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622309A -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2309A
CN105622309A CN201410583888.6A CN201410583888A CN105622309A CN 105622309 A CN105622309 A CN 105622309A CN 201410583888 A CN201410583888 A CN 201410583888A CN 105622309 A CN105622309 A CN 105622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omponent
weight
fischer
hydrogenation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3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2309B (zh
Inventor
黄龙
王国清
杜志国
南秀琴
张永刚
金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4105838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2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2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2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2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2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出液化石油气;(2)将所述液化石油气进行加氢反应,使得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的烯烃基本转变为烷烃,得到加氢产物;(3)将所述加氢产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低碳烯烃总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主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乙烯可用于生产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苯乙烯、乙醛、醋酸、α-烯烃、聚乙烯醇、乙丙橡胶等产品。丙烯可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苯酚、丙酮、丁醇、辛醇、异丙醇、丙烯酸及其脂类、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丙纶等产品。丁二烯可用于生产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聚丁二烯、SBS树脂、ABS树脂等。以低碳烯烃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98%的乙烯以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丙烯主要由蒸汽裂解工艺、炼油工艺、MTO(MTP)、丙烷脱氢工艺生产,其中50%以上的丙烯主要是由蒸汽裂解工艺生产的。丁二烯主要由蒸汽裂解工艺和丁烯氧化脱氢工艺生产,其中92%以上的丁二烯是由蒸汽裂解工艺生产的。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乙烯的同时,能够副产丙烯、丁烯、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成为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乙烯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蒸汽裂解工艺的原料主要来自油气资源,而我国油气资源少,原油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的原油为需求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乙烯工业的崛起和北美页岩气大规模的开发,中东和北美的乙烯工业以廉价的乙烷和丙烷为主,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原料廉价的优势,势必对我国乙烯和丙烯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通过煤和水发生水煤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通过不同的催化反应能够生成甲醇、醋酸、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简称LPG)、石脑油、天热气、蜡等,尤其我国以煤化工为主的甲醇制烯烃(MTO)和甲醇制丙烯(MTP)工业的蓬勃发展加剧了丙烯产业的竞争,以煤间接制油技术(费托合成技术)在我国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南非沙索等公司得到了工业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以轻烃或煤炭为主要资源生产低碳烯烃的产物主要以乙烯或丙烯为主,而不产丁二烯和芳烃。目前国内对低碳烯烃的需要巨大,如何克服在采用蒸汽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工艺中油气资源紧缺的缺陷并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低碳烯烃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采用现有的蒸汽裂解工艺制备低碳烯烃时需要以油气资源为裂解原料、资源匮乏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不以油气资源为起始原料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低碳烯烃收率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出液化石油气;
(2)将所述液化石油气进行加氢反应,使得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的烯烃基本转变为烷烃,得到加氢产物;
(3)将所述加氢产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
本发明巧妙地将费托合成反应与蒸汽裂解反应相结合,并引入将液化石油气进行加氢反应的步骤,从而实现了不以油气资源为起始原料(可以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起始原料)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低碳烯烃收率的目的,为生产低碳烯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出液化石油气;
(2)将所述液化石油气进行加氢反应,使得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的烯烃基本转变为烷烃,得到加氢产物;
(3)将所述加氢产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烯烃基本转变为烷烃”是指至少95重量%以上烯烃转变为烷烃。
通常来说,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反应产物包括固相产物、油相产物、水相产物和气相产物。所述液化石油气的组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本发明中,所述液化石油气是指从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除去CO、H2、CO2和甲烷后剩余的产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出液化石油气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将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通入现有的各种脱甲烷塔中进行精制,所述脱甲烷塔的具体结构以及精制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费托合成反应通常需要在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种类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包括第一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第一活性组分,所述第一活性组分为Ⅷ族过渡金属组分,所述第一载体选自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一载体的含量可以为65-92重量%,优选为75-90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含量可以为8-35重量%,优选为10-25重量%。
具体地,所述Ⅷ族过渡金属组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铁(Fe)、钴(Co)、镍(Ni)、钌(Ru)、铑(Rh)、钯(Pd)、铂(Pt)等,特别优选为钴(Co),这样能够使得到的液化石油气更适用于生产低碳烯烃,从而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此外,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即Ⅷ族过渡金属组分)通常以其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在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载体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子筛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ZSM、MCM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介孔炭分子筛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还可以含有稀土助剂。所述稀土助剂是在制备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过程中通过额外加入氯化稀土而形成的。在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中,所述稀土助剂通常以稀土氧化物(RE2O3)的形式存在。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干基重量为基准,以稀土元素计的所述稀土助剂的含量可以为0.5-5重量%。其中,所述稀土助剂中的稀土元素是指费托合成催化剂领域中涉及的各种常规的稀土元素,例如可以为镧、铈、镨、钕、钷、钐、铕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可以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具体地,将所述第一载体浸渍在含有第一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以及选择性含有氯化稀土的溶液中,然后再进行干燥和焙烧。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应该根据需要得到的第一活性组分的种类进行选择,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为Ⅷ族过渡金属组分,具体选自铁(Fe)、钴(Co)、镍(Ni)、钌(Ru)、铑(Rh)、钯(Pd)、铂(Pt)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因此,相应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化合物选自含铁化合物、含钴化合物、含镍化合物、含钌化合物、含铑化合物、含钯化合物、含铂化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所述含铁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铁和/或硫酸铁。所述含钴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钴和/或硫酸钴。所述含镍化合物可以为碱式碳酸镍、硝酸镍、硫酸镍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钌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钌和/或硫酸钌。所述含铑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铑和/或硫酸铑。所述含钯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钯和/或硫酸钯。所述含铂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铂和/或环己基二胺硫酸铂。此外,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以及第一载体的用量以将得到的费托合成催化剂中第一载体的含量控制在65-92重量%、优选控制在75-90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含量控制在8-35重量%、优选控制在10-25重量%为准,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对在费托合成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述干燥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将经浸渍之后附着在载体上的溶剂去除即可,通常来说,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干燥温度可以为45-160℃,优选为65-120℃;干燥时间可以为2-40小时,优选为3-24小时。
本发明对在费托合成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述焙烧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将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即可,通常来说,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焙烧温度可以为300-550℃,优选为350-480℃;焙烧时间可以为1-20小时,优选为2-12小时。
本发明对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地,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0-450℃,压力为1-15MPa,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500-1500h-1,氢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0.5-2.5:1;更优选地,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0-300℃,压力为2-8MPa,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800-1500h-1,氢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5-2.5:1,这样能够使得到的液化石油气更适用于生产低碳烯烃,从而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的总收率。在本发明中,所述气时体积空速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每小时处理气相原料的体积。所述压力均指表压。
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的液化石油气中通常含有烯烃,当将该含有烯烃的液化石油气直接用于蒸汽裂解反应时,管式裂解炉对流段会结焦,特别是当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烯烃的含量超过2重量%时,对流段结焦较为严重,从而影响管式裂解炉的正常生产操作。因此,在蒸汽裂解反应之前,需要将液化石油气先进行加氢反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所述加氢产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优选至少为90重量%,更优选至少为95重量%。由于对于裂解原料中各组分而言,正构烷烃是生产低碳烯烃的优质裂解原料,所述裂解原料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越高,低碳烯烃的总收率就越高,反之,所述裂解原料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越低,低碳烯烃的总收率就越低,因此,控制费托合成反应和加氢反应的条件使得到的加氢产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的总收率。
所述加氢反应通常需要在加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加氢催化剂的种类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所述加氢催化剂包括第二载体和负载在所述第二载体上的第二活性组分,所述第二载体为耐热无机氧化物和/或分子筛,所述第二活性组分含有第VIII族金属组分和/或第ⅦB族金属组分。此外,以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二载体的含量可以为20-99.8重量%,优选为80-99.5重量%,更优选为98-99.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含量可以为0.2-80重量%,优选为0.5-20重量%,更优选为0.5-2重量%。具体地,所述Ⅷ族金属组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铁(Fe)、钴(Co)、镍(Ni)、钌(Ru)、铑(Rh)、钯(Pd)、铂(Pt)等。所述第ⅦB族金属组分特别优选为锰(Mn)。所述第VIII族金属组分和/或第ⅦB族金属组分通常以其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在所述加氢催化剂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活性组分通常包括主活性组分和助活性组分,其中,所述主活性组分为铂和/或钯,所述助活性组分为铜、银、铅、镍、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氧化物计的所述主活性组分与以氧化物计的所述助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16:1,最优选为2-9:1。
在所述加氢催化剂中,所述耐热无机氧化物可以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子筛可以为ZSM和/或MCM。
所述加氢催化剂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可以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具体地,将第二载体浸渍在含有第二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和焙烧。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应该根据需要得到的第二活性组分的种类进行选择,如上所述,所述第二活性组分包括主活性组分和助活性组分,所述主活性组分为铂和/或钯,所述助活性组分为铜、银、铅、镍、钴和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因此,相应地,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包括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和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所述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为含铂化合物和/或含钯化合物。其中,所述含铂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铂和/或环己基二胺硫酸铂。所述含钯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钯和/或硫酸钯。所述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可以为含铜化合物、含银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含镍化合物、含钴化合物和含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含铜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铜和/或硫酸铜。所述含银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银。所述含铅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铅和/或碳酸铅。所述含镍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镍和/或硫酸镍。所述含钴化合物可以为硝酸钴和/或硫酸钴。所述含锰化合物可以为高锰酸钾、硝酸锰、碱式碳酸锰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二载体浸渍在同时含有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和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再进行干燥和焙烧;也可以先将第二载体浸渍在含有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和焙烧,之后再将负载有主活性组分的第二载体浸渍在含有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再进行干燥和焙烧;还可以先将第二载体浸渍在含有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和焙烧,之后再将负载有助活性组分的第二载体浸渍在含有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然后再进行干燥和焙烧。
此外,在所述加氢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各物质的用量以将得到的加氢催化剂中第二载体的含量控制在20-99.8重量%、优选控制在80-99.5重量%、更优选控制在98-99.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含量控制在0.2-80重量%、优选控制在5-20重量%、更优选控制在0.5-2重量%为准。此外,所述主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与助活性组分的化合物的用量优选使得到的加氢催化剂中,以氧化物计的所述主活性组分与以氧化物计的所述助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16:1,最优选为2-9:1。
本发明对在加氢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述干燥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将经浸渍之后附着在载体上的溶剂去除即可,通常来说,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干燥温度可以为45-160℃,优选为65-120℃;干燥时间可以为2-40小时,优选为4-24小时。
本发明对在加氢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述焙烧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将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即可,通常来说,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焙烧温度可以为300-550℃,优选为350-480℃;焙烧时间可以为1-20小时,优选为2-12小时。
所述加氢反应通常在加氢反应装置中进行。所述加氢反应的条件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优选地,所述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加氢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50-250℃,反应压力为0.1-6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0.5-30h-1,氢气与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烯烃的摩尔比为1-20:1;更优选地,所述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加氢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60-230℃,反应压力为0.5-3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15-25h-1,氢气与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烯烃的摩尔比为1-5:1,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将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的烯烃转换为烷烃,并提高正构烷烃的含量,从而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在本发明中,所述液时体积空速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每小时处理液相原料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所述蒸汽裂解反应和裂解产物的分离在裂解装置中进行。所述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炉和分离装置。所述裂解炉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蒸汽裂解制低碳烯烃的裂解炉。所述裂解炉通常主要包括对流段、辐射段、急冷锅炉和燃气系统。在所述裂解炉中,所述加氢产物在裂解炉中被加热至高温发生蒸汽裂解反应生成富含低碳烯烃的裂解气(裂解产物)。优选地,所述裂解炉为管式裂解炉。所述管式裂解炉包括对流段、辐射段、急冷锅炉和燃气系统,裂解原料在对流段中进入辐射段;在辐射段内,裂解原料与蒸汽加热至发生蒸汽裂解反应,生成含有低碳烯烃的裂解气;裂解气从辐射段出来后进入急冷锅炉,在急冷锅炉内,裂解气被冷却至300-600℃,以使裂解气不发生裂解反应,同时回收热量;燃料系统用于向蒸汽裂解反应过程提供热量。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将裂解气分离成不同碳数的烃。裂解气经过分离装置的分离和提纯形成有机化工原料及其他原料,如氢气、燃料气、乙烯、丙烯、C4馏分(包括丁烷、丁烯、丁二烯)、裂解汽油(含有芳烃)、裂解柴油、裂解燃料油等。在分离装置中,尽管不同专利申请或文献公开的工艺流程顺序不同,如LUMMUS的顺序分离流程、LINDE的前脱乙烷流程、S&W的前脱丙烷流程,但是最终都是按照烃的碳数进行分离和提纯的。通常来说,所述分离装置主要包括:油洗塔、水洗塔、压缩机、冷箱、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乙烯精馏塔、脱丙烷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C2和C3加氢装置等。所述分离装置的实施方法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裂解气部分组分经过分离装置的分离提纯形成原料,如氢气、乙烯、丙烯、C4馏分(包括丁烷、丁烯、丁二烯等)、裂解汽油(含有芳烃),部分组分被消耗或循环使用,如一氧化碳通过甲烷化装置处理形成燃料气,甲烷通过脱甲烷塔生成燃料气,而燃料气用作裂解炉的燃料被消耗;二氧化碳被碱洗塔吸收;乙炔、丙炔和丙二烯经过加氢反应器生成乙烯和乙烷、丙烯和丙烷;乙烷、丙烷经过乙烯精馏塔、丙烯精馏塔提纯之后形成循环乙烷、循环丙烷;循环乙烷和循环丙烷作为裂解原料返回裂解炉;裂解柴油和裂解燃料油经过油洗塔形成燃料油。
当所述蒸汽裂解反应在管式裂解炉中进行的情况下,在所述蒸汽裂解反应过程中,所述管式裂解炉的炉管出口温度优选为840-890℃,更优选为850-890℃。此外,在所述蒸汽裂解反应过程中,所述裂解炉的其他条件参数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所述低碳烯烃可以选自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原料为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本发明对这两种原料的来源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优选地,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原料由煤炭经水煤气反应得到,制备费托合成反应原料的具体反应过程如下:C+H2O=CO+H2,这样能够有效地以煤炭资源为起始原料生产低碳烯烃,从而为生产低碳烯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低碳烯烃收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乙烯的收率(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中乙烯的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的总重量×100%;
丙烯的收率(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中丙烯的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的总重量×100%;
丁二烯的收率(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中丁二烯的重量/蒸汽裂解反应产物的总重量×100%;
总收率(重量%)=乙烯的收率+丙烯的收率+丁二烯的收率。
制备例1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称取100g由拟薄水铝石和HZSM-5分子筛按7:3的重量份混合后成型得到的载体,该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95m2/g,孔径呈三级分布,平均孔径为12nm,孔容为1.10mL/g。将90g六水硝酸钴加热水溶至150mL,得到含硝酸钴的溶液。取上述含硝酸钴的溶液110mL倒入载体中浸渍2小时后在120℃下干燥3小时,随后在含水蒸汽5vol%的空气流中在450℃下焙烧2小时,得到费托合成催化剂,编号为cat-1。在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1中,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1的总重量为基准,载体的含量为84.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钴的含量为15.5重量%。
称取100g由拟薄水铝石和H-beta分子筛按9:1的重量份混合后成型得到的载体,该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25m2/g,孔径呈二级分布,平均孔径为17nm,孔容为0.9mL/g。将90g六水硝酸钴和40g硝酸铁加热水溶至150mL,得到含硝酸钴和硝酸铁的溶液。取上述含硝酸钴和硝酸铁的溶液90mL倒入载体中浸渍2小时后在120℃下干燥3小时,随后在含水蒸汽5vol%的空气流中在450℃下焙烧2小时,得到费托合成催化剂,编号为cat-2。在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2中,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2的总重量为基准,载体的含量为81.6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钴的含量为12.0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铁的含量为6.4重量%。
称取100g由Al2O3、堇菁石和氯化镧形成得到的载体,其中,Al2O3与堇菁石的重量比为8:2,载体中以La元素计的镧助剂的含量为1重量%。该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45m2/g,平均孔径为18nm,孔容为0.80mL/g。将100g六水硝酸钴加热水溶至140mL,得到含硝酸钴的溶液。取上述含硝酸钴的溶液80mL倒入载体中浸渍2小时后在120℃下干燥3小时,随后在含水蒸汽5vol%的空气流中在450℃下焙烧2小时,得到黑色样品。在剩余的含硝酸钴的溶液中加入8mL的硝酸钌溶液(钌含量为0.005重量%),然后将焙烧后的黑色样品导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浸渍2小时,然后在120℃下干燥3小时,随后在含水蒸汽10vol%的空气流中在450℃下焙烧2小时,得到费托合成催化剂,编号为cat-3。在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3中,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cat-3的总重量为基准,载体的含量为78.3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钴的含量为13.9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活性组分钌的含量为0.02重量%,以氧化物计的助剂的含量为0.8重量%。
制备例2
该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该加氢催化剂的主活性组分为铂,助活性组分为银,载体为氧化铝,其中,以氧化物计的铂的含量为0.6重量%,以氧化物计的银的含量为0.3重量%,载体的含量为99.1重量%。该加氢催化剂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00重量份的直径为Φ3-4mm的氧化铝小球在1000℃下焙烧6小时,将铂含量为1.33重量%的硝酸铂的硝酸溶液的pH值用氨水调节至5,然后将焙烧后的氧化铝小球浸渍在45重量份上述pH值为5的硝酸铂的硝酸溶液中,并将浸渍后的氧化铝小球在120℃下干燥8小时,然后在300℃下焙烧8小时;将银含量为0.67重量%的硝酸银的硝酸溶液的pH值用氨水调节至5,然后将上述已负载主活性组分的氧化铝小球浸渍在45重量份上述pH值为5的硝酸银的硝酸溶液中,并将浸渍后的氧化铝小球在120℃下干燥8小时,然后在300℃下焙烧8小时,得到加氢催化剂cat-4。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1)费托(FT)反应评价:
将40mL上述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cat-1用石英砂按照1:1的重量比稀释后装入25mm反应器中,控制反应压力为2.8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00℃,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800h-1,通入H2和CO体积比为2:1的合成气,经过两级气液分离和相分离器后得到室温下为固体的蜡相产物、油相产物、水相产物和气相产物。然后将气相产物在脱甲烷塔中进行分离,除去CO、H2、CO2和甲烷后剩余的产物即为液化石油气LPG1,其组成详见表1。
(2)加氢反应:
将液化石油气LPG1通入包括两段固定床反应器的加氢反应器(购自海安县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型号为ZR-2,下同)中进行加氢反应,加氢催化剂cat-4的装填量为30mL,加氢反应过程中控制原料与产物循环比为3.0: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00℃,反应压力为2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20h-1,氢气与液化石油气LPG1中烯烃的摩尔比为1.05:1,得到饱和烷烃的含量超过99.9重量%的加氢产物1,加氢产物1性质详见表2。
(3)蒸汽裂解:
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产物1送入SL-I裂解炉中进行蒸汽裂解,蒸汽裂解的条件详见表4,低碳烯烃收率详见表5。
实施例2-3
实施例2-3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生产低碳烯烃,不同的是,裂解炉炉管出口温度不同,具体温度以及低碳烯烃的收率见表5。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1)费托(FT)反应评价:
将40mL上述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cat-2装入25mm反应器中,控制反应压力为3.0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20℃,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1500h-1,通入H2和CO体积比为2.1:1的合成气,经过两级气液分离和相分离器后得到室温下为固体的蜡相产物、油相产物、水相产物和气相产物。然后将气相产物在脱甲烷塔中进行分离,除去CO、H2、CO2和甲烷后剩余的产物即为液化石油气LPG2,其组成详见表1。
(2)加氢反应:
将液化石油气LPG2通入包括两段固定床反应器的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加氢反应,加氢催化剂cat-4的装填量为25mL,加氢反应过程中控制原料与产物循环比为2: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10℃,反应压力为3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10h-1,氢气与液化石油气LPG2中烯烃的摩尔比为5:1,得到饱和烷烃的含量超过99.9重量%的加氢产物2,加氢产物2性质详见表2。
(3)蒸汽裂解:
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产物2送入SL-I裂解炉中进行蒸汽裂解,蒸汽裂解的条件详见表4,低碳烯烃收率详见表5。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1)费托(FT)反应评价:
将40mL上述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cat-3用石英砂按照1:1的重量比稀释后装入25mm反应器中,控制反应压力为2.5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05℃,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1250h-1,通入H2和CO体积比为1.8:1的合成气,经过两级气液分离和相分离器后得到室温下为固体的蜡相产物、油相产物、水相产物和气相产物。然后将气相产物在脱甲烷塔中进行分离,除去CO、H2、CO2和甲烷后剩余的产物即为液化石油气LPG3,其组成详见表1。
(2)加氢反应:
将液化石油气LPG3通入包括两段固定床反应器的加氢反应器中进行加氢反应,加氢催化剂cat-4的装填量为30mL,加氢反应过程中控制原料与产物循环比为3: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3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15h-1,氢气与液化石油气LPG3中烯烃的摩尔比为8:1,得到饱和烷烃的含量超过99.9重量%的加氢产物3,加氢产物3性质详见表2。
(3)蒸汽裂解:
将步骤(2)得到的加氢产物3送入SL-I裂解炉中进行蒸汽裂解,蒸汽裂解的条件详见表4,低碳烯烃收率详见表5。
对比例1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将炼油工艺中的参比的液化石油气LPG4(性质见表3)送入SL-I型裂解炉中进行蒸汽裂解,蒸汽裂解的条件详见表4,低碳烯烃收率详见表5。
表1
表2
表3
LPG4组分 含量(重量%)
乙烷 1.74
丙烷 21.36
正丁烷 44.65
异丁烷 28.77
碳五 2.49
烯烃 0.98
烷烃 99.02
正构烷烃 69.01
表4
原料 LPG
投料量(t/h) 39.817
稀释蒸汽流量(DS,t/h) 20.011
水油比(wt/wt) 0.503
表5
注:表5中,COT是指裂解炉管出口温度。
从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总收率。此外,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可以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起始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技术将煤炭资源和蒸汽裂解工艺结合起来生产低碳烯烃,从而为生产低碳烯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费托合成反应的气相产物中分离出液化石油气;
(2)将所述液化石油气进行加氢反应,使得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的烯烃基本转变为烷烃,得到加氢产物;
(3)将所述加氢产物进行蒸汽裂解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产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至少为90重量%,优选至少为9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费托合成反应在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包括第一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第一载体上的第一活性组分,所述第一活性组分为Ⅷ族过渡金属组分,所述第一载体选自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一载体的含量为65-92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含量为8-35重量%;优选地,以所述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一载体的含量为75-90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一活性组分的含量为10-25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组分为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0-450℃,压力为1-15MPa,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500-1500h-1,氢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0.5-2.5:1;优选地,所述费托合成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0-300℃,压力为2-8MPa,原料的气时体积空速为800-1500h-1,氢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5-2.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反应在加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加氢催化剂包括第二载体和负载在所述第二载体上的第二活性组分,所述第二载体为耐热无机氧化物和/或分子筛,所述第二活性组分含有第VIII族金属组分和/或第ⅦB族金属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二载体的含量为20-99.8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含量为0.2-80重量%;优选地,以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第二载体的含量为80-99.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所述第二活性组分的含量为0.5-2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组分包括主活性组分和助活性组分,所述主活性组分为铂和/或钯,所述助活性组分为铜、银、铅、镍、钴和锰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以氧化物计的所述主活性组分与以氧化物计的所述助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16:1,优选为2-9:1。
10.根据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加氢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50-250℃,反应压力为0.1-6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0.5-30h-1,氢气与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烯烃的摩尔比为1-20:1;优选地,所述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加氢反应装置的入口温度为60-230℃,反应压力为0.5-3MPa,原料的液时体积空速为15-25h-1,氢气与所述液化石油气中烯烃的摩尔比为1-5: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蒸汽裂解反应在管式裂解炉中进行,且在所述蒸汽裂解反应过程中,所述管式裂解炉的炉管出口温度为840-89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低碳烯烃选自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10583888.6A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Active CN105622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3888.6A CN10562230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3888.6A CN10562230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2309A true CN105622309A (zh) 2016-06-01
CN105622309B CN105622309B (zh) 2018-04-10

Family

ID=5603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3888.6A Active CN105622309B (zh) 2014-10-27 2014-10-27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230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5946A (zh) * 2016-10-09 2017-02-01 宁夏龙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硫液化气脱硫制丙烯、烯烃工艺及设备
CN107880217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丁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94300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油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05042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天然气裂解尾气中乙炔、乙烯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5548A1 (en) * 2004-03-22 2005-10-1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steam cracking heavy hydrocarbon feedstocks
CN101993319A (zh) * 2009-08-11 2011-03-30 亚申科技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可运输的模块化的紧凑型费托合成装置
CN102443430A (zh) * 2010-10-13 2012-05-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5548A1 (en) * 2004-03-22 2005-10-1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for steam cracking heavy hydrocarbon feedstocks
CN101993319A (zh) * 2009-08-11 2011-03-30 亚申科技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可运输的模块化的紧凑型费托合成装置
CN102443430A (zh) * 2010-10-13 2012-05-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化石油气加氢制备乙烯裂解料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洋: "催化裂解和蒸汽裂解制烯烃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乙烯工业》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0217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丁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80217B (zh) * 2016-09-30 2019-12-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丁烷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65946A (zh) * 2016-10-09 2017-02-01 宁夏龙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硫液化气脱硫制丙烯、烯烃工艺及设备
CN109694300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油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94300B (zh) * 2017-10-24 2022-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油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05042A (zh) * 2019-10-25 2021-04-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天然气裂解尾气中乙炔、乙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2309B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1226B (zh) 一种甲醇芳构化制取二甲苯工艺
CN102190546B (zh) 甲醇转化制丙烯和芳烃的方法
CN101823929B (zh) 一种甲醇或二甲醚转化制取芳烃的系统与工艺
CN104250194B (zh) 一种异丁烯的制备方法
CN104250186B (zh) 一种低碳烯烃的制备方法
CN103864556A (zh) 一种合成气经低碳烷烃制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5622310B (zh)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
CN101270297A (zh) 煤基合成气钴基费托合成液体燃料并附产芳烃的工艺
CN103772125A (zh) 以炼厂干气为原料制取乙苯的方法
Wang et al. In-situ hydrodeoxygenation of furfural to furans over supported Ni catalysts in aqueous solution
CN105622309B (zh)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0548944C (zh) 一种提高甲醇脱水制烯烃产率的沸石催化和分离方法
CN103772126A (zh) 以炼厂干气为原料制取乙苯的组合方法
WO2006087971A1 (ja) 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水素化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04074411A1 (ja) 液化石油ガスの製造方法
CN107973677B (zh) 甲醇芳构化制备低含量含氧化合物的混合芳烃装置和方法
CN104250187B (zh) 一种低碳烯烃的制备方法
CN105622322B (zh) 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4557362B (zh) 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1225013A (zh) 甲醇、二甲醚转化制取低碳烯烃气体产物的分离装置及方法
CN101456781B (zh) 一种制备芳烃混合物的方法
JP4459925B2 (ja) 液化石油ガス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この触媒を用いた液化石油ガスの製造方法
CN104250185A (zh) 一种低碳烯烃的制备方法
CN110041157B (zh) 一种提高甲醇制丙烯收率和延长催化剂寿命的方法
CN1978410A (zh) 一种增产丙烯的c4馏分催化转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