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1107U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91107U CN205891107U CN201620615281.6U CN201620615281U CN205891107U CN 205891107 U CN205891107 U CN 205891107U CN 201620615281 U CN201620615281 U CN 201620615281U CN 205891107 U CN205891107 U CN 2058911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stay
- mounting structure
- electric
- contiguous block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包括:前架、前轮、把手、车架、安装结构、驱动电机、后轮和电池;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左平叉和右平叉;下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下端连接;上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左平叉的下端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左平叉和右平叉形成的前段空间用于安装驱动电机,不占用车架的空间,整车布置上有更多空间用于安装电池等部件。同时,驱动电机的重心靠近平叉轴,远离后轮轴,对悬挂系统的等效簧下质量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两轮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两轮车的中置电机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两轮车的电机安装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轮毂电机,电机安装在驱动轮轴上,同心安装。轮毂电机因为集成在轮圈里,便于车体布置,同时成本较低,传动直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2)侧挂电机,电机在驱动轮的一侧,安装于驱动轮悬挂摇臂上,可以通过减速机构驱动车轮。
(3)中置电机,电机安装在主车架上,类似汽油摩托车的发动机位置。
但现有的三种电机安装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轮毂电机安装在轮轴上,会因为自身重量导致悬挂系统簧下质量过大,影响减震效果。电机直接接收地面震动,工况恶劣,对寿命有不利的影响。而且没有减速系统,不利于实现大扭矩驱动。同时,轮圈内体积有限,难以布置大功率的电机。因为电机的驱动扭矩完全作用在后轮轴处,平叉的轮轴处受力过大,易造成损坏和隐患。
(2)侧挂电机通过减速可以实现大扭矩,但仍然有簧下质量过大,电机处震动大,工况恶劣等问题,同时会造成车体重心偏向一边,影响驾驶感受。
(3)中置电机,可以避免上述两种电机安装方式的缺点,但电机占用了主车架处的空间,不利于电动车辆电池的安装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包括:左平叉和右平叉;下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下端连接;上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左平叉的下端连接;所述左平叉、所述右平叉、所述下连接体和所述上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驱动电机的空间。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下端均向下凸设下端连接块,两所述下端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所述下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孔内。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左平叉的上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上端均向上凸设上端连接块,两所述上端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所述上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孔内。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下连接体近似为矩形的条状,所述下连接体的端面开设若干通孔,所述下连接体用于放置所述驱动电机。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下连接体的一端向外凸设两连接块,两所述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上连接体近似为圆柱形。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左平叉的左端和所述右平叉的左端均向左形成左端连接块,两所述左端连接块均设有与外接车架连接的连接孔。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左平叉的右端和所述右平叉的右端均向右形成右端连接块,两所述右端连接块均设有与后轮连接的连接孔。
上述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左平叉或所述右平叉的上端开容纳所述驱动电机的部分部位的弧形凹槽。
一种电动两轮车,其中,包括:前架;前轮,所述前轮与所述前架的下端连接;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前架的上端连接;所述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前架连接;所述安装结构,所述车架的另一端与两所述左端连接块的所述连接孔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下连接体的所述连接孔连接;后轮,所述后轮与两所述右端连接块的所述连接孔连接;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架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左平叉和右平叉形成的前段空间用于安装驱动电机,不占用车架的空间,整车布置上有更多空间用于安装电池等部件。
(2)驱动电机的重心靠近平叉轴,远离后轮轴,对悬挂系统的等效簧下质量影响较小。同时,由于驱动电机靠近平叉轴的旋转中心,有效地减少地面震动冲击对电机的影响。
(3)驱动电机输出轴和后轮轴的距离恒定,利于传动系统设计和工作。
(4)驱动电机的安装空间大,以此可以设计更大功率的驱动电机。
(5)驱动电机安装方式和装配简单,电机与车体悬挂系统集成,整车更整合和模块化。
(6)驱动扭矩不作用在轮轴处,对平叉轴的强度要求低,减少设计难度。
(7)由于驱动电机不占用车架空间,避免造成电池安装位置上移,进而降低整车重心,提升操作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安装驱动电机后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示意图。
附图中:1、左平叉;11、下端连接块;111、连接孔;12、上端连接块;121、连接孔;13、左端连接块;131、连接孔;14、右端连接块;141、连接孔;2、右平叉;21、下端连接块;22、上端连接块;221、连接孔;23、左端连接块;231、连接孔;24、右端连接块;25、弧形凹槽;3、下连接体;31、通孔;32、连接块;321、连接孔;4、上连接体;5、驱动电机;6、车架;7、后轮;8、前架;9、前轮;10、把手;2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包括有左平叉1和右平叉2,左平叉1和右平叉2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包括有下连接体3,下连接体3的两端分别与左平叉1的下端和右平叉2的下端连接。
同时,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包括有上连接体4,上连接体4的两端分别与左平叉1的下端和左平叉1的下端连接,以此通过下连接体3和上连接体4固定左平叉1和右平叉2,增加整体强度和刚性。
而且,左平叉1、右平叉2、下连接体3和上连接体4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于容纳驱动电机5。
更具体的,左平叉1、右平叉2、下连接体3和上连接体4形成的空间的前段容纳驱动电机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平叉1的下端和右平叉2的下端均向下凸设形成有下端连接块11和21,下端连接块11开设有一连接孔111,下端连接块21也在对应位置开设有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下连接体3的两端分别插入下端连接块11的连接孔111和下端连接块21的连接孔内。
具体的,下端连接块11和下端连接块21分别位于左平叉1的前段和右平叉2的前段。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平叉1的上端和右平叉2的上端均向上凸设形成有上端连接块12和22,上端连接块12开设有一连接孔121,上端连接块22开设有一连接孔221,上连接体4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孔121和连接孔221内。
图3为安装驱动电机后的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爆炸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下连接体3近似为矩形的条状,下连接体3的端面开设若干通孔31。
此外,下连接体3上用于放置驱动电机5。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下连接体3的一端向外凸设两连接块32,两连接块32均开设一连接孔321。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连接体4近似为圆柱形。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平叉1的左端和右平叉2的左端均向左形成左端连接块13和23,左端连接块13设有连接孔131,左端连接块23设有连接孔231,通过连接孔131和连接孔231与外接车架6相连接。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平叉1的右端和右平叉2的右端均向右形成右端连接块14和24,右端连接块14设有连接孔141,右端连接块24在对应位置也设有连接孔,通过右端连接块14的连接孔141和右端连接块24的连接孔与后轮7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平叉1或右平叉2的上端开容纳驱动电机5的部分部位的弧形凹槽25。
作为较佳实施例中,在右平叉2的上端弧形凹槽25。
接下来,说明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
图4为电动两轮车的示意图,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
电动两轮车包括有前架8和前轮9,前轮9通过前轮轴与前架8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把手10,把手10与前架8的上端连接。
另一方面,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车架6,车架6的一端与前架8连接。
同时,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中置电机安装结构,车架6的另一端通过平叉轴与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两左端连接块13和23的两连接孔131和231相连接。
再,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安装于下连接体3上,并且驱动电机5与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下连接体3的连接孔321相连接。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后轮7,后轮7通过后轮轴与中置电机安装结构的两右端连接块14和24的连接孔141和241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电动两轮车包括有电池20,电池20安装于车架6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平叉和右平叉;
下连接体,所述下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下端连接;
上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左平叉的下端连接;
所述左平叉、所述右平叉、所述下连接体和所述上连接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驱动电机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平叉的下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下端均向下凸设下端连接块,两所述下端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所述下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平叉的上端和所述右平叉的上端均向上凸设上端连接块,两所述上端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所述上连接体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连接体近似为矩形的条状,所述下连接体的端面开设若干通孔,所述下连接体用于放置所述驱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连接体的一端向外凸设两连接块,两所述连接块均开设一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体近似为圆柱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平叉的左端和所述右平叉的左端均向左形成左端连接块,两所述左端连接块均设有与外接车架连接的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平叉的右端和所述右平叉的右端均向右形成右端连接块,两所述右端连接块均设有与后轮连接的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平叉或所述右平叉的上端开容纳所述驱动电机的部分部位的弧形凹槽。
10.一种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架;
前轮,所述前轮与所述前架的下端连接;
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前架的上端连接;
所述车架,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前架连接;
所述安装结构,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所述车架的另一端与两所述左端连接块的所述连接孔连接;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下连接体的所述连接孔连接;
后轮,所述后轮与两所述右端连接块的所述连接孔连接;
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架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15281.6U CN205891107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15281.6U CN205891107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91107U true CN205891107U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776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15281.6U Active CN205891107U (zh) | 2016-06-21 | 2016-06-21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911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5184A (zh) * | 2016-06-21 | 2016-10-12 | 杭州虬龙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
2016
- 2016-06-21 CN CN201620615281.6U patent/CN2058911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5184A (zh) * | 2016-06-21 | 2016-10-12 | 杭州虬龙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32878B2 (en) | Electric motorcycle | |
CN109693526A (zh) | 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CN205891107U (zh)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
CN106995033A (zh) | 一种电动车的驱动机构 | |
CN105270090B (zh) | 一种后驱电动车承载式后桥装置 | |
CN106005184A (zh) | 电动两轮车中置电机安装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电动两轮车 | |
CN104476996B (zh) | 电动汽车后桥缓冲防撞结构 | |
CN201179950Y (zh) | 模块式组合动力单元 | |
CN107128431A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或电动摩托车用中置电机组件 | |
CN218477586U (zh) | 一种从五通部位拆装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06781513U (zh) | 用于低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悬置结构 | |
CN201951180U (zh) | 汽车后桥壳 | |
TWI548559B (zh) | Electric locomotive | |
CN208813423U (zh) |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组合结构 | |
CN206067888U (zh) | 一种燃油型移动警务室底盘 | |
CN206236724U (zh) | 一种电动车专用电池箱 | |
CN115384673A (zh) | 一种电动摩托车车体 | |
CN210734408U (zh) | 一种电动助力车车架 | |
CN207939285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安装结构 | |
CN206049920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平叉 | |
CN208093596U (zh) | 一种电动车载电池包 | |
CN208469486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平板车的双避震结构 | |
CN206067516U (zh) | 电动旅游观光车 | |
CN202574506U (zh) | 双电中置动力的电动车车架 | |
CN205706195U (zh) | 一种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1 Address after: Green Ting Road Yuhang District Cang Qian stree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0 No. 1 Building 1 room 146 Co-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reen Ting Road Yuhang District Cang Qian street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0 No. 1 Building 1 room 146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