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435160B -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5160B
CN106435160B CN201611042024.9A CN201611042024A CN106435160B CN 106435160 B CN106435160 B CN 106435160B CN 201611042024 A CN201611042024 A CN 201611042024A CN 106435160 B CN106435160 B CN 106435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furnace
strip
process section
temperature
ann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2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5160A (zh
Inventor
郑海燕
刘顺明
乔梁
李冠雄
王道金
余涛
韩帮才
陈文武
任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420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5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62Deta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该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当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本发明解决了温度过渡的时间点选择不准确的问题,进而达到自动化钢卷所需退火温度,确保产品机械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冷轧连续后处理线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日益多样化,对退火炉而言,多样化的产品品种规格就意味着频繁的温度过渡。如何做到温度平稳过渡是成了影响炉子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中,全凭操作工的经验和操作习惯进行温度过渡,操作工的操作难度大,操作工的经验不足对温度过渡的时间点选择不准确,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选择不准确会造成带钢达不到要求的退火温度,造成产品机械性能不合格,进而产生废品或降级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准确确定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进行退火炉内温度过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所述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当监测到所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优选的,所述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包括:通过焊缝跟踪,定位所述过渡卷的带头与所述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根据定位的所述连接焊缝确定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内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优选的,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高时,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所述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优选的,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时,在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到所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
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当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所述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调节单元,用于当监测到所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包括:
定位子单元,用于通过焊缝跟踪,定位所述过渡卷的带头与所述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定位的所述连接焊缝确定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内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优选的,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降低调节子单元,用于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高时,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所述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优选的,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时,所述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监测到所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升高子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通过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从而能够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是否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从而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是否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作为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从而能够准确限定每次温度调节的开始时间点均是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则能避免操作工操作经验和水平的不同会引起的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差异,以解决了温度过渡的时间点选择不准确的问题,进而自动化控制变规格带钢生产所需退火温度,确保产品机械性能稳定。
进一步的,一方面,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2min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进行温度调节(升高或降低),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从而实现了每次调节温度设定值后,是在实际温度跟随达到设定值后再次调节温度设定值的;另一方面,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确保10分钟之内升降温幅度不超过30℃。这两点的结合使在变规格带钢生产时的退火温度平稳过渡,进而避免了由于温差过大、温度变化过快造成的带钢在炉内出现跑偏或瓢曲的问题,因此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确保了炉内设备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S101、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具体的,S101包括:通过焊缝跟踪,定位过渡卷的带头与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根据定位的连接焊缝确定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
可以通过退火炉控制程序中的焊缝跟踪子程序进行焊缝跟踪,从而实时定位过渡卷在退火炉内的位置。
S102、当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具体的,以退火炉为包括如下工艺段: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缓冷段、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水淬段、热风干燥段的连续退火炉为例,对应每个工艺段分别设置有带钢温度监测点,则i依次取1,2,3,4,5,6,7,8,9。则具体来讲,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当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一工艺段(即预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预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预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二工艺段(即加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加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三工艺段(即均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均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依次的,在后续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工艺段时,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工艺段的退火带钢设定温度对应调节至下一钢卷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
针对一种具体实施情况:足够在过渡卷的长度内调节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则在下一钢卷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之前,调节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到达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从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到达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单次调节量≤5℃,从而保证了每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后,带钢实际温度能跟随上达到本次调节的带钢温度设定值,进而保证了带钢实际温度达到带钢温度设定值才再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举例来讲,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等等。
举例来讲,单次调节量可以为1℃,2℃,3℃,4℃、5℃等等。进一步的,具体限定单次调节量为2~3℃,能够使带钢实际温度变化更平缓。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卷连接在两卷退火所需温度不同的钢卷之间,一种情况为: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高,另一种情况为: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
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高的实施情况下,即是需要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从高温向低温过渡,则: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
针对本实施例,以退火炉的加热段为例,以上一钢卷在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60℃,下一钢卷在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50℃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为2℃,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2min,则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在加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加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降低2℃以调节为758℃之后,每间隔2min就在上次调节后的带钢设定温度的基础上降低2℃,则退火炉加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依次降低为756℃、754℃、752℃,750℃。
针对本实施例,以退火炉的均热段为例,以上一钢卷在均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70℃,下一钢卷在均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60℃,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为5℃,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4min为例,则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在均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均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降低5℃以调节为765℃之后,在间隔4min就在上次调节后带钢设定温度的基础上降低5℃,则退火炉均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就降低为760℃。
针对本实施例,以上一钢卷在预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80℃,下一钢卷在预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85℃,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为5℃,则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在预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预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一次降低5℃以调节为685℃。
在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的实施情况下:过渡卷两侧的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低的实施情况下: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针对本实施例,以上一钢卷在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80℃,下一钢卷在加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95℃为例,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3℃,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7min,则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在加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加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升高3℃以调节为683℃之后,每间隔7min就在上次调节后的带钢设定温度的基础上升高3℃,则退火炉加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依次升高至686℃、689℃、692℃、695℃。
针对本实施例,以上一钢卷在均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00℃,下一钢卷在均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704℃,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为4℃,则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均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均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一次升高4℃以调节为704℃。
针对本实施例,以上一钢卷在预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70℃,下一钢卷在预热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为680℃,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单次调节量依次为:4℃,2℃,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6min,则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在预热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在预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升高4℃以调节为674℃之后,间隔6min后就在上次调节后的带钢设定温度的基础上升高3℃,则退火炉预热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依次改变为678℃、680℃。
需要说明书的是,前述多个调节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到达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的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次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为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最终确定适合生产的温度控制最优值。在控制系统中,对应每种温度差,对应每个工艺段存储一组温度控制最优值,每组最优值包括:单次调节量和第一时间间隔。比如,前述:一组单次调节量(4℃,2℃),第一预设时间间隔6min为一组针对预热段的温度控制。
针对另一种具体实施情况:温度跨度较大,不足够在过渡卷的长度内调节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则针对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高的实施情况下延迟降温;针对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的实施情况下提前升温。
具体的,延迟降温的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从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从而保证了每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后,带钢实际温度能跟随上达到本次降低的带钢温度设定值,进而保证了带钢实际温度达到带钢温度设定值才再次降低带钢温度设定值。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2min,单次调节量为5℃,使得在保证每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后带钢实际温度能跟随上的前提下,还尽可能减少对下一钢卷的影响长度,而不会影响高温卷(本实施例中指上一钢卷)。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退火所需温度的温度差为100℃,过渡卷30分钟通过退火炉第i工艺段,则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2min、单次调节量均为5℃的前提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带钢设定温度降低80℃。后续在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还以2min为时间间隔4次降低带钢设定温度,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
具体的,提前升温的具体实现流程如下:监测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当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退火所需温度的温度差为90℃,过渡卷30分钟通过退火炉第i工艺段,则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2min、单次调节量均为5℃的前提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带钢设定温度升高80℃。则在上一钢卷的带尾段,还以2min为时间间隔2次升高带钢设定温度。监测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2min为时间间隔多次升高带钢设定温度,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从而保证了每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后,带钢实际温度能跟随上达到本次升高后的带钢温度设定值,进而保证了带钢实际温度达到带钢温度设定值才再次升高带钢温度设定值。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间隔为2min,单次调节量为5℃,使得在保证每次调节带钢温度设定值后带钢实际温度能跟随上的前提下,还尽可能减少对上一钢卷的退火影响长度,而完全不会影响高温卷(本实施例中指下一钢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参考图2所示,该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201,用于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调节单元202,用于当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优选的,第一监测单元201,包括:
定位子单元,用于通过焊缝跟踪,定位过渡卷的带头与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定位的连接焊缝确定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
优选的,调节单元202,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从过渡卷的带头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优选的,调节单元202包括:
降低调节子单元,用于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高时,从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优选的,上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时,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监测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
调节单元202,包括:升高子调节单元,用于当过渡卷运行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通过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从而能够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是否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从而监测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是否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作为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从而能够准确限定每次温度调节的开始时间点均是过渡卷的带头达到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则能避免操作工操作经验和水平的不同会引起的温度过渡的开始时间点差异,以解决了温度过渡的时间点选择不准确的问题,进而自动化控制变规格带钢生产所需退火温度,确保产品机械性能稳定。
进一步的,一方面,将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2min的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进行温度调节(升高或降低),以达到下一钢卷在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从而实现了每次调节温度设定值后,是在实际温度跟随达到设定值后再次调节温度设定值的;另一方面,对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确保10分钟之内升降温幅度不超过30℃。这两点的结合使在变规格带钢生产时的退火温度平稳过渡,进而避免了由于温差过大、温度变化过快造成的带钢在炉内出现跑偏或瓢曲的问题,因此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确保了炉内设备安全。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摄像系统以及网络摄像头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该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者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所述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当监测到所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高时,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所述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包括:
通过焊缝跟踪,定位所述过渡卷的带头与所述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
根据定位的所述连接焊缝确定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内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
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时,在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到所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
所述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包括:
当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
5.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监测过渡卷的带头在退火炉内的位置,其中,所述过渡卷连接在上一钢卷与下一钢卷之间;
调节单元,用于当监测到所述过渡卷的带头所在位置到达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调节至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i依次取1至N,N为所述退火炉的工艺段数量;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降低调节子单元,用于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高时,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以及所述下一钢卷的前段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多次降低,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降低的单次调节量≤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包括:
定位子单元,用于通过焊缝跟踪,定位所述过渡卷的带头与所述上一钢卷之间的连接焊缝;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定位的所述连接焊缝确定所述过渡卷的带头在所述退火炉内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过渡卷的带头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开始,在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进行一次或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多次调节,以达到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退火所需温度,其中,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调节的单次调节量≤5℃,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2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比所述下一钢卷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退火所需温度低时,所述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监测到所述上一钢的预设带尾段达到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温度监测点时,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至少一次升高;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升高子调节单元,用于当所述过渡卷运行在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过程中,将所述退火炉第i工艺段的带钢设定温度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多次升高,以到达下一钢卷在第i工艺段退火设定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2min,对所述带钢设定温度进行升高的单次调节量≤5℃。
CN201611042024.9A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435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2024.9A CN106435160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2024.9A CN106435160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5160A CN106435160A (zh) 2017-02-22
CN106435160B true CN106435160B (zh) 2018-11-09

Family

ID=5821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2024.9A Active CN106435160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5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2360B (zh) * 2017-06-12 2018-10-26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sus410l不锈钢退火稳定性的方法
CN107674945B (zh) * 2017-09-14 2019-09-20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72504B (zh) * 2018-05-25 2019-08-06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带钢感应加热钢卷过渡温度控制方法
CN109517969B (zh) * 2018-12-21 2020-08-21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辐射管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408771B (zh) * 2019-07-18 2021-08-20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退火炉带温工艺过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522040B (zh) * 2021-06-25 2024-06-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连续退火炉温度自动控制方法
CN114990320B (zh) * 2022-07-22 2023-11-14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连续退火炉加热过程中不同钢种之间的切换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412B2 (ja) * 1979-10-29 1983-04-13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連続焼鈍炉
JPH09256073A (ja) * 1996-03-19 1997-09-30 Kawasaki Steel Corp 連続焼鈍炉の温度制御方法
JP4223238B2 (ja) * 2002-06-27 2009-02-12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鋼帯の加熱温度制御方法
JP5293022B2 (ja) * 2008-09-11 2013-09-18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連続焼鈍炉における温度制御方法および連続焼鈍炉
CN202595220U (zh) * 2012-02-17 2012-12-1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退火炉气氛露点控制装置
CN103103467B (zh) * 2013-01-25 2015-04-01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一种热轧厚规格镀锌板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法
CN104962727B (zh) * 2015-07-29 2017-04-05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退火炉加热段炉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546572B (zh) * 2016-01-06 2018-03-27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退火炉燃烧段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5160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5160B (zh)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833106A (zh) 电热水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热水器
CN115713141A (zh) 参数调整及预测模型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130007965A (ko)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185712A1 (en) Windows based Gourmet Maestro Software commands a hardware controller to do the cooking process
CN105611657B (zh) 基于温度变化智能补偿加热时间的方法和装置、电烤箱
CN104510323A (zh) 一种烹调控制方法、装置及应用其的烹调设备
CN105605631A (zh) 电磁炉加热控制方法和电磁炉
CN108026604A (zh) 用于钢带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以及控制用于钢带热处理的热处理设备的方法
CN114138030A (zh) 温度控制方法和半导体工艺设备
CN106984880A (zh) 一种司太立合金长叶片自动钎焊系统及方法
CN114410956B (zh) 一种间歇式铝卷退火炉在线控制系统和方法
US11053596B2 (en) Optimization of a sequence of strips to be pickled, on the basis of modelling of a pickling line
AU201629036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including a number of induction coils
CN110408771B (zh) 一种退火炉带温工艺过渡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287895B2 (ja) 連続熱処理ライン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連続熱処理ライン
JP3831258B2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方法及びフィードバック制御装置
JPH11179410A (ja) 材質特性値のばらつきの少ない冷延鋼帯の製造方法
KR101519434B1 (ko) 냉연 강판의 연속 소둔시 장력 설정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70279A1 (ja) 連続焼鈍設備、連続焼鈍方法、冷延鋼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めっき鋼板の製造方法
JP2017051433A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US118006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mperature characterization in welding
KR20190136571A (ko) 전기 강판의 철손 저감 예측 장치
JP5186968B2 (ja) 連続熱処理炉における板温制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42991A1 (ja)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