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612026A -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2026A
CN109612026A CN201811399712.XA CN201811399712A CN109612026A CN 109612026 A CN109612026 A CN 109612026A CN 201811399712 A CN201811399712 A CN 201811399712A CN 109612026 A CN109612026 A CN 109612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door heat
port
outdoor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97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传民
侯志辉
赵希枫
刘东来
许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997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20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2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提高除霜效果而发明。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节流装置、主控制阀和副控制阀,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主控制阀安装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的管路上,副控制阀安装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管路上,或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的管路上。本发明除霜方法用于提高空调器的除霜和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长时间制热运行,不可避免会在室外热交换器的表面结有霜层,使空调器的换热量衰减,影响对室内房间的供热量。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四通阀换向除霜或热气旁通除霜,四通阀换向除霜是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与除霜判定条件进行比对,当达到除霜条件时进入除霜,压缩机停机或者降频,当满足四通阀换向条件时,四通阀进行换向,然后压缩机启动或升频,此时系统进行制冷运行,通过高温高压气体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因室内换热器此时为低温区,所以风机不开,避免冷风吹入室内,影响室内环境温度。现有技术中多为尽量减少除霜时间,尽可能减少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变化。从用户角度考虑,在制热运行时,更希望空调器能够源源不断的为房间提供热量,使室内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温度值,保障房间的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及其除霜方法,如图1所示,该室外换热装置10包括总出气管A、总进液管B、多个室外换热器11、多个第一电磁阀12和多个第二电磁阀13;所述室外换热器11的出气管分别连接其对应的第一电磁阀12的一端和其对应第二电磁阀1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总出气管A,所述第二电磁阀13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40的排气管41。该除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对应室外换热器满足除霜条件,通过其对应的第一电磁阀12关闭,第二电磁阀13开启,压缩机40的排气管41中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该室外换热器11对应的第二电磁阀13输入到该室外换热器11的出气管,从该出气管进入到该室外换热器11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该室外换热器11中进行放热,对其室外换热器11进行除霜。但是该除霜方法存在的缺点是:①参照图5和图6,从系统压焓图考虑:除霜期间,处于除霜模式的换热器冷凝后的4’液态冷媒与室内换热器节流后的5气液混合态冷媒混合,混合后冷媒干度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焓值增大,故制热量减少,除霜期间制热效果差;②从噪音方面考虑: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时,进入该室外换热器中的高温气态制冷剂与先前进入该室外换热器的低温气液混合制冷剂易在该室外换热器内形成对冲,造成紊流,易形成噪音;③从压缩机工作可靠性考虑:中温液态制冷剂与低温气液混合制冷剂混合后进入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后,因无节流装置,无法控制换热器过热度,易导致压缩机回液,影响压缩机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在进行除霜前,待除霜室内换热器接近真空状态,避免除霜时高温气态制冷剂与低温气液混合制冷剂对冲形成紊流,且也保障了整个室外机组在除霜期间具有合适的过热度,避免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内。除霜过程中,参照图5和图6,室内换热器流出4液态冷媒与除霜换热器流出4’液态冷媒混合,经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满足制热系统压焓图流程,保证除霜期间不间断制热,制热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外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器;所述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且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的状态,以及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且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的状态,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室外机组还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
主控制阀,所述主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的管路上;
副控制阀,所述副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管路上,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的管路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组,通过关闭第一节流装置后,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主控制阀,能够在进行除霜前,使室外换热器接近真空状态,防止在除霜过程中将高温气态的制冷剂通入室外换热器,并与低温气液混合制冷剂对冲,形成紊流,导致室外换热器内出现异响。
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所述室外机组为上述所述的室外机组,其中,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具有上述所述的室外机组,使该空调器通过所述主控制阀、副控制阀的启闭,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制冷剂的物理状态,在进行除霜的同时,仍然能够对室内进行制热,且防止在除霜过程中将高温气态的制冷剂通入室外换热器后与低温气液混合制冷剂对冲,形成紊流,避免室外换热器内出现异响;同时,通过蒸发器的室外换热器上的第一节流装置的节流,也可保障室外换热器的过热度,避免液态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的现象。
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所述除霜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处于制热时的通电状态,根据除霜预设条件,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关闭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所述主控制阀,使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接近真空状态;
开启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副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以对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除霜方法,通过关闭第一节流装置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主控制阀,防止高温气态制冷剂进入后与先前存有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对冲,形成噪音;且位于蒸发器上的第一节流装置不仅能够对除霜后的制冷剂进行降温降压,还可实时控制过热度,防止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室外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在除霜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5为本领域中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且在进行除霜作业时,室内换热器与未进行除霜作业的室外换热器组成的系统压焓图;
图6为本领域中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且在进行除霜作业时,处于除霜作业的室外换热器与未进行除霜作业的室外换热器组成的系统压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组,参照图2,所述室外机组1包括:压缩机102、四通换向阀103、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器104、第一节流装置105、主控制阀106和副控制阀107;四通换向阀103具有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①、第二端口②、第三端口③和第四端口④,四通换向阀103具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状态为第一端口①与第四端口④导通,且第二端口②与第三端口③导通,另一种状态为第一端口①与第二端口②导通,且第三端口③与第四端口④导通。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一端口①与压缩机102的出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三端③与压缩机102的入口连通,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二端口②连通,第一节流装置105安装在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处,主控制阀106安装在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二端口②连通的管路上,副控制阀107安装在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102的出口连通的管路上,或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103的第四端口④连通的管路上。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为室外换热器104制热时的出气端口,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为室外换热器104制热时的进液端口,同理,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为室外换热器104制冷时的进气端口,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为室外换热器104制冷时的出液端口;压缩机102的出口为高温高压气态输出端口,压缩机102的入口为低温低压气态输入端口。
主控制阀106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104与四通换向阀103的导通。在运行制热模式时,主控制阀106打开,用于将室外换热器104导出的制冷剂通入四通换向阀103;在运行制冷模式时,主控制阀106打开,用于将四通换向阀103导出的制冷剂通入室外换热器104;示例的,所述主控制阀106为电磁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启闭,改变制冷剂的流向。
副控制阀107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102的导通,或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104第一端口与四通换向阀103的第四端口④的导通。副控制阀107仅在需要对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才可开启,以将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通入室外换热器104内;示例的,副控制阀为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改变制冷剂流向。
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处于温度较低环境中的室外换热器104容易结霜,当室外换热器104结霜时,需要对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作业,在对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关闭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主控制阀106,阻断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导出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通入压缩机102内,也就是停止了该待除霜室外换热器的制热模式,再开启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副控制阀107,压缩机102导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就会通入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内,利用高温气体制冷剂冷凝所放出的热量将霜除掉,完成除霜的高温气体制冷剂就会变成中温液态制冷剂,中温液态制冷剂再经过未除霜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节流装置105的节流变成低压气液混合制冷剂,未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不仅能够对制冷剂进行降压,同时也对制冷剂进行降温。采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5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⑴通过未除霜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105后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剂进入未除霜的室外换热器104后,相比中温气液混合制冷剂直接进入未除霜的室外换热器104,增加了蒸发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差,增加了换热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就会增加室内机组的换热能量,进而提高室内制热效果;⑵第一节流装置105能够控制室外换热器104第二端口的过热度,进而控制整个室外机组具有合适的过热度。
示例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5包括电子膨胀阀。
为了防止四通换向阀103导出的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入压缩机102,所述室外机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01,气液分离器101用于将四通换向阀103导出的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进行分离,所述气液分离器10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2的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三端口③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相连通。例如,参照图3,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三个,分别为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且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的第二端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一端口相连通。例如,参照图3,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为三个,分别为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且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的第一端口相连通;主控制阀106安装在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的第一端口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参照图2,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2,所述室外机组1为上述所述的室外机组,其中,所述室内机组2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03的第四端口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连通。
示例的,所述室内机组2包括室内换热器201,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03的第四端口④连通,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第二端口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一端口为室内换热器201制热时的进气端口,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二端口为室内换热器201制热时的出液端口,同理,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一端口为室内换热器201制冷时的出气端口,室内换热器201的第二端口为室内换热器201制冷时的进液端口。
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其具体工作过程为: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一端口①与第四端口④导通,第二端口②与第三端口③导通,将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主控制阀106打开,副控制阀107关闭,压缩机102导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03进入室内换热器201,作为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201使高温气体制冷剂冷凝并释放热量,以对室内进行制热,从室内换热器201导出的液相制冷剂通入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内,再通入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使气液混合制冷剂或液相制冷剂吸收热量,从室外换热器104导出的气相制冷剂或气液混合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101的分离作用,最终使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2内,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05在制热过程中为开启状态,且能够实时调节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的过热度。
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时,若有部分室外换热器104需要除霜,则空调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为: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按照上述工作过程进行制热,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的具体除霜过程为:将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第一节流装置105关闭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主控制阀,当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接近真空状态,再将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副控制阀107和第一节流装置105打开,高温气体制冷剂就会进入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利用高温气体制冷剂冷凝所释放的热量对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进行除霜,当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完成除霜作业后,将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副控制阀107关闭,再根据预设开度调节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的开度,待第二预设时间后,即系统稳定后,打开待除霜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主控制阀106,继续运行制热模式。
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其具体工作过程为:四通换向阀103的第一端口①与第二端口②导通,第三端口③与第四端口④导通,运行制冷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所对应的主控制阀106打开,副控制阀107关闭,压缩机102导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换向阀103和主控制阀106进入室外换热器104,作为冷凝器的室外换热器104使高温气体制冷剂冷凝并释放热量,从室外换热器104导出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二节流装置202进入室内换热器201,作为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201使气液混合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以对室内进行制冷,从室内换热器201导出的气相制冷剂或气液混合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101的分离作用,最终使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2内。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05在制冷过程中为全开状态。
示例的,一个室内机组2可以包括多个相并列连通的室内换热器201,也可以包括一个室内换热器201。
示例的,所述空调器包括一个所述室外机组1和多个室内机组2,且多个室内机组2的第一端口相连通,这种空调器为多联机,若所述空调器为变频的,则为变频多联机;另外,所述空调器包括一个所述室外机组1和一个室内机组2,这种空调器为单元机,若所述空调器为变频的,则为变频单元机。
在多联机中,相配合的第一节流装置105与第二节流装置202更能体现节流、抑制制冷剂回流保护压缩机、提高制热效果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02也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参照图4,所述除霜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S1: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处于制热时的通电状态,根据除霜预设条件,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可以是空调器内的全部室外换热器,也可以是全部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例如,当空调器内的室外换热器的数量为5个时,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可以是2个、3个、4个或5个,也就是说,2个、3个、4个或5个的室外换热器中,部分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部分为蒸发器,所以本公开也包括了既不进行制热,也不进行除霜的室外换热器。
示例的,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利用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室外换热器盘管上的温度,利用主控板确定盘管温度的持续时间,并利用空调器中的电路板或者空调器判断所采集的盘管温度和盘管温度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除霜预设条件;所述除霜预设条件为盘管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盘管温度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满足除霜预设条件,则相对应的室外换热器成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就可进入除霜模式,未满足除霜预设条件的室外换热器依然运行制热模式(运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命为蒸发器),这样就形成部分室外换热器在进行除霜作业时,也有部分室外换热器在进行制热,可保障在除霜期间,能够连续的对室内进行制热,避免室内温度波动,满足室内温度的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全部室外换热器可能会同时满足上述除霜条件,例如,空调器内的室外换热器为5个,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数量为4个,则可能4个室外换热器均满足除霜预设条件,此时,可根据预设顺序使满足除霜预设条件的全部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这样也可保证全部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在进行除霜作业,部分室内换热器在进行制热,保障了室内的温度值。示例的,所示预设顺序可以根据多个室外换热器的安装位置确定,例如,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也可以根据多个室外换热器的型号、功率确定。在此对所述预设顺序不做限定。
示例的,室外温度≥3℃,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3℃,所述预设时间阈值5分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温度阈值和预设时间阈值只是判定除霜的部分条件,并不是唯一条件。
S2:关闭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主控制阀,使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接近真空状态。
示例的,参照图3,室外换热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是室外换热器1041、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室外换热器1041所对应的主控制阀为1061、副控制阀为1071、第一节流装置为1051;室外换热器1042所对应的主控制阀为1062、副控制阀为1072、第一节流装置为1052;室外换热器1043所对应的主控制阀为1063、副控制阀为1073、第一节流装置为1053。若室外换热器1041,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需要进行除霜作业,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依然保持制热模式,保持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2所对应的主控制阀为1062保持开启、副控制阀为1072保持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为1052保持开启,同理,保持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3所对应的主控制阀为1063保持开启、副控制阀为1073保持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为1053保持开启,但是,启动除霜作业的室外换热器1041,关闭室外换热器1041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1,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主控制阀1061,室内机组2导出的制冷剂不会继续通入室外换热器1041内,第一节流装置关闭后,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以使室外换热器1041接近真空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时间一般为15s,在此对预设时间不做限定,总之需要保证在关闭主控制阀1061之前室外换热器1041接近真空状态。
S3:开启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副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以对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示例的,参照图3,开启室外换热器1041所对应的副控制阀1071和第一节流装置1051,当副控制阀1071和第一节流装置1051打开后,压缩机10导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1041内,由于该室外换热器1041接近真空状态,所以当高温气态制冷剂通入后不会,不会导致室外换热器1041发出异响。
在对室外换热器1041除霜时,利用通入的高温气态制冷剂冷凝放热将室外换热器1041上的霜进行去除,由于高温气态制冷剂的冷凝液化,所以从室外换热器1041的进液端就会导出中温液态制冷剂,中温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节流装置1051后,1051为全开状态,再与室内机组2导出的中温液态制冷剂混合一并通入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内。其中,由于第一节流装置1052和1053的节流作用,能够防止保持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中的制冷剂蒸发不完全时回流至压缩机102内的现象,保证室内在除霜过程中有良好的制热效果。
示例的,在开启室外换热器1041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1时,第一节流装置1051为全开状态,在进行制热模式的室外换热器1042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2的开度大小可根据室外换热器1042的目标过热度进行调节,同理,室外换热器1043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3的开度大小可根据室外换热器1043的目标过热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制热运行时空调器整个系统的过热度,实时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存在差值,通过PID控制方法调节相对应的阀开度大小,以使实时过热度值达到或接近目标过热度值。在除霜时若不能根据室外换热器1042的实时过热度实时调整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2的开度,若第一节流装置1052的开度较小可导致室外换热器1042的过热度过高,进而导致压缩机所排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同时影响整个空调器的换热效果;若第一节流装置1052的开度过大可导致进入室外换热器1042中的流量较大,室外换热器1042不能将液态制冷剂蒸发完全,液态制冷剂就会回流至压缩机内,对压缩机造成破坏。
在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完成除霜后还包括:关闭每一个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副控制阀后,再根据预设开度调节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待第二预设时间后,开启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主控制阀,进行正常制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一般为15s,此时间不唯一,原则是除霜换热器除霜完成后,尽量使完成除霜作业的室外换热器内无液态冷媒。这样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关闭副控制阀后,所对应第一节流装置调整为初始阀开度,此时换热器处于抽真空状态,可以保证待除霜室外换热器的液态冷媒排出该室外换热器,当开启主控制阀时,就不会有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
参照图3,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1导出的中温液态制冷剂与从室内机组2导出的中温液态制冷剂混合,通过1052和1053第一节流装置的节流作用,通入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内,保证了通入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内的制冷剂不是中温制冷剂而是低温制冷剂,相比中温制冷剂有效增加了蒸发器的热交换量,提高了制热效果,同时由于热交换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制冷剂回流现象。
当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1041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盘管温度、以及盘管温度的持续时间达到除霜退出条件时,该室外换热器1041就结束除霜作业,进入制热模式,此时,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换热器1042满足除霜预设条件,则按照上述除霜方法对室外换热器1042进行除霜,室外换热器1041和室外换热器1043保持制热模式,直至所有的室外换热器均不满足除霜预设条件,最终全部室外换热器进入制热模式。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均满足除霜预设条件,可同时对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进行除霜,这样就通过室外换热器1041制热,保证室内温度值,也可以根据预设顺序对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依次进行除霜,始终保证一个室外换热器除霜,两个室外换热器制热,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制热方法,所述空调器在进行制热时,部分室外换热器还在进行除霜作业,所述制热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保持制热时的通电状态,关闭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主控制阀,开启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副控制阀;从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导出的制冷剂与从第二节流装置导出的制冷剂混合,并通入所述蒸发器内,其中,除过待除霜室外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中除过待除霜室外换热器的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当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在进行除霜作业时,同时蒸发器也在进行制热,参照图3,室外换热器1041在进行除霜作业,室外换热器1042和室外换热器1043在进行制热作业,从室外换热器1041所对应的第一节流装置1051导出的中温液态制冷剂与第二节流装置202导出的中温液态制冷剂经第一节流装置1052通入室外换热器1042内,同时经第一节流装置1053通入室外换热器1043内,安装在室外换热器1042上的第一节流装置1052,以及第二节流装置202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42的制热效果,通过对过热度的控制保障了制热的可靠、稳定性,同时也防止了制冷剂回流现象。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器;所述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且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导通的状态,以及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导通、且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导通的状态,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组还包括: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
主控制阀,所述主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连通的管路上;
副控制阀,所述副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的管路上,或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组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通。
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所述室外机组为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组,其中,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换热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室内机组的第一端口相连通、第二端口相连通。
6.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所述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除霜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处于制热时的通电状态,根据除霜预设条件,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关闭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待第一预设时间后,再关闭所述主控制阀;
开启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副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以对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包括:控制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全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过程中:按照所述蒸发器的目标过热度调节所述蒸发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除霜预设条件,确定多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包括:
当多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满足除霜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当多个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全部室外换热器满足除霜预设条件时,根据除霜预设顺序令所述全部室外换热器中的部分室外换热器为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其余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完成除霜后还包括:关闭每一个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副控制阀后,再根据预设开度调节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待第二预设时间后,开启所述待除霜室外换热器所对应的所述主控制阀。
CN201811399712.XA 2018-11-22 2018-11-22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Pending CN109612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9712.XA CN109612026A (zh) 2018-11-22 2018-11-22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9712.XA CN109612026A (zh) 2018-11-22 2018-11-22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2026A true CN109612026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04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9712.XA Pending CN109612026A (zh) 2018-11-22 2018-11-22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20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517A (zh) * 2019-04-15 2019-07-09 宁波工程学院 空调器智能快速除霜及保护控制方法
WO2021047158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70692A (zh) * 2022-02-28 2022-04-1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351A (zh) * 2008-10-21 2009-03-11 中南大学 一种空气源热泵型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CN201314725Y (zh) * 2008-10-31 2009-09-23 中南大学 一种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JP2015068609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654461A (zh) * 2015-01-29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189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天津大学 一种快速消除蒸发器除霜余热的真空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351A (zh) * 2008-10-21 2009-03-11 中南大学 一种空气源热泵型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CN201314725Y (zh) * 2008-10-31 2009-09-23 中南大学 一种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JP2015068609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654461A (zh) * 2015-01-29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189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天津大学 一种快速消除蒸发器除霜余热的真空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517A (zh) * 2019-04-15 2019-07-09 宁波工程学院 空调器智能快速除霜及保护控制方法
CN109990517B (zh) * 2019-04-15 2019-11-05 宁波工程学院 空调器智能快速除霜及保护控制方法
WO2021047158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2104833B2 (en) 2019-09-11 2024-10-01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4370692A (zh) * 2022-02-28 2022-04-1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1U (zh) 一种不间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空调设备
US8424333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04061705A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H07234038A (ja) 多室型冷暖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4329824A (zh)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91240A1 (zh)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WO2022110761A1 (zh) 一种空调器
CN106247654B (zh) 一种二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110771A1 (zh) 空调器
CN109654764A (zh) 一种双级增焓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9612026A (zh)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WO2019224944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442558B (zh) 基于单机不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20170A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007016A (zh) 热泵系统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811036A (zh) 一种除湿再热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334A (zh)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728800A (zh) 空调器
CN207963223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4422208B (zh) 空调系统
CN1074990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539620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1219803A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化霜方法
CN206683155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736 Qingdao, Pingdu City, South Village, North Station, Hisense Road, No. 1, No.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