25 | 1994-04-07 | Fa. Hölscher und Conrad, 33098 Paderborn | Sicherungs-Reihenklemme |
DE4325614C2 (de) * | 1993-07-30 | 1995-08-31 | Weidmueller Interface | Reihenklemmenanordnung mit Überspannungsschutzorganen |
DE4440102C1 (de) * | 1994-11-10 | 1996-05-15 | Weidmueller Interface | Modulare Steuerungsanlage mit integriertem Feldbusanschluß |
DE202007005373U1 (de) * | 2007-04-12 | 2008-08-21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Reihenklemmensystem |
DE102008046653B4 (de) * | 2008-09-10 | 2017-05-18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 Bauelementestecker |
DE102011076377A1 (de) * | 2011-05-24 | 2012-11-29 | Schneider Electric Sachsenwerk Gmbh | Elektrische Reihenklemmenanordnung |
-
2015
- 2015-04-20 DE DE102015106031.0A patent/DE10201510603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4-13 WO PCT/EP2016/058074 patent/WO201616982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4-13 EP EP16715587.8A patent/EP3286803B1/de active Active
- 2016-04-13 CN CN201680015661.9A patent/CN1074312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33255A1 (de) * | 1982-09-08 | 1984-03-08 | Phönix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 H. Knümann GmbH & Co KG, 4933 Blomberg | Elektronische anschlussklemme, insbesondere schaltanlagen-reihenklemme |
DE202004006227U1 (de) * | 2004-04-16 | 2004-09-16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Überspannungsschutzgerät |
CN103608971A (zh) * | 2011-06-21 | 2014-02-26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联接端子 |
EP2595249A1 (de) * | 2011-11-15 | 2013-05-22 | MCQ TECH GmbH | Anschlussklemm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4135A (zh) * | 2020-07-06 | 2022-01-07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压接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 |
CN113904135B (zh) * | 2020-07-06 | 2023-12-26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可压接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1285B (zh) | 2019-11-19 |
EP3286803B1 (de) | 2019-07-17 |
DE102015106031A1 (de) | 2016-10-20 |
WO2016169821A1 (de) | 2016-10-27 |
EP3286803A1 (de) | 2018-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83132B1 (en) | Terminal block with U-shaped conducting part of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s | |
JP5224179B2 (ja) | ばね力接続装置 | |
US7438604B2 (en) | Distributor block | |
RU2195752C2 (ru)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лемма для электропроводов | |
CN107431285B (zh) | 带有外部的电气构件的接线盒 | |
CN202308484U (zh) | 一种led用的接线端子 | |
CN101641831A (zh) | 导电体尤其是带有线鼻子的导电体的连接夹紧装置 | |
US9378918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use module | |
US7132913B2 (en) | Universal terminal assembly for electric power switch | |
US6144134A (en) | Structure hidden mount for electric motor carbon brushes | |
US6443746B1 (en) | Multiple receptacle having a wireless coupling feature | |
CN1285629A (zh) | 用于电导线的汇流排 | |
US4753609A (en) | Lamp receiving apparatus | |
WO2008092187A1 (en) | A connector socket, a connector plug, and an appliance fitted with a connector | |
CN105789931B (zh) | 多兼容直插式快速连接器组件 | |
CN200941533Y (zh) | 装配系统 | |
US2004021983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retention structure | |
US7402061B1 (en) | Structure of energy-efficient lamp base | |
CN109546450A (zh)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固定座 | |
CN216436214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电连接结构 | |
CN110197967B (zh) | 一种插头 | |
CN221126465U (zh) | 用于连接插头和插座的分线器 | |
CN214304548U (zh) | 装配结构、支架及风扇 | |
CN221201707U (zh) | 一种紧凑型插头 | |
CN222282328U (zh) | 插套和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