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542038A -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42038A
CN106542038A CN201510605129.XA CN201510605129A CN106542038A CN 106542038 A CN106542038 A CN 106542038A CN 201510605129 A CN201510605129 A CN 201510605129A CN 106542038 A CN106542038 A CN 106542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motorcycle
unit
configuration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51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荣华
蓝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51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42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4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42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该摩托车具有车架单元及设于车架单元上的置物箱,车架单元上吊挂有可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至少包含引擎本体及与引擎本体形成整体的传动箱;传动箱上设有空气滤清器;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引擎本体于传动箱相对于后轮的另一侧设有后叉单元,后叉单元与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车架单元具有侧车架,侧车架与后叉单元间配设避震器,避震器与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由俯视观视避震器位于置物箱侧旁,避震器与置物箱成不重叠状配置;藉此避震器位于置物箱侧旁,进而可使置物箱向下延伸的置物空间不会受到避震器限制,进而提升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尤指一种可避免摩托车的置物箱向下延伸的置物空间受到限制、进而可提升摩托车的使用功效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为让空气滤清器具备有较大的体积,藉以来提升过滤外界空气的效果,因此将设于空气滤清器侧旁的避震器,配置于沿车宽方向的另一侧,藉此来腾出空间以利于空气滤清器的体积增加。
如图1、2所示,是TWI33917号专利案,其是将空气滤清器A与避震器B分别沿车宽方向设置于摩托车的左右侧上,该避震器B是位于置物箱C的下方,也就是说该置物箱C是位于该避震器B与座垫D之间。
TWI33917号专利案,藉由上述的配置构造,固然可令该空气滤清器A安装处腾出空间,从而可提升该空气滤清器A的体积。然而其将该避震器B位于置物箱C的下方,而使该置物箱C是位于该避震器B与座垫D之间,因此导致了该置物箱C向下延伸的空间受到该避震器B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该置物箱C可置物的空间受到严重的局限。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藉以提升空气滤清器的体积,以及避免对置物箱的置物空间造成限制,已为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结构),主要是克服常用摩托车避震器的配置易干扰到空气滤清器或置物箱的体积增加的缺陷。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该摩托车具有车架单元及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置物箱,该车架单元上吊挂有一可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该摆动式动力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引擎本体及一与引擎本体形成一整体的传动箱;该传动箱上设置有一空气滤清器;该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引擎本体于传动箱相对于后轮的另一侧设有一后叉单元,该后叉单元与该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该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该车架单元具有侧车架,该侧车架与该后叉单元之间配设一避震器,该避震器是与该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该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是位于该置物箱的侧旁,该避震器与该置物箱是成不重叠状配置。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将该避震器是以朝车体前方倾斜式配置于该侧车架与该后叉单元之间,且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是位于该侧车架的下方;更明确地说,该避震器与该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该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及右侧,藉此该避震器是位于该置物箱的侧旁,进而可使该置物箱向下延伸的置物空间不会受到该避震器所限制,进而可提升该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优选地,该避震器是朝车体前方倾斜配置于该侧车架与该后叉单元上。
优选地,由俯视观视时,该避震器是位于该侧车架的下方。
优选地,由摩托车右侧观视时,该避震器的前端具有前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前锁付部与该置物箱重叠状。
优选地,该侧车架具有一连结部,该后叉单元具有一连结座,该避震器的前端是连结于该侧车架的连结部上,该避震器的后端是连结于该后叉单元的连结座上;该避震器的前端具有前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后端具有后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后锁付部是位于沿车体上下方向通过后轮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以及后轮朝车体前方并平行于该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的后轮前端缘垂直假想线所界定的区域内。
优选地,该置物箱的上方设有一座垫。
优选地,该引擎本体于设有后叉单元的同一侧,设置有供该引擎本体排放燃爆后废气的排气装置;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与该排气装置形成部分重叠。
优选地,该传动箱的后端安装着后轮。
优选地,该避震器的前端是连结于该侧车架的弯曲部上。
优选地,该避震器的后锁付部是位于沿车体前后方向通过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以及后轮朝车体上方并平行于该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的后轮上端缘水平假想线所界定的区域内。
附图说明
图1、2是TWI33917号专利案。
图3是本发明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摩托车的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该摩托车1的车架单元2上吊挂有一可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3,该摆动式动力单元3至少包含有一引擎本体31及一与引擎本体31形成一整体的传动箱32;该传动箱32上设置有一可过滤外界空气并提供鲜新空气给该引擎本体31燃爆使用的空气滤清器4;该摆动式动力单元3的引擎本体31于传动箱32相对于后轮6的另一侧设有一后叉单元5,更明确地说,该后叉单元5与该空气滤清器4分别位于该摩托车1沿车宽方向的左侧及右侧;该引擎本体31于设有后叉单元5的同一侧,设置有供该引擎本体31排放燃爆后废气的排气装置311;该传动箱32的后端安装着后轮6。
如图3、4、5所示,该车架单元2至少具有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左右一对的侧车架21,该车架单元2上设有一置物箱7,该置物箱7的上方设有一供驾驶人乘座的座垫71,该侧车架21与该后叉单元5之间设置一避震器8,该避震器8的前端81具有前锁付部811,该前锁付部811是连结于该侧车架21的连结部211上,该连结部211是位于该侧车架21的弯曲部21a上,也就是说该避震器8的前端81是连结于该侧车架21的弯曲部21a上,该避震器8的后端82具有后锁付部821,该后锁付部821是连结于该后叉单元5的连结座51上。
如图3、5所示,该避震器8的后锁付部821是位于沿车体上下方向通过后轮车轴9中心的垂直假想线E、以及后轮6朝车体前方并平行于该后轮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E的后轮前端缘垂直假想线E1所界定的区域内,藉此可使该避震器8可以充分利用该车轴中心垂直假想线E与后轮前端缘垂直假想线E1所界定出的区域内,进而可避免该摩托车1的大型化;且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8与该排气装置311形成部分重叠,因此可使该避震器8不会太凸出于车体宽度方向,藉此更可使该摩托车1小型化。
如图3、5所示,该避震器8的后锁付部821是位于沿车体前后方向通过后轮车轴9中心的水平假想线F、以及后轮6朝车体上方并平行于该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F的后轮上端缘水平假想线F1所界定的区域内,藉此该避震器8整体高度不会太高,进而可避免该后叉单元5的大型化。
如图3、4、5所示,该避震器8是以朝车体前方倾斜式配置于该侧车架21与该后叉单元5上,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8是位于该侧车架21的下方,且位于该置物箱7的侧旁,该避震器8与该置物箱7呈不重叠状;更明确地说,该避震器8与该空气滤清器4分别位于该摩托车1沿车宽方向的左侧及右侧,藉此该避震器8是位于该置物箱7的侧旁,也就是说由右侧(以驾驶人骑乘于摩托车上时的右边为右侧)观视时,该避震器8的前锁付部811与该置物箱7形成重叠状,进而可使该置物箱7向下延伸的置物空间不会受到该避震器8所限制。
本发明的主要功效在于:藉由将该避震器8是以朝车体前方倾斜式配置于该侧车架21与该后叉单元5之间,且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8是位于该侧车架21的下方,且位于该置物箱7的侧旁,该避震器8与该置物箱7是成不重叠状配置;更明确地说,该避震器8与该空气滤清器4分别位于该摩托车1沿车宽方向的左侧及右侧,藉此该避震器8是位于该置物箱7的侧旁,进而可使该置物箱7向下延伸的置物空间不会受到该避震器8所限制,进而可提升该摩托车1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藉由上述的构造,确能达到诉求的目的,应已符合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及工业实用性的要件,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委员之详鉴,并赐核准发明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
附图标记说明
1 摩托车
2 车架单元 21 侧车架 21a 弯曲部
211 连结部
3 摆动式动力单元 31 引擎本体
311 排气装置
32 传动箱
4 空气滤清器
5 后叉单元 51 连结座
6 后轮
7 置物箱 71 座垫
8 避震器 81 前端 811 前锁付部
82 后端 821 后锁付部
9 后轮车轴
A 空气滤清器 B 避震器 C 置物箱
D 座垫
E 后轮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 E1 后轮前端缘垂直假想线
F 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 F1 后轮上端缘水平假想线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该摩托车具有车架单元及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置物箱,该车架单元上吊挂有一可摆动的摆动式动力单元,该摆动式动力单元至少包含有一引擎本体及一与引擎本体形成一整体的传动箱;该传动箱上设置有一空气滤清器;该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引擎本体于传动箱相对于后轮的另一侧设有一后叉单元,该后叉单元与该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该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该车架单元具有侧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侧车架与该后叉单元之间配设一避震器,该避震器是与该空气滤清器分别位于该摩托车沿车宽方向的左侧与右侧,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是位于该置物箱的侧旁,该避震器与该置物箱是成不重叠状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器是朝车体前方倾斜配置于该侧车架与该后叉单元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由俯视观视时,该避震器是位于该侧车架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由摩托车右侧观视时,该避震器的前端具有前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前锁付部与该置物箱重叠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侧车架具有一连结部,该后叉单元具有一连结座,该避震器的前端是连结于该侧车架的连结部上,该避震器的后端是连结于该后叉单元的连结座上;该避震器的前端具有前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后端具有后锁付部,该避震器的后锁付部是位于沿车体上下方向通过后轮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以及后轮朝车体前方并平行于该车轴中心的垂直假想线的后轮前端缘垂直假想线所界定的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箱的上方设有一座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擎本体于设有后叉单元的同一侧,设置有供该引擎本体排放燃爆后废气的排气装置;由俯视观视,该避震器与该排气装置形成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箱的后端安装着后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器的前端是连结于该侧车架的弯曲部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器的后锁付部是位于沿车体前后方向通过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以及后轮朝车体上方并平行于该后轮车轴中心的水平假想线的后轮上端缘水平假想线所界定的区域内。
CN201510605129.XA 2015-09-22 2015-09-22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Pending CN106542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5129.XA CN106542038A (zh) 2015-09-22 2015-09-22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5129.XA CN106542038A (zh) 2015-09-22 2015-09-22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42038A true CN106542038A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5129.XA Pending CN106542038A (zh) 2015-09-22 2015-09-22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420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97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0050B2 (ja) * 1998-12-18 2004-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トレインモジュール
TWM319888U (en) * 2007-05-10 2007-10-01 Kwang Yang Motor Co Driving mechanism of motorcycle brake
CN101085631A (zh) * 2006-06-09 2007-12-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343090Y (zh) * 2009-01-14 2009-11-1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的预备电池结合构造
CN103180201A (zh) * 2010-10-27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0050B2 (ja) * 1998-12-18 2004-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トレインモジュール
CN101085631A (zh) * 2006-06-09 2007-12-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TWM319888U (en) * 2007-05-10 2007-10-01 Kwang Yang Motor Co Driving mechanism of motorcycle brake
CN201343090Y (zh) * 2009-01-14 2009-11-1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的预备电池结合构造
CN103180201A (zh) * 2010-10-27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97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结构
CN112339897B (zh) * 2019-08-08 2022-07-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型摩托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4757B2 (ja) 電動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EP2669502B1 (en) Saddle-ride-type vehicle
EP3321486A1 (en) Straddled vehicle
TWI682868B (zh) 跨坐型車輛之前部構造
CN104364144A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CN106542038A (zh) 摩托车的避震器配置
CN105460121B (zh) 鞍骑型车辆的吸附罐配置结构
JP5931576B2 (ja) 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TWI549855B (zh) Locomotive shock absorber configuration
EP2711275A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589901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N204264391U (zh) 抗撞击的减震前车叉
CN204383113U (zh) 后桥空气悬架导向臂
EP3042835A1 (en) Motorcycle
CN102951231B (zh) 速克达摩托车结构
CN202970968U (zh) 空气清洁器装置和进气管道装置
CN205891107U (zh)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CN203783773U (zh)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及汽车引气管
TWI621550B (zh) 機車傾倒感知器的配置
CN205225414U (zh) 水田作业机
CN106542037B (zh) 摩托车后叉结构
JP6274431B2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CN204296911U (zh) 一种客车过渡轮机构
CN106163908B (zh) 用于摩托车的滤罐安装结构
CN105460136A (zh) 摩托车倾倒感知器的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