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2986A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22986A CN105922986A CN201610349224.2A CN201610349224A CN105922986A CN 105922986 A CN105922986 A CN 105922986A CN 201610349224 A CN201610349224 A CN 201610349224A CN 105922986 A CN105922986 A CN 105922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automobile
- electrokinetic cell
- power
- demand
- preset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06 Fillers/Extender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5—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10/2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10—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prime movers to meet required power dema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2—Sel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modes, e.g. comfort and performance m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1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vehicle motion
- B60W40/105—Sp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8—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24—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2710/242—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并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和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采用的保持模式为单纯的功率跟随模式,在众多工况点,发动机的油耗率并不优于传统汽车发动机,不能充分体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
并且,目前汽车采用的增程模式控制策略多以发动机工作于某一固定功率点为主,对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影响比较固定,而整车NVH性能又与车速有关,因而会导致汽车低速行驶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对整车驾驶的舒适性产生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动力电池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所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对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并根据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首先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并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然后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最后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包括: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如果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所述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满足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还包括: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如果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发电共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还包括: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发电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所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所述系统包括: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发电机控制器,所述发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发电机相连;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驱动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发动机控制器进行通讯,所述整车控制器内集成有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相连的混合动力控制模块,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并对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分别通过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对所述发电机进行控制、通过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和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对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电池管理器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整车控制器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并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并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分别通过发电机控制器对发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发动机控制器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和通过混合动力控制模块对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以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并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所述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满足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以及在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其中,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发电共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发电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通过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
如图1所示,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
具体地,可通过油门踏板传感器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并通过制动踏板传感器获取电动汽车的制动踏板信号。
S2,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并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S3,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
具体地,可通过电池管理器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通过车速传感器获取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
S4,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可包括以下步骤:
S41,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其中,预设的临界车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S42,如果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具体地,可通过整车控制器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临界车速V1。如果判断当前车速小于临界车速V1,则说明电动汽车处于低速行驶状态,此时主要考虑NVH的影响,整车控制器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在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后,增程器将根据电动汽车需求扭矩的多少来控制发电量的多少,即增程器的发电量等于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功率需求,以降低增程器的发动机的负荷点,从而降低振动噪声,进而提高NVH性能。由于增程器的发电量恰好供给整车驱动行驶,不产生额外的电量,也不消耗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电量,因而可维持电动汽车中电池的电量。
需要理解的是,在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后,增程器的发动机可能不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其中,最优经济区间是指发动机工作的最佳工况区域,在此区域内工作,发动机的油耗率最低。
S43,如果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则控制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其中,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如果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则说明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此时增程器的发动机的负荷点较低,产生的振动噪声影响较弱,发动机可工作于高转速功率区间。即,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发动机将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此时增程器的发电功率与电动汽车的实际功率需求不同,需要进行判断,其中,当判断增程器的发电量过剩时,可以给动力电池充电;当判断发电量不足时,可由动力电池补电。
S44,如果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则进一步判断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S45,如果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具体地,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如果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且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以降低油耗率。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是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当动力电池SOC小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时,动力电池SOC需要紧急补电,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放电,以免造成过渡放电危害动力电池的寿命,由此第一预设值可为防止动力电池过放电而设置,用于保护动力电池。
S46,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发电共同控制驱动电机。
具体地,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当发电量不足以用于驱动电机,缺少的电量则由动力电池补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47,判断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S48,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第二预设值,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具体地,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时,如果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且动力电池SOC大于第二预设值,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以降低油耗率。其中,第二预设值可以是动力电池高电量门限值,当动力电池SOC大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高电量门限值时,动力电池SOC不在需要充电,以免造成过渡充电危害动力电池的寿命。由此第二预设值可为防止动力电池过充电而设置,用于保护动力电池。
S49,如果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发电控制驱动电机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具体地,此时发电机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且在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之后,发动机产生的电量主要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并将剩余的电量用于给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汽车可以预设的临界车速为依据进行工况判断,当电动汽车处于低速运行时采用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提高NVH性能,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运行时,发动机尽可能多的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来提高燃油经济性。根据驾驶员扭矩需求和动力电池SOC,给出最优控制策略,当扭矩需求大于经济发电(发动机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发的电)时,动力电池输出电量用于驱动电机,当扭矩需求小于经济发电时,多余的电量储存到动力电池中。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电动汽车进入增程模式。
S102,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临界车速。如果是,执行步骤S103;如果否,执行步骤S104。
S103,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S104,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
S105,判断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功率。如果是,执行步骤S106;如果否,执行步骤S109。
S106,判断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107;如果否,执行步骤S108。
S107,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S108,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
S109,判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110;如果否,执行步骤S111。
S110,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S111,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首先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并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然后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最后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20、由发电机11和发动机12构成的增程器10。
如图5所示,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器100、发电机控制器200、发动机控制器300、整车控制器400和驱动电机控制器500。
其中,电池管理器100用于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发电机控制器200与发电机11相连,发动机控制器300与发动机12相连。整车控制器400分别与电池管理器100、发电机控制器200和发动机控制器300进行通讯,整车控制器400内集成有与驱动电机控制器500相连的混合动力控制模块410,整车控制器400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并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20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驱动电机20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并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分别通过发电机控制器200对发电机11进行控制、通过发动机控制器300对发动机12进行控制和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器500对驱动电机20进行控制,以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400还用于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并在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10的发电功率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其中,预设的临界车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可通过整车控制器400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临界车速V1。如果判断当前车速小于临界车速V1,则说明电动汽车处于低速行驶状态,此时主要考虑NVH的影响,整车控制器400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在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后,增程器10将根据电动汽车需求扭矩的多少来控制发电量的多少,即增程器10的发电量等于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功率需求,以降低增程器10的发动机的负荷点,从而降低振动噪声,进而提高NVH性能。由于增程器10的发电量恰好供给整车驱动行驶,不产生额外的电量,也不消耗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电量,因而可维持电动汽车中电池的电量。
需要理解的是,在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后,增程器10的发动机12可能不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其中,最优经济区间是指发动机工作的最佳工况区域,在此区域内工作,发动机12的油耗率最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等于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整车控制器400还用于通过发动机控制器300控制发动机12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其中,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如果整车控制器400判断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则说明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此时增程器10的发动机12的负荷点较低,产生的振动噪声影响较弱,发动机12可工作于高转速功率区间。即,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发动机12将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此时增程器10的发电功率与电动汽车的实际功率需求不同,需要进行判断,其中,当判断增程器10的发电量过剩时,可以给动力电池充电;当判断发电量不足时,可由动力电池补电。
进一步地,在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可进一步判断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如果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其中,第一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如果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且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12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以降低油耗率。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是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当动力电池SOC小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时,动力电池SOC需要紧急补电,并且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放电,以免造成过渡放电危害动力电池的寿命,由此第一预设值可为防止动力电池过放电而设置,用于保护动力电池。
更进一步地,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10发电共同控制驱动电机20。
具体地,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动力电池低电量门限值,整车控制器400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12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当发电量不足以用于驱动电机20,缺少的电量则由动力电池补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整车控制器400还用于判断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如果动力电池SOC大于第二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其中,第二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行驶时,如果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且动力电池SOC大于第二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可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此时发动机12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以降低油耗率。其中,第二预设值可以是动力电池高电量门限值,当动力电池SOC大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高电量门限值时,动力电池SOC不在需要充电,以免造成过渡充电危害动力电池的寿命。由此第二预设值可为防止动力电池过充电而设置,用于保护动力电池。
进一步地,如果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整车控制器400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10发电控制驱动电机20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具体地,此时发电机12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且在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之后,发动机12产生的电量主要用于控制驱动电机20,并将剩余的电量用于给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400可以预设的临界车速为依据进行工况判断,当电动汽车处于低速运行时采用功率跟随控制模式,提高NVH性能,当电动汽车处于高速运行时,发动机12尽可能多的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来提高燃油经济性。根据驾驶员扭矩需求和动力电池SOC,给出最优控制策略,当扭矩需求大于经济发电(发动机12工作于最优经济区间发的电)时,动力电池输出电量用于驱动电机,当扭矩需求小于经济发电时,多余的电量储存到动力电池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电池管理器检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整车控制器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并对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并根据动力电池SOC、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分别通过发电机控制器对发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发动机控制器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和通过混合动力控制模块对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以对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从而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通过上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综合考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油耗和NVH性能,达到降低油耗,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
对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并根据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并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包括:
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
如果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所述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满足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还包括:
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
如果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发电共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还包括:
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发电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5.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电动汽车包括驱动电机、由发电机和发动机构成的增程器,所述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SOC;
发电机控制器,所述发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发电机相连;
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
驱动电机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
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发动机控制器进行通讯,所述整车控制器内集成有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相连的混合动力控制模块,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并对所述油门踏板信号和制动踏板信号进行扭矩需求解析以获得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以及根据所述驱动电机的需求扭矩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并根据所述动力电池SOC、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和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分别通过所述发电机控制器对所述发电机进行控制、通过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和通过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对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是否小于预设的临界车速,并在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小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功率跟随控制模式,以使所述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满足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车速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临界车速时,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于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并判断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以及在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大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其中,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共同驱动控制模式,以使动力电池放电与增程器发电共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动汽车的需求功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的最优经济区间对应的功率时,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动力电池SOC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所述功率跟随控制模式;
如果所述动力电池SOC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整车控制器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驱动充电控制模式,以使增程器发电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同时给动力电池充电。
9.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49224.2A CN105922986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49224.2A CN105922986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22986A true CN105922986A (zh) | 2016-09-07 |
CN105922986B CN105922986B (zh) | 2018-10-16 |
Family
ID=56840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49224.2A Active CN105922986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22986B (zh) |
Cited By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1735A (zh) * | 2017-03-20 | 2017-06-27 | 重庆力华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程器控制方法 |
CN106965815A (zh) * | 2017-04-25 | 2017-07-21 | 深圳市安顺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牵引机车的动力系统及动力控制方法 |
CN107065550A (zh) * | 2017-04-18 | 2017-08-18 | 天津农学院 | 基于阈值功率计算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
CN107627864A (zh) * | 2017-08-09 | 2018-01-26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车辆的功率分配方法和控制系统 |
CN107813708A (zh) * | 2017-11-02 | 2018-03-2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8068569A1 (zh) * | 2016-10-11 | 2018-04-19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动力源及动力源选择方法 |
CN108146254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增程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WO2018177361A1 (zh) * | 2017-03-31 | 2018-10-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33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58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24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7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9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1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6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31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74407A (zh) * | 2018-05-22 | 2018-10-19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的功率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688476A (zh) * | 2017-04-03 | 2018-10-23 | 马亨德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管理车辆行驶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
CN108725172A (zh) * | 2017-03-31 | 2018-11-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9113877A (zh) * | 2018-07-17 | 2019-01-01 | 江西精骏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脉动抑制控制方法 |
CN109204310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动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804152A (zh) * | 2016-10-12 | 2019-05-24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省燃费控制装置以及省燃费控制方法 |
CN109849894A (zh) * | 2019-03-15 | 2019-06-0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0040004A (zh) * | 2019-04-01 | 2019-07-23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功率跟随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0254254A (zh) * | 2019-02-23 | 2019-09-20 | 福爱电子(贵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速电动车增程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
WO2019179097A1 (zh) * | 2018-03-20 | 2019-09-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增程器功率跟随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370942A (zh) * | 2019-07-02 | 2019-10-25 | 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539745A (zh) * | 2018-05-28 | 2019-12-0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耦合变速箱的模式选择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605976A (zh) * | 2019-10-23 | 2019-12-24 | 湖南恒润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车速模式切换系统 |
CN111204233A (zh) * | 2020-02-11 | 2020-05-29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四驱系统及汽车 |
CN111391819A (zh) * | 2020-03-06 | 2020-07-10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89630A (zh) * | 2020-04-26 | 2020-08-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试验台架系统 |
CN111559368A (zh) * | 2020-04-26 | 2020-08-21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控制方法 |
CN111823882A (zh) * | 2020-07-10 | 2020-10-27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于装配双电池包的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方法 |
CN111845318A (zh) * | 2019-04-29 | 2020-10-30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976704A (zh) * | 2020-06-05 | 2020-11-24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11976509A (zh) * | 2019-05-24 | 2020-11-24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
CN112078567A (zh) * | 2020-08-13 | 2020-12-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系统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092650A (zh) * | 2020-08-24 | 2020-12-18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2406851A (zh) * | 2020-09-09 | 2021-02-26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112590766A (zh) * | 2020-12-16 | 2021-04-02 |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
CN112660103A (zh) * | 2020-12-31 | 2021-04-16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整车控制系统 |
CN113002523A (zh) * | 2021-03-23 | 2021-06-22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13370844A (zh) * | 2021-07-22 | 2021-09-10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增程器起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682295A (zh) * | 2021-08-25 | 2021-11-23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能量分配优化方法及组合动力增程式汽车 |
CN113879132A (zh) * | 2021-09-22 | 2022-01-04 |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增程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
CN114103918A (zh) * | 2021-11-12 | 2022-03-01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加速和制动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160875A (zh) * | 2023-04-23 | 2023-05-26 |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增程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N117141246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内蒙古山河巨鼎矿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矿卡驱动系统及方法 |
WO2024045321A1 (zh) * | 2022-08-30 | 2024-03-07 |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增程式电传动矿用卡车的能量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72564A1 (zh) * | 2009-12-16 | 2011-06-2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里程增加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31547A (zh) * | 2011-10-28 | 2012-05-0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
CN102616148A (zh) * | 2012-04-20 | 2012-08-01 |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707889A (zh) * | 2013-05-15 | 2014-04-09 | 上海埃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方法 |
CN104163114A (zh) * | 2014-07-22 | 2014-11-26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内燃发电增程式电动车的整车能量管理方法 |
CN104627016A (zh) * | 2014-12-22 | 2015-05-2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状态管理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 |
CN105313711A (zh) * | 2015-07-16 | 2016-02-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功率跟随器及其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5-24 CN CN201610349224.2A patent/CN1059229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72564A1 (zh) * | 2009-12-16 | 2011-06-2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里程增加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31547A (zh) * | 2011-10-28 | 2012-05-0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
CN102616148A (zh) * | 2012-04-20 | 2012-08-01 |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707889A (zh) * | 2013-05-15 | 2014-04-09 | 上海埃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方法 |
CN104163114A (zh) * | 2014-07-22 | 2014-11-26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内燃发电增程式电动车的整车能量管理方法 |
CN104627016A (zh) * | 2014-12-22 | 2015-05-2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状态管理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 |
CN105313711A (zh) * | 2015-07-16 | 2016-02-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功率跟随器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7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68569A1 (zh) * | 2016-10-11 | 2018-04-19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动力源及动力源选择方法 |
CN109804152A (zh) * | 2016-10-12 | 2019-05-24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省燃费控制装置以及省燃费控制方法 |
CN106891735B (zh) * | 2017-03-20 | 2019-05-07 | 重庆力华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程器控制方法 |
CN106891735A (zh) * | 2017-03-20 | 2017-06-27 | 重庆力华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程器控制方法 |
CN108656924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1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6B (zh) * | 2017-03-31 | 2020-07-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WO2018177361A1 (zh) * | 2017-03-31 | 2018-10-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33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58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33B (zh) * | 2017-03-31 | 2020-09-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7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9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8B (zh) * | 2017-03-31 | 2020-08-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6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31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28A (zh) * | 2017-03-31 | 2018-10-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725172B (zh) * | 2017-03-31 | 2020-06-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7158B (zh) * | 2017-03-31 | 2020-10-2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725172A (zh) * | 2017-03-31 | 2018-11-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 |
CN108656929B (zh) * | 2017-03-31 | 2020-04-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6921B (zh) * | 2017-03-31 | 2020-04-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57167B (zh) * | 2017-03-31 | 2020-11-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发电控制方法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8688476A (zh) * | 2017-04-03 | 2018-10-23 | 马亨德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管理车辆行驶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065550A (zh) * | 2017-04-18 | 2017-08-18 | 天津农学院 | 基于阈值功率计算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
CN107065550B (zh) * | 2017-04-18 | 2020-01-31 | 天津农学院 | 基于阈值功率计算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
CN106965815A (zh) * | 2017-04-25 | 2017-07-21 | 深圳市安顺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牵引机车的动力系统及动力控制方法 |
CN106965815B (zh) * | 2017-04-25 | 2023-08-22 | 深圳市安顺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牵引机车的动力系统及动力控制方法 |
CN109204310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动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627864A (zh) * | 2017-08-09 | 2018-01-26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车辆的功率分配方法和控制系统 |
CN107627864B (zh) * | 2017-08-09 | 2019-11-26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车辆的功率分配方法和控制系统 |
CN107813708A (zh) * | 2017-11-02 | 2018-03-2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46254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增程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US11479128B2 (en) | 2018-03-20 | 2022-10-25 |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 Hybrid power vehicle range extender power follow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
WO2019179097A1 (zh) * | 2018-03-20 | 2019-09-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增程器功率跟随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674407A (zh) * | 2018-05-22 | 2018-10-19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的功率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539745A (zh) * | 2018-05-28 | 2019-12-0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耦合变速箱的模式选择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539745B (zh) * | 2018-05-28 | 2020-11-13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耦合变速箱的模式选择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9113877A (zh) * | 2018-07-17 | 2019-01-01 | 江西精骏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脉动抑制控制方法 |
CN110254254A (zh) * | 2019-02-23 | 2019-09-20 | 福爱电子(贵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速电动车增程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9849894A (zh) * | 2019-03-15 | 2019-06-0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0040004A (zh) * | 2019-04-01 | 2019-07-23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功率跟随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1845318A (zh) * | 2019-04-29 | 2020-10-30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845318B (zh) * | 2019-04-29 | 2021-12-24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 增程式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1976509A (zh) * | 2019-05-24 | 2020-11-24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
CN110370942A (zh) * | 2019-07-02 | 2019-10-25 | 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0605976A (zh) * | 2019-10-23 | 2019-12-24 | 湖南恒润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车速模式切换系统 |
CN111204233A (zh) * | 2020-02-11 | 2020-05-29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四驱系统及汽车 |
CN111391819A (zh) * | 2020-03-06 | 2020-07-10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559368B (zh) * | 2020-04-26 | 2021-08-13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控制方法 |
CN111489630A (zh) * | 2020-04-26 | 2020-08-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试验台架系统 |
CN111559368A (zh) * | 2020-04-26 | 2020-08-21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控制方法 |
CN111976704A (zh) * | 2020-06-05 | 2020-11-24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系统 |
CN111823882A (zh) * | 2020-07-10 | 2020-10-27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于装配双电池包的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方法 |
CN112078567A (zh) * | 2020-08-13 | 2020-12-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系统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092650A (zh) * | 2020-08-24 | 2020-12-18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2406851A (zh) * | 2020-09-09 | 2021-02-26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112590766B (zh) * | 2020-12-16 | 2022-04-12 |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
CN112590766A (zh) * | 2020-12-16 | 2021-04-02 | 北理慧动(常熟)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
CN112660103A (zh) * | 2020-12-31 | 2021-04-16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整车控制系统 |
CN113002523B (zh) * | 2021-03-23 | 2022-09-27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13002523A (zh) * | 2021-03-23 | 2021-06-22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13370844A (zh) * | 2021-07-22 | 2021-09-10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增程器起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682295A (zh) * | 2021-08-25 | 2021-11-23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能量分配优化方法及组合动力增程式汽车 |
CN113682295B (zh) * | 2021-08-25 | 2024-04-09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能量分配优化方法及组合动力增程式汽车 |
CN113879132A (zh) * | 2021-09-22 | 2022-01-04 |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增程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
CN114103918A (zh) * | 2021-11-12 | 2022-03-01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加速和制动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103918B (zh) * | 2021-11-12 | 2024-03-08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加速和制动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045321A1 (zh) * | 2022-08-30 | 2024-03-07 |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增程式电传动矿用卡车的能量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6160875A (zh) * | 2023-04-23 | 2023-05-26 |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增程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N117141246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内蒙古山河巨鼎矿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矿卡驱动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22986B (zh) | 201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22986A (zh) | 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04709278B (zh) |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 |
KR101995560B1 (ko)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구동 제어 디바이스 | |
KR100949260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전지 충전 시스템 | |
US8594877B2 (en) | Control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 |
KR101982770B1 (ko)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구동 제어 디바이스 | |
CN106143478B (zh) |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2008008418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ate of charge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104417554B (zh)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的巡航控制方法 | |
CN107839468B (zh) | 高充放电效率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873983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扭矩控制的方法、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 |
KR100867795B1 (ko)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dc/dc 컨버터 운전 제어 방법 | |
KR20170123653A (ko)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구동 제어 디바이스 | |
KR20180050994A (ko) | 친환경 자동차용 모터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70123652A (ko)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구동 제어 디바이스 | |
CN104220316A (zh) |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电控制系统 | |
KR20130042967A (ko)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크리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
US11951842B2 (en) | Electrified vehicle configured to selectively deactivate restricted power mode based on acceleration request | |
JP2021107180A (ja) | 電動車両 | |
CN104340212A (zh) | 车辆和车辆控制方法 | |
CN108068796B (zh) | 控制车辆的驱动电动机的系统和方法 | |
JP2014004912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 |
JP2013241129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発電制御装置 | |
JP3382545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における補助蓄電手段の充電制御装置 | |
JP5378480B2 (ja) |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走行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