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097184B - 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7184B
CN107097184B CN201710085881.5A CN201710085881A CN107097184B CN 107097184 B CN107097184 B CN 107097184B CN 201710085881 A CN201710085881 A CN 201710085881A CN 107097184 B CN107097184 B CN 107097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housing
inner shell
brushless mot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5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7184A (zh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303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53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303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978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97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7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1Gearings, speed selectors, clutch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更合理的制振技术的作业工具。作业工具(100)具有:外壳(102);内壳(104);无刷马达(115);主轴(124),其具有与无刷马达(115)的输出转动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通过以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顶端工具(145);前方弹性部件(110a),其被夹装配置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之间;和后方弹性部件(110c),其夹装配置在中间内壳区域(104b)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的至少一方、与中间外壳区域(102b)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的至少一方之间。

Description

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国际公开第2008/128802号中公开有一种手持式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中,将驱动马达的输出向主轴传递,来驱动顶端工具。在该作业工具中,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大致平行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28802号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该作业工具中,由于使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平行配置,因此能够将该主轴与马达的输出轴部的两者接近配置,据此能够实现作业工具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该作业工具的壳体中,包含主轴的顶端工具驱动机构的收容区域、马达的收容区域和使用者把持的把持区域连续而形成为一体化。
在该作业工具中,由于顶端工具驱动机构和马达这样的相对较重的部件之间接近配置,会导致重量部件偏聚在局部产生重量不均的问题。上述情况会导致壳体的惯性矩低下,能够想到会因此导致在作业时的振动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作业工具的更合理的防振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上述的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来解决。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作业工具具有: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
并且构成为,当定义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该前方壳体区域和该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优选中间外壳区域供使用者把持。
另一方面,内壳具有:配置于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并且,在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无刷马达。该配置方式典型的情况为:优选除了无刷马达以外,还将所述主轴、将无刷马达的旋转动作传递给主轴来驱动该主轴的传递驱动机构配置于该前方内壳区域。另外,也包含将整个无刷马达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和仅将无刷马达的一部分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中的任意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该前方弹性部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作为前方弹性部件,典型的情况为,连接前方内壳区域和前方外壳区域的弹簧结构要素或橡胶结构要素。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具有后方弹性部件,在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内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与中间外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夹装该后方弹性部件。作为后方弹性部件的“夹装配置”,典型的情况为:将后方内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1方式;将中间内壳区域和中间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2方式;或者兼具有第1方式和第2方式双方的第3方式等。另外,也优选包含:将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4方式;将后方内壳区域和中间外壳区域弹性连接的第5方式;或者兼具有第4方式和第5方式双方的第6方式。另外,也包含:将从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的较大范围的区域和从中间外壳区域至后方外壳区域的较大范围的区域通过(单一的)后方弹性部件来弹性连接的方式。
如上所述,典型的配置是:在前方内壳区域除了配置无刷马达外,还配置用于驱动顶端工具的主轴、该主轴的驱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结构要素,但如此会导致发生如下状况,即,进行加工作业时,在该前方内壳区域容易发生比较大的振动。根据本发明,通过夹装配置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而形成能够有效抑制该前方内壳区域的振动向外壳侧传递的结构。尤其是,中间外壳区域被设定为,在进行加工作业时作为把手部供使用者利用,在本发明中,通过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使前方内壳区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作为该把手部使用的中间外壳区域,由此,能够提高利于使用者使用的制振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将主轴的转动轴和无刷马达的转动轴平行配置的结构,若只是这样的结构,则考虑会存在因重物的接近配置使内壳的惯性矩低下,而由此导致振动增大的问题,但通过使用夹装于内壳和外壳之间的上述前方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能够有效抑制在作业时发生在内壳侧的振动传递至外壳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主轴构成为,以该主轴的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所涉及的“规定的角度”也可始终为固定的角度,也可采用通过规定的操作使转动角度可调的结构。另外,作为主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典型的情况为优选设定一定的转动周期,但也可采用通过规定操作使该转动周期可调的结构。
另外,由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的主轴来驱动的顶端工具,可广泛包括能够以所涉及的动作方式进行加工作业的工具。例如,有切割作业、剥离作业、研磨作业等,顶端工具可对应于这些加工作业进行任意地更换。另外,与单一的作业工具相比,由于本发明能够对应于加工作业而从多个种类的顶端工具中选择任意的顶端工具进行安装,因此,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可称为“多功能作业工具”。
另外,在将顶端工具向主轴安装时,可使用夹紧轴。典型的情况为,采用通过将顶端工具夹装配置在该夹紧轴和主轴之间,而夹持该顶端工具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轴为沿着转动轴的中空状,且使夹紧轴穿过该中空处。夹紧轴可在转动轴方向上相对于主轴进行相对位置移动,并通过该相对位置移动,可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和顶端工具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作业时,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保持该顶端工具来进行加工作业,在进行顶端工具更换时移动夹紧轴置于顶端工具松开位置。
优选在通过该夹紧轴保持和松开顶端工具时,采用该夹紧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优选构成为,可根据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卡合位置为夹紧轴处于顶端工具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固定)该夹紧轴的位置,解除位置为解除夹紧轴的锁定而容许松开顶端工具的位置。通过上述的结构,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者对锁定机构的手动操作,而容易地进行顶端工具的保持和松开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优选还具有中间弹性部件,该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从前方内壳区域经由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该中间弹性部件构成为,将前方内壳区域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后方内壳区域。“经由中间内壳区域至后方内壳区域”优选包含如下所有方式,即,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中间内壳区域中的第1方式;中间弹性部件夹装设置于中间内壳区域和后方内壳区域之间的第2方式;和设置于后方内壳区域中的第3方式。
另外,“至少与后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后方内壳区域)”的主旨在于,通过使(较多地)收容容易成为振动源的动作类部件的前方内壳区域至少由后方内壳弹性承接的结构,来抑制在前方内壳区域产生的振动传递给其他的内壳区域(至少是后方壳体区域)。根据该主旨,在上述第1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于中间内壳区域的一部分(后部侧)与后方内壳区域,在第2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与后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在第3方式的情况下,前方内壳区域与后方内壳区域的一部分(后部侧)呈弹性状连接。
如上所述,在任意一个方式中,都能够防止在前方内壳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其他的内壳区域(至少是后方内壳区域),据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整个作业工具的制振对策。
根据上述第2方式,也能够适当采用如下结构,即,中间内壳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该具有可挠性的部分作为中间弹性部件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中间内壳区域的构成部件自身能够兼作为中间弹性部件使用,因此实现了部件结构的合理化。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基本结构实质相同,作为防止在前方内壳区域产生的振动传递的对策,可使用夹装配置于前方内壳区域和前方外壳区域之间的前方弹性部件,而且使用设置于从前方内壳区域经由中间内壳区域至所述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且将前方内壳区域至少与后方内壳区域呈弹性状连接的中间弹性部件的结构,来代替使用上述的后方弹性部件。在上述结构中,能够有效抑制在作业时产生的前方内壳区域的振动传递到其他的区域。
即使在使用中间弹性部件代替后方弹性部件的结构中,也可适当采用如下结构,即,中间内壳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将该具有可挠性的部分作为所述中间弹性部件。
在上述各种方式中,优选在后方内壳区域配置电池安装部。在该电池安装部安装无刷马达供电用的电池。
根据该方式,构成为在前方内壳区域侧至少设置无刷马达,另一方面,如电池这样的相应重物设置在后方内壳区域侧,因此,与重量部容易集中在前方内壳区域的结构相比,可将内壳的惯性矩设定得较高,由此提高降低内壳发生振动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可采用如下结构,即,还具有:无刷马达驱动用的控制器;使该控制器和无刷马达之间电连接的连接部;冷却风扇;利用该冷却风扇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吸气口和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优选,该吸气口设置于后方内壳区域,排气口设置于前方内壳区域。另一方面,优选在中间内壳设置有连通该吸气口和排气口的空气通路,并且上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空气通路。作为连接部,典型的情况为可采用供电电缆、信号传输电缆。
采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还优选将控制器配置于后方内壳。据此,能够得到如下合理的作业工具结构,即,进一步增大内壳的惯性矩,且由从设置于后方内壳的吸气口被吸入的空气冷却该控制器,利用中间内壳区域的空气通路将该空气输送至前方内壳区域,而冷却无刷马达后,从设置于前方内壳的排气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优选在将主轴的转动轴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义为横向的情况下,中间外壳区域具有短条部,该短条部在横向上的尺寸设定得比前方外壳区域或者后方外壳区域短。利用该短条部,容易提供与使用者的手相适配的把手部。
(第2发明)
上述的技术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的第2发明来解决。第2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作业工具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作业工具具有:壳体,其形成为长条状;无刷马达;和主轴,其具有与该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该无刷马达而以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该顶端工具。
另外,当定义该壳体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该壳体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壳体的前方区域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该壳体的后方区域进行定义;和中间壳体区域,其对该前方壳体区域和该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在该前方壳体区域至少配置该无刷马达。在该配置方式中,典型的情况是:优选除了无刷马达以外,还将上述的主轴、将无刷马达的旋转动作传递给主轴来驱动该主轴的传递驱动机构配置于该前方内壳区域。另外,也包含将整个无刷马达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和仅将无刷马达的一部分收容于前方外壳区域的方式中的任意方式。
另一方面,在后方壳体区域配置控制器(控制装置)。在第2发明中,由于采用无刷马达的关系,作为该控制器,典型的情况为将开关元件、CPU、电容器等配置在基板上的无刷马达驱动控制模块(预装配单元),在该马达驱动控制模块中,典型的情况为包含有电源电路、比较电路、电流控制电路、逻辑电路、供电电路等各种驱动控制电路。另外,该控制器可适当采用:适用无刷马达驱动控制模块以外的、例如作业工具所搭载电装组件的控制装置的方式;或者将其他电装组件的控制装置组合于无刷马达的驱动控制模块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通过将相对较重的控制器配置于后方壳体区域,能够避免由于与至少配置无刷马达的前方壳体区域相结合而导致在壳体的重物偏聚于局部(重物的集中配置)的情况发生,而达到壳体的重物在前后方向上分散配置的目的,能够增大该壳体的惯性矩,据此,能够实现降低加工作业时的壳体的振动。
另外,在第2发明中,采用主轴的转动轴和无刷马达的转动轴平行配置的结构,若只是这样的结构,考虑存在因重物的接近配置使壳体的惯性矩低下,而由此导致振动增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将相对较重的控制器配置在后方壳体区域能够防止壳体的惯性矩低下,而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产生。
在第2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主轴构成为,以该主轴的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该“规定的角度”可采用始终固定的角度,也可采用通过规定的操作使转动角度可调的结构。另外,作为主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典型的情况为优选设定一定的转动周期,也可采用通过规定操作使该转动周期可调的结构。
另外,由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的主轴来驱动的顶端工具,可广泛包括能够以所涉及的动作方式进行加工作业的工具。例如,有切割作业、剥离作业、研磨作业等,顶端工具可对应于这些加工作业进行任意地更换。另外,与单一的作业工具相比,由于本发明能够对应于加工作业而从多个种类的顶端工具中选择任意的顶端工具进行安装,因此,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可称为“多功能作业工具”。
另外,在将顶端工具向主轴安装时,可使用夹紧轴。典型的情况为,采用通过将顶端工具夹装配置在该夹紧轴和主轴之间,而夹持该顶端工具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轴为沿着转动轴的中空状,夹紧轴穿过该中空处。夹紧轴可在转动轴方向上相对于主轴进行相对位置移动,并通过该相对位置移动,可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和顶端工具松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作业时,在顶端工具保持位置保持该顶端工具来进行加工作业,在进行顶端工具更换时移动夹紧轴将其置于顶端工具松开位置。
优选在通过该夹紧轴保持和松开顶端工具时,采用该夹紧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优选构成为,可根据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卡合位置为夹紧轴处于顶端工具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固定)该夹紧轴的位置,解除位置为解除夹紧轴的锁定而容许松开顶端工具的位置。通过上述的结构,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者对锁定机构的手动操作,而容易地进行顶端工具的保持和松开的结构。
作为第2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可以为还具有外壳的结构,所述壳体构成收容于该外壳的内壳。另外,还可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将该外壳和内壳呈弹性状连接,以抑制在该内壳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该外壳。典型的情况为:考虑外壳的一部分作为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使用的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该弹性部件有效抑制在加工作业时在壳体即内壳侧发生的振动向使用者把持用的外壳侧传递。
另外,作为第2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方式,具有:在该后方壳体区域设置的吸气口;在该前方壳体区域设置的排气口;和在该中间壳体区域内设置的空气通路,并且能够在从该吸气口经由该空气通路至该排气口的流路上配置控制器和无刷马达。通过该结构,可有效且合理地冷却配置于后方壳体区域的控制器和配置于前方壳体区域的无刷马达。另外,通过在后方壳体区域设置吸气口,能够降低在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被从该吸气口吸入工具内的风险。
在上述方式的空气的吸气和排气中,典型的情况为,使用由无刷马达驱动的冷却风扇。另外,该冷却风扇可安装于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
在上述方式中,可于中间壳体区域和外壳之间形成空气通路,设定经由该空气通路至排气口的冷却流路,并且在该冷却流路上配置控制器和无刷马达。
另外,上述方式的控制器,可配置在后方内壳区域的内部,且位于从吸气口被吸入的空气的流入区域的正下方。控制器典型的情况为,作为包含有开关元件、变换器等的无刷马达驱动控制模块来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设想了相当量的发热,因此能够通过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来有效冷却该空气流入区域的正下方的控制器。
另外,在上述的各种方式中,对于将控制器和无刷马达电连接的连接部,能够将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空气通路。作为连接部,典型的情况为可采用供电电缆、信号传输电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主体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内壳和夹装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内壳的夹装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外壳和夹装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前方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内壳和驱动机构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侧的后方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上侧和下侧的后方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下侧的后方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从动臂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锁定操作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主体壳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内壳和夹装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中间弹性部件和后方弹性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振动工具(作业工具);101主体壳体;101a前方主体壳体区域;101b中间主体壳体区域;101c后方主体壳体区域;101d主体吸气口;102外壳;102A第1外壳;102B第2外壳;102a前方外壳区域;102b中间外壳区域;102c后方外壳区域;102c1凸部;102c2凸部;102d固定部件;103夹装部件;103a前方夹装部件区域;103a1凸部;103b中间夹装部件区域;103c后方夹装部件区域;103d固定部件;104内壳;104A第1内壳;104A1开口;104B第2内壳;104C第3内壳;104D第4内壳;104E第5内壳;104F第6内壳;104a前方内壳区域;104a1排气口;104b中间内壳区域;104c后方内壳区域;104c1吸气口;104d固定部件;104e固定部件;104f固定部件;105驱动机构壳体;105A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B第2驱动机构壳体;105a固定部件;107短条部;108滑动开关;109电池安装部;110a前方弹性部件;110b中间弹性部件;110c后方弹性部件;110d中间弹性部件;115无刷马达;115a输出轴部;118冷却风扇;119空气通路;120驱动机构;121偏心轴部;121a偏心部;121b轴承;121c轴承;122驱动轴承;123从动臂;123a臂部;123b固定部;124主轴;124a轴承;124b轴承;126工具保持部;127夹紧轴(顶端工具保持部件);127a卡合槽部;127b夹头;130锁定机构;131夹紧部件;131a夹紧部件倾斜部;134第1螺旋弹簧;135套环部件;135a套环部件倾斜部;135b轴承;137盖部件;140施力机构;141支承部件;141a螺旋弹簧支承部;141b夹紧部件支承部;142第2螺旋弹簧;145锯片(顶端工具);150锁定操作机构;151把手部;151a转动轴部;151b凸轮部;151c偏心轴部;180控制器;19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1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图,图14~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图。
另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部件、机构具有实质上相同或接近的功能的部件、机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并且赋予相同的标记,且存在省略对其说明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第1实施方式为电动式的振动工具100。如图1所示,振动工具100可选择安装例如锯片、研磨片等多种顶端工具,通过使该顶端工具振动,对被加工件进行对应于工具种类的加工。另外,作为顶端工具的一个例子,在图1中安装锯片145。该锯片14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顶端工具”的一个例子。
(主体壳体)
如图1所示,振动工具100具有主体壳体101。主体壳体101主要具有:外壳102;和内壳104,其被收容于该外壳102。该外壳10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外壳”的一个例子,内壳10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内壳”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101在与无刷马达115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该主体壳体101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定义在该前后方向中,安装锯片145侧(图1的左侧)为振动工具100的前侧,该前侧的相反侧(图1的右侧)为振动工具100的后侧。另外,定义后述的主轴124的转动轴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定义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后述的锁定操作机构150侧(图1的上侧)为振动工具100的上侧,设置锯片145侧(图1的下侧)为振动工具100的下侧。并且,将与该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图1的纸面法线方向)定义为振动工具100的横向。另外,该横向与图1的Ⅰ-Ⅰ剖视图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相对应,还与图1的Ⅲ-Ⅲ剖视图即图6中的左右方向相对应。另外,有关方向的定义也在对其他附图、结构的说明中适当使用。
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101具有:前方主体壳体区域101a;后方主体壳体区域101c,其配置在前方主体壳体区域101a的相反侧;和中间主体壳体区域101b,其配置于前方主体壳体区域101a和后方主体壳体区域101c之间。
如图1所示,外壳102具有:前方外壳区域102a;后方外壳区域102c,其配置在前方外壳区域102a的相反侧;和中间外壳区域102b,其配置于前方外壳区域102a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之间。中间外壳区域102b构成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区域。该前方外壳区域102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后方外壳区域102c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中间外壳区域102b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内壳104具有:前方内壳区域104a,其配置于前方外壳区域102a内;中间内壳区域104b,其配置于中间外壳区域102b内;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其配置于后方外壳区域102c内。该前方内壳区域104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中间内壳区域104b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后方内壳区域104c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
图2是图1的I-I剖视图。如图2所示,中间外壳区域102b具有短条部107,该短条部107构成为,在横向上比前方外壳区域102a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短(细)。
如后所述,振动工具100中,将无刷马达115收容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将控制器180收容于后方内壳区域104c。即,在横向上具有较长尺寸的部件配置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据此,短条部107设置于中间外壳区域102b。短条部107的尺寸设定为,与将中间外壳区域102b作为手柄使用的使用者的手相匹配。该短条部10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短条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在短条部107配置有供使用者操作的滑动开关108。滑动开关108和电池安装部109电连接于控制器180。因此,通过操作滑动开关108,能够切换无刷马达115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器180构成为,在基板上配置有开关元件、中央处理器(CPU)、电容器等,并且根据对滑动开关108的操作进行无刷马达115的驱动控制,其中,开关元件用于控制设置于无刷马达115的多个线圈。该无刷马达11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一个例子。
图2、图3、图4、图5和图6分别表示主体壳体101所涉及的结构的一部分。图3和图4是表示内壳104和夹装部件10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Ⅱ-Ⅱ剖视图,图6是图1的Ⅲ-Ⅲ剖视图。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外壳102主要具有配置于上侧的第1外壳102A和配置于下侧的第2外壳102B。第1外壳102A和第2外壳102B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
在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中表示有与外壳102一体化的夹装部件103。尤其是,夹装部件103的整体结构在图3和图4中表示。夹装部件103由合成树脂构成。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夹装部件103在横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2个。如图5所示,夹装部件103通过固定部件103d而与第1外壳102A和第2外壳102B一体化。固定部件103d由螺钉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夹装部件103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方夹装部件区域103a与后方夹装部件区域103c、和中间夹装部件区域103b,该中间夹装部件区域103b配置在该前方夹装部件区域103a和后方夹装部件区域103c之间。如图6所示,在前方夹装部件区域103a构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03a1。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104通过将驱动机构壳体105、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一体化而构成。驱动机构壳体105由金属构成,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壳体105收容有驱动机构120,该驱动机构120利用无刷马达115的输出来驱动锯片145。
图7是图2的Ⅳ-Ⅳ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1内壳104A和第2内壳104B收容无刷马达115,并且通过固定部件104d而与驱动机构壳体105一体化。固定部件104d由螺钉构成。前方内壳区域104a主要由驱动机构壳体105、第1内壳104A和第2内壳104B构成。
如图1所示,中间内壳区域104b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构成为中空状。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中间内壳区域104b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主要由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构成。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横向相邻排列,并且通过作为固定部件104f的螺钉而一体化。如图1和图7所示,利用固定部件104e使第3内壳104C和驱动机构壳体105一体化。固定部件104e由螺钉构成。另外,如图1所示,第2内壳104B的后端部、与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的前端部抵接。通过该结构,使驱动机构壳体105、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一体化。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的后方构成扩径区域。该扩径区域构成后方内壳区域104c。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配置有控制器180,并且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190的电池安装部109。该电池19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一个例子,电池安装部10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电池安装部109设置有与电池190的供电端子电连接的受电端子。另外,电池安装部109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电池190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而拆装该电池190。另外,如图1所示,控制器180在将电池190向电池安装部109安装时的滑动移动方向(上下方向)上呈延伸状设置。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后方主体壳体区域101c在前后方向上的短条化。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设置有吸气口104c1。另外,吸气口104c1设置于第3内壳104C和第4内壳104D双方。另外,控制器180设置在吸气口104c1的正下方。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2内壳104B设置有排气口104a1。另外,中间内壳区域104b的内部空间(空间部)构成连接该吸气口104c1和排气口104a1的空气通路119。当安装于无刷马达115的输出轴部115a的冷却风扇118(参照图1)被驱动旋转时,构筑如下空气流路,即,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口104c1被吸入,经由空气通路119且从排气口104a1向外部排出,通过该空气流路,能够有效冷却控制器180和无刷马达115。该吸气口104c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口104a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口”的一个例子,冷却风扇11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冷却风扇”的一个例子,空气通路11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通路”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1所示,在后方外壳区域102c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相当于主体吸气口101d。据此,能够将由于冷却风扇118的旋转驱动而流动的空气从主体吸气口101d导向吸气口104c1。
另外,在空气通路119设置有连接部(省略图示),该连接部将无刷马达115和控制器180电连接。该连接部通过供电电缆和信号传输电缆构成。通过在空气通路119配置连接部,能够有效使用主体壳体101的内部空间。该连接部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
(弹性部件)
外壳102和内壳104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据此,能够抑制内壳104的振动向外壳102传递。弹性部件由前方弹性部件110a、中间弹性部件110b和后方弹性部件110c构成。
如图6所示,在前方夹装部件区域103a的凸部103a1和驱动机构壳体105之间配置有4个前方弹性部件110a。4个前方弹性部件110a构成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上下配置组合和在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横向组合。如上所述,由于驱动机构壳体105构成内壳104,并且夹装部件103与外壳102一体化,因此,由前方弹性部件110a连接前方外壳区域102a和前方内壳区域104a。该前方弹性部件110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前方弹性部件110a由橡胶制的弹性结构要素构成,并配置为覆盖凸部103a1。另外,在驱动机构壳体105具有凹部,该凹部用于配置具有前方弹性部件110a的凸部103a1。通过该结构,前方弹性部件110a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横向上被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夹持。因此,能够全方位有效抑制发生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的振动传递给前方外壳区域102a。
如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之间配置有4个后方弹性部件110c。另外,图8是图1的V-V剖视图,图9是图1的VI-VI剖视图。4个后方弹性部件110c构成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上下配置组合、和在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横向组合。该后方弹性部件110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后方弹性部件110c由橡胶构成。
如图3、图8和图9所示,上下配置组合中的上侧的后方弹性部件110c配置于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之间的空间。另外,作为界定该空间的一部分的结构,在后方外壳区域102c构成有凸部102c1。该上侧的后方弹性部件110c为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横向上延伸的结构。
另外,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上下配置组合中的、下侧的后方弹性部件110c配置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之间的空间。另外,作为界定该空间的一部分的结构,在后方外壳区域102c构成有凸部102c2。该下侧的后方弹性部件110c为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横向上延伸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后方弹性部件110c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横向上被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夹持。因此,能够全方位有效抑制发生于后方内壳区域104c的振动传递给后方外壳区域102c。
另外,作为其他结构,后方弹性部件110c可配置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与中间内壳区域104b的边界、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与中间外壳区域102b之间。并且,后方弹性部件110c能够配置在中间内壳区域104b与中间外壳区域102b之间。
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中间内壳区域104b通过由合成树脂形成而具有可挠性,其结果是,中间内壳区域104b形成为兼作中间弹性部件110b的结构。该中间弹性部件110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中间弹性部件110b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能够以延伸方向为中心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发生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的振动传递给后方内壳区域104c。
(驱动机构)
下面基于图1、图11、图12和图13对驱动机构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11是表示驱动机构120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图1的Ⅷ-Ⅷ剖视图,图13是图1的Ⅸ-Ⅸ剖视图。
如图1和图11所示,驱动机构120主要具有:偏心轴部121、驱动轴承122、从动臂(被驱动臂)123和主轴124。该主轴12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轴”的一个例子。另外,主轴124为圆筒状的结构,夹紧轴127以能自如拆装的方式配置于该主轴124内。另外,振动工具100具有:锁定机构130,其进行夹紧轴127对振动工具100的锁定和解锁;和锁定操作机构150,其用于使用者手动操作该锁定机构130。
如图11所示,驱动机构壳体105具有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和第2驱动机构壳体105B,在该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和第2驱动机构壳体105B之间,配置有驱动机构120、锁定机构130和锁定操作机构150。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和第2驱动机构壳体105B通过固定部件105a而一体化。固定部件105a由螺钉构成。
如图11所示,主轴124的转动轴方向与无刷马达115的输出轴部115a平行。安装于输出轴部115a的顶端的偏心轴部121由上侧的轴承121b和下侧的轴承121c支承,且该偏心轴部121能够旋转。该轴承121b、121c被保持于驱动机构壳体105。
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动臂123具有:臂部123a,其构成为,与驱动轴承122的外周部抵接,该驱动轴承122安装于偏心轴部121的偏心部121a;和固定部123b,其包围主轴124的规定区域,并且固定于该主轴124。从动臂123和主轴124配置在无刷马达115的下侧。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主轴124的短条化。另外,通过该结构,在上下方向上,锯片145和从动臂123的位置可相互接近。因此,对应于从动臂123和锯片145之间的距离而产生的力偶被降低。据此,在进行加工作业时,能够抑制因锯片145作用于被加工件而产生的振动。
如图11所示,主轴124具有凸缘状的工具保持部126,该工具保持部126用于与夹紧轴127一起夹持锯片145。主轴124被上侧的轴承124a和下侧的轴承124b支承,且该主轴124能够旋转。
如图11所示,夹紧轴127为可插入到主轴124的大致呈圆柱状的部件。在夹紧轴127的上侧设置有卡合槽部127a,在夹紧轴127的下侧设置有凸缘状的夹头127b。在夹紧轴127被插入到主轴124内的状态下,卡合槽部127a被保持于锁定机构130,且锯片145被夹持在夹头127b和工具保持部126之间。
当无刷马达115被驱动时,通过输出轴部115a的旋转,偏心轴部121的偏心部121a和驱动轴承122以马达转动轴方向为中心旋转移动。据此,从动臂123被驱动而以主轴124的转动轴为中心呈圆弧状往复移动。其结果是,使被主轴124和夹紧轴127夹持的锯片145呈圆弧状往复移动,以能够实施规定的加工作业(例如,切割等)。
(锁定机构)
图11所示的锁定机构130为保持夹紧轴127的机构。
如图11所示,锁定机构130主要具有夹紧部件131、套环部件135、第1螺旋弹簧134、盖部件137和轴承135b,这些部件构成了锁定机构组件。另外,锁定机构130具有施力机构140,该施力机构140对夹紧轴127从下侧向上侧施力。施力机构140主要具有支承部件141和第2螺旋弹簧142。
如图11所示,支承部件141为供夹紧轴127穿过的、呈中空状的大致圆筒部件,并通过轴承124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轴承124a以同时支承主轴124和支承部件141的方式构成。通过该结构,可降低轴承的零部件数量,并且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短条化。第2螺旋弹簧142穿过支承部件141。支承部件141的下侧构成为凸缘状,以与第2螺旋弹簧142的下侧端部抵接。另外,支承部件141的上侧端部构成为,在夹紧部件131位于更换锯片145时的位置(解除位置)的状态下,支承夹紧部件131。
如图11所示,锁定机构130在主轴124的转动轴方向上,配置于支承部件141的上侧的端部和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之间。锁定机构130和主轴124具有各自独立的结构,并且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因此,锁定机构130的设计可不依存于主轴124进行。
如图11所示,夹持部件131由在夹紧轴127的径向上夹持该夹紧轴127的卡合槽部127a的一对部件构成。各夹持部件131构成为,可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夹紧部件131的、与夹紧轴127相向的内表面区域形成有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能够与卡合槽部127a卡合。并且,夹紧部件131具有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如图11所示,该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设有2处。
如图11所示,在夹紧部件131和盖部件137之间,针对各夹紧部件131分别配置有第1螺旋弹簧134。第1螺旋弹簧134对夹紧部件131向下方施力,据此,使该夹紧部件131的姿势保持稳定。
如图11所示,套环部件135是用于控制夹持部件131对夹紧轴127的夹持状态的部件。套环部件135具有孔部,该孔部用于配置夹紧部件131,并且使夹紧轴127穿过。在套环部件135的外侧区域配置有轴承135b,该轴承135b用于支承套环部件135,且该套环部件135可旋转。轴承135b构成为,可相对于第2驱动机构壳体105B滑动。
通过该结构,使锁定机构组件可在主轴124的转动轴方向上移动。套环部件135具有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该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相对于主轴124的转动轴方向倾斜。另外,由于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和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以相互滑动接触的方式构成,因此,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对应于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而设有2处。
如图11所示,套环部件135被第2螺旋弹簧142施力,并且,夹持部件131被第1螺旋弹簧134施力,使得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与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抵接。据此,夹紧部件131向夹紧轴127的径向内侧移动。其结果是,在夹紧部件131的凸部与夹紧轴127的卡合槽部127a卡合的状态下,2个夹紧部件131夹持夹紧轴127。夹紧轴127在被夹紧部件131夹持的状态下,被第2螺旋弹簧142向上方施力。据此,锯片145被夹持在夹紧轴127的夹头127b和主轴124的工具保持部126之间。
(锁定操作机构)
如图11和图13所示,锁定操作机构150以可操作锁定机构130的方式构成。更具体而言,锁定操作机构150构成为,可使套环部件13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使套环部件135沿上下方向移动,能够对夹紧部件131与夹紧轴127的卡合和解除卡合进行切换。
如图11和图13所示,锁定操作机构150主要具有:把手部151,其供使用者操作;和转动轴部151a,其与该把手部151联动。如图13所示,转动轴部151a在盖部件137和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之间,贯通驱动机构壳体105配置。在转动轴部151a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凸轮部151b,该一对凸轮部151b构成为,可与套环部件135抵接。在一对凸轮部151b之间设置有偏心轴部151c。
图11和图13表示锯片145安装于振动工具10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构成为凸轮部151b不与套环部件135抵接。该状态下的套环部件135被第2螺旋弹簧142向上方施力,因此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与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抵接。据此,夹紧部件131向夹紧轴127移动,由这2个夹紧部件131夹持住夹紧轴127。另外,偏心轴部151c位于与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隔开间隔的位置。另外,支承部件141的上端部处于与夹紧部件131非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由该状态的夹紧轴127的位置来规定保持锯片145的保持位置,由夹紧部件131的位置来规定与夹紧轴127卡合的卡合位置,由套环部件135的位置来规定将夹紧部件131保持于卡合位置的保持位置。
另一方面,在将锯片145拆下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把手部151,使转动轴部151a转动。在该把手部151的转动状态下,凸轮部151b与套环部件135抵接,使套环部件135抵抗第2螺旋弹簧142的施力向下侧移动。其结果是,支承部件141的上端部与夹紧部件131抵接,夹紧部件131相对于套环部件135移动。
通过夹紧部件131相对于套环部件135向上侧移动,解除夹紧部件倾斜部131a与套环部件倾斜部135a的抵接,由此可使夹紧部件131向远离夹紧轴127的方向移动。即,夹持部件131对夹紧轴127的夹紧力减小。在该状态下,通过向下方拉动夹紧轴127,能够将夹紧轴127从主轴124拆下来。由于夹紧轴127的夹持状态被解除,由此,锯片145的夹持状态被解除。据此,能够更换作为顶端工具的锯片145。
由该状态下的套环部件135的位置来规定容许夹紧部件131向解除位置移动的容许位置,由夹紧部件131的位置来规定解除与夹紧轴127之间的卡合的解除位置,由夹紧轴127的位置来规定松开锯片145的松开位置。
另外,偏心轴部151c位于与第1驱动机构壳体105A抵接的位置。
(加工作业所涉及的动作)
接着,基于图1、图2和图11,对进行加工作业时的振动工具100的动作进行说明。使用者把持中间外壳区域102b的短条部107,并且将滑动开关108切换为开启状态。据此,由控制器180驱动无刷马达115旋转,伴随于此,驱动轴承122与偏心轴部121一起旋转。其结果是,通过驱动轴承122驱动从动臂123,使锯片145与主轴124一起以转动轴部为中心进行往复转动。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可通过使锯片145抵接被加工件,来进行加工作业。
在加工作业中,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配置有控制器180,安装有电池190。据此,由于内壳104的惯性矩增加,因此能够降低内壳104的振动。并且,能够防止产生如下现象:电池190的供电端子和电池安装部109的受电端子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接触与非接触而引起误动作的现象;随着该现象的发展导致供电端子与受电端子熔合的现象。
另外,前方弹性部件110a连接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中间弹性部件110b连接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后方弹性部件110c连接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因此,能够抑制在前方内壳区域104a产生的振动向外壳102传递。据此,使用者能够使用被实施了制振对策的振动工具100,来舒适地进行加工作业。
另外,随着无刷马达115的旋转驱动,冷却风扇118被驱动旋转。伴随于此,从主体吸气口101d流入的空气从吸气口104c1被吸入内壳104内,并且经由空气通路119从排气口104a1排出。随着该空气的移动,使配置于吸气口104c1的正下方的控制器180和无刷马达115冷却。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4~图17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200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20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100相比,内壳104和中间弹性部件的结构不同。
(内壳)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振动工具200的内壳104由驱动机构壳体105、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第5内壳104E和第6内壳104F构成。图15是图14的X-X剖视图,图16是图14的Ⅺ-Ⅺ剖视图。
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第5内壳104E和第6内壳104F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中间内壳区域104b主要由第5内壳104E构成,后方内壳区域104c主要由第6内壳104F构成。
利用图14所示的固定部件104e,使第5内壳104E和驱动机构壳体105一体化。另外,第2内壳104B的后端部和第5内壳104E的前端部抵接。通过该结构,使驱动机构壳体105、第1内壳104A、第2内壳104B和第5内壳104E一体化。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6内壳104F的后方构成扩径区域。在该扩径区域配置有控制器180,并且设置有电池安装部109。
如图16所示,在后方内壳区域104c设置有吸气口104c1。另外,在前方内壳区域104a设置有排气口104a1。另外,如图14所示,中间外壳区域102b和中间内壳区域104b之间的空间部构成空气通路119。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后方外壳区域102c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之间构成有主体吸气口101d。
通过该结构,通过冷却风扇118的旋转驱动而流动的空气从主体吸气口101d被吸入,经由吸气口104c1、控制器180、空气通路119和无刷马达115从排气口104a1排出。据此,能够有效冷却控制器180和无刷马达115。另外,在空气通路119配置有将无刷马达115和控制器180电连接的连接部。
(弹性部件)
与上述的振动工具100同样,在振动工具200中,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通过前方弹性部件110a连接。另外,如图17所示,第6内壳104F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通过后方弹性部件110c连接。
如图14、图15和图17所示,在第5内壳104E和第6内壳104F之间配置中间弹性部件110d。中间弹性部件110d由两个构成为圆筒状的橡胶制的弹性结构要素构成。如图14所示,第5内壳104E的后端部分穿过中间弹性部件110d的内部,中间弹性部件110d的外侧与构成于第6内壳104F的圆筒状的弹性部件配置部抵接。通过该结构,中间弹性部件110d紧贴第5内壳104E和第6内壳104F双方,而使该第5内壳104E和第6内壳104F一体化。该中间弹性部件110d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通过中间弹性部件110d,能够全方位有效抑制产生于前方内壳区域104a的振动传递到后方内壳区域104c。
(加工作业所涉及的动作)
振动工具200与振动工具100同样,能够通过图14所示的无刷马达115、驱动机构120使锯片145往复转动,由此进行加工作业。
在加工作业中,前方弹性部件110a连接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前方外壳区域102a,中间弹性部件110d连接前方内壳区域104a和后方内壳区域104c,后方弹性部件110c连接后方内壳区域104c和后方外壳区域102c,因此,能够抑制在前方内壳区域104a产生的振动向外壳102传递。
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实现制振状态的振动工具200进行加工作业。
另外,随着无刷马达115的旋转驱动,冷却风扇118被驱动旋转。伴随于此,从主体吸气口101d流入的空气在吸气口104c1、空气通路119和排气口104a1移动,从而使控制器180和无刷马达115冷却。
上面以电动式振动工具100、2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业工具并不局限于电动式振动工具。例如,作为作业工具,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打磨机或圆锯这样的顶端工具能够旋转的作业工具。另外,前方弹性部件110a、中间弹性部件110b(110d)和后方弹性部件110c能够设定为任意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电池190作为电源来驱动的无刷马达115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局限于此,振动工具100、200也可利用外部电源而代替电池190。具体讲,可在后方外壳区域102c连接电源电缆,该电源电缆可连接外部电源且与控制器180电连接。在无刷马达115为直流马达时,控制器180可作为换流器(converter),而具有将从外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的功能。另一方面,无刷马达115也可采用交流马达。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80不需要具有换流器的功能。
鉴于本发明的主旨,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另外,各方式除了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组合使用以外,还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方式1-1)
在将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时,在该前后方向上,于外壳的后端部和内壳的后端部之间构成主体吸气口。
(方式1-2)
并且,在将主轴的转动轴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时,前方弹性部件由在该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弹性结构要素构成。
(方式1-3)
后方弹性部件由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弹性结构要素构成。
(方式2-1)
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具有:壳体,其形成为长条状;无刷马达;控制器,其进行所述无刷马达的驱动控制;和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无刷马达而以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
当定义所述壳体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壳体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壳体区域,其对所述壳体的前方区域进行定义;后方壳体区域,其对所述壳体的后方区域进行定义;和中间壳体区域,其对所述前方壳体区域和所述后方壳体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
在所述前方壳体区域至少配置有所述无刷马达,
在所述后方壳体区域配置有所述控制器。
(方式2-2)
在方式2-1所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
还具有外壳,
所述壳体构成被收容于所述外壳的内壳,
还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呈弹性状连接,抑制产生于所述内壳的振动传递到所述外壳。
(方式2-3)
在方式2-1、2-2所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
具有:吸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后方壳体区域;排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前方壳体区域;和空气通路,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区域内,
在从所述吸气口经由所述空气通路至所述排气口的流路上配置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刷马达。
(方式2-4)
在方式2-2所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
具有:吸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后方壳体区域;排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前方壳体区域;和空气通路,其形成于所述中间壳体区域和所述外壳之间,
在从所述吸气口经由所述空气通路至所述排气口的流路上配置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刷马达。
(方式2-5)
在方式2-3、2-4所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
在所述后方内壳区域的内部,所述控制器配置于从所述吸气口吸入的空气的流入区域的正下方。
(方式2-6)
在从方式2-3至2-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
具有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刷马达电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空气通路。
(方式2-7)
在从方式2-1至2-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在外壳的后端部和壳体(即内壳)的后端部之间构成有主体吸气口。
(方式2-8)
在从方式2-1至2-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当定义主轴的转动轴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定义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为横向时,所述弹性部件由在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弹性结构要素构成。
(方式2-9)
在从方式2-1至2-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作业工具的基础上,后方弹性部件由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弹性结构要素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如下。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振动工具100或振动工具20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锯片14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顶端工具”的一个例子。外壳10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外壳”的一个例子。内壳10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内壳”的一个例子。前方外壳区域102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后方外壳区域102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中间外壳区域102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外壳区域”的一个例子。前方内壳区域104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中间内壳区域104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后方内壳区域104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内壳区域”的一个例子。短条部10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短条部”的一个例子。无刷马达11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刷马达”的一个例子。电池19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一个例子。电池安装部10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部”的一个例子。吸气口104c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口104a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口”的一个例子。冷却风扇11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冷却风扇”的一个例子。空气通路11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通路”的一个例子。连接部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前方弹性部件110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前方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后方弹性部件110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后方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中间弹性部件110b或中间弹性部件110d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中间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主轴12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轴”的一个例子。

Claims (8)

1.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
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无刷马达;和
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
当定义所述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外壳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并且,供使用者把持,
所述内壳具有:配置于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所述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
并且,在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所述无刷马达,
所述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和
后方弹性部件,其夹装配置在所述中间内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内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外壳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之间,
还具有中间弹性部件,该中间弹性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经由所述中间内壳区域至所述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并将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所述后方内壳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内壳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并且由该具有可挠性的部分构成所述中间弹性部件。
3.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壳,其形成为长条状;
内壳,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无刷马达;和
主轴,其具有与所述无刷马达的输出转动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轴,并且,其通过所述无刷马达而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来驱动所述顶端工具,
当定义所述外壳的长条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时,所述外壳 在该前后方向上具有:前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前方部分进行定义;后方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外壳的后方部分进行定义;和中间外壳区域,其对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和所述后方外壳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进行定义,并且,供使用者把持,
所述内壳具有:配置于所述前方外壳区域内的前方内壳区域;配置于所述后方外壳区域内的后方内壳区域;和配置于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内的中间内壳区域,
并且,在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所述无刷马达,
所述作业工具还具有:前方弹性部件,其被夹装配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和所述前方外壳区域之间;和
中间弹性部件,其设置于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经由所述中间内壳区域至所述后方内壳区域的规定位置,并将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呈弹性状连接于所述后方内壳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内壳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并且由该具有可挠性的部分构成所述中间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方内壳区域配置有电池安装部,该电池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无刷马达供电用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所述无刷马达驱动用的控制器;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刷马达之间电连接的连接部;冷却风扇;利用该冷却风扇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吸气口和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
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后方内壳区域,
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前方内壳区域,
在所述中间内壳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空气通路,
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空气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主轴的转动轴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与所述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定义为横向的情况下,
所述中间外壳区域具有短条部,该短条部在所述横向上的尺寸设定得比所述前方外壳区域或者所述后方外壳区域短。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进行所述无刷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器,
在所述前方内壳区域至少配置所述无刷马达,
在所述后方内壳区域配置所述控制器。
CN201710085881.5A 2016-02-19 2017-02-17 作业工具 Active CN107097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0372A JP6795309B2 (ja) 2016-02-19 2016-02-19 作業工具
JP2016-030370 2016-02-19
JP2016030370A JP6697894B2 (ja) 2016-02-19 2016-02-19 作業工具
JP2016-030372 2016-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7184A CN107097184A (zh) 2017-08-29
CN107097184B true CN107097184B (zh) 2021-08-31

Family

ID=5815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5881.5A Active CN107097184B (zh) 2016-02-19 2017-02-17 作业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661426B2 (zh)
EP (2) EP3357645B1 (zh)
CN (1) CN107097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5034B1 (en) * 2017-03-29 2019-10-16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US11007632B2 (en) * 2017-12-01 2021-05-18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7078385B2 (ja) * 2017-12-01 2022-05-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7174520B2 (ja) * 2017-12-01 2022-1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EP3513912A1 (de) * 2018-01-22 2019-07-24 Von Arx AG Handgeführtes pressgerät
US10906153B2 (en) * 2018-06-01 2021-02-02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AU2020249745B2 (en) * 2019-03-25 2022-12-08 Nitto Kohki Co., Ltd. Battery-operated electric tool
JP7193412B2 (ja) 2019-04-22 2022-12-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11396078B2 (en) * 2019-06-10 2022-07-26 Makita Corporation Grinder
CN112536767A (zh) * 2019-09-20 2021-03-23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动工具
US11590593B2 (en) * 2019-11-28 2023-02-28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US11660690B2 (en) 2019-11-28 2023-05-30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7422538B2 (ja) 2019-12-26 2024-01-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7330914B2 (ja) 2020-02-13 2023-08-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振動工具
DE102021128009A1 (de) * 2020-10-29 2022-05-05 Makita Corporation Kraftwerkzeug
EP4297933A4 (en) * 2021-02-23 2024-11-13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ARRANGEMENT
EP4351834A1 (en) 2021-06-09 2024-04-17 Black & Decker Inc. Battery pack isolation system
GB2619018A (en) * 2022-05-23 2023-11-29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US20240383120A1 (en) * 2023-05-16 2024-11-21 Black & Decker Inc. Oscillat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1869A (en) * 1934-11-27 1937-12-14 Sullivan Machinery Co Vibration reducing means
US3499223A (en) * 1968-01-22 1970-03-10 Star Dental Mfg Co Dental handpiece in combination with collet wrench means
US3728793A (en) * 1971-04-15 1973-04-24 Fullerton A M Chain saw with damping means
USRE31965E (en) * 1978-09-29 1985-08-06 Syntex (U.S.A.) Inc. Compliantly mountable turbine cartridge assembly for gas-driven dental handpiece
GB2390324A (en) * 2002-06-19 2004-01-07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pivoting handle
US4543718A (en) * 1984-02-01 1985-10-01 Twin City Surgical, Inc. Cast cutter apparatus
SE442963B (sv) * 1984-05-07 1986-02-10 Atlas Copco Ab Vibrationsisolerande handtag
US5027910A (en) * 1990-05-02 1991-07-02 Honsa Ergonomic Technologies, Inc. Vibration-isolated rotary tool
JP2638750B2 (ja) * 1994-10-13 1997-08-06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のハンドル構造
US6123157A (en) * 1994-12-29 2000-09-26 Ergonomics Specialties Anti-vibration adaptor
DE19730356C2 (de) 1997-07-15 2001-05-17 Wacker Werke Kg Schwingungsgedämpfter Aufbruch- und/oder Bohrhammer
US6446294B1 (en) * 1999-12-09 2002-09-10 Unilever Home & Personal Care Usa,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Electric toothbrush
JP4081232B2 (ja) * 2000-12-15 2008-04-23 株式会社共立 防振装置付きチェーンソー
WO2004028402A2 (en) * 2002-09-26 2004-04-08 Bioaccess, Inc. Orthopedic medical device with unitary components
TW542075U (en) * 2002-11-18 2003-07-11 Chen Shiou Ru Damping apparatus for pneumatic tool
DE10318947A1 (de) * 2003-04-26 2004-11-1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kkupack
US6790039B1 (en) * 2003-06-02 2004-09-14 Dental Ez, Inc. Dental turbine support structure
JP2009513366A (ja) * 2003-07-15 2009-04-02 ワツカー コンストラクション イクイップメント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ばね弾性減衰式ハンドグリップ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US7052382B2 (en) * 2003-08-26 2006-05-30 Cred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ccessory attachment for rotary hand tools
JP4857542B2 (ja) * 2004-10-29 2012-01-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動力工具
WO2006111173A1 (de) * 2005-04-16 2006-10-26 Aesculap Ag & Co. Kg Chirurg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und/oder regeln einer chirurgischen maschine
JP4575223B2 (ja) * 2005-04-20 2010-11-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工具
JP4593387B2 (ja) * 2005-07-04 2010-1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DE102005061870A1 (de) * 2005-12-23 2007-07-0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6027774A1 (de) * 2006-06-16 2007-12-20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US8006778B2 (en) * 2006-06-16 2011-08-30 Robert Bosch Gmbh Handheld power tool
EP1932608B1 (en) * 2006-12-15 2011-07-06 Black & Decker, Inc. Drill/Driver
DE102007017243A1 (de) * 2007-04-12 2008-10-16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7018465A1 (de) * 2007-04-19 2008-10-23 Robert Bosch Gmbh Motorisch angetriebene Werkzeugmaschine
DE102007018464A1 (de) 2007-04-19 2008-10-23 Robert Bosch Gmbh Motorisch angetriebene Werkzeugmaschine
DE102007030703A1 (de) * 2007-07-02 2009-01-08 Robert Bosch Gmbh Elastische Verbindung zwischen Gehäuseteilen motorisch angetriebener Werkzeugmaschinen
US7896103B2 (en) * 2008-02-04 2011-03-01 Ingersoll Rand Company Power tool housing support structures
JP5116029B2 (ja) * 2008-03-05 2013-01-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マードリル
US9078671B2 (en) * 2008-04-17 2015-07-14 Warsaw Orthopedic, Inc. Surgical tool
JP5336781B2 (ja) * 2008-07-07 2013-11-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5068725B2 (ja) * 2008-10-17 2012-11-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ヘッジトリマ
DE102009002975A1 (de) * 2009-05-11 2010-11-1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09002970A1 (de) * 2009-05-11 2010-11-1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JP5352412B2 (ja) * 2009-10-14 2013-11-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5456555B2 (ja) * 2010-04-2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DE102010030059A1 (de) * 2010-06-15 2011-12-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DE102010027205A1 (de) * 2010-07-06 2012-01-12 C. & E. Fein Gmbh Handwerkzeug
JP5518679B2 (ja) * 2010-11-16 2014-06-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工具
JP2012139763A (ja) * 2010-12-28 2012-07-26 Hitachi Koki Co Ltd 動力工具
US9044850B2 (en) * 2011-07-27 2015-06-02 Ingersoll-Rand Company Twist lock gear case for power tools
WO2013002776A1 (en) * 2011-06-29 2013-01-03 Ingersoll-Rand Company Power tools with housings having integral resilient motor mounts
JP5722156B2 (ja) * 2011-08-02 2015-05-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13119129A (ja) * 2011-12-06 2013-06-17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
DE102012103587A1 (de) * 2012-04-24 2013-10-24 C. & E. Fein Gmbh Handführbare Werkzeugmaschine mit Außengehäuse
DE102012103604A1 (de) * 2012-04-24 2013-10-24 C. & E. Fein Gmbh Handführbare Werkzeugmaschine mit Gehäuse
JP5836876B2 (ja) 2012-04-25 2015-12-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03372855A (zh) * 2012-04-26 2013-10-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摆动动力工具
JP5989452B2 (ja) 2012-08-17 2016-09-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9669534B2 (en) 2012-08-17 2017-06-06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tool having housing, tool holder, shoe and battery mounting portion which slidably receives battery
US9950418B2 (en) * 2012-12-25 2018-04-24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DE112014001040T5 (de) * 2013-02-28 2015-11-26 Hitachi Koki Co., Ltd. Elektrowerkzeug
US10232479B2 (en) * 2013-05-06 2019-03-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including a battery pack isolation system
JP6096593B2 (ja) * 2013-05-29 2017-03-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DE102013215821A1 (de) * 2013-08-09 2015-02-12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elektromotorischen Antrieb als Direktantrieb
US10576652B2 (en) * 2013-11-15 2020-03-03 Robert Bosch Gmbh Articulating oscillating power tool
DE102014202218A1 (de) * 2014-02-06 2015-08-0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Elektromotor
US9954418B2 (en) 2014-03-17 2018-04-24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E102014103856A1 (de) 2014-03-20 2015-09-24 C. & E. Fein Gmbh Handwerkzeug mit einem Außengehäuse und einem Innengehäuse
JP2015188967A (ja) 2014-03-28 2015-11-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
US10040178B2 (en) * 2014-05-27 2018-08-0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and rotary impact tool
JP6262605B2 (ja) 2014-06-05 2018-0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RU2702181C2 (ru) * 2014-11-12 2019-10-04 Макита Корпорейшн Бой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5835012B (zh) * 2015-02-02 2020-08-2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78917B2 (en) 2022-10-25
US20200238498A1 (en) 2020-07-30
CN107097184A (zh) 2017-08-29
EP3357645A1 (en) 2018-08-08
EP3208049B1 (en) 2018-05-09
EP3208049A1 (en) 2017-08-23
US10661426B2 (en) 2020-05-26
US20170239802A1 (en) 2017-08-24
EP3357645B1 (en) 2019-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7184B (zh) 作业工具
CN107097183B (zh) 作业工具
JP6697894B2 (ja) 作業工具
CN109877786B (zh) 电动工具
CN106466834B (zh) 作业工具
CN109909962B (zh) 电动工具
CN108687718B (zh) 作业工具
CN106466862B (zh) 作业工具
CN105835012B (zh) 作业工具
RU2508185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CN118024051A (zh) 带有吸取软管的手持式工具机
JP6795309B2 (ja) 作業工具
US10058926B2 (en) Power tool
US20230173599A1 (en) Power tool
JP6258063B2 (ja) 集塵装置
JP6211433B2 (ja) 集塵装置
JP6502786B2 (ja) 作業工具
CN113941951A (zh) 便携式研磨机
CN113927428A (zh) 便携式研磨机
JP6529169B2 (ja) 作業工具
JP2014148013A (ja) 動力工具
JP6697895B2 (ja) 作業工具
JP2017104924A (ja) 作業工具
JP7174520B2 (ja) 電動工具
JP2021070110A (ja) 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