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584392B -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4392B
CN105584392B CN201510752220.4A CN201510752220A CN105584392B CN 105584392 B CN105584392 B CN 105584392B CN 201510752220 A CN201510752220 A CN 201510752220A CN 105584392 B CN105584392 B CN 105584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backrest
reinforcement part
vehicl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22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4392A (zh
Inventor
小竹英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4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4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3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60N2/36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能够减轻车辆重量且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该安装构造包括:保持构件加强部,其安装有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并且配置于车厢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后柱加强部;以及后轮的轮罩加强部,座椅靠背保持构件通过焊接安装于保持构件加强部,在座椅靠背保持于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座椅靠背的靠背面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后方,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焊接于后柱加强部和轮罩加强部。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用座椅,沿着车辆水平方向配置有主要用于支承乘员的臀部的座垫,在该座垫上能够旋转地安装有主要用于支承乘员的脊背的座椅靠背。通常,通过使能够旋转的座椅靠背的姿势变化,从而能够增加这样的车辆用座椅在布局上的变化。
另一方面,对于车辆用座椅,还需要根据其使用状态例如乘员能够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状态等而相应地限制座椅靠背的旋转。尤其是,对于位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这两者的后方的后座椅,要求限制座椅靠背的旋转以将座椅靠背保持为立起状态。因此,设置座椅靠背闩眼(以下,称作“闩眼”)作为能够装卸地卡合于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将该闩眼安装于车身、尤其是位于车厢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面的车身面板(例如,roof sideinner panel),使座椅靠背卡合于这样的闩眼,从而限制座椅靠背相对于车身的旋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确保闩眼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将闩眼与加强构件(例如固定板)一起螺栓紧固于车身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58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闩眼螺栓紧固于车身的情况下,为了安装闩眼,需要使用螺栓、螺母等其他零件,存在因该其他零件而使车辆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另外,即使替代螺栓紧固而使用焊接,由于基于焊接的安装刚性低于基于螺栓紧固的安装刚性,因此,在对闩眼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产生焊接在一起的构件之间的剥离。因此,为了提高闩眼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考虑使加强构件等周边零件大型化、追加加强构件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存在因大型化后的周边零件、追加的加强构件等而使车辆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希望抗车辆被追尾撞击时等情况下施加于座椅靠背的载荷、尤其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提高闩眼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实际情况而想到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能够减轻车辆重量且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用于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其中,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包括:保持构件加强部,其安装有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并且配置于车厢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后柱加强部,其设于所述车辆的后柱;以及轮罩加强部,其设于所述车辆的位于后轮周围的轮罩,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通过焊接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在所述座椅靠背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后方,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的上部与所述后柱加强部重叠配置并焊接在一起,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加强部重叠配置并焊接在一起。因此,由于在不使用螺栓、螺母等其他零件的情况下利用焊接将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安装于车身,因此能够减轻车辆重量。另一方面,即使在如此利用焊接将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由于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上部焊接于高刚性的后柱加强部,并且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下部焊接于高刚性的轮罩加强部,因此也能够提高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刚性,其结果,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能够将在车辆被追尾撞击时等情况下施加于座椅靠背的载荷、尤其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传递至保持构件加强部,之后使其分散至后柱加强部和轮罩加强部,因此,能够抗这样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因而,能够减轻车辆重量且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还包括:后侧围板,其位于所述后柱和侧梁柱之间,所述侧梁柱位于所述后柱的前方且与所述后柱相邻;以及轮罩外板,其位于所述轮罩加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厢外侧,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上部、所述后柱加强部以及所述后侧围板配置成彼此重叠并三层焊接在一起,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下部、所述轮罩加强部以及所述轮罩外板配置成彼此重叠并三层焊接在一起。因此,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上部与高刚性的后柱加强部和后侧围板一起被三层焊接在一起,并且,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下部与高刚性的轮罩加强部和轮罩外板一起被三层焊接在一起,因而能够高效地提高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由于不仅能够将传递至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载荷分散至后柱加强部和轮罩加强部,还能够将传递至该载荷分散至后侧围板和轮罩外板,因此,尤其能够抗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还包括侧梁柱加强部,该侧梁柱加强部设于侧梁柱,所述侧梁柱位于所述后柱的前方且与所述后柱相邻,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分与所述侧梁柱加强部重叠配置并与所述侧梁柱加强部焊接在一起。因此,由于还将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前端部分焊接于高刚性的侧梁柱加强部,因而能够高效地提高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不仅能够将传递至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载荷分散至后柱加强部、轮罩加强部、后侧围板以及轮罩外板,还能够将传递至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前端部分的载荷分散至侧梁柱加强部,因此,尤其能够抗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中,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向车厢内侧突出并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之间延伸,在所述座椅靠背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所述加强筋沿着垂直轴线延伸。因而,具有沿着相对于座椅靠背的靠背面垂直的轴线延伸的加强筋的保持构件加强部能够牢靠地承接来自座椅靠背的载荷,并且,能够利用加强筋来抑制保持构件加强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挠曲,因此能够高效地提高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中,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具有:主体,其用于构成保持所述座椅靠背的结构,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基座,其与该主体形成为一体,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通过将所述基座焊接于所述加强筋,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因此,由于将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基座焊接于高刚性的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加强筋,因而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和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安装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中,能够减轻车辆重量且能够提高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向车身安装的安装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利用座椅靠背闩眼来保持后座椅的座椅靠背的状态来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自车厢空间侧观察并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的车身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中使用的座椅靠背闩眼和闩眼加强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B-B剖面图。
图6是图3中的C-C剖面图。
图7是图3中的D-D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2、车厢;3、后座椅;5、座椅靠背;5a、靠背面;6、座椅靠背闩眼(闩眼);7、闩眼加强部;7a、后端部分;7b、前端部分;8、轮罩;9、后柱;10、侧梁柱;11、后侧围板;13、基座;14、主体;15、加强筋;18、轮罩外板;19、轮罩加强部;21、后柱加强部;22、侧梁柱加强部;L、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保持构件是用于对车辆的相对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而言位于车辆后方的后座椅的座椅靠背进行保持的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设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但本发明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也可以设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双方。
首先,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在车身1内设有用于构成车厢2的空间,在该车厢2的空间内,在比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未图示)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上设有后座椅3。后座椅3具有:座垫4,其沿着车辆水平方向配置;以及座椅靠背5,其配置成在乘员落座时使靠背面5a朝向车辆前方。该座垫4和座椅靠背5典型的是分别支承乘员的臀部和乘员的脊背。
座椅靠背5实质上能够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地安装于座垫4,并且座椅靠背5能在立起状态与倒伏状态之间进行旋转。此外,座椅靠背5的立起状态可以是将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沿着车辆的铅垂轴线(未图示)取向的状态或者使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相对于车辆的铅垂轴线向车辆后方侧倾斜地取向的状态,座椅靠背5的倒伏状态可以是使座椅靠背5自立起状态倒向了车辆前方侧的状态。
为了将这样的座椅靠背5保持为立起状态,在车身1上设有座椅靠背闩眼(以下,称作“闩眼”)6作为座椅靠背保持构件。闩眼6安装于构成为保持构件加强部的闩眼加强部7,该闩眼加强部7配置于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
另外,如图2所示,在车身1上设有位于车辆的后轮(未图示)周围的轮罩8。并且,在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的后方(即,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部的后方)设有后柱9,在比后柱9靠车辆前方的位置与后柱9相邻地设有侧梁柱10。在这样的后柱9与侧梁柱10之间设有后侧围板11,后侧围板11相对于轮罩8而言位于车辆上方。
说明后座椅3的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在座椅靠背5上形成有凹部5d,该凹部5d在座椅靠背5的背面5b和座椅靠背5的隔开间隔地面对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5c处开口。优选的是,凹部5d相对于座椅靠背5的高度方向中心位置而言配置于车辆上方侧。
在这样的座椅靠背5的凹部5d内,配置有能够装卸地卡合于闩眼6的卡合机构12。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构成为,在卡合机构12设置具有大致钩形的爪部的卡合构件,使该卡合构件能够在使该卡合构件的爪部卡合于形成为后述那样的形状的闩眼6的状态与使闩眼6自爪部摆脱的状态之间移动,对此没有特别图示。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闩眼6和卡合机构12构成为能够装卸地相卡合,则也可以构成为,在卡合机构12中,使所述卡合构件以外的构件例如大致棒形状的构件等能够在卡合于闩眼6的状态与摆脱闩眼6的状态之间移动。
说明闩眼6的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闩眼6相对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在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而言配置于车辆后方,并且,如图1所示,闩眼6配置成能卡合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卡合机构12。如图3~图5所示,闩眼6具有沿着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配置的基座13和自该基座13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延伸的主体14。
如图4和图5所示,闩眼6的基座13相对于闩眼加强部7而言配置于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另外,基座1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中的自车厢2的外部向车厢2的内部去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凸形状,基座13具有顶部13a和周壁部13b,顶部13a位于基座13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周壁部13b自该顶部13a的外周缘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延伸。
闩眼6的主体14相对于闩眼加强部7而言配置于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另外,主体14形成为大致字母U形形状,该主体14具有位于主体14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的顶部14a以及自该顶部14a朝向基座13延伸的前侧腿部14b和后侧腿部14c。前侧腿部14b相对于后侧腿部14c而言配置于车辆前方。另外,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顶部14a沿着相对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大致垂直的轴线L取向。再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14的基端一体地连接于基座13的顶部13a,具体而言,前侧腿部14b和后侧腿部14c的基端一体地连接于基座13的顶部13a,从而使基座13和主体14形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这样的主体14的前侧腿部14b卡合于座椅靠背5的卡合机构1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闩眼6的主体14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字母U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主体14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大致销形的部分、大致钩形的部分、大致环形的部分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大致销形的部分、大致钩形的部分、大致环形的部分等卡合于座椅靠背5的卡合机构12即可。
若将这样的靠车身1侧的闩眼6卡合于靠座椅靠背5侧的卡合机构12,则能够限制座椅靠背5相对于车身1的旋转。
说明闩眼加强部7的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闩眼加强部7相对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在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而言配置于车辆后方。并且,优选的是,闩眼加强部7沿着相对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大致垂直的轴线L取向。
在闩眼加强部7设有加强筋15,该加强筋15在该闩眼加强部7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7a与前端部分7b之间沿着轴线L延伸。相对于加强筋15而言在车辆上方侧和车辆下方侧分别配置有闩眼加强部7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分7c和下端部分7d。该上端部分7c和下端部分7d配置成与后侧围板11重叠。如图4所示,加强筋15相对于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前端部分7b、上端部分7c、以及下端部分7d而言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突出。
如图3~图7所示,在加强筋15上设有自该加强筋15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突出的凸状部分16。如图5所示,凸状部分16与闩眼6的基座13相对应地形成,该凸状部分16具有顶部16a和周壁部16b,顶部16a位于凸状部分16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周壁部16b自该顶部16a的外周缘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延伸。在凸状部分16的顶部16a形成有贯穿孔16c,该贯穿孔16c沿车辆宽度方向贯穿以供闩眼6的主体14插入。此外,优选的是,贯穿孔16c构成为不仅能供闩眼6的主体14插入,而且还能供基座13的顶部13a插入。闩眼6的主体14配置成穿过该顶部16a的贯穿孔16c向车厢2内突出。另外,凸状部分16的周壁部16b抵接于闩眼6的基座13的周壁部13b。
说明轮罩8的详细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轮罩8设有形成为大致半球壳形状的轮罩内板17。轮罩内板17配置成自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朝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即,自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朝向车身1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地覆盖后轮(未图示)的上侧区域。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相对于轮罩内板17而言靠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即,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设有轮罩外板18。轮罩外板18具有周缘部分18a,该周缘部分18a自轮罩内板17的外周缘朝向轮罩内板17的外侧延伸。该周缘部分18a沿着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即,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部)配置。
在相对于轮罩内板17而言靠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即,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位置设有轮罩加强部19。轮罩加强部19形成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另外,如图3和图6所示,轮罩加强部19具有凸部19a和凸缘部19b,凸部19a自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朝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即,自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突出,凸缘部19b形成于该凸部19a的外周缘。如图2所示,轮罩加强部19配置成在轮罩内板17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自轮罩内板17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分跨越到轮罩内板17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分,并且,轮罩加强部19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分19c自轮罩内板17向车辆上方突出。
如图3所示,这样的轮罩加强部19的上端部分19c的凸缘部19b配置成与轮罩外板18的周缘部分18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部重叠。另一方面,轮罩加强部19中的除上端部分19c以外的部分的凸缘部19b与轮罩内板17重叠地配置。
说明后柱9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在后柱9上设有后柱板20,该后柱板20具有随着自车辆后方朝向车辆前方去而自车辆下方向车辆上方倾斜的倾斜部分20a。另外,如图2、图5以及图7所示,在相对于后侧围板11而言靠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即,车身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位置设有后柱加强部21。如图2所示,后柱加强部21形成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这样的后柱加强部2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分21c抵接于后柱板20的倾斜部分20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如图3、图5以及图7所示,后柱加强部21具有凸部21a和凸缘部21b,凸部21a自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部侧朝向车厢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部侧(即,自车身1的在车宽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车身1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突出,凸缘部21b形成于该凸部21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如图7所示,凸缘部21b与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重叠地配置。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后柱加强部2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分21d与轮罩内板17重叠地配置。
说明侧梁柱10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在侧梁柱10上设有形成为大致日文假名く形形状的侧梁柱加强部22。侧梁柱加强部22具有上侧部分22a和下侧部分22b,上侧部分22a随着自车辆后方朝向车辆前方而自车辆下方向车辆上方倾斜,下侧部分22b相对于该上侧部分22a而言位于车辆下方。优选的是,该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上侧部分22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抵接于后柱板20的倾斜部分20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另外,优选的是,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下侧部分22b与轮罩外板18的周缘部分18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重叠地配置。
说明后侧围板11的详细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后侧围板11以将后柱加强部21和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下侧部分22b连结在一起的方式延伸,形成有由后柱9的后柱板20的倾斜部分20a、侧梁柱10的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上侧部分22a以及后侧围板11围成的空间。能够在该空间内设置例如三角窗(未图示)。
如图5所示,这样的后侧围板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11a与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上部重叠地配置。因此,后侧围板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11a配置为与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上部和后柱加强部21的凸缘部21b重叠。后侧围板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分11b与闩眼加强部7的前端部分7b和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下侧部分22b重叠地配置。另外,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后侧围板1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分11c与轮罩外板18的周缘部分18a的上端部重叠地配置。
接下来,说明各构成要件之间的接合。首先,说明闩眼6和闩眼加强部7之间的接合。闩眼6中的基座13焊接于闩眼加强部7中的加强筋15的凸状部分16。具体而言,基座13的周壁部13b焊接于凸状部分16的周壁部16b。
另外,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上部、后侧围板11的后端部分11a以及后柱加强部21的凸缘部21b被三层焊接在一起。闩眼加强部7中的后端部分7a的下部、轮罩外板18中的周缘部分18a的上端部以及轮罩加强部19中的上端部分19c的凸缘部19b被三层焊接在一起。闩眼加强部7的前端部分7b、后侧围板11的前端部分11b以及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下侧部分22b被三层焊接在一起。另外,优选的是,闩眼加强部7的上端部分7c和下端部分7d焊接于后侧围板11。
说明轮罩8、后柱9、侧梁柱10以及后侧围板11之间的接合。轮罩加强部19中的上端部分19c以外的部分的凸缘部19b焊接于轮罩内板17。优选的是,后侧围板1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分11c焊接于轮罩外板18的周缘部分18a的上端部。优选的是,轮罩外板18的周缘部分18a的前端部焊接于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下侧部分22b。
优选的是,后柱板20的倾斜部分20a的上端部焊接于侧梁柱加强部22的上侧部分22a的上端部。后柱板20的倾斜部分20a的下端部焊接于后柱加强部21的上端部分21c。优选的是,后柱加强部21的下端部分21d焊接于轮罩内板17。
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由于在不使用螺栓、螺母等其他零件的情况下利用焊接将闩眼6安装于车身1,因此能够减轻车辆重量。另一方面,即使在如此利用焊接将闩眼6安装于车身1的情况下,由于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上部焊接于高刚性的后柱加强部21,并且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下部焊接于高刚性的轮罩加强部19,因此也能够提高闩眼加强部7的刚性,其结果,能够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能够将在车辆被追尾撞击时等情况下施加于座椅靠背5的载荷、尤其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传递至闩眼加强部7,之后使其分散至后柱加强部21和轮罩加强部19,因此,能够抗这样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因而,能够减轻车辆重量且能够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上部与高刚性的后柱加强部21和后侧围板11一起被三层焊接在一起,并且,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下部与高刚性的轮罩加强部19和轮罩外板18一起被三层焊接在一起,因而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加强部7的刚性,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由于不仅能够将传递至闩眼加强部7的载荷分散至后柱加强部21和轮罩加强部19,还能够将该载荷分散至后侧围板11和轮罩外板18,因此,尤其能够抗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还将闩眼加强部7的前端部分7b焊接于高刚性的侧梁柱加强部22,因此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加强部7的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另外,不仅能够将传递至闩眼加强部7的后端部分7a的载荷分散至后柱加强部21、轮罩加强部19、后侧围板11以及轮罩外板18,还能够将传递至闩眼加强部7的前端部分7b的载荷分散至侧梁柱加强部22,因此,尤其能够抗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具有沿着相对于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5a大致垂直的轴线L延伸的加强筋15的闩眼加强部7能够牢靠地承接来自座椅靠背5的载荷,并且,能够利用加强筋15来抑制闩眼加强部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挠曲,因此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加强部7的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构造中,将闩眼6的基座13焊接于高刚性的闩眼加强部7的加强筋15,因此,能够提高闩眼6和闩眼加强部7这两者的安装刚性。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高闩眼6向车身1安装的安装刚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基于其技术思想而进行变形且变更。
例如,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将座椅靠背保持构件作为卡合机构,并将能与该卡合机构相卡合的闩眼设于后座椅的座椅靠背。

Claims (7)

1.一种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用于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
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包括:
保持构件加强部,其安装有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并且配置于车厢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
后柱加强部,其设于所述车辆的后柱;以及
轮罩加强部,其设于所述车辆的位于后轮周围的轮罩,
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通过焊接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
在所述座椅靠背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后方,
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的上部与所述后柱加强部重叠配置并焊接在一起,
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加强部重叠配置并焊接在一起,
所述后柱加强部形成为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后柱加强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分抵接于所述后柱的后柱板,并且所述后柱加强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分与所述轮罩的轮罩内板重叠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还包括:
后侧围板,其位于所述后柱和侧梁柱之间,所述侧梁柱位于所述后柱的前方且与所述后柱相邻;以及
轮罩外板,其位于所述轮罩加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厢外侧,
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上部、所述后柱加强部以及所述后侧围板配置为彼此重叠并三层焊接在一起,
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后端部分的下部、所述轮罩加强部以及所述轮罩外板配置为彼此重叠并三层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该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还包括侧梁柱加强部,该侧梁柱加强部设于侧梁柱,所述侧梁柱位于所述后柱的前方且与所述后柱相邻,
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分与所述侧梁柱加强部重叠配置并与所述侧梁柱加强部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向车厢内侧突出并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之间延伸,
在所述座椅靠背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所述加强筋沿着垂直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具有:主体,其用于构成保持所述座椅靠背的结构,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基座,其与该主体形成为一体,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通过将所述基座焊接于所述加强筋,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形成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向车厢内侧突出并在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的前端部分与后端部分之间延伸,
在所述座椅靠背保持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所述加强筋沿着垂直轴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具有:主体,其用于构成保持所述座椅靠背的结构,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基座,其与该主体形成为一体,并且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通过将所述基座焊接于所述加强筋,所述保持构件加强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保持构件。
CN201510752220.4A 2014-11-07 2015-11-06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4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6997A JP6350227B2 (ja) 2014-11-07 2014-11-07 シートバック保持部材の取付構造
JP2014-226997 2014-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392A CN105584392A (zh) 2016-05-18
CN105584392B true CN105584392B (zh) 2018-11-23

Family

ID=5580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222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4392B (zh) 2014-11-07 2015-11-06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0227B2 (zh)
CN (1) CN105584392B (zh)
DE (1) DE10201511895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7345B1 (ko) * 2017-07-27 2022-07-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어 시트백 스트라이커 마운팅 구조
JP6995811B2 (ja) * 2019-09-26 2022-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側部構造
CN115140180B (zh) * 2021-03-31 2024-10-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3528Y (zh) * 2007-12-10 2009-01-2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门锁扣的加强板装置
CN202657109U (zh) * 2012-07-12 2013-01-09 东风汽车公司 两厢车侧围后支柱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674B2 (ja) * 2005-01-13 2010-10-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5040398B2 (ja) * 2007-03-29 2012-10-0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WO2011045982A1 (ja) * 2009-10-13 2011-04-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5683707B2 (ja) * 2011-08-02 2015-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434995B2 (ja) 2011-09-08 2014-03-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5853568B2 (ja) * 2011-10-12 2016-02-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857926B2 (ja) 2012-09-18 2016-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ストライカ取付構造
JP6024602B2 (ja) * 2013-06-10 2016-1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アピラー構造
CN203780617U (zh) * 2014-04-04 2014-08-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3528Y (zh) * 2007-12-10 2009-01-2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尾门锁扣的加强板装置
CN202657109U (zh) * 2012-07-12 2013-01-09 东风汽车公司 两厢车侧围后支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18951B4 (de) 2023-08-31
JP2016088376A (ja) 2016-05-23
CN105584392A (zh) 2016-05-18
JP6350227B2 (ja) 2018-07-04
DE102015118951A1 (de)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2927B (zh) 车体后部构造
JP6897222B2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CN101844585B (zh) 车身构造
CN108502020A (zh) 车辆的侧部车体构造
JP5040398B2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6540846B1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KR20080037557A (ko) 차량용 시트백의 프레임 구조
BRPI0601950B1 (pt) estrutura para montagem de assento de veículo e veículo
CN105584392B (zh) 座椅靠背保持构件的安装构造
JP2007125974A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593030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556674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20001428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15503581A (zh) 座椅靠背框架的加强构造
JP6439401B2 (ja) サイドシル補強構造
US20140284968A1 (en) Structure of rear package tray for vehicle
JP2011131695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225364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1805218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7081333B2 (ja) 車両の側部構造
JP2018149945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9172074A (ja) 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JP2020001427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20083189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US20170267083A1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with storing-type ro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