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836A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03836A CN103503836A CN201310369284.7A CN201310369284A CN103503836A CN 103503836 A CN103503836 A CN 103503836A CN 201310369284 A CN201310369284 A CN 201310369284A CN 103503836 A CN103503836 A CN 1035038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rvae
- inoculation
- cotesia plutellae
- plutella xylostella
- p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和繁殖菜蛾盘绒茧蜂蜂种;生产寄主;小菜蛾的接种繁殖、发育饲养;菜蛾盘绒茧蜂接种培育;菜蛾盘绒茧蜂与小菜蛾的分离,蜂蛹收集、保存,留种。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繁蜂和放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菜蛾盘绒茧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小菜蛾,满足有机蔬菜及绿色蔬菜生产的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的繁殖生产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小菜蛾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每年因小菜蛾造成的损失和防治费用超过40亿美元;我国近些年来,小菜蛾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趣势,而且抗药性越来越强,猖獗危害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由于小菜蛾多数时间是在植物叶子的背面,防治较为困难,致使造成多次用药,结果使生产出来的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生物防治的途径和有效方法。寄生蜂是小菜蛾的重要天敌资源,利用寄生蜂防治小菜蛾已有成功事例和相关报道。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 (Kurdjumov)是小菜蛾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及天敌优势种。目前成为用来防治小菜蛾比较好的寄生蜂之一,是一种很有研究前途的小菜蛾寄生蜂。在我国已有的调查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均有自然分布和自然越冬情况;而且在个别地方还是小菜蛾的优势种寄生蜂,在有些时候也会出现较高的寄生率;但是在国内尚未见对其进行规模化繁殖及大面积田间应用及防治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
本发明申请人对菜蛾盘绒茧蜂做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菜蛾盘绒茧蜂是我国分布较广的小菜蛾优势天敌,有关研究表明它对小菜蛾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菜蛾盘绒茧蜂可以寄生小菜蛾所有幼虫阶段并完成发育,但以寄生小菜蛾2-3龄的幼虫最为适宜,寄生率也最高;而1龄和4龄的幼虫则不适宜于寄生,寄生成功率也相对较低。由于适宜的小菜蛾寄生龄期和菜蛾盘绒茧蜂羽化期的吻合是寄生成功的关键,目前我国尚无成熟的大量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通过大量的研究和长期的摸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为我国小菜蛾寄生蜂的资源调查和小菜蛾生物防治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具体生产繁殖方法如下所述:
1.蜂种采集和繁殖:
1) 蜂种采集:在小菜蛾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菜蛾盘绒茧蜂的白色茧,即绒茧蜂的蛹;
2) 蜂种提纯和选优:将采集到的上述绒茧蜂的蛹置于25℃左右、RH.60-70%条件下培养发育,羽化出蜂后,立即转接到小菜蛾幼虫体内,然后通过对羽化出蜂率、寄生率、繁殖能力、雌雄相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择出优良的蜂种;
3) 蜂种扩繁:对选择出来的优良的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数量的菜蛾盘绒茧蜂蜂种数量,以备大量繁蜂时使用;
4)蜂种的保存:菜蛾盘绒茧蜂发育到结茧期时,应立即采收,并进行变温处理,经逐级降温后储存入8-10℃、RH.50-60%条件下保存;
2.寄主的生产:
按常规生产栽培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和定植饲养寄主植物,在光照充足,20-28℃变温条件下的清洁室内,培养饲养寄主植物;
当寄主植物长到5-6片真叶时,单株定植于直径18cm左右的花盆内;
每隔10天定植一批寄主植物,每批定植72株;8-9片真叶时备用;
3.小菜蛾的接种繁殖:
1)小菜蛾虫源的准备:在开始繁蜂前3周,将8-9片真叶的清洁甘蓝苗18盆,放入小菜蛾饲养室,接种小菜蛾成虫2000-3500头,当子代小菜蛾成虫大量羽化时备用;
2)在子代小菜蛾成虫大量羽化时,搬入72盆待接种的甘蓝苗,接种24-26小时,在接种期间,需经常摇动作为虫源的植株,同时也要轻轻晃动新苗3-4次,使其产卵均匀,一般每个叶片背面有卵150粒以上时,即可结束接种。
3)接种产卵完成后,用遮光布盖住养虫笼的4面(左右、上、后面),利用小菜蛾成虫趋光性原理,摇动小菜蛾产卵笼罩中的寄主植物,赶走寄主植物上小菜蛾成虫;
4)然后,将其中的66盆搬出,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培养发育;
5)留下6盆植株,用于更换作为虫源的老植株,每周换6盆,3周换完;更换时将老植株拔下,待小菜蛾成虫全部羽化后,再清理出去;
(4)小菜蛾幼虫发育:
将接种产卵完成后、带有小菜蛾卵的寄主植物,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并加强管理,促进叶片生长,待小菜蛾幼虫发育到2龄时备用;
(5)菜蛾盘绒茧蜂接种:
将带有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主植物,移入到有大量菜蛾盘绒茧蜂成蜂的笼罩内接种,以每片甘蓝叶上有菜蛾盘绒茧蜂4-6头为宜;24-26小时后,利用菜蛾盘绒茧蜂成蜂趋光性原理,使苗和蜂分开。
(6)菜蛾盘绒茧蜂培养:
在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发育到7天时,有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开始从小菜蛾幼虫体内钻出,1-2小时即可结成白色的化蛹茧;应适时采收、包装或冷藏备用。
(7)蜂蛹收集及应用:
在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结茧初期,应及时收集、储藏,以供配送或直接田间应用。贮存期间应适当保湿,以保持菜蛾盘绒茧蜂的活力,贮存期一般在20天以内为宜。
(8)留种:采茧收集时,选取发育健康,个体较大,茧壳有光泽的菜蛾盘绒茧蜂茧作为蜂种,不同批次采收的分别贮藏,备用于下次育种时的菜蛾盘绒茧蜂接种用。
其中步骤(3)所述小菜蛾的接种繁殖,接种后利用小菜蛾成虫趋光性原理,摇动小菜蛾产卵笼罩中的寄主植物,赶走小菜蛾成虫。
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期和小菜蛾幼虫2-3龄期相吻合。
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蜂的蜂虫比例1:8-12。
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种的菜蛾盘绒茧蜂雌雄比为6-8:1。
其中步骤(7)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茧的收集,配送或田间应用时以雌雄比为6-8:1比例为宜。
本发明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繁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菜蛾盘绒茧蜂;
2.本发明生产方法能够进行大规模连续生产,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小菜蛾害虫,从而更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很大便利;
3.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对菜蛾盘绒茧蜂的培育、贮藏做了特别的控制,从而更便利于寄生蜂的合理接种及利用;
4.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对菜蛾盘绒茧蜂、小菜蛾的接种比例做了要求,从而提高了寄生蜂的寄生率;
5.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接种过程中,尽量使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期与小菜蛾幼虫2-3龄期相吻合,为寄生蜂的寄生、产卵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而提高了产卵量和寄生率;
6. 本发明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是小菜蛾的自然优势天敌,对小菜蛾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7. 本发明所述的生产方法对其它寄生蜂的繁殖、贮藏和释放具有参考作用;
8.本发明为我国小菜蛾寄生蜂的繁殖利用奠定了很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大量繁殖生产过程主要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所述:
1.采集和繁殖菜蛾盘绒茧蜂蜂种:
1)采集蜂种:在小菜蛾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菜蛾盘绒茧蜂的白色茧,即绒茧蜂的蛹;
2)蜂种的提纯和优选:将采集到的上述绒茧蜂的蛹置于25℃左右、RH.60-70%条件下培养发育,羽化出蜂后,立即转接到小菜蛾幼虫体内,然后通过对羽化出蜂率、寄生率、繁殖能力、雌雄相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择出优良的蜂种;
3)蜂种扩繁:对选择出来的优良的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数量的菜蛾盘绒茧蜂蜂种数量,以备大量繁蜂时使用;
4)蜂种的保存:菜蛾盘绒茧蜂发育到结茧期时,应立即采收,并进行变温处理,经逐级降温后储存入8-10℃、RH.50-60%条件下保存;
2.寄主的生产:
寄主植物应选择甘蓝、菜花类小菜蛾喜欢食用的植物,本发明仅以甘蓝为例进行说明,寄主昆虫为小菜蛾。
按常规生产栽培方法播种、育苗、移栽和定植饲养寄主植物甘蓝,在光照充足,20-28℃变温条件下的清洁室内,培养饲养寄主植物甘蓝苗,当甘蓝苗长到35-40天(5-6片真叶时),将其单株移栽定植于直径18cm左右的花盆内;
每隔10天定植一批寄主植物,每批定植72株左右;45-50天(8-9片真叶)时,即可移入到小菜蛾产卵室(笼)中接种小菜蛾。
3.小菜蛾的接种繁殖:
1)小菜蛾虫源的准备:在开始繁蜂前3周,将8-9片真叶的清洁甘蓝苗18盆,放入小菜蛾饲养室,接种小菜蛾成虫2000-3500头,当子代小菜蛾成虫大量羽化时备用;
2)在子代小菜蛾成虫大量羽化时,搬入72盆待接种的甘蓝苗,接种20-24小时,在接种期间,需经常摇动作为虫源的植株,同时也要轻轻晃动新苗3-4次,使其产卵均匀,一般每个叶片背面有卵150粒以上时,即可结束接种。
3)接种产卵完成后,用遮光布盖住养虫笼的4面(左右、上、后面),利用小菜蛾成虫趋光性原理,摇动小菜蛾产卵笼罩中的寄主植物,赶走寄主植物上小菜蛾成虫;
4)然后,将其中的66盆搬出,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培养发育;
5)留下6盆植株,用于更换作为虫源的老植株,每周换6盆,3周换完;更换时将老植株拔下,待小菜蛾成虫全部羽化后,再清理出去;
特别说明:步骤(3)和步骤(5)同时时期进行操作,即在搬出66盆的同时,留下的6盆也进行更换,即换出6盆老植株。
4.小菜蛾幼虫发育:
发育室一般准备6-8平方米的即可;将接种产卵完成后、带有小菜蛾卵的寄主植物,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剪去生长点,并加强管理,促进叶片生长,待小菜蛾幼虫发育到2龄时备用,即用于接种菜蛾盘绒茧蜂;
5.菜蛾盘绒茧蜂接种:
菜蛾盘绒茧蜂接种培养室,一般准备6-8平方米的即可。 将上述培养的带有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主植物66盆移入,移入到有大量(0.5-1.0万头)菜蛾盘绒茧蜂成蜂的笼罩内接种;此操作是将菜蛾盘绒茧蜂成蜂接种到上述培育的带有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主植物上;以每片甘蓝叶上有菜蛾盘绒茧蜂4-6头为宜;24-26小时后,利用菜蛾盘绒茧蜂成蜂趋光性原理,使苗和蜂分开。接蜂的蜂虫比例1:8-12,接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期和小菜蛾幼虫2-3龄期相吻合;保证两者基本吻合采用常规的昆虫饲养措施即可,如控制室内温度,或者根据两者各自的生理特性及发育规律适当调整饲养时间等,从而来调节两者的发育进度;同时,最好保证菜蛾盘绒茧蜂与小菜蛾的蜂虫比为1:8-12。
6.菜蛾盘绒茧蜂培养:
在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发育到7天时,应特别注意,有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开始从小菜蛾幼虫体内钻出,1-2小时即可结成白色的化蛹茧;应适时采收、包装或冷藏备用。
7.蜂蛹收集及应用:
在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结茧初期,应及时收集、进行变温处理、储藏,以供配送或直接田间应用;
1)适时采收,并进行变温处理,经逐级降温后储存入8-10℃、RH.50-60%条件下保存;也是保证下一代发育进度一致的基本前提。
2)贮存期不易太长:据试验观察发现,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率会随着贮存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一般在20天以内为宜。
3)贮存期间应适当保湿,以保持菜蛾盘绒茧蜂的活力。
4)应用前提蜂,也应经逐级升温后,再放到自然温度下,以免骤然升温,影响菜蛾盘绒茧蜂的活力。
8. 留种:采茧收集时,选取发育健康,个体较大,茧壳有光泽的菜蛾盘绒茧蜂茧作为蜂种,不同批次采收的分别贮藏,备用于下次育种时的菜蛾盘绒茧蜂接种用。
实施例二: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1:寄主植物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供试昆虫
小菜蛾,本室饲养多代试验用小菜蛾。
菜蛾盘绒茧蜂,采自本院生长后期的甘蓝田。
2)寄主植物
以甘蓝、菜花、大白菜、油菜为供试寄主。
甘蓝、菜花、大白菜、油菜的种子均购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特菜中心。
3)试验条件与器材
试验在室内进行,温度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55-75%;养虫笼为铝合金框架,规格为54×45×40cm;其中一面为玻璃拉门,底面为玻璃,其余4面封以120目尼龙丝网;寄主植物栽植于塑料育苗钵内,栽培基质为耕作层土/草炭土/蛭石(各占1/3的比例,混合后消毒,再使用)。
4)试验方法
试验用寄主植物均为实验室内人工培育。将播种好的育苗钵浇透水后,置于清洁的养虫笼内,每笼内放一种寄主植物,培育无虫净苗。待植株生长到8-9片叶时,每笼内接入40-60头新羽化的小菜蛾成虫;7-8天后,植株叶片背面将有各龄期的小菜蛾幼虫出现,这时每笼内接入60-80头左右的新羽化菜蛾盘绒茧蜂成蜂,保证雌雄蜂均有;加强寄主植物的水肥管理,给以充足的光照,保证其生长条件充足;若发现有其它病虫危害,应立即处理或清除,防止扩散后危及整个种群。
试验期间要观察记录寄主植物生长情况以及小菜蛾和菜蛾盘绒茧蜂的繁育情况,评价各寄主植物的优劣;筛选出既易于栽培管理又能被小菜蛾和菜蛾盘绒茧蜂所共同喜好的寄主植物。
5)寄主植物评价指标
A:生长周期的长短。包括从播种到能用于实验的时间和接种后能存活的时间。例如:油菜播种后出苗和生长都很快,一周后即有2-3片真叶出现,12天左右即可用于实验了,但是接虫之后能维持的时间太短,无法完成整个实验,甚至在小菜蛾的幼虫发育到适合接蜂前,植株就衰败了,无法继续实验。而甘蓝、菜花则正好相反,接虫后能维持很长时间,并可正常生长,并能很好地抵御其它害虫的侵害,但是从播种后到能够用于实验的时间至少需要35-40天,而且苗期也不易管理,相对死亡率也较高。
B:叶片背面的平滑程度。叶片背面着生的毛刺的多少直接影响小菜蛾和菜蛾盘绒茧蜂的活动,对寄生率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各种观察工作。例如大白菜叶片背面毛刺密集且长,影响菜蛾盘绒茧蜂的寄生率;而甘蓝、菜花则正好相反,叶片背面平滑无毛刺,不会影响试虫的活动和寄生。
C: 试虫喜好程度。包括以上B项的物理因素和其它未知的因素,使得试虫对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例如:小菜蛾比较喜好甘蓝、菜花、油菜,而菜蛾盘绒茧蜂则比较喜好油菜、甘蓝、菜花。
通过综合评价各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和菜蛾盘绒茧蜂的优劣,筛选出既易于小菜蛾生长发育又能被菜蛾盘绒茧蜂喜好的寄主植物。
2.结果与分析
各寄主植物的优缺点如下表1所示。通过实际栽培,接虫、接蜂试验,综合比较每种寄主植物,最终选择了甘蓝作为保持种群和进行试验的寄主植物;与其它3种植物相比,甘蓝与菜花种植一样,小菜蛾和菜蛾盘绒茧蜂均喜欢,不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
表1 四种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及菜蛾盘绒茧蜂的优劣比较
寄主植物 | 优 点 | 缺 点 |
大白菜 | 生长周期短,叶片大 | 叶面毛刺密集且长,湿度大 |
油菜 | 生长周期短,叶片平滑 | 总量小,极易被吃光 |
甘蓝 | 叶片平滑,寄主寄生蜂喜好 | 生长缓慢,苗期不易管理 |
菜花 | 叶片平滑,寄主寄生蜂喜好 | 生长缓慢,苗期不易管理 |
对比试验2:不同的寄主植物对菜蛾盘绒茧蜂生长发育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
小菜蛾,本室饲养多代试验用小菜蛾。
菜蛾盘绒茧蜂,采自本院生长后期的甘蓝田。在试验室内以上述小菜蛾作为寄主自由繁殖3代。
1.2寄主植物
供试寄主植物为甘蓝,种子购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特菜中心;营养钵育苗后定植在口径12cm的塑料花盆内,然后放入养虫笼(养虫笼为铝合金框架,规格为54×45×40cm;其中一面为玻璃拉门,底面为玻璃,其余4面封以120目尼龙丝网)里;加强寄主植物的水肥管理,给以充足的光照,保证其生长条件充足,培育得到无虫健壮的净苗。
1.3实验方法
采用本章第二节介绍的“整株”接虫法处理甘蓝苗,得到寄生有2龄小菜蛾幼虫的甘蓝苗;然后再采用直径2.5cm,高度12cm的“指型管”接蜂法进行接蜂;将接蜂后的小菜蛾幼虫放到无虫健壮的净苗上培育;每株苗上放30头左右发育良好、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过的小菜蛾幼虫。然后分以下3组进行试验,每组设5个重复。
第一组:将接蜂后的小菜蛾幼虫接放到甘蓝苗上,放入34×34×28cm的有机玻璃养虫笼(正面为推拉门,背面是120目尼龙丝网,左右侧面有12×18cm的尼龙丝网)中,进行培养、观察。
第二组:将接蜂后的小菜蛾幼虫接放到油菜苗上,放入有机玻璃养虫笼(同1)中,进行培养、观察。
第三组:将接蜂后的小菜蛾幼虫接放到大白菜苗上,放入有机玻璃养虫笼(同1)中进行培养、观察。
以上各组处理均放在同一养虫室中进行发育培养及观察,温度为25±1℃,RH.50-60%的条件;L:D=14:10,光照强度为3000-3500lx左右。每天上午8点,下午5点记录,观察虫子的发育情况,给寄主植物浇水。
1.4 数据处理:实验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显示比较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处理最终收到菜蛾盘绒茧蜂蛹茧数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二组高于第三组。从而说明,不同的寄主植物对寄生后的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菜蛾盘绒茧蜂的正常生长发育。
表2 三种寄主植物饲养寄生后小菜蛾及菜蛾盘绒茧蜂的结茧情况统计表
寄主植物 | 重复 | 寄生小菜蛾幼虫数 | 菜蛾盘绒茧蜂结茧数 |
甘蓝苗 | 10 | 318 | 268 |
油菜苗 | 10 | 326 | 259 |
大白菜苗 | 10 | 342 | 236 |
Claims (6)
1.一种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和扩繁蜂种:
采集蜂种:在小菜蛾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菜蛾盘绒茧蜂的蛹,即白色的小茧;
蜂种提纯和优选:将采集到的上述白色的小茧置于25-27℃,RH.60-70%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小菜蛾2龄末期至3龄初期的幼虫体内,然后通过对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能力、性比、储存特性和对靶标害虫的搜索能力、寄生能力检测试验,选择出优良蜂种;
蜂种扩繁:对选择出的菜蛾盘绒茧蜂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数量的菜蛾盘绒茧蜂蜂种;
(2)生产寄主:
(3)小菜蛾的接种繁殖:
接种产卵完成后,用遮光布盖住养虫笼的4面(左右、上、后面),利用小菜蛾成虫趋光性原理,摇动小菜蛾产卵笼罩中的寄主植物,赶走寄主植物上小菜蛾成虫;
然后,将其中的66盆搬出,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培养发育;
(4)小菜蛾幼虫发育:
将接种产卵完成后、带有小菜蛾卵的寄主植物,移入小菜蛾幼虫培养发育室,并加强管理,促进叶片生长,待小菜蛾幼虫发育到2龄时备用;
(5)菜蛾盘绒茧蜂接种:
将带有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主植物,移入到有大量菜蛾盘绒茧蜂成蜂的笼罩内接种,以每片甘蓝叶上有菜蛾盘绒茧蜂4-6头为宜;24-26小时后,利用菜蛾盘绒茧蜂成蜂趋光性原理,使苗和蜂分开。
(6)菜蛾盘绒茧蜂培养:
在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发育到7天时,有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开始从小菜蛾幼虫体内钻出,1-2小时即可结成白色的化蛹茧;应适时采收、包装或冷藏备用。
(7)蜂蛹收集及应用:
在菜蛾盘绒茧蜂老熟幼虫结茧初期,应及时收集、储藏,以供配送或直接田间应用。贮存期不易太长,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率会随着贮存期的延长逐渐降低;贮存期间应适当保湿,以保持菜蛾盘绒茧蜂的活力;贮存期不易太长,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率会随着贮存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一般在20天以内为宜。
(8)留种:采茧收集时,选取发育健康,个体较大,茧壳有光泽的菜蛾盘绒茧蜂茧作为蜂种,备用于下次育种时的菜蛾盘绒茧蜂接种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中步骤(3)所述小菜蛾的接种繁殖,接种后利用小菜蛾成虫趋光性原理,摇动小菜蛾产卵笼罩中的寄主植物,赶走小菜蛾成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菜蛾盘绒茧蜂的羽化期和小菜蛾幼虫2-3龄期相吻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蜂的蜂虫比例1:8-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菜蛾盘绒茧蜂接种,接种的菜蛾盘绒茧蜂雌雄比为6-8: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中步骤(7)所述的菜蛾盘绒茧蜂茧的收集,配送或田间应用时以雌雄比为6-8:1比例为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9284.7A CN103503836A (zh) | 2013-08-22 | 2013-08-22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9284.7A CN103503836A (zh) | 2013-08-22 | 2013-08-22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3836A true CN103503836A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988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69284.7A Pending CN103503836A (zh) | 2013-08-22 | 2013-08-22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03836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8827A (zh) * | 2014-02-20 | 2014-06-1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室内规模化繁殖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
CN104304183A (zh) * | 2014-08-27 | 2015-01-28 | 浙江大学 | 颈双缘姬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5165734A (zh) * | 2015-09-28 | 2015-12-2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
CN107581161A (zh) * | 2017-10-27 | 2018-01-16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
CN107996523A (zh) * | 2017-12-06 | 2018-05-08 | 福建农林大学 | 室内快速扩增繁殖十字花科蔬菜鳞翅目害虫寄生蜂的方法 |
CN108935341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
CN109169526A (zh) * | 2018-09-11 | 2019-01-11 | 浙江大学 | 开臂反颚茧蜂的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2088A2 (en) * | 2001-07-30 | 2003-02-13 |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cnschaften E.V. | Nucleic acid molecules encoding a glucosinolate sulfatase |
KR20080053135A (ko) * | 2006-12-08 | 2008-06-12 |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농촌진흥청) | 배추나비고치벌 대량 사육방법 |
CN101390505A (zh) * | 2008-10-28 | 2009-03-25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1438691A (zh) * | 2007-11-23 | 2009-05-27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人造卵赤眼蜂大量繁殖方法 |
CN101507424A (zh) * | 2009-03-13 | 2009-08-1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小菜蛾规模化标准繁殖技术 |
CN101803587A (zh) * | 2009-02-17 | 2010-08-18 | 北京七彩蝶创意文化有限公司 | 枯叶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CN102144619A (zh) * | 2011-04-13 | 2011-08-10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优雅岐脉跳小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
CN102939943A (zh) * | 2012-10-31 | 2013-02-27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 |
CN103125452A (zh) * | 2013-03-25 | 2013-06-05 | 贵州大学 | 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型 |
-
2013
- 2013-08-22 CN CN201310369284.7A patent/CN10350383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12088A2 (en) * | 2001-07-30 | 2003-02-13 |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cnschaften E.V. | Nucleic acid molecules encoding a glucosinolate sulfatase |
KR20080053135A (ko) * | 2006-12-08 | 2008-06-12 |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농촌진흥청) | 배추나비고치벌 대량 사육방법 |
CN101438691A (zh) * | 2007-11-23 | 2009-05-27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人造卵赤眼蜂大量繁殖方法 |
CN101390505A (zh) * | 2008-10-28 | 2009-03-25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1803587A (zh) * | 2009-02-17 | 2010-08-18 | 北京七彩蝶创意文化有限公司 | 枯叶蛱蝶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 |
CN101507424A (zh) * | 2009-03-13 | 2009-08-1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小菜蛾规模化标准繁殖技术 |
CN102144619A (zh) * | 2011-04-13 | 2011-08-10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优雅岐脉跳小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
CN102939943A (zh) * | 2012-10-31 | 2013-02-27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烟蚜的人工繁殖方法 |
CN103125452A (zh) * | 2013-03-25 | 2013-06-05 | 贵州大学 | 螳螂野外人工助养模型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施祖华等: "半闭弯尾姬蜂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菜蛾幼虫时的种间竞争", 《昆虫学报》, vol. 47, no. 3, 15 June 2004 (2004-06-15), pages 342 - 348 * |
汪海燕等: "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幼虫营养的调节和利用", 《昆虫学报》, vol. 49, no. 4, 20 April 2006 (2006-04-20), pages 574 - 581 * |
白素芬等: "菜蛾盘绒茧蜂卵携带的免疫抑制因子", 《昆虫学报》, vol. 52, no. 5, 15 June 2005 (2005-06-15), pages 487 - 494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8827A (zh) * | 2014-02-20 | 2014-06-18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室内规模化繁殖半闭弯尾姬蜂的方法 |
CN104304183A (zh) * | 2014-08-27 | 2015-01-28 | 浙江大学 | 颈双缘姬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4304183B (zh) * | 2014-08-27 | 2016-08-24 | 浙江大学 | 颈双缘姬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CN105165734A (zh) * | 2015-09-28 | 2015-12-2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
CN105165734B (zh) * | 2015-09-28 | 2017-10-2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
CN107581161A (zh) * | 2017-10-27 | 2018-01-16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
CN107581161B (zh) * | 2017-10-27 | 2020-04-03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一种褐带卷蛾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 |
CN107996523A (zh) * | 2017-12-06 | 2018-05-08 | 福建农林大学 | 室内快速扩增繁殖十字花科蔬菜鳞翅目害虫寄生蜂的方法 |
CN108935341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菜粉蝶绒茧蜂的饲养方法 |
CN109169526A (zh) * | 2018-09-11 | 2019-01-11 | 浙江大学 | 开臂反颚茧蜂的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0505B (zh) |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
CN103503836A (zh) | 菜蛾盘绒茧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
CN102273432B (zh) | 应用丽蚜小蜂作为繁殖寄主生产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 | |
CN103155906A (zh) |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 |
CN103385220A (zh) | 丽蚜小蜂的规模繁殖方法 | |
CN106954592B (zh) |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 |
CN102870742A (zh) |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 |
CN103168751A (zh) |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6689066A (zh) | 一种快速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5766619B (zh) | 一种黄花菜种子的培育方法 | |
CN101595857B (zh) | 广聚萤叶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 |
CN101803588B (zh) | 一种周年繁殖丽蚜小蜂的方法 | |
CN104304183B (zh) | 颈双缘姬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 |
CN103168752B (zh) | 利用麦二叉蚜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 |
CN104604809A (zh) |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草烟粉虱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 |
CN103125451A (zh) |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 |
CN102771446B (zh) |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 |
CN107926868B (zh) | 一种基于雪莲果为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的方法 | |
CN113826588B (zh) | 一种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室内饲养方法 | |
CN101960999B (zh) | 一种广聚萤叶甲冬季储存和大棚饲养方法 | |
CN111034684A (zh) | 一种半闭弯尾姬蜂保种复壮繁育方法 | |
CN102630647B (zh) | 一种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 |
CN113508783A (zh) | 利用棉花苗和med烟粉虱大量繁殖桨角蚜小蜂的方法 | |
CN110896927A (zh) | 梨木虱室内人工扩繁方法 | |
CN110959581A (zh) | 一种梨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方法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