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78298B -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8298B
CN105278298B CN201510276229.2A CN201510276229A CN105278298B CN 105278298 B CN105278298 B CN 105278298B CN 201510276229 A CN201510276229 A CN 201510276229A CN 105278298 B CN105278298 B CN 105278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ic terminal
heater
electr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62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8298A (zh
Inventor
中山敏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41For photocopi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6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mounted on insulating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6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图像加热装置的加热器,该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子、连接器、以及环形加热带,加热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与第一端子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接点;设置在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与第二端子连接的第二接点;包含与第一接点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第二接点连接的第二电极的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基板的纵向以预定间隙被交替地布置;以及设置在相邻电极之间以在相邻电极之间连接的多个发热部分,发热部分能够通过相邻电极之间的电力供给而发热;其中,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均被设置在基板的一个纵向端部侧。

Description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加热器和具有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图像加热装置可与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它们的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其中调色剂图像在片材上形成并且在定影装置(图像加热装置) 中通过加热和加压在片材上被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已知的。关于这种定影装置,提出这样一种类型的定影装置:在该定影装置中,发热元件(加热器)与薄柔性带的内表面接触以向该带施加热(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这种定影装置的有利之处在于,该结构具有低的热容量,因此,向定影操作许用值的温度上升快速。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公开了其中根据片材的宽度尺寸控制加热器的发热区域宽度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如图11所示,定影装置包括沿基板1021的纵向布置的电极1027(1027a~1027f)和发热电阻层1025,并且,通过电极向发热电阻层1025(1025a~1025e)供给电力,使得发热电阻层发热。
在该定影装置中,各电极与在基板上形成的导电线层1029 (1029a、1029b)电连接。更详细地说,与电极1027b和电极1027d 连接的导电线层向基板的一个纵向端延伸。与电极1027c和电极1027e 连接的导电线层1029a向基板的另一个纵向端延伸。在基板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中,电极1027a和导电线层1029b可与各导电部件连接。在基板关于纵向的另一个端部中,电极1027f和导电线层1029a可与各导电部件连接。更详细地说,基板的相对的纵向端部不被用于保护导电线的绝缘层涂敷,并且,导电线层1029a、1029b和电极1027a、1027f被露出。这里,为了简化,导电线层1029a的露出部分被称为电气接点A,导电线层1029b的露出部分被称为电气接点B,电极1027a 的露出部分被称为电气接点C,并且,电极1027f的露出部分被称为电气接点D。通过电连接电气接点A、电气接点B、电气接点C和电气接点D与导电部件,加热器1006与电压供给电路连接。电压供给电路包含AC电压源和开关1033(1033a、1033b、1033c、1033d),通过AC电压源和开关的致动的组合,加热器通电模式被控制。换句话说,导电线层1029a、1029b根据想要的连接模式选择性地与电压源接点1031a或电压源接点1031b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中公开的定影装置根据以下来改变发热电阻层 1025的发热区域的宽度尺寸:要由其加热的片材的宽度尺寸。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没有公开导电部件的细节,但导电部件的例子是可与加热器的电气接点电连接的接触型连接器。连接器具有与各电气接点对应的接触端子,通过与电气接点接触的接触端子,可向加热器供给电力。由于加热器被设置在带内,因此加热器的纵向端部必须突出以超出带的端部以避免带与加热器的连接器之间的干涉。
因此,通过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中公开的加热器中使用接触型连接器,基板的一个纵向端部突出以超出带的端部以允许将连接器安装到电气接点B和C上,并且,基板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突出以超出带的端部以允许将连接器安装到电气接点A和D上。这种突出需要基板1021具有长的尺寸,结果是增加加热器的成本。希望发热区域的宽度尺寸可改变的加热器具有短长度的基板,而连接器可被安装于其上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相对较小的长度的加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相对较小的长度的图像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用于图像加热装置的加热器,该图像加热装置包含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电能供给部分、与电能供给部分电连接的连接器部分和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环形带,其中,所述加热器可与该带接触以加热该带,所述加热器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可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气接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可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气接点;包含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分和与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的多个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沿所述基板的纵向以预定间隙被交替地布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以在相邻电极部分之间电连接的多个发热部分,所述发热部分能够通过相邻的电极部分之间的电力供给而发热;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均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前视图。
图4示出实施例1中的加热器的结构。
图5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结构关系。
图6示出连接器。
图7示出外壳。
图8示出接触端子。
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结构关系。
图10示出实施例4中的电气接点的布置。
图11是常规的加热器的电路图。
图12的部分(a)示出加热器的发热类型,部分(b)示出用于加热器的发热区域的切换系统。
图13示出实施例2中的加热器的结构。
图14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结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例子,图像形成装置是利用电子照相处理的激光束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将被简称为打印机。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打印机1的截面图,该打印机1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站10和定影装置40,其中,在感光鼓11 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并且被定影于片材P上,这样,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参照图1,详细描述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用于形成各颜色调色剂图像(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的图像形成站10。图像形成站10包含从左侧依次布置的与Y、M、C和Bk颜色对应的各感光鼓11(11Y、11M、11C、11Bk)。在各鼓11周围,类似的要素被设置如下:带电器12(12Y、12M、12C、12Bk);曝光装置13 (13Y、13M、13C、13Bk);显影装置14(14Y、14M、14C、14Bk);一次转印刮刀17(17Y、17M、17C、17Bk);以及清洁器15(15Y、 15M、15C、15Bk)。作为代表,描述用于Bk调色剂图像形成的结构,并且为了简洁起见,通过分配类似的附图标记来省略对其它颜色的描述。因此,通过这些附图标记,这些要素将被简称为感光鼓11、带电器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刮刀17和清洁器15。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1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图1 中的逆时针方向)通过驱动源(未示出)旋转。在感光鼓11周围,依次设置带电器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刮刀17和清洁器15。
感光鼓1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12带电。然后,感光鼓11的表面通过曝光装置13曝光于根据图像信息的激光束,使得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被显影成Bk调色剂图像。此时,对其它的颜色实施类似的处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1依次通过一次转印刮刀 17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于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器15被去除。这样,感光鼓11的表面被清扫以便为下一次图像形成做准备。
另一方面,容纳于馈送盒20中或者放置在多馈送托盘25上的片材P通过馈送机构(未示出)被拾取并且被馈送到一对对齐辊。片材 P是上面形成了图像的部件。片材P的具体例子是普通纸、厚片材、树脂材料片材或高射投影仪胶片(film)等。一对对齐辊23一度(once) 停止片材P以校正倾斜馈送。然后,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时,对齐辊23将片材P馈送到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辊35 之间。辊35用于将来自带31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然后,片材P被馈送到定影装置(图像加热装置)40中。定影装置40 向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加热及加压以在片材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
[定影装置]
将描述作为在打印机1中使用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40。图 2是定影装置40的截面图。图3是定影装置40的前视图。图5示出定影装置40的结构关系。
定影装置40是用于通过加热器单元60(单元60)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图像加热装置。单元60包括柔性薄定影带603及与带603的内表面接触以加热带603的加热器600(低热容结构)。因此,带603 可被有效地加热,使得实现开始定影操作时的快速的升温。如图2所示,带603被夹在加热器600与加压辊70(辊70)之间,这样,形成压合部N。带603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旋转,并且,辊70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压合和馈送供给到压合部N的片材P。此时,来自加热器600的热通过带603 被供给到片材P,因此,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通过压合部N被加热和加压,使得通过热与压力而在片材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穿过定影压合部N的片材P与带603分离并且被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实施定影过程。将详细描述定影装置40的结构。
单元60是用于对片材P上的图像加热和加压的单元。单元60的纵向与辊70的纵向平行。单元60包含加热器600、加热器保持器601、支撑托盘602和带603。
加热器600是用于在可滑动地与带603的内表面接触的情形下加热带603的加热部件。加热器600向着辊70被压向带603的内表面,以使压合部N具有希望的压合部宽度。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的尺寸沿宽度为5~20mm(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测量的尺寸)、沿长度为350~400mm(沿图2中的前后方向测量的尺寸)且沿厚度为0.5~2mm。加热器600包含沿与片材P的馈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片材P的宽度方向)延长的基板610和发热电阻器620(发热元件620)。
加热器600沿加热器保持器60的纵向被固定于加热器保持器601 的下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620被设置在基板610的不与带603滑动接触的后侧,但是,发热元件620可被设置在基板610的与带603滑动接触的前表面上。但是,从防止可由发热元件620的不发热部分导致的不均匀加热的观点看,发热元件620优选被设置在基板610的后侧,这样,实现对基板610的均匀加热效果。将在后面描述加热器600的细节。
带603是用于在压合部N中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圆筒状(环形) 带(膜)。例如,带603包含基材603a、其上面的弹性层603b和弹性层603b上的分离(parting)层603c。基材603a可由诸如不锈钢或镍的金属材料、或者诸如聚酰亚胺(polyimide)的耐热树脂制成。弹性层603b可由诸如硅酮橡胶或含氟橡胶的弹性耐热材料制成。分离层 603c可由氟化树脂材料或硅酮树脂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带603具有外径为约30mm、长度为约330mm(沿图 2中的前后方向测量的尺寸)、厚度为约30μm的尺寸,并且,基材603a的材料为镍。在基材603a上形成具有约400μm的厚度的硅酮橡胶弹性层603b,并且,具有约20μm的厚度的氟树脂管(分离层603c) 涂敷弹性层603b。
基板610的带接触表面可具有厚度为约10μm的聚酰亚胺层作为滑动层603d。当设置聚酰亚胺层时,定影带603与加热器600之间的摩擦阻力低,因此,可抑制带603的内表面的磨损。为了进一步增强可滑动性,可以向带的内表面施加诸如油脂的润滑剂。
加热器保持器601(保持器601)用于在向着带603的内表面促压加热器600的状态下保持加热器600。保持器601具有半弓形(arcuate) 截面(图2的表面)并且用于调节带603的旋转轨道。保持器601可由耐热树脂材料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它是可从Dupont得到的Zenite 7755(商标)。
支撑托盘602通过保持器601支撑加热器600。支撑托盘602优选由即使当被施加高压时也不容易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它由SUS304(不锈钢)制成。
如图3所示,支撑托盘602在关于纵向的相对端部处由左右凸缘 (flange)411a和411b支撑。凸缘411a和411b可被简称为凸缘411。凸缘411调节带603的纵向的移动和带603的圆周方向配置。凸缘411 由耐热树脂材料等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它是PPS(聚苯硫醚树脂材料)。
在凸缘411a与加压臂414a之间,压缩促压弹簧415a。并且,在凸缘411b与加压臂414b之间,压缩促压弹簧415b。促压弹簧415a 和415b可简称为促压弹簧415。通过这种结构,通过凸缘411和支撑托盘602向加热器600施加促压弹簧415的弹性力。带603以预定的促压力被压在辊70的上表面上,以形成具有预定的压合部宽度的压合部N。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在一个端部侧为约156.8N且总共为约 313.6N(32kgf)。
如图3所示,连接器700被设置为与加热器600电连接以向加热器600供给电力的电能供给部件。连接器700可拆卸地被设置在加热器600的一个纵向端部。连接器700容易地可拆卸地安装于加热器600 上,因此,组装定影装置40以及加热器600损坏时换加热器600或带 603是容易的,由此提供良好的维护性能。在后面描述连接器700的细节。连接器是在带的外部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处沿前后方向压合加热器600的压合部件。
如图2所示,辊70是接触带603的外表面以与带603协作以形成压合部N的压合部形成部件。辊70在金属材料的芯部金属上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含芯部金属71上的弹性层72和弹性层72上的分离层73。芯部金属71的材料的例子包含SUS(不锈钢)、SUM(硫和含硫易切削钢)或Al(铝)等。弹性层72的材料的例子包含弹性固态橡胶层、弹性泡沫橡胶层或弹性多孔橡胶层等。分离层73的材料的例子包含氟化树脂材料。
本实施例的辊70包含钢的芯部金属、芯部金属71上的硅酮橡胶泡沫的弹性层72以及弹性层72上的氟树脂管的分离层73。辊70的具有弹性层72和分离层73的部分具有外径为约25mm且长度为约 330mm的尺寸。
热敏电阻630是设置在加热器600的后侧(滑动表面侧的相对侧) 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630在与发热元件620绝缘的状态下与加热器600接合。热敏电阻630具有检测加热器600的温度的功能。如图 5所示,热敏电阻630通过A/D转换器(未示出)与控制电路100连接并且向控制电路100馈送与检测的温度对应的输出。
控制电路100包括包含操作用于各种控制的CPU的电路、诸如存储各种程序的ROM的非易失性介质。程序存储于ROM中,并且, CPU读取并且执行它们以实现各种控制。控制电路100可以是能够执行类似的操作的诸如ASIC的集成电路。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0与电压源110电连接以控制来自电压源110的电力供给。控制电路100与热敏电阻630电连接以接收热敏电阻630的输出。
控制电路100对电压源110的电力供给控制使用从热敏电阻630 获取的温度信息。更具体而言,控制电路100基于热敏电阻630的输出通过电压源110控制到加热器600的电力。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00实施电压源110的输出的波数控制以调整加热器600的发热量。通过这种控制,加热器600维持在预定的温度(例如,约180℃)。
如图3所示,辊70的芯部金属71由分别设置在侧板41的后侧和前侧的轴承42a和42b旋转地保持。芯部金属的一个轴向端具有齿轮 G,以从电动机M向辊70的芯部金属71传送驱动力。如图2所示,从电动机M接收驱动力的辊70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 旋转。在压合部N中,驱动力通过辊70被传送到带603,使得带603 沿由箭头表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电动机M是用于通过齿轮G驱动辊70的驱动部分。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0与电动机M电连接以控制到电动机M的电力供给。当通过控制电路100的控制供给电能时,电动机M开始使齿轮G旋转。
控制电路100控制电动机M的旋转。控制电路100以预定的速度通过使用电动机M使辊70和带603旋转。它控制电动机,使得在定影处理操作中由压合部N压合和馈送的片材P的速度与预定的处理速度(例如,约200[mm/s])相同。
[加热器]
详细描述在定影装置40中使用的加热器600的结构。图4示出加热器实施例1的结构。图6示出连接器。图12 的部分(a)示出在加热器600中使用的发热类型。图12 的部分(b)示出用于加热器600 的发热区域切换类型。
本实施例的加热器600是利用图12 的部分(a)和部分(b)所示的发热类型的加热器。如图12 的部分(a)所示,电极A~C与A导电线电连接,并且,电极D~F与B导电线电连接。与A导电线连接的电极和与B导电线连接的电极沿纵向(图12 的部分(a)中的左右方向)交错(交替地布置),并且,发热元件被电连接于相邻的电极之间。当在A导电线与B导电线之间施加电压V时,在相邻的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作为结果,电流流过发热元件,并且,通过相邻的发热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在这种类型的加热器中,以上述的方式发热。如图12的部分(b)所示,在B导电线与电极F之间,设置开关等,并且,当开关打开时,电极B和电极C处于相同的电势,因此,没有电流流过其间的发热元件。在这种系统中,沿纵向布置的发热元件被独立地通电,使得可通过关断一部分来仅将发热元件的一部分通电。换句话说,在该系统中,可通过在导电线中设置开关等改变发热区域。在加热器600中,可通过使用上述的系统改变发热元件 620的发热区域。
发热元件不管电流的方向如何都在通电时发热,但优选发热元件和电极被布置为使得电流沿纵向流动。这种布置在以下的点优于其中电流的方向沿与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图11的部分(a)中的上下方向)的布置。当通过发热元件的通电实现焦耳发热时,发热元件与其电阻值对应地发热,因此,根据电流的方向选择发热元件的尺寸和材料,使得电阻值处于希望的水平。与沿纵向相比,上面设置了发热元件的基板的尺寸沿宽度方向非常短。因此,如果电流沿宽度方向流动,那么难以通过使用低电阻材料提供具有希望的电阻值的发热元件。另一方面,当电流沿纵向流动时,通过使用低电阻材料提供具有希望的电阻值的发热元件相对容易。另外,当对发热元件使用高电阻材料时,发热元件在通电时的厚度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温度不均匀。例如,当通过丝网印刷等沿纵向在基板上施加发热元件材料时,会沿宽度方向导致约5%的厚度不均匀。这是由于,由于由粉刷刀片导致的宽度方向的小的压力差,出现发热元件材料粉刷不均匀。出于这种原因,优选发热元件和电极被布置为使得电流沿纵向流动。
在向沿纵向布置的发热元件单独地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优选电极和发热元件被设置为使得电流流动方向在相邻的发热元件之间交替。关于发热元件和电极的布置,会考虑沿纵向布置分别在其相对端与电极连接的发热元件且沿纵向供给电力。但是,通过该布置,两个电极被设置在相邻的发热元件之间,结果是存在短路的可能性。另外,需要的电极的数量多,结果是不发热部分大。因此,优选布置发热元件和电极,使得在相邻的发热元件之间共用电极。通过这种布置,可以避免电极之间短路的可能性,并且可使得不发热部分小。
在本实施例中,共用的导电线640与图12的部分(a)的A导电线对应,并且,相对导电线650、660a、660b与B导电线对应。另外,共用电极652a~652g与图12的部分(a)的电极A~C对应,并且,相对电极652a~652d、662a、662b与电极D~F对应。发热元件620a~620l 与图12的部分(a)的发热元件对应。以下,共用电极642a~642g被简称为共用电极642。相对电极652a~652e被简称为相对电极652。相对电极662a~662e被简称为相对电极662。相对的导电线660a、660b 被简称为相对导电线660。发热元件620a~620l被简称为发热元件620。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加热器600的结构。
如图4和图6所示,加热器600包含基板610、基板610上的发热元件620、导电体图案(导电线)、以及覆盖发热元件620和导电体图案的绝缘涂敷层680。
基板610确定加热器600的尺寸和配置,并且,可沿基板610的纵向与带603接触。基板610的材料是具有高的耐热性、导热性或电绝缘性能等的陶瓷材料,诸如氧化铝或氮化铝等。在本实施例中,基板是长度(沿图4中的左右方向测量)为约400mm、宽度(图4中的上下方向)为约10mm且厚度为约1mm的氧化铝的板状部件。
在基板610的后侧,通过利用导电厚膜糊剂的厚膜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方法)设置发热元件620和导电体图案(导电线)。在本实施例中,对导电体图案使用银糊剂,使得电阻率低,并且,对发热元件 620使用银-钯合金糊剂,使得电阻率高。如图6所示,发热元件620和导电体图案被耐热玻璃的绝缘涂敷层680涂敷,使得它们在电气上得到保护以避免泄漏和短路。
如图4所示,在基板61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设置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另外,在基板610 关于基板610纵向的另一端部侧,设置发热元件620、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共用电极642a~642g和相对电极652a~652e、662a~662b。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与另一端部侧610c之间,存在中间区域 610b。在基板610关于宽度方向超出发热元件620的一个端部侧610d,设置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共用导电线640。在基板610关于宽度方向超出发热元件620的另一个端部侧610e,设置相对导电线650 和660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
作为多个发热部分的发热元件620(620a~620l)是能够通过电力供给(通电)产生焦耳热的电阻器。发热元件620是在基板610上沿纵向延伸的一个发热元件部件,并且,在区域610c(图4)中被设置为与基板610的中心部分相邻。发热元件620具有希望的电阻值,并且,具有1~4mm的宽度(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测量)、5~20μm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元件620具有约2mm的宽度和约10μm的厚度。发热元件620沿纵向的总长度为足以覆盖A4尺寸片材P的宽度 (宽度为约297mm)的约320mm。
在发热元件620上,沿纵向以间隔层叠在后面描述的7个共用电极642a~642g。换句话说,发热元件620沿纵向通过共用电极642a~642g 被隔离成6个区段。各区段的沿基板610的纵向测量的长度为约 53.5mm。在发热元件620的各区段的中心部分上,层叠6个相对电极 652、662(652a~652d、662a、662b)中的一个。以这种方式,发热元件620被分成12个子区段。分成12个子区段的发热元件620可被视为多个发热元件620a~620l。换句话说,发热元件620a~620l使相邻的电极相互电连接。沿基板610的纵向测量的子区段的长度约为26.7mm。发热元件620的子区段关于纵向的电阻值约为120Ω。通过这种结构,发热元件620能够关于纵向在一个或者多个部分区域中发热。
发热元件620关于纵向的电阻率是均匀的,并且,发热元件 620a~620l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因此,发热元件620a~620l的电阻值基本上相同。当它们以并联的方式被供给电力时,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分布是均匀的。但是,发热元件620a~620l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和/或基本上相同的电阻率不是必要的。例如,发热元件620a和620l 的电阻值可相对较小,以防止发热元件620的纵向端部的温度降低。在发热元件620的设置了共用电极642和相对电极652、662的位置,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基本上为零。但是,如果电极的宽度不大于例如 1mm,那么基板610的均热功能使得对定影处理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本实施例中,各电极的宽度不大于1mm。
共用电极642(642a~642g)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共用电极642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宽度方向与发热元件620的纵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共用电极642层叠于发热元件620上。当从发热元件620的一个纵向端计数时,共用电极642是与发热元件620 连接的电极中的奇数电极。共用电极642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共用导电线640与电压源110的一个接点110a连接。
相对电极652、662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相对电极652、 662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延伸,该宽度方向与发热元件620的纵向垂直。相对电极652、662是与发热元件620连接的电极中的上述共用电极642以外的其它电极。即,在本实施例中,它们是从发热元件620 的一个纵向端计数的偶数电极。
即,共用电极642和相对电极662、652沿发热元件的纵向被交替布置。相对电极652、662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相对导电线650、660 与电压源110的另一接点110b连接。
共用电极642和相对电极652、662用作用于向发热元件620供给电力的多个电极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奇数电极是共用电极642,偶数电极是相对电极652、662,但加热器600的结构不限于本例子。例如,偶数电极可以是共用电极642,并且,奇数电极可以是相对电极652、66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发热元件620连接的所有相对电极中的四个是相对电极652。在本实施例中,与发热元件620连接的所有相对电极中的两个是相对电极662。但是,相对电极的分配不限于本例子,而是可根据加热器600的发热宽度改变。例如,两个可以是相对电极652,并且,四个可以是相对电极662。
共用导电线640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共用导电线640 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d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 610a延伸。共用导电线640与共用电极642(642a~642g)连接,该共用电极642又与发热元件620(620a~620l)连接。共用导电线640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电气接点64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绝缘涂敷层680的绝缘,在共用导电线640与各相对电极之间提供约400μm 的间隙。
相对导电线650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相对导电线650 在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侧610e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 610a延伸。相对导电线650与相对电极652(652a~652d)连接,相对电极652又与发热元件620(620c~620j)连接。相对导电线650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电气接点651连接。
相对导电线660(660a、660b)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相对导电线660a在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侧610e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延伸。相对导电线660a与相对电极662a连接,该相对电极662a又与发热元件620(620a、620b)连接。相对导电线660a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电气接点661a连接。相对导电线660b在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侧610e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延伸。相对导电线660b与相对电极662b连接,该相对电极662b又与发热元件620连接。相对导电线660b与将在后面描述的电气接点661b 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绝缘涂敷层680的绝缘,在相对导电线660a与共用电极642之间提供约400μm的间隙。另外,在相对导电线660a与650之间以及在相对导电线660b与650之间,提供约 100μm的间隙。
电气接点641、651、661(661a、661b)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为了确保从将在后面描述的连接器700接收电力供给,电气接点641、651、661中的每一个优选具有不小于2.5mm×2.5mm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电气接点641、651、661具有沿基板610的纵向测量的约3mm的长度和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测量的不小于2.5mm 的宽度。关于基板610的纵向被设置为更接近外侧的电气接点具有沿宽度方向测量的较大的宽度。因此,与电气接点651、661的宽度方向尺寸相比,电气接点641具有较大的宽度方向尺寸。电气接点661a 具有比电气接点651、661b的宽度方向尺寸大的宽度方向尺寸。电气接点661b具有比电气接点651的宽度方向尺寸大的宽度方向尺寸。
这样,在电气接点641、651、661与电气接点640、650、660之间确保电气绝缘。电气接点的宽度方向尺寸可相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空间以避免干涉,结果是基板610的宽度方向尺寸加长。换句话说,上述的结构对于减小本实施例中的基板的宽度方向尺寸是有效的。另外,在通过的电流较大的位置,电气接点的尺寸较大。在本实施例中,与最多的发热元件连接的电气接点641、651、661中的电气接点641具有最大的宽度方向尺寸。即,电气接点641被放置于基板关于纵向的最外侧位置。
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沿基板610的纵向以约4mm的间隙被设置在超出发热元件620的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如图6所示,不在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的位置处设置绝缘涂敷层 680,使得电气接点被露出。在突出而超出带603关于基板610的纵向的边缘的区域610a上,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被集中露出。因此,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可与连接器700接触以在其间建立电连接。
当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在电气接点641与电气接点651之间施加电压时,在共用电极642(642b~642f)与相对电极652(652a~652d)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通过发热元件620c、620d、 620e、620f、620g、620h、620i和620j,电流沿基板610的纵向流动,通过相邻的发热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基本上彼此相反。作为第一发热区域的发热元件620c、620d、620e、620f、620g、620h、620i分别发热。
当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在电气接点641与电气接点661a之间施加电压时,通过共用导电线640和相对导电线660a 在共用电极642与相对电极662a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通过发热元件620a、620b,电流沿基板610的纵向流动,通过相邻的发热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作为与第一发热区域相邻的第二发热区域的发热元件620a、620b发热。
当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在电气接点641与电气接点661b之间施加电压时,通过共用导电线640和相对导电线660b 在共用电极642和相对电极662b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通过发热元件620k、620l,电流沿基板610的纵向流动,通过相邻的发热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这样,作为与第一发热区域相邻的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元件620k、620l发热。
以这种方式,通过选择被供给电压的电气接点,发热元件 620a~620l中的希望的一个或多个可被选择性地通电。
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与另一端部侧610c之间,存在中间区域610b。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共用电极642a与电气接点651 之间的区域是中间区域610b。中间区域610b是用于允许将连接器700 安装到位于带603内的加热器600的边缘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区域为约26mm。与使共用电极642a和电气接点相互绝缘所需要的距离相比,这足够大。
[连接器]
详细描述用于定影装置40的连接器700。图7是外壳750的示图。图8是接触端子710的示图。本实施例的连接器700通过安装到加热器600上与加热器600电连接。连接器700包含可与电气接点641电连接的接触端子710和可与电气接点651电连接的接触端子730。它还包括可与电气接点661a电连接的接触端子720a和可与电气接点 661b电连接的接触端子720b。连接器700夹持加热器600的从带603 延伸出的区域以不与带603接触,这样,接触端子分别与电气接点电连接。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不对连接器与电气接点之间的电连接使用焊接等。因此,可以实现并且以高的可靠性维持在定影处理操作中升温的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可关于加热器600可拆卸地安装连接器700,因此,可没有困难地替换带603和/或加热器600。将详细描述连接器700的结构。
如图6所示,具有金属接触端子710、720a、720b、730的连接器 700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被安装于加热器600上。以接触端子710为例,描述接触端子710、720a、720b、730。如图8所示,接触端子710用于电连接电气接点641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关SW643。接触端子710具有用于开关SW643和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41的电气接点711之间的电连接的电缆712。接触端子710具有沟道状配置,并且,通过沿图8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它可接收加热器600。接触端子710的接触电气接点641的部分具有接触电气接点641的电气接点711,这样,在电气接点641与接触端子710 之间建立电连接。电气接点711具有叶簧性能,并因此在加压时接触电气接点641。因此,接点710将加热器600夹在前侧和后侧之间以固定加热器600的位置。
类似地,接触端子720a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61a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关SW663。接触端子720a具有用于开关SW663与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61的电气接点721a(图8)之间的电连接的电缆722a。
类似地,接触端子720b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61b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关SW663。接触端子720b具有用于开关SW643与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61的电气接点721b之间的电连接的电缆722b(图8)。
类似地,接触端子730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51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关SW653。接触端子730具有用于开关SW643与用于接触电气接点641的电气接点731(图8)之间的电连接的电缆732(图8)。
如图7所示,金属的接触端子710、720a、720b、730在树脂材料的外壳750a上被一体化支撑。接触端子710、720a、720b、730被设置在外壳750中,使得在相邻的接触端子之间具有空间,以可在连接器700被安装于加热器600上时分别与电气接点641、661a、661b、 651连接。在相邻的接触端子之间,设置隔板以使相邻的接触端子之间电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沿基板610的宽度方向安装连接器700,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安装方法。例如,结构可以为使得沿基板的纵向安装连接器700。
[对加热器的电能供给]
描述对加热器600的电能供给方法。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能够通过根据片材P的宽度尺寸控制对加热器600的电能供给而改变加热器600的发热区域的宽度。通过这种结构,可有效地向片材P供给热。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在馈送片材P时片材P的中心与定影装置40的中心对准,因此,发热区域从中心部分延伸。结合附图描述对加热器600的电能供给。
电压源110是用于向加热器600供给电力的电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有效值为约100V(单相AC)的商业电压源(AC电压源)。本实施例的电压源110具备具有不同的电势的电压源接点110a和电压源接点110b。电压源110可以是DC电压源,如果它具有向加热器600 供给电力的功能。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0分别与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SW663电连接,以分别控制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 SW663。
开关SW643是设置在电压源接点110a与电气接点641之间的开关(继电器)。开关SW64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连接或者断开电压源接点110a与电气接点641。开关SW653是设置在电压源接点110b与电气接点651之间的开关。开关SW65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连接或者断开电压源接点110b与电气接点651。开关 SW663是设置在电压源接点110b与电气接点661(661a、661b)之间的开关。开关SW66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连接或者断开电压源接点110b与电气接点661(661a、661b)。
当控制电路100接收到作业的执行指令时,控制电路100获取要进行定影处理的片材P的宽度尺寸信息。根据片材P的宽度尺寸信息,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SW663的ON/OFF的组合被控制,使得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适合于片材P。此时,控制电路100、电压源110、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SW663用作用于通过连接器700向加热器600供给电力的电能供给部分。
当片材P是大尺寸片材(可用最大宽度尺寸)时,即,当沿纵向馈送A3尺寸片材时或者当以横向(landscape)方式馈送A4尺寸时,片材P的宽度为约297mm。因此,控制电路100控制电力供给以提供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B(图5)。为了实现这一点,控制电路100 使得开关SW643、开关SW653、开关SW663均为ON。作为结果,加热器600通过作为第一电气接点组的电气接点641、661a、661b、 651被供给电力,并且,发热元件620的所有12个子区段发热。此时,加热器600在约320mm区域上均匀发热,以满足约297mm片材P。
当片材P的尺寸为小尺寸(比最大宽度窄)时,即,当沿纵向馈送A4尺寸片材时,或者当以横向方式馈送A5尺寸片材时,片材P 的宽度约为210mm。因此,控制电路100提供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A(图5)。因此,控制电路100使得开关SW643、开关SW653 为ON且使得开关SW663为OFF。作为结果,加热器600通过作为第二电能供给部分的电气接点641、651被供给电力,使得在12个发热元件620中仅有8个子区段发热。此时,加热器600在约213mm 的区域上均匀发热,以满足约210mm的片材P。
如上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组和第二电气接点组是部分地(电气接点(641、651))共用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加热器600在加热器 60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通过单个连接器700被供给电力。换句话说,在加热器600的另一纵向端部没有设置连接器700。因此,只在一个端部处需要用于允许将连接器700安装到加热器600的基板610的边缘区域。因此,基板610的长度比在两个端部处都设置连接器时的基板长度短。换句话说,可以抑制源自连接器的可安装性的基板610 沿纵向的尺寸变大。因此,可以降低加热器600的制造成本。可以使用多个连接器,如果这多个连接器被设置在加热器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但是,从所有电气接点一起连接时关于加热器600容易安装和拆卸的观点看,单一连接器结构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例中,单个电气接点641被用作用于与电压源接点110a 连接的电气接点,不过,也可以使用用于与电压源接点110a连接的多个电气接点。然而,从抑制基板尺寸变大的观点看,本实施例的结构是优选的。
[实施例2]
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加热器。图1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示图。图14是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关系的示图。在实施例1中,对于发热元件620的电能供给与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 2012-37613中公开的电能供给不同。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中,对于发热元件620的电能供给方法与常规的例子不同。更具体而言,为了便于使用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连接器类似的连接器进行电力供给,与导电线连接的电气接点集中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侧。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除了与加热器600有关的结构以外,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相同。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向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要素分配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加热器600包含基板610、基板610上的发热元件 1620a~1620e、导电体图案(导电线)和与实施例1类似地涂敷它们的绝缘涂敷层680。发热元件1620a~1620e被简称为发热元件1620。
如图13所示,基板610的一个纵向端部610a具有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电气接点1641、1651、1661、1671。基板610的另一个端部侧610c具有发热元件620和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电极 1642、1652a、1652b、1662a、1662b、1672。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610c之间,设置中间区域610b。
在基板610上,设置作为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的导电线1640、 1650、1660、1670,这些导电线延伸而超出中间区域610b。
发热元件1620是通过对其的电力供给而产生焦耳热的电阻器。发热元件620沿纵向的总长约为320mm,这足以覆盖A4尺寸片材P的宽度(宽度约为297mm)。
发热元件620沿纵向被6个电极1642、1652a、1652b、1662a、 1662b、1672隔离成5个区段。各区段的沿基板610的纵向测量的长度约为64mm。分成5个区段的发热元件可被视为多个发热元件 1620a~1620e。
电极1672、1662a、1662b、1652a、1652b、1642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电极沿发热元件620的纵向被布置并且沿基板610 的与发热元件620的纵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延伸。
电气接点1641、1651、1661和1671是上述的导电体图案的一部分。电气接点1641、1651、1661、1671沿基板610的纵向与发热元件 620相比被设置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在相邻电气接点之间具有间隙。电气接点1641通过导电线1640与电极1642电连接。电气接点 1651通过导电线1650与电极1652a、1652b电连接。电气接点1661 通过导电线1660与电极1662a、1662b电连接。电气接点1671通过导电线1670与电极1672电连接。
通过电气接点与连接器(未示出)的连接,加热器600可被供给电力。
电压源110是用于向加热器600供给电力的电路。
SW1045、SW1046、SW1057、SW1067是设置在电压源110与各电气接点之间的开关(继电器)。
如图14所示,控制电路100与SW1045、SW1046、SW1057、 SW1067电连接以分别控制SW1045、SW1046、SW1057、SW1067的切换操作。
控制电路100根据片材P的宽度信息控制SW1045、SW1046、 SW1057、SW1067的切换操作,使得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适合于片材P的宽度。
当片材P是大尺寸片材(可用最大宽度尺寸)时,即,当沿纵向馈送A3尺寸片材时或者当以横向方式馈送A4尺寸时,片材P的宽度约为297mm。因此,控制电路100控制电源以提供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B(图14)。因此,控制电路100使得SW1046、SW1057为 ON且使SW1045、SW1067为OFF。作为结果,向发热元件1620a、 1620b、1620c、1620d和1620e供给电力。加热器600在约320mm区域上均匀发热,以满足约297mm片材P。
当片材P的尺寸为小尺寸(比最大宽度窄)时,即,当沿纵向馈送B5尺寸片材时,或者当以横向方式馈送B6尺寸片材时,片材P的宽度约为182mm。因此,控制电路100提供发热元件620的发热宽度 A(图5)。因此,控制电路100使得SW1045、SW1067为ON且使 SW1046、SW1057为OFF。作为结果,向发热元件1620b、1620c、 1620d供给电力。加热器600在约192mm区域上均匀发热,以满足约 182mm片材P。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加热器600在加热器 60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通过单个连接器700被供给电力。换句话说,在加热器600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不设置连接器700。因此,只在一个端部处需要用于允许将连接器700安装到加热器600上的基板610的边缘区域。因此,基板610的长度比在两个端部处都设置连接器时的基板长度短。换句话说,可以抑制源自连接器的可安装性的基板610沿纵向的尺寸变大。因此,可以降低加热器600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3]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加热器。图9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结构关系的示图。图11 是常规的加热器的电路图。在实施例1中,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被用于向发热元件620供给电能。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电气接点641、651、661a被用于向发热元件620供给电能。更具体而言,实施例1的电气接点661b和电气接点661a被合为一个共用的电气接点661a。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基板610上的电气接点的数量。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除了与加热器600有关的结构以外,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相同。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向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要素分配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加热器600中,发热元件620通过设置在基板61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的电气接点641、651、661被供给电力。
相对导电线662a在基板610关于宽度方向超出发热元件620的另一端部侧,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延伸。相对导电线660a的端部与电气接点661a连接。相对导电线662b在基板610 关于宽度方向超出发热元件620的另一端部侧沿基板610的纵向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延伸。相对导电线662b的端部与电气接点661a 连接。相对导电线662a和662b在基板61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包围电气接点661a。通过这种结构,电气接点661a可用作实施例1的电气接点661b和661a两者。
电气接点641、651、661a沿基板610的纵向以约4mm的间隙设置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如图6所示,在电气接点641、651、661a 的位置处不设置绝缘涂敷层680,使得电气接点被露出。因此,电气接点641、651、661a可与连接器700接触以在其间建立电连接。
当片材P是大尺寸片材(宽片材)时,控制电路100控制发热元件620以提供发热宽度B(图5)。作为结果,加热器600通过作为第一电能供给部分的电气接点641、661a、651被提供电力,使得发热元件620的所有的12个子区段发热。
当片材P是小尺寸片材(窄片材)时,控制电路100控制发热元件620以提供发热宽度A(图5)。作为结果,加热器600通过电气接点641、651被供给电力,使得发热元件620的12个子区段中的8 个子区段发热。
通过本实施例的该结构,省略一个电气接点(宽度约为3mm)和相邻电气接点之间的一个间隙(约4mm),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基板610的长度可缩短约7mm。
换句话说,可以抑制源自连接器的可安装性的基板610的尺寸变大。因此,可以降低加热器600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可通过发热区域的2个图案(大的和小的) 来操作,但是本实施例也可适用于通过发热区域的3个或更多个图案来操作的定影装置。在三图案发热区域的情况下,例如,除了电气接点641、651、661a以外,还设置附加的电气接点,不向发热元件620 供给电力。因此,对于n(整数)个对应发热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可通过n+1个电气接点(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向发热元件供给电力。
如上所述,利用实施例1的电能供给方法的加热器600可利用本实施例。另一方面,由于电气接点1641、1651、1661、1671可与不同的电压源接点(1031a和1031b)连接,因此利用实施例2的电能供给方法的加热器600不能容易地利用本实施例。即,不容易使多个电气接点形成为单个电气接点。因此,从抑制基板610的纵向尺寸变大的观点看,实施例1的电能供给方法优于实施例2的电能供给方法。
[实施例4]
将描述根据实施例4的加热器。图10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气接点的布置的示图。在实施例3中,在基板610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电气接点641、651、661a沿基板610的纵向以规则的间隔被布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与同一电压源接点接触的电气接点651a、661a之间的距离比实施例3中的小。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小设置电气接点所需要的基板610上的面积,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基板610的纵向的尺寸变大。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除了与加热器600有关的结构以外,实施例4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本上相同。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向本实施例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要素分配与实施例 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简洁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
与实施例3类似,在本实施例中,电气接点641与电压源接点110a 接触,并且,电气接点651、661a与电压源接点110b接触。因此,在在基板610上并置的电气接点641与电气接点661a之间可产生高的电势差。为了防止由于潜流放电(creepage discharge)导致的短路,优选在电气接点641与电气接点661a之间提供足够的绝缘距离。日本电器产品及材料安全法(Japanese Electrical Appliance and Material Safety Law)(附表的附录表)规定,在线间电压为50V~150V的不同极性的带电部分或其它位置中,需要的空间距离(潜流距离)约为 2.5mm。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接器700的安装公差和/或基板610 的热膨胀,提供的间隙E约为4.0mm。当电气接点641与661a之间的间隙由于电气接点641与661a之间的不平行而不恒定时,该间隙的最小值被视为间隙E。
电气接点651和661彼此相邻并且与同一电压源接点连接,因此,不在其间产生高的电势差。因此,在电气接点651和661a之间(间隙 F)几乎不出现由于潜流放电导致的短路。因此,只要提供用于加热器600的正常操作的功能绝缘,就可使得间隙F最小。但是,考虑到连接器700的安装公差和基板610的热膨胀,本实施例中的间隙F约为1.5mm。当电气接点651与661a之间的间隙由于电气接点651与 661a之间的不平行而不恒定时,该间隙的最小值被视为间隙F。间隙 E>间隙F。电气接点661a与电气接点651之间的间隙在总体上小于间隙E,这样,可减小电气接点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
从电气接点661a的观点看,这意味着以下方面。电气接点641 被设置为与电气接点661a关于基板610纵向的一个端部侧相邻,并且,电气接点651被设置为与电气接点661a的另一个端部侧相邻。电气接点661a与电气接点651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约为1.5mm)小于电气接点661与电气接点641a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约为 4mm)。即,满足间隙E>间隙F。通过这种布置,可以减小基板的长度方向尺寸。
根据本实施例,与同一电压源接点连接的两个电气接点之间的间隙减小,这样,可以减小电气接点的阵列的总宽度(电气接点和其间的间隙的宽度的总和)。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抑制基板610的长度增加。或者,在基板610的长度相同的情形下,与常规的例子相比,可以增加发热区域的图案的数量。另外,可以减小连接器700的尺寸。
电气接点的次序不限于上述的次序。例如,电气接点641a可被设置在最接近基板610的中心的位置。但是,电气接点641a和与连接其它电气接点的电压源接点(110b)不同的电压源接点(110a)连接,并且,与电气接点641a相邻的电气接点的数量优选地少。因此,在并置多个电气接点的情况下,优选地电气接点641a被设置在阵列的端部处。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当与同一电压源接点连接的电气接点的阵列沿纵向延伸时,提供有利的效果。因此,当沿基板610 的纵向布置与同一电压源接点连接的更多数量的电气接点时,有利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当电气接点的数量与实施例1中的发热区域的图案的数量(例如,3)对应地增加时,本实施例是有效的。
在以上的描述中,电气接点的布置被应用于实施例3的结构,但该布置不限于应用于实施例3。例如,本实施例的电气接点的布置可被用于实施例1中。当该布置被用于实施例1的结构时,电气接点661a 与电气接点661b之间的间隙以及电气接点661b与电气接点651之间的间隙可减小。如果沿基板610的纵向布置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 与电压源接点(110b)连接的多个电气接点,那么本实施例的电气接点的布置可被应用于其它结构。
但是,不容易将本实施例的电气接点的布置应用于实施例2的电能供给方法的情况。这是由于,实施例2中的电气接点1641、1651、 1661、1671可与不同的电压源接点连接。因此,难以减小电气接点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通过减小电气接点之间的间隙增加基板610的长度,但是,可出于另一目的利用减小的结果。例如,当电气接点均沿基板的宽度方向被布置时,可通过减小电气接点之间的间隙抑制宽度的增加。同时,当沿基板的纵向测量的电气接点的宽度约为3mm时,沿基板610的纵向布置的电气接点可减少,因此,可以抑制基板610的长度的增加。
以上实施例中的加热器本身可被概括如下:
A.一种加热器,包括:延长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气接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气接点和第二分组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并且在更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与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电连接。
B.一种加热器,包括:延长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气接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气接点和第二分组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并且在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与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电连接。
C.一种加热器,包括:延长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气接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气接点和第二分组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加热器部分在更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包含相互电气隔离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中的相邻电气接点之间并与所述相邻电气接点接触的部分。
D.一种加热器,包括:延长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气接点;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气接点和第二分组的电气接点,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气接点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加热器部分在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包含相互电气隔离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组电气接点中的相邻电气接点之间并与所述相邻电气接点接触的部分。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特定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适当地改变尺寸。在本发明的概念中,实施例可被修改。
加热器600的发热区域不限于上述的基于在供给片材时其中心与定影装置的中心对准的例子。作为替代方案,加热器600的发热区域可修改为满足在供给片材时其一端与定影装置的端部对准的情况。更具体而言,与发热区域A对应的发热元件不是发热元件620c~620j,而是发热元件620a~620e。通过这种布置,当发热区域从用于小尺寸片材的发热区域切换到用于大尺寸片材的发热区域时,发热区域不是在两个相对端部处都扩大,而是在相对端部中的一个处扩大。
加热器600的发热区域的图案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可以提供三个或更多个图案。
发热元件620的形成方法不限于在实施例1、2中公开的形成方法。在实施例1中,在沿基板610的纵向延伸的发热元件620上层叠共用电极642和相对电极652、662。但是,以沿基板610的纵向延伸的阵列的形式形成电极,并且,可在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发热元件620a~620l。
电气接点的数量不限于三个或四个。如果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 610a中设置所有的电气接点,那么可以设置五个或更多个电气接点。例如,在实施例1中,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可以设置与电气接点641、651、661a、661b不同的电气接点。
与电压源接点110a连接的电气接点不限于电气接点641。例如,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可以设置与电气接点641不同且与电压源接点110a连接的电气接点。
带603不限于在其内表面处由加热器600支撑并且由辊70驱动的带。例如,可以使用带在多个辊周围延伸并且通过辊中的一个驱动的所谓的带单元类型。但是,从低热容量的观点看,实施例1~4的结构是优选的。
与带603协作以形成压合部N的部件不限于诸如辊70的辊部件。例如,它可以是包含在多个辊周围延伸的带的所谓的加压带单元。
成为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能够形成全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它也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它们的功能的多功能机等。
图像加热装置不限于用于在片材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装置。它可以是用于将半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成全定影图像的装置或者加热已定影图像的装置。因此,例如,作为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装置40可以是用于调整图像的光泽度和/或表面性能的表面加热装置。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更方式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能够用于图像加热装置的加热器,该图像加热装置包含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电能供给部分、与电能供给部分电连接的连接器部分、以及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环形带,其中,所述加热器能够与带接触以加热带,所述加热器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气接点;
包含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的多个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沿所述基板的纵向以预定间隙被交替地布置;以及
设置在所述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以在相邻电极部分之间电连接的多个发热部分,所述发热部分能够通过相邻电极部分之间供给的电力而发热;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均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被集中设置在基板的所述一个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还包括能够在所述一个端部侧被所述连接器部分压合的压合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包含第三电气接点和第四电气接点,并且,所述第一电气接点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三电气接点和所述第四电气接点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一个纵向端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具有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测量的如下宽度方向尺寸:该宽度方向尺寸比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三电气接点被设置在比所述第四电气接点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一个纵向端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三电气接点具有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测量的如下宽度方向尺寸:该宽度方向尺寸比所述第四电气接点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为沿纵向以其间的间隙E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相邻的第三电气接点,和被设置为沿纵向以其间的间隙F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相邻的第四电气接点,其中,间隙F比间隙E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在所述电气接点中,仅有一个电气接点能够与电能供给部分的第一端子电连接。
8.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电能供给部分;
与电能供给部分电连接的连接器部分;
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环形带;
被设置在所述带内部并且沿所述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够通过连接器部分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气接点;
包含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的多个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沿所述基板的纵向以预定间隙被交替地布置;以及
设置在所述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以在相邻电极部分之间电连接的多个发热部分,所述发热部分能够通过相邻电极部分之间的电力供给而发热;
其中,当具有能够用于所述装置的最大宽度的片材被加热时,所述电能供给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有的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向所有的所述发热部分供给电能,使得所有的所述发热部分发热,并且其中,当具有比最大宽度小的宽度的片材被加热时,所述电能供给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的一部分向第一发热部分、和第二发热部分的一部分供给电能,使得所述发热部分的一部分发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均被设置在所述基板关于纵向的一个端部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被集中设置在基板的所述一个端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能够在所述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外侧被所述连接器部分压合的压合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气接点包含第三电气接点和第四电气接点,所述第一电气接点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三电气接点和所述第四电气接点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一个纵向端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具有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测量的如下宽度方向尺寸:该宽度方向尺寸比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气接点被设置在比所述第四电气接点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一个纵向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三电气节点具有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测量的如下宽度方向尺寸:该宽度方向尺寸比所述第四电气接点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器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为沿纵向以其间的间隙E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相邻的第三电气接点,以及被设置为沿纵向以其间的间隙F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相邻的第四电气接点,其中,间隙F比间隙E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电气接点中,仅有一个电气接点能够与电能供给部分的第一端子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发热部分通过所有的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被供给电能时,通过发热部分中的相邻发热部分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能供给部分包含AC电路。
17.一种加热器,包括:
延长的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极部分;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极部分和第二分组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
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并且在更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与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电连接。
18.一种加热器,包括:
延长的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极部分;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极部分和第二分组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
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并且在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与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电连接。
19.一种加热器,包括:
延长的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极部分;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极部分和第二分组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
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加热器部分在更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包含相互电气隔离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并与所述相邻电极部分接触的部分。
20.一种加热器,包括:
延长的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二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和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气隔离的第三电气接点;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二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三共用导电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气接点电连接的第一组电极部分;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以交错的关系沿所述基板的纵向被布置,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包含第一分组的电极部分和第二分组的电极部分,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共用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分组的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三共用导电线电连接;以及
延长的能够通电的加热器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所述加热器部分在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加热器部分的表面处,包含相互电气隔离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组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并与所述相邻电极部分接触的部分。
CN201510276229.2A 2014-05-26 2015-05-26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Active CN105278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594 2014-05-26
JP2014-108594 2014-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8298A CN105278298A (zh) 2016-01-27
CN105278298B true CN105278298B (zh) 2019-09-20

Family

ID=5317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6229.2A Active CN105278298B (zh) 2014-05-26 2015-05-26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94334B2 (zh)
EP (1) EP2953422B1 (zh)
JP (1) JP6584136B2 (zh)
KR (1) KR20150136020A (zh)
CN (1) CN105278298B (zh)
BR (1) BR102015012041A2 (zh)
RU (1) RU2615589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9250B2 (en) 2015-01-14 2016-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the heater having heat generating portions disposed offset from a center line of a substrate
JP6818419B2 (ja) * 2016-03-24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加熱装置
WO2017209938A1 (en) * 2016-05-31 2017-12-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ductive heater
US20170363995A1 (en) * 2016-06-20 2017-12-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ter and heating apparatus
US10838332B2 (en) * 2016-07-21 2020-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US10274889B2 (en) * 2017-03-03 2019-04-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a blocking member that permits mounting of a heater unit and prevents mounting of the heater unit based on a state of a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0586A (ja) * 1991-10-04 1993-04-23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H0633390U (ja) * 1992-09-30 1994-04-2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面状発熱体
JPH06202503A (ja) * 1992-12-26 1994-07-22 Canon Inc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JPH06250539A (ja) * 1993-02-26 1994-09-09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6084208A (en) * 1993-02-26 2000-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which prevents temperature rise in non-paper feeding portion, and heater
JPH07160131A (ja) * 1993-12-01 1995-06-23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H0831555A (ja) * 1994-07-14 1996-02-02 Asahi Glass Co Ltd 窓ガラス加熱装置
JPH10302868A (ja) * 1997-04-21 1998-11-13 Canon Inc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113931A (ja) * 1998-10-08 2000-04-21 Canon Inc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ヒータ用コネクタ
JP3647290B2 (ja) 1998-11-30 200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55775A (ja) * 2000-03-10 2001-09-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15839A (ja) * 2000-06-29 2002-01-18 Canon Inc 加熱体、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82804B2 (en) * 2003-05-13 2005-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user and fusing roller useable in a printing process, laser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US6870140B2 (en) * 2003-05-21 2005-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Universal fuser heating apparatus with effective resistance switched responsive to input AC line voltage
RU2306588C2 (ru) * 2003-12-03 2007-09-20 Михаил Рудольфович Предтеченский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на бумаг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JP4599176B2 (ja) * 2004-01-23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4241476B2 (ja) 2004-04-0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6866B2 (ja) 2004-12-14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4533233B2 (ja) 2005-05-02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7018912A (ja) * 2005-07-08 2007-01-25 Canon Inc 加熱体および加熱装置
US7729628B2 (en) 2005-09-13 2010-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ower than a target low temperature
JP5224663B2 (ja)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224664B2 (ja)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8159421A (ja) * 2006-12-25 2008-07-10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板状ヒータ、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786B2 (ja) 2007-10-09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53240B2 (ja) * 2008-03-14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5335545B2 (ja) 2009-05-11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558953B2 (ja) 2010-07-27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2478B2 (ja) 2010-08-04 2014-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5232B2 (ja) * 2010-09-29 2014-05-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5485B2 (ja) 2010-11-02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1355A (ja) 2011-03-01 2012-09-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32149B2 (ja) * 2011-06-02 2015-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2013044838A (ja) 2011-08-23 2013-03-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5460B2 (ja) 2012-05-14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体、及びその加熱体を備える画像加熱装置
JP5959944B2 (ja) 2012-06-05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6061608B2 (ja) * 2012-10-17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3422A3 (en) 2016-03-30
JP2016006500A (ja) 2016-01-14
KR20150136020A (ko) 2015-12-04
JP6584136B2 (ja) 2019-10-02
BR102015012041A2 (pt) 2015-12-01
US9594334B2 (en) 2017-03-14
RU2015118703A (ru) 2016-12-10
EP2953422B1 (en) 2018-11-07
US20150338805A1 (en) 2015-11-26
RU2615589C2 (ru) 2017-04-05
CN105278298A (zh) 2016-01-27
EP2953422A2 (en)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8298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CN105319913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EP2977823B1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301938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RU2619048C2 (ru) Нагреватель и содержащее 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гре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9423736B2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666029B2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EP3001251B1 (en) Heater,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hea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ter
CN105404120B (zh) 加热器、包含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和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JP2019012634A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17102163A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JP2017173579A (ja) ヒ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