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1255A -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41255A CN105841255A CN201610169258.3A CN201610169258A CN105841255A CN 105841255 A CN105841255 A CN 105841255A CN 201610169258 A CN201610169258 A CN 201610169258A CN 105841255 A CN105841255 A CN 1058412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cold
- producing medium
- port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涉及空调领域,用以解决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换热器包括至少一组换热模块,其中,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其中,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和/或,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器,其换热器在冷凝状态下,为提高换热效率,一般需要较高的管内流速,流程数量应该较少;在蒸发状态下,为降低换热器流程阻力,提高吸气压力,一般需要较多的流程数,而对于同一换热器,流程数量是固定的,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用以解决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一组换热模块,其中,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其中: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控制器,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包括: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运行时室外机中制冷剂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制热运行时室外机中制冷剂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一组换热模块,参照图1所示,换热模块110包括:第一流程1101和第二流程1102。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1101后,流经第二流程1102;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1101,并且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1102。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参照图1中所示,换热器的换热模块110还包括:第一电磁阀1103、第一单向阀1104、第二单向阀1105、第一管路1106、第二管路1107、第三管路1108、第四管路1109,其中,第一单向阀110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路1106,第一单向阀110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磁阀1103的第一端,第一电磁阀110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单向阀1105的第一端,第一单向阀1104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一流程1101的第一端,第一流程110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管路1107,第二流程11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管路1108,第二流程110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单向阀1105的第一端,第二单向阀110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管路1109。该换热模块的第一管路1106和第三管路1108用于连接制冷剂液体管,用于换热模块与制冷剂液体管之间传输制冷剂;换热模块的第二管路1107和第四管路1109用于连接制冷剂气体管,用于换热模块与制冷剂气体管之间传输制冷剂,制冷剂用于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单向阀只能单向导通,反向截止,其中,第一单向阀1104为朝流向第一流程1101的第一端口方向导通,第二单向阀1105为朝流出第二流程1102的第二端口方向导通。本发明所用第一电磁阀1103可以为常闭式,也可以为常开式。
下面对该换热器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第一电磁阀1103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1101后,流经第一电磁阀1103,然后流经第二流程1102。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1101和第二流程1102,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第一电磁阀1103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1104后,流经第一流程1101,然后经由第二管路1107流出,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1102后,流经第二单向阀1105,然后经由第四管路1109流出。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1101,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1102,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
本发明的换热模块中的流程以及相关管路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两路流程作为一个换热模块,流程总数量按照2的倍数自由组合,可以很好的适用于不同冷量机组。本发明的换热模块可应用于室内机和室外机。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的换热模块,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流程、第二流程、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当进行冷凝换热时,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后,流经第一流程,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后,流经第二单向阀。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实施例2: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两组换热模块,参照图2中所示,该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模块110和第二换热模块111,其中,第一换热模块110和第二换热模块111为上述的换热模块。其中,第一换热模块110参照上面描述,不在此赘述,下面仅对第二换热模块111进行说明。
第二换热模块111包括:第三流程1111、第四流程1112、第二电磁阀1113、第三单向阀1114、第四单向阀1115、第五管路1116、第六管路1117、第七管路1118、第八管路1119,其中,第三单向阀11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管路1116,第三单向阀11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磁阀1113的第一端,第二电磁阀111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单向阀1115的第一端,第三单向阀1114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三流程1111的第一端,第三流程111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管路1117,第四流程11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管路1118,第四流程111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单向阀1115的第一端,第四单向阀1115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管路1119。第二换热模块111一侧连接的第五管路1116和第七管路1118用于连接制冷剂气体管,用于换热模块与制冷剂气体管之间传输制冷剂;换热模块另一侧连接的第六管路1117和第八管路1119用于连接制冷剂液体管,用于换热模块与制冷剂液体管之间传输制冷剂,制冷剂用于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单向阀只能单向导通,反向截止,其中,第三单向阀1114为朝流出第三流程1111的第一端口方向导通,第四单向阀1115为朝流入第四流程1112的第二端口方向导通。本发明所用第二电磁阀1113可以为常闭式,也可以为常开式。
下面对该换热器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第一电磁阀1103通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1101后,流经第一电磁阀1103,然后流经第二流程1102;并且第二电磁阀1113通路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四流程1112后,流经第二电磁阀1113,然后流经第三流程1111。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先后流经第一流程1101和第二流程1102,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先后流经第四流程1112和第三流程1111,同样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两个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第一电磁阀1103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1104后,流经第一流程1101,然后经由第二管路1107流出,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1102后,流经第二单向阀1105,然后经由第四管路1109流出;第二电磁阀1113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三部分流经第四单向阀1115后,流经第四流程1112,然后经由第七管路1118流出,制冷剂的第四部分流经第三流程1111后,流经第三单向阀1114,然后经由第五管路1116流出。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1101,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1102,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单独流经第四流程1112,制冷剂的第四部分单独流经第三流程1111,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
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是室外机换热器也可以是室内机换热器。本发明的换热器优选包括两个换热模块,即该换热器总共分为4路流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采用其他数量的换热模块的换热器同样适用于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整机换热量大小的需求选择换热模块数量。本发明所采用的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器,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先后流经第四流程和第三流程,同样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两个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单独流经第四流程,制冷剂的第四部分单独流经第三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参照图3所示,以具有两组换热模块的换热器为例,包括:换热器11、压缩机12、储液器13、四通换向阀14、分液器15、节流元件16。其中,换热器11为上述实施例中具有两组换热模块的换热器。压缩机12的出口端连接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一端口,压缩机12的入口端连接储液器13的出口端,储液器13的入口端连接四通换向阀14的第二端口,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三端口连接室内换热器,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端口连接换热器11的第二管路1107、第四管路1109、第七管路1118、第五管路1116,换热器11的第一管路1106连接分液器15的第二端口,换热器11的第三管路1108连接分液器15的第三端口,换热器11的第八管路1119连接分液器15的第四端口,换热器11的第六管路1117连接分液器15的第五端口,分液器15的第一端口连接节流元件16的第一端口,节流元件16的第二端口连接室内换热器。
下面对该室外机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4中所示,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四通换向阀14运行在制冷状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流入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三端口,经过四通换向阀14的第二端口,然后经过储液器13进入压缩机12的入口端,然后流出压缩机12的出口端,经过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一端口流入四通换向阀14,从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端口流出;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入换热器11的第二管路1107,然后从换热器11的第三管路1108流出,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入换热器11的第七管路1118,然后从换热器11的第六管路1117流出;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和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入分液器15后从分液器15的第一端口流入节流元件16的第一端口,然后从节流元件16的第二端口流回室内换热器,完成冷凝换热。此时,换热器11的第一电磁阀1103和第二电磁阀1113通路,换热器11内制冷剂流向参照上述换热器实施例中对冷凝换热时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先后流经第一流程1101和第二流程1102,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先后流经第四流程1112和第三流程1111,同样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两个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
参照图5中所示,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流入节流元件16的第二端口,然后从节流元件16的第一端口流出,然后流入分液器15的第一端口。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出分液器15的第二端口并通过换热器11的第一管路1106流入换热器11,流经换热器11的第一流程1101后从第二管路1107流出;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出分液器15的第三端口并通过换热器11的第三管路1108流入换热器11,流经换热器11的第二流程1102后从第四管路1109流出;制冷剂的第三部分流出分液器15的第四端口并通过换热器11的第八管路1119流入换热器11,流经换热器11的第四流程1112后从第七管路1118流出;制冷剂的第四部分流出分液器15的第五端口并通过换热器11的第六管路1117流入换热器11,流经换热器11的第三流程1111后从第五管路1116流出。制冷剂的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汇入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端口,然后从四通换向阀14的第二端口流出,经过储液器13流入压缩机12的入口端,从压缩机12的出口端流入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一端口,然后从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三端口流回室内换热器。此时,换热器11的第一电磁阀1103和第二电磁阀1113断路,换热器11内制冷剂流向参照上述换热器实施例中对蒸发换热时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1101,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1102,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单独流经第四流程1112,制冷剂的第四部分单独流经第三流程1111,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室外机,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先后流经换热器的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先后流经换热器的第四流程和第三流程,同样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两个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换热器的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换热器的第二流程,制冷剂的第三部分单独流经换热器的第四流程,制冷剂的第四部分单独流经换热器的第三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控制器,用于对实施例1中所述的换热器进行控制,参照图6中所示,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601,用于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第二控制单元602,用于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控制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控制器,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控制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控制器,具体地,当换热器的换热模块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时:
第一控制单元601,具体用于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第二流程;
和/或,
第二控制单元602,具体用于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后,流经第一流程,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后,流经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控制器,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后,流经第一流程,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后,流经第二单向阀。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控制方法,以应用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换热器,参照图7中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701、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S702、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控制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控制方法,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流程,并且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控制方法,具体地,当换热器的换热模块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时,参照图8中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801、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第二流程;
S802、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后,流经第一流程,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后,流经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控制方法,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第二流程。由于此时制冷剂先后流经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相当于将两个流程合并为一个流程,使得流程数量较少,换热模块内制冷剂流速较高,管内换热系数高,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可有效提高制冷能效。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第一单向阀后,流经第一流程,并且使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第二流程后,流经第二单向阀。由于此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单独流经第一流程,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单独流经第二流程,使得制冷剂压降较小,吸气压力较高,整机制热能效高,制热量也较高。通过在蒸发换热和冷凝换热时,实现流程数量可变,解决了换热器的流程数量固定而难以同时兼顾冷凝换热和蒸发换热的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模块,其中,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其中: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还连接所述第一流程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流程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流程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二流程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管路,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所述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单向阀后,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为朝流向所述第一流程的第一端口方向导通,所述第二单向阀为朝流出所述第二流程的第二端口方向导通。
4.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换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模块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时: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所述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单向阀后,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二单向阀。
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换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流程后,流经第二流程;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控制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模块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时:
当进行冷凝换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路,以使所述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一电磁阀,然后流经所述第二流程;
和/或,
当进行蒸发换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路,以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单向阀后,流经所述第一流程,并且使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流经所述第二流程后,流经所述第二单向阀。
8.一种室外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四通换向阀、分液器和节流元件,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出口端,所述储液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连接室内换热器,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管路、第四管路,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分液器的第二端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分液器的第三端口,所述分液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节流元件的第一端口,所述节流元件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9258.3A CN105841255A (zh) | 2016-03-23 | 2016-03-23 |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9258.3A CN105841255A (zh) | 2016-03-23 | 2016-03-23 |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41255A true CN105841255A (zh) | 2016-08-10 |
Family
ID=56584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69258.3A Pending CN105841255A (zh) | 2016-03-23 | 2016-03-23 |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41255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37583A (zh) * | 2020-05-25 | 2020-09-0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719901A (zh) * | 2021-08-26 | 2021-11-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14484806A (zh) * | 2022-03-01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除菌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08136A (zh) * | 2022-03-01 | 2022-06-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3040283A1 (zh) * | 2021-09-19 | 2023-03-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280U (zh) * | 1985-07-11 | 1987-01-28 | ||
JP2008002776A (ja) * | 2006-06-26 | 2008-01-1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
CN103097832A (zh) * | 2010-09-14 | 2013-05-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3298405U (zh) * | 2013-05-20 | 2013-11-20 | 南京迪泽尔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增加制冷剂流速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
CN104246393A (zh) * | 2012-04-23 | 2014-12-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环路系统 |
-
2016
- 2016-03-23 CN CN201610169258.3A patent/CN1058412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4280U (zh) * | 1985-07-11 | 1987-01-28 | ||
JP2008002776A (ja) * | 2006-06-26 | 2008-01-1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
CN103097832A (zh) * | 2010-09-14 | 2013-05-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246393A (zh) * | 2012-04-23 | 2014-12-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环路系统 |
CN203298405U (zh) * | 2013-05-20 | 2013-11-20 | 南京迪泽尔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增加制冷剂流速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37583A (zh) * | 2020-05-25 | 2020-09-08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器流路结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719901A (zh) * | 2021-08-26 | 2021-11-3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13719901B (zh) * | 2021-08-26 | 2023-09-19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
WO2023040283A1 (zh) * | 2021-09-19 | 2023-03-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
CN114484806A (zh) * | 2022-03-01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除菌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08136A (zh) * | 2022-03-01 | 2022-06-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484806B (zh) * | 2022-03-01 | 2024-01-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除菌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08136B (zh) * | 2022-03-01 | 2024-01-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自清洁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5851B (zh) | 一种能协同除霜的多联空调系统 | |
CN216694078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5841255A (zh) | 换热器、室外机、换热控制器和换热控制方法 | |
CN102645060A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214581751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1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9708216A (zh) | 模块化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80442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642792A (zh) | 喷气增焓空调机组 | |
CN203132097U (zh) |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系统 | |
CN111023366A (zh) | 一种双向逆流换热系统、双向逆流换热方法和空调器 | |
CN21427622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4848579A (zh) |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系统 | |
CN204063308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885395A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制冷系统 | |
WO2017012382A1 (zh) |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 |
CN203908147U (zh) | 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 |
CN103471192B (zh) | 多联式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7031695U (zh) | 换热器模块和空调器 | |
CN217058018U (zh) | 一种双向逆流换热器 | |
CN105987198B (zh) | 自力式四通阀及其空调系统 | |
CN203880864U (zh) | 一种用于空调器和热水器的热交换系统 | |
CN203396147U (zh) | 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206131220U (zh) | 一种空调机组 | |
CN112594975A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