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11994A -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1994A
CN105111994A CN201510581125.2A CN201510581125A CN105111994A CN 105111994 A CN105111994 A CN 105111994A CN 201510581125 A CN201510581125 A CN 201510581125A CN 105111994 A CN105111994 A CN 105111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cohol
prepolymer
polyurethane adhesive
add
performed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1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华新
马军现
李灿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inhui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nhui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nhui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nhui Chem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811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1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1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1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该胶粘剂预聚体采用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环氧树脂、异氰酸酯化合物、二羟甲基丙酸和其他一些功能助剂、醇类溶剂进行缩聚反应制备预聚体。其制备工艺为:1)将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2)利用环氧树脂对上述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封端反应;3)向上述环氧树脂封端的产物中加入小分子扩链剂和交联剂,扩链或交联反应一段时间,最终得到目标预聚体。该醇溶性预聚体与醇溶性固化剂按照一定的配比组成的胶粘剂适用于不同结构塑料薄膜的干式复合,可有效消除镀铝薄膜或铝箔复合工艺中出现的白点问题。

Description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该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与醇溶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剂混合组成醇溶型聚氨酯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软包装领域中,塑料薄膜之间干式复合工艺。
背景技术
国内干式复合包装材料用胶粘剂普遍使用的是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的聚氨酯(PU),虽然它的粘接性能可以满足要求,但由于其含有较高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和剧毒的游离多异氰酸酯单体,在施胶操作过程中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复合制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TDI水解,释放出甲苯二胺(TDA)进入食品中,而TDA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另外,溶剂乙酸乙酯具有一定毒性和极强的刺激性,对人体危害很大,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包装行业所使用的粘合剂,已普遍采用环保型产品,其中所使用的溶剂型胶粘剂中,有95%的胶粘剂产品为醇溶胶粘剂。
国内在醇溶型复合薄膜用胶粘剂方面的研究及新产品的开发,已有产品进入市场,但产品的性能在尚有不足,比如其耐热性和耐内容物性不理想;复合膜熟化后发粘;镀铝或铝基材料复合薄膜熟化后,产生白点和环岛效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醇溶聚氨酯胶粘剂存在的缺点,根据醇类溶剂的性能特征,对聚氨酯分子结构进行设计,提供一种新型、适用于与醇类溶剂相容的聚氨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包括:
质量份数为100份的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
聚醚或聚酯二元醇的摩尔倍数的2.0~5.0倍的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
6~17份的环氧树脂;
0.85~1.25份的交联剂;
1.5~4份的扩链剂(即体系中NCO摩尔数的2~3倍);
质量百分比为0.3~1.8%的中和剂;
质量百分比为0.01~0.05%的催化剂;
质量百分比为0.15~0.3%的偶联剂;
质量百分比为30~60%的溶剂,,其中,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预聚体制备所用到的聚醚二元醇为:
Mn=1000、羟值为112±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400,羟值:280±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2000,羟值:56±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二元醇为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酸与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醇通过酯化聚合反应制备得到的,其中酸选自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醇选自新戊二醇、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液化MDI)、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以及低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其中,低聚物甲苯二异氰酸酯、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任一种与三羟甲基丙烷形成的低聚物,其中,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或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AG-80)。
进一步地,扩链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三乙醇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三乙醇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且保证扩链剂与交联剂使用时选用的物质不一致,即,扩链剂与交联剂的选用的试剂基础一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又要保证扩链剂与交联剂具体试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进一步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者的复配物,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中的一种或两者的复配物,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TEA)或三乙醇胺或二者的复配物,复配的比例要根据具体的涂覆工艺及使用性能要求来界定。
上述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工艺为:
a、向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中的水分;
b、降温至50~70℃的温度范围,向a中加入配方用量的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在50~7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1小时;
c、对步骤中得到的物料进行升温,至75~85℃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1.5~4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
d、向步骤c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
e、将步骤d得到的物料升温至100~13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2小时;
f、向步骤e得到的物料中滴加配方用量催化剂,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0.5~2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
g、将步骤f得到的物料降温至60~75℃温度范围,向f中加入交联剂与扩链剂混合物,其用量为f体系中NCO%摩尔数的1~3倍,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1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
h、向步骤g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中和剂,中和反应0.5小时;
I、向步骤i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偶联剂,恒温搅拌0.5~1小时;
j、将步骤g得到的物料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溶剂,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
该方法制成的醇溶预聚体外观呈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为800~2000mPa·s,固含量为40~70%;本发明该预聚体与醇溶固化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组成的醇溶胶粘剂适用于PET/PET、PET/PE、PET/VMCPP、OPP/CPP、OPP/VMCPP、PET/Al/NY等不同结构塑料薄膜的干式复合。尤其适用于PET/Al、Al/Al、PET/VMCPP、OPP/Al结构薄膜的复合,可有效消除镀铝薄膜或铝箔复合工艺中出现的白点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例一: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PET/PET、PET/PE、PET/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醚二元醇(DL1000)100(质量份)
TDI4.0(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E5116%(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2%(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羟甲基丙烷(TMP)1.2%(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2.5%(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三乙胺(TEA)1.5%(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0.15%(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35%(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DL1000聚醚多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T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1.5~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E51,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2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1.5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三羟甲基丙烷与DMPA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5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1200~1300mPa·s
固含量:65±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0的质量比混合对PET/PET、PET/PE、PET/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1所示。
表1复合薄膜性能
实例二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OPP/CPP、OPP/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醚二元醇(DL1000)100(质量份)
液化MDI3.0(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AG-8012%(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6%(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丙三醇1.5%(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2%(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三乙胺(TEA)1.6%(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0.25%(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3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a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DL1000聚醚多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液化M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5℃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AG-80,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2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丙三醇与DMPA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5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
粘度:1000~1200mPa·s
固含量:70±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5的质量比混合对OPP/CPP、OPP/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2所示。
表2复合薄膜性能
实例三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AL/Al、PET/Al/NY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醚二元醇(DL100060(质量份)
聚醚二元醇(DL400)40(质量份)
液化MDI2.5(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E-5110%(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6%(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羟甲基丙烷1.5%(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1.8%(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1,4-丁二醇(BDO)1.2%(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三乙胺(TEA)1.6%(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γ-2,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0.2%(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3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a向反应釜中加入60份的DL1000和40份的DL400聚醚多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液化M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5℃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E-51,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1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1.5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TMP、DMPA和BDO的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6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800~1100mPa·s固含量:70±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5的质量比混合对Al/Al、PET/Al/NY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3所示。
表3复合薄膜性能
实例四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PET/Al/NY、OPP/CPP、OPP/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醚二元醇(DL2000)70(质量份)
聚醚二元醇(DL400)30(质量份)
液化MDI2.5(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E-516%(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4%(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乙醇胺0.02%(预聚体质量百分数)
三羟甲基丙烷1.5%(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1.5%(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新戊二醇1.5%(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三乙胺(TEA)1.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γ-2,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0.2%(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4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a向反应釜中加入70份的DL2000和30份的DL400聚醚多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液化M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5℃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E-51,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1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三乙醇胺混合物,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1.5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TMP、DMPA和新戊二醇的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混合物,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6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1300~1500mPa·s;固含量:60±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5的质量比混合对PET/PET、PET/Al/NY、OPP/CPP、OPP/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4所示。
表4复合薄膜性能
实例五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OPP/Al、OPP/VMCPP、Al/Al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100(质量份)
液化MDI3.0(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E-5110%(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5%(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丙三醇1.5%(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3.0%(二元醇质量百分数)
三乙胺(TEA)1.4%(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乙醇胺0.2%(预聚体质量百分数)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0.3%(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4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a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聚酯多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液化M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E-51,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2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丙三醇与DMPA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和三乙醇胺混合物,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5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
粘度:1800~2000mPa·s
固含量:60±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0的质量比混合对OPP/Al、OPP/VMCPP、Al/Al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5所示。
表5复合薄膜性能
实例六
本实例提供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制备,其与醇溶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组成聚氨酯醇溶胶粘剂。该胶粘剂适用于PET/Al、Al/Al、PET/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
一种复合薄膜用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配方组成为:
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60(质量份)
聚醚二元醇(DL400)40(质量份)
液化MDI3.0(二元醇摩尔数的倍数)
环氧树脂E-5110%(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0.03%(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乙醇胺0.02%(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羟甲基丙烷(TMP)1.8%(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二羟甲基丙酸(DMPA)3.5%(二元醇质量的百分数)
三乙胺(TEA)1.3%(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三乙醇胺0.3%(预聚体质量百分数)
γ-2,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0.4%(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无水乙醇40%(预聚体质量的百分数)
制备工艺:
a向反应釜中加入60份聚酯多元醇和40份的DL400,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多元醇中的水分;降温至65℃的温度范围,向减压蒸馏体系中加入配方用量的液化MDI,在65℃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小时;升温至8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E-51,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升温至12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滴加配方用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三乙醇胺的混合物,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2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降温至65℃温度范围,加入TMP与DMPA混合物,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加入配方用量的TEA和三乙醇胺混合物,中和反应0.5小时;加入配方用量的KH560,恒温搅拌0.5~1小时;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无水乙醇,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醇溶预聚体。并测定体系的粘度,固含量。
该预聚体的性能如下: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
粘度:1500~1700mPa·s
固含量:60±2%;
与醇溶固化剂按照100︰80的质量比混合对PET/Al、Al/Al、PET/VMCPP薄膜的干式复合。得到的复合薄膜性能如表6所示。
表6复合薄膜性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质量份数为100份的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
聚醚或聚酯二元醇的摩尔倍数的2.0~5.0倍的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
6~17份的环氧树脂;
0.85~1.25份的交联剂;
1.5~4份的扩链剂;
质量百分比为0.3~1.8%的中和剂;
质量百分比为0.01~0.05%的催化剂;
质量百分比为0.15~0.3%的偶联剂;
质量百分比为30~60%的溶剂,其中,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预聚体制备所用到的聚醚二元醇为:
Mn=1000、羟值为112±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400,羟值:280±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Mn=2000,羟值:56±5mgKOH/g的聚氧化丙烯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二元醇为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酸与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醇通过酯化聚合反应制备得到的,其中酸选自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醇选自新戊二醇、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
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低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其中,低聚物甲苯二异氰酸酯、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任一种与三羟甲基丙烷形成的低聚物。
5.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
6.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三乙醇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三乙醇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物,且保证扩链剂与交联剂使用时选用的物质不一致。
7.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者的复配物。
8.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者的复配物。
9.如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或三乙醇胺或二者的复配物。
10.权利要求书1~9所述的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为:
a、向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在110~120℃温度下减压蒸馏,除去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中的水分;
b、降温至50~70℃的温度范围,向a中加入配方用量的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在50~70℃的温度范围内,保温0.5~1小时;
c、对步骤中得到的物料进行升温,至75~85℃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1.5~4小时,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
d、向步骤c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环氧树脂,待温度恒定后,恒温反应0.5~1.5小时;
e、将步骤d得到的物料升温至100~130℃的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2小时;
f、向步骤e得到的物料中滴加配方用量催化剂,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0.5~2小时;测定体系的NCO%含量;
g、将步骤f得到的物料降温至60~75℃温度范围,向f中加入交联剂与扩链剂混合物,其用量为f体系中NCO%摩尔数的1~3倍,在该温度范围恒温反应0.5~1小时,测定体系的-OH值;
h、向步骤g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中和剂,中和反应0.5小时;
I、向步骤i得到的物料中加入配方用量的偶联剂,恒温搅拌0.5~1小时;
j、将步骤g得到的物料降温至30~45℃温度范围,加入配方用量的溶剂,恒温搅拌0.5小时,出料密封保存,得到复合薄膜用醇溶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
CN201510581125.2A 2015-09-14 2015-09-14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11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125.2A CN105111994A (zh) 2015-09-14 2015-09-14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125.2A CN105111994A (zh) 2015-09-14 2015-09-14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1994A true CN105111994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6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1125.2A Pending CN105111994A (zh) 2015-09-14 2015-09-14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19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317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豆油基聚氨酯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7785A (zh) * 2019-07-31 2019-11-12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铝塑膜用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8062A1 (de) * 2002-10-08 2004-04-14 Sika Technology AG Bismutkatalysierte Polyurethanzusammensetzung
CN1970672A (zh) * 2006-12-15 2007-05-30 成都市新津托展油墨有限公司 醇溶性聚氨酯双组分粘合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928542A (zh) * 2010-08-27 2010-12-29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复膜铁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3977A (zh) * 2012-05-04 2012-08-15 苏州大学 一种防水透湿涂层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059798A (zh) * 2013-01-17 2013-04-24 陕西科技大学 改性环氧树脂改性醇溶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49531A (zh) * 2013-09-22 2015-03-25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属包装罐用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8062A1 (de) * 2002-10-08 2004-04-14 Sika Technology AG Bismutkatalysierte Polyurethanzusammensetzung
CN1970672A (zh) * 2006-12-15 2007-05-30 成都市新津托展油墨有限公司 醇溶性聚氨酯双组分粘合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928542A (zh) * 2010-08-27 2010-12-29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复膜铁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3977A (zh) * 2012-05-04 2012-08-15 苏州大学 一种防水透湿涂层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059798A (zh) * 2013-01-17 2013-04-24 陕西科技大学 改性环氧树脂改性醇溶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49531A (zh) * 2013-09-22 2015-03-25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属包装罐用双组份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317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豆油基聚氨酯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7785A (zh) * 2019-07-31 2019-11-12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铝塑膜用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4583B (zh) 一种耐蒸煮无溶剂型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7470B (zh) 一种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4778A (zh) 环保型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834600B (zh) 雙組分無溶劑黏著劑組合物及製造其之方法
CN104893644A (zh) 一种溶剂型聚氨酯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89217B (zh) 二液固化型无溶剂系粘接剂
CN107406574A (zh) 超低单体聚氨酯
CN102712732B (zh) 硅烷交联的单组份层合粘合剂
CN108559440A (zh) 一种高速复合、快速熟化的无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631093B2 (ja) 2液硬化型無溶剤系接着剤および2液硬化型無溶剤系接着剤用組成物
CN101861370A (zh) 层合用粘合剂
CN104955913A (zh) 接着剂组合物、以及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96526B (zh) 可固化的透明耐黄变聚氨酯预聚体的生产方法
JP6361494B2 (ja) 接着剤組成物、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5968303B (zh)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EP1791880B1 (en) Adhesive for high-temperature laminate
CA2752882A1 (en) Liquid moisture curable polyurethane adhesives for lamination and assembly
CN109148740A (zh) 铝塑膜和锂电池
CN103140559B (zh) 高固体粘接剂组合物
JP7333349B2 (ja) 再生可能な原材料に基づく包装用接着剤
CN105111994A (zh) 复合薄膜用双组份醇溶聚氨酯胶粘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435A (zh) 一种与聚氨酯油墨匹配性优良的无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79156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CN114106765B (zh)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65329B (zh) 具有高耐化学性的聚氨酯粘合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