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390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23900A CN107123900A CN201710104118.2A CN201710104118A CN107123900A CN 107123900 A CN107123900 A CN 107123900A CN 201710104118 A CN201710104118 A CN 201710104118A CN 107123900 A CN107123900 A CN 107123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fitting
- housing
- arm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外壳体、内壳体以及滑动构件,该外壳体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内壳体具有嵌合用卡定部和设置有嵌合用卡定部的锁定臂。在内壳体形成有滑动通路,该滑动通路在两侧配置有一对锁定臂。滑动构件具备具有卡定部的一对卡定臂。通过将外壳体和内壳体嵌合,以滑动构件能够通过的方式构成滑动通路,滑动构件构成为,在该滑动构件在滑动通路中滑动移动时,由于锁定臂的按压,一对卡定臂以一对卡定臂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挠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 PositionAssurance;CPA)功能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除了具备第1壳体以及与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之外,还具备滑动构件。滑动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第2壳体,以使得若第2壳体向第1壳体的嵌合完成,则容许滑动构件从作为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待机位置)向预定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滑动移动。通过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动移动,该滑动构件作为使用者能够确认两壳体的嵌合的完成的CPA构件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57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滑动构件具有在顶端设置有爪部(卡定部)的一对臂部。随着滑动构件的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的移动的进行,臂部向彼此间隔变宽的方向挠曲。因此,需要在第2壳体确保与臂部的向间隔变宽的方向的挠曲相应的空间。因此,有可能导致第2壳体大型化,进而导致连接器整体的尺寸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第1壳体,其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
第2壳体,其具有:嵌合用卡定部,其可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锁定臂,所述嵌合用卡定部设置于该锁定臂,该第2壳体形成有滑动通路,该滑动通路在两侧配置有一对所述锁定臂,该第2壳体可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
滑动构件,其具有一对臂,该一对臂具有卡定部,
通过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以所述滑动构件能够通过的方式构成所述滑动通路,
所述滑动构件构成为,在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滑动通路中滑动移动时,由于所述锁定臂的按压,所述一对臂以所述一对臂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挠曲,通过所述卡定部越过所述锁定臂,所述一对臂的间隔变宽,所述卡定部被卡定于所述锁定臂。
也可以是,所述滑动构件具有突部,
所述突部通过与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之间的卡定来限制所述滑动构件的滑动移动,直到为了实现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之间的嵌合而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为止,当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时,所述突部与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之间的卡定被解除,所述滑动构件能够在所述滑动通路中通过。
也可以是,在所述一对臂上,在比所述卡定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形成有临时卡定部,该临时卡定部通过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锁定臂卡定,从而阻碍所述滑动构件向与所述滑动移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的移动。
也可以是,所述一对臂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彼此朝外地突出的形状。
也可以是,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是具有端子、在所述端子上连接有电线的连接器的壳体。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锁定臂的按压,一对臂以一对臂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挠曲。由此,在第2壳体内无需确保与向臂的间隔变宽的方向挠曲相应的空间。作为结果,能够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分解YZ剖视图。
图4是内壳体和滑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的内壳体的简单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的图。图6A是图5的A-A剖视图(其1),图6B是图6A的B-B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轨道的图。图7A是图5的A-A剖视图(其2)。图7B是图7A的C-C剖视图。
图8是滑动构件的立体图(其1)。
图9A是滑动构件的俯视图。图9B是滑动构件的侧视图。
图10A是图5的D-D剖视图。图10B是配置于第1位置的滑动构件的XY剖视图。
图11A是配置于第2位置的滑动构件的XY剖视图。图11B是图11A的E-E剖视图。图11C是图11A的F-F剖视图。
图12是滑动构件的立体图(其2)。
图13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14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15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3)。
图16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4)。
图17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5)。
图18A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1)。图18B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2)。图18C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3)。
图19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20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21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22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23A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1)。图23B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2)。图23C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3)。
图24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3)。
图25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解除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10、外壳体(第1壳体);11、嵌合口;12、顶壁部;12a、下表面;13、嵌合用被卡定部;13a、倾斜面;13b、平行面;13c、立面;20、内壳体(第2壳体);21、端子插入口;22、端子收纳室;23、嵌合用卡定部(突部用被卡定部);23a、倾斜面;23b、上侧平行面;23c、立面;23d、下侧平行面;24、卡定解除部;25、肋;26、顶壁部;30、滑动构件;30a、下表面;30b、上表面;31、滑动构件基部;32、主臂;32a、连结部;33R、33L、卡定臂(臂);34R、34L、支承臂;34A、第1支承臂部分;34B、第2支承臂部分;35、突部;35a、后端面;36、卡定部;36a、36b、面;37、临时卡定部;38、壁厚部;38a、38b、38c、加厚部分;39、偏置面;40、公端子;40a、40b、端部;50、母端子;51、筒状部;52、捆扎部;60R、60L、锁定臂;61R、61L、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2R、62L、平行锁定臂部分;63R、63L、后端侧锁定臂部分;70、滑动通路;71、滑动面、71a、71b、71c、嵌合部分;72、轨道;72A、第1轨道部分;72B、第2轨道部分;73、底面;74、第1侧面;75、第2侧面;S、布线基板;W、电线;G1~G4、引导面;P1、P2、突起部;D1、插入方向;D2、滑动方向;D3、拆卸方向;D4、反向滑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此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并适当参照XYZ坐标。
连接器1例如是被用于装备于汽车的电子电路零部件且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CPA)功能的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具备外壳体10、内壳体20以及滑动构件30(CPA构件),若两壳体10、20嵌合,则该滑动构件30可滑动移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0是可安装于布线基板S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外壳体10由树脂形成,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形成的。在该外壳体10组装有多个公端子40。
公端子40由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和-Y侧的端部40b从外壳体10突出地形成。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向形成于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的内部突出。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b从外壳体10的-Y侧的后端面露出,弯曲成大致S字状,以与-Y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地形成。公端子40的端部40b用作可被软钎焊于布线基板S的外部引线部。
外壳体10是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的嵌合口11的大致箱形状的构件。内壳体20可插入到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此外,内壳体20向外壳体10插入的插入方向D1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外壳体10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13。
嵌合用被卡定部13形成于作为构成外壳体10的壁的一部分的顶壁部12的+Y侧附近的下表面12a。嵌合用被卡定部13从插入方向D1上的后端侧(+Y侧)依次具有倾斜面13a、平行面13b以及立面13c。倾斜面13a由相对于插入方向D1倾斜的面形成。平行面13b由与插入方向D1平行的面形成。立面13c由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体20是可连接电线W的插头连接器的壳体。内壳体20由树脂形成,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形成的。在该内壳体20插入有多根母端子50。
母端子50是例如通过对导电性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在母端子50的-Y侧的端部形成有供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插入的大致方筒形状的筒状部51。筒状部51具有能够与公端子40的端部40a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插入到筒状部51的公端子40的端部40a在筒状部51的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导电地被固定。另外,在母端子50的+Y侧的端部形成有供电线W插入而压接固定电线W的捆扎部(日文:結束部)52。
内壳体20形成为将Y轴方向设为稍长边的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4所示,在内壳体20的后端面(+Y侧的端面)形成有供母端子50插入的多个端子插入口21。如图3所示,端子插入口21与形成于内壳体20的内部的端子收纳室22相通。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体20具有嵌合用卡定部23、卡定解除部24、肋25、以及一对锁定臂60R、60L。
嵌合用卡定部23可卡定于外壳体10的嵌合用被卡定部13。嵌合用卡定部23设置成在锁定臂60R与锁定臂60L之间将锁定臂60R和锁定臂60L连接。嵌合用卡定部23从内壳体20的插入方向D1上的前端侧(-Y侧)依次具有倾斜面23a、上侧平行面23b、下侧平行面23d、以及立面23c。倾斜面23a由相对于插入方向D1倾斜的面形成。上侧平行面23b和下侧平行面23d由平面形成。倾斜面23a和上侧平行面23b用作随着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的进行而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引导的被引导面。立面23c由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形成。若立面23c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立面13c相对,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完成。下侧平行面23d用作随着滑动构件30的滑动移动而对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另外,嵌合用卡定部23可卡定于滑动构件30所具有的突部35。因此,嵌合用卡定部23也具有作为突部用被卡定部的功能。
卡定解除部24设于锁定臂60R、60L。卡定解除部24通过被使用者按压,将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通过该卡定的解除,使用者可从外壳体10拆卸内壳体20。
如图4所示,肋25是为了提高内壳体20的刚度和强度而形成的。肋25沿着Y轴方向形成。
如图5所示,锁定臂60R包括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平行锁定臂部分62R、以及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从作为构成内壳体20的壁的一部分的顶壁部26的前端部分(-Y侧端部分)附近起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不过,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并不限于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从顶壁部26的后端部分(+Y侧端部分)附近起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不过,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并不限于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平行锁定臂部分62R将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和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连接,并且与Y轴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
锁定臂60L形成为与锁定臂60R同样的构造。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锁定臂60L包括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L、平行锁定臂部分62L、以及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L。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L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锁定臂60R、60L设置成随着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的进行而挠曲。
另外,如图4所示,在内壳体20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滑动通路70和形成于肋2彼此的相对面的轨道72。
如图5所示,滑动通路70是用于供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的通路,构成为通过两个壳体的嵌合而使得滑动构件30能够通过。滑动通路70设于内壳体20的顶壁部26的上侧(+Z侧)。在滑动通路70形成有与滑动移动时的滑动构件30的下表面30a(-Z侧的面)相面对的滑动面71。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70的图,图6A是图5的A-A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B-B剖视图。此外,在图6B中,省略锁定臂60R、60L的一部分、卡定解除部24等构成构件来表示。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滑动通路70的两侧配置有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另外,在滑动面71形成有嵌合部分71a、71b、71c。嵌合部分71a、71b、71c形成为具有底面的凹部形状。嵌合部分71a、71b、71c的底面是从滑动面71向-Z方向偏置而成的偏置面,由与滑动面71平行的面形成。
图7A是用于说明轨道72的图5的A-A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C-C剖视图。此外,在图7B中,省略卡定解除部24、锁定臂60R、60L等来表示。
如图7A所示,轨道72以减薄肋25的方式形成,由槽形成。轨道72具有横截面积(XZ截面的面积)不同的第1轨道部分72A和第2轨道部分72B。第1轨道部分72A形成为其横截面积比第2轨道部分72B的横截面积大。如图6B和图7B所示,轨道72(详细而言,第1轨道部分72A、第2轨道部分72B)形成为由底面73、第1侧面74以及第2侧面75形成的凹形状。底面73是与YZ平面平行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面74由滑动面71的一部分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面74由滑动面71的一部分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是滑动面71的一部分。第2侧面75相对于滑动面71倾斜地形成。第1轨道部分72A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和第2轨道部分72B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6A所示,在第1轨道部分72A与第2轨道部分72B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的引导面G4。该引导面G4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滑动构件30作为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锁定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发挥功能。滑动构件30是为了在进行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作业时使用者对两壳体10、20的嵌合的状态是中途嵌合、还是完全嵌合进行确认而使用的。如图8所示,滑动构件30具有滑动构件基部31、从滑动构件基部31突出的主臂32、一对卡定臂33R、33L、以及一对支承臂34R、34L。
滑动构件基部31用作在使用者使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时用手指所按压的按压部。
如图9A和图9B所示,主臂32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在主臂32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上方方向(+Z方向)突出的突部35。突部35的后端面35a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后端面35a构成为在使滑动构件30向+Y方向滑动移动之际对主臂3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卡定臂33R、33L以隔着主臂32的方式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卡定臂33R、33L利用连结部32a连结于主臂32。另外,卡定臂33R、33L分别具有卡定部36和临时卡定部37。
如图11A所示,卡定部36与锁定臂60R、60L的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卡定。因此,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作为供卡定部36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卡定部36形成为彼此朝外地突出的形状。详细而言,卡定部36形成于卡定臂33R的-X侧的面和卡定臂33L的+X侧的面。另外,卡定部36的-Y侧的面36a和+Y侧的面36b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卡定部36的面36a、36b构成为,在使滑动构件30向-Y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滑动移动之际、与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接触且对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如图10B所示,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于锁定臂60R、60L的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因此,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也作为供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另外,临时卡定部37用于通过与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之间的临时卡定来阻碍滑动构件30的向+Y方向的移动、而防止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临时卡定部37与卡定部36同样地形成为彼此朝外突出的形状。详细而言,临时卡定部37形成于卡定臂33R的-X侧的面和卡定臂33L的+X侧的面。另外,临时卡定部37形成于比卡定部36靠前端侧(-Y侧)的位置。
另外,在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形成有引导面G1。引导面G1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该引导面G1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如图10A所示,支承臂34R、34L以隔着卡定臂33R、33L的方式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支承臂34R、34L具有第1支承臂部分34A和从第1支承臂部分34A的端部延伸的第2支承臂部分34B。第2支承臂部分34B形成为其横截面积(XZ截面的面积)比第1支承臂部分34A的横截面积小。另外,第1支承臂部分34A形成为可与轨道72的第1轨道部分72A卡合。同样地,第2支承臂部分34B形成为可与轨道72的第2轨道部分72B卡合。利用以上的结构,滑动构件30和内壳体20具备两个卡合部分,能够提高抑制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的效果。
如图11B和图11C所示,支承臂34R、34L具有与轨道72的凹形状的第2侧面75相面对的上表面30b(第2面)和与轨道72的第1侧面74相面对的下表面30a(第1面)。上表面30b形成于下表面30a的背侧,并且,相对于滑动面71倾斜地形成。另外,支承臂34R、34L各自的上表面30b朝支承臂34R、34L彼此相对的方向倾斜地形成。这样,支承臂34R、34L通过与由槽形成的轨道72卡合,能够抑制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此外,上表面30b的倾斜角度是与轨道72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角度。在第1支承臂部分34A和第2支承臂部分34B均形成有作为倾斜面的上表面30b。
另外,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在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引导面G2、G3。引导面G2、G3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该引导面G2、G3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卡定臂33R、33L和支承臂34R、34L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和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在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和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朝相对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P1、P2。突起部P1、P2形成为主臂32、卡定臂33R、33L和支承臂34R、34L等不会进入被形成在突起部P1与突起部P2之间的间隙C那样的形状、尺寸。由此,突起部P1、P2防止在连接器的制造·组装时滑动构件30彼此缠络。
图12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滑动构件30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滑动构件30形成有从一部分由平面形成的下表面30a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38。此外,在图12中,对壁厚部38标注点来表示。壁厚部38是为了增厚滑动构件30的实质上的厚度来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而形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厚部38包括形成于主臂32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a、形成于支承臂34R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b、以及形成于支承臂34L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c。如图11B的E-E剖视图所示,壁厚部38的加厚部分38a形成为可嵌入到被形成于滑动面71的嵌合部分71a。同样地,加厚部分38b、38c形成为可嵌入到嵌合部分71b、71c。另外,在加厚部分38a~38c的从下表面30a向-Z方向偏置了的位置形成有由平面形成的偏置面39。该偏置面39形成为,与嵌合部分71a~71c的底面接触,可在该底面上滑动。
使用图13~图17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连接器1的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滑动构件30在形成于主臂32的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而滑动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下安装于内壳体20。另外,如图18A所示,此时的滑动构件30处于卡定臂33R、33L的卡定部36未与锁定臂60R、60L卡定的状态,并且位于临时卡定部37与锁定臂60R、60L临时卡定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
如图14所示,若使内壳体20与滑动构件30一起向插入方向D1移动且内壳体20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抵接。另外,公端子40的端部40a的前端部分插入到母端子50的筒状部51。
如图15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一起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倾斜面13a引导。由于倾斜面13a的引导,内壳体20的锁定臂60R、60L和滑动构件30的主臂32挠曲。并且,如箭头A1所示,由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按压,嵌合用卡定部23和突部35被向下侧(-Z侧)压入。
如图16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引导,从而,如箭头A2所示,嵌合用卡定部23与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一起向-Y方向移动。
如图17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的立面23c到达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立面13c。若立面23c到达立面13c,则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按压消失,锁定臂60R、60L的挠曲被消除。并且,嵌合用卡定部23基于锁定臂60R、60L的弹性恢复而如箭头A3所示那样向上侧(+Z侧)恢复。其结果,立面23c与立面13c相对,嵌合用卡定部23卡定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
此外,在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卡定了的时间点,突部35处于被平行面13b引导着的中途。主臂32的挠曲未被消除。
通过以上做法,连接器1的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完成。另外,当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时,公端子40的端部40a的、向母端子50的筒状部51的插入也完成,公端子40与母端子50电连接。
接着,使用图16~图20来说明连接器1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将图18A中的滑动构件30的初始位置设为第1位置(待机位置),将图18C中的滑动构件30的移动后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
如图16所示,在两壳体10、20的嵌合未完成的中途嵌合的情况下,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处于非卡定状态。并且,突部35卡定于作为突部用被卡定部的嵌合用卡定部23。因此,滑动构件30处于向-Y方向的滑动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
如图17所示,在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了的情况下,嵌合用卡定部23向上侧(+Z侧)移动,卡定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另一方面,若嵌合用卡定部23向上侧(+Z侧)移动,则突部35与嵌合用卡定部2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因此,滑动构件30成为可向-Y方向通过滑动通路70的状态。
若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则确认两壳体10、20的嵌合状态的使用者使滑动构件30从图18A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沿着滑动通路70移动。此外,滑动构件30的滑动方向D2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
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如图19所示,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向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平行面23d移动,被下侧平行面23d引导,从而滑动构件30与-Y方向平行地移动。另外,如图18A所示,若滑动构件30与-Y方向平行地移动,则滑动构件30的卡定部36与锁定臂60R、60L(详细而言,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抵接。
如图18B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被锁定臂60R、60L引导,从而卡定臂33R、33L挠曲。并且,由于锁定臂60R、60L的按压,如箭头A4所示,一对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窄。
如图18C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越过锁定臂60R、60L,从而卡定臂33R、33L弹性恢复,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宽,卡定臂33R、33L卡定于锁定臂60R、60L。另外,如图20所示,突部35越过嵌合用卡定部23而主臂32的挠曲被消除。并且,突部35基于主臂32的弹性恢复而如箭头A5所示那样向上侧(+Z侧)恢复。其结果,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
若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则主臂32位于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Z侧)。因此,嵌合用卡定部23无法进行同使其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所需要的量相应的移动,由此,无法下降到该卡定被解除的位置。其结果,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被滑动构件30锁定。
通过以上的做法,滑动构件30的、从图18A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向图18C所示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的移动完成。使用者通过将滑动构件30压入到第2位置而能够确认两壳体10、20的嵌合已完成。
接着,使用图21~图25来对从连接器1的外壳体10拆卸内壳体20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如图25所示,从外壳体10将内壳体20拔出的方向(拆卸方向D3)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要将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解除的情况下,首先,使滑动构件30从图23A所示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向图23C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沿着反向滑动方向D4移动。由此,将滑动构件30的锁定解除,成为可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解除的状态。此外,滑动构件30的反向滑动方向D4是与滑动方向D2相反的方向。
若使滑动构件30向反向滑动方向D4滑动移动,则如图21所示,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的后端面35a被嵌合用卡定部23引导。并且,如箭头A6所示,通过突部35向下侧(-Z侧)移动,滑动构件30的主臂32挠曲。其结果,如图22所示,突部35与嵌合用卡定部2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
另外,如图23A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向反向滑动方向D4滑动移动,则如图23B所示,滑动构件30的卡定部36被锁定臂60R、60L引导,从而卡定臂33R、33L挠曲。并且,如箭头A7所示,一对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窄。
如图23C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越过锁定臂60R、60L,从而卡定臂33R、33L弹性恢复,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宽。并且,锁定臂60R、60L配置于卡定部36与临时卡定部37之间,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于锁定臂60R、60L。由于该临时卡定,滑动构件30的向+Y方向的进一步的滑动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如图24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如箭头A8所示,突部35从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平行面23d移动到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由此,在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方产生不存在构件的空间,能够确保使其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所需的、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降移动量。其结果,可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解除。
接着,如图25所示,如箭头A9所示,将内壳体20的卡定解除部24压下。于是,锁定臂60R、60L挠曲,如箭头A10所示,嵌合用卡定部23被向下侧(-Z侧)压下。其结果,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
接着,使内壳体20向拆卸方向D3移动而从外壳体10拔出内壳体20。由此,内壳体20从外壳体10的拆卸完成。此外,若内壳体20从外壳体10卸下,则锁定臂60R、60L的挠曲被消除,卡定解除部24恢复到本来的位置。
以上,如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B所示,由于锁定臂60R、60L的按压,一对卡定臂33R、33L以其间隔变窄的方式挠曲。由此,无需在内壳体20内确保与向卡定臂33R、33L的间隔变宽的方向挠曲相应的空间。作为结果,能够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60R、60L作为供卡定臂33R、33L的卡定部36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通常,锁定臂60R、60L也形成于不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CPA)的连接器1。因此,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30安装于不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连接器1,能够使其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另外,无需为了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30而在内壳体20上另外形成供卡定部36卡定的被卡定部。因此,不会由于滑动构件30的适用而使连接器1的尺寸大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
另外,无需在内壳体20上另外形成供卡定臂33R、33L卡定的被卡定部,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A所示,在卡定臂33R、33L上形成有临时卡定部37。该临时卡定部37可与锁定臂60R、60L(详细而言,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卡定,因此,滑动构件30向与滑动方向D2相反的一侧的方向(+Y方向)的移动受到阻碍。由此,能够防止滑动构件30从嵌合前的内壳体20脱落。作为结果,能够提高使用者进行两壳体10、20的嵌合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锁定臂60R、60L也作为供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因此,无需在内壳体20另外形成供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的被卡定部。因此,连接器1的尺寸不会大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
卡定部36和临时卡定部37均与锁定臂60R、60L卡定。锁定臂60R、60L兼用作卡定部36和临时卡定部37这两者的被卡定部,因此,无需分别形成卡定部36用的被卡定部和临时卡定部37用的被卡定部。因此,连接器1的尺寸不会大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且实现连接器1的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0是可安装于布线基板S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内壳体20是可连接电线W的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两个连接器也可以是具有端子且在该端子连接有电线W的连接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从顶壁部26的后端部分(+Y侧端部分)附近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然而,并不限于此。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只要是卡定部36和临时卡定部37能够卡定的形状,就也可以形成为除了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以外的形状。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设为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第1壳体,其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
第2壳体,其具有:嵌合用卡定部,其可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锁定臂,所述嵌合用卡定部设置于该锁定臂,该第2壳体形成有滑动通路,该滑动通路在两侧配置有一对所述锁定臂,该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
滑动构件,其具有一对臂,该一对臂具有卡定部,
通过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以所述滑动构件能够通过的方式构成所述滑动通路,
所述滑动构件构成为,在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滑动通路中滑动移动时,由于所述锁定臂的按压,所述一对臂以所述一对臂的间隔变窄的方式挠曲,通过所述卡定部越过所述锁定臂,所述一对臂的间隔变宽,所述卡定部被卡定于所述锁定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具有突部,
所述突部通过与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之间的卡定来限制所述滑动构件的滑动移动,直到为了实现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之间的嵌合而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为止,当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卡定时,所述突部与所述嵌合用卡定部之间的卡定被解除,所述滑动构件能够在所述滑动通路中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一对臂上,在比所述卡定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形成有临时卡定部,该临时卡定部通过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锁定臂卡定,从而阻碍所述滑动构件向与所述滑动移动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对臂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彼此朝外地突出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是具有端子、在所述端子上连接有电线的连接器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34895 | 2016-02-25 | ||
JP2016034895A JP6213590B2 (ja) | 2016-02-25 | 2016-02-25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23900A true CN107123900A (zh) | 2017-09-01 |
CN107123900B CN107123900B (zh) | 2019-05-03 |
Family
ID=5810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041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23900B (zh) | 2016-02-25 | 2017-02-24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14620B2 (zh) |
EP (1) | EP3211729B1 (zh) |
JP (1) | JP6213590B2 (zh) |
KR (1) | KR101886954B1 (zh) |
CN (1) | CN107123900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1567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李尔公司 |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
CN111129863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446572A (zh) * | 2018-11-29 | 2020-07-24 | 李尔公司 | 具有滑动端子位置保证件的连接器 |
CN112020801A (zh) * | 2018-03-23 | 2020-12-01 | 泰连公司 | 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 |
CN113228426A (zh) * | 2018-12-25 | 2021-08-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 |
CN113471763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CN113557640A (zh) * | 2019-02-01 | 2021-10-26 | 赫斯曼汽车有限公司 | 具有锁定元件的插接连接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17369B2 (ja) * | 2016-07-29 | 2018-11-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717273B2 (ja) | 2017-08-07 | 2020-07-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WO2019177977A1 (en) | 2018-03-12 | 2019-09-19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cpa |
JP7123678B2 (ja) * | 2018-07-23 | 2022-08-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9045863U (zh) * | 2018-10-19 | 2019-06-28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端子保持器以及连接器 |
US10505314B1 (en) * | 2018-11-02 | 2019-12-1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for a shrouded latch |
EP3706254B1 (en) * | 2019-03-04 | 2023-12-27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pa assembled on slider |
JP2020161360A (ja) * | 2019-03-27 | 2020-10-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4080734B (zh) | 2019-07-18 | 2024-05-28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连接器 |
CN110504590B (zh) * | 2019-07-30 | 2021-01-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推拉锁紧连接器 |
JP7398238B2 (ja) * | 2019-10-17 | 2023-12-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1370922B (zh) * | 2020-03-24 | 2021-06-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KR102313402B1 (ko) * | 2020-05-25 | 2021-10-15 | 주식회사 경신 | 차량용 커넥터 |
JP7469180B2 (ja) * | 2020-08-11 | 2024-04-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16A (zh) * | 1993-11-30 | 1995-10-11 | 惠特克公司 | 插接件定位装置 |
US20020086580A1 (en) * | 2000-12-28 | 2002-07-0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nd continuity test method for connector |
US20030171027A1 (en) * | 2002-03-06 | 2003-09-11 | Shuey John R.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WO2013092310A1 (en) * | 2011-12-23 | 2013-06-27 | Delphi Connection Systems Holding France | Electrical connectors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positionning assurance |
CN103311730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4205518A (zh) * | 2012-03-28 | 2014-12-10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77682C (en) | 1998-07-30 | 2007-12-04 | Osram Sylvania Inc. | Connector module |
JP2005251540A (ja) * | 2004-03-03 | 2005-09-15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コネクタ装置 |
JP4657034B2 (ja) | 2005-07-08 | 2011-03-23 |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1884143B (zh) | 2007-10-12 | 2013-06-05 |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 具有连接器定位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 |
-
2016
- 2016-02-25 JP JP2016034895A patent/JP621359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2-13 US US15/431,598 patent/US100146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22 EP EP17157290.2A patent/EP321172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7-02-23 KR KR1020170024346A patent/KR101886954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24 CN CN201710104118.2A patent/CN1071239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16A (zh) * | 1993-11-30 | 1995-10-11 | 惠特克公司 | 插接件定位装置 |
US20020086580A1 (en) * | 2000-12-28 | 2002-07-0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nd continuity test method for connector |
US20030171027A1 (en) * | 2002-03-06 | 2003-09-11 | Shuey John R.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WO2013092310A1 (en) * | 2011-12-23 | 2013-06-27 | Delphi Connection Systems Holding France | Electrical connectors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positionning assurance |
CN103311730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4205518A (zh) * | 2012-03-28 | 2014-12-10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0801A (zh) * | 2018-03-23 | 2020-12-01 | 泰连公司 | 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 |
CN112020801B (zh) * | 2018-03-23 | 2022-07-26 | 泰连公司 | 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 |
CN110571567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李尔公司 |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
CN110571567B (zh) * | 2018-06-06 | 2022-06-28 | 李尔公司 |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
CN111129863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446572A (zh) * | 2018-11-29 | 2020-07-24 | 李尔公司 | 具有滑动端子位置保证件的连接器 |
CN113228426A (zh) * | 2018-12-25 | 2021-08-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 |
CN113228426B (zh) * | 2018-12-25 | 2024-02-27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 |
CN113557640A (zh) * | 2019-02-01 | 2021-10-26 | 赫斯曼汽车有限公司 | 具有锁定元件的插接连接系统 |
CN113557640B (zh) * | 2019-02-01 | 2023-09-29 | 赫斯曼汽车有限公司 | 具有锁定元件的插接连接系统 |
CN113471763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CN113471763B (zh) * | 2020-03-31 | 2024-02-13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50492A1 (en) | 2017-08-31 |
KR101886954B1 (ko) | 2018-08-08 |
JP2017152272A (ja) | 2017-08-31 |
EP3211729B1 (en) | 2018-09-26 |
CN107123900B (zh) | 2019-05-03 |
US10014620B2 (en) | 2018-07-03 |
EP3211729A1 (en) | 2017-08-30 |
KR20170100442A (ko) | 2017-09-04 |
JP6213590B2 (ja) | 2017-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23900A (zh) | 连接器 | |
CN107123898A (zh) | 连接器 | |
JP6213592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154558A (zh) | 连接器 | |
TWI260116B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which is elastically movable in a fitting portion of the connector | |
CN110061375B (zh) |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US9350119B2 (en) | Wrong insertion preventive structure of connector | |
CN10609954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697373A (zh) | 连接器 | |
US7011541B2 (en) | Connector | |
JP635267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389108A (zh) | 带有扁平导体的电连接器 | |
CN110581370B (zh) | 端子和连接器 | |
CN106257764A (zh) | 带定位板的连接器 | |
TW201304310A (zh) | 卡連接器 | |
CN102299452B (zh) | 连接器装置 | |
TWI707504B (zh) | 端子以及連接器 | |
TWI501488B (zh) | 模組插孔 | |
JP6525030B2 (ja)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JP2020187850A (ja) | 端子抜き取り治具 | |
CN112600014B (zh) | 连接器 | |
JPH08306426A (ja) | コネクタ | |
JPH02160386A (ja)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