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9986A - 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69986A CN105269986A CN201510353612.3A CN201510353612A CN105269986A CN 105269986 A CN105269986 A CN 105269986A CN 201510353612 A CN201510353612 A CN 201510353612A CN 105269986 A CN105269986 A CN 105269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motor
- paper
- reverse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2—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changing orientation of sheet by on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forwarding means, i.e. without the use of stop or register wal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1—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inclined-stacked articles with separator rollers above the sta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4—Varying the phase of feed relative to the receiving mac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08—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incorrect front regis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8—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reversing the forward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1—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 B65H2301/51212—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of handled material, e.g. forming a loo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2—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radial plate c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Other features of 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2—Bidirectional powered handling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2—D-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1—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 B65H2404/513—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with 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area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1—Direction of movement
- B65H2513/412—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motor powering the handling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70—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51—Encoders, e.g. lin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80—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 B65H2553/81—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on a movable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能够准确地进行使第1辊与第2辊中的至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辊反转而使介质向输送方向的相反侧反向输送所进行的介质的纠偏。具备给送辊35、与给送辊35相比设置在用纸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对、使给送辊35驱动的第1马达、使输送辊对驱动的第2马达、和对第2马达进行控制并进行伴随由输送辊对所进行的用纸的反向输送的纠偏工作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将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量抑制为输送辊对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的抑制电流使反转电流Ir1和维持电流Ih在第1马达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给送介质的过程中进行消除介质的歪斜(斜行,skew)的纠偏工作的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具有用纸(介质的一例)的纠偏功能的给送装置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在在给送用纸的过程中比给送辊(第1辊的一例)靠给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具备输送辊对(第2辊的一例),在将用纸的顶端部从输送辊对的咬合点按预定量送出到下游侧后,在使给送辊停止了的状态下使输送辊对反转,从而进行用纸的纠偏。即,进行:将由给送辊给送的用纸的顶端按预定量向输送辊对的咬合点的更下游侧送出的“咬送工作”;和之后在使给送辊停止了的状态下使输送辊对反转的“释放工作”。此时用纸处于由给送辊与减速辊咬合的状态,所以顶端被向上游侧释放的用纸,在给送辊与输送辊对之间挠曲、并且用纸顶端仿照输送辊对的咬合点即变为平行以去除歪斜。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中,在用纸厚的情况下,在进行释放工作时,为了防止给送辊反转,而具备制动手段(给送辊的反转防止手段)。
另外,料斗由弹性部件沿从待机位置向给送位置的方向施力,经由在给送辊的旋转轴所设置的凸轮与在料斗所设置的凸轮随动件的卡合,通过给送马达的动力与给送辊的旋转轴的旋转联动而在待机位置与给送位置之间倾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4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给送辊的小径化、给送过程中用纸的打滑、用纸的给送开始定时的不一致等原因,在给送马达的停止状态下所进行的释放工作的过程中,若来自料斗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旋转轴,则给送辊反转,有时不能准确地进行纠偏。在引用文献1的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给送辊因由厚纸构成的用纸的韧性而反转,而设置有制动手段(给送辊反转防止手段),但是设置制动手段会妨碍给送装置以及打印机的小型化,而且存在装置构造变复杂这一问题。
此外,这种问题不限定于对料斗施力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为原因的情况,在用第2辊对介质进行反向输送以进行纠偏的结构中,在第1辊因某种外力而过度反转了的情况下,同样无法准确地进行纠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其中,能够准确地进行使第1辊与第2辊中至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辊反转而使介质向输送方向的相反侧反向输送所进行的介质的纠偏。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以下,关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作如下记载。
解决上述问题的给送装置,具备:第1辊;与所述第1辊相比设置在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辊;使所述第1辊驱动的第1马达;使所述第2辊驱动的第2马达;和对所述第2马达进行控制并进行伴随由所述第2辊所进行的介质的反向输送的纠偏工作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以进行纠偏工作的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使将所述第1辊的反向输送速度抑制为所述第2辊的反向输送速度以下的抑制电流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
根据该结构,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控制部对第2马达进行控制而使第2辊反转,并且在第1马达流动抑制电流。其结果,由于第2辊的反转将介质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反向输送,并且第1辊的反向输送速度(零以上的速度)被抑制为第2辊的反向输送速度以下。因此,使得第1辊的过度反转得到抑制。例如若第1马达在其通电被切断了的状态下停止从而抑制第1辊反转的力变弱,则在施加了某种外力(作为一例为装置所具备的弹簧的作用力)时第1辊恐会过度地反转并且/或者、恐会在第1辊产生向反转方向的较大的力。该情况下,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的部分介质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拉拽而变得无法准确地进行纠偏。但是,通过在第1马达流动抑制电流,从而使得第1辊的过度反转或向反转方向的较大的力的发生得到抑制。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使第1辊与第2辊中至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辊反转而使介质向输送方向的相反侧反向输送所进行的介质的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所述抑制电流为将所述第1马达保持在停止状态的维持电流。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第2马达使第2辊反转的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在第1马达流动维持电流,所以第1辊被保持在停止状态(也就是反向输送量为零的状态)。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所述抑制电流是能够按所述第2辊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的反向输送量使所述第1辊反向输送的值的反转电流,所述控制部通过在所述纠偏工作的过程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所述反转电流从而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第2马达使第2辊反转的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在第1马达流动反转电流,从而第1辊按第2辊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的反向输送量反转。由此,即使受到例如某种外力,因为第1马达中流动反转电流而被通电,所以与处于通电被切断的停止状态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第1辊的反向输送量变得比第2辊的反向输送量多的过度反转。另外,由于第1辊的反转,第1辊与第2辊之间的部分的介质的挠曲量相对而言变短。因此,能够将第1辊与第2辊之间的介质的挠曲量抑制地较短,同时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以进行纠偏工作的纠偏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将要消除由于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而在第2辊与第1辊之间所形成的挠曲的介质的复原力使第1辊反转,所述控制部使反转电流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对由所述介质的所述复原力所实现的所述第1辊的反转予以辅助。
根据该结构,在纠偏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利用介质将要消除由于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而在第2辊与第1辊之间所形成的挠曲的复原力所实现的第1辊的反转,由于反转电流在第1马达流动而得到辅助。由此,能够利用通过第2辊的反转所形成介质的挠曲复原力,进行第1辊的反转。这样利用介质的挠曲复原力使第1辊反转,所以能够将介质的挠曲量抑制地较短,而且抑制由第1辊的过度反转所导致的介质的拉拽。由此,能够在纠偏工作的过程中将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所形成的介质的挠曲量抑制地较短,同时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具备料斗,该料斗载置给送前的介质并且设置为能够在由弹性部件向接近所述第1辊的方向施力了的状态下移位,所述第1辊的旋转轴经由凸轮机构工作连结于所述料斗,在进行所述纠偏工作的所述第1辊的旋转区域,所述料斗经由所述凸轮机构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工作。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纠偏的第1辊的旋转区域,料斗经由凸轮机构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工作。由此,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即使对第1辊施加由弹性部件产生的作用力,也能够抑制第1辊按高于第2辊的反向输送速度的过度的反向输送速度反转。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所述第1辊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而可传递动力地与所述第1马达连结,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配合所述第2马达的反转驱动而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反转电流以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在此,第1马达的反转驱动只要能够将反转方向的力付与单向超越离合器即可,第1马达的输出轴并非必须反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控制部配合第2马达的反转驱动,作为抑制电流使反转电流流动以使第1马达反转驱动。通过使第1马达反转驱动,从而将反转方向的力付与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结果,使给送辊反转使来自单向超越离合器的负载减小,能够利用由介质的挠曲所产生的复原力使第1辊反转。由此,能够将第1辊与第2辊之间的介质的挠曲量抑制地较短,能够减少由过度的挠曲量所致的介质的起褶等损伤,而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纠偏工作。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中所述介质被所述第2辊咬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反转电流以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之后,至少在所述介质未被所述第2辊咬合的期间,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维持电流。
根据该结构,在纠偏工作期间中介质被第2辊咬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在第1马达流动反转电流,从而第1马达被反转驱动。因此,通过抑制第1辊过度反转同时使其适度反转,从而能够抑制过度的挠曲量的形成。之后,至少在介质未被第2辊咬合的期间,在第1马达流动维持电流。因此,即使某种外力施加于第1辊,也使第1辊过度地反转的情况得到抑制。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由介质的过度挠曲量所致的介质的起褶等损伤的发生,同时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上述给送装置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多次进行或增大或减小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变化。此外,减小反转电流的情况包括:使第1马达处于可通电状态下流动的电流值为零的情况;和在第1马达流动使第1马达的反转速度为零的维持电流的情况。
根据该结构,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多次进行或增大或减小使第1马达反转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变化,所以能够反复进行用于纠偏的介质的挠曲的形成和由将要消除挠曲的介质的复原力所实现的第1辊的反转。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由介质的过度的挠曲量所致的介质的起褶等损伤,同时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给送装置和对由所述给送装置给送的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头。根据该结构,通过记录头对由给送装置给送的介质实施记录。此时,在介质的给送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进行使第1辊与第2辊中至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辊反转而使介质向输送方向的相反侧反向输送所进行的介质的纠偏。其结果,能够在歪斜少的介质上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给送辊的侧视图,(b)是表示比较例的给送辊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自动给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4(a)~(c)是对自动给送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的示意侧视图。
图5(a)~(d)是表示自动给送装置中的给送辊与料斗经由凸轮机构而联动的样子的示意侧视图。
图6是表示打印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纠偏工作中的第1马达的电流值与第2马达的电流值的线图。
图8(a)、(c)、(e)、(g)是表示咬送释放方式的纠偏工作的示意侧视图,(b)、(d)、(f)、(h)同样是示意平面图。
图9是对给送辊与输送辊对之间的用纸的挠曲量过度的情况下的问题进行说明的示意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给送辊与输送辊对之间的用纸的挠曲量被恰当控制的纠偏工作的示意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伴随咬送释放方式的纠偏工作的给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变形例的纠偏工作中的第1马达的电流值的线图、(b)是表示不同于(a)的变形例的纠偏工作中的第1马达的电流值的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7…作为给送装置的一例的自动给送装置、23…记录头、32…料斗、35…构成给送机构的一例的给送辊、36…旋转轴、40…第1马达(给送马达)、43…单向超越离合器、46…凸轮机构、47…凸轮、48…凸轮随动件、51…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压缩弹簧、53…输送辊对、53a…作为第2辊的一例的输送驱动辊、60…第2马达(输送马达)、73,74…编码器、70…作为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80…构成控制部的一例的计算机、P…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用纸、Ir1…作为抑制电流的一例的反转电流、Ih…作为抑制电流的一例的维持电流、V1…给送辊(第1辊)的反向输送速度、V2…输送辊对(第2辊)的反向输送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化成作为印刷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作为一例为便携型的喷墨式彩色打印机。在具有薄型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装置主体12的前面(图1中右面),设置有供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等之用的操作面板13。在操作面板13设置有包括液晶面板的显示部14以及包括操作开关群的操作部15。操作部15包括电源开关15a、以及在显示部14的菜单画面上选择所期望的项目等时所操作的多个操作开关15B等。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2的背面部设置有作为给送装置的一例的自动给送装置17(以下也简称为“给送装置17”),该给送装置17具备能够在由一对边缘引导部16a将用纸P在宽度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下放置的给送托架16。此外,给送装置17,除具备给送托架16的料斗方式外,也可以并设从可装卸地装配于装置主体12的给送盒内的用纸群中一张一张地给送用纸的盒给送方式和/或、放出而给送在装置主体12的外侧或内侧所放置的卷筒纸的卷筒纸给送方式。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设置有例如串行式的印刷机构。构成印刷机构的滑架21设置为能够被导向轴22引导而在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状态。在滑架21的下部安装有记录头23。由给送装置17将用纸P给送到记录头23能够进行记录的位置。关于被给送的用纸P,在滑架21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过程中从记录头23对用纸P的表面喷射墨滴,从而对用纸P实施文字和/或图像等的印刷。印刷完毕的用纸P,从装置主体12的前面的排出口12a被排出,并被装载于例如滑动式的堆叠器24(排纸托架)上。
另外,对于装置主体12,能够供给来自商用交流电源30(参照图6)的交流电经由未图示的AC适配器而转换出的预定电压的直流电,在此基础之上,作为打印机11的携带时等的电源也可以使用被收置于装置主体12内的电池28。
接下来,参照图3就自动给送装置17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参照图1)配置有上侧和前侧开口的大致四棱箱状的主体框架31,在该主体框架31的内部背面侧的位置,以实现能够以位于其宽度方向两侧稍稍靠上方的支轴33为中心倾动的倾斜姿势的状态安装有在宽度方向(与扫描方向X相同)上延伸的四棱板状的料斗32。在料斗32设置有用于放置用纸的载置面部32a、和能够将被放置在载置面部32a上的用纸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的一对边缘引导部16a。
在料斗32的下侧在扫描方向X上以比最大用纸宽度稍宽的宽度形成有例如树脂制的导向件形成部件34,该导向件形成部件34的上面(底面)具有能够从下侧支撑被载置(放置)于料斗32上的例如用纸群的顶端部(下端部)的介质引导面34a。
在比料斗32靠给送方向Y下游侧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以固定于在导向件形成部件34的上方位置所架设的旋转轴36的状态设置有作为第1辊的一例的1个给送辊35。本实施方式的给送辊35,由从其轴线方向所见的侧视形状具有D形的D形辊构成。而且,给送辊35的外周面具有能够与在给送过程倾动到给送位置(上升位置)的料斗32上的用纸P接触的圆弧面35a和能够从该料斗32上的用纸P离开的扁平面35b。
如图3所示,在与给送辊35相对的下侧位置,设置有能够以从导向件形成部件34露出的状态旋转且直径比给送辊35小的减速辊37。介质引导面34a在到达由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咬合为止的区域,形成为越向给送方向下游侧越稍稍上升的有斜度的面。在导向件形成部件34中,由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咬合而将用纸送出的区域形成为越向给送方向下游侧越下降的有斜度的面,进一步其下游侧成为比较水平的扁平面。在该下降的有斜度的面与扁平的面上,多条肋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打开间隔并且沿输送方向Y延伸,由该多条肋形成了从下侧支撑由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给送的用纸的介质引导部34B。
另外,主体框架31的在图3的右端下部所设置的第1马达40(给送马达)为自动给送装置17的动力源。在主体框架31的一方(图3中右侧)的侧板31a的外侧配置有将第1马达40的动力传递到旋转轴36的动力传递机构38。旋转轴36利用动力传递机构38的输出而旋转,从而给送辊35旋转。
动力传递机构38具备2个二级齿轮41、42以及单向超越离合器43。嵌于第1马达40的驱动轴的小齿轮44与二级齿轮41的大径部41a啮合,该二级齿轮41的小径部41B与二级齿轮42的大径部42a啮合。该二级齿轮42的旋转被输入单向超越离合器43。单向超越离合器43只允许给送辊35向旋转轴36传递一个方向的旋转力,不允许向相反方向传递旋转力。即,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43向给送辊35传递给送方向(正转方向)的旋转,但是不传递与给送方向相反侧的旋转(反转)。只是,给送辊35,仅通过不传递来自第1马达40的反转的动力,就能够相对于单向超越离合器43独立地自由地进行反转。在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下侧附近位置,以能够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的状态设置有触发杆45,该触发杆45的顶端部能够与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外周上的一处卡止。给送辊35每旋转一次触发杆45都会与单向超越离合器43卡止,从而给送辊35从待机位置起每旋转一次都会停止。
在旋转轴36中的成为单向超越离合器43侧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在图3中的左侧侧板31B的内面侧,设置有将旋转轴36的旋转转换成料斗32的倾动工作的凸轮机构46。凸轮机构46具备嵌于旋转轴36的另一端部的凸轮47和能够在料斗32的另一端部与凸轮47卡合地形成的凸轮随动件48。
另外,在输送方向Y上在料斗32与给送辊35之间的区域,以受弹簧(省略图示)的作用力而向上方被施力的状态设置有能够相对于介质引导面34a伸出退入地设置的一对制动器49。一对制动器49在给送前位于突出的待机位置,在给送过程退入不从介质引导面34a突出的退避位置使得允许送出料斗32上的最靠上层的用纸P,之后,为了防止后续的用纸P被一起给送的重叠输送而再次突出从而被配置于待机位置。一对制动器49利用第1马达40的动力经由凸轮机构75(图6参照)在给送辊35旋转一次的过程中的预定定时伸出退入。
接下来,参照图2一边与比较例的给送辊进行对比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给送辊的特征进行说明。图2(a)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给送辊35的侧视图,图2(b)示出与现有技术相当的比较例的给送辊100的侧视图。如图2(b)所示,比较例的给送辊100与图2(a)所示的给送辊35同样为具有圆弧面100a和扁平面100B的D形辊,从旋转轴101的中心到圆弧面100a的外径比图2(a)的外径大。
图2(a)、(b)所示给送辊35、100均在圆弧面35a、100a与料斗上的用纸抵接,能够在圆弧面的区间进行用纸的给送。另外,经由凸轮机构46克服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压缩弹簧51(图4参照)的弹性力将料斗按下,直到给送辊35、100旋转一次而回到该图的待机状态为止。此时,通过料斗的压缩弹簧51的弹性力对旋转轴36施加反转方向的作用力。在施加了该反转方向的作用力时,若用纸的顶端部未被输送辊对咬合并且/或者该咬合力相对较弱,则用纸恐会由于给送辊的反转而被反向输送。因此,如图2(b)所示,以往(比较例)的给送辊100中,将给送使用区域FA2和料斗退避区域HA2设定为不重叠的不同角度范围,其中,该给送使用区域FA2是用纸P的顶端部被输送辊对咬合的咬送工作完成为止的给送中所使用的区域,该料斗退避区域HA2是成为使料斗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从给送位置向待机位置退避的过程的区域。因此,圆弧面100a的周长变得相对较长,这成为给送辊100大型化的原因。
相对于此,在图2(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给送辊35,圆弧面35a的整个周向区域为介质的咬送工作完成为止的给送所使用的给送使用区域FA1。而且,成为使料斗32克服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从给送位置向待机位置退避(按下)的过程的料斗退避区域HA1,与给送使用区域FA1的终端侧部分重叠。因此,给送辊35,其圆弧面35a的周长可以比比较例的圆弧面100a的周长短,与比较例的给送辊相比变得小型(小径化)。
但是,若料斗退避区域HA1与给送使用区域FA1重叠,则在后述的纠偏过程中,在料斗退避区域HA1内,第1马达40以用纸P的顶端部未被作为第2辊的一例的输送辊对53(参照图4)咬合的状态停止。因此,担心给送辊35由于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一下子反转从而用纸P被过度反向输送。该用纸P的反向输送成为纠偏效果降低和/或、使用纸P停止于印刷开始位置(纸端初露位置)的纸端初露位置精度降低的原因。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2(a)所示的小径给送辊35,同时通过马达控制来进行抑制上述纠偏效果降低和/或纸端初露位置精度降低的对策。该马达控制的详情后述。
接下来,参照图4就给送装置17的工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按斜状配置的料斗32被支撑为能够以其靠上侧部分的支轴33为中心在预定角度的范围内倾动的状态。料斗32由插在料斗32与固定于主体框架31的支撑部件50之间的压缩弹簧51向接近给送辊35的方向(图4中左上方向)施力。在料斗32的下端附近,以能够以旋转轴36为中心旋转的状态配置有给送辊35。用纸P以由载置面部32a支撑其背面且其顶端部(下端部)由介质引导面34a支撑的状态被放置于料斗32。料斗32在从给送辊35离开的图4(a)所示的待机位置与所放置的用纸P能够与给送辊35接触的图4(b)所示的给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在与给送辊35相对的部位,配置有与给送辊35一起将最靠上层的用纸P送出的减速辊37。减速辊37能够以被转矩限制器等转矩限制机构付与一定旋转负载的状态从动旋转、且由未图示的弹簧向接近给送辊35的方向施力。在料斗32被配置于图4(b)所示的给送位置时,所给送的用纸P被夹持在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之间。由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所给送的用纸P,一边被形成输送路径的导向件部件52的上面引导一边被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
在由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所确定的送出位置的输送方向(给送方向)下游侧,在输送方向Y上夹着支撑台55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各位置分别配置有输送辊对53以及排出辊对54。支撑台55配置于用纸P的输送路径的下侧,至少支撑用纸P中要由记录头23实施印刷的部分。
如图4(b)所示,若在料斗32向给送位置向上移动了的状态下给送辊35沿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其中最靠上层的1张用纸P由减速辊37从其他用纸分离开同时向给送方向下游侧给送。
如图4(a)~(c)所示,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检测给送路径上有无用纸P的纸检测器56(纸有无传感器)。纸检测器56具备以其下端达到用纸输送路径的长度延伸的杆57和以杆57的上端部为检测对象的光学式传感器部58。在纸检测器56的检测区域中没有用纸P的状态下,杆57因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返回图4(a)、(b)所示的原位置从而关闭,若所给送的用纸P的顶端按压杆57的下端从而使杆57倾动成图4(c)所示那样,则纸检测器56打开。打印机11中,以纸检测器56检测到用纸P的顶端而打开时的用纸位置为基准(例如原点)来管理输送方向Y上的用纸P的位置。接着,对用纸P进行给送直至其顶端达到记录头23的印刷开始位置,但是在该给送工作的途中,为了消除用纸P相对于输送路径倾斜的歪斜(斜行),而进行伴随由输送辊对53的反转所实现的用纸P的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反向输送的、后述的纠偏工作。
输送辊对53与排出辊对54以第2马达60(输送马达)(参照图6)为动力源而被驱动。各辊对53、54分别包括用第2马达60的动力来旋转驱动的驱动辊53a、54a和分别抵接于驱动辊53a、54a而一起转动的从动辊53b、54b。用纸P由两个辊对53、54以在输送方向Y上在二个部位夹持(咬合)的状态沿输送方向Y被输送。
另外,在滑架21中比记录头23靠输送方向Y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纸宽传感器59。该纸宽传感器59为接受朝向支撑台55照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光学式传感器,通过使滑架21待机于用纸P要给送到的位置,从而检测用纸P的顶端并且/或者、在滑架21向扫描方向X移动时检测用纸P的扫描方向X(宽度方向)的侧端。
如图4(c)所示,在印刷开始位置纸端初露的给送过程的中途,进行以从料斗32被给送的用纸P的顶端部被输送辊对53咬合而按预定长度向其下游侧突出的状态、使其顶端部被输送辊对53咬送的咬送工作。从该状态起进行释放工作:使用纸P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反向输送而松开输送辊对53对用纸P的咬合,从而将其顶端部从输送辊对53向输送方向Y上游侧释放。利用由因该用纸P的释放工作所出现的用纸P的挠曲所产生复原力,从而消除用纸P的歪斜(斜行)。
如图4所示,滑架21在与输送辊对53和排出辊对54之间的部分的输送路径相对的上方位置沿扫描方向X(图4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滑架21上可装卸地装配有收置有墨液的墨盒27。从墨盒27供给的墨液,从记录头23的喷嘴朝向用纸P中被支撑于支撑台55的部分喷射。
串行式的打印机11中,大致交替地反复进行印字工作和输送工作,从而在用纸P上印刷出文字和/或图像等,其中,该印字工作是在滑架21的扫描中途从记录头23向用纸P喷射墨液而进行一次扫描量的记录的工作,该输送工作是输送用纸P直至下一记录位置的工作。此外,打印机1作为一例而设为记录头23沿扫描方向移动的串行打印机,但是也可以设为具有由长尺寸状的1个或头组构成的行式头的行式打印机。
接下来,参照图5就使给送辊35的旋转与料斗32的倾动联动的凸轮机构的结构以及工作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固定于旋转轴36的一端部的凸轮47,作为能够将料斗32保持于待机位置的部分而具有从旋转轴36的中心以大致一定的直径所形成的大致圆弧状的第1凸轮面47a。凸轮47的与凸轮旋转方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相反侧的端面成为第2凸轮面47b。第2凸轮面47b成为与给送辊35的周向交叉的面。凸轮47,其凸轮旋转方向顶端侧的部分三角形状地突出,该三角形状部分的靠近旋转轴36的内周面成为第3凸轮面47c。
在图5(a)所示的待机状态下,三角形状的凸轮随动件48的顶端部处于抵接于凸轮47的第1凸轮面47a的状态。若第1马达40被正转驱动,则给送辊35以及凸轮47与旋转轴36一起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凸轮随动件48的顶端部沿第1凸轮面47a移动。
如图5(b)所示,若凸轮随动件48的顶端部达到第2凸轮面47b,则从与其相对的位置起没有凸轮47,所以凸轮随动件48因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沿第2凸轮面47b向靠近旋转轴36的位置移动。也就是,料斗32利用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从图5(a)所示的待机位置向图5(b)所示的给送位置移动。其结果,料斗32上的用纸P(参照图4(b))与给送辊35的圆弧面35a接触而最靠上层的一张被向给送方向下游侧送出,并且一边被咬合于圆弧面35a与减速辊37之间一边进一步向下游侧被给送。之后,给送辊35以凸轮47与凸轮随动件48不卡合的状态、也就是料斗32被保持于给送位置的状态而旋转,用纸P被进一步给送。
如图5(c)所示,若给送辊35的从待机位置起的旋转量达到预定量,则凸轮47的第3凸轮面47c与凸轮随动件48碰撞。而且,此后,给送辊35的进行旋转的过程为料斗下降过程(料斗退避过程),料斗32利用凸轮47按压凸轮随动件48的力而克服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从而从给送位置(图5(c))向待机位置(图5(d))下降(退避)。即使进入了该料斗下降过程,有时用纸P的顶端部仍未达到输送辊对53。这是因为:载置于料斗32上的用纸P的层叠厚度越厚给送的开始定时越早、该层叠厚度越薄给送的开始定时越往的倾向等原因。
另外,在后述的纠偏工作中,进行使用纸P的顶端部以向下游侧按预定长度突出的状态由输送辊对53咬合的咬送工作和通过输送辊对53的反转将用纸P的顶端部释放的释放工作。在该释放工作的过程中松开输送辊对53对用纸的顶端部的咬合,若此时第1马达40的驱动停止,则给送辊35因经由凸轮机构46传递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受到反转方向的力。在此,单向超越离合器43(参照图3)传递使给送辊35正转的方向(输送方向)的旋转力,不传递反转方向(反向输送方向)的旋转力,仅通过如此,若由压缩弹簧51等施加外力,则给送辊35能够通过该外力而反转。因此,若用纸P因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而过度地被反向输送,则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部分用纸P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拉拽。该情况下,如前所述,因为发生纠偏效果降低以及纸端初露位置精度降低等问题,所以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马达控制来抑制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
接下来,参照图6就打印机11的电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作为打印机11所具备的的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器70,作为输出系统而电连接有记录头23、滑架马达71、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另外,在控制器70作为输入系统而电连接有纸检测器56、纸宽传感器59、线性编码器72以及编码器73、74(旋转编码器)。
线性编码器72输出具有与滑架马达71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脉冲信号。另外,编码器73输出具有与第1马达40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脉冲信号。进一步,编码器74输出具有与第2马达60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脉冲信号。
纸检测器56,在给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对用纸P的顶端进行检测,将检测到了该顶端时的位置用作计测用纸P的输送方向Y的位置(输送位置)时的原点。计测到的用纸P的输送位置,用于进行后述的消除用纸P的偏斜(斜行)的纠偏工作的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的控制。进一步,纸宽传感器59设置于滑架21,是能够一边朝向支撑台55照射检测光一边沿扫描方向X移动而检测用纸P的侧端的反射型光学式传感器,能够基于其检测信号而检测用纸P的宽度以及输送方向Y的顶端。在例如将用纸检测器56检测到了顶端的位置作为原点的用纸的输送位置,由于之后的纠偏工作而与实际的用纸P位置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若基于该输送位置而进行用纸P的纸端初露,则纸端初露位置精度降低。该情况下,如果能够以用纸宽传感器59检测到了用纸P的顶端的位置为基准而进行纸端初露,则必要的纸端初露位置精度得到确保。
图6所示的控制器70具备计算机80、电源装置81、头驱动电路82以及马达驱动电路83~85。电源装置81输入来自商用交流电源30的交流电经由AC适配器变压·整流等所得的预定电压的直流电,将变压为必要的多种电压后的各直流电供给到各驱动电路82~85、显示部14以及计算机80等。另外,电源装置81,在打印机11处于电池模式时,同样将从电池28输入的直流电变压为必要的预定电压后的各直流供给到各驱动电路82~85等。
另外,计算机80具备CPU91、ASIC92(ApplicationSpecificIC(面向特定用途IC))、非易失性存储器93以及RAM94。非易失性存储器93中存储有包括图11中流程图所示的给送控制用的程序在内的各种程序以及必要的设定数据等。RAM94中暂时存储CPU91执行的程序和/或各种演算结果等数据。
CPU91执行从非易失性存储器93读出的程序,进行以打印机11所进行的给送控制为代表的印刷控制,并担负对打印机11的控制。CPU91在印刷控制期间经由各马达驱动电路83~85对滑架马达71、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进行驱动控制。详细而言,CPU91通过分别对各马达驱动电路83~85输出指令值,从而在马达40、60、71流动与各指令值相应的电流。指令值以例如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整)信号被输出,在各马达40、60、71流动于PWM信号的占空比(脉冲宽度相对于PWM信号的周期之比)相应的电流。另外,CPU91进行基于来自操作部15的操作信号的各种处理并且/或者、进行经由未图示的显示驱动电路使显示部14显示菜单画面和/或设定画面等的显示控制。
ASIC92,进行根据印刷数据PD所含的图像数据而生成记录头23进行喷墨所需的必要的头控制数据的数据处理,将生成的头控制数据向头驱动电路82输出,从而担负记录头23的喷墨控制。另外,ASIC92输入各编码器72~74的检测脉冲信号,用内部的3个计数器分别对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进行计数。该3个计数器,在作为各自对象的马达的正转驱动期间将计数值一次加“1”,在马达的反转期间将计数值一次减“1”。即,ASIC92使内部的CR计数器(省略图示)对来自线性编码器72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进行计数,并获取表示滑架21的扫描方向X位置的计数值。另外,ASIC92使内部的ASF计数器(省略图示)对来自编码器73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进行计数,并获取表示给送辊35的旋转位置的计数值。进一步,ASIC92使内部的PF计数器(省略图示)对来自编码器74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进行计数,并获取表示以由纸检测器56检测到了用纸P的顶端的时间为原点的用纸P的输送位置的计数值。
CPU91通过将与根据CR计数器的计数值所把握的滑架位置相应的马达指令值向马达驱动电路83输出,从而对滑架马达71进行驱动控制并进行滑架21的速度控制以及位置控制。另外,CPU91通过将与根据ASF计数器的计数值所把握的用纸的给送位置相应的马达指令值向马达驱动电路84输出,从而对第1马达40进行驱动控制,进行给送装置17的给送控制。通过从第1马达40经由包括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动力传递机构38(图3)传递到旋转轴36的动力,给送辊35仅向一个方向(给送方向)旋转。通过其旋转轴36的旋转经由凸轮机构46转换所得的动力,料斗32在待机位置与给送位置之间移动。另外,通过从第1马达40输出的旋转经由凸轮机构75转换所得的动力,一对制动器49(图6中仅图示了一个)在允许料斗32上的用纸P的送出的退避位置与阻止被送出了的一枚用纸P的后续用纸P的给送以防止用纸P的重叠输送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CPU91通过将与根据PF计数器的计数值所把握的用纸的输送位置相应的马达指令值向马达驱动电路85输出,从而对第2马达60进行驱动控制,进行对由输送辊对53所实现的输送的控制。在此,CPU91能够根据CR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变换来把握滑架21的移动量,能够根据PF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变化来把握用纸P的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量以及用纸P的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反向输送量。此外,作为对打印机11传送印刷数据PD的主机装置(未图示),除个人计算机外,还能够列举例如智能手机和/或便携电话机、平板PC、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
接下来,参照图7就在给送工作的中途所进行的纠偏控制进行说明。纠偏控制包括咬送工作、释放工作和再咬送工作。所谓咬送工作为使给送辊35以及输送辊对53正转、以使用纸P按预定量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状态使输送辊对53咬合用纸P的顶端部(咬送)工作。所谓释放工作为使输送辊对53反转而将用纸P的顶端部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释放的工作。所谓再咬送工作为使输送辊对53正转而使用纸P的顶端部再次被输送辊对53咬送的工作。
如图7所示,在咬送工作的过程中,在第1马达40中流动正方向电流,并且在第2马达60中流动正方向电流。接着,在咬送工作结束时,使马达电流I1、I2逐渐减小而使给送辊35以及输送辊对53的旋转逐渐减速。接着,在正转停止后,继续流动反向(负方向)电流。通过在第2马达60流动反向电流而使输送辊对53反转,从而进行释放工作。此时,进行通过在第1马达40也流动反向反转电流Ir1而使第1马达40反转的反转分步控制。在此,所谓反转分步控制是从释放工作的开始起在预定步骤数期间、也在第1马达40流动反向反转电流Ir1的控制。所谓预定步骤数与释放出咬送工作中的咬送量的用纸为止的步骤数相当,为即使存在假想的最大歪斜也能够将用纸P的顶端全部释放的步骤数,这是咬送工作中的咬送量的步骤数、或者是该步骤数以上的值。此外,反转分步控制的执行期间,只要是作为纠偏工作的一例的释放工作的实施期间中的用纸P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特别进行使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与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同步的同步控制。即,计算机80实现将由给送辊35实现用纸P的反向输送速度V1(或反向输送量)限制为由输送辊对53实现用纸P的反向输送速度V2(或反向输送量)以下的同期,同时对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进行驱动控制。在此,给送辊35以及输送辊对53的各反向输送速度V1、V2,是考虑到辊径的差异后用通过各辊35、53a的反转能够将介质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的介质输送速度来表示各辊35、53a的各旋转速度的速度,是与各辊35,53a的外周面的圆周速度成比例的值。另外,反向输送速度V1、V2指每单位时间的反向输送量。单位时间例如为1秒。
因此,同步控制中,按预定周期使第1马达40与第2马达60同期而交替地驱动。而且,同步控制的同一周期中的反向输送速度不满足上述条件,对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进行控制,使得释放工作期间中的每单位时间(例如1秒)的反向输送速度、也就是多个周期的量的平均反向输送速度满足上述条件。也就是,只要对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进行驱动控制即可,使得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速度V1和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速度V2按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部分在用纸P上不发生拉拽的条件(V1≤V2)被进行速度控制。
在此,以往的释放工作,通过在切断了第1马达的通电的给送辊的停止状态下,使第2马达反转驱动而使输送辊对反转,从而将用纸释放。由此,在输送辊对与给送辊之间仅形成用纸的挠曲,利用该挠曲的复原力(用纸的韧性)去除用纸P的歪斜。但是,本实施方式中,释放工作在料斗下降区域(料斗退避区域)进行。假设第1马达处于切断了通电的停止状态,则给送辊35由于料斗32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一下子大幅反向旋转,用纸P被大幅反向输送而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拉拽、挠曲消除,而且用纸的顶端从输送辊对53的咬合点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离开。因此,利用用纸P的挠曲的复原力(韧性)的纠偏不能恰当地进行,纠偏效果大幅降低。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释放工作过程中,在第1马达40中流动抑制起因于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的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的抑制电流。作为其一例,在释放工作过程中在第1马达40中流动维持电流Ih,将第1马达40保持为停止状态。因此,即使由于料斗32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对旋转轴36作用反转方向的力,由于对第1马达40的维持电流Ih的通电,给送辊35也仍大致被保持为停止状态,即使反转了,给送辊35也被限制为由输送辊对53实现的反向输送速度以下的较小的反向输送速度。因此,在释放工作中,用纸P因给送辊35而不会按比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量大的反向输送量被反向输送,用纸P不会在无挠曲的状态下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拉拽。由此,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形成用纸P的挠曲,能够利用该挠曲的复原力(用纸的韧性)而消除用纸P的歪斜。此外,在第1马达40中流动维持电流Ih时,基本上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速度V1变为零,条件V1≤V2成立。
另一方面,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的咬合点和输送辊对53的咬合点之间的用纸P的输送空间比较窄。如图9、图10所示,介质引导部34B具有:从给送辊35与减速辊37的咬合位置沿给送方向下游侧下降的斜状部34c;和连接于该斜状部34c的给送方向下游侧的大致水平延伸的扁平状部34d。而且,在相对于介质引导部34B夹着介质给送路径的相反侧(图9、图10中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辊61和介质导向板62。如图9所示,在通过释放工作形成了用纸P的挠曲的情况下,若该用纸P的挠曲了的部分比导向件形成部件34的沿扁平状部34d和斜状部34c的上面的长度长,则如图9所示容易在用纸P发生起褶。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释放工作中用纸P的顶端部被输送辊对53咬合期间的全部或部分期间中,进行在第1马达40流动反转电流Ir1(参照图7)的反转分步控制,从而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只是,即使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也由单向超越离合器43限制反转方向的动力的传递,所以给送辊35不会反转。这是因为:由于有来自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负载,所以仅靠由于输送辊对53的反转使用纸P反向输送而出现的微小挠曲的复原力(韧性),无法使给送辊35反转。因此,通过对第1马达40进行反转驱动并对单向超越离合器43施加其反转方向的力,从而减小使给送辊35反转时的负载。也就是,通过在第1马达40流动反转电流Ir1而使第1马达40的输出轴产生反转方向的力,从而将该反转方向的力付与单向超越离合器43以减轻其负载,对利用了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韧性)所实现的给送辊35的反转予以辅助。
图7所示的同步控制,既可以通过在第1马达40持续流动一定的反转电流Ir1而进行,也可以通过例如断续地流动反转电流Ir1而进行。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第2马达60断续地流动能够向反转方向驱动的反转电流Ir2,与此同步地,在第1马达40断续地流动反转电流Ir1,从而进行同步控制。同步控制中,首先进行挠曲形成驱动:仅第2马达60被反转驱动,通过在给送辊35停止的状态下使输送辊对53反转而反向输送用纸P,从而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前的部分在用纸P上形成挠曲。接下来,进行挠曲消除驱动:仅第1马达40反转驱动,通过对单向超越离合器43施加反转方向的力而使其负载降低,从而利用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使给送辊35反转以消除用纸P的挠曲。而且,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基于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的由输送辊对53所实现的挠曲形成驱动和基于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的由给送辊35所实现的挠曲解消驱动,进行同步控制。
此时,控制器70通过多次反复进行使在第1马达40流动的反转电流Ir1周期性地或变大或变小的电流值的变化,从而或加快或减慢第1马达40的反转速度。该情况下,图7的线图中,在同步控制的执行期间,第1马达40的反转电流Ir1与第2马达60的反转电流Ir2,严密而言成为彼此错开半个周期的脉冲电流。此时,反转电流Ir1不流动的半个周期的每个的期间,其时间非常短,所以通过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来抑制给送辊35的反转。此外,也可以在反转电流Ir1不流动的半个周期的每个期间流动维持电流Ih。另外,反转电流Ir1、Ir2在同步控制的执行期间交互地通电的脉冲电流的频率,作为一例为10~100Hz的范围内的预定Hz。此外,同步控制的脉冲电流的频率既可以不满10Hz也可以超过100Hz。只是,同步控制的脉冲电流的周期,在计算机80控制与各马达40、60相对应的马达驱动电路84、85时比PWM周期长,同步控制的脉冲电流的1个周期中PWM信号多次被输出到马达驱动电路84、85。
接下来,参照图8就为了消除用纸P相对于输送路径倾斜的歪斜(斜行)而在给送过程中途所进行的纠偏工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至少采用咬送释放方式的纠偏工作。该纠偏工作包括咬送工作、释放工作和再咬送工作这3项工作。
如图8(a)、(b)所示,在咬送释放方式的情况下,进行输送用纸P直至从输送辊对53向输送方向Y下游侧按预定长度(咬送量)突出的位置的咬送工作。详细而言,首先通过使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正转驱动而使给送辊35以及输送辊对53正转,从而向送出方向给送用纸P。若用纸P的顶端在达到输送辊对53之前由纸检测器56检测到了,则PF计数器以该检测位置为原点对用纸P的输送位置进行计数。按照该PF计数器的计数值,用纸P的顶端从输送辊对53的咬合位置按与咬送量相当的步骤数使各马达40、60驱动而后使其停止。这样进行咬送工作。
接下来,如图8(c)、(d)所示,输送辊对53反转而将用纸P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释放。首先,为了减少挠曲量的调整,而进行使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同期而按预定步骤数使其反转驱动,从而使给送辊35以及输送辊对53同期而使其反转的同步控制。同步控制中,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速度V1(或反向输送量)被限制为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速度V2(或反向输送量)以下。图8中作为一例,使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速度V1与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速度V2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同步控制中,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按预定周期被交替驱动,所以交替地反复进行由输送辊对53所实现的挠曲形成驱动和由给送辊35所实现的挠曲消除驱动。此时,由于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而对单向超越离合器43施加反转方向的力,从而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负载减轻,对利用了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的给送辊35的反转予以辅助。这样,同步控制中交替地进行挠曲形成驱动和挠曲消除驱动,所以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用纸P几乎不发生挠曲。另外,保持用纸P的顶端部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状态,用纸的歪斜被逐渐消除。
图8的例子中,预定步骤数被设定为与咬送量相当的值,通过同步控制如图8(e)、(f)所示,用纸P被反向输送直至输送辊对53的咬合被松开。此外,如果挠曲量为不会发生图9所示的起褶的允许量,则挠曲形成驱动与挠曲消除驱动也可以仅各进行一次。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挠曲形成驱动和挠曲消除驱动,将其设为反复控制。
通过这样进行一次或多次挠曲形成驱动和挠曲消除驱动,从而用纸P以给送辊35的咬合点为中心转动以消除歪斜。另外,如图10所示用纸P的挠曲量几乎不存在,所以无需担心因为图9所示的过度挠曲量导致用纸P受到起褶等损伤。
接下来,如图8(e)、(f)所示,在第1马达40停止的状态下使第2马达60反转驱动。释放工作中,设定为即使在为最大歪斜时也能够将用纸P从输送辊对53释放的释放量,即使用纸P的咬合松开,仅输送辊对53即刻反转驱动。同步控制的过程中歪斜几乎被消除了,但是在给送辊35停止的状态下,从输送辊对53释放用纸P,从而此时如果形成有挠曲,则通过该挠曲了的用纸P将要恢复原貌的复原力,用纸P的顶端仿照输送辊对53的咬合点,用纸P的歪斜被进一步消除。
接着,若结束释放工作,则如图8(g)、(h)所示,进行再咬送工作。即,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被正转驱动,通过给送辊35的正转和输送辊对53的正转,开始再咬送工作,输送用纸P直至比输送辊对53的咬合点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按预定量突出的再咬送位置。之后,用纸P通过输送辊对53的正转而进一步向下游侧被输送,在印刷开始位置纸端初露。
接下来对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一边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一边对给送控制进行说明。计算机80,若通过印刷数据PD的接收或操作部15的操作而接受印刷开始的指示,则开始以下的给送控制。在该给送控制中,确定与此时的模式(电源模式以及印刷模式)相应的给送速度以及纠偏方式。例如如果是选择了咬送释放方式的模式,则进行图8所示的伴随由咬送释放方式所实现的纠偏的给送控制。
首先,步骤S11中,使第1以及第2马达正转驱动以进行用纸的咬送工作。
步骤S12中,对是否检测到了用纸的顶端进行判断。如果用纸的顶端由纸检测器56检测到了则进入步骤S13,如果没有检测到用纸的顶端则回到步骤S11。这样在咬送工作实施期间,如果检测到了用纸的顶端(S12中肯定判定),则进入步骤S13。
步骤S13中,持续进行第1以及第2马达的正转驱动,直至用纸达到咬送位置才停止。根据用纸的顶端被纸检测器56检测到的位置起,按马达40、60的每个马达与此时的用纸的尺寸以及种类所对应的咬送量相应的步骤数。接着,若从由纸检测器56检测到用纸的顶端的检测时刻按各自的步骤数使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正转驱动,则停止各马达40、60的驱动。
步骤S14中,使第1以及第2马达向反转方向同步驱动以进行用纸的释放工作。在此,同步控制中,不仅使第2马达反转驱动还使第1马达反转驱动。由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所实现的用纸P的反向输送距离L1被设定为由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所实现的用纸的反向输送距离L2以下(L1≤L2)。使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同期地反转驱动,使得满足该释放时的反向输送条件(L1≤L2)。本实施方式中,按满足L1=L2的条件进行同步控制。即,从咬送工作结束位置起使第2马达60和第1马达40交替驱动。此时,首先通过使第2马达60按反向输送距离L2的量的驱动量反转驱动,从而通过输送辊对53将用纸P按反向输送距离L2反向输送,由此,在输送辊对53与给送辊35之间的用纸P的部分产生微小的挠曲。接下来,按能够用由用纸P的挠曲所产生的力使给送辊35按反向输送距离L1的量反转的预定时间,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该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力施加于单向超越离合器43,单向超越离合器43的负载被减轻,从而由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所实现的给送辊35的反转得到辅助。其结果,给送辊35利用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而反转,用纸P按反向输送距离L1被反向输送。而且,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满足上述反向输送条件同时交互地反转驱动。其结果,在用纸P的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部分,交替反复进行用纸P的挠曲形成和挠曲消除,由此,用纸P以与给送辊35的接触部位为中心逐渐使姿势转动,逐渐消除歪斜。
步骤S15中,判断输送辊是否咬合有用纸。如果输送辊咬合有用纸则返回步骤S14,若输送辊未咬合用纸,则进入步骤S16。这样进行上述同步控制,直至输送辊对53的咬合松开。上述说明中,在步骤S14中在满足L1=L2的条件下进行了同步控制,但是也可以在满足L1<L2的条件下进行同步控制。该情况下,通过反复进行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从而用纸P的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挠曲逐渐蓄积,但是因为能够使挠曲量比图9所示的发生起褶的程度的挠曲量小,所以不会发生起褶。而且,用纸P以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有挠曲的状态被释放,所以在其释放时也能够进行利用了将要消除用纸P的挠曲的力(韧性)的纠偏。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设为了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的驱动交替地反复进行的结构,但是在使第1马达40和第2马达60同步而使其同时反转驱动以满足反向输送条件(L1≤L2)的情况下,同样地能够进减低挠曲量同时进行纠偏。在这这些情况下,若由输送辊对53所实现的用纸P的咬合松开,则进入步骤S16。
步骤S16中,对第1马达进行维持控制,第2马达的反转驱动持续。即,通过在第1马达40中流动维持电流Ih而进行将第1马达40保持为停止状态的维持控制。其结果,虽然第1马达40的驱动被停止,但是即使在凸轮47与凸轮随动件48的卡合所实现的料斗32的退避工作(下降工作)中途、在旋转轴36受到由料斗32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反转方向的力的状态下,给送辊35的反转也受抑制。由此,在反转被抑制了的给送辊35被保持于停止状态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辊对53的反转驱动。由此,在用纸P被输送辊对53释放、接着输送辊对53的反转即刻持续时,即使使第1马达40的驱动停止,也可避免给送辊35通过料斗32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反转。其结果,用纸P原样被保持在从输送辊对释放的位置,仅输送辊对53反转。因此,避免用纸P因由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所产生的给送辊35的反转而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进一步被反向输送,成为之后的使纸端初露位置精度降低的原因。
步骤S17中,判断纠偏是否完成了。即,判断第2马达60是否达到了释放用的反转步骤数。如果纠偏完成了则进入步骤S18,如果纠偏没有完成则返回步骤S16。这样输送辊对53的反转持续直至达到了释放用的反转步骤数而完成释放工作,若达到释放用的反转步骤数而完成释放工作,则进入步骤S18。
步骤S18中,使第2马达的反转驱动停止。将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停止,从而将输送辊对53的反转停止,纠偏工作结束。
步骤S19中,使第1以及第2马达正转驱动以进行再咬送工作。即,通过使第1马达40以及第2马达60正转驱动,从而进行一旦释放的用纸P的顶端部再次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再咬送工作。该再咬送工作为纸端初露工作的一部分,本例中,将纸端初露工作中进行由给送辊35所进行的给送的过程即再次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过程的工作称为再咬送工作。
步骤S20中,判断给送辊是否达到了待机位置。基于对与第1马达40的旋转量相应的脉冲数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边沿数进行了计数了ASF计数器的值,对给送辊的旋转位置予以把握。若ASF计数器的值为与待机位置相当的值,则判断为给送辊35到达了待机位置。如果给送辊35达到了待机位置则进入步骤S21,如果给送辊35没有到达待机位置则返回步骤S19,持续进行步骤S19的再咬送工作。
步骤S21中,使第1马达的正转驱动停止。即,通过使第1马达40的正转驱动停止,从而使给送辊35停止于待机位置。此外,若给送辊35旋转1次又返回到待机位置,则触发杆45卡合于单向超越离合器43而切断第1马达40的动力的向旋转轴36的传,从而在稍稍早于第1马达的驱动停止的定时,给送辊35停止于待机位置。
步骤S22中,第2马达的正转驱动持续,用纸纸端初露。也就是,第2马达60的正转驱动持续,输送用纸P直至纸端初露位置(印刷开始位置)。在此,关于纸端初露位置,若对用纸的顶端被纸检测器56检测到时的位置为基准0(零))的用纸P的输送位置的值进行计数的PF计数器的值达到与纸端初露位置相当的值,则将第2马达60的正转驱动停止。其结果,用纸P在印刷开始位置纸端初露。
根据以上详述了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纠偏工作期间(释放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控制器70对第1马达40作为将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速度抑制为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速度以下的抑制电流,切换流动反转电流Ir1与维持电流Ih。通过对第1马达40的反转电流Ir1和维持电流Ih的通电,给送辊35的反向输送量被抑制为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受到抑制,所以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部分用纸P不易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受到拉拽。例如在第1马达的通电被切断了的停止状态下,第1马达容易因外力而反转,抑制给送辊反转的力变弱。该情况下,给送辊恐会由于料斗的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过度反转并且/或者、在输送辊对咬合用纸的状态下恐会对给送辊施加反转方向的较大的力。该情况下,在给送辊与输送辊对之间的部分用纸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拉拽而纠偏未准确地进行。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1马达40流动抑制电流Ir1、Ih,从而使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等得到抑制。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使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中的至少输送辊对53反转而使用纸P反向输送所进行的用纸P的纠偏。另外,也可以不设置专利文献1所记录的制动手段,所以在能够有助于给送装置17以及打印机11的小型化的基础上还能够避免构造的复杂化。
(2)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在第1马达40中流动将第1马达40保持在停止状态的维持电流Ih,所以给送辊35被保持于停止状态(也就是反向输送速度以及反向输送量均为零)。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用纸P的纠偏。
(3)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在第1马达40中流动反转电流Ir1,给送辊35按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的反向输送量反转。由此,在料斗32的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经由凸轮机构46施加于旋转轴36时,能够抑制给送辊35按比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量多的反向输送量过度地反转、用纸P被拉拽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缩短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用纸P的挠曲量,同时准确地进行用纸P的纠偏。
(4)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输送辊对53使用纸P反向输送,从而利用将要消除在与给送辊35之间所消除的用纸P的挠曲的复原力(韧性力)而使给送辊35反转。控制器70通过在第1马达40流动反转电流Ir1,从而对由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所实现的给送辊35的反转予以辅助。因此,能够利用由输送辊对53的反转所形成的挠曲所实现的复原力而使给送辊35反转。由此,能够在纠偏工作的过程中抑制缩短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所形成的用纸P的挠曲量,同时准确地进行用纸P的纠偏。
(5)给送装置17具备料斗32,该料斗32载置给送前的用纸P并且设置为能够以由压缩弹簧51(弹性部件的一例)施力的状态向接近在给送辊35的方向移位。给送辊35的旋转轴36经由凸轮机构46而工作连结于料斗32,在进行纠偏的给送辊35的旋转区域,料斗32经由凸轮机构46克服压缩弹簧51(弹性部件的一例)的作用力而工作。由此,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即使对给送辊35施加由压缩弹簧51产生的作用力,也能够抑制给送辊35以比输送辊对53的反向输送量多的过度的反向输送量反转。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纠偏。
(6)给送辊35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43可传递动力地连结于第1马达40,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而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由此,能够抑制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的用纸P的过度挠曲所导致的起褶等的发生,同时准确地进行纠偏工作。进一步,通过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而将反转方向的力施加于单向超越离合器43从而减轻其负载,并对由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所实现的给送辊35的反转予以辅助。由此,消除了挠曲,不必担心对用纸P造成由于过度挠曲量的挠曲的形成所导致的起褶等损伤。
(7)在纠偏工作期间中用纸P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使第1马达40反转驱动,之后,至少在用纸P未被输送辊对53咬合的期间,在第1马达40流动维持电流Ih。由此,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抑制给送辊35过度的反转同时使其反转,从而能够抑制过度量的挠曲同时准确地进行纠偏工作。
(8)控制器70,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反复多次进行或增大或减小第1马达40的反转电流的电流值的变化,从而通过或加快或减慢反转速度而进行同步控制。由此,能够进行用纸P的挠曲形成和由用纸P的挠曲复原力(韧性力)所实现的给送辊35的反转,能够避免在给送辊35与输送辊对53之间由于用纸P的过度挠曲量所致的用纸P的起褶等的发生。尤其是交替地反复进行第2马达60的反转驱动与第1马达40的反转驱动,所以能够在挠曲量几乎不存在的状态下进行纠偏工作。
(9)打印机11具备给送装置17和对由给送装置17给送的用纸P实施记录的记录头23。在由给送装置17所进行的用纸P的给送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进行使输送辊对53反转而使用纸P反向输送所进行的用纸P的纠偏。其结果,在歪斜少的用纸P上由记录头23进行印刷,能够提供相对于用纸P的错位少的印刷物。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这样的方式。
·如图12(a)所示,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马达40的反转分步控制置换为维持控制,进行在释放工作期间的全部期间作为抑制电流的一例而流动维持电流Ih的维持控制。另外,与此相反,如图12(b)所示,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马达40的维持控制置换成反转分步控制,进行在释放工作期间的全部期间作为抑制电流的一例而流动反转电流Ir1的反转分步控制。该情况下,流动反转电流Ir1的期间,不限于纠偏工作期间中用纸P被输送辊对咬合的整个期间、也可以是一部分。
·在维持控制中,在第1马达40中流动了维持电流Ih(>0),但是也可以在设为闭合电路而使维持电流Ih流动的基础上,通过将占空值设为“0%”而将维持电流设为“0(零)”(Ih=0)。根据该结构,在经由凸轮机构46接受了料斗32因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而要向上升侧移动的力的给送辊35反转,由于其旋转被输入第1马达40而产生的反向电压,制动力起作用,所以能够将给送辊35的反转抑制为较小。通过这样设为闭合电路,通过给送辊35的反转而在第1马达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可以是抑制电流。
·除咬送释放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纠偏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将使给送辊35正转而给送的介质抵接于反转的输送辊对53的反转抵接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使给送辊35正转而给送的介质抵接于停止状态的输送辊对53的抵接方式。
·作用于作为第1辊的一例的给送辊35并使其反转的力,不限定于由料斗的弹簧(弹性部件的一例)所产生的作用力。也可以是将料斗以外的其他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给送辊的结构。即,如果是经由具有与给送辊的旋转轴联动旋转的凸轮的凸轮机构而被驱动的部件、并且对该部件向一个方向施力的作用力在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第1辊的反转方向的力起作用的结构,则该部件也可以是料斗以外的其他部件。
·作为第1辊的一例的给送辊35也可以是不承受作用力的结构。例如在由第2辊反向输送的介质为例如厚纸等刚性比较大的介质的情况下,也会有第1辊从介质承受比较强的反向输送力而过度地反转的情况。由于从介质承受这种反向输送力所致的第1辊的过度反转也成为妨碍准确纠偏的原因。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第1马达流动抑制电流(维持电流Ih或反转电流Ir1),抑制第1辊的过度反转,所以也能够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
·在给送辊35的圆弧面35a中的周向上,不限定于为了使料斗退避到待机位置所使用的料斗退避区域HA1的整个区域全部重叠于用于介质的给送(输送)的给送使用区域FA1的结构。只要料斗退避区域HA1的一部分重叠于给送使用区域FA1即可。即使是该结构,也能够按与料斗退避区域HA1中重叠于给送使用区域FA1的那一部分相应的量使给送辊35小型化,而且,使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得到抑制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介质的纠偏。进一步如图2(b)所示,也可以使用给送使用区域FA2与料斗退避区域HA2根本不重叠的给送辊100。即使在该情况下,释放工作期间,在旋转轴因料斗32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受到了反转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介质在给送过程中打滑并且/或者介质的给送开始定时不一致,所以即使在释放工作期间进入了料斗退避区域HA2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进行纠偏。
·也可以没有单向超越离合器。
·对料斗施力的弹性部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也可以使用扭转螺旋弹簧、板簧、细丝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另外,弹性部件也可以是橡胶。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纠偏工作期间(释放工作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反转分步控制执行期间),交替进行了使第2辊反向输送介质的工作和使第1马达向反向输送介质的方向驱动的工作,但是也可以在第1马达40持续流动电流而始终使其反转驱动。
·也可以:在用纸P从输送辊对53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释放前(也就是被输送辊对53咬合期间),不在第1马达40流动电流而使第1马达40停止,而在用纸P从输送辊对53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释放后的期间(也就是未被输送辊对53咬合期间),在第1马达40流动维持电流Ih。根据该结构,如果输送辊对53对用纸P的咬合力比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强,则虽然对给送辊35施加由压缩弹簧51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向反转方向的较大的力,但是给送辊35也不会过度地反转。而且,在输送辊对53的咬合松开了的期间在第1马达40仍流动维持电流Ih,所以能够抑制给送辊35的过度反转。
·也可以按以电池为电源的电池模式和AC电源模式来改变纠偏方式。例如也可以在电池模式时设为咬送释放方式,在AC电源模式时设为反转抵接方式。另外,反过来也可以。
·进行咬送释放方式的纠偏的控制部,也可以通过执行程序的CPU用软件来实现、或通过ASIC等电子电路用硬件来实现、或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记录装置只要是能够对用纸P等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的装置即可,也可以是喷墨式打印机、点阵式式打印机和/或激光打印机。另外,印刷装置不限定于仅具有印刷功能的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合机。进一步,印刷装置不限于串行打印机,也可以是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也可以应用于在打印机等记录装置以外的电子设备所设置的给送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为了实施记录以外的加工而给送介质的给送装置。作为加工,也可以是片的切断、对片的骑缝线设置加工、片的折叠加工、片的接合、对片上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的通过紫外线照射所实现的固化处理。另外,也可以是不实施加工、例如或以干燥为目的给送介质或单纯以纠偏为目的而给送介质的给送装置。
·介质不限定于用纸,也可以是树脂制膜、金属箔、金属膜、树脂与金属的复合体膜(层叠膜)、织物、无纺布、陶瓷片等。
Claims (9)
1.一种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辊;
与所述第1辊相比配置在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辊;
使所述第1辊驱动的第1马达;
使所述第2辊驱动的第2马达;和
对所述第2马达进行控制并进行伴随由所述第2辊所进行的介质的反向输送的纠偏工作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以进行纠偏工作的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使将所述第1辊的反向输送速度抑制为所述第2辊的反向输送速度以下的抑制电流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电流为将所述第1马达保持在停止状态的维持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电流是能够按所述第2辊的反向输送量以下的反向输送量使所述第1辊反向输送的值的反转电流,
所述控制部通过在所述纠偏工作的过程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所述反转电流从而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以进行纠偏工作的纠偏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将要解消由于第2辊使介质反向输送而在第2辊与第1辊之间所形成的挠曲的介质的复原力使第1辊反转,
所述控制部使反转电流在所述第1马达流动,对由所述介质的所述复原力所实现的所述第1辊的反转予以辅助。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料斗,该料斗载置给送前的介质并且设置为能够在由弹性部件向接近所述第1辊的方向施力了的状态下移位,
所述第1辊的旋转轴经由凸轮机构工作连结于所述料斗,
在进行所述纠偏工作的所述第1辊的旋转区域,所述料斗经由所述凸轮机构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辊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而可传递动力地与所述第1马达连结,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配合所述第2马达的反转驱动而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反转电流以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中所述介质被所述第2辊咬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反转电流以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驱动,之后,至少在所述介质未被所述第2辊咬合的期间,在所述第1马达作为所述抑制电流而流动维持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纠偏工作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多次进行或增大或减小使所述第1马达反转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变化。
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给送装置;和
对由所述给送装置给送的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0779A JP6402508B2 (ja) | 2014-06-25 | 2014-06-25 |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2014-130779 | 2014-06-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69986A true CN105269986A (zh) | 2016-01-27 |
CN105269986B CN105269986B (zh) | 2018-12-11 |
Family
ID=54929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53612.3A Active CN105269986B (zh) | 2014-06-25 | 2015-06-24 | 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73781B2 (zh) |
JP (1) | JP6402508B2 (zh) |
CN (1) | CN105269986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8347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9677965A (zh) * | 2018-12-29 | 2019-04-26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纸倾斜修正方法、装置、打印机和存储介质 |
CN110103599A (zh) * | 2019-04-30 | 2019-08-09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片材的输送件和打印机 |
CN112334316A (zh) * | 2018-07-25 | 2021-02-05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移动码纸板的通过驱动力旋转的拾取辊 |
CN113928029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8261B2 (ja) | 2016-09-30 | 2021-06-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10953646B2 (en) | 2018-10-26 | 2021-03-23 |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 Laminating system with coded film cartridge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70078A (ja) * | 1992-03-24 | 1993-10-19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位置合わせ装置 |
JPH08169595A (ja) * | 1994-12-20 | 1996-07-02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2001097599A (ja) * | 1999-09-29 | 2001-04-10 | Seiko Epson Corp | 給紙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CN1724264A (zh) * | 2001-08-28 | 2006-01-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及检测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终端位置的方法 |
JP2007084224A (ja) * | 2005-09-21 | 2007-04-05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101054137A (zh) * | 2006-04-10 | 2007-10-17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625012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21222A (zh) * | 2010-11-17 | 2013-07-24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纸张输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12417B2 (ja) * | 2001-11-08 | 2006-08-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制御方法及び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
JP4822984B2 (ja) * | 2006-08-23 | 2011-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搬送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
-
2014
- 2014-06-25 JP JP2014130779A patent/JP64025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15 US US14/739,448 patent/US95737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6-24 CN CN201510353612.3A patent/CN1052699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70078A (ja) * | 1992-03-24 | 1993-10-19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位置合わせ装置 |
JPH08169595A (ja) * | 1994-12-20 | 1996-07-02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2001097599A (ja) * | 1999-09-29 | 2001-04-10 | Seiko Epson Corp | 給紙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CN1724264A (zh) * | 2001-08-28 | 2006-01-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及检测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终端位置的方法 |
JP2007084224A (ja) * | 2005-09-21 | 2007-04-05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CN101054137A (zh) * | 2006-04-10 | 2007-10-17 | 株式会社理光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21222A (zh) * | 2010-11-17 | 2013-07-24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纸张输送方法 |
CN102625012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8347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12334316A (zh) * | 2018-07-25 | 2021-02-05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移动码纸板的通过驱动力旋转的拾取辊 |
CN112334316B (zh) * | 2018-07-25 | 2022-07-22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馈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11485593B2 (en) | 2018-07-25 | 2022-11-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ickup roller rotated by driving force for moving knock-up plate |
CN109677965A (zh) * | 2018-12-29 | 2019-04-26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纸倾斜修正方法、装置、打印机和存储介质 |
CN110103599A (zh) * | 2019-04-30 | 2019-08-09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片材的输送件和打印机 |
CN113928029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以及介质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08124A (ja) | 2016-01-18 |
US20150375949A1 (en) | 2015-12-31 |
JP6402508B2 (ja) | 2018-10-10 |
US9573781B2 (en) | 2017-02-21 |
CN105269986B (zh)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69986B (zh) | 给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
US8113645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500118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541027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9327528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JP5027586B2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89843A (ja) | 印刷装置 | |
US9360819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1758670B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06809688B (zh) | 片材对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片材后处理装置 | |
US9926162B2 (en)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20100102505A1 (en) | Remaining sheet volume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975721B2 (en) | Conveyance device, printer, and conveyance method | |
JP2013043769A (ja) | 記録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49848B2 (ja) | 給送装置及び給送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US8020986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8019069A (ja) | 給紙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39306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5617463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9428357B2 (en) | Conveying device and conveying control method | |
US9004488B2 (en) |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906982B2 (ja) | プリント装置 | |
JP7349065B2 (ja) | 後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9206003B2 (en) |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 |
JP2006256728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