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7570B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97570B CN104197570B CN201410440765.7A CN201410440765A CN104197570B CN 104197570 B CN104197570 B CN 104197570B CN 201410440765 A CN201410440765 A CN 201410440765A CN 104197570 B CN104197570 B CN 1041975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outfan
- indoor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0852 Hyperton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31 hypothe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通过将两个风冷换热器代替原来一个风冷换热器,充分利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的热回收特点,以最小的压缩机能耗输入,充分利用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根据系统的控制需要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室外风冷换热器是作为冷凝器使用还是蒸发器使用,并通过室外风机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得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任何环境温度和任何内机开启模式下保证系统高压和低压压力以及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以及冷媒分配,降低了系统的高温高压风险和回液风险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冷媒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制热内机的运行效果,并达到充分的热回收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热系统,室外机全部做蒸发器使用。在制热时,压缩机排气温度高,这时系统压力也会很高,而室外机风冷换热器全部用做蒸发器,蒸发效果太好,导致回气温度很高,回气温度高的话又导致排气温度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适应用户的需要同时达到制冷室内机的制热室内机的制热效果,通常的做法是将压缩机的输出加大来同时保证制冷内机的制热内机的制热效果,但是在这种条件下系统的高低压压力和排回气温度也可能不合适会导致系统压缩机压比过高或过低以及系统回液风险;在低温制热室外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后结霜时,当室外机风冷换热器全部用做冷凝器,室内机换热器用做蒸发器,高温高压的冷媒在室外机风冷换热器冷凝时把霜融化掉,但是,冷凝后的冷媒需要在室内机换热器里边蒸发吸热,这样,室内机如果吹风的话吹出的会是冷风,即使不吹风室内机也不能持续制热,导致多联机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制热需求,从而影响用户的舒适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包括:
S1:四通阀上电,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S2: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S3: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和高压气管截止阀,并由高压气管分歧管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
S4: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一室内机冷凝放热;
分流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
S5:经过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后的冷媒通过液管分歧管合流,合流后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三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
另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四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并与在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合流;
S6:气液分离器将蒸发吸热后的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后输送回压缩机组,完成制热循环。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
用于给系统提供制冷剂的压缩机,第一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一室外风机,第二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二室外风机,至少两台室内机和与所述室内机数量相同的冷媒切换装置,液管截止阀,低压气管截止阀,高压气管截止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四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还是制热的四通阀;
所述压缩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压缩机能够同时给系统提供制冷剂,且所述压缩机组成压缩机组,并将每个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回气端汇集成压缩机组的输出端和压缩机组的回气端;
所述冷媒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工作方式为制冷或制热;
所述室内机设置有液管端和气管端;所述冷媒切换装置设置有液管输入端、液管输出端、低压气管输入端、气管输出端、高压气管输入端;
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连通;
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以及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还是制热。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且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且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对流入所述压缩机组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输出端、第四电磁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压力大小的低压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管道开启和关闭的低压开关;
所述低压开关和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有输入端、冷媒输出端和油输出端;
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油分离器的油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的毛细管;
所述毛细管用于对流出压缩机组的高压气态冷媒和冷冻机油进行分离,使高压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油分离器的冷媒输出端排出,将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通过所述油分离器油输出端的毛细管流回所述压缩机组,且所述毛细管用于控制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油量。
优选的,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或者冷媒输出端设置有高压压力开关和高压压力传感器;
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的压力大小;所述高压压力开关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设置有两个室内机;所述两个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机和所述第二室内机相连接的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以及液管分歧管、低压气管分歧管,高压气管分歧管;
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液管截止阀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液管截止阀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采用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或数码压缩机。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两个风冷换热器代替原来一个风冷换热器,充分利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的热回收特点,以最小的压缩机能耗输入,充分利用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根据系统的控制需要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室外风冷换热器是作为冷凝器使用还是蒸发器使用,并通过室外风机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得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任何环境温度和任何内机开启模式下保证系统高压和低压压力以及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以及冷媒分配,降低了系统的高温高压风险和回液风险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冷媒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制热内机的运行效果,并达到充分的热回收节能的目的。
另外,当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热时,在室外机风冷换热器结霜后需要化霜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风冷换热器做冷凝器化霜,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提供继续制热,满足了机组可以持续提供制热的需求,从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热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请阅图1所示,包括:
S1:四通阀上电,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S2: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S3: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和高压气管截止阀,并由高压气管分歧管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
S4: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一室内机冷凝放热;
分流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
S5:经过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后的冷媒通过液管分歧管合流,合流后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三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
另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四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并与在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合流;
S6:气液分离器将蒸发吸热后的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后输送回压缩机组,完成制热循环。
进一步结合图2,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热过程具体包括:四通阀11上电,第一电子膨胀阀12、第二电子膨胀阀13打开,关闭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打开第三电磁阀9和第四电磁阀10;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
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11到高压气管截止阀17后通过高压气管分歧管52分流后分别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0E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1E,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0E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一室内机40的换热器去冷凝放热后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出端30A后到液管输入端30C,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1E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二室内机41的换热器去冷凝放热后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出端31A后到液管输入端31C,然后两股冷媒通过液管分歧管50合流到液管截止阀15,合流后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2节流降压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2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三电磁阀9回到气液分离器14,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3节流降压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4蒸发吸热后经过第四电磁阀10回到气液分离器14,最终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热循环,达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热的目的。
由此可知,通过将两个风冷换热器代替原来一个风冷换热器,充分利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的热回收特点,以最小的压缩机能耗输入,充分利用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根据系统的控制需要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室外风冷换热器是作为冷凝器使用还是蒸发器使用,并通过室外风机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得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任何环境温度和任何内机开启模式下保证系统高压和低压压力以及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以及冷媒分配,降低了系统的高温高压风险和回液风险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冷媒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制热内机的运行效果,并达到充分的热回收节能的目的。
另外,当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热时,在室外机风冷换热器结霜后需要化霜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风冷换热器做冷凝器化霜,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提供继续制热,满足了机组可以持续提供制热的需求,从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用于给系统提供制冷剂的压缩机,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用于给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强化换热的第一室外风机3,第二风冷换热器4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强化换热的第二室外风机5,至少两台室内机和与所述室内机数量相同的冷媒切换装置,液管截止阀15,低压气管截止阀16,高压气管截止阀17,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四通阀11;
所述压缩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压缩机能够同时给系统提供制冷剂,且所述压缩机组成压缩机组1,并将每个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回气端汇集成压缩机组的输出端和压缩机组的回气端;
所述冷媒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工作方式为制冷或制热;
所述室内机设置有液管端和气管端;所述冷媒切换装置设置有液管输入端、液管输出端、低压气管输入端、气管输出端、高压气管输入端;
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连通;
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15;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16;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17;
所述第一电磁阀7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1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使用;
所述第二电磁阀8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1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8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使用;
所述第三电磁阀9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所述第一电磁阀7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1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11C和第四端11S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16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9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第四电磁阀1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1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1回气端、所述四通阀10第三端11C和第四端11S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16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四通阀10的第一端11D与所述压缩机组1输出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11E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17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11C和第四端11S与所述第三电磁阀9、所述第四电磁阀10、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16以及所述压缩机组1回气端连通,所述四通阀11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还是制热。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第二风冷换热器4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有很好的制冷效果,或是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有很好的制热效果。控制流过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第二风冷换热器4的冷媒流量至关重要。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12;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2与所述液管截止阀15连通,且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2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2的冷媒流量。
还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13;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3与所述液管截止阀15连通,且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2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4的冷媒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流入所述压缩机组1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4;所述气液分离器14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气液分离器1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9输出端、第四电磁阀10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11C和第四端11S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14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1回气端连通。
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设置有低压开关21和低压压力传感器20,低压压力传感器20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压力大小,低压开关21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管道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还还包括油分离器6;所述油分离器设置有输入端6A、冷媒输出端6B和油输出端6C;
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6A与所述第一电磁阀7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8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四通阀11的第一端11D连通;
所述油分离器6的油输出端6C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组1的回气端连通毛细管24;
所述毛细管24用于对流出压缩机组1的高压气态冷媒和冷冻机油进行分离,使高压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油分离器6的冷媒输出端6B排出,将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通过所述油分离器6油输出端的毛细管24流回所述压缩机组1,且所述毛细管24用于控制油分离器6的排油量。
在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6A或者冷媒输出端6B设置有高压压力开关22和高压压力传感器23;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组1的输出端的压力大小;所述高压压力开关22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压缩机组1输出端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设置有第一室内机40、第二室内机41,以及与所述第一室内机40相连通的第一冷媒切换装置30和与所述第二室内机41相连通的第二冷媒切换装置31;
还包括:液管分歧管50、低压气管分歧管51,高压气管分歧管52;
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出端30A与所述第一室内机40的液管端40A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50与所述室外机液管截止阀15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出端30B与所述第一室内机40的气管端40B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51与所述室外机低压气管截止阀16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0E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52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17连通;
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出端31A与所述第二室内机41的液管端41A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50与所述室外机的液管截止阀15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气管输出端31B与所述第二室内机41的气管端41B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1D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51与所述室外机低压气管截止阀16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1E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52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17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用于控制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设备运行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预先设定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程序,这里的运行方式包括: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程序和制热程序。控制系统通过内部处理器,执行设定的程序,这里的处理器可以采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具体执行制冷程序和制热程序可以由用户来选择。当用户选择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执行程序后,系统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具体控制系统的执行程序和控制方式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全部的室内机都制冷时,第一电磁阀7上电,第二电磁阀8上电,第三电磁阀9掉电,第四电磁阀10掉电,第一电子膨胀阀1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2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四通阀11掉电,将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一部分经第一电磁阀7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2冷凝后经第一电子膨胀阀12节流降压,一部分经第二电磁阀8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4冷凝后经第二电子膨胀阀13节流降压,两个风冷换热器节流降压后的液态冷媒到液管截止阀15后经液管分歧管50分流后分别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一室内机40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气管输出端30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0D;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二室内机41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气管输出端31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1D,然后两股冷媒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51合流到低压气管截止阀16回到气液分离器14,最终回到压缩机组1完成制冷循环,达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四通阀11掉电,四通阀11的第一端11D和第二端11C导通,压缩机组1排除的高温高压冷媒在四通阀11内被毛细管24堵掉,只流过少量的冷媒经过毛细管24回到气液分离器14。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可以提高系统在低温制冷、高温制热的可靠性和部分内机开制冷和部分内机开制热条件下的可靠性及舒适性以及低温制热需要除霜期间的舒适性的具体过程如下: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冷时,如果全部的室内机都开制冷,风冷侧环境温度低,两个风冷换热器无需全部作冷凝器,此时,可以关闭一个风冷换热器,比如关闭第二风冷换热器4,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第一电磁阀7上电,第二电磁阀8掉电,第三电磁阀9掉电,第四电磁阀10上电,第一电子膨胀阀12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第二电子膨胀阀13关闭,四通阀11掉电,将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同时将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1D与气管输出端31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1E与气管输出端31B关闭。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全部经第一电磁阀7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2冷凝后经第一电子膨胀阀12节流降压,节流降压后的液态冷媒到液管截止阀15后经过液侧分歧管50分流后分别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一室内机40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气管输出端30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0D,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二室内机41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气管输出端31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1D,然后两股冷媒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51合流到低压气管截止阀16回到气液分离器14,最终回到压缩机组1完成制冷循环,达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在低环境温度下制冷的系统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电子膨胀阀13关闭,而第二电磁阀8关闭,第四电磁阀10打开,第二风冷换热器4内的冷媒经过第四电磁阀10后回到气液分离器14,也就是相当于第二风冷换热器4内不流通冷媒。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冷时,风冷侧环境温度低,室内侧环境温度也低的话,如果全部的室内机都开制冷,可以将一个风冷换热器作冷凝器,另外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比如第一风冷换热器2做冷凝器,第二风冷换热器4做蒸发器,控制如下: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第一电磁阀7上电,第二电磁阀8掉电,第三电磁阀9掉电,第四电磁阀10上电,第一电子膨胀阀12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第二电子膨胀阀13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四通阀11掉电,将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同时将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1D与气管输出端31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1E与气管输出端31B关闭。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全部到第一风冷换热器2冷凝后经第一电子膨胀阀12节流降压,冷媒经过第一风冷换热器2节流降压后的液态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3节流降压到第二风冷换热器4蒸发吸热后通过第二电磁阀8后回到气液分离器14,另外一部分冷媒通过液管截止阀15后再通过液管分歧管50分流后分别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一室内机40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气管输出端30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0D,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入端31C的冷媒到其连接的第二室内机41的换热器去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气管输出端31B后到低压气管输入端31D,然后两股冷媒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51合流到低压气管截止阀16回到气液分离器14,所有的冷媒最终回到压缩机组1完成制冷循环,达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冷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在低环境温度下制冷的系统可靠性。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部分室内机开制冷,部分室内机开制热时,比如第一室内机40开制冷,第二室内机41开制热,根据系统的热量平衡及压力控制需要,室外机的风冷换热器部分需要做冷凝器,部分需要做蒸发器,比如将第一风冷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第二风冷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控制过程如下: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第一电磁阀7上电,第二电磁阀8掉电,第三电磁阀9掉电,第四电磁阀10上电,第一电子膨胀阀12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第二电子膨胀阀13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打开,四通阀11上电,电控系统将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0D与气管输出端30B导通,高压气管输入端30E与气管输出端30B关闭。将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低压气管输入端31D与气管输出端31B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31E与气管输出端31B导通。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一部分经过四通阀11后到高压气管截止阀17再经过高压气侧分歧管52后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高压气管输入端31E,由于高压气管输入端31E和气管输出端31B导通,冷媒到第二室内机41内冷凝放热,冷凝后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1的液管输出端31A到达液管输入端31C,然后到达液管分歧管50和液管截止阀15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的公共端;压缩机组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另外一部分经过第一电磁阀7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2冷凝后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2后达到液管截止阀15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和液管分歧管50的公共端,两路冷凝后的冷媒合流后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3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4蒸发吸热,然后经过第二电磁阀8最终回到气液分离器14,另外一部分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入端30C到达液管输出端30A,然后在第一室内机40内完成蒸发吸热后,由于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的液管输出端30B和低压气管输入端30D导通,蒸发后的冷媒经过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30到达低压气管分歧管51,然后经过低压气管截止阀16回到气液分离器14,最终两路蒸发后的冷媒都回到压缩机组1完成整个冷媒循环。达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部分室内机制冷,部分室内机制热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在低环境温度下的系统运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室内机40的制冷效果和第一室内机的制热效果,系统的热量需要一定的平衡,充分利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的热回收特点,以最小的压缩机输入功耗,通过将室外风冷换热器部分作为冷凝器,部分作为蒸发器,并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的流量调节和第一室外风机3和第二室外风机5的风量调节,达到以最小的压缩机功耗输入,保证了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和制热内机的制热效果,既保证了用户的舒适性也达到了充分热回收节能的目的,同时室外风机、电子膨胀阀、室外风冷换热器的调节配合,系统的压力和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低温制热时,如果全部的室内机都开制热,基本控制过程参见上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制热时,但是由于风冷侧环境温度低,风冷换热器会结霜,如果两个风冷换热器(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第二风冷换热器4)同时除霜,会造成室内机40、室内机41吹冷风或者不吹风,这样影响到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不能持续制热,进而影响用户的舒适性。当风冷换热器需要化霜时,可以一个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来除霜,另一个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从而保证系统持续制热。其中,风冷换热器化霜的过程见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高温制热时的一个风冷换热器做冷凝器,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的过程,也可以是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低温制冷时一个风冷换热器做冷凝器,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其他环境温度和室内机开启制冷或制热模式下的运行情况可以参考以上各种运行状态,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两个风冷换热器代替原来一个风冷换热器,充分利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的热回收特点,以最小的压缩机能耗输入,充分利用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根据系统的控制需要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室外风冷换热器是作为冷凝器使用还是蒸发器使用,并通过室外风机和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得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任何环境温度和任何内机开启模式下保证系统高压和低压压力以及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以及冷媒分配,降低了系统的高温高压风险和回液风险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冷媒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了制冷和制热内机的运行效果,并达到充分的热回收节能的目的。另外,当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热时,在室外机风冷换热器结霜后需要化霜的情况下,通过将一个风冷换热器做冷凝器化霜,一个风冷换热器做蒸发器提供继续制热,满足了机组可以持续提供制热的需求,从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有效提高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冷、高温制热时的可靠性问题和低温制热需要除霜期间的室内舒适性。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的压力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影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本发明为保证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在上述实施例中:
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设置有低压开关21和低压压力传感器20,低压压力传感器20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压力大小,低压开关21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管道开启和关闭。
当然这里还可以在气液分离器14出口与压缩机组1的回气口之间的气体压力低于预设值时,低压压力开关21自动断开,并向电控系统发送一个压力信号,从而电控系统依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关掉压缩机组1。
此外,低压压力传感器20还可以实时检测系统低压压力。低压压力传感器20实时检测系统低压压力,并将低压压力反馈到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根据反馈系统的低压压力经过逻辑控制运算后作出相应的控制或保护,比如检测到低压压力,电控系统通过逻辑运算实时调整第一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的开度大小。
在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6A或者冷媒输出端6B设置有高压压力开关22和高压压力传感器23;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组1的输出端的压力大小;所述高压压力开关22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压缩机组1输出端的开启和关闭。
当然这里还可以在压缩机组1的气体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高压压力开关22自动断开,并向电控系统发送一个压力信号,从而电控系统依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关掉压缩机组1。
另外,高压压力传感器23还可以实时检测系统高压压力,高压压力传感器23实时检测系统高压压力,并将高压压力反馈到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根据反馈到的高压压力,经过逻辑控制运算后作出相应的控制或保护,比如检测到高压压力,电控系统通过逻辑运算实时调整第一电子膨胀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3的开度大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发明中,第一风冷换热器2和第二风冷换热器4的型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优选相同型号。
第一室外风机3和第二室外风机5的型号可以相同,也可不同,此处不做限定。
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和第四电磁阀10的型号可以全部相同、或是全不相同,或是不完全相同,此处不做限定。
两个台或多台室内机的型号相同或不同,此处不做限定。
两个或多个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型号相同或不同,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采用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或数码压缩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用于给系统提供制冷剂的压缩机、第一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一室外风机、第二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二室外风机、至少两台室内机和与所述室内机数量相同的冷媒切换装置、液管截止阀、低压气管截止阀、高压气管截止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四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或制热的四通阀;所述压缩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压缩机能够同时给系统提供制冷剂,且所述压缩机组成压缩机组,并将每个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回气端汇集成压缩机组的输出端和压缩机组的回气端;所述冷媒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工作方式为制冷或制热;所述室内机设置有液管端和气管端;所述冷媒切换装置设置有液管输入端、液管输出端、低压气管输入端、气管输出端、高压气管输入端;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以及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或制热;
所述方法包括:
S1:四通阀上电,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S2: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关闭,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气管输出端导通;
S3: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和高压气管截止阀,并由高压气管分歧管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和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
S4:分流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一室内机冷凝放热;
分流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冷媒,由与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相连通的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
S5:经过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冷凝放热后的冷媒通过液管分歧管合流,合流后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三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
另一部分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到第二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经过第四电磁阀进入气液分离器,并与在第一风冷换热器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合流;
S6:气液分离器将蒸发吸热后的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后输送回压缩机组,完成制热循环。
2.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给系统提供制冷剂的压缩机、第一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一室外风机、第二风冷换热器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第二室外风机、至少两台室内机和与所述室内机数量相同的冷媒切换装置,液管截止阀、低压气管截止阀、高压气管截止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四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或制热的四通阀;
所述压缩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压缩机能够同时给系统提供制冷剂,且所述压缩机组成压缩机组,并将每个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和回气端汇集成压缩机组的输出端和压缩机组的回气端;
所述冷媒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工作方式为制冷或制热;
所述室内机设置有液管端和气管端;所述冷媒切换装置设置有液管输入端、液管输出端、低压气管输入端、气管输出端、高压气管输入端;
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连通,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与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连通;
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气管输出端与所述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连通;
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低压气管截止阀以及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为制冷或制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且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一风冷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
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管截止阀连通,且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流过所述第二风冷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对流入所述压缩机组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输出端、第四电磁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压力大小的低压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管道开启和关闭的低压开关;
所述低压开关和所述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有输入端、冷媒输出端和油输出端;
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油分离器的油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组回气端连通的毛细管;
所述毛细管用于对流出压缩机组的高压气态冷媒和冷冻机油进行分离,使高压气态冷媒通过所述油分离器的冷媒输出端排出,将分离出的冷冻机油通过所述油分离器油输出端的毛细管流回所述压缩机组,且所述毛细管用于控制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油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分离器输入端或者冷媒输出端设置有高压压力开关和高压压力传感器;
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的压力大小;所述高压压力开关用于根据检测的压力大小,控制所述压缩机组输出端的开启和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设置有两个室内机;所述两个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机和所述第二室内机相连接的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以及液管分歧管、低压气管分歧管,高压气管分歧管;
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与室外机的液管截止阀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第一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室内机的液管端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液管输入端通过所述液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液管截止阀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室内机的气管端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低压气管输入端通过低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低压气管截止阀连通;第二室内机冷媒切换装置的高压气管输入端通过所述高压气管分歧管与所述室外机的高压气管截止阀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采用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或数码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765.7A CN104197570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765.7A CN104197570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97570A CN104197570A (zh) | 2014-12-10 |
CN104197570B true CN104197570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2082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40765.7A Active CN104197570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975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6630B (zh) * | 2015-04-28 | 2017-05-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08759008B (zh) * | 2018-06-12 | 2020-09-0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
CN111976413B (zh) * | 2019-05-21 | 2022-03-2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空调控制装置、方法和车辆空调及车辆 |
CN112539453B (zh) * | 2020-12-18 | 2021-09-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797520B (zh) * | 2020-12-31 | 2023-12-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及ahu机组温度的控制方法 |
CN113983586A (zh) * | 2021-11-17 | 2022-01-28 |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1960A (zh) * | 2009-09-30 | 2010-04-0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
CN102072600A (zh) * | 2010-12-15 | 2011-05-25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流向转换与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EP2549203A2 (en) * | 2011-07-18 | 2013-0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109506B4 (de) * | 2011-08-05 | 2019-12-05 | Audi Ag | Kältemittelkreislauf |
-
2014
- 2014-09-01 CN CN201410440765.7A patent/CN1041975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1960A (zh) * | 2009-09-30 | 2010-04-0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
CN102072600A (zh) * | 2010-12-15 | 2011-05-25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媒流向转换与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EP2549203A2 (en) * | 2011-07-18 | 2013-01-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97570A (zh)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4673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 |
CN211739592U (zh) | 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 |
CN104197570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
CN104329824B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97581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的方法及系统 | |
CN205939467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7559955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 |
CN205619641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4197582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106524610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106052181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61961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4197571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 |
CN106476565B (zh) | 一种热泵空调机组、其控制方法及电动客车 | |
CN106322814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
CN205619617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07214503U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619615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3528136B (zh) | 新风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 |
CN109442788A (zh) |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 |
CN104214985B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低温制冷方法 | |
CN109442794A (zh) |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 |
CN205939465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08620489U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963223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