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0890B - 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 Google Patents
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00890B CN107000890B CN201680003869.9A CN201680003869A CN107000890B CN 107000890 B CN107000890 B CN 107000890B CN 201680003869 A CN201680003869 A CN 201680003869A CN 107000890 B CN107000890 B CN 1070008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ling
- reversed
- poroid wiring
- liner plate
-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5445—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dividing a tubular body into separate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50/146—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using tools mounted on a dr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25—Surface sco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25—Surface scoring
- B31B50/256—Surface scoring using tools mounted on a dr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227—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 closures formed by inward folding of flaps and securing them by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the flaps or by stap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236—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 closures formed by inward folding of flaps and securing them by adhesive tapes, labels or the like; for decoration purpo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4266—Folding lines, score lines, crease l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5405—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 B65D5/541—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the lines of weakness being provided in one or more closure fla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65D65/403—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with at least one corrugated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00/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made by folding single-piece sheets, blanks or webs
- B31B2100/0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made by folding single-piece sheets, blanks or web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lank from which they are formed
- B31B2100/002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made by folding single-piece sheets, blanks or web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lank from which they are formed made from tubular webs or blanks, including by tube or bottom forming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10/00—Shape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31B2110/30—Shape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a polygonal cross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10/00—Shape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31B2110/30—Shape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a polygonal cross section
- B31B2110/35—Shape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a polygonal cross section rectangular, e.g. squa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20/00—Construction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31B2120/70—Construction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corrugated or pleated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摇盖折弯时分开摇盖用的孔状接线不易开裂的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在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设置有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和以夹着反向格线(1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2)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在槽状凹部(19b)内形成有分开上摇盖用的孔状接线(17),沿着该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背景技术
一般地,瓦楞纸箱具有:将瓦楞纸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周壁;和连结设置于该周壁的一端的多个摇盖。另外,在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普通格线,从而能够沿着该普通格线将摇盖向周壁的内侧顺利地折弯。这里,瓦楞纸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两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处的普通格线形成为里衬板侧(即箱的内侧)凹陷的槽状。
在将商品装箱于瓦楞纸箱时,为了便于将商品插入瓦楞纸箱,有时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所谓的外折)。这里,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处的普通格线形成为里衬板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在将摇盖向箱的内侧折弯时,摇盖沿着普通格线顺利地折弯,但在将摇盖向箱的外侧折弯时,摇盖不易折弯。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将商品装箱时,在将摇盖向箱的外侧折弯的状态下,必须用手按压摇盖以不使摇盖弹性地返回。
为了消除这种问题,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的瓦楞纸箱。如图57 所示,专利文献1的瓦楞纸箱在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内侧弯折的普通格线203、和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外侧弯折的反向格线204。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23317号公报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了如下课题:在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内侧弯折的普通格线 203、和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外侧弯折的反向格线204的瓦楞纸箱中,为了提高瓦楞纸箱的开封性能,如图57的点划线所示,在普通格线203的位置形成分开摇盖201用的孔状接线205。
若在普通格线203的位置形成孔状接线205,则通过从利用摇盖201 将瓦楞纸箱关闭的状态,将摇盖201沿着孔状接线205从周壁202分开,能够容易地开封瓦楞纸箱。另外,在将摇盖201沿着孔状接线205从周壁202分开之后,能够将商品以不从瓦楞纸箱取出而保持放入瓦楞纸箱的状态陈列于店面之内。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实际在公司内部对在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内侧弯折的普通格线 203、和用于将摇盖201向周壁202的外侧弯折的反向格线204,并且还在普通格线203的位置形成有分开摇盖201用的孔状接线205的瓦楞纸箱进行了试制时,明确出存在如下问题:在沿着普通格线203将摇盖201 向周壁202的内侧弯折时,孔状接线205会开裂。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在调查在公司内部试制出的上述瓦楞纸箱中,将摇盖201沿着普通格线203弯折时孔状接线205开裂的原因时,注意到以下方面。
普通格线203是通过从表衬板206一侧和里衬板207一侧夹住摇盖 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而形成的。同样地,反向格线204也是通过从表衬板206一侧和里衬板207一侧夹住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而形成。因此,在形成了普通格线203和反向格线204的双方的情况下,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在形成普通格线203时与形成反向格线204时一共被夹两次,从而受到较大的拉伸负荷,其结果是,摇盖201与周壁202间的边界部分的衬板106、107的拉伸强度大幅降低。
因此,在形成了普通格线203和反向格线204的双方的情况下,若进一步在普通格线203的位置形成孔状接线205,则孔状接线205容易开裂,其结果可知,在将摇盖201沿着普通格线203向周壁202的内侧弯折时,孔状接线205因作用于表衬板206的张力而开裂。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了如下课题:为了提高瓦楞纸箱的开封性能,如图36中的(A)所示,在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弯折摇盖用的普通格线208之上,重叠地形成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17。这样,能够沿着重叠形成于普通格线208的孔状接线17容易地分开摇盖,从而能够简单地将瓦楞纸箱开封。
然而,实际上本申请的发明人在试制了在弯折摇盖用的普通格线 208之上重叠地形成有孔状接线17的多个瓦楞纸箱,并对上述瓦楞纸箱进行了评价时,明确出存在如下问题:在沿着普通格线208将摇盖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时(所谓的反折),孔状接线17会开裂。
之后,本申请的发明人在为了对孔状接线17开裂的问题进行研究而试制了瓦楞纸箱时,尝试将本来应当如图36中的(A)所示地形成里衬板2一侧(即箱的内侧)凹陷的普通格线208的部分,如图36中的 (B)所示地形成表衬板1一侧(即箱的外侧)凹陷的反向格线16。
该试制出的瓦楞纸箱构成为,如图36中的(B)所示,在摇盖与周壁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在该反向格线16之上,重叠地形成有由借助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从里衬板2 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而形成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孔状接线17。
而且,发明人在尝试将该瓦楞纸箱的摇盖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时,注意到不论将摇盖沿着孔状接线17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还是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孔状接线17均不产生开裂。
并且,发明人考察在公司内部试制出的上述瓦楞纸箱中,孔状接线 17不产生开裂的理由,从而注意到以下方面。即,如图36中的(A) 所示,在重叠地形成有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普通格线208、和从里衬板 2一侧切入的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在形成普通格线208时里衬板2 被拉动而受到较大的负荷,另外,在形成孔状接线17时里衬板2也受到比表衬板1大的负荷。即,负荷集中在里衬板2一侧,其结果是,孔状接线17在里衬板2一侧很容易开裂。与此相对,如图36中的(B) 所示,在重叠地形成有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反向格线16、和从里衬板2 一侧切入的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在形成反向格线16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表衬板1)一侧、与在形成孔状接线17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 (里衬板2)一侧成为相互相反的关系。即,负荷向里衬板2一侧与表衬板1一侧分散,由此孔状接线17比较不易产生开裂。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在试制了在摇盖与周壁之间的普通格线之上重叠地形成有孔状接线的多个瓦楞纸箱,并对上述瓦楞纸箱进行了评价时,得知在将商品装箱时,存在沿着孔状接线在摇盖与周壁之间产生开裂的担忧。
即,在将商品装箱时,为了便于将商品插入瓦楞纸箱,有时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所谓的反折)。这里,摇盖与周壁之间的普通格线形成为里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沿着普通格线容易且准确地折弯,但是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若不施加比较大的力则无法将摇盖折弯,此时在里衬板一侧作用有过大的张力。而且,得知在摇盖与周壁之间的普通格线之上重叠地形成有孔状接线的情况下,在将摇盖沿着普通格线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存在因作用于里衬板一侧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在摇盖与周壁之间产生开裂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将摇盖折弯时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不易开裂的瓦楞纸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瓦楞纸箱。
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该周壁是通过将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以上述里衬板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和
摇盖,该摇盖连结设置于上述周壁的一端,
上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摇盖与上述周壁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和以夹着上述反向格线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
在上述一对槽状凹部中的一个槽状凹部形成有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沿着该孔状接线将上述摇盖向上述周壁的内侧折弯。
这样,在为了形成表衬板侧凹陷的反向格线而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瓦楞纸板时,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部分的一对槽状凹部同时形成于里衬板侧,在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部分不存在相对于反向格线独立形成的普通格线。另外,槽状凹部与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发挥与现有的瓦楞纸箱的普通格线相同的功能,因此能够省略形成普通格线。因此,对于该瓦楞纸箱而言,由形成格线时的拉伸负荷引起的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部分的衬板的拉伸强度的降低较小,在将摇盖沿着孔状接线向周壁的内侧折弯时,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侧的上述各缝隙的宽度小于在与孔状接线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侧的上述各缝隙的宽度。
这样,在形成孔状接线时,能够使靠表衬板侧的相邻的缝隙之间的相连部分受到的负荷小于靠里衬板侧的相邻的缝隙之间的相连部分受到的负荷,因此在将摇盖沿着孔状接线向周壁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因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为,靠表衬板侧的上述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靠里衬板侧的上述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这样,在将摇盖沿着孔状接线向周壁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因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
在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中,
使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板前进,并使用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该瓦楞纸板的一对反向格线环,
在靠上述表衬板侧的反向格线环的外周,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在靠上述里衬板侧的反向格线环的外周,设置有与上述凸部相对的槽部、和位于该槽部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
上述一对反向格线环通过在上述槽部与上述凸部之间夹住上述瓦楞纸板而将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并且通过在上述一对槽肩部与上述一对凹部之间夹住上述瓦楞纸板而将以夹着上述反向格线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
利用配置于上述一对反向格线环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在上述一对槽状凹部中的一个槽状凹部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孔状接线。
这样,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瓦楞纸板,从而能够同时形成靠表衬板侧的反向格线和靠里衬板侧的槽状凹部。而且,在利用该反向格线环形成反向格线和槽状凹部之后,利用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反向格线之前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存在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形成孔状接线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上述瓦楞纸板的结构的刀。
这样,能够使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小于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另外,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优选在作为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在外周以等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的圆盘状的刀的情况下,
上述各刃部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
这样,能够防止表衬板或者里衬板因刃部切入瓦楞纸板时的阻力而产生龟裂,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开裂。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
在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中,
具有一对反向格线环,该一对反向格线环将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并处于前进中的瓦楞纸板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
在靠上述表衬板侧的反向格线环的外周,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和位于该凸部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在靠上述里衬板侧的反向格线环的外周,设置有与上述凸部相对的槽部、和位于该槽部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
上述一对反向格线环通过在上述槽部与上述凸部之间夹住上述瓦楞纸板而将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并且通过在上述一对槽肩部与上述一对凹部之间夹住上述瓦楞纸板而将以夹着上述反向格线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
该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还具有配置于上述一对反向格线环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对于该孔状接线形成刀而言,在上述一对槽状凹部中的一个槽状凹部内,利用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孔状接线。
这样,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从表衬板侧与里衬板侧夹住瓦楞纸板,从而能够同时形成表衬板侧的反向格线与里衬板侧的槽状凹部。而且,在利用该反向格线环形成反向格线与槽状凹部后,利用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反向格线之前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存在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上述瓦楞纸板的结构的刀。
这样,能够使孔状接线的表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比孔状接线的里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小。另外,孔状接线的表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孔状接线的里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优选在作为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在外周以等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的圆盘状的刀的情况下,
上述各刃部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
这样,能够防止表衬板或者里衬板因刃部切入瓦楞纸板时的阻力而产生龟裂,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开裂。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瓦楞纸箱。
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该周壁是通过将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以上述里衬板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和
摇盖,该摇盖连结设置于上述周壁的一端,
上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摇盖与上述周壁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
在上述反向格线之上重叠地形成有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分开上述摇盖用的孔状接线,
上述孔状接线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侧的上述各缝隙的宽度小于在与孔状接线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侧的上述各缝隙的宽度。
这样,在形成反向格线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表衬板)一侧、与在形成孔状接线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里衬板)一侧成为相互相反的关系。即,负荷向里衬板一侧与表衬板一侧分散,由此孔状接线比较不易产生开裂。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为,靠表衬板侧的上述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靠里衬板侧的上述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这样,在将摇盖沿着孔状接线向周壁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因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
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反向格线形成工序,在该反向格线形成工序中,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将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板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从而将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和
孔状接线形成工序,在该孔状接线形成工序中,在上述反向格线形成工序之后,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在上述反向格线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孔状接线,
作为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上述瓦楞纸板的结构的刀。
这样,在通过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瓦楞纸板而形成反向格线之后,利用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反向格线之前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存在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形成反向格线之后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另外,由于孔状接线形成刀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瓦楞纸板从而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使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小于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另外,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优选在作为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在外周以恒定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的圆盘状的刀的情况下,
上述各刃部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
这样,能够防止表衬板或者里衬板因刃部切入瓦楞纸板时的阻力而产生龟裂,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开裂。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
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反向格线形成部,该反向格线形成部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将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板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从而将表衬板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形成于上述瓦楞纸板;和
孔状接线形成刀,该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上述一对反向格线环的下游侧,并在上述反向格线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侧与表衬板侧之间的多条缝隙构成的孔状接线,
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构成为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上述瓦楞纸板。
这样,在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从表衬板侧和里衬板侧夹住瓦楞纸板从而形成反向格线之后,利用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反向格线之前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存在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形成了孔状接线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孔状接线因反向格线环的按压力而开裂。另外,由于孔状接线形成刀从里衬板一侧朝向表衬板一侧切入瓦楞纸板从而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使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小于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各缝隙的宽度。另外,孔状接线的靠表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凸形状,孔状接线的靠里衬板侧的缝隙的周缘部为凹形状。
优选在作为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使用在外周以恒定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的圆盘状的刀的情况下,
上述各刃部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
这样,能够防止表衬板或者里衬板因刃部切入瓦楞纸板时的阻力而产生龟裂,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开裂。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瓦楞纸箱。
该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该周壁通过将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以上述里衬板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和
摇盖,该摇盖连结设置于上述周壁的一端,
上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摇盖与上述周壁之间形成有上述里衬板一侧凹陷以使上述摇盖向上述周壁的内侧折弯的槽状的普通格线,
在上述普通格线之上重叠地形成有分开上述摇盖用的孔状接线,
在相对于上述普通格线向上述摇盖一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与上述普通格线平行地形成有上述表衬板一侧凹陷以使上述摇盖向上述周壁的外侧折弯的槽状的反向格线。
这样,在摇盖与周壁之间重叠地形成有普通格线和孔状接线,因此能够沿着该普通格线和孔状接线将摇盖顺利地分开。另外,在相对于普通格线向摇盖一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形成的反向格线为表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所谓的反折),摇盖不在形成有孔状接线的普通格线折弯,而沿着不具有孔状接线的反向格线折弯。因此,在将商品装箱时,能够防止沿着摇盖与周壁之间的孔状接线而产生开裂的情况。
优选上述反向格线的深度等于或大于上述普通格线的深度。
这样,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防止摇盖沿着普通格线折弯,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摇盖沿着反向格线折弯。
优选上述反向格线以使上述普通格线的中心与上述反向格线的中心的间隔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方式配置。
这样,由于普通格线的中心与反向格线的中心的间隔为5mm以上,所以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能够防止普通格线与反向格线同时折弯。另外,由于普通格线的中心与反向格线的中心的间隔为20mm以下,所以在将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摇盖不在反向格线折弯而沿着普通格线折弯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
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具有:
格线形成工序,在该格线形成工序中,在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板,形成上述里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的普通格线和上述表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上述普通格线与上述反向格线以相互隔开间隔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和
孔状接线形成工序,在该孔状接线形成工序中,将沿着与上述普通格线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孔状接线重叠地形成在上述普通格线之上,
在该孔状接线形成工序中,在形成了上述普通格线后形成上述孔状接线。
这样,在形成了普通格线之后,在该普通格线之上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里衬板因形成普通格线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形成了孔状接线后,在该孔状接线之上形成了普通格线的情况下,存在里衬板因形成普通格线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在形成了普通格线后,在该普通格线之上形成孔状接线,则在形成孔状接线之前瓦楞纸预先成为在普通格线上被压溃的状态,因此能够不使里衬板断裂地以重叠的方式形成普通格线和孔状接线。
优选在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工序中,在形成了上述反向格线之后形成上述孔状接线。
这样,在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表衬板因在形成反向格线时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形成了孔状接线后形成了反向格线的情况下,存在表衬板因在形成反向格线时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在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形成孔状接线,则能够不使表衬板断裂地形成反向格线和孔状接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适于制造形成上述瓦楞纸箱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具有:
格线形成装置,该格线形成装置利用在具有表衬板、里衬板、以及设置在上述表衬板与上述里衬板之间的瓦楞纸芯的瓦楞纸板形成上述里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的普通格线的普通格线环和形成上述表衬板一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的反向格线环,以相互隔开间隔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上述普通格线和上述反向格线;和
孔状接线形成装置,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将沿着与上述普通格线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孔状接线重叠地形成在上述普通格线之上,
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在比上述普通格线环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圆形的孔状接线形成刀,用以在形成了上述普通格线之后形成上述孔状接线。
这样,在利用普通格线环形成了普通格线之后,利用配置于普通格线环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里衬板因形成普通格线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将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普通格线环的上游侧的情况下,在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形成了孔状接线之后,利用普通格线环在该孔状接线之上形成普通格线,因此存在里衬板因形成普通格线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将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普通格线环的下游侧,则能够不使里衬板断裂地以重叠的方式形成普通格线和孔状接线。
优选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比上述反向格线环靠下游侧的位置,用以在形成了上述反向格线之后形成上述孔状接线。
这样,在利用反向格线环形成了反向格线之后,利用配置于反向格线环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来形成孔状接线,因此能够防止表衬板因在形成反向格线时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将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反向格线环的上游侧的情况下,在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形成了孔状接线后,利用反向格线环来形成反向格线,因此存在表衬板因在形成反向格线时作用于表衬板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将孔状接线形成刀配置于反向格线环的下游侧,则能够不使表衬板断裂地形成反向格线和孔状接线。
上述孔状接线形成单元例如能够采用设置于对瓦楞纸板进行制造的瓦楞机的中途的单元、作为将由瓦楞机制造出的单片的瓦楞纸板裁断的裁断机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单元。
这里,作为设置于对瓦楞纸板进行制造的瓦楞机的中途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例如能够采用具有如下结构的单元。
上述格线形成装置是在瓦楞机的中途将上述普通格线形成于以带状连续的瓦楞纸板的压线机,该压线机具有上述普通格线环和上述反向格线环,
上述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安装于上述压线机。
另外,作为将由瓦楞机制造出的单片的瓦楞纸板裁断的裁断机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例如能够采用具有如下结构的单元。
上述格线形成装置是将单片的瓦楞纸板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裁断机,该裁断机具有上述普通格线环和上述反向格线环,
上述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安装于上述裁断机。
对于本发明的瓦楞纸箱而言,在将摇盖折弯时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不易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表衬板一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的坯件的图。
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上摇盖与侧板间的边界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中的(A)是从里衬板侧观察图2的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图3中的(B)是沿着图2的IIIB-III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中的(C) 是从表衬板侧观察图2的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B)所示的孔状接线的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2的孔状接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放大地表示图1的下摇盖与侧板间的边界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中的(A)是从里衬板侧观察图6的槽状凹部的附近的放大图,图7中的(B)是沿着图2的VIIB-VII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中的 (C)是从表衬板侧观察图2的槽状凹部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坯件进行组装且将上摇盖折弯之前的状态下的瓦楞纸箱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图8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从而将商品插入至瓦楞纸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图9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内侧折弯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图10所示的上摇盖将周壁的上端开口关闭从而将瓦楞纸箱封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上摇盖沿着孔状接线从周壁分开从而将瓦楞纸箱开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9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0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适于制造形成图1所示的坯件的瓦楞纸板的瓦楞机的分切压线机和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图15所示的反向格线环与孔状接线形成刀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孔状接线形成刀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孔状接线刀的刃部的放大图。
图19是沿着图18的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8的刃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沿着图20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单片的瓦楞纸板用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3中的(A)、(B)、(C)所示的瓦楞纸箱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从表衬板一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的坯件的图。
图25中的(A)是从里衬板侧观察图24所示的坯件的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并且是与图25中的(B)的左视图对应的图,图25中的(B)是沿着图24的XXVB-XXV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5中的(C) 是从表衬板侧观察图24所示的坯件的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并且是与图25中的(B)的右视图对应的图。
图26是图25中的(B)的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27是沿着图26的XXVII-XXVII线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对图24所示的坯件进行组装且将上摇盖折弯之前的状态下的瓦楞纸箱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将图28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从而将商品插入至瓦楞纸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将图29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内侧折弯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利用图30所示的上摇盖将周壁的上端开口关闭从而将瓦楞纸箱封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将图31所示的上摇盖沿着孔状接线从周壁分开从而将瓦楞纸箱开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3是沿着图29的XXXIII-XXXIII线的剖视图。
图34是沿着图30的XXXIV-XXXIV线的剖视图。
图35是示意地表示形成图24所示的坯件的反向格线和孔状接线的反向格线环和孔状接线形成刀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36中的(A)是里衬板侧凹陷的普通格线的内部,从里衬板侧切入而形成孔状接线的比较例的瓦楞纸板的剖视图,图36中的(B)是表衬板侧凹陷的反向格线的内部,从里衬板侧切入而形成孔状接线的实施例的瓦楞纸板的剖视图。
图37是从表衬板一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的坯件的图。
图38是图37所示的坯件的上摇盖与侧板之间的普通格线和孔状接线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39是沿着图38的XXXIX-XXXIX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0是表示将图39所示的上摇盖向里衬板一侧弯折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1是沿着图38的XLI-XL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2是表示将图39所示的上摇盖向表衬板一侧弯折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3是表示在未设置图39所示的反向格线的情况下,将上摇盖向表衬板一侧弯折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4是表示对图37所示的坯件进行组装且将上摇盖折弯之前的状态下的瓦楞纸箱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将图44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外侧折弯从而将商品插入至瓦楞纸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将图45所示的上摇盖向周壁的内侧折弯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利用图46所示的上摇盖将周壁的上端开口关闭从而将瓦楞纸箱封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将图47所示的瓦楞纸箱开封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9是表示制造适于形成图37所示的坯件的瓦楞纸板的瓦楞机的分切压线机和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50是图49所示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的孔状接线形成刀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51是示意地表示图49所示的反向格线环、普通格线环、分切机刀、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刀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2是表示将图49所示的反向格线环配置在与普通格线环或者格线环相同的轴上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53是示意地表示图52所示的反向格线环、普通格线环、分切机刀、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刀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4是示意地表示使用将图53所示的反向格线环与普通格线环一体化而成的特殊格线环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55是示意地表示图54所示的特殊格线环的形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6是表示单片的瓦楞纸板用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的剖视图。
图57是表示现有的瓦楞纸箱的摇盖与周壁间的边界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401(参照图8) 的坯件。坯件由瓦楞纸形成,该瓦楞纸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表衬板1与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该坯件具有经由格线4 而依次连结设置的方形的侧板5、6、7、8。格线4沿着与瓦楞纸的楞纹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位于端部的侧板5的侧缘,经由格线9而连结设置有接合片10。侧板5、6、7、8是如图8所示地对瓦楞纸箱401进行组装后构成周壁41的部分。
如图1所示,分别在各侧板5、6、7、8的上缘连结设置有上摇盖 11、12、13、14。在相邻的上摇盖11、12、13、14之间设置有与楞纹平行的切入槽15,经由该切入槽15而使得上摇盖11、12、13、14彼此成为分开的状态。
在上摇盖11、12、13、14与侧板5、6、7、8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1侧凹陷以使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一侧(即图8 所示的周壁41的外侧)折弯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和用于分开上摇盖11、 12、13、14的孔状接线17。反向格线16和孔状接线17沿与瓦楞纸的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
反向格线16形成于相对于上摇盖11、12、13、14的根部位置(即用直线将切入槽15的终端彼此连结时的直线的位置)朝向靠近上摇盖 11、12、13、14的前端一侧偏离的位置。
孔状接线17形成为与上摇盖11、12、13、14的根部位置一致。这里,孔状接线17与上摇盖11、12、13、14的根部位置一致并不要求数学上严格意义下的完全一致,例如是指允许1mm左右的制造上的误差的意义下的一致。
在侧板6、8形成有辅助开封用的断裂线18。断裂线18形成为,其中央部分位于比孔状接线17靠下方的位置,两端部分与孔状接线17连接。
分别在各侧板5、6、7、8的下缘连结设置有下摇盖21、22、23、24。在相邻的下摇盖21、22、23、24之间设置有与楞纹平行的切入槽 25,经由该切入槽25而使得下摇盖21、22、23、24彼此成为分开的状态。
如图3中的(A)、(B)所示,在上摇盖11、12、13、14与侧板5、 6、7、8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里衬板2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 19b。该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以夹着反向格线1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即,在上摇盖11、12、13、14与侧板5、6、7、8间的边界部分的靠里衬板2侧,在与表衬板1的反向格线1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与反向格线16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截面圆弧状的突条20,在夹着该突条20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平行的槽状凹部19a、19b。
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远离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19b形成为,在该槽状凹部19b的内部存在切入槽15的终端。即,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远离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19b以与图1所示的上摇盖11、12、13、14的根部一致的方式配置。
如图4所示,槽状凹部19b形成为在突条20与槽状凹部19b间的边界30最深,并随着远离突条20而逐渐变浅。槽状凹部19b在被后述的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参照图16)夹住时,由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的外径最大的圆筒面状的区域D所接触到的区域、和其外侧的因反向格线环67、68的夹持而被拉动从而楞的厚度受到损失的区域构成(参照图3中的(B))。槽状凹部19b形成为,最深的位置(突条20 与槽状凹部19b间的边界30的位置)来到与突条20的中心相距 3.0mm~5.0mm的位置。另一个槽状凹部19a也与槽状凹部19b相同地形成。孔状接线17只要形成在槽状凹部19b内即可,但优选形成在槽状凹部19b中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的外径最大的圆筒面状的区域D(参照图16)所接触到的区域(存在反向格线环67的接触痕迹的带状区域)或者其外侧的2.0mm以内(优选为1.0mm以内)的区域。
如图2所示,孔状接线17由隔开规定的间隔以直线状并列的多条缝隙31构成。各缝隙31形成为与反向格线16平行的狭缝状,上述缝隙31以在与反向格线16平行的一条直线上并列的方式配置。各缝隙31 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而形成(参照图5)。
如图3中的(A)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为位于一对槽状凹部19a、 19b中的远离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19b内。如图3中的(C)所示,孔状接线17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L被设定在4.5mm~8.0mm(优选为5.0mm~7.0mm)的范围内。如图 3中的(A)、(C)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1侧的各缝隙31a的宽度小于在与孔状接线 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2侧的各缝隙31b的宽度。
如图4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为,靠表衬板1侧的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从表衬板1的表面隆起的凸形状,靠里衬板2侧的缝隙31b 的周缘部33为从里衬板2的表面向瓦楞纸芯3一侧陷入的凹形状。这种孔状接线17能够通过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来形成。
如图5所示,表衬板1的各缝隙31a形成于与里衬板2的各缝隙31b 表里一致的位置。靠表衬板1侧的相邻的缝隙31a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为2mm以上且4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
如图1、图6、图7中的(A)、(B)、(C)所示,在下摇盖21、22、 23、24与侧板5、6、7、8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里衬板2侧凹陷以使下摇盖21、22、23、24向里衬板2一侧(即图8所示的周壁41的内侧) 折弯的槽状的普通格线26和以夹着普通格线2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表衬板1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27a、27b。
如图7中的(A)所示,普通格线26形成为,在该普通格线26的内部存在切入槽25的终端。即,普通格线26以与图1所示的下摇盖21、 22、23、24的根部一致的方式配置。
如图7中的(B)所示,在下摇盖21、22、23、24与侧板5、6、7、 8间的边界部分的靠表衬板1侧,在与靠里衬板2侧的普通格线2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与普通格线26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截面圆弧状的突条2,在夹着该突条28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平行的槽状凹部27a、27b。
如图7中的(C)所示,一对槽状凹部27a、27b中的靠近下摇盖 21、22、23、2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27a形成于相对于切入槽25的终端朝向靠近下摇盖21、22、23、24的前端一侧偏离的位置,一对槽状凹部27a、27b中的远离下摇盖21、22、23、2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27b形成于相对于切入槽25的终端朝向远离下摇盖21、22、23、24 的前端一侧偏离的位置。
图1所示的坯件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组装。
如图8所示,以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将侧板5、6、7、8沿着格线4弯折成筒状,并将连结设置于一端的侧板5的接合片10与另一端的侧板8的内表面粘合,从而由上述侧板5、6、7、8形成周壁41。接下来,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6、8的下端的下摇盖22、24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接着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5、7的下端的下摇盖21、23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从而由上述下摇盖21、22、23、24形成将周壁41的下端开口关闭的底42。
接下来,将商品装箱。此时,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各上摇盖11、 12、13、14保持向周壁41的上方笔直地延伸的状态下将商品43(参照图9)插入瓦楞纸箱401,但在通过手工作业将商品43插入瓦楞纸箱401的情况下,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各上摇盖11、12、13、14成为阻碍而导致不易插入商品43。另外,即使在通过自动装箱机自动将商品43 插入瓦楞纸箱401的情况下也同样,若上摇盖11、12、13、14稍微向周壁41的内侧倾倒,则在将商品43插入瓦楞纸箱401的过程中存在商品 43与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产生干扰的担忧。
因此,为了便于将商品43插入瓦楞纸箱401,如图9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所谓的外折)。
这里,如图3中的(B)所示,槽状凹部19a、19b为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具有如下特性:在沿着槽状凹部19a、19b将上摇盖 11、12、13、14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时,能够以比较小的力折弯,反之为了沿着槽状凹部19a、19b将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需要比较大的力。另一方面,反向格线16为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具有如下特性:在沿着反向格线16将上摇盖11、12、13、 14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时,能够以比较小的力折弯,反之为了沿着反向格线16将上摇盖11、12、13、14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需要比较大的力。
因此,如图9所示,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 (即表衬板1一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在槽状凹部19a、 19b的位置折弯,而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参照图13)。
此外,在图9中示出了将上摇盖11、12、13、14全部折弯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将上摇盖11、12、13、14中的一张(例如,从装箱的操作人员看来位于近前侧的上摇盖)折弯。
之后,如图10、图11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 的内侧折弯(所谓的内折)。此时,根据图3中的(B)所示的槽状凹部 19a、19b和反向格线16的上述特性,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而沿着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任一个折弯。并且,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形成有孔状接线17的槽状凹部19b与未形成有孔状接线17的槽状凹部19a相比,弯折所需的力较低,因此作为其结果,上摇盖11、12、13、14沿着槽状凹部19b内的孔状接线17折弯(参照图14)。接着,利用粘性胶带44将上摇盖11、13的前端彼此结合,从而形成盖45。也可以利用热熔胶等粘合剂或者瓦楞纸用的订书机将上摇盖11、13与上摇盖12、14的上下重叠的部分固定,从而形成盖45。
这样组装成的瓦楞纸箱401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开封。
使图11所示的形成于侧板6、8的辅助开封用的断裂线18断裂而伸入手指,并将上摇盖12、14朝向上方提起。由此,如图12所示,沿着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2、14从侧板6、8分开。另外,将上摇盖11、 13也与上摇盖12、14一同朝向上方提起,因此沿着孔状接线17也将上摇盖11、13从侧板5、7分开。这样,能够不使用裁纸刀等刀具地将由上摇盖11、12、13、14构成的盖45从周壁41顺利地分开而将瓦楞纸箱401开封。另外,如图12所示,若将上摇盖11、12、13、14从周壁 41分开而将瓦楞纸箱401开封,则收容于瓦楞纸箱401的商品43成为不被上摇盖11、12、13、14遮挡而暴露的状态,因此能够将商品43以不从瓦楞纸箱401取出而保持放入瓦楞纸箱401的状态陈列于店面之内。
如上述那样,该瓦楞纸箱401在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41 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因此能够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顺利地折弯,从而容易将商品43装箱。
另外,对于该瓦楞纸箱401而言,能够沿着形成于一对槽状凹部19a、 19b中的一个槽状凹部19b内的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1、12、13、14 顺利地分开。
另外,如后述那样,在该瓦楞纸箱401中,上摇盖11、12、13、14 与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是在为了形成表衬板 1侧凹陷的反向格线16而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将瓦楞纸板夹住时,在里衬板2侧同时形成的部位,在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 41间的边界部分,不存在相对于反向格线16独立形成的普通格线(与图57的普通格线203相当的普通格线)。另外,槽状凹部19b与分开上摇盖11、12、13、14用的孔状接线17发挥与现有的瓦楞纸箱的普通格线(与图57的普通格线203相当的普通格线)相同的功能,因此能够省略形成普通格线。因此,对于该瓦楞纸箱401而言,由格线形成时的拉伸负荷引起的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的衬板 1、2的拉伸强度的降低较小,从而在将上摇盖11、12、13、14沿着孔状接线17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能够防止孔状接线17因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接下来,对适于制造形成瓦楞纸箱401的瓦楞纸板的瓦楞机进行说明。瓦楞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具有单面瓦楞机(Single facer、未图示),双面瓦楞机(Doublefaitha、未图示)、分切压线机(Slitter scorer) 50(参照图15)、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参照图15)、和切断装置(未图示)。单面瓦楞机是将瓦楞纸芯3成型为波形,并将里衬板2粘合于该瓦楞纸芯3来制作单面瓦楞纸的装置。双面瓦楞机是将表衬板1粘合于从单面瓦楞机送出的单面瓦楞纸来制作双面瓦楞纸(以下,称为“瓦楞纸板”)的装置。切断装置是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将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带状的瓦楞纸板切断而进行单片化处理的装置。在分切压线机50中,瓦楞纸板以表衬板1为下侧、里衬板2为上侧的朝向水平地前进。
如图15所示,分切压线机50具有压线机(Scorer)53与分切机54。压线机53具有配置于瓦楞纸板55的上下的旋转轴56、57、固定于上侧的旋转轴56的普通格线环58、以及固定于下侧的旋转轴57的普通格线环59,利用上下的普通格线环58、59来夹住瓦楞纸板55。
在上侧的普通格线环58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60、和位于该凸部60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61。在下侧的普通格线环59的外周,设置有与凸部60相对的槽部62、和位于该槽部62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63。该上下的普通格线环58、59在上侧的普通格线环58的凸部60与下侧的普通格线环59的槽部62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在上侧(即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槽状的普通格线26(参照图7中的(A)、(B))形成于瓦楞纸板55。此时,瓦楞纸板55也在下侧的普通格线环59的槽部62的两侧的一对槽肩部63、与上侧的普通格线环58的凸部60的两侧的一对凹部61之间被夹住,因此也同时形成在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27a、27b(参照图7 中的(B)、(C))。这里,分切压线机50在图1所示的下摇盖21、22、 23、24与侧壁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普通格线26,但不在上摇盖11、12、13、14与侧壁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普通格线。
另外,如图15所示,分切压线机50具有反向格线形成部64。反向格线形成部64具有配置于瓦楞纸板55的上下的旋转轴65、66、固定于上侧的旋转轴65的反向格线环67、以及固定于下侧的旋转轴66的反向格线环68,利用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来夹住瓦楞纸板55。
如图16所示,在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70、和位于该凸部70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71。在上侧(即里衬板2一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外周,设置有与凸部70相对的槽部72、和位于该槽部72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73。该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在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凸部 70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部72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在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瓦楞纸板55。此时,瓦楞纸板55也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一对槽肩部73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一对凹部71之间被夹住,因此也同时形成在上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
如图15所示,反向格线形成部64具有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升降驱动装置74。当不在瓦楞纸板55形成反向格线16时,升降驱动装置 74使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上升,当在瓦楞纸板55形成反向格线16时,升降驱动装置74使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下降。
分切机54具有:配置于瓦楞纸板55的上下的旋转轴75、76、固定于上侧的旋转轴75的刀接受部77、和固定于下侧的旋转轴76的分切机刀78。在分切机刀78的外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切削刃。分切机刀78是从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切入瓦楞纸板55,从而将瓦楞纸板55沿着输送方向(即与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切断的旋转刀。
分切压线机50具有:对上侧的旋转轴56、75和下侧的旋转轴57、 76进行支承的框架79;固定于地板面F的基座部件80;以及设置在框架79与基座部件80之间的直线引导件81。直线引导件81将框架79 支承为能够在相对于瓦楞纸板55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框架79安装有框架移动装置82,当通过分切压线机50的瓦楞纸板55的位置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变化时,该框架移动装置82 随着该瓦楞纸板55的位置的变化而使框架79移动。
反向格线形成部64具有:对上下的旋转轴65、66进行支承的辅助框架83;固定于地板面F的基座部件84;以及设置在辅助框架83与基座部件84之间的直线引导件85。直线引导件85将辅助框架83支承为能够在相对于瓦楞纸板55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动。在辅助框架83设置有与分切压线机50的框架79连结的连结托架86。经由该连结托架86而将框架79与辅助框架83相互连结,从而在框架移动装置82使分切压线机50的框架79移动时,辅助框架83也与该框架79 一体地移动。
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配置于压线机53的下游侧。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具有:配置于瓦楞纸板55的上下的旋转轴87、88;固定于上侧的旋转轴87的圆盘状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以及固定于下侧的旋转轴 88的刀接受部90。孔状接线形成刀89是从上侧(即里衬板2一侧)朝向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切入瓦楞纸板55,从而在瓦楞纸板55形成孔状接线17(参照图1)的旋转刀。
如图16所示,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以将孔状接线17形成于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凹部71之间被夹住而形成的槽状凹部19b的内部的方式,与槽肩部73的位置对应地配置。这里,孔状接线形成刀89优选配置为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的外径最大的圆筒面状的区域D在纸板输送方向上重叠,但也可以配置于相对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的外径最大的圆筒面状的区域D朝向远离另一个槽肩部73的方向在2.0mm以内(优选为1.0mm以内)的范围内偏离的位置。
另外,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具有:对旋转轴87、88进行支承的框架91;固定于地板面F的基座部件92;以及设置在框架91与基座部件 92之间的直线引导件93。直线引导件93将框架91支承为能够在相对于瓦楞纸板55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移动。在框架91设置有与分切压线机50的框架79连结的连结托架94。经由该连结托架94而将框架79与框架91相互连结,从而在框架移动装置82使分切压线机50 的框架79移动时,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框架91也与该框架79一体地移动。
另外,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具有孔状接线形成刀89的升降驱动装置95。当不在瓦楞纸板55形成孔状接线17时,升降驱动装置95使孔状接线形成刀89上升,当在瓦楞纸板55形成孔状接线17时,升降驱动装置95使孔状接线形成刀89下降。
如图17所示,在孔状接线形成刀89的外周,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96。各刃部96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缘形成为在与旋转轴87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具有中心的圆弧状。
如图18、图19所示,刃部96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97;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各切削刃97、98、99是刃部96的两侧面以锐角相交的棱线。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17开裂。即,如图20、图21所示,作为刃部96,虽然也可以采用仅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缘具有切削刃97,而在旋转方向前后的缘不具有切削刃98、99的结构,但如果这样,则刃部96切入瓦楞纸板55时的阻力变大,因此当在瓦楞纸板55形成了孔状接线17时,同时产生从孔状接线17的各缝隙31向周围延伸的龟裂,从而存在孔状接线17比较容易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如图18、图19所示,如果作为刃部96而采用具有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和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的结构,则能够防止表衬板1或者里衬板2因刃部96 切入瓦楞纸板55时的阻力而产生龟裂,其结果是,在将图8所示的上摇盖11、12、13、14沿着孔状接线17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17开裂。
若利用该瓦楞机来制造瓦楞纸板55,则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67、 68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能够同时形成靠表衬板1侧的反向格线和靠里衬板2侧的槽状凹部19a、19b。而且,在利用该反向格线环67、68形成了反向格线16和槽状凹部19a、19b 后,利用配置于其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来形成孔状接线17,因此能够防止孔状接线17因反向格线环67、68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反向格线16之前形成了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存在孔状接线 17因反向格线环67、68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形成反向格线16之后形成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孔状接线17因反向格线环67、68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情况。
另外,若利用该瓦楞机来制造瓦楞纸板55,则孔状接线形成刀89 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瓦楞纸板55,因此如图3中的 (A)、(C)所示,孔状接线17的靠表衬板1侧的各缝隙31a的宽度小于孔状接线17的靠里衬板2侧的各缝隙31b的宽度。另外,如图4所示,孔状接线17的靠表衬板1侧的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凸形状,孔状接线17的靠里衬板2侧的缝隙31b的周缘部33为凹形状。
如图15所示,若使反向格线形成部64的辅助框架83相对于分切压线机50的框架79相独立地形成,则能够通过对已经设置的分切压线机50进行改造来导入反向格线形成部64,但在将新的分切压线机50 导入瓦楞机的情况下等,例如也可以将反向格线形成部64装入分切压线机50的框架79内来作为一体的装置。
另外,在图15中,将反向格线形成部64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上游侧,但也可以将反向格线形成部64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下游侧且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上游侧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将反向格线形成部64和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按照反向格线形成部64、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顺序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上游侧。
另外,在图15中,将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固定于与固定有普通格线环58、59的上下的旋转轴56、57相独立的旋转轴65、66,但也可以将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固定于固定有普通格线环58、59的上下的旋转轴56、57。
使用由上述瓦楞机制造出的瓦楞纸板55来试制多个图8所示的瓦楞纸箱401,并进行试验来确认如下情况等:在将上摇盖11、12、13、 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是否不沿着孔状接线 17而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是否不沿着反向格线16而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孔状接线17是否不产生开裂。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以下各表。
[表1]
[表2]
[表3]
在上述各表中,“孔状接线位置”是图3中的(C)所示的孔状接线 17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L,“反向格线环间隙”是图16 所示的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凹部71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上述各表中,“◎”“○”“△”的意义如下。
“◎”:极其良好。即,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孔状接线17而沿着反向格线16 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反向格线16而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孔状接线17不产生开裂。
“○”:良好。即,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孔状接线17而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上摇盖 11、12、13、14不沿着反向格线16而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在仅进行一次折弯的情况下孔状接线17不产生开裂,但在进行了2、3次折弯时孔状接线 17略微产生开裂。
“△”:基本良好。即,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孔状接线17而沿着反向格线16 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反向格线16而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但进行两段折弯(在孔状接线17与未形成孔状接线17的槽状凹部19a的双方都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孔状接线17不产生开裂。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将孔状接线17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L设定在4.5mm~8.0mm(优选为5.0mm~7.0mm)的范围内的瓦楞纸箱401中,能够确认到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孔状接线17而沿着反向格线16 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沿着反向格线16而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另外,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孔状接线17不易产生开裂。
在图15中,以在瓦楞机的中途将反向格线16和孔状接线17依次形成于以带状连续的瓦楞纸板55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22所示,也可以采用作为将由瓦楞机制造出的单片的瓦楞纸板55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裁断机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
在图22中示出了单片的瓦楞纸板用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例如是对将单片的瓦楞纸板55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裁断机进行改造而成的装置。以下,对于与图15所示的例子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有:对单片的瓦楞纸板55进行支承的供纸台48;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以及排纸台49。这里,也可以以与反向格线环67、68在轴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未图示的上下的普通格线环58、59。另外,也可以以与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轴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未图示的分切机刀 78,并利用该分切机刀78将瓦楞纸板55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
对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若将由供纸台48支承的单片的瓦楞纸板55送入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则当瓦楞纸板55 在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之间被夹住时,通过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 67的槽部72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凸部70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 而形成在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反向格线16,同时也通过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肩部73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凹部71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而形成在上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之后,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槽状凹部19b内形成孔状接线17。
在图3中,在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远离上摇盖11、12、13、 1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19b内形成有孔状接线17,但取而代之地,也可以如图23中的(A)、(B)、(C)所示,在一对槽状凹部19a、19b 中的靠近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一侧的槽状凹部19a内形成孔状接线17,并沿着该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1、12、13、14向里衬板2 一侧(即图8的周壁41的内侧)折弯。这样,在将上摇盖11、12、13、 14沿着孔状接线17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也能够防止孔状接线17 因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此时,反向格线16发挥如下效果:在将如图11所示地封缄的瓦楞纸箱401堆积起来时,防止瓦楞纸箱401的周壁41向外侧膨胀的现象(所谓的箱体膨胀现象)。
另外,在图1中,以各上摇盖11、12、13、14的长度均相同的形状的瓦楞纸箱401(所谓的A式瓦楞纸箱)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形式的瓦楞纸箱(例如,具有以一张摇盖将周壁41的上端开口封闭的大小的上摇盖11、12、13、14,并将在该上摇盖11、12、13、14的前端连结设置的插入片插入周壁41的内侧来形成盖的所谓B式瓦楞纸箱)。
另外,在图8中,以具有方形的周壁41的瓦楞纸箱4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八边形的周壁41的瓦楞纸箱(所谓的切角式瓦楞纸箱)等具有方形以外的周壁41的瓦楞纸箱。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周壁41的上端具有上摇盖11、12、13、14,但在周壁41的下端不具有下摇盖21、22、23、24的瓦楞纸箱(所谓的半A 式瓦楞纸箱),例如还能够使用于将半A式瓦楞纸箱作为罩而覆盖在托盘上的双构件形态。
在图2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402(参照图2) 的坯件。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4所示的上摇盖11、12、13、14与侧板5、6、7、8间的边界部分,如图25中的(A)、(B)、(C)所示地形成有表衬板1一侧凹陷以使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一侧(即图28所示的周壁41 的外侧)折弯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和用于分开上摇盖11、12、13、14 孔状接线17。反向格线16和孔状接线17沿与瓦楞纸的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
如图25中的(B)所示,在上摇盖11、12、13、14与侧板5、6、7、 8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槽状凹部19a、19b的深度低于反向格线16的深度。该槽状凹部19a、 19b是在利用后述的反向格线环67、68(参照图35)将瓦楞纸板55夹住而在表衬板1一侧形成反向格线16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于里衬板2 一侧的部位。
如图25中的(A)、(C)所示,孔状接线17由隔开规定的间隔以直线状并列的多条缝隙31构成。各缝隙31形成为与反向格线16平行的狭缝状,上述缝隙31以在与反向格线16平行的一条直线上并列的方式配置。各缝隙31贯通里衬板2一侧与表衬板1一侧之间而形成(参照图27)。
另外,如图25中的(A)、(C)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1一侧的各缝隙31a的宽度W1小于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2一侧的各缝隙31b的宽度W2。
如图26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为,靠表衬板1一侧的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从表衬板1的表面隆起的凸形状,靠里衬板2一侧的缝隙 31b的周缘部33为从里衬板2的表面向瓦楞纸芯3一侧陷入的凹形状。这种孔状接线17能够通过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来形成。
如图27所示,表衬板1的各缝隙31a形成于与里衬板2的各缝隙 31b表里一致的位置。靠表衬板1一侧的相邻的缝隙31a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为2mm以上且4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
图24所示的坯件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进行组装。
如图28所示,以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将侧板5、6、7、8沿着格线4弯折成筒状,并将连结设置于一端的侧板5的接合片10与另一端的侧板8的内表面粘合,从而由上述侧板5、6、7、8形成周壁41。接下来,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6、8的下端的下摇盖22、24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接着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2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5、7的下端的下摇盖21、23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从而由下摇盖21、22、23、24形成将周壁41的下端开口关闭的底42。
接下来,将商品装箱。此时,为了便于将商品43插入瓦楞纸箱402,如图29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所谓的外折)。此时,上摇盖11、12、13、14沿着上摇盖11、12、13、14 与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的反向格线16折弯(参照图33)。
之后,如图30、图31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 的内侧折弯(所谓的内折)。此时,上摇盖11、12、13、14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参照图34)。接着,利用粘性胶带44将上摇盖11、13的前端彼此结合,从而形成盖45。
这样组装成的瓦楞纸箱402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开封。
使图31所示的形成于侧板6、8的辅助开封用的断裂线18断裂而伸入手指,并将上摇盖12、14朝向上方提起。由此,如图32所示,沿着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2、14从侧板6、8分开。另外,将上摇盖11、 13也与上摇盖12、14一同朝向上方提起,因此沿着孔状接线17也上摇盖11、13从侧板5、7分开。这样,能够不使用裁纸刀等刀具地将由上摇盖11、12、13、14构成的盖45从周壁41顺利地分开而将瓦楞纸箱 402开封。
对于该瓦楞纸箱402而言,如后述那样,形成反向格线16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表衬板1)一侧、与形成孔状接线17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里衬板2)一侧成为相互相反的关系,因此负荷向里衬板2一侧与表衬板1一侧分散,由此使得孔状接线17比较不易产生开裂。因此,在将上摇盖11、12、13、14沿着孔状接线17折弯时,不论将上摇盖11、 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即表衬板1一侧)折弯,还是向周壁41 的内侧(即里衬板2一侧)折弯,都能够防止孔状接线17开裂。
另外,对于该瓦楞纸箱402而言,如图26所示,以使靠表衬板1一侧的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凸形状、靠里衬板2一侧的缝隙31b的周缘部33为凹形状的方式形成有孔状接线17,因此在将上摇盖11、12、 13、14沿着孔状接线17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孔状接线17因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开裂的情况。
能够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瓦楞机相同的瓦楞机来适当地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402。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5所示,分切压线机50具有借助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 来夹住瓦楞纸板55的反向格线形成部64。
如图35所示,上下的反向格线环67、68在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 的凸部70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部72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在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瓦楞纸板55。此时,瓦楞纸板55也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一对槽肩部 73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一对凹部71之间被夹住,因此也同时形成在上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
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以将孔状接线17形成于在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 的凸部70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槽部72之间被夹住而形成的反向格线16的内部的方式,与凸部70的位置对应地配置。这里,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为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凸部70的区域E(相对于图35的凹部71的外周的圆筒面隆起的区域)在纸板输送方向上重叠。
若利用该瓦楞机对瓦楞纸板55进行制造,则孔状接线形成刀89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瓦楞纸板55,因此如图25中的(A)、 (C)所示,孔状接线17的靠表衬板1一侧的各缝隙31a的宽度W1小于孔状接线17的靠里衬板2一侧的各缝隙31b的宽度W2。另外,如图 26所示,孔状接线17的靠表衬板1一侧的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凸形状,孔状接线17的靠里衬板2一侧的缝隙31b的周缘部33为凹形状。
而且,对于如此地形成有反向格线16与孔状接线17的瓦楞纸板55 而言,在形成反向格线16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表衬板1)一侧与在形成孔状接线17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里衬板2)一侧成为相互相反的关系,因此孔状接线17比较不易产生开裂。即,例如图36中的(A) 所示,在以重叠的方式形成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普通格线208、与从里衬板2一侧切入的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在形成普通格线208时里衬板2被拉动而受到较大的负荷,另外,在形成孔状接线17时,因孔状接线形成刀89的刃部96的厚度而使得里衬板2受到比表衬板1大的负荷。即,负荷集中在里衬板2一侧,其结果是,孔状接线17在里衬板2 一侧很容易开裂。与此相对,在如图36中的(B)所示地以重叠的方式形成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反向格线16、与从里衬板2一侧切入的孔状接线17的情况下,在形成反向格线16时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表衬板1) 一侧、与在形成孔状接线17时因孔状接线形成刀89的刃部96的厚度而受到较大负荷的衬板(里衬板2)一侧成为相互相反的关系。即,负荷向里衬板2一侧和表衬板1一侧分散,由此孔状接线17比较不易产生开裂。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利用形成有反向格线16和孔状接线17的瓦楞纸板55来形成瓦楞纸箱402,则在沿着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1、 12、13、14折弯时,不论将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一侧(图 28的周壁41的外侧)折弯,还是向里衬板2一侧(图28的周壁41的内侧)折弯,都能够防止孔状接线17开裂。
在图3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瓦楞纸箱403(参照图44) 的坯件。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侧板5、6、7、8与上摇盖11、12、13、14之间,形成有用于将上摇盖11、12、13、14向箱的内侧折弯的普通格线29。普通格线29 沿与瓦楞纸的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另外,在侧板5、6、7、8与上摇盖11、12、13、14之间,在普通格线29之上重叠地形成有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17。
在各上摇盖11、12、13、14的靠根部侧(即靠近普通格线29一侧) 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上摇盖11、12、13、14向外侧折弯的反向格线 16。反向格线16相对于普通格线29向上摇盖11、12、13、14一侧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反向格线16沿与瓦楞纸的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
在侧板6、8形成有辅助开封用的断裂线18。断裂线18形成为,其中央部分位于比孔状接线17靠下方的位置,两端部分与孔状接线17连接。在图中,断裂线18的中央部分由被连续地分开的切断线构成,断裂线18的两端部分由被间歇地分开的孔状接线构成。在侧板6、8中的由孔状接线17与断裂线18包围的区域的外侧形成有手把持用的孔34。
如图38、图39所示,普通格线29形成为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槽状,从而如图40所示,能够将上摇盖11、12、13、14沿着普通格线29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如图39所示,孔状接线17形成于与普通格线29 的槽底相当的位置。另一方面,反向格线16形成为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从而如图42所示,能够将上摇盖11、12、13、14沿着反向格线16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
如图39所示,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被设定为等于或低于普通格线 29的深度A1。另外,反向格线16以使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反向格线 16的中心的间隔B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方式配置。这里,普通格线29的中心是从里衬板2的表面凹陷最大的位置,反向格线16的中心是从表衬板1的表面凹陷最大的位置。
如图38所示,孔状接线17由隔开规定的间隔以直线状并列的多条缝隙31构成。各缝隙31形成为与普通格线29平行的直线状,上述各缝隙31以在与普通格线29平行的一条直线上并列的方式配置。各缝隙 31具有相互相同的长度。
如图41所示,各缝隙31贯通表衬板1、瓦楞纸芯3、以及里衬板2 而形成。这里,表衬板1的各缝隙31a形成于与里衬板2的各缝隙31b 表里一致的位置,表衬板1的各缝隙31a的长度小于里衬板2的各缝隙 31b的长度。其结果是,表衬板1的相邻的缝隙31a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大于里衬板2的相邻的缝隙31b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另外,表衬板1的各缝隙31a的宽度(即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里衬板2的各缝隙31b的宽度。
表衬板1的相邻的缝隙31a的间隔(即表衬板1的相邻的缝隙31a 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为2mm以上且4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若为2mm以上(优选为2.5mm以上),则在以表衬板1为外侧的方式将上摇盖11、12、13、14(参照图37)沿着孔状接线17弯折成直角时,能够防止表衬板1因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断裂的情况。另一方面,若为4mm以下(优选为3.5mm 以下),则如图48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沿着孔状接线17分开时的断裂面比较美观。
如图41所示,里衬板2的各缝隙31b的长度P1与里衬板2的相邻的缝隙31b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P2之比被设定在2:1~4:1的范围内。这里,里衬板2的相邻的缝隙31b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P2可以为2mm以上且4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
图37所示的坯件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进行组装。
如图44所示,以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将侧板5、6、7、8沿着格线4弯折成筒状,并将连结设置于一端的侧板5的接合片10与另一端的侧板8的内表面粘合,从而由侧板5、6、7、8形成周壁41。接下来,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3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6、8的下端的下摇盖22、24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接着将连结设置于与瓦楞纸箱403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面相当的侧板5、7的下端的下摇盖21、23沿着普通格线26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从而由上述下摇盖21、22、23、24形成将周壁41的下端开口关闭的底42。在图中,以夸张的方式比实际情况大地示出了反向格线16与普通格线29的间隔 (图39的间隔B)。
接下来,将商品装箱。此时,为了便于将商品插入瓦楞纸箱403,如图45所示,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所谓的反折)。这里,如图39所示,普通格线29形成为里衬板2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具有如下特性:在沿着普通格线29将上摇盖11、12、13、 14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时,能够以比较小的力折弯,反之为了沿着普通格线29将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一侧折弯,需要比较大的力。另一方面,反向格线16形成为表衬板1一侧凹陷的槽状,因此具有如下特性:在沿着反向格线16将上摇盖11、12、13、14向表衬板1 一侧折弯时,能够以比较小的力折弯,反之为了沿着反向格线16将上摇盖11、12、13、14向里衬板2一侧折弯,需要比较大的力。
因此,如图42、图45所示,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 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在普通格线29折弯,而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这里,若假设不存在反向格线16,则在将上摇盖11、 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如图43所示,上摇盖11、12、 13、14在普通格线29折弯,从而有可能因作用于里衬板2一侧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在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41之间产生开裂。与此相对,该瓦楞纸箱403在相对于普通格线29向上摇盖11、12、13、 14一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形成反向格线16,从而在将上摇盖11、12、13、 14沿着普通格线29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防止上摇盖11、12、13、 14在普通格线29折弯,从而防止孔状接线17开裂。
之后,如图46、图47所示,将上摇盖12、14沿着普通格线29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并将上摇盖11、13沿着普通格线29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这里,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时 (正折),上摇盖11、12、13、14基于上述普通格线29和反向格线16 的特性,不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而沿着普通格线29折弯(参照图40)。接着,利用粘性胶带44将上摇盖11、13的前端彼此结合,从而形成盖 45。
然而,如图47所示,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折弯的状态下,反向格线16不位于上下延伸的周壁41,而位于盖45 的部分。因此,几乎不会出现瓦楞纸箱403的压缩强度(特别是在瓦楞纸箱403负荷有上下的压缩载荷时的耐久强度)因设置反向格线16而降低的情况。
这样组装成的瓦楞纸箱403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开封。
使图47所示的形成于侧板6、8的辅助开封用的断裂线18断裂而伸入手指,并将上摇盖12、14朝向上方提起。由此,如图48所示,沿着普通格线29和孔状接线17将上摇盖12、14从侧板6、8分开。另外,将上摇盖11、13也与上摇盖12、14一同朝向上方提起,因此沿着普通格线29和孔状接线17也将上摇盖11、13从侧板5、7分开。这样,能够不使用裁纸机等刀具地将由上摇盖11、12、13、14构成的盖45从周壁41顺利地分开而将瓦楞纸箱403开封。
对于该瓦楞纸箱403而言,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 的外侧折弯时,上摇盖11、12、13、14不在形成有孔状接线17的普通格线29折弯,而沿着不具有孔状接线17的反向格线16折弯。因此,在将商品43装箱时,能够防止沿着上摇盖11、12、13、14与周壁41 之间的孔状接线17产生开裂的情况。
另外,对于该瓦楞纸箱403而言,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参照图 39)被设定为等于或高于与普通格线29的深度A1,因此在将上摇盖11、 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防止上摇盖11、12、13、14沿着普通格线29折弯,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上摇盖11、12、13、14沿着反向格线16折弯。
另外,对于该瓦楞纸箱403而言,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反向格线 16的中心的间隔B(参照图39)为5mm以上,因此在将上摇盖11、12、 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能够防止普通格线29与反向格线16 同时折弯。另外,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B为 20mm以下,因此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上摇盖11、12、13、14不在反向格线16折弯而沿着普通格线29折弯的情况。
另外,对于该瓦楞纸箱403而言,以使表衬板1的相邻的缝隙31a 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大于里衬板2的相邻的缝隙31b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的方式,形成有孔状接线17,因此在组装瓦楞纸箱403时在将上摇盖11、12、13、14向周壁41的内侧弯折时,表衬板1不易产生开裂。
为了确认如下事实,即通过将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参照图39) 设定为等于或大于普通格线29的深度A1,从而在将上摇盖11向周壁 41的外侧折弯时能够防止上摇盖11沿着普通格线29折弯的事实,而针对每种材质分别准备5箱A1>A2的瓦楞纸箱的样本、5箱A1=A2的瓦楞纸箱的样本、以及5箱A1<A2的瓦楞纸箱的样本,并进行试验来调查在将上述各样本的上摇盖11向周壁41的外侧弯折时,上摇盖11沿着普通格线29和反向格线16中的那一条格线折弯。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以下的表。
[表4]
A<sub>1</sub>>A<sub>2</sub> | A<sub>1</sub>=A<sub>2</sub> | A<sub>1</sub><A<sub>2</sub> | |
C160×S120×C160(CF) | △ | △ | ○ |
C160×S120×S120(CF) | × | △ | ○ |
K210×S160×K210(CF) | △ | ○ | ○ |
K280×强化180×K210(AF) | △ | ○ | ○ |
上述表中的“○”“△”“×”的意义如下。
“○”:5个中的所有样本的上摇盖均仅在反向格线折弯。
“△”:5个中的3~4个样本的上摇盖仅在反向格线折弯,而剩下的样本仅在普通格线折弯、或者在反向格线和普通格线的双方折弯。
“×”:5个中的0~2个样本的上摇盖仅在反向格线折弯,而剩下的样本仅在普通格线折弯、或者在反向格线和普通格线的双方折弯。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通过将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设定为等于普通格线29的深度A1、或者优选将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设定为大于普通格线29的深度A1,从而在将上摇盖11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能够防止上摇盖11沿着普通格线29折弯。
另外,为了确认如下事实,即通过将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B设定在5mm以上且20mm以下,从而在将上摇盖11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反向格线更加有效地发挥功能的事实,而分别准备各5箱间隔B的大小不同的瓦楞纸箱的样本,并进行试验来调查在将上述各样本的上摇盖11向周壁41的外侧弯折时,上摇盖11沿着普通格线29和反向格线16中的哪一条格线折弯。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以下的表。
[表5]
上述表的“○”“△”“×”的意义如下。
“○”:5个中的所有样本的上摇盖均仅在反向格线折弯。
“△”:5个中的3~4个样本的上摇盖仅在反向格线折弯,而剩下的样本仅在普通格线折弯、或者在反向格线和普通格线的双方折弯。
“×”:5个中的0~2个样本的上摇盖仅在反向格线折弯,而剩下的样本仅在普通格线折弯、或者在反向格线和普通格线的双方折弯。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将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B设定在5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上且 10mm以下)的情况下,在将上摇盖11向周壁41的外侧折弯时反向格线更加有效地发挥功能。
接下来,能够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瓦楞机相同的瓦楞机来适当地制造该瓦楞纸箱403。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9所示,分切压线机50具有压线机53和分切机54。
压线机53具有:在瓦楞纸板55的上侧配置的上侧的第一旋转轴105 和第二旋转轴106;在瓦楞纸板55的下侧配置的下侧的第一旋转轴107 和第二旋转轴108;在上侧的第一旋转轴105固定的上侧的格线环109;在下侧的第一旋转轴107固定的下侧的格线环110;在上侧的第二旋转轴106固定的上侧的普通格线环111;以及在下侧的第二旋转轴108固定的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上侧的第一旋转轴105与下侧的第一旋转轴107上下对置地配置。另外,上侧的第二旋转轴106与下侧的第二旋转轴108也上下对置地配置。上侧的第二旋转轴106和下侧的第二旋转轴108以在上侧的第一旋转轴105和下侧的第一旋转轴107的下游侧邻接的方式配置。
在上侧的格线环109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凸部113。在下侧的格线环110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凹部114。同样地,在上侧的普通格线环111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凸部115。另外,在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 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凹部116。
压线机53在上侧的格线环109的外周的凸部113与下侧的格线环 110的外周的凹部114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沿输送方向延伸的格线15形成于瓦楞纸板55。同样地,压线机53在上侧的普通格线环 111的外周的凸部115与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的外周的凹部116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沿输送方向(即与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普通格线29形成于瓦楞纸板55。
另外,压线机53具有反向格线形成部117。反向格线形成部117具有:在瓦楞纸板55的上侧配置的上侧的旋转轴118;在瓦楞纸板55的下侧配置的下侧的旋转轴119;在上侧的旋转轴118固定的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以及在下侧的旋转轴119固定的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上侧的旋转轴118与下侧的旋转轴119上下对置地配置。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凹部122,在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凸部123。反向格线形成部117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的外周的凹部122、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的凸部123之间夹住瓦楞纸板55,从而将沿输送方向(即与楞纹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瓦楞纸板 55。
另外,反向格线形成部117具有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的升降驱动装置124。当不在瓦楞纸板55形成反向格线16时,升降驱动装置124 使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上升,当在瓦楞纸板55形成反向格线16时,升降驱动装置124使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下降。
分切机54具有:配置于瓦楞纸板55的上下的旋转轴125、126、固定于上侧的旋转轴125的刀接受部127、以及固定于下侧的旋转轴126 的分切机刀128。在分切机刀128的外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切削刃。分切机刀128是从下侧(即表衬板1一侧)切入瓦楞纸板55,从而将瓦楞纸板55沿着输送方向(即与楞纹成直角的方向) 切断的旋转刀。
分切压线机50具有:对上侧的各旋转轴105、106和下侧的各旋转轴107、108进行支承的框架79;固定于地板面F的基座部件80;以及设置在框架79与基座部件80之间的直线引导件81。
反向格线形成部117具有:对上侧的旋转轴118和下侧的旋转轴119 进行支承的辅助框架83;固定于地板面F的基座部件84;以及设置在辅助框架83与基座部件84之间的直线引导件85。
孔状接线形成刀89与普通格线环111、112以在由普通格线环111、 112形成的普通格线29之上重叠地形成孔状接线17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沿瓦楞纸板55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50所示,在孔状接线形成刀89的外周,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刃部96。各刃部96形成为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从半径方向内侧趋向外侧而逐渐变小的形状。因此,当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瓦楞纸板55形成了孔状接线17时,如图41所示,表衬板1的相邻的缝隙31a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大于里衬板2的相邻的缝隙31b之间的相连部分的长度。
若利用该瓦楞机对瓦楞纸板55进行制造,则如图49和图51所示,在由普通格线环111、112形成普通格线29后,利用配置于普通格线环 111、112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来形成孔状接线17,因此能够防止里衬板2因形成普通格线29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于普通格线环111、112的上游侧的情况下,在由孔状接线形成刀89形成孔状接线17后,利用普通格线环111、112在该孔状接线17之上形成普通格线29,因此存在里衬板2因形成普通格线29时的按压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像上述瓦楞机那样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于普通格线环111、112的下游侧,则能够不使里衬板2断裂地以重叠的方式形成普通格线29和孔状接线17。
另外,若利用该瓦楞机来制造瓦楞纸板55,则在由反向格线环120、 121形成反向格线16后,由配置于反向格线环120、121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形成孔状接线17,因此能够防止表衬板1因在形成反向格线16时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断裂的情况。即,假设在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于反向格线环120、121的上游侧的情况下,在由孔状接线形成刀89形成孔状接线17后,由反向格线环120、 121形成反向格线16,因此存在表衬板1因在形成反向格线16时作用于表衬板1的张力而沿着孔状接线17断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像上述瓦楞机那样将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于反向格线环120、121的下游侧,则能够不使表衬板1断裂地形成反向格线16和孔状接线17。
在图49中,举出将反向格线形成部117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上游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反向格线形成部117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下游侧且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上游侧的位置。
在图49中,将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和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固定于与固定有格线环109、110和普通格线环111、112的上下的旋转轴 105、106、107、108相独立的旋转轴118、119,但如图52和图53所示,也可以将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和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固定于固定有格线环109、110和普通格线环111、112的上下的旋转轴105、106、 107、108。
另外,如图54和图55所示,也可以由使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图52)与上侧的普通格线环111(图52)一体化而成的上侧的特殊格线环 150、和使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图52)与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图 52)一体化而成的下侧的特殊格线环151形成普通格线29和反向格线 16。在上侧的特殊格线环150,沿轴向邻接地设置有与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图52)的凹部122和上侧的普通格线环111(图52)的凸部115 相当的凹部122和凸部115,在下侧的特殊格线环151,沿轴向邻接地设置有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图52)的凸部123和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图52)的凹部116相当的凸部123和凹部116。
在图49中,举出将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配置于分切压线机50的下游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只要是在压线机53 的下游侧,则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也可以装入分切压线机50 的框架79内。另外,也可以在与分切机54的上侧的旋转轴125相同的轴上安装孔状接线形成刀89来构成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
另外,在图49中,形成普通格线29(参照图37)和反向格线16 (参照图37)的格线形成工序、和在该格线形成工序之后在普通格线 29(参照图37)上重叠地形成孔状接线17(参照图37)的孔状接线形成工序全都由瓦楞机进行,但也可以在比瓦楞机靠后的工序(例如,使用裁断机将单片的瓦楞纸板55截断成多片并形成格线的工序、使用瓦楞纸用印刷机在单片的瓦楞纸板55形成格线并实施印刷的工序)中进行上述双方的工序、或者仅后者的工序。
这样,也能够防止衬板因形成普通格线29时的按压力而开裂。即,假设在形成孔状接线17后,在该孔状接线17之上形成了普通格线29 的情况下,存在里衬板2因形成普通格线29时的按压力而开裂的担忧,与此相对地若在形成了普通格线29后,在该普通格线29之上形成孔状接线17,则在形成孔状接线17前瓦楞纸预先成为在普通格线29上被压溃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里衬板2开裂。
在图49中,作为具有在瓦楞纸板55形成普通格线29(参照图37) 和反向格线16(参照图37)的格线形成装置、和在该格线形成装置的下游侧在普通格线29(参照图37)之上形成孔状接线17(图37参照) 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采用由在瓦楞机的中途将普通格线29(参照图37)和反向格线16(参照图37)形成于以带状连续的瓦楞纸板55的压线机53、和配置于比瓦楞机的压线机53靠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1构成的单元,但如图56所示,也可以采用一张一张地对由瓦楞机制造出的单片的瓦楞纸板55进行加工的单元。
在图56中示出了单片的瓦楞纸板用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该孔状接线形成单元例如是对将单片的瓦楞纸板55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裁断机进行改造而成的单元。以下,对于与图49所示的孔状接线形成单元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和下侧的反向格线环121的上游侧,设置有对单片的瓦楞纸板55进行支承的供纸台152。另外,在孔状接线形成刀89和刀接受部90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纸台153。
对该孔状接线形成单元的使用例进行说明。若将由供纸台152支承的单片的瓦楞纸板55送入上侧的反向格线环120与下侧的反向格线环 121之间,则首先在瓦楞纸板55形成反向格线16(参照图37),接下来在上侧的普通格线环111与下侧的普通格线环112之间,在瓦楞纸板55 形成普通格线29(参照图37),之后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普通格线29之上重叠地形成孔状接线17(参照图37)。这里,也可以以使未图示的分切机刀与上下的普通格线环111、112在轴向上并列的方式将该分切机刀安装于旋转轴106、108,并利用该分切机刀将瓦楞纸板55 裁断为规定的宽度尺寸。
在图37中,在上摇盖11与周壁41之间的部分的普通格线29、上摇盖12与周壁41之间的部分的普通格线29、上摇盖13与周壁41之间的部分的普通格线29、以及上摇盖14与周壁41之间的部分的普通格线 29的所有位置形成了孔状接线17,但也可以仅在它们中的任一个部分形成孔状接线17。
另外,在图38中,以由与普通格线29延伸的方向平行的缝隙31 构成的孔状接线1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将相对于普通格线 29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的多条缝隙31在普通格线29的宽度之中隔开间隔并列配置的孔状接线17。总之,只要将构成孔状接线17的各缝隙31收纳在普通格线29的宽度内即可。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表衬板;2...里衬板;3...瓦楞纸芯;11、12、13、14...上摇盖; 16...反向格线;17…孔状接线;19a、19b…槽状凹部;29…普通格线; 31、31a、31b…缝隙;32、33…周缘部;41…周壁;401、402、403…瓦楞纸箱;51…孔状接线形成装置;53…压线机;55…瓦楞纸板;64…反向格线形成部;67、68…反向格线环;70…凸部;71…凹部;72…槽部; 73…槽肩部;89…孔状接线形成刀;96…刃部;97、98、99…切削刃; 111、112…普通格线环;120、121…反向格线环;150、151…特殊格线环;W1、W2…缝隙的宽度;A1…普通格线的深度;A2…反向格线的深度;B...普通格线的中心与反向格线的中心的间隔。
Claims (17)
1.一种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41),该周壁(41)是通过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以所述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和
摇盖(11、12、13、14),该摇盖(11、12、13、14)连结设置于所述周壁(41)的一端,
所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摇盖(11、12、13、14)与所述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和以夹着所述反向格线(1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2)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
在所述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一个槽状凹部(19b)内形成有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摇盖分开用的孔状接线(17),沿着该孔状接线(17)将所述摇盖(11、12、13、14)向所述周壁(41)的内侧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纸箱,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17)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1)侧的所述各缝隙(31a)的宽度小于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2)侧的所述各缝隙(31b)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瓦楞纸箱,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17)形成为,靠表衬板(1)侧的所述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凸形状,靠里衬板(2)侧的所述缝隙(31b)的周缘部(33)为凹形状。
4.一种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其中,
使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板(55)前进,并使用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夹住该瓦楞纸板(55)的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
在靠所述表衬板(1)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外周,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70)、和位于该凸部(70)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71),在靠所述里衬板(2)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凸部(70)相对的槽部(72)、和位于该槽部(72)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73),
所述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通过在所述槽部(72)与所述凸部(70)之间夹住所述瓦楞纸板(55)而将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并且通过在所述一对槽肩部(73)与所述一对凹部(71)之间夹住所述瓦楞纸板(55)而将以夹着所述反向格线(1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2)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
利用配置于所述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所述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一个槽状凹部(19b)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孔状接线(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使用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所述瓦楞纸板(55)的结构的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使用在外周以等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96)的圆盘状的刀,
所述各刃部(96)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97)、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
7.一种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具有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该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并处于前进中的瓦楞纸板(55)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夹住,
在靠所述表衬板(1)侧的反向格线环(68)的外周,设置有沿周向连续的凸部(70)、和位于该凸部(70)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凹部(71),在靠所述里衬板(2)侧的反向格线环(67)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凸部(70)相对的槽部(72)、和位于该槽部(72)的轴向两侧的一对槽肩部(73),
所述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通过在所述槽部(72)与所述凸部(70)之间夹住所述瓦楞纸板(55)而将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并且通过在所述一对槽肩部(73)与所述一对凹部(71)之间夹住所述瓦楞纸板(55)而将以夹着所述反向格线(16)所延伸的区域的方式平行地延伸且里衬板(2)侧凹陷的一对槽状凹部(19a、19b)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
所述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还具有配置于所述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的下游侧的孔状接线形成刀(89),对于该孔状接线形成刀(89)而言,在所述一对槽状凹部(19a、19b)中的一个槽状凹部(19b)内,利用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形成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孔状接线(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构成为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所述瓦楞纸板(5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是在外周以等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96)的圆盘状的刀,
所述各刃部(96)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97)、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
10.一种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41),该周壁(41)是通过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以所述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和
摇盖(11、12、13、14),该摇盖(11、12、13、14)连结设置于所述周壁(41)的一端,
所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摇盖(11、12、13、14)与所述周壁(41)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
在所述反向格线(16)之上重叠地形成有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分开所述摇盖(11、12、13、14)用的孔状接线(17),
所述孔状接线(17)形成为,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表衬板(1)侧的所述各缝隙(31a)的宽度(W1)小于在与孔状接线(1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里衬板(2)侧的所述各缝隙(31b)的宽度(W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瓦楞纸箱,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17)形成为,靠表衬板(1)侧的所述缝隙(31a)的周缘部(32)为凸形状,靠里衬板(2)侧的所述缝隙(31b)的周缘部(33)为凹形状。
12.一种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反向格线形成工序,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板(55)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夹住,从而将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和
孔状接线形成工序,在所述反向格线形成工序之后,利用孔状接线形成刀(89)在所述反向格线(16)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孔状接线(17),
作为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使用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所述瓦楞纸板(55)的结构的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使用在外周以恒定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96)的圆盘状的刀,
所述各刃部(96)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97)、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
14.一种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反向格线形成部(64),该反向格线形成部(64)利用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板(55)从表衬板(1)侧和里衬板(2)侧夹住,从而将表衬板(1)侧凹陷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形成于所述瓦楞纸板(55);和
孔状接线形成刀(89),该孔状接线形成刀(89)配置于所述一对反向格线环(67、68)的下游侧,并在所述反向格线(16)内形成由贯通里衬板(2)侧与表衬板(1)侧之间的多条缝隙(31)构成的孔状接线(17),
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构成为从里衬板(2)一侧朝向表衬板(1)一侧切入所述瓦楞纸板(5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孔状接线形成刀(89)是在外周以恒定间隔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多个刃部(96)的圆盘状的刀,
所述各刃部(96)构成为具有半径方向外侧的缘的切削刃(97)、旋转方向前侧的缘的切削刃(98)、以及旋转方向后侧的缘的切削刃(99)。
16.一种瓦楞纸箱,具有:
周壁(41),该周壁(41)是通过将具有表衬板(1)、里衬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表衬板(1)与所述里衬板(2)之间的瓦楞纸芯(3)的瓦楞纸以所述里衬板(2)为内侧的方式弯折成筒状而形成的;和
摇盖(11、12、13、14),该摇盖(11、12、13、14)连结设置于所述周壁(41)的一端,
所述瓦楞纸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摇盖(11、12、13、14)与所述周壁(41)之间形成有所述里衬板(2)一侧凹陷以使所述摇盖(11、12、13、14)向所述周壁(41)的内侧折弯的槽状的普通格线(29),
在所述普通格线(29)之上重叠地形成有分开所述摇盖(11、12、13、14)用的孔状接线(17),
在相对于所述普通格线(29)向所述摇盖(11、12、13、14)一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与所述普通格线(29)平行地形成有所述表衬板(1)一侧凹陷以使所述摇盖(11、12、13、14)向所述周壁(41)的外侧折弯的槽状的反向格线(16),
所述反向格线(16)以使所述普通格线(29)的中心与所述反向格线(16)的中心的间隔(B)为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方式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瓦楞纸箱,其中,
所述反向格线(16)的深度(A2)等于或大于所述普通格线(29)的深度(A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13283A JP6050432B1 (ja) | 2015-06-03 | 2015-06-03 | 段ボール箱 |
JP2015-113283 | 2015-06-03 | ||
JP2015-234482 | 2015-12-01 | ||
JP2015234482A JP6050468B1 (ja) | 2015-12-01 | 2015-12-01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 |
JP2016008010A JP6050530B1 (ja) | 2016-01-19 | 2016-01-19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 |
JP2016-008010 | 2016-01-19 | ||
PCT/JP2016/064591 WO2016194602A1 (ja) | 2015-06-03 | 2016-05-17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並びにミシン目形成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00890A CN107000890A (zh) | 2017-08-01 |
CN107000890B true CN107000890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744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3869.9A Active CN107000890B (zh) | 2015-06-03 | 2016-05-17 | 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27828B2 (zh) |
EP (1) | EP3305674B1 (zh) |
KR (1) | KR101958586B1 (zh) |
CN (1) | CN107000890B (zh) |
AU (1) | AU2016269914B2 (zh) |
MY (1) | MY182501A (zh) |
NZ (1) | NZ731152A (zh) |
PH (1) | PH12017501011A1 (zh) |
SG (1) | SG11201703165PA (zh) |
WO (1) | WO20161946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20009485A2 (pt) * | 2017-11-16 | 2020-11-0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a para o dedo |
IT202000003704A1 (it) * | 2020-02-21 | 2021-08-21 | Scatolificio La Veggia S P A | Gruppo formatore per linee ondulatrici |
CN111332577A (zh) * | 2020-03-18 | 2020-06-26 |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纸箱弯折连接结构 |
CN111348290A (zh) * | 2020-03-18 | 2020-06-30 |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耐抗压的蜂窝纸板及由其组成的蜂窝纸箱 |
CN111348292A (zh) * | 2020-03-18 | 2020-06-30 |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超薄蜂窝纸箱 |
CN111348289A (zh) * | 2020-03-18 | 2020-06-30 | 湖南华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片烟存储用蜂窝纸箱 |
EP4263373A4 (en) * | 2020-12-18 | 2024-12-04 | AUM Paper Products Private Limited | CORRUGATED PAPER ENVELOPE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7930U (zh) * | 1977-06-15 | 1979-01-19 | ||
JPS58104739A (ja) * | 1981-12-18 | 1983-06-2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リッタスコアラ |
JPS60123317U (ja) * | 1984-01-31 | 1985-08-20 | 尹 泳達 | 包装用の紙製ボツクス |
JPH0311626U (zh) * | 1989-06-14 | 1991-02-05 | ||
JPH04113927U (ja) * | 1991-03-27 | 1992-10-06 |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 コルゲートマシン |
JP3036775U (ja) * | 1996-10-14 | 1997-05-02 | 有限会社綜合紙器 | ミシン目打ち段ボールシート |
JP2003026153A (ja) * | 2001-07-13 | 2003-01-29 | Rengo Co Ltd | 溝切り形段ボール箱の製造 |
JP2014151582A (ja) * | 2013-02-12 | 2014-08-25 | Tomoku Co Ltd | 段ボールの折曲用罫線、罫入具及び段ボール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88132A (en) * | 1918-05-01 | 1918-12-17 | Cedaroid Co Inc | Cardboard receptac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US1758230A (en) * | 1926-11-26 | 1930-05-13 | Berthold A Lange | Box corner |
US2173927A (en) * | 1937-02-24 | 1939-09-26 | Schaefer Mounters Inc | Method of preparing paper for bending |
US3526566A (en) * | 1968-08-20 | 1970-09-01 | Downingtown Paper C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oring paperboard and product produced thereby |
JPS547930A (en) | 1977-06-21 | 1979-01-20 | Fujitsu Ltd | Development of resist |
JPS60123317A (ja) | 1983-11-24 | 1985-07-02 |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 結束装置 |
US4623072A (en) * | 1985-04-18 | 1986-11-18 | Macmillan Bloedel Limited | Corrugated container with foldable flaps |
ZA87251B (en) * | 1986-01-19 | 1987-08-26 | Chaim Balin | A fibreboard sheet and blan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JPH0311626A (ja) | 1989-06-08 | 1991-01-18 |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3036775B2 (ja) * | 1990-02-07 | 2000-04-24 | 協和醗酵工業株式会社 | r―グルタミルトランスペプチダーゼの製造法 |
JP2536958B2 (ja) | 1990-09-04 | 1996-09-2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振動制御装置 |
JP3203202B2 (ja) | 1997-03-31 | 2001-08-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ラジオ受信機 |
US6189780B1 (en) * | 2000-04-03 | 2001-02-20 | Allen Kanter | Display container having integral reinforcement |
JP4200474B2 (ja) * | 2001-05-10 | 2008-12-24 | 第一大宮株式会社 | 包装用折畳箱 |
JP5517399B2 (ja) * | 2007-05-28 | 2014-06-11 |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罫線形成装置及び段ボールシート用製函機 |
JP5297704B2 (ja) | 2008-07-01 | 2013-09-25 |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製函装置 |
US9573722B1 (en) * | 2013-05-28 | 2017-02-21 | Green Bay Packaging, Inc. | Carton with corner crumple zones |
JP3203202U (ja) * | 2016-01-05 | 2016-03-17 | 大王パッケージ株式会社 | 箱用シート |
-
2016
- 2016-05-17 US US15/524,860 patent/US104278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7 KR KR1020177017109A patent/KR101958586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17 MY MYPI2017702635A patent/MY182501A/en unknown
- 2016-05-17 CN CN201680003869.9A patent/CN107000890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17 AU AU2016269914A patent/AU2016269914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6-05-17 WO PCT/JP2016/064591 patent/WO201619460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5-17 SG SG11201703165PA patent/SG11201703165PA/en unknown
- 2016-05-17 NZ NZ731152A patent/NZ731152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5-17 EP EP16803037.7A patent/EP330567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7
- 2017-06-01 PH PH12017501011A patent/PH12017501011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7930U (zh) * | 1977-06-15 | 1979-01-19 | ||
JPS58104739A (ja) * | 1981-12-18 | 1983-06-2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リッタスコアラ |
JPS60123317U (ja) * | 1984-01-31 | 1985-08-20 | 尹 泳達 | 包装用の紙製ボツクス |
JPH0311626U (zh) * | 1989-06-14 | 1991-02-05 | ||
JPH04113927U (ja) * | 1991-03-27 | 1992-10-06 |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 コルゲートマシン |
JP3036775U (ja) * | 1996-10-14 | 1997-05-02 | 有限会社綜合紙器 | ミシン目打ち段ボールシート |
JP2003026153A (ja) * | 2001-07-13 | 2003-01-29 | Rengo Co Ltd | 溝切り形段ボール箱の製造 |
JP2014151582A (ja) * | 2013-02-12 | 2014-08-25 | Tomoku Co Ltd | 段ボールの折曲用罫線、罫入具及び段ボール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49323A1 (en) | 2017-12-07 |
AU2016269914B2 (en) | 2018-07-26 |
AU2016269914A1 (en) | 2017-05-18 |
PH12017501011A1 (en) | 2017-11-27 |
EP3305674A1 (en) | 2018-04-11 |
SG11201703165PA (en) | 2017-05-30 |
KR101958586B1 (ko) | 2019-03-14 |
MY182501A (en) | 2021-01-25 |
KR20170087928A (ko) | 2017-07-31 |
WO2016194602A1 (ja) | 2016-12-08 |
CN107000890A (zh) | 2017-08-01 |
EP3305674B1 (en) | 2019-02-27 |
EP3305674A4 (en) | 2018-04-18 |
NZ731152A (en) | 2019-01-25 |
US10427828B2 (en) | 201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0890B (zh) | 瓦楞纸箱、瓦楞纸板的孔状接线形成方法、孔状接线形成装置、以及孔状接线形成单元 | |
CN107428108B (zh) | 瓦楞纸箱、瓦楞纸片的折线形成方法、以及瓦楞纸片的折线形成装置 | |
JP4830478B2 (ja) | テープ式綴じ装置の綴じ機構並びに紙製ステープル | |
JP5705134B2 (ja) | 紙綴じ具 | |
US20120213612A1 (en) | Paper binder | |
CN102216088A (zh) | 文件系统、册子和装订机 | |
JP6050432B1 (ja) | 段ボール箱 | |
EP1531060A3 (en) | Bookbinding machine and prebinding apparatus | |
EP1854640A2 (en) | Saddle-stitched brochure removably holding small printed material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4334360B (zh) | 一种压痕工具和用于制作定制书籍的方法 | |
JP2012051229A (ja) | 段ボールシートとその罫線加工方法 | |
JP7128722B2 (ja) | 胴部分割用ミシン目入り段ボール箱、および段ボール分割用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 | |
JP2016094247A (ja)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ミシン目形成ユニット | |
JP5368647B1 (ja) | 綴じ部を有する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の綴じ方法 | |
JP3989483B2 (ja) | 折り曲げ罫線入り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製造に使用される折り曲げ罫線刃 | |
JP6050468B1 (ja)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 | |
WO2012121001A1 (ja) | 見出し形成用器具 | |
US20060202002A1 (en) | Presentation fold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WO2016027761A1 (ja)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ミシン目形成ユニット | |
KR102301169B1 (ko) | 절취선 형성을 위한 제본용 접지 장치 | |
JP2010023401A (ja) | 中綴じ本の製造方法、中綴じ本及び中綴じ機 | |
JP3785112B2 (ja) | 折り曲げ用ミシン目入りの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 | |
JP6050530B1 (ja) | 段ボール箱、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方法、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のミシン目形成装置 | |
EP2902354B1 (en) | Sheet-stapl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3082364U (ja) | 書類バインダーの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