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2431B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72431B CN106472431B CN201610924333.2A CN201610924333A CN106472431B CN 106472431 B CN106472431 B CN 106472431B CN 201610924333 A CN201610924333 A CN 201610924333A CN 106472431 B CN106472431 B CN 1064724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
- host
- bemisia tabaci
- worm
- pup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30—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获得瓢虫卵、饲养幼期瓢虫、收集瓢虫蛹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采用材料来源方便的单面瓦楞纸板制作化蛹圈,制作方法简便,蛹收集操作过程简便;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日本刀角瓢虫高效、快速、大批量繁殖,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天敌昆虫的繁殖及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室内大量繁殖天敌昆虫,进行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是代替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日本刀角瓢虫是烟粉虱重要的本地捕食性天敌,可捕食烟粉虱卵、各龄若虫,也可捕食烟粉虱成虫,而且瓢虫成虫嗜食烟粉虱卵,因此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种群数量增长,也有利于将烟粉虱控制在猖獗为害之前,这在生物防治上具有特殊意义。与国外引进天敌瓢虫相比,该瓢虫对我国华南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该瓢虫捕食量大(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高达700多粒),成虫飞翔、爬行迁移能力强,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世代繁殖周期较短,为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应用提供了可能。
目前在日本刀角瓢虫室内饲养方面尚无系统的研究,大多是以采集田间日本刀角瓢虫为主,并在室内饲养以供短期内完成实验,缺乏对室内长期、稳定繁殖日本刀角瓢虫进行研究,更没有稳定的室内虫源,导致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应用无法实现,因此,急需建立一种室内大规模繁殖日本刀角瓢虫的方法。
然而,在日本刀角瓢虫室内繁殖过程中,蛹的收集是制约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的一个重要障碍,因为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喜群集于老叶叶背、塑料盆钵边缘凹槽内、或养虫室内其他隐蔽角落处化蛹,较为分散,不易查找和收集。目前尚无有效进行日本刀角瓢虫蛹收集的相关方法,因此也无法实现室内大规模繁殖日本刀角瓢虫。
发明内容
根据日本刀角瓢虫的化蛹习性,本发明的发明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化蛹圈,通过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收集瓢虫蛹,实现蛹的集中收集、成虫的集中羽化、交配和产卵、以及幼虫期的集中饲养,并能获得发育整齐的各虫态瓢虫,而且因单面瓦楞纸板容易获得,化蛹圈制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蛹收集操作过程十分便利,可为日本刀角瓢虫相关生物学研究及人工大规模繁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高效适用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
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
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的瓢虫雌成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寄主植株,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步骤b的幼期瓢虫的饲养时间为14~15d。
在本发明中,术语“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术语“瓦楞纸板(corrugated fiberboard)”是指由一层或多层瓦楞纸粘合在若干层纸或纸板之间的复合纸板。单面瓦楞纸板是指由一层或两层纸板或纸,与一层瓦楞纸粘合而成的瓦楞纸板。有关单面瓦楞纸板的参数指标可参考《楞纸板国家标准GB/T6544-2008》。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步骤c的化蛹圈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更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沿寄主植株茎基部环绕,并固定成圆柱形的化蛹圈;更优选地,所述化蛹圈为使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环绕寄主植株3~4圈、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最优选地,所述化蛹圈置于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中,所述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的获得方法为:取8~10片叶期的盆栽寄主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寄主植物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寄主植株上(每天摇动1次),当寄主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备用。优选地,本发明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上述方法获得日本刀角瓢虫蛹,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在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中的用途。
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了如上述方法收集的日本刀角瓢虫蛹。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包括将上述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集中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3~4天后当发现有瓢虫成虫羽化时,在饲养笼中放置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新羽化的成虫会在寄主植株叶上取食、交配,经此喂养7~10天后,大部分成虫已经交配并度过产卵前期。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中,所述瓢虫成虫饲养笼为置于养虫室内,所述养虫室的环境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RH 60%~65%、光周期为L14h/D10h。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的大规模繁殖方法,至少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充分利用日本刀角瓢虫的化蛹习性,采用材料来源方便的单面瓦楞纸板制作化蛹圈,制作方法简便,蛹收集操作过程简便,不仅能有效收集瓢虫蛹,实现了蛹的集中收集、成虫的集中羽化、交配和产卵、以及幼虫期的集中饲养的优点,而且可重复使用,克服了往常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喜群集于老叶叶背、塑料盆钵边缘凹槽内、或养虫室内其他隐蔽角落处化蛹,较为分散,不易查找和收集的难点,能满足天敌瓢虫大规模繁殖的需求,获得发育整齐的各虫态瓢虫。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田间发生广泛,而且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室内只要循环地更替寄主植物,便可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本发明以烟粉虱作为繁殖日本刀角瓢虫的猎物,饲养方法简便,省时省力,易于操作。茄子是烟粉虱偏好选择且最适合的寄主植物之一,具有培育周期短、抗逆性强、叶面积大的特点,本发明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能够满足猎物烟粉虱的高效、快速繁殖的需要。因此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以烟粉虱作为饲养日本刀角瓢虫的猎物,日本刀角瓢虫按本发明的方法饲养,正常情况下每株茄子植株上可获得60~80头瓢虫成虫,每对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可繁殖获得100~150只后代成虫,较之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日本刀角瓢虫高效、快速、大批量繁殖。因此本发明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长条形单面瓦楞纸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长条形单面瓦楞纸板的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化蛹圈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高效适用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
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
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的瓢虫雌成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寄主植株,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的幼期瓢虫的饲养时间为14~15d。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的化蛹圈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如图1所示,该单面瓦楞纸板为由两层纸板与一层瓦楞纸粘合而成的瓦楞纸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蛹圈为使用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的单面瓦楞纸板,沿寄主植株茎基部环绕,并固定成圆柱形的化蛹圈;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蛹圈为使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的,环绕寄主植株3~4圈、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蛹圈置于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的获得方法为:取8~10片叶期的盆栽寄主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寄主植物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寄主植株上(每天摇动1次),当寄主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备用;优选地,所述寄主植物为茄子。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所述方法为使用了如上述方法收集的日本刀角瓢虫蛹。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包括将上述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集中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3~4天后当发现有瓢虫成虫羽化时,在饲养笼中放置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新羽化的成虫会在寄主植株叶上取食、交配,经此喂养7~10天后,大部分成虫已经交配并度过产卵前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中,所述瓢虫成虫饲养笼为置于养虫室内,所述养虫室的环境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RH60%~65%、光周期为L14h/D10h。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选用的用于饲养瓢虫的昆虫为烟粉虱,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为茄子。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应理解以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
1、步骤a瓢虫卵获得:将感染了烟粉虱的茄子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采用尼龙纱网制作的常规养虫笼,宽40cm×深45cm×高50cm),产卵期瓢虫雌成虫会自动在茄子叶片背面产卵;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茄子植株,即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2、步骤b瓢虫幼期饲养: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盆栽茄子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14~15d;
3、瓢虫蛹收集:当瓢虫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茄子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卵期+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
其中化蛹圈制作及其使用技术:
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首先将单面瓦楞纸板裁成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参见图2),然后将上述长条状瓦楞纸板沿盆栽茄子植株茎基部环绕3~4圈,并用大头针固定成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置于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为了防止化蛹圈吸水受潮,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
所述的感染烟粉虱茄子植株的获得:取8~10片叶期的盆栽茄子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茄子株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茄子植株上(每天摇动1次),当茄子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备用。
实施例2:化蛹圈对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效果评价
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喜群集于老叶叶背、塑料盆钵边缘凹槽内、或养虫室内其他隐蔽角落处化蛹,较为分散,难以集中收集,因此,在大规模饲养中如何提高瓢虫蛹的收集效率,对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以单面瓦楞纸板为材料制作瓢虫化蛹圈。
首先,将单面瓦楞纸板裁成长条状瓦楞纸板(如图2),长度45cm,宽度分别设计为3.0cm、4.0cm、5.0cm、6.0cm、7.0cm,然后,在瓢虫幼期(卵+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将上述长条状瓦楞纸板沿盆栽茄子植株茎基部环绕3圈,并用大头针固定成圆柱形化蛹圈(如图3),对应的化蛹圈高度分别为3.0cm、4.0cm、5.0cm、6.0cm、7.0cm(对应图3的A、B、C、D、E)。为防止化蛹圈吸水受潮,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塑料盆钵内的基质营养土上铺一层保鲜膜。在幼期(卵+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统计各种长条状瓦楞纸板上瓢虫蛹的数量。考虑到少部分瓢虫老熟幼虫会在茄子叶片背面化蛹,这部分瓢虫蛹易于发现和收集,因此,蛹收集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蛹收集率(%)=(化蛹圈蛹数量+茄子叶蛹数量)/化蛹前4龄幼虫数量×100
2、试验结果
表1结果显示,不同高度的化蛹圈对瓢虫蛹的收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高度6.0cm和7.0cm化蛹圈对瓢虫蛹的收集率分别高达92.14%和94.98%,均显著高于3.0cm、4.0cm、5.0cm高度化蛹圈。因此,采用长45cm、宽6.0~7.0cm的长条状单面瓦楞纸板制作化蛹圈,可实现瓢虫蛹的高效收集,操作简便。
表1 化蛹圈对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效果评价
实施例3: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日本刀角瓢虫的人工大量繁殖是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以烟粉虱作为饲养日本刀角瓢虫的猎物,涉及茄子植株培育、猎物烟粉虱饲养、瓢虫卵的收集、瓢虫幼虫期饲养、瓢虫蛹的收集及瓢虫成虫饲养等几个过程。
1、茄子植株培育
(1)于市场购买用于育苗的基质营养土,再将营养土装入备好的长58cm×宽30cm的育苗盘中备用;
(2)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于市场购买易感染烟粉虱的茄子种子,播种前用有效成分0.1%的多菌灵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将种子放在湿纱布中包好,放置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当有50%的胚根外露时即可播种;
(3)播种方法是将茄子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中,用种量3~4g/m2,播种后用过筛营养土覆土1~2cm,及时浇水,使营养土充分湿润;
(4)在育苗大棚中搭建育苗架,架分2层,架间留有方便管理的通道,播种后的育苗盘摆放在育苗架上;
(5)水肥管理,每隔2~3天观察到营养土干燥时及时浇水;
(6)茄子出苗后用小镊子进行适度间苗,当观察到茄子苗生长发育状况欠佳时以复合肥或者尿素低比例兑水浇施;
(7)待茄子苗生长到3~4片叶时进行移栽,移栽时在直径18cm塑料盆钵内装填基质营养土,浇足水后,用小药勺从育苗盘起苗植入塑料盆钵,每盆钵移栽1株,缓苗后适度加强水肥管理;
(8)在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红蜘蛛、蓟马、蚜虫等其他害虫,避免带入烟粉虱和瓢虫饲养室。
2、猎物烟粉虱的饲养
(1)待茄子植株生长至8~10片叶时,去除底部老叶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成虫密度较大的虫源株;
(2)将虫源株与待接虫茄子植株互相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茄子植株上;当茄子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
(3)饲养室内搭建有养虫架,每个养虫架分三层,每层高55~60cm,进深60cm,架间留有方便管理的通道;
(4)将已接虫茄子株盆钵移至养虫架上集中管理,移入日本刀角瓢虫饲养室之前先在烟粉虱饲养室饲养1周;
(5)感染烟粉虱的茄子植株除了用于饲养日本刀角瓢虫,还需留一部分作为新的虫源株,用于烟粉虱种群繁殖,以维持烟粉虱种群数量不变或增长;
(6)养虫室控制条件为温度25~27℃、湿度60%~65%、光周期为L14/D10。
3、日本刀角瓢虫的大量繁殖
(1)瓢虫卵获得:将感染了烟粉虱的茄子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采用尼龙纱网制作的常规养虫笼,宽40cm×深45cm×高50cm),产卵期瓢虫雌成虫会自动在茄子叶片背面产卵;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茄子植株,即可持续获得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2)瓢虫幼期饲养:将产有瓢虫卵的盆栽茄子株移入瓢虫饲养室,此时维持植物生长良好,以使烟粉虱保持足够的种群数量,为瓢虫提供充足的猎物。饲养室内搭建有养虫架,每个养虫架分三层,每层高55~60cm,进深60cm,架间留有方便管理的通道,日本刀角瓢虫大规模饲养均在养虫架上进行。
(3)瓢虫蛹收集:在瓢虫幼期(卵+幼虫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茄子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在幼期(卵+幼虫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同时用毛笔小心挑取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的少部分蛹。
(4)瓢虫成虫饲养:将收集的同批次瓢虫蛹集中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3~4天后当发现瓢虫成虫开始羽化时,在饲养笼中放置感染了烟粉虱的茄子植株,新羽化的成虫会自动在茄子叶上取食、交配,经此饲养7~10天后,大部分成虫已经交配并度过产卵前期。
(5)养虫室控制条件为温度25~27℃、湿度60%~65%、光周期L14/D10。
茄子植株为8~10片真叶期,去除底部老叶后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片。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为10~15头成虫/cm2,饲养1周后引入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产卵1d。经过一个世代周期的饲养,每株茄子植株上可饲养获得60~80头瓢虫成虫,每对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可繁殖获得100~150只后代成虫。
化蛹圈采用普通的单面瓦楞纸板制成,首先将单面瓦楞纸板裁成长45~50cm、宽6~7cm的长条状,然后沿茄子株茎基部环绕3~4圈,并用大头针固定成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的圆柱形化蛹圈,置于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为了防止化蛹圈吸水受潮,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日本刀角瓢虫老熟幼虫化蛹时会沿着茄子株茎杆往下爬行,并自动钻入化蛹圈内,因此,化蛹圈为日本刀角瓢虫提供了一个集中化蛹的场所,实现了瓢虫蛹的高效收集;将带有蛹的化蛹圈置于成虫饲养室就可以获得羽化的成虫,饲养室中放置一盆感染有烟粉虱的茄子植株,新羽化瓢虫成虫会自动在茄子叶片背面取食、交配和产卵;在瓢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茄子植株,即可持续获得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实施例4: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适生性
1、试验方法
选择性试验:用打孔器分别将地瓜、棉花、茄子、黄瓜4种供试寄主植物新鲜叶片打成直径35mm的小圆片,叶片正面朝下沿着培养皿内壁边缘铺在直径110mm的带通风盖的培养皿内(培养皿内事先倒人12g/L的琼脂),随机排列。每个培养皿接入100~150对烟粉虱成虫后倒置,室内光线保持均匀。接虫24h后,调查记录各个寄主植物叶片上的烟粉虱成虫落虫数及卵量,重复10次。
适生性试验:取20只混合日龄烟粉虱雌成虫,用叶片笼固定于各供试寄主植物植株叶片背面,待产卵24h后,移去叶片笼并剔除叶片上的烟粉虱成虫。移至温度27℃、相对湿度65%、光周期L14/D10的培养箱内,逐日观察统计卵和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率,每处理重复4次。
2、试验结果
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2)显示,接虫24h后,烟粉虱成虫在茄子、黄瓜小圆叶上的落虫量(分别为85.50粒和84.10粒)显著高于甘薯和棉花小圆叶上的落虫量(分别为30.20头和46.0头);烟粉虱成虫在茄子和黄瓜小圆叶上的产卵量(分别为882.80粒和681.50粒)也显著高于甘薯和棉花小圆叶上的产卵量(分别为143.30粒和239.30粒),表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明显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成虫明显嗜好茄子和黄瓜。
寄主适生性试验结果(表2)显示,在27℃室内条件下,烟粉虱的世代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在棉花上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达19.86d),显著长于在茄子、黄瓜和甘薯上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08d、17.53d和17.92d);在棉花上的世代存活率最低(仅为56.89%),在茄子、黄瓜上的世代存活率可高达81.75%和87.28%,显著高于棉花和甘薯上的世代存活率。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与甘薯和棉花相比,茄子和黄瓜不仅是烟粉虱成虫明显偏好选择(取食和产卵)的寄主植物,而且也更明显适合烟粉虱后代生长发育,考虑到黄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不适合室内培育,而茄子属亚灌木植物,易于室内培育,因此认为,以茄子作为繁殖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较为适宜。
表2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适生性
实施例5:日本刀角瓢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适生性
1、试验方法
选择性试验方法:选择茄子、地瓜、棉花、黄瓜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取一定数量混合日龄烟粉虱雌成虫,用直径30mm的叶片笼分别固定于上述供试寄主植物无虫植株叶片背面,产卵48h后(卵量达800粒以上),移去叶片笼并剔除叶片上的烟粉虱成虫,用打孔器分别将带烟粉虱卵的各供试寄主植物新鲜叶片打成直径33cm的小圆片备用。(1)将带烟粉虱卵的4种寄主植物小圆叶片正面朝下沿着培养皿内壁边缘铺在直径110cm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内每种寄主植物各放1片,随机排列,每皿投入产卵期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1只,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光周期L14/D10、温度27℃、相对湿度65%的培养箱,24h后在解剖镜下检查各供试寄主植物小圆片上的被捕食烟粉虱卵量和瓢虫产卵量,各处理重复10次。(2)仅棉花小圆片上带有烟粉虱卵,其他3种寄主植物小圆片均不带有烟粉虱卵,其他步骤同方法(1),24h后检查各供试寄主植物小圆片上的瓢虫产卵量,各处理至少重复10次。
适生性试验方法:(1)捕食量观测:分别将带烟粉虱卵(卵量达800粒以上)的各供试寄主植物小圆片,正面朝下铺在直径35mm的培养皿中,每皿投入产卵期瓢虫雌成虫1只,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光周期L14/D10、温度27℃、相对湿度65%的培养箱,24h后在解剖镜下被捕食烟粉虱卵量,每处理至少重复10次。(2)繁殖力观测:分别将带烟粉虱卵(卵量达800粒以上)的各供试寄主植物小圆片,正面朝下铺在直径35mm的培养皿中,每皿投入1对初羽化瓢虫成虫,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光周期L14/D10、温度27℃、相对湿度65%的培养箱,24h后将成虫移到带有相同食物的同种寄主植物小圆片上,在解剖镜下观察记录替换下来叶片上的瓢虫产卵量,这样每24h转移1次,直到成虫死亡,每处理至少观察10对成虫。(3)生长发育及存活率观测:将产卵量观测实验中各处理瓢虫成虫所产的卵,移至温度27℃、相对湿度65%和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培养,待卵孵化后,将初孵幼虫移至带足够数量烟粉虱成虫和卵的各供试寄主植物叶片上,逐日观察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存活情况,统计各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每处理起始虫量均为100粒卵。
2、试验结果
表3结果显示,在猎物数量相当的选择条件下,日本刀角瓢虫在茄子、黄瓜、棉花、地瓜叶片的觅食选择率分别为73.67%、15.45%、7.17和3.71%,觅食量分别为401.39、108.94、58.44和20.50粒;产卵选择率分别为72.75%、18.55%、0和8.70%,产卵量分别为9.22、3.17、0和1.67粒,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仅棉花叶带有粉虱卵的选择性实验中,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在带有猎物的棉花叶上捕食,却将卵大多产在不带猎物的茄子叶上,表明日本刀角瓢虫对茄子叶片具体显著的产卵选择性。
表3 日本刀角瓢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
表4结果显示,在非选择实验中,日本刀角瓢虫对茄子、黄瓜、棉花和甘薯上烟粉虱卵的捕食量分别为588.50、507.47、488.42和502.50粒,差异不显著。日本刀角瓢虫在茄子、黄瓜、棉花和甘薯上的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479.80、454.60、383.20和433.10粒,差异也不显著;日本刀角瓢虫在茄子上由卵-成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6.0d,与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相当,显著低于在黄瓜和甘薯上的发育历期;日本刀角瓢虫在茄子上完成世代发育的世代存活率为37.93%、与在黄瓜、甘薯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5.56%和31.48%)相当,显著高于在棉花上的世代存活率20.58%。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与甘薯、棉花、黄瓜相比,茄子不仅是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明显偏好觅食和产卵选择的烟粉虱寄主植物,而且也明显适合瓢虫后代生长发育,因此认为,用茄子繁殖烟粉虱用以室内饲养日本刀角瓢虫较为适宜。
表4 寄主植物对日本刀角瓢虫的适合性
实施例6:利用茄子饲养烟粉虱时的接虫量选择
以茄子作为寄主植物繁殖烟粉虱进行大规模饲养日本刀角瓢虫的过程中,茄子植株上烟粉虱种群数量直接影响日本刀角瓢虫的繁殖效果。烟粉虱种群数量过小会造成日本刀角瓢虫猎物数量不足,烟粉虱种群数量过大则可能引起寄主植物受害过度,并在日本刀角瓢虫尚未完成世代发育前就出现叶片萎蔫脱落,影响日本刀角瓢虫正常繁殖。因此,在利用茄子植株作为寄主植物饲养烟粉虱用于大规模繁殖日本刀角瓢虫中,探讨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接虫量,对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了≦5头/cm2、6~10头/cm2、11~15头/cm2和16~20头/cm24个不同烟粉虱接虫量处理,接虫方法为取8~10片叶期的盆栽寄主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茄子植物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茄子植株上(每天摇动1次),当茄子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各处理接虫量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提供作为饲养日本刀角瓢虫的活体饲料,逐日观察记录茄子植株情况及瓢虫生长发育情况。
试验结果:表5结果显示,烟粉虱接虫量对日本刀角瓢虫繁殖影响较大,当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5头/cm2时,茄子植株均能正常生长,但植株上烟粉虱种群数量较低,猎物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本刀角瓢虫生长发育需要,自相残杀严重;当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为6~10头/cm2时,茄子植株均能正常生长,但部分植株上烟粉虱种群数量略低,猎物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残现象;当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为11~15头/cm2时,茄子植株均正常生长,植株上烟粉虱种群数量较高,猎物充足,瓢虫生长发育正常;当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为16~20/cm2时,部分植株上烟粉虱种群数量太高,过度为害,导致茄子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在日本刀角瓢虫尚未完成世代发育前就出现叶片萎蔫脱落。综合上述结果,认为选择10~15头/cm2作为茄子植株上烟粉虱接虫量对日本刀角瓢虫人工规模化繁殖的效果最好。
表5 烟粉虱接虫量对茄子植物生长、瓢虫完成世代发育情况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瓢虫卵:将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成虫饲养笼,收集产卵期瓢虫雌成虫在寄主叶片背面所产的瓢虫卵;
b.饲养幼期瓢虫:将步骤a产有瓢虫卵的寄主植株移入瓢虫饲养室饲养;
c.收集瓢虫蛹:当瓢虫幼期生长至第12天时,在寄主植株茎基部放置化蛹圈;当幼期生长至第14~15天时,将化蛹圈取出,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
所述瓢虫幼期为卵期和幼虫期之和;
所述步骤c的化蛹圈为采用单面瓦楞纸板制成;
所述单面瓦楞纸板的形状为长条状;所述单面瓦楞纸板的长度为45~50cm;所述单面瓦楞纸板的宽度为6~7cm;
所述单面瓦楞纸板沿寄主植株茎基部环绕,并固定成圆柱形的化蛹圈;
所述单面瓦楞纸板环绕寄主植株3~4圈、高度6~7cm、内圈径3~4cm、外圈径6~8cm;
所述化蛹圈置于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在放置化蛹圈之前先在寄主植株盆钵内基质营养土上垫一层保鲜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的瓢虫雌成虫产卵期中,每天更换感染有烟粉虱的寄主植株,可持续获得发育状况相对一致的瓢虫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幼期瓢虫的饲养时间为14~15d。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的获得方法为:取8~10片叶期的盆栽寄主植株,整理去除底部老叶仅保留4~5片完全展开叶后,移入烟粉虱饲养室,随后引入烟粉虱虫源株与待接虫寄主植物间隔摆放进行接虫饲养,摇动虫源株使烟粉虱成虫扩散飞落到待接虫寄主植株上,当寄主植株叶片上烟粉虱接虫量达到10~15头成虫/cm2时,移去虫源株,继续饲养1周后备用;
所述寄主植物为茄子;所述摇动的次数为1次。
5.一种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收集的日本刀角瓢虫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还包括将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收集的日本刀角瓢虫蛹饲养瓢虫成虫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瓢虫成虫的步骤为将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日本刀角瓢虫蛹,集中置于瓢虫成虫饲养笼中,3~4天后当发现有瓢虫成虫羽化时,在饲养笼中放置感染烟粉虱的寄主植株,新羽化的成虫会在寄主植株叶上取食、交配,经此饲养7~10天后,大部分成虫已经交配并度过产卵前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瓢虫成虫饲养笼为置于养虫室内,所述养虫室的环境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RH 60%~65%、光周期为L14h/D10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24333.2A CN106472431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24333.2A CN106472431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2431A CN106472431A (zh) | 2017-03-08 |
CN106472431B true CN106472431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827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24333.2A Active CN106472431B (zh) | 2016-10-24 | 2016-10-24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724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10930A (zh) * | 2017-12-12 | 2018-03-2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的饲养方法 |
CN111264476B (zh) * | 2020-03-12 | 2024-06-07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一种捕食性瓢虫卵块采集收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3520A (zh) * | 2001-06-16 | 2001-11-28 | 王春良 | 七星瓢虫的工业化养殖技术 |
CN1631127A (zh) * | 2005-01-26 | 2005-06-2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瓢虫、草蛉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2017929A (zh) * | 2009-09-10 | 2011-04-20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采用鳞翅目昆虫幼虫人工饲养瓢虫或草蛉的方法 |
CN102498985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利用日本刀角瓢虫结合诱集植物防治毛豆烟粉虱的方法 |
CN102948401A (zh) * | 2012-11-01 | 2013-03-06 |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 一种人工大量繁殖异色瓢虫的方法 |
CN104430183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大蜡螟室内大规模繁殖和饲养方法 |
CN104686453A (zh) * | 2015-03-25 | 2015-06-10 |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 日本刀角瓢虫的活体冷藏方法 |
CN104957107A (zh) * | 2015-07-10 | 2015-10-07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室内饲养龟纹瓢虫的方法 |
-
2016
- 2016-10-24 CN CN201610924333.2A patent/CN1064724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3520A (zh) * | 2001-06-16 | 2001-11-28 | 王春良 | 七星瓢虫的工业化养殖技术 |
CN1631127A (zh) * | 2005-01-26 | 2005-06-29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瓢虫、草蛉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2017929A (zh) * | 2009-09-10 | 2011-04-20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采用鳞翅目昆虫幼虫人工饲养瓢虫或草蛉的方法 |
CN102498985A (zh) * | 2011-11-03 | 2012-06-2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利用日本刀角瓢虫结合诱集植物防治毛豆烟粉虱的方法 |
CN102948401A (zh) * | 2012-11-01 | 2013-03-06 |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 一种人工大量繁殖异色瓢虫的方法 |
CN104430183A (zh) * | 2013-09-13 | 2015-03-2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大蜡螟室内大规模繁殖和饲养方法 |
CN104686453A (zh) * | 2015-03-25 | 2015-06-10 |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 日本刀角瓢虫的活体冷藏方法 |
CN104957107A (zh) * | 2015-07-10 | 2015-10-07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室内饲养龟纹瓢虫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异色瓢虫人工大量繁殖与田间释放技术研究;曾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20140215(第2期);第12-1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2431A (zh) | 2017-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8770B (zh) | 一种长尾潜蝇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 |
CN103155906A (zh) |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 |
CN103299963A (zh) | 虫草寄主昆虫的人工扩繁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
CN111345188A (zh) | 一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扩繁方法 | |
CN108012995A (zh) | 一种绿翅绢野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 |
CN110235860B (zh) | 大灰食蚜蝇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 |
CN103503836A (zh)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
CN104872068B (zh) | 一种黄胸蓟马室内养虫装置和饲养方法 | |
CN112042598A (zh) | 一种高效饲养异色瓢虫的成套方法 | |
CN111513028A (zh) | 一种眉斑并脊天牛实验种群的高效建立方法及其饲养装置 | |
CN106472431B (zh) | 一种日本刀角瓢虫蛹的收集方法与日本刀角瓢虫人工大规模繁殖方法 | |
CN107996523A (zh) | 室内快速扩增繁殖十字花科蔬菜鳞翅目害虫寄生蜂的方法 | |
CN105165726B (zh) | 一种利用扦插植物立体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4304183B (zh) | 颈双缘姬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
CN113080144A (zh) | 引诱草地贪夜蛾成虫集中产卵收卵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519468A (zh) | 一种黄曲条跳甲室内世代饲养的方法 | |
CN113875704A (zh) | 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 | |
CN103125451A (zh) |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 |
CN104604809A (zh) |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草烟粉虱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 |
CN216164552U (zh) | 一种室内用高效繁殖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装置 | |
CN112075390A (zh) | 一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扩繁方法 | |
CN113826588B (zh) | 一种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室内饲养方法 | |
CN111066732B (zh) | 一种繁育东亚小花蝽的方法 | |
CN104756960B (zh) | 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 | |
CN108094331A (zh) | 一种窄缘施夜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