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4610A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和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24610A CN106524610A CN201611046309.XA CN201611046309A CN106524610A CN 106524610 A CN106524610 A CN 106524610A CN 201611046309 A CN201611046309 A CN 201611046309A CN 106524610 A CN106524610 A CN 106524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compressor
- air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20 electrodynamic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01 flash-disti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434 in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其中,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压缩机相连,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还包括:辅助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闪蒸器,与辅助换热器相连,闪蒸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相连;第一阀,设于第一管路上;化霜管路,连通四通阀及闪蒸器;第二阀,设于化霜管路上,控制冷媒在化霜管路中流动状态。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启位于化霜管路的第二阀能够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意识的增强,空调以其节能,控制灵活,容易安装和维护等特点,已走进广大普通家庭,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低温状态下,由于蒸发温度比较低,蒸发器容易结霜等因素,造成冷媒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大大降低,制热效果变差,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往往造成客户的投诉。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空调系统,能够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的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压缩机相连,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还包括:辅助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闪蒸器,与辅助换热器相连,闪蒸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压缩机相连;第一阀,设于第一管路上;化霜管路,连通四通阀及闪蒸器;第二阀,设于化霜管路上,控制冷媒在化霜管路中流动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阀,开启第一阀时,通过闪蒸器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直接喷射到压缩机中,提高了喷气增焓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过冷度,增强机组的换热能力,改善空调系统由于低温导致的换热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开启位于化霜管路的第二阀能够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四通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相连,冷媒由四通阀的第四阀口流经气液分离器,流至压缩机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媒由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进入气液分离器,通过气液分离器流至压缩机中,从而被压缩机吸收压缩,避免了液态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而导致的压缩机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辅助换热器的第四口与四通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或辅助换热器的第四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相连,冷媒由第四口流动至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排出的部分冷媒进行混合流动至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由于压力作用,冷媒由辅助换热器的第四口流动至气液分离器的入口,通过气液分离器将液态冷媒分离出来,然后将气态冷媒流动至压缩机中,气态冷媒能够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或者在制冷模式下,可以选择将辅助换热器的第四口直接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相连,气态冷媒由第四口直接流动至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进行混合流动至压缩机。从而减轻气液分离器的损耗,延长了气液分离器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管路,连通辅助换热器的第一口与室外换热器的排气口,冷媒从室外换热器的排气口排出,通过第二管路流至辅助换热器的第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模式下,冷媒通过第二管路流至辅助换热器的第一口,进入辅助换热器后进一步过冷,提高主流路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闪蒸器包括:第一接口,与辅助换热器的第二口相连,冷媒由辅助换热器流出,通过第一接口流入闪蒸器中;第二接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于室内换热器,冷媒由闪蒸器通过第二管路流至室内换热器;第三接口,连接于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冷媒由闪蒸器流至压缩机;第四接口,与辅助换热器的第三口通过第四管路相连,冷媒由闪蒸器流出至辅助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模式下,冷媒由辅助换热器流出,通过第一接口流入闪蒸器中,闪蒸器将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的第三接口流出,喷射到压缩机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二接口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进一步节流后,在室内侧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另一路,通过第四接口进入辅助换热器,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到达气液分离器,再次被压缩机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设于第二管路上,控制在第二管路内,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至辅助换热器的流速及冷媒的压强;第二节流装置,设于第三管路上,或设于第四管路上,或设于闪蒸器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至辅助换热器时,通过第一节流装置,变成中温中压的冷媒,可以使辅助换热器更好的对冷媒进一步过冷。通过第二节流装置可以调节从闪蒸器流出的冷媒的流速以及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上,检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与四通阀相连,与第一阀及第二阀相连,与第一节流装置及第二节流装置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温度,然后传输至控制装置,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用以控制第一阀开启,可以提高喷气增焓的效果。控制装置还可以改变四通阀的接通方向,结合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能够对冷媒的压力、流速以及方向进行很好的控制。当制热运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系统进入化霜运行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二阀开启,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以及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热模式下,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接通,压缩机排气从第一阀口进入四通阀,然后从第二阀口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冷凝放热,之后经过闪蒸器的第二接口管进入闪蒸器,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的第三接口流出,喷射到压缩机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同时,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为从闪蒸器第一接口流出的主流路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在辅助换热器中进一步过冷,增强系统的整体换热能力,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第四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气态冷媒通过第三阀口进入四通阀,然后通过第四阀口流出。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装置节流后,到达辅助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与来自室外换热器的低压侧冷媒经过混合后,回到气液分离器,再次被压缩机吸收压缩,完成制热循环。制冷模式下,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压缩机排气经过第一阀口进入四通阀,然后通过第三阀口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接着经过第一节流装置初步节流后,变成中压中温的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进一步过冷,提高主流路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从辅助换热器出来的主流路冷媒,经过第一接口进入闪蒸器,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的第三接口流出,喷射到压缩机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二接口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进一步节流后,在室内侧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另一路,通过第二节流装置节流之后,进入辅助换热器,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再次被压缩机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计时器,与控制装置相连,统计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时间;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连,设于室外换热器上,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空调系统进入化霜运行,此时,计时器开始统计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时间,当制热运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当达到预定时长,则第二阀开启,从闪蒸器分离出来的冷媒经过第二阀进入气液分离器,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被压缩机吸收,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电磁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节流装置选择为电磁式膨胀阀或电动式膨胀阀,可以实现冷凝压力至蒸发压力的节流,控制冷媒的流量,从而达到对管路中的冷媒节流降压。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任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因此该空调有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再一个空调系统示意图。
100空调系统,102压缩机,104闪蒸器,106四通阀,m第一阀口,n第二阀口,o第三阀口,p第四阀口,108第一节流装置,110第二节流装置,112辅助换热器,114室外换热器,116室内换热器,118气液分离器,120第二管路,a第一接口,b第二接口,c第三接口,d第四接口,h第一口,i第二口,j第三口,k第四口,122第一管路,124第一阀;126化霜管路,128第二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热泵机组化霜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2、四通阀106、室内换热器116、室外换热器114及节流装置,四通阀106的第一阀口m与压缩机102相连,四通阀106的第二阀口n与室内换热器116相连,四通阀106的第三阀口o与室外换热器114相连,还包括:辅助换热器112,与室外换热器114相连;闪蒸器104,与辅助换热器112相连,闪蒸器104通过第一管路122与压缩机102相连;第一阀124,设于第一管路122上;化霜管路126,连通四通阀106及闪蒸器104;第二阀128,设于化霜管路126上,控制冷媒在化霜管路126中流动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根据压缩机102排气温度,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阀124,开启第一阀124时,通过闪蒸器104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直接喷射到压缩机102中,提高了喷气增焓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过冷度,增强机组的换热能力,改善空调系统由于低温导致的换热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果。开启位于化霜管路126的第二阀128能够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102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8,气液分离器118的入口与四通阀106的第四阀口p相连,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与压缩机102的第二进气口相连,冷媒由四通阀106的第四阀口p流经气液分离器118,流至压缩机102中。
在该实施例中,冷媒由四通阀106的第四阀口p进入气液分离器118,通过气液分离器118流至压缩机102中,从而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避免了液态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而导致的压缩机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辅助换热器112的第四口k与四通阀的第四阀口p相连;或辅助换热器的第四口k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相连,冷媒由第四口流动至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排出的部分冷媒进行混合流动至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四通阀的第四阀口p与气液分离器118的入口相连,由于压力作用,冷媒由辅助换热器112的第四口k流动至气液分离器118的入口,通过气液分离器118将液态冷媒分离出来,然后将气态冷媒流动至压缩机102中,气态冷媒能够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或者在制冷模式下,可以选择将辅助换热器112的第四口k直接与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相连,气态冷媒由第四口k直接流动至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进行混合流动至压缩机102。从而减轻气液分离器的损耗,延长了气液分离器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管路120,连通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一口h与室外换热器114的排气口,冷媒从室外换热器114的排气口排出,通过第二管路120流至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一口h。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冷媒通过第二管路120流至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一口h,进入辅助换热器112后进一步过冷,提高连通室外换热器与辅助换热器的管路经辅助换热器进入第一管路的流路(即主流路)中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闪蒸器104包括:第一接口a,与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二口i相连,冷媒由辅助换热器112流出,通过第一接口a流入闪蒸器104中;第二接口b,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于室内换热器116,冷媒由闪蒸器104通过第二管路流至室内换热器116;第三接口c,连接于压缩机102的第一进气口,冷媒由闪蒸器104流至压缩机102;第四接口d,与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三口j通过第四管路相连,冷媒由闪蒸器104流出至辅助换热器112。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冷媒由辅助换热器112流出,通过第一接口a流入闪蒸器104中,闪蒸器104将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102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二接口b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116进一步节流后,在室内侧换热器116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另一路,通过第四接口d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到达气液分离器118,再次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08,设于第二管路120上,控制在第二管路120内,冷媒由室外换热器114流至辅助换热器112的流速及冷媒的压强;第二节流装置110,设于第三管路上,或设于第四管路上,或设于闪蒸器104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冷媒由室外换热器114流至辅助换热器112时,通过第一节流装置108,变成中温中压的冷媒,可以使辅助换热器112更好的对冷媒进一步过冷。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10可以调节从闪蒸器104流出的冷媒的流速以及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压缩机的排气口上,检测由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与四通阀106相连,与第一阀124及第二阀128相连,与第一节流装置108及第二节流装置11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的温度,然后传输至控制装置,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用以控制第一阀124开启,可以提高喷气增焓的效果。控制装置还可以改变四通阀106的接通方向,结合第一节流装置108和第二节流装置110,能够对冷媒的压力、流速以及方向进行很好的控制。当制热运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系统进入化霜运行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二阀128开启,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102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其中,假设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5度,设置一个预定变化值为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此时的压缩机排气温度为17度,ΔT=17-15,即ΔT=2<3,由于此时ΔT小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则系统自动开启第一阀124,使经闪蒸器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102的整体能力。相应的,在一般环境情况下,ΔT大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则关闭第一阀,降低系统能耗。
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假设一个临界值为0度,制热运行累积超过5小时则传送至控制装置,如果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此时室外环境温度为-10度,则系统进入化霜运行,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制热化霜运行累积到达5小时,计时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打开位于化霜管路的第二阀128,此时从闪蒸器104第三接口c流出的气态冷媒流入化霜管路126,经过第二阀128进入气液分离器118,经气液分离器118分离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包括: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阀口m与第二阀口n连通,第四阀口p与第三阀口o连通;以及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阀口m与第三阀口o连通,第四阀口p与第二阀口n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制热模式下,第一阀口m与第二阀口n接通,压缩机102排气从第一阀口m进入四通阀,然后从第二阀口n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116冷凝放热,之后经过闪蒸器104的第二接口b管进入闪蒸器104,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102的整体能力。同时,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为从闪蒸器104第一接口a流出的主流路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112,在辅助换热器112中进一步过冷,增强系统的整体换热能力,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8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14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第四阀口p与第三阀口o连通,气态冷媒通过第三阀口o进入四通阀,然后通过第四阀口p流出。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后,到达辅助换热器112,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与来自室外换热器114的低压侧冷媒经过混合后,回到气液分离器118,再次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热循环。制冷模式下,第一阀口m与第三阀口o连通,第四阀口p与第二阀口n连通。压缩机排气经过第一阀口m进入四通阀,然后通过第三阀口o进入室外换热器114冷凝放热,接着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8初步节流后,变成中压中温的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过冷,提高主流路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从辅助换热器出来的主流路冷媒,经过第一接口a进入闪蒸器,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能力。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二接口b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116进一步节流后,在室内换热器116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另一路,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之后,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再次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计时器,与控制装置相连,统计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时间;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连,设于室外换热器上,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空调系统进入化霜运行,此时,计时器开始统计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时间,当制热运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当达到预定时长,则第二阀开启,从闪蒸器分离出来的冷媒经过第二阀128进入气液分离器118,经气液分离器118分离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电磁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节流装置选择为电磁式膨胀阀或电动式膨胀阀,可以实现冷凝压力至蒸发压力的节流,控制冷媒的流量,从而达到对管路中的冷媒节流降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冬季天冷的时候,用户打开空调,将空调调到制热模式下,此时第一阀口m与第二阀口n接通,第四阀口p与第三阀口o连通,压缩机102排气从第一阀口m进入四通阀106,然后从第二阀口n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116冷凝放热,之后经过闪蒸器104的第二接口b进入闪蒸器104,同时,位于压缩机102排气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102的排气温度,如果此时的排气温度为20度,假设压缩机102的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度,设置一个预定变化值为3,由于ΔT=20-18,即ΔT=2<3,由于此时ΔT小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则系统自动开启第一阀124,使经闪蒸器104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102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102的整体能力。同时,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为从闪蒸器104第一接口a流出的主流路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112,在辅助换热器112中进一步过冷,增强系统的整体换热能力,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8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14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第四阀口p与第三阀口o连通,气态冷媒通过第三阀口o进入四通阀,然后通过第四阀口p流出。另一路,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后,到达辅助换热器112,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与来自室外换热器114的低压侧冷媒在管道内经过混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8,气液分离后流至压缩机,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热循环。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此时的压缩机排气温度为17度,ΔT=17-15,即ΔT=2<3,由于此时ΔT小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则系统自动开启第一阀124,使经闪蒸器104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喷射到压缩机102内,增强压缩机102的喷射效果,提高压缩机102的整体能力。相应的,在一般环境情况下,ΔT大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则关闭第一阀,降低系统能耗。
通过计时器可以统计系统制热运行的时间,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假设一个临界值为0度,制热运行累积超过5小时则将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当制热化霜运行累积到达5小时后,计时器将运行时间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如果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此时室外环境温度为-11度,则系统进入化霜运行,控制装置将打开位于化霜管路的第二阀128,此时从闪蒸器104第三接口c流出的气态冷媒流入化霜管路126,经过第二阀128进入气液分离器118,经气液分离器118分离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当夏天用户需要使用空调制冷时,控制装置控制四通阀106的第一阀口m与第三阀口o连通,第四阀口p与第二阀口n连通。压缩机排气经过第一阀口m进入四通阀106,然后通过第三阀口o进入室外换热器114冷凝放热,接着经过第一节流装置108初步节流后,变成中压中温的冷媒,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过冷,提高主流路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从辅助换热器112出来的主流路冷媒,经过第一接口a进入闪蒸器,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同时,位于压缩机102排气口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如果此时的排气温度为28度,假设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度,设置一个预定变化值为3,由于ΔT=28-18,即ΔT=10>3,由于此时ΔT远大于预设的温度变化值,不需要通过第一阀128来增强喷气增焓效果,则系统自动关闭第一阀124,使经闪蒸器104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不能从闪蒸器104的第三接口c流出。降低压缩机102能耗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二接口b流出,到达室内换热器116进一步节流后,在室内换热器116蒸发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另一路,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之后,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8进行分离,最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其中,第二节流装置110可以设置在闪蒸器104内部,也可以设置在闪蒸器104与室内换热器116之间的管路上。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制热模式下,基于实施例一,从闪蒸器104第四接口d出来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后,到达辅助换热器112,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然后直接到达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位置,与经过气液分离器118分离的冷媒一起流至压缩机102中,最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热循环。
同样的,结合实施例一,在制冷模式下,从闪蒸器104第四接口出来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后,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10节流之后,进入辅助换热器112,进一步冷却主流路的冷媒,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冷媒,然后直接到达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位置,与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的冷媒一起流至压缩机102中,最后被压缩机102吸收压缩,完成制冷循环。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因此该空调有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开启位于化霜管路的第二阀能够增大冷媒循环量,补充了化霜时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实现快速化霜,增强制热效果,优化了化霜的热舒适性,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四通阀(106)、室内换热器(116)、室外换热器(114)及节流装置,所述四通阀(106)的第一阀口(m)与所述压缩机(102)相连,所述四通阀(106)的第二阀口(n)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16)相连,所述四通阀(106)的第三阀口(o)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4)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换热器(112),与所述四通阀(106)及所述室外换热器(114)相连;
闪蒸器(104),与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相连,通过第一管路(122)与所述压缩机(102)相连;
第一阀(124),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22)上;
化霜管路(126),连通所述四通阀(106)及所述闪蒸器(104);
第二阀(128),设于所述化霜管路(126)上,控制冷媒在所述化霜管路(126)中流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118),所述气液分离器(118)的入口与所述四通阀(106)的第四阀口(p)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2)的第二进气口相连,所述冷媒由所述四通阀(106)的第四阀口(p)流经所述气液分离器(118),流至所述压缩机(10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四口(k)与所述四通阀(106)的所述第四阀口(p)相连,所述冷媒由所述第四口(k)流动至所述第四阀口(p);或
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四口(k)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媒由所述第四口(k)流动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18)的出口排出的部分所述冷媒进行混合流动至所述压缩机(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管路(120),连通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一口(h)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4)的排气口,所述冷媒从所述室外换热器(114)的排气口排出,通过所述第二管路(120)流至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一口(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104)包括:
第一接口(a),与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二口(i)相连,所述冷媒由所述辅助换热器(112)流出,通过所述第一接口(a)流入所述闪蒸器(104)中;
第二接口(b),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116),所述冷媒由所述闪蒸器(104)通过所述第三管路流至所述室内换热器(116);
第三接口(c),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02)的第一进气口,所述冷媒由所述闪蒸器(104)流至所述压缩机(102);
第四接口(d),与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第三口(j)通过第四管路相连,所述冷媒由所述闪蒸器(104)流出至所述辅助换热器(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108),设于所述第二管路(120)上,控制在所述第二管路(120)内,所述冷媒由所述室外换热器(114)流至所述辅助换热器(112)的流速及所述冷媒的压强;
第二节流装置(110),设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或设于所述第四管路上,或设于所述闪蒸器(104)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压缩机(102)的排气口上,检测所述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温度;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与所述四通阀(106)相连,与所述第一阀(124)及所述第二阀(128)相连,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8)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1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阀口(m)与所述第二阀口(n)连通,所述第四阀口(p)与所述第三阀口(o)连通;以及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阀口(m)与所述第三阀口(o)连通,所述第四阀口(p)与所述第二阀口(n)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统计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时间;
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14)上,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磁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46309.XA CN106524610A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46309.XA CN106524610A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4610A true CN106524610A (zh) | 2017-03-22 |
Family
ID=5835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46309.XA Pending CN106524610A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24610A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79890A (zh) * | 2018-07-23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除霜的热泵循环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09990429A (zh) * | 2019-03-15 | 2019-07-09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0425763A (zh) * | 2018-11-20 | 2019-11-0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系统 |
CN110470013A (zh) * | 2019-08-02 | 2019-1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470012A (zh) * | 2019-08-02 | 2019-1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762755A (zh) * | 2019-10-30 | 2020-02-07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1306725A (zh) * | 2020-02-26 | 2020-06-19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97045A (zh) * | 2020-04-20 | 2020-07-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半导体换热器的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2050292A (zh) * | 2020-08-24 | 2020-1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539452A (zh) * | 2020-12-18 | 2021-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098552A1 (zh) * | 2019-11-21 | 2021-05-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654264A (zh) * | 2021-08-05 | 2021-11-1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683809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热泵空调系统和车辆 |
CN114812024A (zh) * | 2022-05-06 | 2022-07-29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及其除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92368A2 (en) * | 2011-11-11 | 2013-05-1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High-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air-cooled heat pump |
CN103574798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显热除霜方法和蓄热除霜方法 |
CN103574966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CN103983037A (zh) * | 2014-04-22 | 2014-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
CN105190199A (zh) * | 2013-03-12 | 2015-12-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
2016
- 2016-11-22 CN CN201611046309.XA patent/CN1065246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92368A2 (en) * | 2011-11-11 | 2013-05-1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High-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air-cooled heat pump |
CN103574798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显热除霜方法和蓄热除霜方法 |
CN103574966A (zh) * | 2012-07-30 | 2014-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CN105190199A (zh) * | 2013-03-12 | 2015-12-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3983037A (zh) * | 2014-04-22 | 2014-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带除霜功能的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79890A (zh) * | 2018-07-23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除霜的热泵循环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10425763A (zh) * | 2018-11-20 | 2019-11-0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热泵系统 |
CN109990429A (zh) * | 2019-03-15 | 2019-07-09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WO2020186906A1 (zh) * | 2019-03-15 | 2020-09-2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0470012B (zh) * | 2019-08-02 | 2022-03-2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470013A (zh) * | 2019-08-02 | 2019-1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470012A (zh) * | 2019-08-02 | 2019-11-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470013B (zh) * | 2019-08-02 | 2022-03-2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0762755A (zh) * | 2019-10-30 | 2020-02-07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WO2021098552A1 (zh) * | 2019-11-21 | 2021-05-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06725A (zh) * | 2020-02-26 | 2020-06-19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06725B (zh) * | 2020-02-26 | 2021-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97045B (zh) * | 2020-04-20 | 2024-04-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半导体换热器的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1397045A (zh) * | 2020-04-20 | 2020-07-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半导体换热器的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空调 |
WO2022041950A1 (zh) * | 2020-08-24 | 2022-03-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050292B (zh) * | 2020-08-24 | 2021-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050292A (zh) * | 2020-08-24 | 2020-1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2539452A (zh) * | 2020-12-18 | 2021-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683809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热泵空调系统和车辆 |
CN113654264A (zh) * | 2021-08-05 | 2021-11-1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654264B (zh) * | 2021-08-05 | 2023-10-2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812024A (zh) * | 2022-05-06 | 2022-07-29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及其除霜方法 |
CN114812024B (zh) * | 2022-05-06 | 2023-11-07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及其除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4610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207299635U (zh) |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 |
CN107763774A (zh) |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6322814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108592463A (zh) | 空调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4154673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 |
CN104061705A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97582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106595105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6679021A (zh) | 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569554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열원 유닛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 |
CN109386989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4197570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
CN106052181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42790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KR101161381B1 (ko) |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 |
CN109442788A (zh) |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 |
CN109386985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6705515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106403347B (zh) | 低温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208765303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214985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低温制冷方法 | |
CN104422208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766325B (zh) | 低温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109612026A (zh) |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