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504B -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8504B CN105518504B CN201480037308.1A CN201480037308A CN105518504B CN 105518504 B CN105518504 B CN 105518504B CN 201480037308 A CN201480037308 A CN 201480037308A CN 105518504 B CN105518504 B CN 1055185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face
- sleeve pipe
- hole
- increas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62—Optical details of coupling light into, or out of, or between fibre ends, e.g. special fibre end shapes or associated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61—Adhesive bond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8—Tools, e.g. handheld; Tuning wrenches; Jigs used with connectors, e.g. for extracting, removing or inserting in a panel, for engaging or coupling conne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mponents within the connector, for applying clips to hold two connectors together or for crimp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2—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lens focusing means positioned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纤组件,包括一套管以及多条光纤。各光纤具有一端部,所述端部定位成与所述套管的一前端面大体相邻。各光纤的端部具有:一端面,用于接合一对接光学部件;以及一加大部,该加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大体相邻的状态下接合所述套管。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5月3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题为“光纤组件”的在先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US 61/818998的优先权。前述专利申请的内容其整体上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概括而言涉及光纤组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多条激光切割的光纤的光纤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将多条光纤相互连接的系统通常采用对接套管组件,以便于操纵和精确定位多条光纤。这些光纤固定在一套管本体内,其中各光纤的一端表面定位成大体齐平于或稍突出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端面。
在组装过程中,多条光纤通常被插入一套管内并随后被切割(cleave)或截割(cut)至一所需的长度。在使用时,各光纤的端表面或端面必须足够地光滑,以允许信号以光传输的形式穿过端面,而无任何显著的信号衰减或背射(back-reflection,背向反射)。另外,通常可取的是将多条光纤的端面定位在一共同的平面内,以供后续的与另一部件的对接。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多个端面处于一共同的平面的一个微米范围内,那么这些端面可被视为共面。
在一些情况下,光纤可被机械切割。尽管机械切割可产生相对粗糙的端面,但是端面随后通常被机械抛光,从而多个端面足够光滑且处于一共同的平面内。光纤的这种机械抛光通常需要高成本的材料(诸如抛光纸和/或抛光膜)并且耗时。另外,这个过程必须小心仔细地监控,以保持抛光角度与多条光纤的轴线或一多光纤线缆的轴线成一直角。
激光切割可以切割或截割光纤并在光纤上形成无需抛光的端面。然而,激光切割的光纤的端面可能不处于一共同的平面内(即一共同的平面的1μm范围内)。激光切割的端面可在长度上变化15μm以上。当采用多光纤线缆时,使多条独立的光纤移动以将多个端面定位在一共同的平面内可能是成问题的,因为使一条光纤移动可能引起一相邻的光纤移动。由此,希望有一种易于制造的具有多条光纤的光纤组件,且所述光纤具有激光切割的端面。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案中,一种光纤组件包括一套管以及多条光纤。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front face)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的多个孔。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固定在一个所述孔内。每条光纤还可具有被定位成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的一端部大体相邻。每条光纤的端部具有用于接合一对接光学部件的一端面以及一加大部,其中所述加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大体相邻的状态下接合所述套管。
在另一个方案中,一种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的多个孔。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将一光纤插入每个孔中,其中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套管的前端面。激光切割各光纤,以限定一端面以及与各光纤的端面大体相邻的一加大部。使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以使各光纤的加大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并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大体相邻地接合所述套管。随后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套管。
在另一个方案中,一种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多个孔;以及提供具有多个光纤接口的一工具。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将一光纤插入每个孔中,其中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套管的前端面。激光切割各光纤,以限定一端面。所述方法包括:将光纤接口与光纤对准;提供光学信号给穿过光纤接口的光纤;在使至少一些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轴向移动的同时,检测穿过光纤接口的背射;以及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套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阅下文的详细说明,可以最佳地理解本申请在结构和运作上的组织及方式及其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光纤组件的一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纤组件的一部分的一简化示意截面图;
图3是图2的该对对接光纤组件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4是包括一透镜板的一光纤组件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5是图2的该对对接光纤组件的一简化示意图,各对接光纤组件具有位于其上的一透镜板;
图6是一套管和一多光纤线缆的一俯视图;
图7是图6的套管和多光纤线缆的一部分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8是与图6类似的一俯视图,但是其中多光纤线缆的光纤插入套管;
图9是图8的套管和光纤的一部分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10是与图8类似的一俯视图,示出一激光切割过程;
图11是图10的套管和光纤的一部分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12是套管和多光纤线缆的一俯视图,其中光纤相对于套管向后移动;
图13是图12的套管和光纤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14是与图11类似的一视图,但其中多条光纤的端面以一夸大的交错形式示出;
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一视图,其中光纤相对于套管向后移动且一些光纤的加大部接合套管的前端面;
图16是与图15类似的一视图,且包括用于使一些光纤相对于套管进一步向后移动的一工具;
图17是一套管和多光纤线缆以及一主动对位固定装置的一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套管和多光纤线缆以及主动对位固定装置的一简化示意图;
图19是主动对位固定装置的分光器的一示意图;
图20是一光纤组件的一部分的一简化示意图,其中光纤的端部是根据一替代实施例而构造的;
图21是根据图20的替代实施例的一对对接光纤组件的一简化示意图;以及
图22是与图21类似的一对对接光纤组件的一简化示意图,但是其中套管是根据一替代实施例而构造的。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很容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本文将详细说明的是一些特定的实施例,同时应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被视为本申请的原理的一种示例,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示出的内容。
由此,对一特征或方案的参考意在说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特征或方案,而非暗指其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或方案。此外,应注意的是,说明书列出了多个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已被组合在一起以说明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那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未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若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不意在加以限制。
在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解释本申请中不同部件的结构和运动的方向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恰当的。然而,如果部件位置的说明发生变化,那么这些表示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参照图1-图2,其示出一光纤组件,诸如多光纤MT型套管组件10。套管组件10包括一套管11,套管11将一多光纤线缆50的多条光纤51容于其内。如图所示,套管组件10包括一排十二条光纤51,但是如果需要,套管组件10可构造成收容更多条或更少条光纤51。例如,当前的MT套管一般包括一到六排光纤51,其中每排为两到十二条光纤51。尽管(图中)针对一MT型套管11示出,但是本文所公开的构思适用于任何类型或结构的且带有任意数量光纤51的套管。
套管11为大体长方形且具有一大体平坦的前端面12和一大体平坦的后端面13。如图1所示,套管11包括一排十二个延伸穿过套管11并与前端面12相交的光纤收容洞或光纤收容孔15(图2)。光纤收容孔(以下称为孔)15可为大体圆柱形,或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渐缩且使该孔15在与前端面12相邻的一端部16处的部分最小。为了清楚起见,这种渐缩在图2中被夸大地示出。套管11还可包括设置于孔15的阵列的相反两侧的一对对位洞或对位插口17。对位洞17可为大体圆柱形且在前端面12和后端面13之间延伸。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对位洞17可具有其它结构,诸如不一直延伸至后端面13、不具有一致的横截面或具有一个均一的非圆形横截面(诸如一六角形横截面)。对位洞17构造成将来自一对接部件的一柱体(未示出)收容于其内,以便于当一对组件对接时的对位。一开口或容纳部(reservoir)18可沿套管11的一个表面设置。容纳部18可与孔15流体连通,以允许将一粘接剂涂布到容纳部18内或容纳部18处,从而将光纤51固定在其相应的孔15内。
套管11可由能够注塑模制成形的一树脂(诸如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phide)或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形成且可包括一添加剂(诸如二氧化硅(SiO2)),以增强树脂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需要,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多光纤线缆50的各光纤51的一部分设置在各光纤收容洞15内并延伸出套管11的前端面12。光纤51的端部52可延伸出套管11的前端面12小至0.20μm或一更大的距离(诸如2.00mm)。为了清楚起见,端部52延伸出套管11的前端面12的距离在图2中被夸大地示出。在一个实例中,光纤51可具有约125μm的直径。光纤51可通过一粘接剂(诸如环氧树脂)被固定或固着在光纤收容洞15内。
参照图2,端部52可包括一加大部53,加大部53具有比光纤51的直径大的直径。在该实例中,光纤51具有约125μm的直径,加大部53可具有约127μm的横截面或直径。也可考虑其它尺寸。在另一实例中,加大部53可具有小至约125.5μm的直径或大至约130μm的直径。在又一实例中,加大部53可具有比光纤51的直径大约1-2%的直径。为了清楚起见,端部52的加大部53相对于光纤51在横截面或直径上的增大在图2中被夸大地示出。
各孔15的端部16和光纤51的加大部53在尺寸上设置成使得由于各光纤的加大部53与各孔15的端部16形成过盈配合,因而防止光纤51进一步移动到孔15内。尽管加大部53有时借助直径来说明,但是这种特征并非必须是指圆形的,而是这种特征为具有比光纤51的直径大的横截面的一结构,且该结构被构造成防止光纤51移动超出所需的距离而越过端部16并进入到孔15中。该结构被构造成不会负面地影响光纤51的光传输性能。
各光纤51的端部52的一端面54可具有一凸形的或稍圆形的或弧形的形状,其中光纤51的中央部分比外缘延伸得更远。这样的结构减少了光纤51的纤芯处存在任何凹部或“纤芯凹陷”的可能性,并改善了对接的光纤之间的纤芯对纤芯的接触。在图2的实例中,套管组件10构造成诸如通过与一对接部件的抵接连接而用于物理接触,具有约125微米的直径的光纤51的端面54可具有等于或小于约1.0μm的一凸出高度(convexity)。换句话说,端面54的半径可等于或小于约1.0μm。在一些情况下,可采用具有一更大凸出高度的一端面54。在其它情况下,端面54可为平的。
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可构造成处于一共同的平面内,以用于与一对接套管组件11或另一对接部件的光纤11对接。在图3中示出一对对接套管组件11。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端面54可以一非平面形式设置,其中对接套管组件或部件的光纤51以一互补形式设置,从而对准的光纤51的端面相互物理接触。
在图4示出的一替代实施例中,套管组件60可包括:一透镜板30,定位成与套管11的前端面12相邻,从而一透镜元件35与各光纤51对准。透镜板30可为大体长方形且具有一前端面32以及一后端面33。透镜板30可由一光学级树脂形成,该光学级树脂能够注塑模制成形且具有与光纤51的折射率接近相配的折射率。换句话说,光纤51具有一光纤折射率而透镜板30具有一透镜板折射率。可取的是,选定用于透镜板30的一材料,以将光纤折射率和透镜板折射率设定为近似相等。具有一光学上相配的折射率的一粘接剂可用于将透镜板30固定于光纤51。
如果需要,套管组件60的光纤51可构造成在某些程度上与套管组件10的光纤51不同。例如,光纤51的端面54的凸出高度可更大,诸如等于或小于约5.0μm。光纤51的端面54可定位成使其与各透镜元件35的焦点重合。在一个实例中,透镜元件35的焦点可定位成大体位于透镜板30的后端面33处。在这样做时,与图2中的实施例相比,各光纤51的端部52可设置成进一步进入到孔15的端部16内,从而将端面54定位在透镜板30的后端面33处的透镜元件35的焦点上。如果透镜元件35的焦点相对于透镜板30位于另一位置,那么可相应地调整端面54的位置以与透镜元件35的焦点重合。在图5中示出一对对接的带透镜的套管组件60。
一折射率相配的弹性的介质或弹性的嵌件(未示出)可设置在透镜板30的后端面33与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之间。所述弹性的嵌件可被压制在这些光纤51的端面54与透镜板30的后端面33之间,以对这些端面54与后端面33之间的共面性上的任何变化以及多条光纤51的任何热膨胀加以补偿。弹性的嵌件可由一弹性材料形成,该弹性材料具有与透镜板30的折射率和光纤51的折射率近似相等的折射率。通过选定具有近似相等的折射率的材料,由于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导致的传输损失可最小化。在一个实例中,弹性的嵌件可由硅树脂(silicone)形成,但是在一些应用中,也可采用其它材料,诸如聚氨酯(urethane,尿烷)。
参照图6-图16,其示出将多条光纤51安装在套管11内的过程。在图6-图7中,包围多光纤线缆50的多条光纤51的外覆盖体或外皮55以及缓冲体(未示出)和其它材料均已被移除,且这些光纤51与套管11的多个孔15分别对准。在图8-图9中,各光纤51的一定长度插入一孔15中并延伸超出套管11的前端面12。在一些情况下,可取的是,各光纤51的端面54延伸超出套管11的前端面12至少约5mm,从而在激光切割光纤51的过程中使得该前端面12不会过度受热。
在图10-图11中,各光纤51的延伸贯穿套管11的部分可被激光切割。在这样做时,一激光70产生一光束,以沿各排光纤依序地截割或切割各光纤51。在一个实例中,可采用具有1.06μm波长的CO2激光。也可采用其它波长的激光。人们确信,微量的光纤51熔化对于形成加大部53是可取的。调整采用激光的该过程可调整加大部53的形状。
激光切割可形成一非常光滑的光纤端面,从而不再需要在机械切割过程中正常采用的对光纤51的端面54的机械抛光。取消抛光消除了耗时的工作,节省了抛光纸或抛光膜或其它材料,且取消了对抛光设备的需求。另外,抛光改变了光纤51的端面54的物理特征且由此可能影响端面54的角度位置(angular position)。在一多光纤阵列端接于一套管11的情况下,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的角度位置上的差异可能妨碍与一对接部件的多个光路径同时物理接触。因为激光切割的光纤51无需抛光,所以端面54的角度位置经受较少的波动。在激光切割过程中,该过程可配置为使各光纤51的端面54形成有如上所述的一弧形的或凸形的形状。该过程也可构造成还形成或同时形成光纤51的加大部53而不仅仅是切割光纤51。通过这样的过程,加大部53作为与光纤51一体的部分而一体形成在端部52处。激光的功率和光束角可进行调整,以形成端面54,该端面54基本上是平的或稍凸的并正交于光纤51的轴线,且具有一相对小的光纤加大头或加大部53,加大部53具有比光纤51的直径大约0.5-2.0μm的直径。也可考虑其它尺寸的加大部53。这样的结构对于抵接连接是可取的,因为采用玻璃-空气界面的某些条件下发生Fabry-Perot干涉,所以在抵接连接中,对接的相邻光纤表面之间的超过0.1μm的任何空气间隙可导致过大的传输损失和回波损失(returnloss)。
当在带透镜的应用中使用时,端面54可稍更凸,因为光纤51、透镜板30、以及端面54与透镜板30之间的任何粘接剂或其它材料将在光学上相匹配。结果,激光的功率和光束角可进行调整,以提供一凸出高度高达约5μm的更凸的端面54。在一些应用中,凸出高度可高达约10μm以上。这个过程可获得具有比光纤51的直径大约0.5-5.0μm的直径的一加大部53。也可考虑具有其它尺寸的加大部53。
一旦多条光纤51被切割且形成加大部53,这些光纤51相对于套管11的前端面12向后移动,如图12-图13所示。在一个实例中,可通过诸如拽着多光纤线缆50的外皮55而将光纤51向后拽或拉。在另一实例中,多条光纤51可通过利用以虚线示出的一合适的工具71(图16)压靠端面54而向后移动。各光纤51可向后移动直到光纤51的加大部53由于加大部53的直径大而接合其相应孔15的端部16。
加大部53提供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光纤51在孔15内相对向后移动的优点。光纤51可由比形成套管11的材料稍软的一材料(诸如玻璃)形成。结果,通过使得施加在光纤51上的力增大,加大部53可稍有变形并可迫使光纤51进入到孔15中(即便有加大部53存在)。结果,即使多条光纤51的加大部53不共面,多条光纤51也可相对于套管11移动,以与套管11形成一过盈配合或抵接配合,且多个端面54以一共面方式被定位。
通过拽或拉多光纤线缆50或者通过推压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而使多条光纤51相对于套管11向后移动,将趋于使得多条光纤51作为一组而一起移动。各光纤51的移动一般将在当其端部52的加大部53接合其相应的孔15的端部16时停止。然而,当激光切割多条光纤51时,各多光纤线缆50的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可能变化多达15μm以上。为了清楚起见,这种变化在图14-图16中被夸大地示出。结果,如图15所示,在使线缆50相对于套管11向后移动时,一些加大部53将接合套管11的前端面12而其它加大部53依然与该前端面12间隔开。一力可通过工具71施加于其加大部53依然与前端面12间隔开的那些光纤51的端面54,如图16所示。工具71与那些光纤51(其加大部53与套管11间隔开的)之间的接合将使得那些光纤51由于在线缆50内的柔性而相对于套管11继续向后移动,直到所有光纤51的加大部53接合套管11的前端面12且所有端面54共面,如图13所示。换句话说,光纤51由于在线缆50内的柔性而在一定程度可独立地移动,从而一些但不是全部的光纤51可轴向移动直到所有光纤51的加大部53接合套管11的前端面12。结果,较长的光纤51可比较短的光纤51向后移动的距离长,以将由于激光切割过程中的公差导致的光纤51之间在长度上的差异考虑进去。通过这样的设置,可获得多个端面54的更好的共面性。
如果需要,可以主动地实现多条光纤51相对于套管11的前端面12的轴向或z-轴对齐。如图17-图18所示,一主动对位固定装置或工具75可设置成包括:多个光纤接口76,构造成与套管组件10的各光纤51的端面54对接。可设置一分光器(splitter)77(图19)以允许沿一第一分支(leg)78将一光学信号提供到或发射到各光路径中,且也可检测沿第二分支79的任何背射。工具75可构造成一理想的或“金制的(golden)”跳线,其中多个光纤接口76完全正交且共面,从而任何背射是套管11内的多条光纤51的对齐检测手段。
当执行一主动对位过程时,各光纤51均相对于套管11向后移动。在移动光纤51的同时或者在一些或全部光纤51已接合套管11的孔15的端部16之后,工具75的光纤接口76可接合光纤51的端面54。一信号可从一已知的源沿分光器77的第一分支78提供或发射。可沿第二分支79检测背射并与输入信号对比。
如果多条光纤51的任一端面54未接触工具75的一相应光纤接口76,则将沿第二分支79检测到一相对大的背射。工具75可随后朝向套管11的前端面12移动。仅那些与光纤接口76接触的光纤51将也被工具75移动。随着工具75继续移动,与光纤51的端面54间隔开的任一光纤接口76将最终接合一条光纤51。在光纤接口76接合各个光纤51的端面54之后,各光纤51的背射将降低到一预定值以下,以表明多个端面54处于一共同的平面内。换句话说,工具75可用于使至少一些光纤51相对于套管11轴向移动,以在检测过程中调整一些光纤51在孔15内的轴向位置。一旦一光纤51的端部52的加大部53接合相应的孔15的端部16,则该光纤51轴向移动的量稍微受到限制。然而,如上所述,一些或全部光纤51的加大部53可变形并允许光纤51进一步插入到其相应的孔15中。通过这种主动对位过程,多条光纤51的端面54可定位在一共同的平面内。在一些情况下,本文公开的主动对位过程可适用于不具有加大部53的光纤51。
不管光纤51是主动地或被动地对齐,一旦多个端面54按照需要被定位,则一粘接剂可用于将光纤51相对于套管11固定就位。在一些情况下,可取的是,刚好在定位过程完成时采用一第一粘接剂固定或“粘住(tack)”光纤51就位,并随后采用一后续过程以永久方式固定光纤51。
参照图20,在一替代实施例中,不是以垂直于多条光纤的轴线的方式切割光纤,而是激光70和光纤81可构造成相对于光纤81的轴线80倾斜地切割光纤81。这样倾斜的切割将形成一端部82,该端部82具有相对于光纤81的轴线80倾斜的一加大部83以及一斜的端面84。在用于单一模式光纤的一实例中,该倾斜的角度可为约8°;而对于多模式(multi-mode)光纤,可采用约15°的角度。如图21所示,对接光纤81的端面84以相对的方式定向,以获得所需的抵接接触。
在组装过程中,随着光纤81相对于套管11的前端面12向后移动,加大部83的后部或后缘(即,最靠近该前端面12的部分)先于加大部83的前部或前缘(即,最远离该前端面12的部分)接触该前端面。套管11的前端面12与光纤81的加大部83之间的不平的或倾斜的接触可使得光纤81的端部82相对于其相应的光轴80挠曲。在一些情况下,端部82的挠曲可降低光纤81的纤芯的对齐度并由此降低成对对接光纤81的端面84之间的接口质量。确信的是,加大部83越小,越不容易发生任何挠曲。如果需要,套管11的孔15的与前端面12相邻的一部分可凹设有与倾斜的加大部83的形状互补的一形状(未示出),从而加大部83沿该加大部83的整个周向表面接合套管11。通过沿加大部83的整个周向表面接合套管11,可消除或减少加大部83和套管11之间的不均匀受力。通过保持沿加大部83均匀的力,光纤81的端部82在设置在套管11内的过程中不易挠曲。
在图22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套管91可构造有一倾斜的前端面92以及延伸到该前端面92中的多个孔95。前端面92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加大部83的倾斜的角度相配,从而使加大部83沿该加大部83的整个周向表面接合套管91。通过沿加大部83的整个周向表面接合套管91,可保持加大部83和倾斜的前端面92之间的均匀的力。如上所述,如果沿加大部83保持均匀的力,那么光纤81的端部82在设置在套管11内的过程中不易挠曲。
尽管示出并说明了本申请的一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可以设想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前述的说明书和随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29)
1.一种光纤组件,包括:
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的多个孔,其中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一个孔渐缩且使所述至少一个孔在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孔端部处的部分最小;以及
多条光纤,每条光纤具有固定在一个所述孔内的一部分以及定位成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一端部,所述端部具有一端面以及一加大部,所述端面用于接合一对接光学部件,其中所述加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状态下接合所述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每条光纤的端面至少延伸至所述前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所述光纤具有一光纤直径,而所述光纤的加大部具有比光纤直径大1-2%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各端面为凸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各端面处于一共同的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所述加大部为所述光纤的一个一体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各光纤的所述加大部和所述端面大体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所述加大部和各端面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光纤的轴线倾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各光纤的所述加大部沿该加大部的仅一部分接合所述套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各光纤的所述加大部沿该加大部的整个周向表面接合所述套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组件,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与所述多个孔流体连通的一开口,且所述多条光纤至少部分地由设置在所述开口内的一粘接剂保持在所述多个孔内。
12.一种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的多个孔,其中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一个孔渐缩且使所述至少一个孔在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孔端部处的部分最小;
分别将一光纤插入每个孔中,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前端面;
沿延伸出所述前端面的所述一部分激光切割每条光纤,以限定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一加大部;
使所述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以使每条光纤的所述加大部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而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情况下接合所述套管;以及
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套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切割步骤包括:使各光纤的加大部形成有比光纤的直径大1-2%的一横截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切割步骤包括:使各光纤的端面形成有一凸形的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加大部作为各光纤的一个一体的部分而一体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切割步骤包括:使所述加大部和所述端面形成为大体平行。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光切割步骤包括:使所述加大部和所述端面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光纤的轴线倾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步骤包括:使所述加大部的仅一部分移动而接合所述套管。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步骤包括:使所述加大部的整个周向表面移动而接合所述套管。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步骤包括:将所述端面定位在一共同的平面内。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多个光纤接口。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光学信号给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光纤。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使至少一些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的同时,检测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背射。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具有多个光纤接口的一工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光纤对准。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光学信号给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光纤。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如下括步骤:在使至少一些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的同时,检测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背射。
28.一种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多个孔,其中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一个孔渐缩且使所述至少一个孔在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孔端部处的部分最小;
分别将一光纤插入每个孔,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前端面;
沿延伸出所述前端面的所述一部分激光切割每条光纤,以限定一端面;
提供具有多个共面的光纤接口的一工具;
将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光纤对准;
提供光学信号给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光纤;
在使至少一些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轴向移动的同时,检测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背射;以及
当背射的信号指示所有光纤与它们相应的共面的光纤接口之间紧密接触时,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套管。
29.一种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套管,所述套管具有一前端面以及与所述前端面相交的多个孔,其中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一个孔渐缩且使所述至少一个孔在与所述前端面相邻的孔端部处的部分最小;
分别将一预抛光的光纤插入每个孔中,每条光纤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前端面;
提供具有多个精确共面的光纤接口的一工具;
使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光纤对准;
提供光学信号给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光纤;
在使至少一些光纤相对于所述套管轴向移动的同时,检测穿过所述光纤接口的背射;以及
当背射的信号指示所有光纤与它们相应的共面的接口之间紧密接触时,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18998P | 2013-05-03 | 2013-05-03 | |
US61/818,998 | 2013-05-03 | ||
PCT/US2014/036337 WO2014179549A1 (en) | 2013-05-03 | 2014-05-01 | Optical fiber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8504A CN105518504A (zh) | 2016-04-20 |
CN105518504B true CN105518504B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184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7308.1A Active CN105518504B (zh) | 2013-05-03 | 2014-05-01 |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07062B2 (zh) |
EP (1) | EP2992373A4 (zh) |
JP (2) | JP6235124B2 (zh) |
CN (1) | CN105518504B (zh) |
WO (1) | WO20141795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50737U (zh) * | 2011-06-14 | 2013-04-11 | Molex Inc | 光纖組件 |
CN105518504B (zh) * | 2013-05-03 | 2017-04-05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
US9645328B2 (en) * | 2014-10-29 | 2017-05-09 | Compass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Ltd. | No-polish optical element attachment for optical fiber ferrule |
US20160124163A1 (en) * | 2014-10-29 | 2016-05-05 | Compass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Ltd. | Vacuum gripper |
US20160124156A1 (en) * | 2014-10-29 | 2016-05-05 | Compass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Ltd.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fiber optical cross-connection |
US9651744B2 (en) | 2014-10-29 | 2017-05-16 | Compass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Ltd. | Multi-fiber ferrule |
EP3096163A1 (en) * | 2015-05-22 | 2016-11-23 |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 Quantum cascade lase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fiber processing for connector applications |
JP6729060B2 (ja) * | 2016-06-24 | 2020-07-22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の偏心測定方法 |
WO2018089286A1 (en) * | 2016-11-08 | 2018-05-17 | Molex, Llc | Multi-fiber ferrule with lens elements |
JP2018165814A (ja) * | 2017-03-29 | 2018-10-2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CN108205177B (zh) * | 2017-08-21 | 2020-06-12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mt插头、mt插头耦合结构及使用该mt插头的连接器 |
US11333835B2 (en) * | 2019-07-08 | 2022-05-17 | Arrayed Fiberoptics Corporation | Microfabr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components |
CN115398295A (zh) * | 2020-04-10 | 2022-11-25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WO2022015548A1 (en) * | 2020-07-17 | 2022-01-20 |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 Laser printed lensed optical fib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3016364A1 (en) * | 1992-02-17 | 1993-08-19 | Sumitomo Cement Co. Ltd. |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light reflected by an optical fiber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482955A (zh) * | 2000-10-25 | 2004-03-17 | 用于光纤或光波导的激光切割方法和装置 | |
CN1508584A (zh) * | 2002-12-19 | 2004-06-30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 一种半导体激光与光纤的耦合方法及其耦合器件 |
CN102460256A (zh) * | 2009-05-29 | 2012-05-16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激光成形光纤以及光学总成和用于激光成形光纤的方法 |
CN103080800A (zh) * | 2010-08-31 | 2013-05-01 | 泰科电子公司 | 套圈组装处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79575A (en) * | 1976-05-25 | 1977-07-13 |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 Terminating optical fibres |
US4191447A (en) * | 1978-04-27 | 1980-03-04 |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 Fiber optic termin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4510005A (en) * | 1982-09-28 | 1985-04-09 | Allied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haping and polishing an end face of an optical fiber |
US4545643A (en) | 1983-05-04 | 1985-10-08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Retro-reflective alignment technique for fiber optical connectors |
KR910006773B1 (ko) * | 1984-01-30 | 1991-09-02 | 후루까와덴끼 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페루울 부(付) 플라스틱 광파이버 코오드 |
US4637683A (en) * | 1985-01-28 | 1987-01-20 | Trw Inc. | Method for align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
GB8518134D0 (en) * | 1985-07-18 | 1985-08-21 | British Telecomm | Optical fibres |
US4854663A (en) * | 1986-12-04 | 1989-08-08 | Itt Corporation | Lensed optic fiber terminus and method |
US4798431A (en) * | 1986-12-04 | 1989-01-17 | Itt Corporation | Optic fiber contact |
US4755203A (en) * | 1987-01-13 | 1988-07-05 | Itt Corporation | Optic fiber positioning for lensing method |
US4758386A (en) * | 1987-01-15 | 1988-07-19 | Itt | Wave-shaped AC arc for lensing system |
US4743283A (en) * | 1987-01-13 | 1988-05-10 | Itt Corporation | Alternating current arc for l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JPH02208608A (ja) * | 1989-02-08 | 1990-08-20 | Fujitsu Ltd | 光ファイバのフェルールへの固定構造 |
US5097522A (en) * | 1990-11-09 | 1992-03-1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Optical fiber terminal and termination method |
US5135590A (en) * | 1991-05-24 | 1992-08-04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Optical fiber alignment method |
DE4142845C2 (de) * | 1991-12-20 | 1994-02-1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onvex ausgebildeten Kontaktfläche am Endbereich eines in einem Kopplungsteil verlaufenden optischen Wellenleiters |
US5633968A (en) * | 1994-07-18 | 1997-05-27 | Sheem; Sang K. | Face-lock interconnection means for optical fibers and other optical componen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the same |
US5772720A (en) | 1995-06-07 | 1998-06-30 | Raytheon Company | Heat formed optical fiber end face |
JP2697692B2 (ja) * | 1995-06-13 | 1998-01-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ピグテ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5917985A (en) * | 1995-12-30 | 1999-06-29 | Korea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stitute | Optical attenuator |
AU6309898A (en) * | 1997-03-13 | 1998-09-29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Optical transmission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US6062740A (en) * | 1997-08-25 | 2000-05-16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DE19840439C2 (de) * | 1998-09-04 | 2000-07-06 |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 Steckvorrichtung für einen Lichtwellenleite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US6246026B1 (en) * | 1998-09-18 | 2001-06-12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cutting an optical fiber |
JP3514165B2 (ja) * | 1999-04-22 | 2004-03-3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レンズ形成方法 |
FR2794871B1 (fr) * | 1999-06-09 | 2002-07-05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realisation collective de micro-lentilles au bout d'un ensemble de fibres optiques du type ruban de fibres |
US6409394B1 (en) * | 2000-03-21 | 2002-06-25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Optical connector |
US6816661B1 (en) * | 2000-03-22 | 2004-11-09 |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 Multifiber connector, installation tool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validating optical fiber continuity |
JP2002156550A (ja) * | 2000-09-06 | 2002-05-31 | Sony Corp | 接続装置、光信号ケーブルおよび光通信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US6793403B2 (en) * | 2000-12-15 | 2004-09-21 |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Method of producing ferrule and ferrule |
JP3917378B2 (ja) * | 2001-01-17 | 2007-05-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光ファイバ端末処理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端末処理装置 |
JP3850743B2 (ja) * | 2002-03-07 | 2006-11-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と光通信モジュールとの光学的結合構造 |
US7116884B2 (en) * | 2002-05-20 | 2006-10-03 | Yamaha Corporation | Optical transmission path formation technique |
WO2004017115A1 (en) * | 2002-07-04 | 2004-02-26 | Sjoeberg Anders | Fiberoptical ferrule |
US7216512B2 (en) * | 2003-10-31 | 2007-05-15 |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 Method of making an optical fiber by laser cleaving |
JP4071705B2 (ja) * | 2003-12-22 | 2008-04-0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多心光コネクタ |
CN101828137B (zh) * | 2007-08-30 | 2012-09-19 | 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 具有光束扩展装置的光纤接插式连接器 |
US8313249B2 (en) * | 2007-10-10 | 2012-11-20 | Us Conec, Ltd. | Multi-fiber ferrules for making physical contact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same |
US8573856B2 (en) * | 2010-07-30 | 2013-11-0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eparing a ferrule assembly |
JP5652106B2 (ja) * | 2010-10-13 | 2015-01-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コネクタ |
US9563027B2 (en) * | 2010-10-19 | 2017-02-07 | Us Conec, Ltd. | Unitary multi-fiber optical ferrule with integrated lenses |
US8740474B2 (en) * | 2011-04-12 | 2014-06-03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s for processing a multi-fiber ferrule |
CN105518504B (zh) * | 2013-05-03 | 2017-04-05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
-
2014
- 2014-05-01 CN CN201480037308.1A patent/CN105518504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1 US US14/888,602 patent/US100070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5-01 JP JP2016512955A patent/JP62351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5-01 WO PCT/US2014/036337 patent/WO201417954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01 EP EP14792332.0A patent/EP299237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
- 2017-05-22 JP JP2017100646A patent/JP64340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3016364A1 (en) * | 1992-02-17 | 1993-08-19 | Sumitomo Cement Co. Ltd. |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light reflected by an optical fiber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482955A (zh) * | 2000-10-25 | 2004-03-17 | 用于光纤或光波导的激光切割方法和装置 | |
CN1508584A (zh) * | 2002-12-19 | 2004-06-30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 一种半导体激光与光纤的耦合方法及其耦合器件 |
CN102460256A (zh) * | 2009-05-29 | 2012-05-16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激光成形光纤以及光学总成和用于激光成形光纤的方法 |
CN103080800A (zh) * | 2010-08-31 | 2013-05-01 | 泰科电子公司 | 套圈组装处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517974A (ja) | 2016-06-20 |
JP6235124B2 (ja) | 2017-11-22 |
JP6434079B2 (ja) | 2018-12-05 |
WO2014179549A1 (en) | 2014-11-06 |
JP2017161934A (ja) | 2017-09-14 |
CN105518504A (zh) | 2016-04-20 |
US10007062B2 (en) | 2018-06-26 |
EP2992373A1 (en) | 2016-03-09 |
US20160062040A1 (en) | 2016-03-03 |
EP2992373A4 (en) | 2017-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8504B (zh) | 光纤组件及制造光纤组件的方法 | |
JP6475974B2 (ja)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光結合構造 | |
US10620387B2 (en) | Expanded beam array for fiber optics | |
US9588302B2 (en) | Expanded-beam connector with molded lens | |
CN103620462A (zh) | 带有热膨胀补偿的透镜套管组件 | |
US20120033920A1 (en) | Optical fiber ferrule | |
TWI665482B (zh) | Socket | |
US9696502B2 (en) | Expanded beam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EP3025180A1 (en) | Expanded beam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 |
TW201616160A (zh) | 光連接器及光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 |
US20190072725A1 (en) |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 |
WO2017015279A1 (en) | Eye-safe interface for optical connector | |
JP2006220717A (ja) | 光ファイバ接続部品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 |
JP6502142B2 (ja) |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及び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の製造方法 | |
US20220003940A1 (en) | Ferrule, fiber-attached ferr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ber-attached ferrule | |
JP6514930B2 (ja) |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US11782216B2 (en) |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JP6514931B2 (ja) | 光ファイバ付きフェルール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CN105759372A (zh) | 一种光透镜组件及其方法 | |
JP6447038B2 (ja) | 光コネクタ結合システム | |
WO2018042812A1 (ja) | 光コネクタ | |
CN102269848A (zh) | 一种快速光纤连接器用连接体 | |
JP2017078819A (ja) | 光コネクタ | |
US20120106904A1 (en) | Molding of optical connectors using a core pin | |
JP2018124418A (ja) | 光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