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112035B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035B
CN107112035B CN201580073198.9A CN201580073198A CN107112035B CN 107112035 B CN107112035 B CN 107112035B CN 201580073198 A CN201580073198 A CN 201580073198A CN 107112035 B CN107112035 B CN 107112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ers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cording carrier
recor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31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035A (zh
Inventor
小林义行
内村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0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9Zoned data area, e.g. having different data structures or formats for the user data within data layer, 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ZCLV], 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ZCAV], carriers with RAM and ROM 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8Virtual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8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or to a databas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从本地存储单元可靠地获取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续数据,并且通过建立虚拟文件系统(VFS)进行数据再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该数据处理单元通过读取在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数据以及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存储数据而再现数据。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将来自本地存储单元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目标再现数据的选择处理。当进行选择目标再现数据的处理时,数据处理单元进行目录的名称的计算处理,其中相对于配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路由证书的数据,应用特定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目标再现数据。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使用多个不同的记录介质执行数据再现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各种软件数据项(在下文中,被称为内容)诸如,音频数据(诸如音乐)、图像数据(诸如视频)、游戏程序和各种应用程序可以存储在记录介质中,记录介质例如盘型信息记录介质(诸如蓝光(注册商标)光盘或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诸如闪速存储器的信息记录介质。
例如,内容存储介质用于通过安装在再现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PC)或由用户拥有的播放器)上而再现内容。
再现装置能够从服务器获取与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对应的数据(后续数据)。例如,在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是视频内容的情况下,从服务器获取诸如各种移动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内容(后续数据),例如,对应于视频内容的字幕数据或译制数据,以及对应于内容、预览、广告等的服务数据。
例如,再现装置(诸如PC或盘播放器)将从服务器获取的后续数据存储在嵌入在再现装置中的硬盘中。
当再现装置再现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时,可以从硬盘读出对应于所安装的介质的后续数据,并且可以与存储在介质中的内容一起再现后续数据。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59735号)或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140662号)中公开了内容使用系统,在该内容使用系统中,从服务器等获取后续数据,后续数据记录在用户装置的本地存储单元(诸如硬盘)中并且与记录在盘中的内容一起再现。
例如,当在用户装置中一起再现记录在盘(诸如蓝光(注册商标)光盘)中的内容,以及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诸如硬盘)中的后续数据时,设置包虚拟包,其中存储在盘中的内容以及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诸如硬盘)中的内容被整合,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进行再现处理。根据基于VFS的再现处理,可以进行与好像是从一个介质进行的再现处理类似的再现。
相对于一个盘,后续数据项的数量不限于一。也就是说,从服务器顺序地提供各个后续数据项。例如,从服务器顺序地提供各个后续数据项,诸如,相对于存储在一个盘上的视频内容的预览信息、公司A的广告信息,以及公司B的广告信息。
此外,各个盘安装在用户装置上,并且从服务器获取对应于所安装的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并且该后续数据存储在用户装置的本地存储单元(诸如硬盘)中。
盘中的每个盘的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被设置在本地存储单元中,并且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中。
也就是说,盘单元中的目录设置在用户装置的本地存储单元中,并且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单元中的目录内。
在安装有盘的情况下,用户装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进行再现处理,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在记录有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内选择性地获取数据。
为了进行此类处理,要求用户装置指定存储对应于安装在用户装置上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
例如,获取记录有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提取具有所获取的目录名称的目录,并且执行虚拟文件系统(VFS)构造处理。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06396号)被提供作为公开获取对应于盘的目录的此类处理的现有技术。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从记录在安装在用户装置上的盘中的盘根证书(也就是说,作为对应于内容制作者的公钥证书的根证书)计算散列值,从本地存储单元检索对应于所计算的散列值的目录名称,目录内的数据被确定为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并且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然而,近来,例如,除了使用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清晰度(HD)图像内容之外,已经增加了超高清晰度(UHD)图像内容(诸如4K内容或8K内容)的使用。
未来,期望其中HD图像内容和UHD图像内容一起使用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
例如,HD内容和UHD内容在编码(编解码)方面等是不同的,并且需要对应于UHD的再现装置和对应于UHD的显示器,以便再现和显示UHD图像。
大量当前普遍存在的用户装置诸如再现装置或显示器对应于HD内容,但是对应于UHD的用户装置(再现装置/显示器)并不常见。
因此,例如,期望内容制作公司相对于相同的视频内容制作HD内容和UHD内容两者,并且将存储HD内容的盘和存储UHD内容的盘两者提供给用户。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上述后续数据中,有必要制作对应于HD的后续数据和对应于UHD的后续数据,并且用户的再现装置根据用户使用内容从服务器获取对应于HD的后续数据或对应于UHD的后续数据,并且将后续数据存储在用户装置的本地存储单元中。
然而,在该情况下,在应用上述专利文献3的配置的情况下,在进行获取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的处理时发生以下问题。
即,对应于HD内容的后续数据的内容制作者与对应于UHD的后续数据的内容制作者相同,并且存储在存储HD图像内容的盘(版本1的盘)中的盘根证书与存储在存储UHD图像内容的盘(版本2的盘)中的盘根证书相同。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安装在用户的再现装置上的盘是存储HD内容的盘(版本1的盘)或存储UHD内容的盘(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基于从盘读出的盘根证书而计算的散列值是相同的散列值。
因此,在基于盘根证书计算的散列值被设置为存储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目录的目录名称的情况下,不能将对应于HD图像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与对应于UHD图像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区别开。
作为其结果,当从存储UHD内容的盘(版本2的盘)再现UHD图像内容时,存在再现装置从本地存储单元错误地选择HD图像内容作为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且再现HD图像内容的可能性。
此外,在再现装置不能再现UHD图像、或不能显示UHD图像的显示器连接到再现装置的情况下,当从存储HD内容的盘(版本1的盘)再现HD图像内容时,还存在从本地存储单元错误地读出UHD图像内容作为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并因此不能再现或显示的可能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5973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140662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0639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已经考虑上述问题而构成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从存储在用户的再现装置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后续数据)可靠地获取与盘相关联的数据并且能够再现该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其中,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被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此外,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于一种信息记录介质,该信息记录介质是配置存储与多个不同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第二信息记录介质,
其中,后续数据记录在具有通过将对应于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与记录在与后续数据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关联的根证书配置数据而生成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能够选择记录在具有通过应用转换函数而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的后续数据。
此外,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于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中记录有再现目标数据和数据访问许可信息,
其中,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作为目录标识符,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
确认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
在确认目录名称与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能够从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此外,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此外,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于一种程序,该程序允许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信息处理,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程序允许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此外,相对于其中可以执行各种程序和代码的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或系统,本公开的程序例如是可以是以计算机可读格式提供的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所提供的程序。通过以计算机可读格式提供此类程序,在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或系统中实现根据程序的处理。
通过基于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示例或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另一特性或另一优点将很明显。此外,本文中,系统具有逻辑设置多个装置的配置,并且每个配置的装置不限于处于相同的外壳中。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配置,可以从本地存储单元可靠地获取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再现。
具体地,提供了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根据该配置,可以从本地存储单元可靠地获取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再现。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再现装置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2]图2是示出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和再现装置的处理的示图。
[图3]图3是示出虚拟文件系统(VFS)的示图。
[图4]图4是示出在本地存储单元中的目录配置的示图。
[图5]图5是示出从本地存储单元应用至再现装置的数据获取处理的访问信息(路径)的示图。
[图6]图6是示出其中对应于不同版本的盘的后续数据项混合的示例的示图。
[图7]图7是示出其中对应于不同版本的盘的后续数据项混合的示例的示图。
[图8]图8是示出能够可靠地获取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目录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9]图9是示出能够可靠地获取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目录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10]图10是示出目录名称生成函数的示例的示图。
[图11]图11是示出在使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示图。
[图12]图12是示出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数据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13]图13是示出在使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示图。
[图14]图14是示出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数据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15]图15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16]图16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17]图17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18]图18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19]图19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20]图20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21]图21是示出示出了再现装置中执行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的示图。
[图22]图22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此外,将根据以下项进行描述。
1.基于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的数据再现处理的概示
2.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存储配置
3.能够可靠地选择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配置
4.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配置和使用处理
5.在再现装置中执行的数据处理顺序
5-1.处理示例1:不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时的再现处理示例
5-2.处理示例2: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时的再现处理示例
6.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
7.本公开的配置的概述
[1.基于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的数据再现处理的概示]
首先,将描述基于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的数据再现处理的概示。
图1示出服务器130和再现装置100,再现装置100作为接收从服务器130提供的数据(后续数据)并进行再现处理的用户装置。例如,再现装置100从诸如DVD或蓝光(注册商标)光盘或闪速存储器的信息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并且再现内容。当进行内容再现时,还再现从服务器130获取的且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诸如硬盘)中的后续数据。
当进行再现处理时,再现装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进行再现处理。
再现装置100具有以下配置。
再现装置100由以下配置:
具有程序执行功能的数据处理单元101,诸如执行内容再现处理、后续数据管理处理等的CPU;
存储后续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后续数据是诸如从服务器130下载的数据或由用户生成的数据,并且管理数据是作为对应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的数据;
驱动器103,相对于信息记录介质200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存储器104,存储器104由在程序执行区域、参数存储区域等中使用的ROM和RAM配置;
通过网络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105,以及
显示内容或内容信息的显示单元106。
例如,本地存储单元102由硬盘、闪速存储器等配置。
再现装置100通过驱动器103从信息记录介质200读取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并且相对于该内容进行再现处理。该处理在数据处理单元101的控制下进行。例如,信息记录介质200是其中预先记录有内容的ROM盘等。
此外,在下面所描述的示例中,如下设置在再现装置100中使用的存储介质。
蓝光(注册商标)光盘(=信息记录介质200)用作内容存储介质,并且硬盘用作变成从服务器130获取的后续数据的存储区域的本地存储单元102。
这里,本公开的处理不限于此类介质的组合,并且可以应用至各种组合,例如,可以应用至闪速存储器等用作介质的情况。
再现装置100从服务器130获取可以一起用于再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的后续数据,并且将后续数据存储在例如由硬盘配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例如,从服务器130获取的后续数据是这样的数据:诸如各种移动图像和静态图像,在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是视频内容的情况下是例如字幕数据或译制数据,以及对应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的服务数据、预览、广告等。此外,在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是游戏程序等的情况下,通过执行游戏获得的后续数据(诸如得分信息和进度信息)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
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例如是对应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中的任一个而获取或生成的数据,并且当相对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进行再现处理时,可以一起再现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且由用户选择的后续数据。在再现处理中,例如,设置包(虚拟包),在该包中整合存储在盘中的内容以及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诸如硬盘)中的内容,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进行再现处理。根据基于VFS的再现处理,可以进行与好像是从一个介质进行的再现处理类似的再现。下面将描述基于VFS的再现处理的细节。
当记录后续数据时,根据需要,数据处理单元101生成或更新与后续数据相关的管理信息或说明性信息,并且将数据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数据处理单元101将后续数据、管理信息、以及说明性信息记录在用于后续数据的目录中,该目录被设置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
数据处理单元101管理用于配置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数据组,该数据组存储在管理单元中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管理单元还被称为绑定单元(BU)。绑定单元(BU)被设置为后续数据,后续数据对应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例如,包括从服务器下载的内容或由用户生成的数据的单元)中的内容而随后生成或获取到。
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绑定单元(BU)的存储区域被称为绑定单元数据区域(BUDA)。
当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一起再现时,如上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01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进行再现处理,并且此时,相对于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进行文件名称转换处理。应用至转换处理的表被称为文件名称转换表(清单文件(MF))。后续数据管理信息记录在管理单元(绑定单元(BU))中的清单文件中,并且清单文件还被称为绑定单元清单文件(BUMF)。
图1中示出的服务器130提供到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后续数据)。服务器130包括生成由再现装置100再现的数据(后续数据)的数据处理单元131,以及作为将数据处理单元131生成的数据传输到再现装置的通信单元的通信IF 132。
服务器130的数据处理单元131生成后续数据,可以通过应用由再现装置100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再现后续数据。所生成的数据通过通信IF 132提供至再现装置100。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图3描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示例和信息处理装置的内容再现处理的示例。图2是示出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数据和再现装置100的内容再现处理的示例的示图。这里,示出了ROM盘作为其中已经存储有内容的盘的信息存储的示例。例如,再现装置100是诸如PC或盘播放器的各种再现装置,并且其包括相对于来自信息记录介质200的数据执行读取处理的驱动器103。
例如,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盘)200的ROM盘是诸如蓝光(注册商标)光盘或DVD的信息记录介质,并且例如是在合法内容权利持有人的许可的情况下在盘制造厂中制造的存储合法内容的信息记录介质。
如在图2中示出的,数据诸如:
内容201;
使用控制信息(使用规则)202;
根证书(内容制作者的公钥证书)203;
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以及
其它数据205,
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
此外,在该示例中,描述了其中后续数据再现管理程序206被包括在内容201中,作为应用至下面描述的来自服务器130的内容下载处理的程序信息的示例。例如,后续数据再现管理程序是由Java(注册商标)应用配置的程序,并且还被称为BD-J应用。在下文中,将描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信息的概示。
(1)内容201
各种内容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例如,各种内容是移动图像内容(诸如HD图像或UHD图像内容)的诸如音频视频(AV)流或游戏程序、图像文件、音频数据、文本数据、Java(注册商标)应用程序等的内容。
例如,Java(注册商标)应用程序、游戏程序、图像文件、音频数据、文本数据等被存储在内容201中作为子内容。
内容的类型包括各种内容,诸如音乐数据、诸如移动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游戏程序、以及WEB内容连同主内容和子内容,并且内容包括各种信息项,诸如可以仅由来自信息记录介质200的数据使用的内容信息,以及可以与来自信息记录介质200的数据和从连接到网络的服务器提供的数据一起使用的内容信息。
(2)使用控制信息(使用规则)202
例如,复制和再现控制信息(CCI)包括在使用控制信息(使用规则)202中。也就是说,复制和再现控制信息(CCI)是用于进行对应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加密内容201、随后从服务器获取的内容等的使用控制的复制控制信息或再现控制信息。复制和再现控制信息(CCI)可以被各种各样地设置,使得复制和再现控制信息(CCI)被设置为每个CPS单元的信息,其中每个CPS单元被设置为内容管理单元,或复制和再现控制信息对应于多个CPS单元而设置。
(3)根证书(内容制作者的公钥证书)203
根证书203是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201(诸如视频)的制作者的公钥证书。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内容制作者的示例包括:
工作室A;
工作室B;以及
工作室C。
也就是说,工作室A、B、C等中的每个是内容制作者。
根证书203是存储工作室A、B、C等中的每一个的公钥的公钥证书,并且设置有有公钥证书发行人(证书机构)的签名。
根证书203具有可以经受合法性确认(即,由签名验证处理进行的变更验证)的配置。
(4)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
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是记录存储在再现装置100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数据(后续数据)的访问许可信息的证书。
总体来说,可以仅从存储在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盘相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一个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读取数据,并且存在使用记录在对应于其它盘而不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后续数据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记录在盘中。
参考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再现装置能够从对应于其它盘(允许访问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获取数据,而不是获取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并且能够使用数据。
下面将描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的详细配置和详细使用处理。
(5)其它数据205
例如,其它数据205包括以下数据,诸如:
CPS单元密钥文件,存储作为应用至内容201的解码的密钥数据的CPS单元密钥;
作为工作室标识符的组织ID;
作为盘标识符的盘ID;以及
作为内容标识符的内容ID。
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加密内容由被设置为内容管理单元的CPS单元存储,并且该加密内容通过在单元中应用加密密钥而进行加密。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确定作为再现目标的内容所属于的CPS单元并且进行解密处理,作为对应于所确定的CPS单元的加密密钥的CPS单元密钥被应用至解码处理。存储获取CPS单元密钥所需要的数据的文件是CPS单元密钥文件。
图2示出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数据的细节,以及再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内容(例如,随后从服务器130一起获取的内容)的再现装置100的处理的概示。
再现装置100包括相对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读取处理的驱动器103。
首先,在步骤S11中,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进行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处理。也就是说,设置虚拟包,其中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诸如硬盘)中的内容被整合在虚拟包中,并且构造应用至虚拟包的再现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根据基于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再现处理,可以进行类似于好像从一个介质进行的再现处理的再现。在此之后,在步骤S12到S13中,相对于内容进行解密处理和解码(例如,移动图片专家组(MPEG)解码)处理,并且因此,执行内容再现。
存储器104是由在程序执行区域、数据存储区域等中使用的ROM和RAM配置的存储器,并且存储应用至内容解码处理的装置密钥[Kd]、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等。当对内容进行解码时,再现装置100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04中的数据和从信息记录介质200读取的数据,生成应用至内容的解码的密钥,并且相对于变成再现目标的加密内容执行解码处理。
如上所述,执行内容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在一起再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时,进行再现处理。此时,相对于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进行文件名称转换处理。应用至转换处理的表被称为文件名称转换表(清单文件(MF))。
例如,从提供后续数据的服务器130获取文件名称转换表(清单文件(MF))。
将参考图3描述在一起再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诸如硬盘)中的后续数据的情况下设置的虚拟文件系统(VFS)。例如,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是法语的视频内容,并且在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诸如硬盘)中的后续数据是对应于视频内容的日语字幕数据的情况下,一起再现内容和后续数据两者,并且因此,可以再现具有日语字幕的视频。
在进行此类复杂内容再现的情况下,再现装置100将包括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管理文件的目录和文件与信息记录介质(盘)200的目录和文件虚拟地合成。也就是说,设置虚拟文件系统(VFS)。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处理是其中盘上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中的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文件被设置为一个虚拟目录上的文件的处理。
图3中示出的应用程序320是用于在再现装置100中执行再现处理等的应用程序,诸如后续数据再现管理程序(BD-J应用)或是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再现装置100的唯一程序,并且应用程序320在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中执行。
应用程序320通过虚拟文件系统(VFS)操作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文件或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文件。应用程序320通过虚拟文件系统(VFS)获取使用后续数据检索信息321所需要的后续数据文件,后续数据检索信息321是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文件的检索信息。
虚拟文件系统(VFS)具有相对于应用程序320隐藏记录介质(文件系统)中的差异的功能。因此,应用程序320能够通过使用相同的API操作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内的文件,而不考虑在记录文件的记录介质中的差异。
例如,当盘安装在装置上或执行应用程序时,通过将盘的文件系统与本地存储单元102的文件系统合并,生成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所生成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存储在再现装置100的存储器中。
此外,总体来说,在打算进行处理诸如将新的内容添加到已经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情况下,要求再次更新虚拟文件系统(VFS)。
因此,当一起再现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盘)200中的内容和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时,要求再现装置100设置虚拟文件系统(VFS)。
[2.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存储配置]
在参考图3描述的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构造处理中,要求再现装置100从本地存储单元102读取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盘)200的后续数据。
对应于各个盘的多个后续数据项记录在由硬盘等配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并且因此,再现装置必须从对应于各个盘的后续数据项中选择当前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盘的后续数据,并且必须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将参考图4描述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数据的目录配置示例。
除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之外,由用户使用的各个数据项、各个程序等也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
根据具有分级结构的目录配置存储此类数据项中的每一个,在分级结构中,将被设置为顶部节点的根目录401设置为顶点。
通过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再现的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紧接在根目录401下面的绑定单元数据区域(BUDA)根目录402内。
每个工作室单元中的目录(也就是说,在作为记录在盘中的内容的制作者的工作室单元中的工作室目录403和404),设置在BUDA根目录402内。
在其中记录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盘的再现处理中,从工作室A的目录403内的数据记录区域选择后续数据。
在其中记录工作室B的制作内容的盘的再现处理中,从工作室B的目录404内的数据记录区域选择后续数据。
进一步,作为盘单元中的目录的盘目录411至414,设置在工作室目录403和404中的每一个内。
在具体的盘的内容再现处理中,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目录内。
此外,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包括作为再现控制信息文件的播放列表文件,以及再现间隔数据、存储再现目标数据的剪辑信息文件、剪辑AV流文件等。
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从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中选择并获取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盘)200的后续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根据图4中示出的目录配置,执行再现处理。
图5中示出了在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从本地存储单元102获取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的情况下的访问文件名称(路径)的示例。
图5示出了访问文件名称(路径)的以下示例。
(1)BUDA/h(A)/a11/PLAYLIST0001.mpls
(2)BUDA/h(A)/a11/CLIPINFO0001.clpi
(3)BUDA/h(A)/a11/AVSTREAM0001.m2ts
BUDA是图4中示出的BUDA根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
h(A)是图4中示出的工作室A的目录403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
a11是图4中示出的盘目录411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
PLAYLIST0001.pls、CLIPINFO0001.clpi和AVSTREAM0001.m2ts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记录在图4中示出的盘目录411内的单独的文件名称。
此外,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中,作为工作室A的目录403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的h(A)是数据A的散列值。
数据A对应于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盘中的根证书(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能够获取作为记录在盘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A),并且能够通过应用预先描述的散列值计算函数(例如,SHA-1)来计算散列值h(A)。
可以使用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盘中的作为盘目录411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的盘ID。
因此,再现装置100能够通过使用可以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信息记录介质(盘)200获取的数据,生成并访问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访问信息。
然而,盘ID等仅是数字字符串,并且因此,有发生重叠的可能性。此外,作为工作室A的目录403的指定信息(目录名称)的h(A)是数据A的散列值(即,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盘中的根证书(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的散列值),并且在盘存储记录在相同的工作室A中的内容的情况下,h(A)是共用值。
作为其结果,例如,在盘ID诸如:
(a)存储由工作室A制作的内容X的HD图像内容的版本1的盘(V1)的盘ID;与
(b)存储由工作室A制作的内容X的UHD图像内容的版本2的盘(V2)的盘ID彼此一致,
的情况下,通过在相同的目录内混合而记录此类数据项。
图6示出在再现装置100从服务器获取新的后续数据且将后续数据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情况下的目录设置的示例。
在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中,根据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的版本执行以下数据处理应用中的任一个。
(1)对应于版本1的数据处理应用451,数据处理应用451执行存储HD图像内容的版本1的盘(V1)的再现处理等,或
(2)对应于版本2的数据处理应用452,数据处理应用452执行存储UHD图像内容的版本2的盘(V2)的再现处理等。
此类数据处理应用根据预先描述的唯一算法执行数据处理。
还由应用中的每一个进行用于将后续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中的目录名称的设置。
作为其结果,如所示出的,存在设置相同的目录名称的情况。
此外,在本地存储单元中预先设置相同的目录名称的情况下,从服务器获取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目录内。
作为其结果,如图7中示出的,可能发生一种情况,其中用于再现对应于版本1(V1)的HD图像的后续数据481和用于再现对应于版本2(V2)的UHD图像的后续数据482两者,记录在相同的目录内。
在进行此类后续数据记录处理且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版本1(V1)的盘进行再现的情况下,构造不仅包括对应于版本1(V1)的盘的后续数据481而且包括对应于版本2(V2)的盘后续数据482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再现开始。
即使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版本2(V2)的盘进行再现的情况下,构造包括对应于版本1(V1)的盘的后续数据481和对应于版本2(V2)的盘的后续数据482两者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再现开始。
在此类情况下,例如,存在由再现应用中的每一个所使用的编解码(解密功能)对于具有不同版本的后续数据项不足够的可能性,并且因此使得发生再现错误。
[3.能够可靠地选择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配置,在本公开的配置中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可以可靠地选择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目录设置的示例的示图。
此外,以下对应于两个不同版本的盘的后续数据项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
(1)对应于版本1(V1)的盘的后续数据,以及
(2)对应于版本2(V2)的盘后续数据。
例如,HD图像内容记录在版本1的盘(V1)中,并且HD图像内容记录在对应于盘(V1)的后续数据中。
此外,UHD图像内容记录在版本2的盘(V2)中,并且UHD图像内容记录在对应于盘(V2)的后续数据中。
此外,记录在版本1的盘(V1)中的内容和后续数据的解密处理模式与记录在版本2的盘(V2)中的内容和后续数据的解密处理模式不同,并且在再现处理中,要求进行对于版本中的每个版本足够的数据处理。
将描述根据图8中示出的本公开的示例的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目录设置的示例。
根据具有分级结构的目录配置存储每个数据项,在分级结构中,作为顶部节点的根目录501被设置为顶点。
通过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再现的对应于盘中的每个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紧接在根目录501下面的绑定单元数据区域(BUDA)根目录502内。
在每个工作室和版本单元中的目录(即,在作为记录在盘中的内容的制作者的工作室和版本单元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503和504)被设置在BUDA根目录502内。
在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1(例如,记录HD内容的盘(V1))的内容的再现处理中,从工作室A&V1目录503内的数据记录区域选择后续数据。
在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2(例如,记录UHD内容的盘(V2))的内容的再现处理中,从工作室A&V2目录504内的数据记录区域选择后续数据。
进一步,作为盘单元中的目录的盘目录511至514,设置在工作室&版本目录503和504中的每一个内。
这里,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1的内容(例如,仅对应于与记录HD内容的盘(V1)相对应的版本1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A&V1目录503内的盘目录511和512中。
此外,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2的内容(例如,仅对应于与记录UHD内容的盘(V2)相对应的版本2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A&V2目录504内的盘目录513和514中。
在具体的盘的内容再现处理中,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目录511至514中的每一个内。
此外,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包括作为再现控制信息文件的播放列表文件,以及存储再现间隔数据或再现目标数据的剪辑信息文件、由再现图像数据形成的剪辑AV流文件等。此外,图8集中地示出剪辑信息文件和剪辑AV流文件作为剪辑文件。
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根据图8中示出的目录配置,从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选择和获取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具体版本的信息记录介质(盘)200的后续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执行再现处理。
此外,可以从盘获取盘的版本(V1、V2等)信息。
在图8中示出的目录配置中,设置在BUDA根目录502内的工作室和版本单元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503和504的目录名称是不同的目录名称。
将描述具体目录名称(节点名称)设置的示例。
工作室A&V1目录503的目录名称(=节点名称)被设置为f1(A)。
f1(A)对应于通过将转换函数f1应用至数据A而获得的转换值。例如,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并且在该情况下,f1(A)是数据A的散列值。
数据A对应于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盘中的根证书(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能够获取记录在盘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A),并且能够通过应用预先描述的函数f1而计算数据A的转换值f1(A)。
具体地,函数f1例如是散列值计算函数,例如SHA-1,并且在该情况下,数据A的转换值f1(A)是数据A的散列值。
工作室A&V2目录504的目录名称(=节点名称)被设置为f2(A)。
f2(A)是通过将转换函数f2应用至数据A而计算的转换值。转换函数f2是与转换函数f1不同的转换函数。例如,f2也是与f1不同的散列函数,并且在该情况下,f2(A)是数据A的散列值。
数据A对应于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盘中的根证书(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能够获取记录在盘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A),并且能够通过应用预先描述的函数f2而计算数据A的转换值f2(A)。
这里,函数f1和函数f2是不同的转换函数,并且通过基于相同的数据A应用函数(即f1(A)和f2(A))中的每一个生成的值是不同的值。因此,工作室A&V1目录503的目录名称(=f1(A))被设置为与工作室A&V2目录504的目录名称(=f2(A))不同。
因此,在该示例中,在本地存储单元102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中设置根据工作室和版本的不同目录名称的不同目录。
进一步,在对应于工作室和版本的盘单元中的单个目录设置在工作室和版本单元中的此类目录内,并且在盘单元中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单元中的目录内。
作为其结果,即使在内容制作者相同且从不同版本的盘读取的根证书(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项相同(例如,A)的情况下,根据盘的版本设置不同的目录,并且根据工作室和版本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目录中的每一个内。
将参考图9描述根据该示例设置将记录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后续数据的示例。
如图9中所示,下面描述的两个工作室&版本目录设置在根目录501和绑定单元数据区域(BUDA)目录502内。
(1)工作室A&V1目录503
(2)工作室A&V2目录504
(1)工作室A&V1目录503的目录名称(节点名称)是由f1(A)计算的值。
(2)工作室A&V2目录504的目录名称(节点名称)是由f2(A)计算的值。
此外,A是通常存储在版本1的盘和版本2的盘中的根证书,也就是说,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
例如,对应于a1的盘ID的盘(V1-a1)目录511设置在(1)工作室A&V1目录503内,并且对应于盘(V1-a1)的后续数据521记录在该目录内。
后续数据521是记录在版本1的盘中的内容,例如,是对应于HD内容的后续数据。
另一方面,具有a1的相同盘ID的盘(V2-a1)目录513设置在(2)工作室A&V2目录504内,并且对应于盘(V2-a1)的后续数据522记录在该目录内。
后续数据522是记录在版本2的盘中的内容,例如,是对应于UHD内容的后续数据。
因此,例如,尽管用于再现对应于版本1(V1)的HD图像的后续数据521和用于再现对应于版本2(V2)的UHD图像的后续数据522具有相同的盘ID,但是后续数据项被分开记录在不同的工作室&版本目录中。
根据此类后续数据记录处理,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版本1的盘(V1)进行再现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地仅选择和获取对应于版本1(V1)的盘的后续数据521,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允许再现开始。
即使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版本2(V2)的盘进行再现的情况下,可以构造仅包括对应于版本2(V2)的盘的后续数据522的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允许再现开始。
在此类情况下,例如,由再现应用中的每一个使用的编解码(解密功能)对于后续数据是足够的,并且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再现准确地进行,而不允许发生再现错误。
基于从每个版本的盘读出的根证书(也就是说,工作室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计算根据工作室和盘版本而设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
例如,在工作室A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设置为A的情况下,
设置在对应于版本1的盘(V1)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是通过应用函数f1而计算的以下值:
f1(A)。
设置在对应于版本2的盘(V2)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是通过应用函数f2而计算的以下值:
f2(A)。
此外,在盘存储与工作室A不同的工作室B的制作内容且工作室B的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设置为B的情况下,
设置在对应于版本1的盘(V1)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是通过应用函数f1而计算的以下值:
f1(B)。
设置在对应于版本2的盘(V2)的后续数据存储区域中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是通过应用函数f2而计算的以下值:
f2(B)。
各种函数可以被应用作为目录名称计算函数f1和f2。
将参考图10描述函数的具体示例。
图10示出函数f1和f2的三个不同的设置示例(1)、(2)和(3)。
(1)是其中函数f1被设置为应用至可以从盘读取的数据(例如,根证书的配置数据A)一次的函数的示例,并且
函数f2被设置为通过将函数f1重复应用至数据A两次而获得的函数。
也就是说,获得f2(A)=f1(f1(A))。
例如,散列函数SHA-1或SHA-256等被应用作为函数f1。
例如,在将被应用的散列函数设置为h1=SHA-1的情况下,函数f1是其中散列函数h1被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一次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1(A)=h1(A)。
此外,函数f2是其中散列函数h被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两次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2(A)=h1(h1(A))。
在该情况下,f1(A)=h1(A)是工作室A&V1目录的名称。
f2(A)=h1(h1(A))是工作室A&V2目录的名称。
设置在图10的(2)中的函数的示例,是其中函数f1和函数f2被设置为不同的数据转换函数的示例。
例如,函数f1被设置为第一散列函数h1应用至的函数,并且函数f2被设置为与第一散列函数h1不同的第二散列函数h2应用至的函数。
例如,第一散列函数被设置为h1=SHA-1,并且第二散列函数被设置为h2=SHA-256。
在该情况下,函数f1是其中第一散列函数h1被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1(A)=h1(A)。
此外,函数f2是其中第二散列函数h2被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2(A)=h2(A)。
在该情况下,f1(A)=h1(A)是工作室A&V1目录的名称。
f2(A)=h2(A)是工作室A&V2目录的名称。
设置在图10的(3)中的函数的示例是函数f2被设置为连结函数f1的结果的函数的示例。
例如,函数f1被设置为第一散列函数应用至的函数,并且函数f2被设置为执行连结应用第一散列函数的结果的处理的函数。
例如,函数f1被设置为散列函数:h1=SHA-1。
在该情况下,函数f1是其中第一散列函数h1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1(A)=h1(A)。
此外,函数f2是连结将散列函数h1应用至从盘读出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例如,配置数据A)的结果的处理。
也就是说,获得f2(A)=h1(A)||h1(A)。
此外,a||b表示数据a和数据b的连结处理。
在该情况下,f1(A)=h1(A)是工作室A&V1目录的名称。
f2(A)=h1(A)||h1(A)是工作室A&V2目录的名称。
[4.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配置和使用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配置和使用处理。
如上面参考图2所描述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是其中记录存储在再现装置100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数据(后续数据)的访问许可信息的证书。
总体来说,可以仅从存储在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盘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一个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读取数据,并且存在使用记录在对应于其它盘而不是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中的后续数据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记录在盘中。
参考从盘获取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再现装置能够从对应于其它盘(许可访问其它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读出数据,能够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能够使用数据。
此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可以具有从提供后续数据的服务器获取的配置。
将参考图11描述具体处理示例,在该具体处理示例中,通过使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204,从对应于许可访问的其它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区域读出数据,并且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图11是示出存储在再现装置100的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数据的目录配置的示图。
多个工作室&版本目录503至506设置在根目录501下面的BUDA根目录502内。
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且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A&V1目录503内。
作为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且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A&V2目录504内。
作为工作室B的制作内容且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B&V1目录505内。
作为工作室B的制作内容且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B&V1目录506内。
作为盘单元中的目录的盘目录511、513和552设置在工作室&版本目录503至506内。
在具体盘的内容再现处理中,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记录在盘目录内。
此外,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包括作为再现控制信息文件的播放列表文件,以及再现间隔数据、存储再现目标数据的剪辑信息文件、剪辑AV流文件等。
例如,将考虑记录由工作室A制作的内容的版本2的盘(V2-a1)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以及进行再现处理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101从本地存储单元102选择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
也就是说,用于工作室A&V2目录504内的盘(V2-a1)的后续数据存储目录513的数据,被选择作为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的后续数据。
另外,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上的版本2的盘(V2-a1)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记录信息读出除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后续数据之外的其他后续数据,并且该其他后续数据可以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且用于进行再现处理。
具体地,例如,图11中示出的用于工作室B&V2目录506内的盘(V2-b1)的后续数据存储目录552的数据,可以用于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用于进行再现处理。
在该情况下,工作室B&V2目录506是数据提供者目录,并且工作室A&V2目录504是数据接收者目录。
与数据提供者目录或数据接收者目录相关的信息等记录在记录于盘中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
图12示出记录在盘中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具体示例。
此外,图12中示出的示例是与在再现记录在版本2的盘中的内容时使用的后续数据相对应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具体示例。
如图12中示出的,下面描述的每个数据项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
(1)数据接收者ID(例如,工作室A-ID)
(2)数据提供者ID(例如,工作室B-ID)
(3)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2(A))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2(B))
(5)所提供的数据文件列表
(6)其它数据
(7)发行人签名
(1)数据接收者ID是在许可后续数据的数据访问的一侧上的内容制作者的组织ID。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2的盘而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记录工作室A的组织ID。
(2)数据提供者ID是在许可后续数据的数据访问的一侧上的内容制作者的组织ID。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2的盘而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记录除工作室A的后续数据之外的工作室的组织ID(也就是说,许可数据访问的工作室的组织ID)。例如,记录作为制备存储在图11中示出的数据提供者目录中的后续数据的工作室的工作室B的组织ID。
(3)记录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A上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标识符,作为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记录数据接收者目录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f2(A))。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是许可数据访问的目录的标识符记录区域。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记录数据提供者目录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f2(B))。
(5)许可数据访问的目录中的后续数据的文件列表记录在所提供的数据文件列表中。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记录在数据提供者目录中的播放列表或剪辑文件列表。
(7)发行人签名是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的签名。例如,提供执行内容管理的管理者的签名或数据提供者的签名。
签名是用于确认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合法性的数据。
此外,在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图12中示出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是记录在版本2的盘中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示例。
在该情况下,两种目标标识符:
(3)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2(A));以及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2(B)),
被记录作为其中记录对应于版本2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标识符。
此外,在使用图12中示出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公钥证书)也记录在盘中。可替换地,从后续数据提供服务器获取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公钥证书)。
再现装置能够基于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公钥证书)计算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2(B))。
根据此类设置,在版本2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情况下,从记录对应于版本2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的目录中,仅可以选择对应于版本2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进行再现。
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错误地选择版本1的后续数据的错误发生。
另一方面,在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情况下,在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时,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的后续数据的数据接收者目录或数据提供者目录被要求设置在其中记录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中。
将参考图13和图14描述为此设置的目录和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数据配置示例。
图13示出在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的数据接收者目录以及数据提供者目录的设置示例。
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记录在安装于再现装置100上的版本1的盘中,并且对应于此的后续数据记录在工作室A&V1目录503内。
另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盘中,并且图13中示出的与数据提供者目录相关的信息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
也就是说,数据访问许可信息是包括工作室B&V1目录505的指定信息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在工作室B&V1目录505中记录由对应于版本1的工作室B所制作的后续数据。
图14中示出对应于版本1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示例。
如图14中示出的,下面描述的每个数据项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
(1)数据接收者ID(例如,工作室A-ID)
(2)数据提供者ID(例如,工作室B-ID)
(3)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1(A))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1(B))
(5)所提供的数据文件列表
(6)其它数据
(7)发行人签名
(1)数据接收者ID是在许可后续数据的数据访问的一侧上的内容制作者的组织ID。例如,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1的盘而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记录工作室A的组织ID。
(2)数据提供者ID是在许可后续数据的数据访问的一侧上的内容制作者的组织ID。例如,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再现装置100通过安装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版本1的盘而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记录除工作室A的后续数据之外的工作室的组织ID(也就是说,许可数据访问的工作室的组织ID)。例如,记录作为制备存储在图13中示出的数据提供者目录中的后续数据的工作室的工作室B的组织ID。
(3)对应于安装在再现装置A上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标识符被记录作为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记录数据接收者目录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f1(A))。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是许可数据访问的目录的标识符记录区域。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中,记录数据提供者目录的工作室&版本目录的目录名称(f1(B))。
(5)许可数据访问的目录中的后续数据的文件列表记录在所提供的数据文件列表中。在图13中示出的示例的情况下,记录数据提供者目录中的播放列表或剪辑文件列表。
(7)发行人签名是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的签名。例如,提供执行内容管理的管理者的签名或数据提供者的签名。
签名是用于确认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合法性的数据。
在安装于再现装置100上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图14中示出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是记录在版本1的盘中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示例。
在该情况下,两种目录标识符:
(3)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1(A));以及
(4)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1(B)),
被记录作为其中记录对应于版本1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标识符。
此外,在再现装置100使用图14中示出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再现装置100从盘或服务器获取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公钥证书)。
再现装置能够基于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公钥证书)计算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例如,f1(B))。
根据此类设置,在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情况下,从记录对应于版本1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的目录中,仅可以选择对应于版本1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进行再现。
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错误地选择版本2的后续数据的错误发生。
[5.在再现装置中执行的数据处理顺序]
接下来,将参考图15及之后中示出的流程图描述再现装置中执行的数据处理顺序。
此外,根据图15及之后中流程的处理是能够再现来自版本1和版本2的两个版本的盘的内容的装置的处理示例。
在能够仅再现版本1的盘的内容的再现装置中,在图15及之后中示出的流程中,仅执行通过安装版本1的盘而进行的处理。
此外,在能够仅再现版本2的盘的内容的再现装置中,在图15及之后中示出的流程中,仅执行通过安装版本2的盘而进行的处理。
在包括具有程序执行功能的CPU等的再现装置100的数据处理单元中,执行根据图15及之后中示出的流程的处理。程序存储在再现装置100的存储器中。可替换地,从诸如盘的介质读取程序并且执行程序。
将参考图15及之后的流程图描述下面描述的两个处理示例。
(A)处理示例1.在不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示例(图15和图16)
(B)处理示例2.在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示例(图17到图21)
[5-1.处理示例1:在不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示例]
首先,将参考图15和图16示出的流程图描述在不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
将顺序地描述图15和图16的流程中示出的每个步骤的处理。
(步骤S101)
首先,在步骤S10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确认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的版本。
盘的版本可以从记录在盘中的信息来读取。
例如,版本1(V1)的盘是存储由HD图像形成的内容的盘。
例如,版本2(V2)的盘是存储由UHD图像形成的内容的盘。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示例是示例,并且版本1和版本2的盘被设置为存储在再现时需要经受不同的数据处理(例如,不同的解密处理)的不同类型的内容的盘。
(步骤S102)
在步骤S101的盘版本确认处理中,在确认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11。
相反,在确认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21。
(步骤S111)
步骤S111到步骤S115的处理是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的处理。
此外,在下文中,所安装的盘是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盘,并且将被描述为记录工作室A的根证书(公钥证书)的盘。
在步骤S111中,再现装置从所安装的版本1的盘获取根证书(A)。
(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相对于从盘获取的根证书(A),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合法性确认,并且确认处理由记录在根证书(A)中的签名的验证处理执行。
签名是由根证书(A)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生成的签名,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根证书(A)的发行人的公钥进行签名验证。例如,可以从可以通过网络或所安装的盘连接的外部服务器获取公钥。
(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在步骤S112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确定是否已确认合法性。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在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14。
(步骤S131)
在步骤S113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中,暂停再现处理。
这是使用其中记录有未授权的根证书的盘来暂停内容再现的处理。
(步骤S114)
在步骤S112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4的处理。
在步骤S114中,再现装置通过将对应于预先描述的版本1的目录名称生成函数f1应用至从盘读取的根证书(A)的配置数据A,而计算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名称。
也就是说,获得目录名称=f1(A)。
根据上述表达式,计算记录有对应于所安装的盘(V1)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
(步骤S115)
接下来,根据存储在步骤S115中计算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f1(A)),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将选择的后续数据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
因此,在对应于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1到步骤S11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步骤S151)
在步骤S15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存储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数据以及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的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配置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数据项。
(步骤S152)
在步骤S15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允许在步骤S151中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所应用至的数据再现处理开始。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在再现处理中再现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数据项。
因此,在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情况下,从记录对应于版本1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的目录中,仅可以选择对应于版本1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进行再现。
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错误地选择版本2的后续数据的错误发生。
(步骤S121)
接下来,在步骤S102的书面决定中,将描述在确定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所执行的步骤S121及之后的处理。
所安装的盘是存储工作室A的制作内容的盘,并且是记录工作室A的根证书(公钥证书)的盘。
在步骤S121中,再现装置从所安装的版本2的盘获取根证书(A)。
(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相对于从盘获取的根证书(A)进行合法性确认,并且确认处理通过记录在根证书(A)中的签名的验证处理执行。
签名是由根证书(A)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生成的签名,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根证书(A)的发行人的公钥进行签名验证。例如,可以从可以通过网络或所安装的盘连接的外部服务器获取公钥。
(步骤123)
在步骤S123中,在步骤S122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确定是否已确认合法性。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24。
(步骤S131)
在步骤S123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在步骤S131中,暂停再现处理。
这是使用其中记录有未授权的根证书的盘来暂停内容再现的处理。
(步骤S124)
在步骤S122中执行的根证书(A)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4的处理。
在步骤S124中,再现装置通过将对应于预先描述的版本2的目录名称生成函数f2应用至从盘读取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A,而计算对应于存储在本地存储单元102中的盘的后续数据的目录名称。
也就是说,获得目录名称=f2(A)。
根据上述表达式,计算记录有对应于所安装的盘(V2)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
(步骤S125)
接下来,根据存储在步骤S124中计算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f2(A)),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将选择的后续数据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
因此,在对应于版本2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1到S12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步骤S151)
在步骤S15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存储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数据以及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的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配置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数据项。
(步骤S152)
在步骤S15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允许在步骤S151中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所应用至的数据再现处理开始。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在再现处理中再现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数据项。
因此,在版本2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100上的情况下,从记录对应于版本2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102的目录中,仅可以选择对应于版本2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进行再现。
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错误地选择版本1的后续数据的错误发生。
[5-2.处理示例2:在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7到图21中示出的流程图,描述在存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确认处理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示例。
将顺序地描述图17到图21中示出的流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处理。
(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确认数据访问许可信息是否记录在所安装的盘中。
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11,并且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没有记录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01。
此外,还存在从服务器获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20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不仅检索盘还检索本地存储单元或者通过相对于服务器进行查询,而进行确认可以对应于所安装的盘使用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处理。
(步骤S101)
首先,将描述在确认没有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下的处理。
在确认没有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下,执行上面参考图15和图16描述的步骤S101到步骤S152的处理。
也就是说,处理是确认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的版本、计算记录有与所确认的版本的盘相对应的后续数据的目录的目录名称、以及选择该目录内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再现为虚拟文件系(VFS)的配置数据的处理。
例如,在对应于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1到步骤S11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此外,在对应于版本2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1到步骤S12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在进行处理之后,从盘获取访问许可信息,基于访问许可信息将许可访问的后续数据选择作为虚拟文件系统(VFS)的配置数据,并且执行使用VFS的再现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201的确定处理中,将描述在确认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情况下而执行的步骤S211及之后的处理。
(步骤S211)
在确认存在对应于所安装的盘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21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从所安装的盘或其它介质、服务器等获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
数据访问许可信息具有上面参考图12和图14描述的数据配置。
(步骤S212)
在步骤S21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相对于从盘获取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进行合法性确认。确认处理通过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签名的验证处理执行。
签名是由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生成的签名,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发行人的公钥进行签名验证。例如,可以从提供后续数据的服务器等获取公钥。可替换地,公钥可以设置为使得可以从所安装的盘获取公钥。此外,在发行人是数据提供者的情况下,发行人的公钥记录在根证书(B)中。
(步骤S213)
在步骤S213中,在步骤S212中执行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确定是否已确认合法性。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14。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15。
(步骤S214)
在步骤S212中执行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中,暂停再现处理。
这是使用其中记录有未授权的根证书的盘来暂停内容再现的处理。
(步骤S215)
在步骤S212中执行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15的处理。
在步骤S215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从盘获取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两个根证书,诸如:
对应于数据接收者ID的根证书(A)以及
对应于数据提供者ID的根证书(B)。
此外,这里,数据接收者将被描述为工作室A,数据提供者将被描述为工作室B,工作室A的根证书将被描述为根证书(A),并且工作室B的根证书将被描述为根证书(B)。
(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相对于从盘获取的根证书进行合法性确认,根证书诸如:
对应于数据接收者ID的根证书(A)以及
对应于数据提供者ID的根证书(B),
并且通过记录在根证书中的每一个内的签名的验证处理,执行确认处理。
签名是由根证书的发行人的秘密密钥生成的签名,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根证书的发行人的公钥进行签名验证。例如,可以从可以通过网络或所安装的盘连接的外部服务器获取公钥。
(步骤S217)
在步骤S217中,在步骤S216中执行的两个根证书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其中两个根证书诸如:
对应于数据接收者ID的根证书(A)以及
对应于数据提供者ID的根证书(B),
确定是否已确认两个根证书的合法性。在没有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18。在已确认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21。
(步骤S218)
在步骤S216中执行的两个根证书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没有确认两个根证书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合法性的情况下,在步骤S218中,暂停再现处理,两个根证书诸如:
对应于数据接收者ID的根证书(A)以及
对应于数据提供者ID的根证书(B)。
这是使用其中记录有未授权的根证书的盘来暂停内容再现的处理。
(步骤S221)
在步骤S216中执行的两个根证书的合法性确认处理中,在已确认两个根证书的合法性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21,两个根证书诸如:
对应于数据接收者ID的根证书(A)以及
对应于数据提供者ID的根证书(B)。
在步骤S22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确认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的版本。
可以从记录在盘中的信息读取盘的版本。
例如,版本1(V1)的盘是存储由HD图像形成的内容的盘。
例如,版本2(V2)的盘是存储由UHD图像形成的内容的盘。
此外,上述示例是示例,并且版本1和版本2的盘被设置为存储在再现时需要经受不同的数据处理(例如,不同的解密处理)的不同类型的内容的盘。
(步骤S222)
在步骤S221的盘版本确认处理中,在确认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31。
相反,在确认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41。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31到步骤S237的处理。
相反,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41到步骤S247的处理。
首先,将描述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执行的步骤S231到步骤S237的处理。
(步骤S231)
在步骤S23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通过将对应于版本1(V1)的目录名称生成函数f1应用至已确认合法性的数据接收者根证书(A)的配置数据A和数据提供者根证书(B)的配置数据B中的每一个,来计算存储后续数据的目录的名称。也就是说,计算下面描述的两个目录名称。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1(A)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1(B)
(步骤S232)
接下来,在步骤S23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确认在步骤S23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1(B)
目录标识符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f1(B)。
进一步,在确认目录名称与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确认两个此类目录是否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
此外,上面参考图14描述的对应于版本1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版本1的盘中。
通过应用对应于版本1的目录名称计算函数f1而计算的目录标识符(目录名称),被记录为记录在对应于版本1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
此外,在步骤S232中,再现装置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然后,两个此类目录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
(步骤S233)
在确认在步骤S23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且两个此类目录存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35,并且在相反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34,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1(B)
目录标识符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f1(B)。
(步骤S234)
在步骤S232到步骤S233的处理中,在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没有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或所计算的目录名称不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234中,暂停再现处理。
(步骤S235)
在步骤S232到步骤S233的处理中,在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且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35的处理。
在步骤S235中,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具有在步骤S23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的目录,并且设置在此类目录内的数据被选择作为再现目标数据,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1(B)。
此外,设置在目录中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目录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1(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1(B)。
因此,在版本1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31到步骤S23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步骤236)
在步骤S236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存储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数据以及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的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配置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数据。
(步骤S237)
在步骤S237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允许在步骤S236中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所应用至的数据再现处理开始。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在再现处理中再现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数据。
(步骤S241)
接下来,在步骤S222的书面决定中,将描述在确定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执行的步骤S241及之后的处理。
在步骤S241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通过将对应于版本2(V2)的目录名称生成函数f2应用至已确认合法性的数据接收者根证书(A)的配置数据A和数据提供者根证书(B)的配置数据B中的每一个,来计算存储后续数据的目录的名称。也就是说,计算下面描述的两个目录名称。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2(A)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2(B)
(步骤S242)
接下来,在步骤S242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确认在步骤S24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2(B),
目录标识符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f2(B)。
此外,上面参考图12描述的对应于版本2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记录在版本2的盘中。
通过应用对应于版本2的目录名称计算函数f2而计算的目录标识符(目录名称),被记录作为记录在对应于版本2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
此外,在步骤S242中,再现装置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然后,两个此类目录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
(步骤S234)
在确认在步骤S24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且两个此类目录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45,在相反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44,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2(B),
目录标识符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标识符=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f2(B)。
(步骤S244)
在步骤S242到步骤S243的处理中,在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没有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或所计算的目录名称不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244中,暂停再现处理。
(步骤S245)
在步骤S242到步骤S243的处理中,在确认所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且存在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45的处理。
在步骤S245中,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具有在步骤S241中计算的两个目录名称的目录,并且设置在两个此类目录内的数据被选择作为再现目标数据,两个目录名称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2(B)。
此外,设置在目录中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目录诸如:
数据接收者目录名称=f2(A)以及
数据提供者目录名称=f2(B)。
因此,在版本2的盘安装在再现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41到步骤S245的处理,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后续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步骤S246)
在步骤S246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基于存储在所安装的盘中的数据以及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的数据,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配置虚拟文件系统(VFS)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数据。
(步骤S247)
在步骤S237中,再现装置的数据处理单元允许在步骤S246中构造的虚拟文件系统(VFS)所应用至的数据再现处理开始。
在所安装的盘是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在再现处理中再现的所有数据项是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数据。
因此,在使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的再现处理中,在安装有版本1的盘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从本地存储单元获取的数据提供者目录的数据,而获取对应于版本1的盘的后续数据。在安装有版本2的盘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地获取对应于版本2的盘的所有后续数据项。
可以防止错误地选择不同版本的后续数据的错误发生。
[6.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
最终,将参考图22描述执行上述处理的再现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
中央处理单元(CPU)701用作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或存储单元708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的数据处理单元。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在上面示例中的每一个内描述的数据再现处理,相对于服务器的通信处理,相对于存储单元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的记录处理等。由CPU 701执行的程序、数据等适当地存储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CPU 701、ROM 702和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连接。
CPU 701通过总线70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并且由各种开关、键盘、鼠标、麦克风等形成的输入单元706以及由显示器、扬声器等形成的输出单元707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CPU 701执行对应于从输入单元706输入的指令的各种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输出到例如输出单元707。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的存储单元708例如由硬盘等形成,并且存储由CPU 701执行的程序或各个数据项。通信单元709通过网络(诸如互联网或局域网)相对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的驱动器710驱动可移除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并且获取各个数据项,诸如记录的内容或密钥信息。例如,根据由CPU执行的再现程序,通过使用获取的内容或密钥数据,进行内容的解密处理、再现处理等。
[7.本公开的配置的概述]
如上所述,已经参考具体示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然而,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偏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相对于示例进行修正或替换。也就是说,本发明已经被公开作为示例,并且没有被限制性地解释本发明。参考权利要求确定本公开的主旨。
此外,本文中公开的技术能够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其中,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2)根据(1)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根证书是与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关联的公钥证书,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
(3)根据(2)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根证书是存储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的制作者的公钥证书。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再现处理中的不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和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任一个,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在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V1)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在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
(5)根据(4)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f2=h1(h1),f2=h1(h1)是通过重复散列函数h1两次获得的函数。
(6)根据(4)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与散列函数h1不同的散列函数h2。
(7)根据(4)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f2=h1||h1,f2=h1||h1是用于计算散列函数h1的计算值的连结值的函数。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数据处理单元,进一步
从信息记录介质或其它介质或服务器获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相同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9)根据(8)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数据提供者ID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被应用至作为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数据提供者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10)根据(9)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再现处理中的不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和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任一个,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在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在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
(11)根据(10)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通过应用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而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对应于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V1)中,作为目录标识符,
通过应用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而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对应于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V2)中,作为目录标识符,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确认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
在确认目录名称与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12)根据(10)或(11)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f2=h1(h1),f2=h1(h1)是通过重复散列函数h1两次获得的函数。
(13)根据(10)或(11)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与散列函数h1不同的散列函数h2。
(14)根据(10)或(11)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版本1的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版本2的转换函数f2是f2=h1||h1,f2=h1||h1是用于计算散列函数h1的计算值的连结值的函数。
(15)一种信息记录介质,该信息记录介质是配置存储与多个不同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第二信息记录介质,
其中,后续数据记录在具有通过将对应于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与记录在与后续数据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对应的根证书配置数据而生成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能够选择记录在具有通过应用转换函数而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的后续数据。
(16)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其中记录再现目标数据和数据访问许可信息,
其中,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目录名称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作为目录标识符,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
确认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
在确认目录名称与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能够从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17)一种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18)一种程序,该程序允许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信息处理,
其中,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该程序允许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此外,可以由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两者的复杂配置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一组处理。在由软件执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被装配在嵌入于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而执行记录有处理顺序的程序,或可以通过被装配在其中可以执行各种处理的通用计算机中而执行程序。例如,可以预先将程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除程序从记录介质装配在计算机中的情况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诸如局域网(LAN)或互联网)接收程序,并且程序可以被装配在将被嵌入的记录介质(诸如硬盘)中。
此外,不仅可以根据上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处理,还可以根据执行处理的装置的处理能力或根据需要并行地或单独地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处理。此外,本文中,系统具有多个装置被逻辑地设置的配置,并且每个配置的装置不限于处于相同的外壳中。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配置,可以从本地存储单元可靠地获取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再现。
具体地,提供了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执行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在进行选择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其中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被应用至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从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根据该配置,可以从本地存储单元可靠地获取对应于信息记录介质的后续数据,可以构造虚拟文件系统(VFS),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再现。
参考符号列表
100 再现装置
101 数据处理单元
102 本地存储单元
103 驱动器
104 存储器
105 通信IF
106 显示单元
130 服务器
131 数据处理单元
132 通信IF
200 信息记录介质
201 内容
202 使用控制信息
203 根证书
204 数据访问许可信息
205 其它数据
320 应用程序
321 后续数据检索信息
401 根目录
402 BUDA根目录
403 工作室目录
404 盘目录
501 根目录
502 BUDA根目录
503至506 工作室&版本目录
511至514、552 盘目录
701 CPU
702 ROM
703 RAM
704 总线
705 输入/输出接口
706 输入单元
707 输出单元
708 存储单元
709 通信单元
710 驱动器
711 可移除介质。

Claims (18)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所述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根证书是与存储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关联的公钥证书,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所述版本的所述转换函数应用至所述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根证书是存储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所述内容的制作者的公钥证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再现处理中的不同数据处理所需的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和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任一个,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在所述版本1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1)安装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转换函数f1应用至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1)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在所述版本2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2)安装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转换函数f2应用至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f2=h1(h1),所述f2=h1(h1)是通过重复所述散列函数h1两次获得的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与所述散列函数h1不同的散列函数h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f2=h1||h1,所述f2=h1||h1是用于计算所述散列函数h1的计算值的连结值的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进一步
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或其它介质或服务器获取数据访问许可信息,并且
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与记录在所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数据提供者目录标识符相同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数据提供者识别码记录在所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所述版本的所述转换函数应用至作为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数据提供者公钥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在再现处理中的不同数据处理所需的版本1的信息记录介质(V1)和版本2的信息记录介质(V2)中的任一个,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在所述版本1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1)安装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转换函数f1应用至所述数据提供者的所述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在所述版本2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2)安装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上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转换函数f2应用至所述数据提供者的所述根证书的配置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通过应用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而计算的第一目录名称记录在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1)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作为目录标识符,
通过应用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而计算的第二目录名称记录在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V2)的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作为目录标识符,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确认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所述数据提供者的所述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第三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所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
在确认所述第三目录名称与所述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第三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f2=h1(h1),所述f2=h1(h1)是通过重复所述散列函数h1两次获得的函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与所述散列函数h1不同的散列函数h2。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对应于所述版本1的所述转换函数f1是散列函数h1,并且
对应于所述版本2的所述转换函数f2是f2=h1||h1,所述f2=h1||h1是用于计算所述散列函数h1的计算值的连结值的函数。
15.一种信息记录介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配置存储与多个不同的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后续数据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第二信息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后续数据记录在具有通过将对应于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与记录在与所述后续数据相关联的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相对应的根证书配置数据而生成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所述第一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能够选择记录在具有通过应用所述转换函数而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的后续数据。
16.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再现目标数据和数据访问许可信息,
其中,通过将对应于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数据提供者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第一目录名称记录在所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作为目录标识符,并且
被配置为相对于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执行再现处理的再现装置
确认通过将对应于所述版本的所述转换函数应用至所述数据提供者的所述根证书的配置数据而计算的第二目录名称,是否与记录在所述数据访问许可信息中的目录标识符一致,并且
在确认所述第二目录名称与所述目录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能够从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第二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
17.一种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所述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
18.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在执行时使得信息处理装置执行信息处理,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读出和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以及存储在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不同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且
所述程序允许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执行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相关联的数据作为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选择所述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时,执行目录名称计算处理,在所述目录名称计算处理中将对应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版本的转换函数应用至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根证书的配置数据,并且
执行从所述本地存储单元选择记录在具有所计算的目录名称的目录中的数据作为所述再现目标数据的处理。
CN201580073198.9A 2015-01-22 2015-12-03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2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0471 2015-01-22
JP2015-010471 2015-01-22
PCT/JP2015/083972 WO2016117229A1 (ja) 2015-01-22 2015-12-03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035A CN107112035A (zh) 2017-08-29
CN107112035B true CN107112035B (zh) 2019-10-11

Family

ID=56416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31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2035B (zh) 2015-01-22 2015-12-03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9661B2 (zh)
EP (1) EP3249650B1 (zh)
JP (1) JP6551423B2 (zh)
CN (1) CN107112035B (zh)
WO (1) WO20161172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1774B (zh) * 2020-01-10 2023-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单元配置方法和处理单元配置装置
CN112071334A (zh) * 2020-08-20 2020-12-11 深圳云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光盘位置进行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9106A (zh) * 2005-02-14 2007-08-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应用程序执行装置、管理方法和程序
CN101076862A (zh) * 2004-09-13 2007-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本地存储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42563A (zh) * 2005-03-18 2008-03-1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1281766A (zh) * 2007-04-03 2008-10-08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08132772A1 (ja) * 2007-04-19 2008-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データ管理装置、保存データの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474583A (zh) * 2009-07-15 2012-05-2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9735B2 (ja) 2001-03-13 2007-08-15 Jsr株式会社 感放射線性屈折率変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3906345B2 (ja) 2001-11-01 2007-04-18 株式会社東海電通 効果音及び映像の配信システム
JP2006085647A (ja) 2004-09-17 2006-03-30 Sony Corp 階調変換装置、画像出力装置、階調変換方法、ユーザー・インタフェース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42732B2 (ja) 2004-09-28 2008-02-06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リング型スピーカー
JP4953593B2 (ja) 2005-06-24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4712781B2 (ja) 2006-10-26 2011-06-29 クラスタ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制御装置及び液滴吐出制御方法
US20090003172A1 (en) * 2006-12-29 2009-01-01 Hiroshi Yahata Playback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disc medium, and method
CN101583928B (zh) * 2007-02-16 2012-04-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再现装置及再现方法
JP2013003856A (ja) 2011-06-16 2013-01-07 Hitachi Ltd チャネル装置及び経路選択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6862A (zh) * 2004-09-13 2007-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本地存储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19106A (zh) * 2005-02-14 2007-08-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应用程序执行装置、管理方法和程序
CN101142563A (zh) * 2005-03-18 2008-03-1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1281766A (zh) * 2007-04-03 2008-10-08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WO2008132772A1 (ja) * 2007-04-19 2008-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データ管理装置、保存データの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474583A (zh) * 2009-07-15 2012-05-2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9661B2 (en) 2020-06-09
CN107112035A (zh) 2017-08-29
JPWO2016117229A1 (ja) 2017-11-02
EP3249650A4 (en) 2018-08-22
US20180268854A1 (en) 2018-09-20
EP3249650B1 (en) 2020-04-08
JP6551423B2 (ja) 2019-07-31
WO2016117229A1 (ja) 2016-07-28
EP3249650A1 (en)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1744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
JP465595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RU241157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
JP46262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77065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165566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0825778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24297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14450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08444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080109636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3761259B (zh) 绑定单元声明文件
JP477997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711203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JP521771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156126B2 (ja) ダウンロードデータのためのディスク内cpsユニット管理
JP2008198272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12858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2063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