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04C - 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004C CN1067004C CN95119248A CN95119248A CN1067004C CN 1067004 C CN1067004 C CN 1067004C CN 95119248 A CN95119248 A CN 95119248A CN 95119248 A CN95119248 A CN 95119248A CN 1067004 C CN1067004 C CN 106700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die
- mentioned
- tyre
- tire
-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02—Clamping means operating on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mould parts, the clamping means being independently movable of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0—Mounting, exchanging or centering
- B29C33/305—Mounting of moulds or mould support p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5—Tyre-vulcanising presses with two or more moulds, e.g. stacked upon each other
- B29D2030/0651—Tyre-vulcanising presses with two or more moulds, e.g. stacked upon each other the moulds being arranged side by side, or in a cir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5—Tyre-vulcanising presses with two or more moulds, e.g. stacked upon each other
- B29D2030/0653—Exchanging moulds in the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它具有上部凸缘、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且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加压装置的一端部可以离合地安装在上述板上,该加压装置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贯通上述板部并与上述下金属模具相接,将上述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关闭,由上述锁紧圈把上述各凸缘部连结时,封锁住由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内部压力产生的开模力。即使不准备新的两开金属模,也可以将过去的金属模应用到本申请提出的硫化设备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申请有:(1)一种轮胎硫化设备,它具有:硫化站,用于将多组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排列起来进行硫化;金属模具开闭站,用于将上述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打开并取出硫化完了的轮胎,然后将应预硫化而尚未硫化的轮胎插入,进行整形后,将上述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关闭;金属模具搬运台车,它可以在上述硫化站与上述金属模具开闭站之间往复移动(请参看日本专利特愿平5-228961号说明书)。(2)一种轮胎硫化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作为在硫化设备中使用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由于金属模具内的内压反力可以自锁,所以在硫化过程中不需要紧固模具的力(请参看日本专利特愿平6-122661号说明书)。(3)一种轮胎硫化设备,它把多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作为固定状态,采用使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相对于金属模具群体移动的形式,该金属模具开闭装置使多组金属模具进行开闭等操作(请参看日本专利特愿平5-244658号说明书)。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图1中沿a-a线的侧面图。
图3:表示在图2中从A向看到的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在图2中从A方向看到的该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纵剖侧面图。
图6: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图7:图6中沿a-a线的侧面图。
图8:表示沿图7中的b-b线的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其它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
图9:该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平面图。
图10:在图9中表示的加压控制装置的系统图。
图11:表示该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其它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
图12: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3:图12中沿a-a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14: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图15:图14中沿a″-a″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16:图12中沿a′-a′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17:图16中沿e-e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18:表示在图17中,沿f-f线的上热板离合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横剖平面图。
图19:表示在图17中,沿f-f线的上热板离合机构的连接状态的横剖平面图。
图20:图16中箭头g部分的纵剖侧面放大图。
图21:图20中沿h-h线的横剖侧面图。
图22:图20中沿i-i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23: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4:表示沿图23中的a-a线的侧面图。
图25:表示在图24中沿b-b线的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的纵剖正面图。
图26:表示该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与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一种形态,沿图24中的b-b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27:表示该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与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另一形态,沿图24中的b-b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28: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9:图28中沿a-a线的正面图。
图30:图29中沿c-c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31:图30中沿d-d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32:表示金属模具离合装置的一种形态,沿图31中的e-e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33:表示金属模具离合装置的另一形态沿图31中的e-e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34: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沿图28的b-b线的正面图。
符号说明:
100:上侧金属模具
101:下侧金属模具
102:轮胎花纹金属模具
103:拼合模具
104:外圈
105:板
105a:凸缘
106:锁紧圈
106a:圈106的下部
106b:滚子
107:下部板
107a:下部板107的下部凸缘
108:加压板
108a:加压板18的中央筒部
109:杆
111:挡块
112:部件
113:加压装置(加压缸)
113a:加压装置113的上部凸缘
107b:下板107的贯通孔
114:弹性体
115:滚子
116:滚子
118:部件
下面根据图12-图22说明上述(1)中的轮胎硫化设备。
图12是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2中沿a-a线纵剖正面图。
图14是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中沿a″-a″线纵剖正面图。
图16是图12中沿a′-a′线纵剖正面图。
图17是图16中沿e-e线纵剖侧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7中沿f-f线的上热板离合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横剖平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7中沿f-f线的上热板离合机构的连结状态的横剖平面图。
图20是图16的g部分的纵剖侧面放大图。
图21是图20中沿h-h线横剖侧面图。
图22是图20中沿i-i线横剖平面图。
首先根据图12、图13说明本轮胎硫化设备的整体构造。
硫化站1′(1a′及1b′)由多个装载多个轮胎金属模具M(Ma、Mb、Mc…)的金属模具台5′(5a′、5b′、5c′…)组成,在各个金属模具台5′上设有图中未示的金属模具移动机构(例如缸驱动的推进器),根据需要还设有加热加压媒体补充机构以及配管等。
金属模具开闭站2′(2a′及2b′)由下列机构组成:与众所周知的轮胎硫化机相类似的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6a′和6b′)、从轮胎金属模具搬出已硫化完了的轮胎的众所周知的卸载机7a′以及将未硫化轮胎搬入轮胎金属模具的众所周知的装载机8a′。同时,根据需要还设有供搬运硫化完了的轮胎用的输送器9a′及供未硫化轮胎用的机架10a′等机构。
金属模具搬运台车由固定在基面上的导轨4′和由导轨4′导向,用驱动机构(图中未表示)驱动的众所周知的台车3′(3a′和3b′)组成。上述金属模具交换站2′是金属模具交换台11′,随着被硫化轮胎的式样的变更,进行金属模具内的轮胎花纹模、侧壁模等等的更换以及作为消耗品的气囊的更换。在这些更换作业中备有必要的金属模具开闭顺序。
下面根据图16-图22对上述金属模具M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6中d-d线的左侧,表示轮胎金属模具M被打开,硫化完了的轮胎被搬出后的状态。右侧表示未硫化轮胎被搬入后,关闭轮胎金属模具,通过气囊B将加热加压媒体导入轮胎T的内部后,开始硫化的状态。
301是轮胎金属模具M的基板。该基板301通过埋设在基板301下面的滚柱302,水平滑动自如地架载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的机架6e′上,利用众所周知的锁紧装置(未予图示)固定在机架6e′上。
另外,以形成于基板301的中间部位的圆筒301a的外圆面作为导向升降滑动自如地插入套筒308的上面固定着下热板303,固定在机架6e′上的缸6f′的活塞杆贯穿基板301上的孔301e,由于该活塞杆的升降,下热板303也升降。
305是用螺栓紧固在下热板303上的下侧壁模,306是用众所周知的卡口式连接机构安装在套筒308上的下胎边模,在用螺栓紧固在下胎边模306上的气囊压板307与下胎边模306之间夹持着气囊B的下端部。
309是沿着周向分割成多个的轮胎花纹模,轮胎花纹模309是用螺栓紧固在多个拼合模块310的内周面上,该多个拼合模块310闭合时其外周面形成实用的圆锥面。在圆周上具有与拼合模块310的外周面配合的圆锥面的外圈311是通过间隔圈312用螺栓紧固在基板301上。另外,T形槽310a是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在拼合模块310的外锥面上,与该T形槽310a配合并且可以滑动的T形杆311a是固定在外圈311的圆锥面上,由于上述缸6f′的作用,下热板303上升时,拼合模块310通过固定于下热板303上的承压板304而升起,同时由T形杆311a导向也向径向外方滑动,轮胎花纹模309相对于下侧壁模305向径向外方相对地离开,同时形成于拼合模块310下方的爪310b相对于形成在下热板303外周上的爪303a向径向外方移动,因而使卡合解除。上述爪303a与310b在模具关闭时是卡合着的。
而且,固定着承压板315的上热板314,在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M关闭时,是通过承压板315压在拼合模块310上;形成于上热板314上的爪314a与形成于拼合模块310上部的爪310c,随着拼合模块310的径向的滑动而卡合,或者解除卡合。
313是用螺栓紧固在上热板314上的上侧壁模,316是用螺栓紧固在上侧壁模313上的上胎边模。
再者,在可以升降地安装在机架6e′上的臂6c′上固定着缸6d′的活塞杆的前端,该缸6d′是固定在机架6e′上,通过缸6d′的动作,臂6c′进行升降。
另外,使上热板314可以与臂6c′离合的众所周知的离合机构6k′的情况是:前端呈T字状的爪325a与T形杆325成为整体,在该T形杆325的另一端上固定着回转缸324,由于回转缸324的动作,T形杆325进行90度往复回转,因而能与上热板314上的爪314b卡合或通过,该爪314b与上热板314成为整体。上述离合机构6k是安装在臂6c′上,当离合机构6k′将臂6c′与上热板314连接起来,并且拼合模块310向着径向外方移动,在解除了爪310c与314a之间的卡合时,缸6d′一旦动作,上侧壁模313与上胎边模316就随着上热板314一起升降。
另外,套筒320是用螺栓紧固在基板301的圆筒部301a的上端部,第二中心导柱321是以套筒320的内圆面为导向而可以滑动升降地插入其内。再者,套筒322是以螺栓紧固在第二中心导柱321的上端部,第一中心导柱323是以套筒322的内圆面为导向而可以滑动升降地插入其内,在固定于机架6e′上的中心导柱升降用缸(未予图示)的活塞杆前端上通过螺纹结合有延长杆6j′,以及在延长杆6j′上安装着可以回转的圆筒6b,通过形成在圆筒6b上端的爪6i′与形成在第一中心导柱323的下端的爪323c的下端的爪323c卡合,第一中心导柱323可进行升降。
第一中心导柱323上升后,当形成于第一中心导柱323下部的凸缘323b与形成于第二中心导柱321上端附近内方的环状突起321b接触时,第二中心导柱321就上升。当形成于第二中心导柱321下端的凸缘321a与形成于圆筒301a上端附近内方的环状突起301c接触时,第一和第二中心导柱321、323的上升停止。在下降进,套筒322的外周端部与套筒320接触时,第二中心导柱321的下降停止,当用螺栓紧固在第一中心导柱323上端的法兰盘(凸缘)318与套筒322接触时,第一中心导柱323的下降也停止。
气囊B的上端部被夹持在法兰盘318与以螺栓紧固在法兰盘318上的气囊压板317之间,随着中心导柱323的升降,气囊B的上下端距离拉开或接近。
另外,在基板301的圆筒部301a上设置用于通过气囊B对轮胎T内部给排加热加压媒介物的通路301b,通路301b的下端,通过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的配管6g与众所周知的离合机构326进行离合。即:
离合机构326的构成包括:埋设固定在基板301内的阀主体327、阀体328、单向阀和配管6g。阀体328以阀主体327的一个内周面327b为导向进行滑动,并且有阀座面328a,该阀座面328与形成于阀主体327中间部的阀座327a配合;单向阀是由螺旋弹簧329构成,该螺旋弹簧329把阀体328压在阀座327a上;配管6g借助安装在机架6e′上的升降机构(未予图示)进行升降,并且在其前端外周上形成可与阀主体327的另一个内周面327c滑动配合的圆筒面。在配管6g的前端形成与阀杆328c相接的丫字体,该阀杆328c是由阀体328的阀座面328a侧延伸出来的,将配管6g插入阀主体327内时,将阀体328推上,使通路301b与配管6g连通将配管6g拉下时,阀体328被螺旋弹簧329压下,将通路301b封闭。另外,在配管6g与加热加压媒介物供给源之间安装着换向阀(图中未表示)。
另外,在第一中心导柱323上也设置有通路323a,该通路323a用于通过气囊B将整形用蒸气等导入轮胎T的内方,在通路323a的下方也可以安装同样的离合机构。
从以上说明可知,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与以往的轮胎硫化机相比,除了不需要紧固轮胎金属模具的加压机构以及设有上述离合机构外,大体上还是相同的。上述加压机构,是用来抵抗因加热加压媒体的压力而产生的使金属模具打开的力,使轮胎金属模具不会打开。
上述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其动作如下。
图12表示下述状态:硫化站1a′的金属模具台5a′上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Ma内的轮胎硫化完了后,利用金属模具搬运台车3a′,搬入金属模具开闭站2a′的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内。
从该状态开始,首先缸6d′动作,使臂下降,利用离合机构6k′,将臂6c′动作与轮胎金属模具Ma的上热板314连结,同时,使配管6g′上升,使其与通路301b连通,使延长杆6j′上升少许,也使通路323a连通,再使圆筒6h′回转,使爪6i′与323c卡合。
接着使换向阀(图中未表示)动作,将轮胎T内的加热加压媒介物排出,在确认了轮胎T内压力充分降下后,使缸6f′动作,将下热板303顶起。由于这一顶起,轮胎花纹模309从轮胎T相对远离而脱模。轮胎花纹模309充分地扩径,一旦解除拼合模块310的爪310b、310c与上下热板的爪303a、314a的卡合,由于缸6d′的动作,使上热板314上升,进行上侧壁模具313的脱模,一边通过通路323a使气囊B内成为真空,一边使中心导柱323上升,从轮胎T的内部将气囊B抽出。
接下来通过卸载机7a′的动作,将硫化完了的轮胎T吊出到轮胎金属模具Ma之外,通过装载机8a′的动作,将下一个要硫化的未硫化轮胎T吊入轮胎金属模具Ma内。一边通过通路323a将整形用蒸气供给气囊B内,一边使中心导柱323下降,将气囊B插入吊入的未硫化轮胎T内部后,装载机8a′解除对轮胎T的把持,移到待机位置。移动到不对上热板314发生干扰的位置时,通过缸6d′的动作,使上热板314下降,按照众所周知的顺序进行整形以及轮胎金属模具的关闭工序,在上热板314与拼合模块310接触后,使缸6f′也动作,利用上热板314通过拼合模块310将下热板303压下,由于这一压下,轮胎花纹模具309进行缩径,将轮胎金属模具Ma关闭。
这时,爪310c与314a以及303a与310b也同时进行卡合,在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Ma关闭后,通过气囊B向轮胎T的内部导入加热加压媒介物,即使硫化开始,由于加热加压媒介物的压力,产生要使金属模打开的力,也会由于爪310c与314a、303a、310b的卡合,通过拼合模块310而相互抵消,金属模具不会打开。
其后,轮胎硫化开始后,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解除轮胎金属模具Ma与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的连接。这时,在通路323a与301b内,由于单向阀安装在下端部,所以能保持轮胎内压。
接着轮胎金属模具Ma由金属模具搬运台车3a′搬运到硫化站1a′的金属模具台5a′上。继续进行硫化,接着,金属模具搬运台车3a′接取硫化完了的轮胎金属模具,再向金属模具开闭站2a′搬运。
再者,在更换气囊B等的情况下,在将下一个要硫化的轮胎T吊入之前,暂时把金属模具关闭(这时,当然不要导入加热加压媒介物)后,运送到金属模具更换站11′,在更换气囊等期间内,在金属模具搬运台在3a′以及金属模具开闭站6a′上,在其它的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中进行轮胎的搬出搬入,在气囊B等的更换终了后,再运送到金属模具开闭站,然后插入将要硫化的轮胎。
首先,根据图14-图22,对本轮胎硫化设备的其它例子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上同一符号,仅对与上述例子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4中的硫化站12′(12a′及12b′)是由架载着多个轮胎金属轮胎金属模具M(Ma、Mb、Mc、…)的多个金属模具台5′(5a′、5b′5c′、…)和组装3个金属模具台5′的架台14组成。在各金属模具台上设置未予图示的金属模具移动机构(例如缸驱动的推进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置加热加压媒介物补充机构以及配管等。金属模具开闭站6′(6a′及6b′)相对于硫化站12′的配置,虽然与上述例子不同,但是其构成、作用还是相同的。
金属模具搬运台车的构件有:固定在地板面上的导轨4′;由导转4导向,通过未予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行驶的众所周知的台车13′(13a′和13b′)。这一点与上述例子相同,但可在两面装载轮胎金属模具M。并且装载面可以升降,在下降时,下侧的金属模具台5′,及上升时,上侧的金属模具台5′与胎金属模具载架面的高度相同,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不相同。
图15表示下述状态:在金属模具5a′上硫化完了后的金属模具Ma被运往金属模具开闭站2a′,结束轮胎的搬出搬入,而且把在金属模具台5b′上硫化完了的金属模具Mb放在金属模具搬运台车13a的一边的装载位置上,使空的装载位置移动到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的前面,而后停止下来。
从这一状态起,首先用驱动机构(图中未表示),把轮胎搬出搬入完了的轮胎金属模具Ma移动到金属模具搬运台车13a的空装载位置后,和轮胎金属模具来时一样,将该台车13a′移动,并停止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前面,再将轮胎金属模具Mb供给到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内。用前面的顺序,搬出轮胎金属模具Mb中的硫化完了的轮胎T,再吊入下一个要硫化而又尚未硫化的轮胎T,在进行整形及金属模具关闭工序中,用台车13a′,将轮胎金属模具Ma搬运到金属模具台5a′上,然后将硫化完了的轮胎金属模具(例如Mc)装在该台车13a′上的预定位置(图3中让装Mb的位置)运回来。
下面,根据图23-图27,说明上述(2)的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
图23是适用于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的轮胎硫化设备的平面图。
图24是表示图23中沿a-a线的侧面图。
图25是表示同一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按图24中b-b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26是表示沿图24的b-b线的同一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和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一种形态的纵剖正面图。
图27是表示沿图24的b-b线的同一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和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另一形态的纵剖正面图。
图23和图24与上述图12及图13所表示的轮胎硫化设备基本上是一样的。
下面根据图25-图27,说明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图25表示下述状态:搬入未硫化轮胎T,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关闭,通过气囊B将加热加压媒介物导入轮胎T内部,硫化开始进行。
401是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型M的基板,该基板401水平滑动自如地架载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上,利用众所周知的锁紧装置(图中未表示)固定在机架6e′上。
403是通过硬质绝热材料402固定在基板401上的下圆板(在本例中兼用作设置有加热加压媒体通路的热板)。405是固定在下圆板403上的下侧壁模具。406是下胎边模,具有与下侧壁模405的内周圆筒配合的外周面,是用卡钩408离合自如地安装在凸缘420a上,该凸缘420a是形成于圆筒体420的外周中间部,在用螺栓紧固于下胎边模406上的气囊压板407与下胎边模406之间夹持着气囊B的下端部。
409是在圆周方向分成多个的轮胎花纹模,在闭合时,外周面形成实用的圆锥面,轮胎花纹模409是用螺栓固紧在拼合模块410的内周面上,该拼合模块410在承压板404上滑动自如,该承压板404是固定在形成于下圆板103外周部的凸缘403b上。
411是外圈,在内周上具有与拼合模块410的外周面配合的圆锥面,在该外圈411上,T形杆411a固定在外圈411的内圆锥面上,该T形杆411a与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在拼合模块410的外圆锥面上的T形槽410a嵌合并可以滑动。多个臂414a在上圆板414的外周部沿半径方向延伸,在径向滑动自如地与上述多个臂414a组装在一起的滑动导向件415被固定在拼合模块410的上面,上圆板414与外圈411沿着轴线方向相对升降时,轮胎花纹模409通过拼合模块410沿着径向移动而扩缩,同时在轮胎花纹模409闭合时,在拼合模块41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形成的爪410b、410c同形成在上圆板414和下圆板403的外周部的爪414b、403a卡合;在轮胎花纹模打开时,上述爪410b与414b、410c与403a的卡合被解除。
413是固定在上圆板414c在本例中兼用作设置有加热加压媒介物通路的热板)上的上侧壁模,416是用螺栓紧固在上侧壁模413上的上胎边模。
421是可以升降(滑动)地嵌插在上述圆筒体420内的中心杆;422是套筒,安装在中心杆421的下端部成为一体,而且其外周面在圆筒体420的内周面上滑动;423是密封件,它插入圆筒体420的上端部后,其内周面可在中心杆421上滑动。424是密封件423的止脱件;在中心杆421的下端部所形成的凹部421a内,压入自动连结机构,该机构安装在中心杆升降缸(未予图示)的活塞杆前端;在中心杆421的上端部,用锁426固定着盖425。
418是用螺栓紧固在盖425上的法兰盘,417是用螺栓固定在法兰盘418上的气囊压板,在法兰盘418的外周部与气囊压板417之间夹持着气囊B的上端部,气囊B的两端部借助上述中心杆升降缸的动作相互接近或离开。
再者,在上述圆筒体420上,固定着具有多个喷嘴427a的喷嘴环427,用于通过气囊B向轮胎T内部导入加热加压媒介物;在上述圆筒体420上还形成与喷嘴427a连通的加热加压媒介物通路420c、加热加压媒介物排出通路420d;连接这些通路420c、420d与金属模具装置外部管路的带单向阀的快速连接器428、429安装在这些通路420c、420d的出口部。
430是盖板,该盖板430的外周部通过间隔圈412和硬质绝热材料431用螺栓紧固在外圈411上。432是固定在上圆板414上的间隔圈;419a、419b及419c是软质保温材料。上圆板414与盖板430的锁定机构由下列部件组成:内圈438,它是用螺栓紧固在上圆板414上;外圈434,它是通过套筒433可以回转地安装在盖板430的内圆部;多对爪434a、438a,它们形成于外圈434的内周与内圈438的外周上,并且可根据外圈434的回转角而卡合或者沿着轴线方向通过;还有后述的摆动回转装置。
436是固定在外圈434的止脱件。
图26、图27中的440是固定在臂6c′上的工作台板,该臂6c′可以升降(滑动)地安装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a′的支柱部位上,上述工作台板440借助升降缸6d′的动作进行升降。
441是使工作台板440与盖板430离合的众所周知的离合装置,435是固定在工作台板440上的挡块,442是一端固定在工作台板440上的多个杆,443是用螺栓紧固在杆442另一端上的金属模具开闭缸,444是固定在金属模具开闭缸443的活塞杆443a前端的延长杆,446是可以回转(滑动)地安装在延长杆444上的套筒,445是通过螺纹旋入套筒446上端内部的套。
连结上述金属模具开闭缸443与上述上圆板414的连结机构由下列部件构成:延长杆444;套445;套筒446;呈一体地安装在内圈438上的连结杆439;多对爪439a、446b,它们是形成于连结杆439的外周上部与套筒446的内周下部,并且能根据套筒446的回转角度而卡合或沿着轴线方向通过。
448是杠杆,该杠杆448,其前端形成叉状,通过销449可以回转地安装在工作台板440上,在该杠杆448的另一端与工作台板440之间安装有缸450,借助该缸450的动作,杠杆448以销449为中心进行摆动。
447是固定在由套筒446向外方伸出的臂446c上的杆,该杆447与套筒446平行。并且该杆447是插入在上述杠杆448的前端叉部上所形成的U字槽内;臂437的前端插入与轴线平行地形成于套筒446外圆上的键槽446a内,该臂437固定在外圈434上。由于缸450的动作,杠杆448摆动,因此套筒446回转,同时通过套筒446与臂437,外圈434也回转。由于这一回转,爪434a、438a这一组处于卡合状态时,爪439a、446b这一组成为可以通过状态(解除状态);爪434a、438a这一组处于可以通过状态(解除状态)时,爪439a、446b这一组成为卡合状态。
适用于上述图23、图24所示轮胎硫化设备上的图25-图27所示轮胎硫化机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的动作如下。
图23-图25及图27表示的状态是:在硫化站1a′的金属模具台5a′上的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Ma内的轮胎硫化完了,并已由金属模具搬运台车3a′运入金属模具开闭站2a′的金属模具开闭6a′装置。
这时,爪434a、438a这一组处于卡合状态,爪439a、446b这一组处于可以通过的状态。
从这一状态起,首先使缸6d′动作、臂6c′下降,利用离合装置441使盖板430与工作台板440连结(见图26),同时通过快速连接器428、429,使加热加压媒介物通路420c、420d与金属模外部管路(图中未表示)连接。
接着使换向阀(图中未表示)动作,将轮胎T内的加热加压媒介物排出,在确认了轮胎T内的压力已充分下降后,使缸450动作,爪439a、446b这一组卡合,上圆板414与缸443的活塞杆443a连结,同时爪434a、438a这一组成为可以通过状态,解除锁定。
然后,如众所周知那样,使缸443动作,将上圆板414向下压,同时使缸6d′动作,使工作台板440上升。于是,将轮胎花纹模具409由轮胎T上剥离下来并进行扩径,同时解除爪410b与414b、爪403a与爪410c的卡合,工作台板440进一步上升,缸443到达行程终端时,由于爪439a、446b卡合着,将上圆板414提起,打开轮胎硫化用金属模。
接着将硫化完了的轮胎T搬出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再将接着要被硫化的轮胎搬入,而后使缸6d′向反方向动作,将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关闭。于是,悬挂在上圆板414上的拼合模块410先与承压板404接触,然后一边将缸443推回,一边使外圈411通过工作台板440下降,轮胎花纹模具409进行缩径,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关闭。
在这期间,将整形用压力气体导入轮胎T的内部,在轮胎花纹模具409缩径的最终阶段,爪410b与爪414b、爪403a与爪410c卡合。
这样在轮胎硫化用金属模具关闭结束时,就使缸443的动作停止,同时使缸450向相反方向动作,使爪434a、438a这一组处于卡合状态,将盖板430与上圆板414锁定,同时使爪439a、446a这一组处于可以通过的状态,然后将加热加压媒介物导入轮胎的内部,进入硫化工序。
这时,由于加热加压媒介物的压力产生了要使侧壁模405、413分离的力,但是通过上圆板414、爪414b、410b、拼合模块410、爪410c、403a以及下圆板403,使其在金属模具装置内互相抵销。
另外,要使轮胎花纹模具409扩径的半径方向的力,通过拼合模块410,在外圈411内抵销,同时,由于介于拼合模块410与外圈411之间的滑动倾斜面所产生的上述径向力的垂直分力,即要使外圈411浮起的力,通过间隔圈412,硬质绝热材料431,盖板430,外圈434,爪434a、438a、内圈438、上圆板414、爪414b、410b,在金属模具装置内相互抵销。
因此,已无必要通过工作台板440以外力对金属模具装置进行加压,使离合装置441放开,并使缸6d′动作,臂6e′上升之后,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使金属模具装置移动到硫化站的规定位置,继续进行硫化。
下面根据图28-图34说明上述(3)的轮胎硫化设备。
图28是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9是图28中沿a-a线的正面图。
图30是图29中沿c-c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31是图30中沿d-d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32是表示金属模具离合装置的一种形态沿图31中e-e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33是表示金属模具离合装置的另一形态沿图31中e-e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34是图28中沿b-b线的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的正面图。
首先按照图28、图29说明轮胎硫化设备的整体构造。1为内部装有气囊操作用下部中心机构等的底座。M(M1、M2…)为用螺栓等安装在底座1上面的多组轮胎金属模具。2为与各个轮胎金属模具M并行配置的轨道,该轨道固定在底座1上面。
3为在轨道2上行驶的金属模具开闭装置,20为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的行驶架,24为固定在行驶架20上的金属模具升降缸,该金属模具升降缸24的活塞杆的下端部固定在臂21上,臂21是可升降地安装在行驶架20上,在臂21上,内部装有上部中心机构23同时还装有金属模具离合装置22。
4为在轨道2上行驶的卸载机,4a为臂,4b为在该臂4a头部上组装的轮胎把持机构,臂4a可以升降而且可以摆动安装在卸载机4的行驶架上。该卸载机4除了在轨道2上行驶这一点以外,其余的与众所周知的卸载机相同。
5为在轨道上行驶的装载机,5a为臂,5b为组装在臂5a前端部上的轮胎把持机构,臂5可升降且可摆动地安装在装载机5的行驶架上。该装载机5除了在轨道2上行驶这一点以外,其余的与公知装载机相同。
6为将在后面详细叙述的未硫化轮胎的供给装置,7为内部装有供轮胎充气用的空气换向阀等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IC)用的底座、P(P1、P2…)为多个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它们离合自如地安装在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用底座7上。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P1、P2…)除了离合自如地安装在底座7上这一点以外,其余的与众所周知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是类似的。
8为固定在底座7上的轨道,9为在轨道8上行驶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用的卸载机,10为该卸载机9的行驶架,在该行驶架的一侧上,锁紧架升降装置10a可以升降地安装在上面,在该锁紧架升降装置10a的前端上,安装有锁紧架离合装置10b,在上述行驶架10的另一侧面上,可升降、可摆动地安装着臂10c,在该臂10c的前端部上安装轮胎把持机构10d。11为硫化完了轮胎送出用皮带输送器,12为在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P1、P2…)使用的环的保管装置。
接下来,根据图30-图33,具体地说明上述各个轮胎金属模具M和离合装置22。501为通过绝热板500固定在上述底座1上的下圆板。在该下圆板501的上面,固定有下热板503和导向板502,下热板503在外周部有凸缘503a,在下热板503的上面,用螺栓紧固着下侧壁模具Md,在内周部,进行气囊B的操作同时还悬吊着向气囊B内给排加热、加压媒介物等的下部中心机构28的外筒29。Me是用众所周知的机构安装在下部中心机构28上的下胎边模。
Mc为在周方向分成多个的轮胎花纹模具,504为用螺栓紧固在上述各拼合模具Mc的外面的数量相同的拼合模具,上述各拼合模具504以导向板510b为导向可沿径向滑动地悬吊支承着,该导向板510b是从和上热板510的外周部形成一体的凸缘510a向外呈放射状延伸。而在上热板510的下面,用螺栓紧固着上侧壁模具Mb,在上侧壁模具Mb的内部用螺栓紧固着上胎边模Ma内,而在上胎边模Ma内又用螺栓紧固着承压板511。
509为上圆板,在该上圆板509的外周部的下面,通过间隔件508,内部有蒸气室的外圈505用螺栓紧固在它上面。T型材506被固定在拼合模具504的外侧倾斜面上,该T型材506可滑动地与T型槽嵌合,该T型槽设在外圈505的内侧倾斜面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由于上圆板509相对于上热板510的升降,轮胎花纹模具Mc和拼合模具504一起沿径向滑动,而接触着的拼合模具504的下面和导向板502滑动,拼合模具504朝半径内方移动时,各个模具Mb、Mc、Md就接合上,这些模具Mb、Mc、Md的内面就形成了轮胎的外面,同时,与拼合模具504的上下各端部成一体的爪504a、504b就与下热板503及上热板510的凸缘503a、510a卡合。507是保温材料。
上述各个轮胎金属模具M相当于下列形式的轮胎金属模具:轮胎硫化时,向轮胎内部导入的高温、高压的加热、加压媒介物(蒸气、蒸气加惰性气体、或温水)的压力而产生的使轮胎金属模具打开的力在金属模具的内部相互抵消。
一方面,在内装于上述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的臂21内的上部中心机构23上,通过凸缘,拼合模具开闭用缸25的头部固定在臂21上。该拼合模具开闭用缸25的活塞杆25a和用螺栓紧固在金属模具M的上热板110内方的凸缘512通过连结环27,离合自如地被连结上。即:
在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在连结环27上方的孔内的活塞杆25a的前端部上固定有环26,在连结环27的下端部内面一体地形成多个爪27a,根据连结环27的摆动回转角度而与上述各爪27a卡合或者在上述各爪27a之间通过的同数量的凸状爪512b与轴512a的上端部形成一体,该轴512a是从凸缘512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轴。杠杆27b固定在连结环27上,在该杠杆27b的另一端部上连结着供连结用的缸(图中未表示)。
另外,在上述金属模具离合装置22中,旋转缸30用螺栓紧固在臂21上,该旋转缸30的T形杆31可回转地插入臂21中,在上圆板509的内孔内面上设有爪509a,根据T形杆31的回转角度,而与该爪509a卡合或在该爪509a之间通过的爪31a设在T形杆31的下端部。
接下来,根据图34具体地说明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6。30为固定在地板面上的机架。31为固定在该机架30上的导轨,32为沿该导轨31升降的滚筒输送器,滚筒输送器32靠驱动装置的驱动(图中未表示)升降。33(33a、33b、…33e)是安装于机架31上的多个滚筒输送器(未硫化轮胎存放架),34为固定在机架31上的导轨,35为沿导轨34升降的滚筒输送器,滚筒输送器35靠驱动装置(图中未表示)的驱动而升降。
上述轮胎硫化设备的动作如下。
图28表示下述状态:轮胎金属模具M1内的轮胎处于硫化即将完了的状态,金属开闭装置3、卸载机4和装载机5都集合在轮胎金属模具M1的位置,装载机5已把持了接着要进行的未硫化的轮胎。
硫化完了以后,轮胎内部的加热、加压媒介物就开始排出,使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的臂21下降,使臂21与轮胎金属模具M1接触后,金属模具离合装置22的旋转缸30及上部中心机构23的连结用缸就动作,从而壁21与轮胎金属模具M1就连结上了。
轮胎内部的加热、加压媒介物排出后,一旦使气囊的内压充分地降低下来,就一边使上部中心机构23的拼合模具开闭缸25的活塞杆25a向伸长方向动作,一边使金属模具升降缸24动作,使臂21上升,轮胎金属模具M1的上圆板509与上热板510离开,使轮胎花纹模具Mc和拼合模具504一起扩径,从轮胎T剥脱开来的同时,也使拼合模具504与上热板510及下热板503的卡合解除。拼合模具开闭缸25一旦到达行程终点,上侧壁模具36就从轮胎T脱离后,再上升。
接下来,由于下部中心机构28的作用,推上了下胎边模Me,把轮胎T从下侧壁模具Md上脱离下来,把气囊B引入、收纳在下部中心机构28内,接着摆动卸载机4的把持机构4b,并使其下降,把持已硫化完了的轮胎T,再使其上升,摆动,而后吊出来。
吊出硫化完了的轮胎T后,摆动装载机5,使其下降,把由该装载机5把持着的接着要硫化但尚未硫化的轮胎放置到轮胎金属模具内,并且未硫化轮胎一旦放入轮胎金属模具内,未硫化轮胎就从把持机构5b中松开,再上升,摆动,在必要的场合还要行驶,将未硫化轮胎取出放到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6上。
另一方面,根据需要,使卸载机4行驶,把由卸载机4吊出来的硫化完了的轮胎T供给到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7上,在图28中就是供给P1或者P2。
另外,在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6中,举例来说,如果要选择图34中B2位置的轮胎作为供给轮胎,那么,首先使滚筒输送器32上升,到达B1位置(实线位置)后,同时驱动滚筒输送器32和滚筒输送器33b将B2位置上的轮胎与托盘36一起移动到B1位置、将B3位置上的轮胎移动到B2的位置。接着使滚筒输送器32上升,移动到A1位置(送出位置),在装载机5来取它之前处于待机状态。
然后,由装载机5将未硫化轮胎吊上,再将装着空托盘36的滚筒32下降到E1位置,同时,空了的滚筒输送器35也下降到E4位置,接着,滚筒输送器32、33e、35同时驱动,通过滚筒输送器33e把滚筒输送器32上的托盘36移送到滚筒输送器35上。
托盘36一旦到达,就使滚筒输送器35上升到未硫化轮胎受领位置A4,供给未硫化轮胎后,就与托盘36一起移动到空的保管位置(该场合为图7中B3的位置)。
假设接着要使用的轮胎偶然在B3位置,那么通过皮带输送器32、33e、35,将B2位置的轮胎移送到B3位置,在这期间,在B3位置上的轮胎被移动到轮胎B2位置,所以,在这一操作以后,由上述顺序移送到A1位置(送出位置)。
上述轮胎硫化设备,以使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通称拼合模具型外壳或者拼合轮缘型外壳)为前提,或者以使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自锁形式的两开金属模型装置为前提。
上述轮胎硫化设备具有节省空间,减低制造成本、工厂自动化等显著效果。但必须重新准备所直接使用已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但装在拼合模具中使用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从更加经济的硫化设备的观点来看,这样是不妥当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轮胎硫化设备上,提供一种即使不重新准备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也能使用已经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备有:设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上金属模具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或者设在安装有上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设在装有可升降下金属模具的板外周部上的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合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加压装置的一端部可以离合地安装在上述板上,该加压装置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贯通上述板部并与上述下金属模具相接,将上述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关闭,由上述锁紧圈把上述各凸缘部连结时,封锁住由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内部压力产生的开模力(权利要求1)。
在上述权利要求1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中,也可以具有设在锁紧圈上的突起片和能与该突起片离合的锁紧圈的回转驱动机构。(权利要求2)。
在上述权利要求1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中,也可以具有下列机构:设置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架子、在该架子中支承上述加压装置的弹性支承体(权利要求3)。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备有:设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上金属模具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或者设在安装有上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设在装有可升降下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合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加压装置和该加压装置的驱动装置,加压装置在使上述板和上述下金属模具背离的方向加压(权利要求4)。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具有:设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上金属模具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或者设在安装有上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设在装有可升降下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合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组合弹簧,该弹簧在使上述板和上述下金属模具相背离的方向上施压(权利要求5)。
在上述权利要求4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中,也可以有下述构造:加压装置的一端部离合自如地安装在板上,该加压装置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贯通上述板部并与上述下金属模具相接,由上述锁紧圈把上述各凸缘部连结时,由上述加压装置把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加压关闭上(权利要求6)。
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第一实施例)作下列动作。(1)将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从金属模具交换场所搬运到轮胎硫化设备上。(2)此时,在设置金属模具的场所的加压装置的输出轴完全地缩进。而且卡合部在组合金属模具的进入部状态良好地处于活动状态。(3)让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在所定位置停止、固定。此时,锁紧圈回转驱动部也卡合上了。(4)金属模具闭锁装置向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位置移动并且连结,同时,锁紧圈的回转驱动机构动作,打开金属模具的准备工作办妥。(5)接着打开金属模具,供给尚未加工的轮胎,再把金属模具关闭上。(6)使上述锁紧圈处于连结状态,加压装置的输出轴伸长,金属模具被推压上,同时,加压装置的卡合部也处于卡合状态,将金属模具压上并关闭上。(7)由加压装置开始加压时,金属模具闭锁装置就解除连结,移动到另一金属模具位置,进行所定的操作,之后,在适当的时期内,回到上述金属模具位置上。(8)硫化一旦完了,加压装置的输出轴根据加压状态缩回若干量、金属模具的加压、关闭被解除、同时,锁紧圈成为可回转的状态。(9)锁紧圈回转,与处于连结解除状态的金属模具闭锁装置连结,金属模具被打开,加工完了的轮胎取出来、供给未加工轮胎,这些动作依次进行。(10)未加工轮胎供给后,金属模具关闭上,锁紧圈再次处于连结状态,加压装置的输出轴伸长,金属模具被推压,同时,加压装置的卡合部又处于卡合状态,金属模具被加压、关闭上。以下,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更换金属模具或气囊时,加压装置的输出轴被完全地缩回,取出、搬运。
上述权利要求4至6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进行下述动作。
从在硫化中排列多个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硫化站,用金属模具搬运台车装上硫化完了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将它搬运到金属模具开闭站。搬入该金属模具开闭站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与金属开闭装置结合以后,由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动作,金属模具被打开,再由附属于该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卸载机把硫化完了的轮胎搬出,在把硫化完了的轮胎搬出后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内,再由附属的装载机搬入接下来要硫化但尚未被硫化的轮胎。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关闭工序中,进行该轮胎的整形,轮胎硫化金属模具闭合后,向轮胎内部导入加热、加压媒介物并且封上,进入硫化工序。然后,开始硫化的金属模具和金属开闭装置的结合被解除,再一次由金属模具搬运台车搬运,回到硫化站。上述动作过程中,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进行下述动作:(1)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位置上,金属模具闭合以后,锁紧圈动作,由加压装置施加紧固力,如果必要的话,在该位置封入达到所定硫化压力的加热加压媒体。(2)在移动过程中或者到达了硫化站后,上述加压装置也动作。(3)模具紧固力的解除,是在硫化站、搬运台车的搬运中、或者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部分进行的。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进行下述动作:(1)在金属模具开闭装置位置上,金属模具闭合时,一边推压上述设在下金属模具部分上的弹簧体一边闭合,之后,锁紧圈动作,成连结状态,接着金属模具和金属模具开闭装置的结合就被松开,开闭装置上升后,存在于锁紧圈的上部或下部的间隙就消失,弹簧体动作,与轮胎内的低压或中压力抗衡,金属模具就被维持在闭锁状态。(2)金属模具由搬运台车搬运,到达硫化站后,硫化站一侧的加压装置动作,运来的金属模具被加压到既定的紧固力后,供给既定的高压加热媒介物。(3)模具紧固力的解除在各硫化站进行。
下面按照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图1是轮胎硫化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侧面图。
图3是从图2的A向看到的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通称内藏拼合模具式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图,图3中,左半部分表示由加压装置进行加压、轮胎T通过气囊B正在硫化时的状态;右半部分表示为了更换金属模具或者气囊等等,组合金属模具在移动时的状态。
图4是图3中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平面图,其中剖切了一部分。
图5是从图2的A向看到的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通称内藏两片型或两开型形式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纵剖侧面图,图5中,左半部分表示由加压装置进行加压,轮胎T正在通过气囊B进行硫化的状态;右半部分表示为了更换金属模具或气囊等,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在移动时的状态。
气囊操作用的中心机构,由于在本案申请人已经提出过的上述(2)的轮胎硫化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中详细叙述过,所以省略其图示。而且两开金模具开闭装置机构,也在上述(2)的轮胎硫化用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中详细叙述过,所以省略其图示。
首先根据图1、2说明轮胎硫化设备的整体构造。1为底座,内部装有加压装置及气囊操作用中心机构等;M(M1、M2…)为排放在底座1上面的多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2为与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M并行设置的轨道,该轨道2固定在底座1的上面。
3为在轨道2上行驶的金属模具开闭装置;20为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的行驶架;24为固定在行驶架20上的金属模具升降缸,该金属模具升降缸24的活塞杆的下端部固定在可以升降地安装在行驶架20上的臂21上,在该臂21上还内装着上部中心机构23,同时金属模具离合装置22也安装在上面。
4为在轨道2上行驶的卸载机,4a为臂,4b为组装在该4a的前端部上的轮胎把持机构,臂4a可以升降、可以摆动地安装在卸载机4的行驶架上。该卸载机4,除了在轨道2上行驶这一点以外,其余的与众所周知的卸载机相同。
5为在轨道2上行驶的装载机,5a为臂,5b为组装在该臂5a的前端部上的轮胎把持机构,臂5a可以升降、可以摆动地安装在装载机5的行驶架上。该装载机5,除了在轨道2上行驶这一点以外,其余的与众所周知的装载机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轨道2为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卸载机4和装载机5共用,但是做成专用的也可以。
6为未硫化轮胎供给装置,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上述(3)的轮胎硫化设备中详细叙述过。7为供内部装有轮胎充气用的空气换向阀等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IC)用的底座。P(P1、P2…)为多个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它离合自如地安装在供硫化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用的底座7上。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P1、P2…)除了离合自在地安装在底座7上这一点外,其余的类似于众所周知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
8为在底座7上固定的轨道;9为在轨道8上行驶的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用的卸载机;10为该卸载机9的行驶架,在该行驶架10的一侧面上,可以升降地安装着锁紧架升降装置10a,在该锁紧架升降装置10a的前端部上,安装有锁紧架离合装置10b;在上述行驶架10的另一侧面上,安装有可以升降、可以摆动的臂10c,在该臂10c的前端部上,安装有轮胎把持机构10d。11为硫化完了轮胎送出用皮带输送器,12为使用于硫化完了轮胎把持膨胀冷却装置P(P1、P2…)中的圈的保管装置。
下面,根据图3-图5具体地说明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两开金属模具装置由下列部件构成:上边金模具100、下边金属模具101、分开的轮胎花纹金属模具102、安装该轮胎花纹金属模具102的拼合模具103以及可以摆动该拼合模具103的外圈104。
上述上边金属模具100。相对于板105可以升降,由简略地图示的上部中心机构23驱动。上述外圈104由螺栓等连结在上述板105上。
在上述板105的外周部,设有凸缘105a。在该凸缘105a上,可以回转地安装有锁紧圈106,圈106的下部106a呈齿形,可以和下部板107的下部凸缘107a的齿形卡合。
该下部板107,由设在底座1上的滚筒115、116导向,同时,由众所周知的固定装置(图中未表示)相对于底座1固定在预定位置。
下边金属模具101,安装在加压板108上,该加压板108的中央筒部108a,由上述下部板107的中央部107b可升降地导向。另外在上述加压板108的适当的地方设有下垂的杆109,通过弹簧110,朝下方拉加压板108。
另外,在上述下部板107与加压板108之间,设有挡块111,通过挡块111,以适当的量限制上述杆109引起的向下移动。
这个适当的量是,上述加压板108下降,安放到挡块111上时,为了上述锁紧圈回转所需最小限度的间隙的量。当然,决定这个量时要加上内装的金属模具的热膨胀量。
在上述下板107的下面的适当地方,设置了具有T型槽的部件112,该部件112与加压缸113的上部凸缘113a可自如的离合。
上述部件112中的T型槽的朝向按下述方式设计: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移动时,加压缸113不成为障碍。
上述加压缸113输出轴即杆部113b按下列方式设计:在伸长时,通过上述下板107的贯通孔107b并与上述加压板108相接;退缩时,又不阻碍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移动。
加压缸113的下端部,靠弹簧等弹性体支承在底座1上。
根据这样结构,加压缸113的杆113b的全体处于缩回来的状态时,加压缸113就象图3的右半部分一样,不会阻碍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移动。而在推压金属模具时,反力就以凸缘113a→部件112→下部板107的方式传递,如果锁紧圈106处于连结状态,内装的金属模具就被压紧关闭上。
在上述锁紧圈106的适当的地方,有突出的臂106a,在该臂106a的前端部有滚子106b。而且在底座1一侧的适当地方,有靠缸117可以移动的部件118,在该部件118的凹部上,嵌合着滚子106b。
从而,由上述滚子115导向进入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锁紧圈106的滚子106b就可以和部件118卡合,如果在卡合状态下驱动缸117,那么通过滚子106b,圈106就回转,上述圈的齿形部106a与上述下部板的齿形部107a之间可以卡合或者脱离。
下面,具体地说明上述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动作。
(1)用众所周知的方法,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从金属模具更换场所(图中未表示),搬运到轮胎硫化设备中去。
(2)此时,在设置有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地方的加压缸(加压装置)113的输出轴完全地缩回。并且卡合部也在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进入部位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参照图3的右半部分)、(参照图5的右半部分)。
(3)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在既定的位置停止,并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固定住。此时,锁紧圈106的回转驱动部也卡合上了(参见图4)。
(4)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移动到接纳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位置并与之连结,同时,锁紧圈106的回转驱动机构动作,完成打开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准备工作。
(5)接着,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打开,供给未加工轮胎,再闭合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
(6)使锁紧圈106处于连结状态,加压缸113的输出轴沿伸长方向动作,给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施压,同时,使加压缸113的卡合部也处于卡合状态(参见图3的左半部分)(参见图5的左半部分)、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就被压紧、关闭上。
(7)由加压缸113的加压一旦开始,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就解除连结,移动到另一金属模具位置,进行既定的作业。之后在适当的时期回到属于该金属模具的位置。
(8)硫化一旦完了,加压缸113的输出轴根据加压状态缩回若干量,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的加压、闭锁被解除的同时,使锁紧圈106处于可以回转的状态。
(9)使锁紧圈106回转、与金属模具开闭装置3连结,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被打开,完成了的轮胎的取出和未加工轮胎的供给工作依次进行。
(10)未加工轮胎供给后,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闭合上,使锁紧圈106再次处于连结状态,加压缸113的输出轴伸长,给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施压的同时,加压缸113的卡合部也处于卡合状态,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就被加压、关闭上。
以下,重复同样的动作,在更换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M或者气囊的时候,加压缸113的输出轴完全地缩回、取出,进行搬运。
因为图5中所示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通称内藏两片模子型或者两开模子型的形式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动作也完全相同,所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上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有以下优点:(1)即使不重新准备两开金属模具装置,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轮胎硫化设备上,也可以使用以往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2)为了更换金属模具或者气囊,从轮胎硫化位置向外取出、移动时,锁紧圈的驱动装置及加压装置,可自动地解除连结,使更换操作自动化。
下面,根据图6-图11所示的其它实施例(第二、第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图6是表示轮胎硫化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沿a-a线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左半部表示给本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施加既定的模具紧固力后在硫化中的状态;右半部表示由金属模具开闭装置刚刚将模具闭锁上以后并且既定的模具紧固开始前的状态。
图9是该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加压控制装置P的系统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剖面侧面图。
首先根据图6、图7说明轮胎硫化设备的整体构造。
硫化站1′(1a′及1b′)由架载着多个轮胎硫化金属模具(Ma、Mb、Mc、…)的多个金属模具台5′(5a′、5b′、5c′、…)组成。在各个金属模具台5′上,设有未图示的金属模具移动机构(例如缸驱动推进器)、根据需要还设有加热加压媒介物的补充机构及配管等。
金属开闭站2′(2a′及2b′)由下列机构组成:类似于众所周知的轮胎硫化机的金属模具开闭装置6′(6a′、6b′)、从轮胎硫化金属模具搬出已硫化完了的轮胎的众所周知的卸载机7a′以及将未硫化轮胎搬入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众所周知的装载机8a′。根据需要还设有:供搬运硫化完了的轮胎用的输送器9a′和未硫化轮胎用的架子10a′等等。
金属模具搬运台车由固定于基面上的导轨4′和由导轨4′导向靠驱动机构(图中未表示)驱动而行驶的众所周知的台车3′(3a′和3b′)组成。金属模具交换站具有金属模具交换台11′,在该台上进行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内的轮胎花纹模具、侧壁模具等的更换、作为消耗品的气囊的更换等等,这些更换是伴随着被硫化轮胎的式样变更而进行的。根据需要也可以附加轮胎硫化金属模具预热室。另外,也可以把金属模具交换台11′仅仅作为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临时置台或者轮胎硫化金属模具预热室,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叉车等搬运到其它场所,进行金属模具内部的部件更换。
下面根据图8-图10说明本发明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第二实施例)。
图8中的下金属模具222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固定在加压板225上。226为下部板,靠内周部226a,可以为上述加压板225的中央筒部225a的升降导向。
上述下部板226的外周部凸缘226b形成有齿形凸缘,可以和上述锁紧圈的下方端224a的齿形凸缘卡合。
上述下部板226与加压板225之间有挡块227,借助于从上述加压板225垂下的多根杆228和弹簧229,设在下部板226上的加压缸230的杆230a缩回来时,上述加压板225就安放在上述挡块227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用众所周知的机构将气囊B插入轮胎T内部并且靠金属模具开闭装置226进行模具闭锁,凸缘223a与凸缘226b接触后,在锁紧圈224与凸缘226b之间,如图8的右半部所示,形成了间隙,锁紧圈224就可以回转。
然后,如果挡块227的高度调成适当的高度,图中所示的两开金属模具的上金属模具221、下金属模具222的接合部分的间隙就有适当的量,锁紧圈226由众所周知的方法锁紧。之后,如果使加压缸230的杆230a沿伸长方向动作,上述金属模具221、222的接合部分的间隙就会消失,同时,金属模具221、222被加压到所期望的模具紧固力。
之后,如果通过气囊B将高温、高压媒介物导入轮胎T内,硫化就开始了。
由上述加压缸230进行的模具紧固动作按下列方式进行。
通过上述下板226的适当位置的间隔圈231,上述221-230等部件架载在底座板232上,在该底座板232上的适当地方,设有加压控制装置P。该加压控制装置P和加压缸230由配管233连结。
下面,按图10说明上述加压控制装置P。
240为公知的空压油压变换装置,由空气压引起的往复移动发生高压的油压。通过空气接收器241、液压控制单向阀242、机械阀243,使其运转。
244为液压控制单向阀,靠上述机械阀243、空压油压变换器245,使其运转。
246为油箱,247为向空气接收器241补充驱动空气时使用的快速联接型控制阀。
248为连接上述控制阀247的配管,249为驱动机械阀243的推杆,它们设在金属模具开闭站2′(2a′、2b′)上,或者在金属模具搬运台车3′(3a′、3b′)上,或者在硫化站5′(5a′、5b′、5c′)上。
下面,以上述杆249、配管248设在金属模具开闭站2′位置上的情形为例,说明加压控制装置P的动作。
在由金属模具开闭装置实施模具操作的期间,推杆249被推上,控制阀244被变换器245产生的油压打开,通过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杆228、弹簧229,缸230内的油经过阀244,回到油箱246,结果是使缸230的杆230a处于缩回状态。
模具闭锁完了后,锁紧圈224,由众所周知的方法,处于锁紧状态时,上述杆249就缩回,阀243换向,阀244闭上,阀242打开,贮存在空气接收器241的空气使空压油压变换器240动作,缸230就升压,金属模具就被既定的模具紧固力施压、闭锁上。
要向上述空气接收器241补充空压源时,可以在所要的时期,把配管248上升连接上,这样就可以补充空压源了。
下面,说明图11所示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第三实施例)。
对于与图8所示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仅说明一下名称。221为上金属模具、222为下金属模具、223为上部板、223a为凸缘、224为锁紧圈、为凸缘、225为加压板、225a为中央部筒、226为下部板、226a为中央孔、226b为凸缘、250为从上述加压板225垂下来的多根杆,在上述加压板225与上述下部板226之间,使两板相互分离地介装着弹簧251。该弹簧251的弹力完全能克服供给轮胎T内的模具闭锁之后的初期的压力。
在上述下部板226的适当地方,设置了具有贯通孔226c、T型槽的部件226d。
在硫化站的金属模具台205上,通过弹簧205a支承的加压缸205b的上部凸缘205c可以和上述T型槽卡合。从而,金属模具221、222通过弹簧251被施压、闭锁,通过搬运台车203a上面的导向滚子203b、203c,在金属模具台205上的导向滚子205d、205e上移动时,缸205b的杆205f完全地缩回,由于弹簧205a可以使凸缘部205c通过T型槽内,所以不会阻碍金属模具的进入。金属模具在所定位置上停止后,如果缸杆205f伸长,缸杆205f就与加压板225相接,然后缸205b就压着弹簧205a下降,凸缘部205c与部件226d卡合,金属模具221、222就被紧固至既定的模具紧固力。
硫化一旦完了,上述加压缸205b的加压被解脱,杠205f被拉回来,凸缘205c与部件226d的卡合也被解除,金属模具的移动又成为可能。
以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具有下列优点:即使不重新准备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以往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也可以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轮胎硫化设备上使用。
以上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有以下效果:(1)即使不重新准备两开金属模具装置,以往的轮胎硫化金属模具也可以在本案申请人已提出过的轮胎硫化设备上使用。(2)为了更换金属模具或气囊,将它们从轮胎硫化位置取出、移动时,可以使锁紧圈的驱动装置及加压装置的连结自动地解除,从而可使更换作业自动化。
Claims (4)
1.一种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它具有下列机构:设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或者设在安装有上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设在装有可升降下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合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加压装置的一端部可以离合地安装在上述板上,该加压装置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贯通上述板部并与上述下金属模具相接,将上述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关闭,由上述锁紧圈把上述各凸缘部连结时,封锁住由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内部压力产生的开模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设在上述锁紧圈上的突起片和能与该突起片离合的锁紧圈的回转驱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的架子、和在该架子中支承上述加压装置的弹性支承体。
4.一种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备有:设在轮胎硫化金属模具的上金属模具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或者设在安装有上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上部凸缘;设在装有可升降下金属模具的板的外周部上的下部凸缘;可以回转地组装在上述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上,同时,可以离合地卡合在另一个凸缘上的锁紧圈;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加压装置和该加压装置的驱动装置,加压装置的一端部离合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板上,该加压装置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输出轴,该输出轴贯通上述板部并与上述下金属模具相接,由上述锁紧圈把上述各凸缘连结时,加压装置在使上述板和上述下金属模具背离的方向加压,把轮胎硫化金属模具加压并关闭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1630/1994 | 1994-11-16 | ||
JP281630/94 | 1994-11-16 | ||
JP28163094 | 1994-1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682A CN1132682A (zh) | 1996-10-09 |
CN1067004C true CN1067004C (zh) | 2001-06-13 |
Family
ID=1764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19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004C (zh) | 1994-11-16 | 1995-11-14 | 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20886A (zh) |
EP (1) | EP0712704A3 (zh) |
KR (1) | KR0158524B1 (zh) |
CN (1) | CN1067004C (zh) |
CZ (1) | CZ302795A3 (zh) |
SK (1) | SK144195A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6462C (zh) * | 2006-10-18 | 2008-06-25 | 宁新华 | 轮胎模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Z251897A3 (cs) * | 1997-08-08 | 1998-08-12 | Škoda Ts A.S. | Zařízení pro výškové stavění upínací desky |
DE69716784T2 (de) * | 1997-11-14 | 2003-08-14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Akron | 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vulkanisieren von reifen |
US6610238B1 (en) | 1997-11-14 | 2003-08-26 | The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 | Tire cur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3569172B2 (ja) * | 1999-08-24 | 2004-09-2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タイヤ加硫プレス用油圧システム |
US7459117B2 (en) * | 2003-04-17 | 2008-12-02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Method for curing tires using a self-locking tire mold |
JP4291612B2 (ja) * | 2003-04-25 | 2009-07-08 | Hirotek株式会社 | タイヤ加硫機におけるモールド着脱装置 |
CN102015238B (zh) * | 2008-03-04 | 2013-07-24 | 哈布尔格-弗罗伊登贝格尔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用于保持模具的方法和装置 |
JP5008708B2 (ja) * | 2009-09-30 | 2012-08-2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 |
FR2951401B1 (fr) * | 2009-10-20 | 2016-12-30 | Soc De Tech Michelin | Presse de vulcanisation |
DE102010040004A1 (de) * | 2010-08-31 | 2012-03-01 |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 Blasform |
FR2966075B1 (fr) * | 2010-10-19 | 2012-12-14 | Michelin Soc Tech | Dispositif de vulcanisation d'u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enceinte de reprise interne |
CN102173068B (zh) * | 2011-03-01 | 2013-06-19 | 巨轮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车子午线轮胎平开式活络模具及由其生产轮胎的方法 |
KR101414517B1 (ko) * | 2012-11-13 | 2014-07-04 |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 열손실을 방지한 타이어 가류금형 |
US20220161512A1 (en) * | 2019-02-20 | 2022-05-2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Ltd. | Tire vulcanization system, vulcanize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ire conveyance devi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182698A1 (zh) * | 1972-05-04 | 1973-12-14 | Gazuit Georges | |
US3918861A (en) * | 1974-10-11 | 1975-11-11 | Cooper Tire & Rubber Co | Vulcanizing press with rotary locking mechanism |
US4383808A (en) * | 1981-06-10 | 1983-05-17 |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ulcanizing press for manufacturing tires |
EP0115431A1 (en) * | 1983-01-27 | 1984-08-08 |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 Mold clamping mechanism for a tire curing pre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85389A (en) * | 1940-07-09 | 1942-06-09 | Akron Standard Mold Co | Press |
FR1314771A (fr) * | 1962-02-12 | 1963-01-11 | Brunotte & Niemeyer Maschinenf | Presse à vulcaniser de remise au rond des pneumatiques d'automobiles |
AT313731B (de) * | 1969-06-06 | 1974-02-25 |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 Presse |
US3730658A (en) * | 1971-06-25 | 1973-05-01 | Goodyear Tire & Rubber | Segmented tire mold |
DE2204306A1 (de) * | 1972-01-31 | 1973-08-16 | Fritsche Siegfried | Form zur herstellung von schaumformteilen |
DE2319295A1 (de) * | 1973-04-17 | 1974-11-07 | Krupp Gmbh | Heizpressen-system |
US4013389A (en) * | 1973-08-27 | 1977-03-22 | Macmillan Kenneth T | Retread mold including matrix biasing means |
US3852006A (en) * | 1973-10-01 | 1974-12-0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Mould assembly of tire vulcanizer |
US4453902A (en) * | 1983-08-04 | 1984-06-12 | Mcneil-Akron, Inc. | Tire curing press |
GB2199531B (en) * | 1987-01-07 | 1990-02-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Tire vulcanizing machine |
JPH01221207A (ja) * | 1988-02-29 | 1989-09-04 | Kobe Steel Ltd | タイヤプレス |
JP2686375B2 (ja) * | 1991-04-23 | 1997-12-08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製造装置 |
KR950005703B1 (ko) * | 1991-05-08 | 1995-05-29 | 가부시끼가이샤 고오베 세이꼬오쇼 | 타이어 가황 프레스 |
JP2703170B2 (ja) * | 1993-09-14 | 1998-01-2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加硫設備 |
JP3095591B2 (ja) * | 1993-09-30 | 2000-10-03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加硫設備 |
-
1995
- 1995-11-08 EP EP95117601A patent/EP071270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5-11-14 CN CN95119248A patent/CN106700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1-16 CZ CZ953027A patent/CZ302795A3/cs unknown
- 1995-11-16 SK SK1441-95A patent/SK144195A3/sk unknown
- 1995-11-16 KR KR1019950041604A patent/KR015852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
- 1997-05-19 US US08/858,464 patent/US582088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182698A1 (zh) * | 1972-05-04 | 1973-12-14 | Gazuit Georges | |
US3918861A (en) * | 1974-10-11 | 1975-11-11 | Cooper Tire & Rubber Co | Vulcanizing press with rotary locking mechanism |
US4383808A (en) * | 1981-06-10 | 1983-05-17 |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ulcanizing press for manufacturing tires |
EP0115431A1 (en) * | 1983-01-27 | 1984-08-08 |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 Mold clamping mechanism for a tire curing press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6462C (zh) * | 2006-10-18 | 2008-06-25 | 宁新华 | 轮胎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Z302795A3 (en) | 1996-06-12 |
KR0158524B1 (ko) | 1999-01-15 |
CN1132682A (zh) | 1996-10-09 |
EP0712704A2 (en) | 1996-05-22 |
SK144195A3 (en) | 1997-01-08 |
KR960017101A (ko) | 1996-06-17 |
EP0712704A3 (en) | 1996-11-13 |
US5820886A (en) | 1998-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004C (zh) | 轮胎硫化组合金属模具 | |
CN1069578C (zh) | 轮胎硫化设备 | |
CN1032907C (zh) | 制品的成型设备 | |
JP5481656B2 (ja) | タイヤ加硫機 | |
CN1501859A (zh) | 复合金属部件的生产、成型和粘结系统 | |
CN1248805C (zh) | 成型模具的分段更换装置 | |
CN1106254C (zh) | 热成形装置、方法以及碗状容器和热成形品的制法及模具 | |
CN1429675A (zh) | 成形用金属模具及其分段更换方法 | |
CN1816490A (zh) | 自动扶梯或自动升梯的扶手、扶手导引系统及扶手驱动系统 | |
CN1630620A (zh) | 用于制造中空玻璃制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392039A (zh) | 塑料模塑品的成形方法和成形装置 | |
CN1921996A (zh) | Rtm成型方法及装置 | |
CN1061587C (zh) | 轮胎金属模搬运装置 | |
CN101065215A (zh) | 单元生产方法以及单元生产设备 | |
CN1200069A (zh) | 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 | |
CN1106922C (zh) | 树脂模制机 | |
CN104582920A (zh) | 轮胎硫化装置 | |
CN1481300A (zh) | 注射成形装置以及注射成形方法 | |
CN1069570C (zh) | 一种合模装置 | |
CN1219681C (zh) | 用于自立袋的成形、充填和密封设备 | |
CN1161016A (zh) | 中空注塑成型一体化轴型回转件的方法和所制取的模塑件 | |
CN1131605A (zh) | 模塑方法与模塑设备 | |
JP5259007B1 (ja) | タイヤ加硫機、および、タイヤ加硫機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CN109879048A (zh) | 一种塞棒生产的搬运装置 | |
CN100346895C (zh) | 用于弯曲料管的方法和用于弯曲料管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