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694A - 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92694A CN105392694A CN201580001086.2A CN201580001086A CN105392694A CN 105392694 A CN105392694 A CN 105392694A CN 201580001086 A CN201580001086 A CN 201580001086A CN 105392694 A CN105392694 A CN 1053926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bridge joint
- transom
- bracket
- bod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不会导致对配置在引擎周围的部件的布局的限制,并且不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解决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框架结构,配备有:头管(12),头管设置在车体框架(10)的前部分;箱导轨(13),箱导轨形成为从头管(12)向后下方倾斜;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左右本体框架从箱导轨(13)的后部分向下延伸;桥接管道(26),桥接管道横跨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部分之间;和下管道(15),下管道从头管(12)向后延伸并且经过引擎(11)的前侧和下侧,为单独一个,其中,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位于桥接管道(26)的前方并且位于桥接管道(26)的斜下方的位置,并且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通过连接构件(31)连接到桥接管道(2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尤其是,一种摩托车的托架型框架结构,在该托架型框架结构中,管配置在引擎的上方和下方从而包围引擎。
背景技术
通常,摩托车设置有由车辆本体的框架构成的车体框架,并且该车体框架具有支撑车辆的主要部件比如引擎和悬架的功能。
车体框架的结构可用于一些不同的类型;例如,已知一种托架型,在其中配置管、管道等以便包围引擎。
对于传统的托架型框架结构,可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半双托架型和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单托架型。
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半双托架型框架结构中,在头管向后延伸的同时经过引擎的前侧和下侧的下管道由单个中心管道和接合的两个侧管道组成,从而从该中心管道的下端部分向左和向右分叉。更进一步,各个侧管道的后端部分接合到通过焊接横跨在左右后臂支架的下端之间的下横撑管。
另一方面,在根据专利文献2的单托架型框架结构中,单个管从头管向后延伸,同时经过引擎的前侧和下侧,并且该管的后端部分通过焊接接合到中心管的下部分。更进一步,在管和中心管之间的接合部分通过将增强构件焊接到其进行增强。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5-178254
专利文献2:JP-A-10-868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传统的半双托架型框架结构中,下管道由单个中心管道和接合的两个侧管道组成,从而从该中心管道的下端部分向左和向右分叉,并且左右侧管道配置成在引擎的下侧上沿车辆宽度方向扩展。因此,存在导致配置在侧管道周围的部件比如排气管的布局受到限制,以及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传统的单托架型框架结构中,从头管向后延伸同时经过引擎的前侧和下侧的单个管的后端部分通过焊接接合到中心管的下部分,并且该接合部分通过增强构件增强。因此,存在接合两个管的工作费时费力,并且尽管工作费时费力,但是接合部分的强度也不能充分地提高的问题。
此外,通常,在中央支架设置成摩托车在其后轮抬高的状态下停车,通常中央支架设置在两个管的接合部分的附近以支撑车辆;然而,在上述单托架型框架结构中,存在安装传统的中央支架的方法和中央支架本身的结构需要改变的问题。
本发明已经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框架结构,该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不会对部件比如排气管和中央支架的布局受到限制,并且不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框架结构,配备有:头管,该头管设置在车体框架的前部分;箱导轨,该箱导轨形成为从头管向后下方倾斜;左右本体框架,该左右本体框架从箱导轨的后部分向下延伸;桥接管道,该桥接管道横跨在左右本体框架的下部分之间;和下管道,该下管道从头管向后延伸并且经过引擎的前侧和下侧,为单独一个,其中,下管道的后端部分位于桥接管道的前方并且位于桥接管道的斜下方的位置,并且下管道的后端部分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桥接管道。
根据该构造,因为延伸到引擎的前侧和下侧的下管道由单个管道组成,所以不会限制配置在下管道的周围的引擎的外围部件的布局。因此,不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并且能够容易地和紧密地布置部件。更进一步,因为单个下管道经由连接构件连接到桥接管道,所以能够简化接合工作并且能够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的框架结构。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优选地,连接构件可以形成为分支状并且具有从下管道的后端部分向桥接管道向左侧和右侧扩展形成的倾斜部分。
根据该构造,连接构件能够容易地形成并且连接构件能够设置有足够的强度。更进一步,在设置中央支架的情况下,因为中央支架止动部分能够配置在连接构件和桥接管道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可用空间并且能够达到紧凑的布置。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优选地,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应该与桥接管道的中心轴线对齐。
根据该构造,当连接构件安装在桥接管道上时没有方向性,从而能够防止沿错误方向的安装并且能够提高接合工作的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优选地,在前后方向上,在下管道的后端部分和连接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分可以位于桥接管道和催化装置收容室之间,该催化装置收容室配置在经过引擎的下侧且朝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的中间处。
根据该构造,因为容纳催化剂从而形成大直径的室配置在连接构件的前面,因此排气管能够进一步通过车体的内部从而能够确保车体的倾斜角,并且能够改善车辆的外观。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优选地,在车体的平面图中和在车体的侧视图中,排气管可以配置成与连接构件的倾斜部分重叠。
根据该构造,因为排气管能够配置在倾斜部分的附近,因此能够充分地保证排气管的距地间隙,能够保证车体的倾斜角,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车辆的外观。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优选地,左右中央支架托架可以固定到桥接管道并且左右中央支架托架用于支撑中央支架且可转动自如,该中央支架可以设置成当支架止动部分与桥接管道接触时保持在停车位置,并且中央支架托架和支架止动部分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连接构件和桥接管道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该构造,具有类似于传统的中央支架的结构的中央支架能够在不改变安装方法的情况下容易地安装。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各种卓越的优点;例如,对配置在引擎的周围的部件比如排气管和中央支架的布局不受到限制,以及不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的前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的底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5中B-B线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中的中央支架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在以下描述中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基于在摩托车上驾驶的驾驶员看的方向。
如图1所示,摩托车设置有车体框架10,该车体框架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的并且构成车体的框架。车体框架10具有托架型框架结构,其中管、管道等配置成包围引擎11。
如图1至3所示,车体架10配备有:头管12,该头管设置在其前部分;箱导轨13,该箱导轨形成为从头管12向后下方倾斜;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该左右本体框架从箱导轨13的后部分向左和右分叉并且向下延伸;下管道15,该下管道从头管12向后延伸同时经过引擎11的前侧和下侧;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该左右座位导轨从各个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上部分向后延伸;和左右横撑架17L和17R,该左右横撑架分别以倾斜姿势横跨在座位导轨16L和16R的后部分和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部分之间。
头管12由具有圆形截面的管构件组成并且形成为向前和向下倾斜姿势的线型形状。转向轴旋转地装配在头管12中,该转向轴可旋转地设置有在其下端枢轴转动地支撑前轮的前叉,还设置有在其上端的把手,从而虽然不显示该构造,但是通过操纵把手前轮向左和右转弯。
箱导轨13由具有圆形截面的管构件组成并且形成为向后下方倾斜姿势的线型形状。头管12利用具有近似三角形形状的增强结点板19固定到箱导轨13的前端部分和下管道15的上端部分。由橡胶制成的箱支撑部等(未显示)设置在箱导轨13的上面上,并且燃料箱(未显示)经由箱支撑部等支撑在箱导轨上。用于悬挂引擎11的上部分的引擎悬架板20安装在箱导轨13的下面上。另外,接合到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上端部分的接合部分21设置在箱导轨13的后端部分。
枢轴转动托架22L和22R分别安装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部分的前侧上,并且摆动臂(未显示)通过这些枢轴转动托架22L和22R可摇动地支撑。更进一步,支撑臂23L和23R分别安装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部分从而向前突出,并且脚踏板(未显示)经由这些支撑臂23L和23R支撑。
连接杆24横向地跨越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几乎中心部分使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互相连接。更进一步,在连接杆24附近,托架25安装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上从而向上和向后倾斜地突出。此外,桥接管道26横向地跨越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端部分之间。
如图4至7所示,桥接管道26由管构件组成,该管构件具有圆形截面并且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线型形状。在相对于车体的中心线CL(见图7)横向地对称的位置上,引擎悬架板27L和27R向前和向上倾斜地安装在桥接管道26的外围壁面上。另外,一对左右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在桥接管道26的外围壁面上向后突出,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两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更进一步,U形弯曲钩状部分28向后安装在左中央支架托架18L的左外侧上且在桥接管道26的外围壁面上。
再次参照图1至3,下管道15由具有圆形截面的单个管构件组成。下管道15由引擎前侧部分29和引擎下侧部分30组成,该引擎前侧部分在引擎11的前侧上从头管12向下和向后倾斜地延伸,该引擎下侧部分从引擎前侧部分29的下端向后弯曲并且在引擎11的下侧上水平向后延伸。
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经由连接构件31连接到桥接管道26。连接构件31由焊接部分32和倾斜部分33L、33R组成,该焊接部分从桥接管道26向下和向前倾斜地设置并且平行于桥接管道26,该倾斜部分33L和33R分成两部分以便从焊接部分32的左右端部部分向上和向后倾斜地扩展到左右侧,并且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通过焊接接合到焊接部分32的中心部分。
如图5所示,左右倾斜部分33L和33R通过焊接接合到桥接管道26从而各个倾斜部分的中心轴线CA1与桥接管道26的中心轴线CA2对齐。如图7所示,左右倾斜部分33L和33R到桥接管道26的接合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置于一对左右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的外侧和左右引擎悬架板27L和27R的外侧。
如图1所示,引擎11配置在由如上所述构造的箱导轨13、本体框架14L和14R、下管道15和连接构件31围成的空间内。引擎11,例如,四冲程单缸引擎,通过螺栓紧固固定到引擎悬架板20、27L和27R。引擎11包括:曲轴箱34,该曲轴箱容纳在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曲轴(未显示);气缸组35和气缸盖36,该气缸组和气缸盖以倾斜姿势沿曲轴箱34的倾斜向前和向上的方向的下方以此次序配置;和气缸盖罩37,该气缸盖罩设置成覆盖气缸盖36的上部分。
排气管38连接到排气端口,该排气端口配置在气缸盖36的前面。排气管38沿着引擎11的前侧向下延伸,经过引擎11的下侧和下管道15的右侧,进一步向后延伸,并且在车体的平面图中和在车体的侧视图中与连接构件31的右倾斜部分33R重叠(见图4)。
如图4所示,容纳用于净化来自引擎11的废气的催化剂的室39插入排气管38的中间。室39的直径大于在室39的前后侧上的排气管的部分的直径,并且室39定位在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和连接构件31的焊接部分3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前面。更进一步,消声器40设置在排气管38的后端部分。
再次参照图1至3,连接杆41和42横向地跨越从而分别在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的前部分和后端部分互相连接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座位(未显示)被支撑在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上。
托架43向上和向前分别倾斜地安装在左右横撑架17L和17R上。引导框架44L和44R分别设置在左右横撑架17L和17R的下部分和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部分之间,该引导框架具有几乎V形的形状并且向后延伸,并且后座梯级引导部45L和45R分别支撑在该引导框架44L和44R的后端。
空气净化器(未显示)配置在侧视图中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并且由本体框架14L和14R、座位导轨16L和16R以及横撑架17L和17R围绕的空间内。增强板46、47和48分别设置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上端部分与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的前端部分之间,在左右座位导轨16L和16R与左右横撑架17L和17R之间,以及在左右本体框架14L和14R的下端部分和左右横撑架17L和17R的下端部分之间。
如图4、5和7所示,中央支架50设置在车体框架10的下中心部分的附近。中央支架50包括:支架旋转轴51,该支架旋转轴设置在接合到桥接管道26的一对左右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之间;枢轴转动管52,该枢轴转动管由支架旋转轴51枢轴转动地支撑;和左右支架拉杆53L和53R,该左右支架拉杆与枢轴转动管52结合成一体并且从枢轴转动管52延伸从而形成为截断的V形形状。支架拉杆53L和53R在停车位置(见图5)和行驶位置(见图7)之间绕着支架旋转轴51能够自由地旋转,在停车位置,支架拉杆53L和53R的自由端部分54L和54R降低,在行驶位置,自由端部分54L和54R向后向上翻转。
板形支架止动部分54固定到在枢轴转动管52的附近的支架拉杆53L和53R,该板形支架止动部分的长度比在左右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之间的距离短。当支架拉杆53L和53R转向停车位置时,支架止动部分54在连接构件31的左右倾斜部分33L和33R与桥接管道26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与桥接管道26的一部分接触,从而防止支架拉杆53L和53R从支架拉杆53L和53R的停车位置向前进一步转动。
保持部分55安装在左支架拉杆53L的中心外侧,并且线圈弹簧56插入保持部分55和桥接管道26的钩状部分28之间。支架拉杆53L和53R通过该线圈弹簧56的激励力被稳定地定位在停车位置或者行驶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因为延伸到引擎11的前侧和下侧的下管道15由单个管道组成,不会导致对配置在下管道15周围的引擎11的外围部件比如排气管38和中央支架50的布局进行限制。因此,不需要部件改变布局和结构并且能够容易地和紧密地布置。更进一步,因为单个下管道15经由连接构件31连接到桥接管道26,能够简化接合工作并且能够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的框架结构。
另外,因为连接构件31分成两部分以便从下管道15的后端部分到桥接管道26向左右侧扩展,因此连接构件31能够容易地形成并且连接构件31能够设置有足够的强度。更进一步,在设置中央支架50的情况下,因为中央支架止动部分54能够配置在连接构件31和桥接管道26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可用空间并且能够达到紧凑的布置。
此外,因为连接构件31的中心轴线与桥接管道26的中心轴线对齐,因此当连接构件31安装在桥接管道26时没有方向性,从而能够防止错误方向的安装并且能够提高接合工作的效率。
另外,因为容纳催化剂从而形成为大直径的室39配置在连接构件31的前面并且排气管38配置成与倾斜部分33L和33R重叠,所以排气管38能够进一步通过车体的内部,从而排气管38的距地间隙能够充分地保证,车体的倾斜角能够保证并且车辆的外观能够改善。
更进一步,左右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被固定到桥接管道26,并且中央支架托架18L和18R以及支架止动部分54配置在连接构件31和桥接管道26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从而具有类似于传统的中央支架的结构的中央支架50能够不改变安装方法而容易地安装。
由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已经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的较优实施例,因此本实施例有时候受限于各种技术上优选的限制;然而,除非有说明限制本发明,否则本发明的技术上的范畴不局限于这些方式。换句话说,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根据需要能够替换为现有部件等并且能够进行各种变化包含与其它现有部件限制组合;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不限制权利要求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内容。
标号和符号的说明:
10车体框架
11引擎
12头管
13箱导轨
14L、14R本体框架
15下管道
18L、18R中央支架托架
26桥接管道
31连接构件
33L、33R倾斜部分
38排气管
39室
50中央支架
54支架止动部分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包括:头管,所述头管设置在车体框架的前部分;箱导轨,所述箱导轨形成为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倾斜;左右本体框架,所述左右本体框架从所述箱导轨的后部分向下延伸;桥接管道,所述桥接管道横跨在所述左右本体框架的下部分之间;和下管道,所述下管道从所述头管向后延伸并且经过引擎的前侧和下侧,为单独一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管道的后端部分位于所述桥接管道的前方并且位于所述桥接管道的斜下方的位置,并且所述下管道的所述后端部分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桥接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形成为分支状并且具有从所述下管道的所述后端部分向所述桥接管道向左右侧扩展形成的倾斜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桥接管道的中心轴线对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在所述下管道的所述后端部分和所述连接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分形成在所述桥接管道和催化装置收容室之间,所述催化装置收容室配置在经过所述引擎的下侧且朝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的中间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平面图中和在所述车体的侧视图中,所述排气管配置成与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倾斜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中央支架托架固定到所述桥接管道并且所述左右中央支架托架用于支撑中央支架且可转动自如,所述中央支架设置成当支架止动部分与所述桥接管道接触时保持在停车位置,并且所述中央支架托架和所述支架止动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桥接管道之间的左右接合部分之间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2822A JP6206344B2 (ja) | 2014-06-27 | 2014-06-27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JP2014-132822 | 2014-06-27 | ||
PCT/JP2015/066370 WO2015198841A1 (ja) | 2014-06-27 | 2015-06-05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2694A true CN105392694A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493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1086.2A Pending CN105392694A (zh) | 2014-06-27 | 2015-06-05 | 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06344B2 (zh) |
CN (1) | CN105392694A (zh) |
WO (1) | WO20151988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70874B2 (ja) * | 2021-08-23 | 2024-04-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タンドストッパ構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9387A (ja) * | 1984-02-14 | 1985-09-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08007015A (ja) * | 2006-06-30 | 2008-01-17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CN101537867A (zh) * | 2009-04-10 | 2009-09-23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摇篮式车架的发动机悬挂结构 |
CN202987417U (zh) * | 2012-11-30 | 2013-06-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 |
CN103661706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 |
CN203581255U (zh) * | 2013-12-04 | 2014-05-07 | 俞宝金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919Y2 (zh) * | 1984-12-10 | 1992-02-05 | ||
JP5232752B2 (ja) * | 2009-09-30 | 2013-07-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
-
2014
- 2014-06-27 JP JP2014132822A patent/JP620634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05 CN CN201580001086.2A patent/CN105392694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6-05 WO PCT/JP2015/066370 patent/WO20151988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9387A (ja) * | 1984-02-14 | 1985-09-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08007015A (ja) * | 2006-06-30 | 2008-01-17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CN101537867A (zh) * | 2009-04-10 | 2009-09-23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摇篮式车架的发动机悬挂结构 |
CN103661706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 |
CN202987417U (zh) * | 2012-11-30 | 2013-06-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 |
CN203581255U (zh) * | 2013-12-04 | 2014-05-07 | 俞宝金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06344B2 (ja) | 2017-10-04 |
JP2016011017A (ja) | 2016-01-21 |
WO2015198841A1 (ja) | 2015-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08390B1 (en) | Abs disposition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 |
CN102066735B (zh) | 机动两轮车 | |
US7681678B2 (en) | Motorcycle | |
CN102822047B (zh) | 鞍乘型车辆的车架结构 | |
JP4785557B2 (ja) | 自動2輪車の排気構造 | |
JP6152670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CN101468698A (zh) | 跨骑式车辆 | |
JP5113569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の組立方法 | |
US9303541B2 (en) | Exhaust system for motorcycle | |
JP665418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 |
CN101909979B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H1071982A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BR102014024930A2 (pt) | estrutura de corpo de veículo, e um veículo tipo de montar possuindo a mesma | |
CN203623885U (zh) |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 | |
CN105392694A (zh) | 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 |
CN100436243C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 |
JP4726702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6703962A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2227348A (zh) |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架结构 | |
CN103180201B (zh) | 机动二轮车 | |
CN104743015B (zh) | 跨骑型车辆的碳罐配置结构 | |
JP2014069597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11006001A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ラジエータの取付構造 | |
JPH1086873A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612031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