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992620B - 消防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防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2620B
CN105992620B CN201480002547.3A CN201480002547A CN105992620B CN 105992620 B CN105992620 B CN 105992620B CN 201480002547 A CN201480002547 A CN 201480002547A CN 105992620 B CN105992620 B CN 1059926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mbustion
combustion gas
burn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92620A (zh
Inventor
池松耕一
岩片真理夫
宫崎贵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efense Of Co
Koyo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efense Of Co
Koyo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efense Of Co, Koyo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Defense Of Co
Publication of CN105992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92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2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防训练装置,气体放出管(4)被浸渍于容纳在装置主体(1)的容纳部(1a)的水中,使从该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并向上方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燃烧,在该消防训练装置中,在容纳部(1a)内设有多个气体燃烧器(7)。气体燃烧器(7)构成为,自此向上方升起的燃烧火焰的高度比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产生的燃烧火焰更高。

Description

消防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火灾的消防作业的训练的消防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消防训练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具备内部容纳水等不燃性的液体的装置主体、向液体中放出燃烧气体的气体放出管、点火火花塞。当燃烧气体从气体放出管放出到液体中时,该燃烧气体在水中浮上并从液面向上方出来。该燃烧气体通过点火火花塞被点火而燃烧。对该燃烧火焰进行消防作业。这样操作进行消防作业的训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050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消防训练装置中,燃烧火焰的高度在水平方向的各部分大致相同。但是,在实际的火灾中产生的燃烧火焰的高度在水平方向的各部分存在差别。因此,能够用消防训练装置进行训练的消防作业,与实际的消防作业存在很大不同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防训练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上部开放,且内部设有容纳不燃性液体的容纳部;气体放出管,其使燃烧气体向所述液体中放出;点火装置,其对从所述气体放出管放出到所述液体中并向上方浮出液面的燃烧气体进行点火,其特征在于,该消防训练装置还具备:气体燃烧器,其以使至少上部从所述液体的液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于所述容纳部内,朝向上方放出燃烧气体;第2点火装置,其对从该气体燃烧器放出的燃烧气体进行点火,所述气体燃烧器构成为,从所述气体燃烧器放出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的距所述液面的高度,比浮出所述液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距所述液面的高度高。该情况下,理想的是,上述第2点火装置为从上述液面浮上并通过上述点火装置点火的上述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
上述气体放出管和上述气体燃烧器可以从同一燃烧气体供给源供给燃烧气体,也可以从相互不同的燃烧气体供给源供给燃烧气体。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从气体燃烧器放出的气体的燃烧火焰距液面的高度,比浮出液面的气体的燃烧火焰的高度高。即,从容纳部的开口部冒出的燃烧火焰的高度在水平方向的各部分成为不同的高度。因此,根据该发明的消防训练装置,训练者能够在与实际的火灾等接近的状态下体验消防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在燃烧气体燃烧的状态下表示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4是同实施方式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Y向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和图4同样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和图4同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消防训练装置A具有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由不锈钢等耐热性及抗蚀性优异的金属板构成,如图1~图3所示,形成为上部开放的长方形的箱状。而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成为容纳部1a。在容纳部1a的规定深度容纳有作为一种不燃性液体的水。装置主体1也可以形成为腐蚀正方形或圆形等,只要使上部开放即可。另外,在容纳部1a所容纳的液体也可以是水以外的液体,只要是不燃性即可。
在装置主体1的下面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以下称为前端部。),设有一对小脚轮2、2。一对小脚轮2、2配置于装置主体1的前端部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小脚轮2具有车轮2a。车轮2a能够以沿装置主体1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水平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装置主体1的下面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在图1为右端部;以下,称为基端部。),设有一对支承轴3、3。支承轴3、3分别配置在装置主体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支承轴3使其长边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其上端部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下面。支承轴3的下端面与车轮2a的下端缘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若将支承轴3、3的下端面放置在水平的地面等上,装置主体1则由小脚轮2、2及支承轴3、3水平支承。并且,通过作用在支承轴3、3的下端面和地面等之间的摩擦阻力,装置主体1的位置被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将装置主体1的基端部抬起一些,使支承轴3、3离开地面等,就可以使装置主体1通过小脚轮2、2容易地进行移动。
在沿着装置主体1的长边方向的侧壁的基端部,形成有贯通该侧壁的窗孔1b。窗孔1b如后述在燃烧气体进行燃烧时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容纳部1a的内部。窗孔1b除了这种取入空气的作用以外,还具有使容纳在容纳部1a的水的水位一定这一作用。即,当容纳在容纳部1a的水的水面位于比窗孔1b的下端缘更靠上侧的位置时,位于上侧的量的水就会从窗孔1b流出到外部。由此,容纳部1a所容纳的水的水位相对于窗孔1b的下端缘维持在同等以下。窗孔1b形成为长方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正方形或圆形。另外,除窗孔1b以外,还可以代替窗孔1b,设于沿着长边方向的侧壁的前端部或沿短边方向延伸的侧壁。
在容纳部1a的内部设有气体放出管4。如图4所示,气体放出管4以将其长边方向朝向装置主体1的长边方向的状态设置,配置在装置主体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如图1所示,气体放出管4的前端部(在图1中为左端部)经由托座5支承于装置主体1的底壁上。气体放出管4的另一端部经由后述的配管6支承于装置主体1的基端侧的侧壁。
如图1所示,气体放出管4以被浸渍于容纳在容纳部1a的水中的方式,配置于比窗孔1b的下端缘(水面)的下侧。在气体放出管4的周壁部,设有贯通该周壁部的放出孔(未图示)。因此,向气体放出管4供给燃烧气体时,,其燃烧气体从放出孔放出到水中。放出到水中的燃烧气体在水中浮上并从水面向上方出来。从水面出来的燃烧气体由后述的火种被点火而连续燃烧。此时,装置主体1的外部的空气通过窗孔1b被导入容纳部1a内。此外,作为从气体放出管4向水中放出的燃烧气体,使用和在现有消防训练装置中使用的燃烧气体同样的气体,例如LP气体。
如图1~图4所示,在容纳部1a的内部设有多个气体燃烧器7。如图4所示,气体燃烧器7相互分开配置在在气体放出管4的两侧而且与气体放出管4平行的直线上。相对于气体放出管4配置在一侧的气体燃烧器7和配置在另一侧的气体燃烧器7以在气体放出管4的长边方向(装置主体1的长边方向)交替布置的方式配置。气体燃烧器7不必一定如上配置,例如也可以在一个圆周上使其向周方向相互分开而配置。
气体燃烧器7具有燃烧器主体7a。燃烧器主体7a形成筒状,将其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配置。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由底部关闭,上端部开口。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配置于水面的上方。即,燃烧器主体7a整体配置于水面的上方。燃烧器主体7a不一定必须使其整体位于水面的上方,也可以使下端部位于水面的下侧。另一方面,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面位于比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更靠下侧一些。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面也可以与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位于比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更靠上侧一些。
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经由支承管8支承于装置主体1的底壁上。支承管8不仅将燃烧器主体7a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而且作为向气体燃烧器7供给气体的气体管发挥作用。如图4所示,在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的中央,形成有喷嘴孔7b。该喷嘴7b与支承管8相连通。因此,当向支承管8供给气体时,气体从喷嘴孔7b朝向上方放出到燃烧器主体7a内,再从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开口部朝向上方被放出。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到上方的气体通过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被点火。
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的气体进行燃烧时,其燃烧火焰距水面的高度比从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并浮出水面的气体进行燃烧时的火焰的高度高。因此,该实施方式的气体燃烧器7的构成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该两个条件未必同时满足,也可以仅满足任一方。另外,用于使气体燃烧器7产生的燃烧火焰的高度比浮出水面的气体产生的燃烧火焰的高度高的条件,不限于这两个条件。
第1条件是,从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开口部放出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流量、和浮出水面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流量相同时,将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配置在水面的上方。这样一来,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的气体的燃烧火焰比浮出水面的气体的燃烧火焰高出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位于水面的上方的量。也可以使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量比浮出水面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流量少一些,只要气体燃烧器7的燃烧火焰的高度比浮出水面的燃烧火焰高即可。
第2条件是,使从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放出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流量,比浮出水面的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气体的流量多。作为用于满足该条件的方法由下面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改变气体的浓度。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喷嘴孔7b的内径设定为比气体放出管4上所形成的放出孔的内径大的直径,从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开口部放出的气体的浓度比浮出水面的气体的浓度更浓。另一种方法是,使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的气体的流速比浮出水面的气体向上方的流速快。
在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形成有贯通燃烧器主体7a的周壁部的多个空气取入口7c。空气取入口7c配置为比喷嘴孔7b的上端更靠向下侧。当从喷嘴孔7b放出气体时,容纳部1a内的空气从空气取入口7c被吸入燃烧器主体7a内。其结果是,从燃烧器主体7a放出的气体以良好的状态进行燃烧。空气取入口7c可以配置在和喷嘴孔7b的上端同等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喷嘴孔7b更靠上方一些。
如下所述的是向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供给气体。即,在装置主体1的面的基端部设有集管部件9。该集管部件9经由配管10与控制单元CU连接,控制单元CU与气体供给装置G连接。控制单元CU由控制器C来控制。即,当操作控制器C的燃烧电钮(未图示)时,控制单元CU成为开放状态。气体供给装置G的燃烧气体经由控制单元CU及配管10供给到集管部件9。
集管部件9上连接有上述配管6的支承管部6a的一端部。支承管部6a的中间部如图1及图2所示,被装置主体1的基端侧的侧壁以贯通状态支承。在支承管部6a的进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即容纳部1a的内部的前端部,连接有三通支管6b的中间部。在三通支管6b的内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气体通路(未图示)。支承管部6a被连接在该气体通路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气体通路的上端部与形成在三通支管6b的上端部的点火口(未图示)相连通。点火口配置在水面的上方。在三通支管6b的气体通路的下端部,经由弯头6c连接有上述气体放出管4的基端部。因此,当向集管部件9供给燃烧气体时,其燃烧气体的一部分从点火口朝向上方放出,并且,燃烧气体的一部分从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集管部件9上连接有与气体燃烧器7同数量的连通管11的各一端部。连通管11的各另一端部与支承管8的各下端部连接。因此,当向集管部件9供给燃烧气体时,其燃烧气体的一部分经由连通管11及支承管8被供给到各气体燃烧器7。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装置主体1的下面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沿装置主体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保护壁部1c、1c。如图5所示,保护壁部1c、1c配置为集管部件9及连通管11位于它们之间。由此,集管部件9及连通管11被保护。理想的是,在保护壁部1c、1c的前端部间及基端部间也分别设置保护壁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的基端部设有点火装置12。点火装置12具有罩12a。罩12a设于装置主体1的基端部,配置为其一端部(图1中为左端部)从上方覆盖装置主体1的基端部。罩12a的一端部朝向下方被开放,经由其开放部与容纳部1a的基端部相连通。因此,当从气体放出管4向水中放出气体时,其气体的一部分进入罩12a的一端部内。另外,罩12a的一端部与点火口上下对置。
在罩12a的一端部内设有点火火花塞12b。点火火花塞12b经由点火器12d与控制单元CU连接。当进行按压控制器C的燃烧电钮等的操作时,从控制单元CU向点火火花塞12b间歇地供给点火用的电流一定时间(例如10秒钟)。于是,在点火火花塞12b的一对电极12c、12c(参照图3)间产生火花放电。
由图1及图2可知,点火火花塞12b的电极12c、12c配置在点火口的大致正上方。因此,通过对控制器C的燃烧电钮的操作,燃烧气体的一部分从点火口向上方放出,与此同时,向点火火花塞12b通上电流时,从点火口放出到上方的燃烧气体利用电极12c、12c间的火花放电而被点火,成为火种而连续燃烧。由此可知,在该实施方式中,由点火装置12和三通支管6b的点火口构成点火装置。
被供给到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一部分经由配管6供给到气体放出管4。被供给到气体放出管4的燃烧气体从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在水中浮上并从水面向上方出来。向上方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被火种点火而进行燃烧。
被供给到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剩余的一部分,经由连通管11向气体燃烧器7供给。给供给到气体燃烧器7的燃烧气体从燃烧器主体7a向上方放出。该燃烧气体通过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被点火。由此可知,在该实施方式中,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被用作用于使从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点火的第2点火装置。
此外,控制器C上设有调节开关,通过对调节开关进行调节,可以增减向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供给量,由此,能够调节燃烧火焰的量及高度。另外,关于燃烧气体的燃烧,由控制器C来进行各种控制,但其控制内容及方法在本发明中并不重要,可以和公知的控制内容及方法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消防训练装置A中,当操作控制器C的燃烧电钮时,则向集管部件9供给燃烧气体。被供给到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一部分从点火口向上方放出。与此同时,在点火火花塞12b的电极12c、12c间产生火花放电。通过该火花放电,从点火口放出的燃烧气体被点火,成为火种持续燃烧。
被供给到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一部分从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该燃烧气体在水中浮上并从水面向上方出来。于是,被火种点火,成为燃烧火焰连续燃烧。该燃烧火焰的高度在水平方向的各部大致一定。
被供给到集管部件9的燃烧气体的剩余部分通过连通管11向气体燃烧器7供给。被供给到气体燃烧器7的燃烧气体从燃烧器主体7a的上端开口部向上方放出。于是,被从水面冒出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点火而进行燃烧。从气体燃烧器7冒出的燃烧火焰距水面的高度,比从水面冒出的燃烧火焰的高度高。因此,在容纳部1a整体中,从容纳部1a冒出的燃烧火焰的高度变为在水平方向的各部不同的高度。因此,进行消防体验的人能够在接近实际的火灾的状态下进行消防作业,能够实现更有意义的消防体验。
接着,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以下的实施方式,仅说明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附带同一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体放出管4中设有多个支管4a。所有支管4a从气体放出管4向与之正交的方向延伸。全支管4a中的一部分支管4a从气体放出管4朝向一侧部侧(图6中为上侧)延伸。该一支管4a配置为,相对于与之配置在同一侧的气体燃烧器7,在气体放出管4的长边方向交替布置。其余支管4a从气体放出管4朝向另一侧部侧(图6中为下侧)延伸。该其余的支管4a配置为,相对于与之配置在同一侧的气体燃烧器7,在气体放出管4的长边方向交替布置。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代替气体放出管4而使用气体放出管4A。气体放出管4A配置为,沿着装置主体1的侧壁部的内表面环状延伸,所有气体燃烧器7进入由气体放出管4A划分的内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气体放出管4或图6所示的气体放出管4及支管4a组合。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点火口、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通过由气体供给装置G和控制单元CU构成的一个燃料供给源供给燃烧气体,但也可以是,在控制单元CU中设置三根配管而代替配管10,使各配管分别与点火口、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连接。据此,可以分别单独地调节向点火口、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1供给的气体的供给量。另外,也可以在控制单元CU中设置两根配管而代替配管10,将一配管与点火口及气体放出管4连接,将另一配管与气体燃烧器7连接。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气体供给装置G及控制单元CU中的、向与气体放出管4连接的配管供给燃烧气体的部分变为向气体放出管4的燃烧气体供给源,向与气体燃烧器7连接的配管供给燃烧气体的部分,变为向气体燃烧器7的燃烧气体供给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浮出水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被用作用于使从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点火的点火装置(第2点火装置),但作为使从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点火的点火装置,也可以将点火火花塞12b那样的点火装置设置在气体燃烧器7或其附近的装置主体2上。通过将这种结构和单独设有向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的气体供给源的结构组合在一起,作为燃烧气体的燃烧方式,可以发明仅使从气体放出管4放出到水中的燃烧气体进行燃烧的方式、仅使从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进行燃烧的方式、使从气体放出管4及气体燃烧器7这两者放出的燃烧气体同时进行燃烧的方式这三个燃烧方式。
标记说明
A 消防训练装置
CU 控制器单元(燃烧气体供给源)
G 气体供给装置(燃烧气体供给源)
1 装置主体
1a 容纳部
4 气体放出管
4A 气体放出管
7 气体燃烧器
12b 点火火花塞(点火装置)

Claims (4)

1.一种消防训练装置(A),具备:装置主体(1),其具有底壁且上部开放,且内部设有容纳不燃性液体的容纳部(1a);气体放出管(4、4A),其浸渍于所述容纳部(1a)的液体中,使燃烧气体向所述液体中放出;点火装置(12),其对从所述气体放出管(4、4A)放出到所述液体中并向上方浮出液面的燃烧气体进行点火,
所述消防训练装置特征在于,该消防训练装置(A)还具备:连通管(11),其设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壁的下侧,并在内部供给燃烧气体;支承管(8),其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壁向上方延伸,下端部经由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连通管(11)的端部,并在内部供给燃烧气体;气体燃烧器(7),其通过连接于所述支承管(8)的上端部而支承于所述支承管(8)并设于所述容纳部(1a)内,并且将从所述支承管(8)供给的燃烧气体朝向上方放出;第2点火装置,其对从该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进行点火;
所述气体燃烧器(7)具有上端部开口且下端部由底部关闭的筒状的燃烧器主体(7a),该燃烧器主体(7a)的下端部连接于上述支承管(8)的上端部,
所述燃烧器主体(7a)的至少上部从所述液体的液面向上方突出,并且从所述气体燃烧器(7)的上端放出的燃烧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比从液面浮出的燃烧气体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多,以使从所述气体燃烧器(7)放出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的距所述液面的高度,比浮出所述液面的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距所述液面的高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点火装置是浮出所述液面并通过所述点火装置(12)被点火的所述燃烧气体的燃烧火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防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相同的燃烧气体供给源向所述气体放出管(4、4A)和所述气体燃烧器(7)供给燃烧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防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相互不同的燃烧气体供给源向所述气体放出管(4、4A)和所述气体燃烧器(7)供给燃烧气体。
CN201480002547.3A 2014-10-21 2014-10-21 消防训练装置 Active CN1059926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7908 WO2016063339A1 (ja) 2014-10-21 2014-10-21 消火訓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2620A CN105992620A (zh) 2016-10-05
CN105992620B true CN105992620B (zh) 2019-12-31

Family

ID=5576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547.3A Active CN105992620B (zh) 2014-10-21 2014-10-21 消防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76444B1 (zh)
CN (1) CN105992620B (zh)
WO (1) WO20160633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008009B3 (de) * 2017-08-25 2019-02-28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Brandwanne für einen Brenner für Simulationsflammen in Brandsimulationsanlagen, Brenner sowie Brandsimulationsanlage
JP7175463B2 (ja) * 2018-07-31 2022-11-21 株式会社ニチボウ 消火体験装置
KR102405420B1 (ko) 2021-10-21 2022-06-07 나라기업 주식회사 소방 훈련을 위한 트레일러 시스템
KR102622317B1 (ko) * 2023-09-20 2024-01-08 주식회사 올비솔루션 수면에서 화염을 발생시키는 화재 상황 재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1692B2 (ja) * 1991-10-07 1996-05-29 シントロン・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消火活動訓練装置
JP3369107B2 (ja) * 1998-05-18 2003-01-20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US6192881B1 (en) * 1998-12-30 2001-02-27 Ronald Scott Nix Portable fireplace
US6802718B2 (en) * 2002-04-19 2004-10-12 Kidde Fire Trainers Inc. Fuel spill firefighter trainer
CA2557689C (en) * 2004-03-10 2013-02-19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aining device for extinguishing fires, method and system of use thereof
US7744373B2 (en) * 2006-08-02 2010-06-29 Kidde Fire Trainers, Inc. Dispersion burner for firefighter training
JP2010210878A (ja) * 2009-03-10 2010-09-24 Ogawa Jin 消火体験装置
CN202075268U (zh) * 2011-05-23 2011-12-14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气体燃烧试验装置
CN102254463A (zh) * 2011-06-22 2011-11-23 长春工程学院 消防灭火训练机
JP6182373B2 (ja) * 2012-08-30 2017-08-16 株式会社ニチボウ 消火体験装置
CN103388833B (zh) * 2013-07-25 2015-12-09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控制火焰形状和火焰温度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59457A (ko) 2016-05-26
CN105992620A (zh) 2016-10-05
WO2016063339A1 (ja) 2016-04-28
KR101776444B1 (ko) 2017-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2620B (zh) 消防训练装置
US2902029A (en) Heat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ubmerged secondary combustion chamber
ATE527031T1 (de) Dispersionsbrenner für die feuerwehrausbildung
DE60201562D1 (de) Fackel mit ultra-stabilem Pilotbrenner und Verfahren
JP6670181B2 (ja) 水素燃焼装置
CN101438100B (zh) 燃烧器
JP6312395B2 (ja) 消火訓練装置
US4065247A (en)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waste gases
JP6217046B2 (ja) ガスコンロ
JP5371056B2 (ja) 消火体験装置
JP6182373B2 (ja) 消火体験装置
KR200476819Y1 (ko) 휴대용 고 화력 토치램프
US9746183B2 (en) Igniter with pilot flame, particularly for gas-fired burners
KR101528113B1 (ko) 가스기기의 이중 화염 버너
JP2012107795A (ja) 水中設置用火炎発生装置及び水中火炎発生方法
KR101767397B1 (ko) 가스렌지용 버너
JP2015051066A (ja) グリル
JP2020020942A (ja) 消火体験装置
KR102405420B1 (ko) 소방 훈련을 위한 트레일러 시스템
KR100990442B1 (ko) 세라믹판형 버너
US1734448A (en) Burner
US1164234A (en) Process for extinguishing flames in tanks.
JP2016142467A (ja) 有色火炎形成装置
US1687273A (en) warrick
US1862691A (en) Oil bur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3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