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371775B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1775B
CN106371775B CN201610541509.6A CN201610541509A CN106371775B CN 106371775 B CN106371775 B CN 106371775B CN 201610541509 A CN201610541509 A CN 201610541509A CN 106371775 B CN106371775 B CN 106371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information
storage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15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1775A (zh
Inventor
西田隆頼
诸山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EN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filed Critical RIKEN
Publication of CN106371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1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1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1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在于改善从存储装置保存的数据中选择设备输出对象的输出方式的便利性。为此,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构成为具备:接收用户识别信息和第一数据的收信部;将收信部收到的第一数据保存到通过网络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存储装置中的保存部;将表示第一数据的保存场所的保存场所信息与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的存储部;根据存储部保存的与输出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保存场所信息,从存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数据的取得部;根据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具有可供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的第二数据的第一生成部;以及,将第二数据送往输出装置的送信部。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被称之为扩大机密打印或拉动打印等的打印数据的输出方式,通常在用户将文稿数据的打印指示输入PC等设备之后,把生成的文稿数据的打印数据与该用户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用户ID)相关联后保存到规定的服务器中。用户操作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用户ID后,该图像形成装置便将与该用户ID相关联地保存在规定服务器中的打印数据的一览表作为可供选择的打印对象来显示。用户从该一览表中选择某个打印数据后,图像形成装置便实行被选打印数据的打印工作。
上述输出方式将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给出的打印指示对应的打印数据作为可供选择的打印对象,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上。为此,该方式能够避免发生误将他人的打印件打印输出的问题。同时,打印件输出时需要用户处在图像形成装置附近,因而,能够减小机密信息等被他人窥视的可能性。
而在利用扩大机密打印等输出方式时,保存在规定服务器中的打印数据,因占据该服务器的存储区域,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实行后便被删除。因而,用户再次打印同一个文稿数据时,需要在PC等中对该文件数据再次输入打印指示。
另外,由于规定服务器中保存的是打印数据,如果修改了打印指示曾经被执行过的文稿数据中的一部分数据之后需要打印时,用户也需要对经过修改后的文稿数据重新输入打印指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改善从存储装置保存的数据中选择设备输出对象的输出方式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各部:收信部,用于接收用户识别信息和第一数据;保存部,用于将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保存到通过网络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存储装置中;存储部,用于将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保存场所的保存场所信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取得部,用于根据所述存储部保存的与输出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保存场所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数据;第一生成部,用于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数据,生成第二数据数据,该第二数据具有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以及,送信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改善从存储装置保存的数据中选择设备输出对象的输出方式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服务器的一例硬件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一例功能模块图。
图4是在收到打印要求后打印服务器实行的一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一例用户信息存储部构成的示意图。
图6是一例工作信息存储部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一例图像形成装置按照用户操作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打印服务器答复工作名单取得要求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图9是一例打印服务器响应答复打印数据的取得要求而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图10是一例打印数据ID的值被删除了的工作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系统构成示意图。图1所示的打印系统1中,一台以上客户终端30、打印服务器10、认证服务器40、以及一台以上图像形成装置20等,以LAN(Local Area Newwork)等公司内部网络N1的连接,互相之间可以通信。打印服务器10 经由互联网等网络N2,能够与一台以上寄存服务器50通信。
客户终端30是打印系统1中供用户直接操作的终端装置。客户终端30例如为PC(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PDA(个人数字助手)等。用户在客户终端30上输入以任意应用数据为打印对象的打印指示。应用数据是指应用生成的数据。而打印数据是打印工作中用来打印图像的绘图数据,例如为具有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格式的数据。为此,应用数据与可供图像形成装置20的输出的数据即打印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客户终端30根据打印指示,将包含被指定为打印对象的应用数据以及在客户终端30登录的登录用户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用户ID)在内的打印要求,送往打印服务器10。
打印服务器10是一台以上的计算机,用来生成关于由客户终端30发送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的打印数据,并将该打印数据与该打印要求中包含的用户ID相关联后保存。打印服务器10将应用数据保存到某一个寄存服务器50中。打印服务器10将打印数据保存场所的识别信息与用户ID相关联后保存。
寄存服务器50为一台以上用来保存从打印服务器10上载的应用数据的计算机。各台寄存服务器50还可以是,例如提供在线寄存器或云寄存器的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进而,保存在寄存服务器50中的应用数据可通过外部访问来编辑。
认证服务器40是计算机,用来管理打印系统1的用户ID和密码、用户使用的寄存服务器50的收信方信息、寄存服务器50的用户的帐户信息等。例如,认证用户40实行客户终端30的用户认证或图像形成装置20的用户认证。
图像形成装置20是复合机或打印机等具有打印功能的设备。经过用户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0向打印服务器10发送取得要求,要求取得与该用户的用户ID相关联的打印数据的日志信息(以下称为工作信息)的一览表。图像形成装置20从打印服务器10中取得打印数据,该打印数据对应用户从答复取得要求而被送来的工作信息一览表中选择的工作信息,并实行关于该打印数据的打印工作。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服务器的一例硬件构成示意图。图2所示的打印服务器10具备以主线互相连接的驱动器装置100、辅助存储装置 102、存储装置103、CPU104、以及接口装置105等。
CD-ROM等记录媒体101提供实现打印服务器10的处理的程序。在把存放了程序的记录媒体101设置到驱动装置100中后,该程序通过驱动装置100从记录媒体101安装到辅助存储装置102中。但是,程序的安装并不一定要通过记录媒体101来实行,也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计算机下载。辅助存储装置102 不仅存放被安装的程序,还存放需要的文件或数据等。
在具有程序的启动指示时,存储装置103从辅助存储装置102读取并存放程序。CPU104按照存放在存储装置103中的程序实行与打印服务器10有关的功能。接口装置105用于与网络的连接。
客户终端30、图像形成装置20、认证服务器40、以及寄存服务器50等也可以具有图2所示的硬件。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一例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客户终端30具有登录控制部31、打印指示受理部32、以及打印要求送信部33等。各部的功能通过客户终端30的CPU实行客户终端30中安装的程序来实现。
登录控制部31要求认证服务器40认证客户终端30上输入的用户ID和密码。如果认证服务器40的认证成功,则登录控制部31用输入的用户ID来识别登录用户。
打印指示受理部32接受客户终端30中保存的应用数据中某个应用数据的打印指示。
打印要求送信部33将包含打印指示受理部32受理的打印指示中被指定为打印对象的应用数据、以及客户终端30的登录用户的用户ID在内的打印要求送往打印服务器10。
打印服务器10具有打印要求收信部11、打印数据生成部12、应用数据送信部13、工作信息生成部14、工作名单回信部15、数据取得部16、打印数据送信部17、以及打印数据删除部18等。各部的功能通过打印服务器10的 CPU104实行打印服务器10中安装的一个以上的程序来实现。打印服务器10 还利用打印数据存储部111和工作信息存储部112等,例如通过经由网络与辅助存储装置102或打印服务器10连接的存储装置等来实现这些存储部的功能。
打印要求收信部11用来接受客户终端30发送的打印要求。打印数据生成部12用来生成与打印要求收信部11收到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的打印数据。换言之,打印数据生成部12将应用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生成的打印数据被保存到打印数据存储部111。
应用数据送信部13将打印要求收信部11收到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保存到与该打印要求中包含的用户ID对应的寄存服务器50中。
工作信息生成部14生成打印要求收信部11收到的打印要求的工作信息。工作信息中含有各项打印要求(打印工作)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工作ID)、用户ID、表示打印数据保存场所的信息、以及表示应用数据保存场所的信息等。生成的工作信息将被保存到工作信息存储部112。
工作名单回信部15响应图像形成装置20受到用户操作而发送的工作信息的一览表(以下称为工作名单)的取得要求,从工作信息存储部112取得包含该取得要求中含有的用户ID在内的工作信息。工作名单回信部15将取得的工作信息构成的工作名单,送回发送工作名单取得要求的送信方,即图像形成装置20。
数据取得部16响应与图像形成装置20通过用户从工作名单中选择的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数据的取得要求,从打印数据存储部111取得该打印数据。但是,以往被作为打印工作的实行对象的打印数据被从打印数据存储部111中删除,因此,如果需要再一次选择以往已经实行过打印工作的工作信息作为打印对象,则数据取得部16将从寄存服务器50取得与该工作信息有关的应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数据生成部12将生成该应用数据的打印数据。
打印数据送信部17将数据取得部16取得的打印数据送往发送打印数据取得要求的送信方即图像形成装置20。
打印数据删除部18从打印数据存储部111删除曾经被图像形成装置20作为打印工作的对象的打印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20具有登录控制部21、工作名单取得部22、打印数据要求部23、以及工作实行部24等。各部的功能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0的CPU实行图像形成装置20中安装的一个以上的程序来实现。
登录控制部21用于向认证服务器40提出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20的用户 ID和密码的认证要求。如果认证服务器40的认证成功,则登录控制部21用输入的用户ID识别登录用户。
工作名单取得部22用于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0作为参考方设定的打印服务器10取得关于登录用户的工作名单。
打印数据要求部23向打印服务器10发送与用户从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20 的操作面板上的工作名单中选择的工作信息有关的打印数据的取得要求,并接受从打印服务器10送回的打印数据。工作实行部24用来控制实行与打印数据要求部23收到的打印数据有关的打印工作。
认证服务器40具有认证部41和用户信息管理部42等。这些部的功能通过认证服务器40的CPU执行该认证服务器41中安装的一个以上的程序来实现。认证服务器40还使用用户信息存储部43。例如通过经由网络与辅助存储装置 102或打印服务器10连接的存储装置等来实现用户信息存储部43的功能。
认证部41实行来自客户终端30或图像形成装置20的认证要求中包含的用户ID以及密码的认证。用户信息管理部42用于管理用户信息存储部43中保存的用户信息。例如用户信息管理部42根据用户ID指定的用户信息取得要求,回送该用户ID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存储部43中保存每个被允许利用打印系统1的用户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含用户ID、密码、寄存服务器50的收信方信息、寄存服务器50的帐号信息等。
打印服务器10也可以兼备认证服务器40的功能。换言之,打印服务器同时具有图3所示的认证服务器40的功能结构。
以下描述打印系统1实行的处理流程。图4是在收到打印要求后打印服务器实行的一例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打印服务器10的打印要求收信部11收到某个客户终端30发送的打印要求,其中含有用户ID和应用数据。该用户ID和应用数据也可以以不同时间分开发送。而后,打印数据生成部12生成收到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的打印数据,并将该打印数据保存到打印数据存储部111(步骤 S102)。
而后,应用数据送信部13向认证服务器40发送取得要求,要求取得与打印要求中的用户ID对应的寄存器服务器50的收信方信息、以及对于相应寄存服务器50的帐号信息(步骤S103)。以下将该收信方信息和相应的帐号信息结合起来称之为寄存信息。
认证服务器40的用户信息管理部42在收到上述取得要求后,从用户信息存储部43取得与该取得要求中含有的用户ID对应的寄存信息。
图5是一例用户信息存储部构成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信息存储部 43中保存用户信息,其中包含每个用户的用户ID、密码、寄存帐号以及寄存器地址等。在此寄存帐号和寄存器地址相当于寄存信息。即寄存帐号是该用户利用的在线寄存器的帐号名,寄存器地址是该用户利用的在线寄存器的收信方信息。寄存器地址的值例如为URL(UniformResource Locator)。各用户的寄存器地址既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是共同地址。图5的示例中显示各用户利用互不相同的寄存器地址。
用户信息管理部42将从用户信息存储部43取得的寄存器信息送回应用数据送信部13。应用数据送信部13接受该寄存器信息(S104)。而后,应用数据送信部13将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送往(上载到)基于寄存器信息中包含的寄存器地址确定的寄存服务器50(S105)。此时,应用数据送信部13 根据寄存器信息中包含的寄存器帐号,获得该寄存服务器50的访问权。其结果,该应用数据被保存到该寄存器帐号对应的保存场所(例如文件夹等)
而后,工作信息生成部14生成关于在步骤S101中收到的打印要求的工作信息,并将生成的工作信息保存到工作信息存储部12(S106)。
图6是一例工作信息存储部构成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工作信息存储部 112中保存每个打印要求的工作信息,其中包含工作ID、用户ID、打印数据 ID、以及应用数据ID等。
工作ID是分给每个工作信息的识别信息。工作ID例如在步骤S106中由工作信息生成部14生成。用户ID是与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用户ID。打印数据ID是针对与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要求生成的打印数据的识别信息。打印数据ID不泥拘于信息的形式,只要能够用来识别打印数据存储部111 中的打印数据的保存场所便可。例如,可以用文件路径名称作为打印数据ID。应用数据ID是与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要求中包含的应用数据的识别信息,其也不泥拘信息的形式,只要能够用来确定应用数据的保存场所便可。例如,可以用URL作为应用数据ID。打印数据ID可以在步骤S102中确定。应用数据 ID可以在步骤S105中确定。
图4的处理之后,用户便能够让某个图像形成装置20实行移动到该图像形成装置20、有关打印指示对象的应用数据的打印工作。
图7是一例图像形成装置按照用户操作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20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登录画面。用户通过登录画面,例如输入用户ID和密码等认证信息后,登录控制部21对该认证信息实行认证处理(步骤S201)。例如,由登录控制部21向认证服务器40发送包含认证信息的认证要求。认证服务器40的认证部41将该认证要求中包含的认证信息与用户信息存储部43中保存的用户信息中的用户ID以及密码进行对照,实行认证处理。而后,认证服务器40将认证结果送回登录控制部21。
如果认证结果表示认证成功(S202的是),工作名单取得部22将包含认证成功的用户ID(以下称为登录用户ID)和工作名单取得要求送往打印服务器10(S203)。作为该取得要求的答复,打印服务器10送回以包含登录用户 ID的工作信息构成的工作名单。工作名单取得部22收到该工作名单后 (S204),将该工作名单显示到图像形成装置20的操作面板上(S205)。
当用户选择了工作名单中一项以上工作信息,并输入打印工作实行指示后 (S206的是),打印数据要求部23将包含被选工作信息的工作ID在内的打印数据的取得要求送往打印服务器10(S207)。打印数据要求部23在收到打印服务器10答复该取得要求而送回的打印数据后(S208),工作实行部24让图像形成装置20实行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工作(S209)。
以下描述在步骤S203打印服务器10答复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的工作名单取得要求实行的处理流程。图8是打印服务器10答复工作名单取得要求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在步骤S301,工作名单回信部15接受工作名单的取得要求。接着,工作名单回信部15从工作信息存储部112取得包含该取得要求中含有的用户ID的工作信息(S302)。进而,工作名单回信部15将以取得的工作信息构成的工作名单送往发送工作名单取得要求的图像形成装置20(S303)。
以下描述在图7的S207中打印服务器10答复图像形成装置20发送的打印数据取得要求而实行的处理。图9是一例打印服务器10响应图像形成装置20 发送的打印数据取得要求而实行的处理流程图。
在步骤S401,数据取得部16接收打印数据的取得要求。该取得要求中含有工作ID。以下称工作ID为对象工作ID。
而后,数据取得部16参考工作信息存储部112中保存的工作信息中有关对象工作ID的工作信息9(以下称为对象工作信息),判断与对象工作ID对应的打印数据是否被保存在打印数据存储部111中(S402)。具体如下。判断对象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是否被设定了值。如果关于对象工作信息的打印工作未实行,则对象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未设定值。
如果对象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以下称为对象打印数据ID)被设定了值(S402的是),则数据取得部16从打印数据存储部111取得与对象打印数据ID相关的打印数据(S403)。而后,打印数据送信部17将打印数据送回发送该打印数据取得要求的图像形成装置20(S404)。而后,打印数据删除部 18删除打印数据存储部111中与对象打印数据ID相关的打印数据,同时删除工作信息存储部112保存的对象工作信息中打印数据ID的值(S405)。
图10是一例打印数据ID的值被删除了的工作信息的示意图。图10中工作 ID为“2”的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的值被删除。
如上所述,与被作为打印工作对象的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数据被删除。但是,工作信息未被删除,该工作信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工作信息存储部112 中。为此,如果再次实行图8的处理时,该工作信息将被包含在工作名单中送回图像形成装置20。也就是说,该工作信息可以再次作为打印工作的实行对象而受到选择。对于这样的工作信息,如果数据取得部16收到相应的打印数据取得要求,步骤S403中对象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将被判断为没有设定值 (步骤S402的否)。
此时,数据取得部16根据对象工作信息中包含的用户ID,实行与图4中的步骤S103和S104相同的处理(步骤S406和S407)。其结果,数据取得部16 取得与该用户ID相关联的寄存器信息。
而后,数据取得部16从与该寄存器信息中包含的寄存器地址相关联的寄存服务器50取得(下载)对象工作信息中包含的应用数据ID对应的应用数据 (S408)。此时,数据取得部16根据该寄存器信息中包含的寄存器帐号,获得该寄存服务器50的访问权。进而,打印数据生成部12生成取得的应用数据的打印数据(S409)。而后,打印数据送信部17将生成的打印数据送回发送打印数据取得要求的图像形成装置20(S410)。
为了方便起见,在此将上述步骤S405描述为,在打印数据被送回后删除该打印数据以及对象打印数据ID。但实际上,该删除也可以等到图像形成装置20中的打印工作完成以后再进行,或者定期删除。在定期删除的情况下,对被作为打印工作的对象的工作信息,可以赋予表示打印工作已经实行的旗信息。打印数据删除部18定期参考工作信息存储部112保存的工作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被赋予旗信息的工作信息。如果存在旗信息,则打印数据删除部18 删除打印数据存储部111中与该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相关的打印数据,同时删除该工作信息的打印数据ID的值。
通过实行图9所示的处理流程,例如,在使得图像形成装置20实行关于某个应用数据涉及的工作信息的打印工作后,用户能够访问保存该应用数据的寄存服务器50,对该应用数据进行编辑。而后,用户再一次选择该工作信息作为打印工作的对象,生成经过编辑的应用数据(即与之前的应用数据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同)的打印数据,实行打印工作。也就是说,用户不必再一次利用客户终端30发行打印指示,便能够让图像形成装置20实行经过编辑的应用数据的打印工作。
为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改善从存储装置(寄存服务器50)保存的数据(应用数据)中选择设备(图像形成装之20)输出对象的输出方式的便利性。
而应用数据被保存在寄存服务器50中,有利于减小打印服务器10中的存储容量的消费(缓解打印服务器10存储容量受到压抑)。
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用打印数据作为一例输出到设备中的数据所具有的输出格式,除此之外,例如当输出对象设备为投影仪时,输出到设备中的数据所具有的格式可以是对应投影仪的格式(例如JPEG或PDF等格式)。为此除了图像形成装置20以外,本实施方式还适用于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本实施方式用打印服务器10作为一例信息处理装置。应用数据为一例第一数据。寄存服务器50为一例存储装置。打印要求收信部11为一例收信部。打印数据送信部13为一例保存部。应用数据ID为一例保存场所信息。数据取得部16为一例取得部。打印数据生成部12为一例第一生成部和第二生成部。打印数据送信部17为一例送信部。打印数据删除部18为一例删除部。用户ID 为一例用户识别信息。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受到上述特定实施例的限制,允许在不超过本发明宗旨范畴以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和增删。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各部:
收信部,用于接收用户识别信息和第一数据;
保存部,用于将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保存到通过网络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存储装置中;
存储部,用于将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保存场所的保存场所信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
取得部,用于在收到输出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后,根据所述存储部保存的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保存场所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数据;
第一生成部,用于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数据,生成第二数据数据,该第二数据具有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以及,
送信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在打印了某个应用数据的工作信息后,作为与打印工作对象的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数据被删除,而工作信息未被删除的情况下,将该工作信息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外部的寄存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通过对保存在所述寄存服务器中的该应用数据进行编辑,生成打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第二生成部,用于在所述收信部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后,根据该第一数据,生成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的第二数据,并将该第二数据与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后保存到所述存储部,
在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第二数据被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情况下,所述送信部将该第二生成部生成的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删除部,用于从所述存储部删除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且已被所述送信部发送过的所述第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存场所信息至少包含所述存储装置的用户帐号和地址,
所述送信部用通过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从保存在存储部中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保存场所信息中取得所述用户帐号,获得所述存储装置的访问权。
5.一种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收信步骤,接收用户识别信息和第一数据;
保存步骤,用于将在所述收信步骤中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保存到通过网络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存储装置中;
存储步骤,将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保存场所的保存场所信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
取得步骤,在收到输出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后,根据在所述存储步骤中保存的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保存场所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数据;
第一生成步骤,根据在所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所述第一数据,生成第二数据数据,该第二数据具有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以及,送信步骤,将所述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在打印了某个应用数据的工作信息后,作为与打印工作对象的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数据被删除,而工作信息未被删除的情况下,将该工作信息保存在外部的寄存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通过对保存在所述寄存服务器中的该应用数据进行编辑,生成打印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第二生成步骤,在该第二生成步骤中在所述收信部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后,根据该第一数据,生成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的第二数据,并将该第二数据与在所述收信步骤中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后保存到存储部,
在所述第二生成步骤中生成的第二数据被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情况下,在所述送信步骤中,将在该第二生成步骤中生成的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删除步骤,在该删除步骤中,从所述存储部删除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且已被所述送信部发送过的第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存场所信息至少包含所述存储装置的用户帐号和地址,
在所述送信步骤中,用在所述收信步骤中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从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保存场所信息中取得所述用户帐号,获得所述存储装置的访问权。
9.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信息处理装置、输出装置以及终端装置互相之间通过网络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以下各部:
收信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和第一数据;保存部,用于将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保存到通过网络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存储装置中;
存储部,用于将表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保存场所的保存场所信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
取得部,用于在收到输出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后,根据所述存储部保存的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保存场所信息,从所述存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数据;
第一生成部,用于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数据,生成第二数据数据,该第二数据具有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以及,
送信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所述输出装置具备以下各部:
要求部,用于向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与用户选择的输出工作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的取得要求,并且接收该信息处理装置答复该取得要求而送回的所述第二数据;
输出工作实行部,用户实行通过所述要求部收到的所述第二数据的输出工作,
在打印了某个应用数据的工作信息后,作为与打印工作对象的工作信息对应的打印数据被删除,而工作信息未被删除的情况下,将该工作信息保存在外部的寄存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通过对保存在所述寄存服务器中的该应用数据进行编辑,生成打印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第二生成部,用于在所述收信部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后,根据该第一数据,生成可供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格式的第二数据,并将该第二数据与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后保存到所述存储部,
在所述第二生成部生成的第二数据被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情况下,所述送信部将该第二生成部生成的第二数据送往所述输出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删除部,用于从所述存储部删除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且已被所述送信部发送过的所述第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存场所信息至少包含所述存储装置的用户帐号和地址,
所述送信部用通过所述收信部收到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从保存在存储部中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保存场所信息中取得所述用户帐号,获得所述存储装置的访问权。
CN201610541509.6A 2015-07-21 2016-07-11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1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728A JP6627301B2 (ja) 2015-07-21 2015-07-21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43728 2015-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1775A CN106371775A (zh) 2017-02-01
CN106371775B true CN106371775B (zh) 2019-11-15

Family

ID=5788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150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71775B (zh) 2015-07-21 2016-07-11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27301B2 (zh)
CN (1) CN106371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5354B2 (ja) 2018-03-28 2022-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0834A (ja) * 2000-06-06 2001-12-21 Konica Corp プリント注文管理装置、プリント注文管理システム、プリント注文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147203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系统、打印控制服务器、成像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CN10219596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5298B2 (ja) * 2003-07-01 2009-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13073369A (ja) * 2011-09-27 2013-04-22 Ricoh Co Ltd 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72282B2 (ja) * 2012-09-15 2015-0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プリント時連携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時連携プログラム
JP6175880B2 (ja) * 2013-04-30 2017-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文書出力装置、文書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文書出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5056168A (ja) * 2013-09-13 2015-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出力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出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0834A (ja) * 2000-06-06 2001-12-21 Konica Corp プリント注文管理装置、プリント注文管理システム、プリント注文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0147203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控制系统、打印控制服务器、成像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CN102195961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7301B2 (ja) 2020-01-08
CN106371775A (zh) 2017-02-01
JP2017027273A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4710B2 (e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US1007544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JP6070212B2 (ja) 印刷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ー、および印刷方法
JP6194667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66572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229343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5022619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176682B2 (en) Job performing control system, job performing system and job performing control method
WO201701383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30139240A1 (en) Network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omputer program
CN10354396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637177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US9736329B2 (en) Method that performs from scanning to storing scan data using scan job ticket
US20140355066A1 (en) Transmitting a job to a destination
US20180173470A1 (en) Print relay server, method for giving print comman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readable program
JP20140215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33155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9612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6880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48077B2 (en) Client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401792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encrypted codes associated with a document
US9019539B2 (en)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omputer program configured to send image data to a plurality of destinations using separate methods
JP20140074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179535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269422A (ja) 電子メールの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