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5513B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5513B CN105635513B CN201510799417.3A CN201510799417A CN105635513B CN 105635513 B CN105635513 B CN 105635513B CN 201510799417 A CN201510799417 A CN 201510799417A CN 105635513 B CN105635513 B CN 1056355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gateway function
- management server
- http
- cloud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6—Control thereof using a low-power mode, e.g. standb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7—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intern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14—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 H04N1/00217—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only involving computer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s, e.g. SMTP, WAP or HT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4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with a server, e.g. an interne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037—Automation of particular transmitter jobs, e.g. multi-address calling, auto-dialing
- H04N1/3208—Transmitting a plurality of separate messages to a common destination in a single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1—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power consump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提供如下通信系统等: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能够有效地利用深度睡眠模式等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的负荷。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0)为省电模式时,在管理服务器(300)从云服务器(400)接受了HTTP隧道连接请求时,管理服务器通过以能够解除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0)根据该连接请求,在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从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云服务器接收印刷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该通信系统具备:云服务器,受理来自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等外部装置的印刷作业;管理服务器,根据来自该云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对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上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根据来自该管理服务器的上述请求,与上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并接收来自云服务器的印刷作业;以及印刷装置,执行所接收到的上述印刷作业。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一种云服务,该云服务以削减服务器的导入管理成本为目的,将在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内的服务器中工作的服务器软件作为云应用而导入到云服务器上。在这样的服务中,从云应用向在各企业内LAN内进行动作的印刷装置进行通信,但由于是从因特网向内联网(Intranet)内的设备的访问,所以被防火墙阻挡。另外,在对印刷装置分配了私有IP的环境下,不能够从云应用指定所希望的印刷装置的IP地址。
因此,准备了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使用网关功能的情况下,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与云服务器之间生成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隧道,在隧道内使所希望的数据通过。
在图14中,示出使用了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图。该通信系统具备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印刷装置1200、管理服务器1300、云服务器1400,这些能够经由因特网相互连接。另外,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和印刷装置1200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进行连接而形成了内联网。
作为印刷装置1200,在该例中,使用了作为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多功能的数字图像处理装置的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另外,在该例中,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也使用了能够向睡眠模式等省电模式转移的上述MFP。
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在其启动时与管理服务器1300生成基于XMPP(Extensible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出席协议)的消息会话(图14的a)。同时,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将自身能够连接的印刷装置1200的识别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300。接受来自指定了印刷装置1200的用户的印刷指示,在云服务器1400中进行动作的云应用在希望与印刷装置1200进行通信时,向管理服务器1300请求HTTP连接(图14的b)。于是,管理服务器1300通过消息会话,向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发送HTTP隧道连接请求(图14的c)。
接受了连接请求的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针对云服务器1400,通过HTTP隧道连接而构筑HTTP会话(图14的d)。通过该HTTP会话,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将从云服务器1400接收到的HTTP数据变换为规定的协议,发送给MFP1200,并将从MFP1200接收到的数据变换为HTTP协议,发送给云服务器1400(图14的e)。将这样的动作视为网关功能。在图15中示出云服务器1400、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MFP1200之间的利用HTTP隧道连接进行的通信的结构。
利用HTTP隧道连接进行的通信是通过将以本来希望进行通信的协议描述的分组按照其它协议的分组进行打包并送达而进行的通信。在图15的例子中,除了协议标准首部(header)之外,追加HTTP隧道控制中使用的隧道通信用首部,并在HTTP主体设置印刷数据,从云服务器1400发送给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解析接收数据的协议,将印刷数据发送给印刷装置1200。
此处,网关是软件,在该例中考虑网关被编入MFP等设备而提供的情况。
近来,MFP等设备以节能为目的,具备使未使用时的各模块的电源断开的构造。其中,在特定的省电模式(此处,设为“深度睡眠模式”)下,断开向主控制器的通电。在例如从外部使用设备时,以接受了单播的分组发送的情况为契机,设备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对主控制器和打印模块等所需的各模块通电。
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中,在网关功能的动作过程中必须维持XMPP会话。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希望进入深度睡眠模式的情况下,主控制器停止,所以必须切断XMPP会话。即,在希望进行来自云服务器1400的通信的情况下,不能进入深度睡眠模式,在使深度睡眠模式有效的情况下,不能随时使用与云服务器1400的通信。
因此,要求在使深度睡眠模式有效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1400进行通信的手段。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邮件发送目的地的印刷装置为深度睡眠模式的状态时,将魔术包发送给印刷装置,使该印刷装置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87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云通信中,不能够越过防火墙,所以不能够从云服务器1400、管理服务器1300发送魔术包。
另外,即使使用其它如传真、邮件发送那样的、能够越过防火墙的通信手段来唤醒深度睡眠模式中的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100而使其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也必须再次生成XMPP会话。
在该情况下,必须与管理服务器300重新进行协商、认证,所以花费时间。进而存在如下问题:管理服务器300频繁地进行协商、认证,从而负荷显著地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能够有效地利用深度睡眠模式等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的负荷。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手段而得到解决。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经由因特网连接的云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并且具备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连接的印刷装置,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云服务器具备:
印刷作业受理单元,从外部装置受理包括所述印刷装置的指定的印刷作业;
连接请求单元,向所述管理服务器请求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发送单元,根据基于所述连接请求单元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针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的连接请求,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由所述印刷作业受理单元受理的印刷作业,
所述管理服务器具备:
第1连接请求单元,根据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第2连接请求单元,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省电模式时,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所述连接请求时,以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具备:
模式转移单元,使本装置从普通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并且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使本装置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
云连接单元,在所述普通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1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在基于所述模式转移单元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接收单元,从通过所述云连接单元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印刷作业;以及
印刷作业发送单元,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所述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作业执行单元,该作业执行单元执行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2)根据前项1所述的通信系统,
在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下的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的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通信是G3传真通信,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具有G3传真通信功能。
(3)根据前项2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传真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传真数据的发送源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所述传真数据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数据。
(4)根据前项2或者3所述的通信系统,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不具备传真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以及相同网络内的具有传真功能的代替设备的传真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向所述代替设备请求将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的传真数据经由网络转送到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所述管理服务器向所述代替设备发送传真数据,所述代替设备将接收到的来自管理服务器的传真数据经由网络转送到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接收从所述代替设备转送来的所述传真数据而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且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5)根据前项1所述的通信系统,
在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下的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的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通信是使用了SMTP转送的电子邮件发送。
(6)根据前项5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管理服务器在向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在接收到的所述电子邮件的首部中有所述标识符,则判断为该电子邮件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邮件。
(7)根据前项5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电子邮件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所述电子邮件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邮件。
(8)一种通信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执行,该通信系统具备经由因特网连接的云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并且具备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连接的印刷装置,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云服务器执行:
印刷作业受理步骤,从登录到该云服务器的外部装置受理包括所述印刷装置的指定的印刷作业;
连接请求步骤,向所述管理服务器请求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发送步骤,根据基于所述连接请求步骤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针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的连接请求,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通过所述印刷作业受理步骤受理的印刷作业,
所述管理服务器执行:
第1连接请求步骤,根据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第2连接请求步骤,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省电模式时,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所述连接请求时,以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执行:
模式转移步骤,使本装置从普通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并且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使本装置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
云连接步骤,在所述普通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1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在基于所述模式转移步骤而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接收步骤,从通过所述云连接步骤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印刷作业;以及
印刷作业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所述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执行作业执行步骤,在该作业执行步骤中,执行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9)一种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用于前项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根据前项(1)所述的发明,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普通模式时,管理服务器根据来自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对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根据该请求,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与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另一方面,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省电模式时,在管理服务器从云服务器接受了HTTP隧道连接请求时,管理服务器通过以能够解除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根据该连接请求,在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然后,从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云服务器接收印刷作业,并将该接收到的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执行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这样,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普通模式时当然不用说,在如深度睡眠模式那样的省电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进行利用HTTP隧道连接的隧道通信,并接收印刷作业而使印刷装置执行印刷作业。
而且,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进行隧道连接,所以也没有如下问题:在从省电模式恢复之后必须与管理服务器再次生成XMPP会话;由于必须重新进行协商、认证,所以花费时间;管理服务器频繁地进行协商、认证,从而负荷显著地增大。
因此,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能够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的负荷。
根据前项(2)所述的发明,管理服务器能够通过G3传真通信而可靠地使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恢复到普通模式。
根据前项(3)所述的发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传真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传真数据的发送源与从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传真数据是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数据,所以能够可靠地且容易地判断是从管理服务器发送的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
根据前项(4)所述的发明,即使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不具备传真功能的情况下,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也能够接收从代替设备转送来的传真数据而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且与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根据前项(5)所述的发明,管理服务器能够通过使用了SMTP转送的邮件发送而可靠地使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恢复到普通模式。
根据前项(6)所述的发明,管理服务器在向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在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首部中有标识符,则判断为该电子邮件是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邮件,所以能够可靠地且容易地判断是从管理服务器发送的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
根据前项(7)所述的发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电子邮件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管理服务器,并且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与从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该电子邮件是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所以能够可靠地且容易地判断是从管理服务器发送的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
根据前项(8)所述的发明,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普通模式时当然不用说,在如深度睡眠模式那样的省电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进行利用HTTP隧道连接的隧道通信,并接收印刷作业而使印刷装置执行印刷作业。而且,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进行隧道连接,所以也没有如下问题:在从省电模式恢复之后必须与管理服务器再次生成XMPP会话;由于必须重新进行协商、认证,所以花费时间;管理服务器频繁地进行协商、认证,从而负荷显著地增大。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能够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的负荷。
根据前项(9)所述的发明,成为在能够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的负荷的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下的处理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图4是示出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5是示出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8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图11示出从邮件服务器转送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部分的主要部分。
图12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13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图14是示出以往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利用HTTP隧道连接进行的通信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0: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1:管理服务器通信部;102:HTTP隧道通信部;103:印刷装置通信部;106:FAX处理部;107:电力模式转移部;108:网关部;109:邮件发送接收部;200:印刷装置;300:管理服务器;400:云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该通信系统具备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0、印刷装置200、管理服务器300、云服务器400,这些能够经由因特网601相互连接。另外,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0和印刷装置200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602进行连接而形成了内联网。
带网关功能的设备100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作为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多功能的数字图像处理装置的上述MFP。在以下的说明中,还将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称为网关内置MFP。另外,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并不限于MFP,只要是具有网关功能,并向深度睡眠模式等省电模式转移的设备,则也可以是其它设备。
网关内置MFP100具备发挥网关功能的网关部108、图像形成部105、传真(FAX)通信部106、电力模式转移部107。
网关部108具备管理服务器通信部101、HTTP隧道通信部102、印刷装置通信部103、处理部104。
管理服务器通信部101是控制与管理服务器300的通信的接口部。HTTP隧道通信部102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请求,与云服务器400进行HTTP隧道连接,通过隧道通信在与云服务器400之间进行印刷作业等数据的发送接收。印刷装置通信部103控制与印刷装置200之间的通信。处理部104处理通过各通信部发送接收的数据、其它数据。
图像形成部105将通过未图示的扫描器部得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从外部发送来的打印数据印刷到纸张。
FAX通信部106经由公共电话线路603,在与管理服务器300、其它外部装置之间进行G3FAX通信。
电力模式转移部107使网关内置MFP100以规定的定时转移到例如断开未使用时的各模块的电源并且断开向主控制器的通电的深度睡眠模式等省电模式,或者使网关内置MFP100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网关内置MFP100还具备作为主控制器的CPU、ROM、RAM、硬盘装置等,通过由CPU依照存储于ROM、硬盘装置等的动作程序进行动作,从而执行网关内置MFP100的整体的控制、处理。
在印刷装置200中,使用不具有网关功能的MFP,并具备图像形成部201。该图像形成部201经由网关内置MFP100执行从云服务器400发送来的印刷作业。在以下的说明中还将印刷装置称为MFP。
管理服务器300由个人计算机构成,具备因特网通信处理部301和FAX通信处理部302。
因特网通信处理部301控制与经由因特网连接的云服务器400、网关内置MFP100之间的通信,并且对发送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另外,FAX通信处理部302在与网关内置MFP100之间进行G3FAX通信。
云服务器400由个人计算机等构成,具备应用401、HTTP隧道通信部404、管理服务器通信部403。
应用401受理由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登录到云服务器400的用户进行的、包括印刷装置的指定的印刷作业,并且在受理了该印刷作业时,经由管理服务器通信部403,向管理服务器300进行与网关内置MFP100的连接请求。另外,如果与网关内置MFP100进行了隧道连接,则经由HTTP隧道通信部404而与网关内置MFP100进行HTTP隧道通信,并将印刷作业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
接下来,说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动作的概要。
云服务器400在通过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等终端装置受理要在MFP200中执行的印刷作业时,向管理服务器300进行与网关内置MFP100的HTTP连接请求。
在网关内置MFP100是并非省电模式的普通模式的情况下,在网关内置MFP100与管理服务器300之间形成有XMPP会话,通过该会话,从管理服务器300向网关内置MFP100发送请求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的意思的连接请求。
网关内置MFP100接受该连接请求而与云服务器400进行HTTP隧道连接。然后,通过HTTP隧道通信,HTTP印刷作业数据从云服务器400被发送到网关内置MFP100,网关内置MFP100将其变换为规定的协议并发送给MFP200,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
图2是用于说明网关内置MFP100向省电模式(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下的处理的图。
进行网关内置MFP100在例如未使用状态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的判定,换言之,进行向深度睡眠模式的转移判定(图2的a)。判定的结果,如果是向深度睡眠模式的转移定时,则网关内置MFP100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但此时,将本网关识别信息、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G3FAX是有效的情况以及自身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过XMPP会话等而通知给管理服务器300(图2的b)。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管理服务器300将自身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知给网关内置MFP100(图2的c)。在收到该通知之后,网关内置MFP100开始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图2的d)。
图3是用于说明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400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云服务器400在受理了印刷作业时,向管理服务器300进行与网关内置MFP100的连接请求(图3的a)。
管理服务器300根据来自网关内置MFP100的通知,认识到网关内置MFP100转移到了深度睡眠模式。因此,管理服务器300针对网关内置MFP100,使用能够进行利用公共电话线路603的FAX的G3FAX通信来进行请求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的意思的连接请求(图3的b)。
接收到G3FAX数据的网关内置MFP100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图3的c)。然后,调查FAX的发送源,如果FAX的发送源与在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之前从管理服务器300通知到的管理服务器300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传真数据是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
网关内置MFP100接受该连接请求而与云服务器400进行HTTP隧道连接(图3的d)。然后,通过HTTP隧道通信,印刷作业数据从云服务器400经由网关内置MFP100被发送到MFP200(图3的e),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
图4是示出网关内置MFP100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为向深度睡眠模式的转移定时。例如,根据未使用状态下的时间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而进行判定,如果经过规定时间,则判定为是转移定时。如果不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1中“否”),则停留在步骤S1。如果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1中“是”),则在步骤S2中,将本网关识别信息、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G3FAX是有效的情况以及本机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知给管理服务器300。关于这样的通知,既可以通过XMPP会话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会话(例如SOAP(Simple Object 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等)来进行。
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管理服务器300作为针对通知内容的响应,在步骤S3中,将管理服务器300自身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知给网关内置MFP100。
之后,在步骤S4中,网关内置MFP100通过切断通信中的会话、切断向控制器、各模块的电力供给等而转移到深度睡眠模式。
图5是示出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400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在步骤S11中,在由通过个人计算机(PC)、便携终端装置等而访问了云服务器400的应用401的用户将指示通过指定了特定数据的印刷的印刷装置进行印刷的印刷作业输入到云服务器400时,云服务器400生成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在步骤S12中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00。
管理服务器300在步骤S13中,根据有无来自网关内置MFP100的通知,判定网关内置MFP100是否为深度睡眠模式。
如果网关内置MFP100不是深度睡眠模式(在步骤S13中“否”),则在步骤S14中,与以往同样地,将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通过XMPP会话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网关内置MFP100解析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以往同样地,进行网关内置MFP100为普通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S20以后的处理)。
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的情况(在步骤S13中“是”)下,如果G3FAX有效且被通知到了FAX目的地信息,则在步骤S15中将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变换为FAX数据之后,在步骤S16中将变换后的FAX数据通过G3FAX发送给从网关内置MFP100通知到的目的地。另外,在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中,包含HTTP连接目的地URL、作为连接设备的云服务器400的识别信息、隧道识别信息。
以接收到该FAX数据的情况为契机,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17中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即,向控制器以及各模块供给电力。接着,在步骤S18中,判断是否为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
如果不是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在步骤S18中“否”),则在步骤S26中作为普通的FAX进行处理。如果是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在步骤S18中“是”),则在步骤S19中,解析FAX数据,抽出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然后,在步骤S20中,网关内置MFP100在与云服务器400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之后,在步骤S21中,与MFP200进行TCP连接。
当被HTTP隧道连接时,云服务器400在步骤S22中制作了包括印刷作业数据的HTTP数据之后,在步骤S23中将制作出的HTTP数据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
接收到HTTP数据的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24中从HTTP数据取出了印刷数据之后,在步骤S25中将取出的印刷数据发送给MFP200。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另外,根据需要从MFP200将印刷完成通知经由网关内置MFP100发送给云服务器400。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管理服务器300在从云服务器400接受了HTTP隧道连接请求时,用能够解除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G3FAX与网关内置MFP100进行通信,对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通过接收FAX数据,网关内置MFP100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与云服务器400进行HTTP隧道连接。然后,从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云服务器400接收印刷作业,并将该接收到的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MFP200,MFP200执行从网关内置MFP100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这样,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普通模式时当然不用说,在深度睡眠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400进行利用HTTP隧道连接的隧道通信,并接收印刷作业而使MFP200执行印刷作业。
而且,网关内置MFP100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与云服务器400进行隧道连接,所以也没有如下问题:在从省电模式恢复之后,必须与管理服务器300再次生成XMPP会话;由于必须重新进行协商、认证,所以花费时间;管理服务器300频繁地进行协商、认证,从而负荷显著地增大。
因此,网关内置MFP100在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400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300的负荷。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网关内置MFP100不与G3FAX对应时,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的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由与网关内置MFP100共同的网络602内的代替装置接收,代替装置将接收到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经由网络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
另外,图6的通信系统除了在网关内置MFP100中不存在FAX通信部106这点、追加配置了作为代替装置的代替MFP500这点之外,是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相同的结构,关于这些相同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代替MFP500具备FAX通信部501和网关通信部502。FAX通信部501在与管理服务器300、其它装置之间进行G3FAX,网关通信部502经由网络602而与网关内置MFP100进行通信。
在该实施方式中,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数据由代替MFP500接收,代替MFP500将接收到的FAX数据转送到网关内置MFP100。
图7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网关内置MFP100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31中,判定是否为向深度睡眠模式的转移定时。如果不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31中“否”),则停留在步骤S31。如果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31中“是”),则在步骤S32中,将本网关识别信息、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G3FAX是有效的情况以及代替MFP500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知给管理服务器300。关于这样的通知,既可以通过XMPP会话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会话(例如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来进行。
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管理服务器300作为针对通知内容的响应,在步骤S33中将管理服务器300自身的G3FAX的目的地信息(FAX号)通知给网关内置MFP100。
之后,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34中,对代替MFP500通知从管理服务器300通知到的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号,并且请求将从该FAX号接收到的FAX数据经由网络602转送到网关内置MFP100。然后,在步骤S35中,通过切断通信中的会话、切断向控制器、各模块的电力供给等而转移到深度睡眠模式。
图8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400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在步骤S41中,在由通过个人计算机(PC)、便携终端装置等而访问了云服务器400的应用401的用户将指示通过指定了特定数据的印刷的印刷装置进行印刷的印刷作业输入到云服务器400时,云服务器400生成与网关内置MFP1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在步骤S42中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00。
管理服务器300在步骤S43中,根据有无来自网关内置MFP100的通知,判定网关内置MFP100是否为深度睡眠模式。
如果网关内置MFP100不是深度睡眠模式(在步骤S43中“否”),则在步骤S44中与以往同样地,将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通过XMPP会话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网关内置MFP100解析HTTP隧道连接请求,并与以往同样地进行网关内置MFP100为普通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S51以后的处理)。
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的情况(在步骤S43中“是”)下,如果G3FAX有效且被通知到了代替MFP500的FAX目的地信息,则管理服务器300在步骤S45中将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变换为FAX数据之后,在步骤S46中将变换后的FAX数据通过G3FAX发送给从网关内置MFP100通知到的代替MFP500的目的地。另外,在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中,包含HTTP连接目的地URL、作为连接设备的云服务器400的识别信息、隧道识别信息。
代替MFP500在步骤S47中,判断是否为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如果不是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在步骤S47中“否”),则在步骤S57中作为普通的FAX进行处理。如果是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FAX(在步骤S47中“是”),则在步骤S48中,将接收到的FAX数据经由网络602转送到网关内置MFP100。
以接收到该转送的FAX数据的情况为契机,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49中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即,向控制器以及各模块供给电力。接着,在步骤S50中解析FAX数据,抽出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然后,在步骤S51中,网关内置MFP100在与云服务器400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之后,在步骤S52中与MFP200进行TCP连接。
当被HTTP隧道连接时,云服务器400在步骤S53中制作了包括印刷作业数据的HTTP数据之后,在步骤S54中将制作出的HTTP数据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
接收到HTTP数据的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55中从HTTP数据取出了印刷数据之后,在步骤S56中将取出的印刷数据发送给MFP200。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另外,根据需要从MFP200将印刷完成通知经由网关内置MFP100发送给云服务器400。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网关内置MFP100不具备G3FAX功能的情况下,网关内置MFP100也能够接收从代替MFP500转送的FAX数据而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且与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因此,网关内置MFP100在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400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300的负荷。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的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由邮件服务器700将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电子邮件通过能够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的电子邮件的SMTP转送到网关内置MFP100。
另外,图9的通信系统除了在网关内置MFP100中代替FAX通信部106或者与FAX通信部106一起存在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的邮件发送接收部109这点、追加配置了邮件服务器700这点之外,是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相同的结构,关于这些相同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邮件服务器700具备邮件服务器部701。邮件服务器部701从管理服务器300、其它装置接收电子邮件,将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邮件向作为被预先设定的转送目的地的网关内置MFP100进行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转送。
网关内置MFP100在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将本网关识别信息、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电子邮件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通过XMPP会话等而通知给管理服务器300。在进行了通知之后,网关内置MFP100开始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400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云服务器400在受理了印刷作业时,向管理服务器300进行与网关内置MFP100的连接请求(图10的a)。
管理服务器300根据来自网关内置MFP100的通知,认识到网关内置MFP100转移到了深度睡眠模式。因此,管理服务器300向从网关内置MFP100通知到的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发送包括请求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的意思的连接请求的电子邮件(图10的b)。
另一方面,邮件服务器700预先将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在该例中是cloud@aaa.com)和作为网关内置MFP100的邮件目的地的转送目的地(在该例中是bbb@ccc.org)关联地进行保持。另外,转送目的地中的域名“ccc.org”表示网关内置MFP100。在接收到来自管理服务器300的电子邮件的邮件服务器700中,如果电子邮件的目的地是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则向与该目的地关联的转送目的地发送电子邮件(图10的c),并将电子邮件向网关内置MFP100进行SMTP转送(图10的d)。
接收到该转送邮件的网关内置MFP100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图10的e)。恢复后,调查在邮件首部(header)中是否包含表示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如果包含则解析邮件正文,抽出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图10的f),与云服务器400进行HTTP隧道连接(图10的g)。然后,通过HTTP隧道通信,印刷作业数据从云服务器400经由网关内置MFP100被发送到MFP200(图3的e),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
在图11中,示出从邮件服务器700转送到网关内置MFP100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部分的主要部分。在该例中,在最下段用粗线示出的“KM......Connect Request”为表示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
图12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网关内置MFP100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时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61中,判定是否为向深度睡眠模式的转移定时。如果不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61中“否”),则停留在步骤S61。如果是转移定时(在步骤S61中“是”),则在步骤S62中,将本网关识别信息、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电子邮件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通知给管理服务器300。关于这样的通知,既可以通过XMPP会话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会话(例如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来进行。
在进行了通知之后,在步骤S63中通过切断通信中的会话、切断向控制器、各模块的电力供给等而转移到深度睡眠模式。
图13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时,云服务器400受理了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的、在各装置中进行的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在步骤S71中,在由通过个人计算机(PC)、便携终端装置等访问了云服务器400的应用401的用户将指示通过指定了特定数据的印刷的印刷装置进行印刷的印刷作业输入到云服务器400时,云服务器400生成与网关内置MFP1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在步骤S72中发送给管理服务器300。
管理服务器300在步骤S73中,根据有无来自网关内置MFP100的通知,判定网关内置MFP100是否为深度睡眠模式。
如果网关内置MFP100不是深度睡眠模式(在步骤S73中“否”),则在步骤S74中与以往同样地,将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通过XMPP会话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网关内置MFP100解析HTTP隧道连接请求,并与以往同样地进行网关内置MFP100为普通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S81以后的处理)。
在网关内置MFP100为深度睡眠模式的情况(在步骤S73中“是”)下,如果邮件功能有效且被通知到了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则管理服务器300在步骤S75中制作了在邮件正文中包含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的电子邮件之后,在步骤S76中将制作出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另外,在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中,包含HTTP连接目的地URL、作为连接设备的云服务器400的识别信息、隧道识别信息。
接收到电子邮件的邮件服务器700在步骤S77中,将电子邮件通过SMTP转送而发送给预先与云联络用邮件目的地关联的转送目的地。
网关内置MFP100通过SMTP服务器功能接收电子邮件,并且以接收到的情况为契机,在步骤S78中从深度睡眠模式恢复。即,向控制器以及各模块供给电力。接着,在步骤S79中调查在电子邮件中是否包含HTTP连接请求的标识符,如果不包含(在步骤S79中“否”),则在步骤S87中作为普通的SMTP接收进行处理。
如果包含标识符(在步骤S79中“是”),则在步骤S80中,解析邮件数据,抽出HTTP隧道连接请求信息。然后,在步骤S81中,网关内置MFP100在与云服务器400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之后,在步骤S82中与MFP200进行TCP连接。
当被HTTP隧道连接时,云服务器400在步骤S83中制作了包括印刷作业数据的HTTP数据之后,在步骤S84中将制作出的HTTP数据发送给网关内置MFP100。
接收到HTTP数据的网关内置MFP100在步骤S85中从HTTP数据取出了印刷数据之后,在步骤S86中将取出的印刷数据发送给MFP200。MFP200对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另外,根据需要从MFP200将印刷完成通知经由网关内置MFP100发送给云服务器400。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300在向网关内置MFP100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在网关内置MFP100中,如果在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首部中有标识符,则判断为电子邮件数据是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所以能够可靠地且容易地判断是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因此,网关内置MFP100在有效地利用省电模式的同时,还能够与云服务器400进行通信,而且还能够抑制向管理服务器300的负荷。
另外,在图9~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管理服务器300在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网关内置MFP100判定包含了该标识符,从而判断为是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其它方法也可以是,作为从网关内置MFP100向管理服务器300通知了向深度睡眠模式转移的情况等(图12的步骤S62)的响应,管理服务器300将本装置的邮件地址通知给网关内置MFP100,网关内置MFP100判断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地址是否与从管理服务器300接收到的邮件地址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与云服务器400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在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示出了云服务器400和管理服务器300分开地构成的系统,但云服务器400和管理服务器300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为1个装置。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经由因特网连接的云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并且具备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连接的印刷装置,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云服务器具备:
印刷作业受理单元,从外部装置受理印刷作业,该印刷作业包括所述印刷装置的指定;
连接请求单元,向所述管理服务器请求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发送单元,根据基于所述连接请求单元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针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的连接请求,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由所述印刷作业受理单元受理的印刷作业,
所述管理服务器具备:
第1连接请求单元,根据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第2连接请求单元,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省电模式时,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所述连接请求时,以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具备:
模式转移单元,使本装置从普通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并且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使本装置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
云连接单元,在所述普通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1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单元的连接请求,在基于所述模式转移单元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接收单元,从通过所述云连接单元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印刷作业;以及
印刷作业发送单元,将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所述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作业执行单元,该作业执行单元执行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下的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的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通信是G3传真通信,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具有G3传真通信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传真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传真数据的发送源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传真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所述传真数据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不具备传真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以及相同网络内的具有传真功能的代替设备的传真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向所述代替设备请求将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的传真数据经由网络转送到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所述管理服务器向所述代替设备发送传真数据,所述代替设备将接收到的来自管理服务器的传真数据经由网络转送到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接收从所述代替设备转送来的所述传真数据而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并且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下的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的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通信是使用了SMTP转送的电子邮件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服务器在向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的电子邮件的首部附加表示是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标识符,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在接收到的所述电子邮件的首部中有所述标识符,则判断为该电子邮件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邮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在向省电模式转移时,将向省电模式转移的情况、电子邮件功能是有效的情况以及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管理服务器,并且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本装置的电子邮件的目的地信息通知给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中,如果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通知到的目的地信息相同,则判断为所述电子邮件是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的邮件。
8.一种通信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执行,该通信系统具备经由因特网连接的云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并且具备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通过共同的通信网络连接的印刷装置,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云服务器执行:
印刷作业受理步骤,从登录到该云服务器的外部装置受理印刷作业,该印刷作业包括所述印刷装置的指定;
连接请求步骤,向所述管理服务器请求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与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发送步骤,根据基于所述连接请求步骤从所述管理服务器针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的连接请求,向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通过所述印刷作业受理步骤受理的印刷作业,
所述管理服务器执行:
第1连接请求步骤,根据来自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请求,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以及
第2连接请求步骤,在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为省电模式时,从所述云服务器接受了所述连接请求时,以能够解除所述省电模式而恢复到普通模式的方式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对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的HTTP隧道连接,
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执行:
模式转移步骤,使本装置从普通模式向省电模式转移,并且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使本装置从省电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
云连接步骤,在所述普通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1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在所述省电模式下,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第2连接请求步骤的连接请求,在基于所述模式转移步骤而恢复到普通模式之后,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HTTP隧道连接;
接收步骤,从通过所述云连接步骤进行了HTTP隧道连接的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印刷作业;以及
印刷作业发送步骤,将通过所述接收步骤接收到的所述印刷作业发送给在该印刷作业中指定的所述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执行作业执行步骤,在该作业执行步骤中,执行从所述带网关功能的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
9.一种带网关功能的设备,用于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37173 | 2014-11-21 | ||
JP2014237173A JP6217604B2 (ja) | 2014-11-21 | 2014-11-21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ゲートウェイ機能付き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5513A CN105635513A (zh) | 2016-06-01 |
CN105635513B true CN105635513B (zh) | 2018-11-02 |
Family
ID=5601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99417.3A Active CN105635513B (zh) | 2014-11-21 | 2015-11-19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6431B2 (zh) |
JP (1) | JP6217604B2 (zh) |
CN (1) | CN1056355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7120B2 (ja) * | 2014-03-12 | 2016-08-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JP6870337B2 (ja) * | 2017-01-19 | 2021-05-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アクセス支援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943091B2 (ja) * | 2017-09-06 | 2021-09-2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19058663A1 (ja) * | 2017-09-25 | 2019-03-2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7099080B2 (ja) * | 2018-06-26 | 2022-07-1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5458A (zh) * | 2001-08-22 | 2005-02-02 | 皮尔雷斯系统公司 | 用于能够对专用网络资源进行访问的输出管理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17267B2 (en) * | 2001-06-28 | 2006-10-03 | Sun Microsystem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unnel connections between entities in a messaging system |
JP4546040B2 (ja) * | 2003-05-12 | 2010-09-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ビス代行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4626443B2 (ja) * | 2005-08-19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センタサーバ |
JP2007087293A (ja) * | 2005-09-26 | 2007-04-05 | Canon Inc | メールサーバ、メール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fax転送システム |
JP2007180617A (ja) * | 2005-12-26 | 2007-07-12 | Fuji Xerox Co Ltd | ネットワークアダプタ |
JP2011164927A (ja) * | 2010-02-09 | 2011-08-25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消費電力抑制方法 |
JP5005061B2 (ja) * | 2010-04-15 | 2012-08-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2013129147A (ja) * | 2011-12-22 | 2013-07-04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プリンタと代理サーバ |
WO2014103026A1 (ja) * | 2012-12-28 | 2014-07-03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
JP6052039B2 (ja) * | 2013-04-23 | 2016-12-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プログラム |
-
2014
- 2014-11-21 JP JP2014237173A patent/JP62176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19 CN CN201510799417.3A patent/CN105635513B/zh active Active
- 2015-11-20 US US14/947,528 patent/US968643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5458A (zh) * | 2001-08-22 | 2005-02-02 | 皮尔雷斯系统公司 | 用于能够对专用网络资源进行访问的输出管理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17604B2 (ja) | 2017-10-25 |
US9686431B2 (en) | 2017-06-20 |
CN105635513A (zh) | 2016-06-01 |
US20160150112A1 (en) | 2016-05-26 |
JP2016099843A (ja) | 2016-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35513B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带网关功能的设备 | |
JP4537235B2 (ja) | 電子メール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3682493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メール通信方法 | |
JP4341628B2 (ja) |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 |
JP2007180614A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 |
JP200404629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6285957A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 |
JP4869100B2 (ja) | 通信方法及び画像通信装置 | |
US8873093B2 (en) | Deleting mail at a server after it is confirmed the mail is read | |
JP6850142B2 (ja) | ファックス・メッセージ送信装置からファックス・メッセージ受信装置にファックス・メッセージを送信する方法 | |
JP2006080887A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3087492A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 |
JP3432809B2 (ja) |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JP4927143B2 (ja) | 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2004334427A (ja) | 通信装置 | |
JP3750656B2 (ja) | 電子メールサーバ | |
JP2004104312A (ja) |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装置 | |
JP3857192B2 (ja) | 通信装置、データ受信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処理方法、データ送信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受信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JP4388728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 |
JP5312635B2 (ja) | 電子メール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5312634B2 (ja) | 電子メール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5247870B2 (ja) | 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5295275B2 (ja) | 電子メール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374803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5036846B2 (ja) | 電子メール通信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