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9224A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09224A CN104909224A CN201510079226.XA CN201510079226A CN104909224A CN 104909224 A CN104909224 A CN 104909224A CN 201510079226 A CN201510079226 A CN 201510079226A CN 104909224 A CN104909224 A CN 1049092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call
- passenger
- optimal
- hall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acecarbromal Chemical compound CCC(Br)(CC)C(=O)NC(=O)NC(C)=O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67 re-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挽救在拥挤时等仅通过评价值不一定能够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形而提高群管理性能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群管理控制装置(10)具备RTS评价部(12)、最佳轿厢选出部(13)以及分配控制部(14)。RTS评价部(12)基于当前的呼叫的状态和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算出将成为分配对象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给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的评价值。最佳轿厢选出部(13)从各乘用轿厢中选出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作为最佳轿厢。分配控制部(14)基于最佳轿厢对于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从各乘用轿厢中检索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检索到的乘用轿厢或者最佳轿厢。
Description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051220(申请日:2014年3月14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对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当产生了新的乘梯厅呼叫时,通过评价函数对每个乘用轿厢算出评价值,将具有其中最优的评价值的乘用轿厢判断为分配轿厢,上述评价函数以已在各乘用轿厢登记的呼叫(乘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轿厢位置等为参数。“分配轿厢”是指分配乘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也称作“分配号机”。
此处,作为进行乘梯厅呼叫的分配评价的方式,正在考虑被称作RTS(Real Time Scheduling:实时调度)的新的方式。这是如下方式:考虑当前分配的呼叫给将来的呼叫带来的影响和将来的呼叫给迄今为止分配的所有未响应的呼叫带来的影响,对每个乘用轿厢算出评价值。通过利用该RTS算出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能够选出更佳的分配轿厢。
发明内容
在上述RTS中,在算出了大致相同的评价值的情况下,根据该评价值的大小关系来选出分配轿厢。但是,例如在拥挤时等,有时会产生大量预料之外的呼叫。因而,相比于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有时更希望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靠近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乘用轿厢。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挽救在拥挤时等仅通过评价值不一定能够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形而提高群管理性能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对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具备评价部、最佳轿厢选出部以及分配控制部。
评价部基于当前的呼叫的状态和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算出将成为分配对象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给上述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的评价值。最佳轿厢选出部从上述各乘用轿厢中选出由上述评价部算出的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作为最佳轿厢。分配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最佳轿厢选出部选出的上述最佳轿厢对于上述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从上述各乘用轿厢中检索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将上述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检索到的乘用轿厢或者上述最佳轿厢。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能够挽救在拥挤时等仅通过评价值不一定能够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形,提高群管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乘梯厅呼叫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运行曲线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各号机的运转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与阈值设定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示出了多台(此处为A~C号机这3台)电梯被群管理的结构。此外,此处所说的“电梯”基本上是指“乘用轿厢”,但也存在“号机”这一说法。
图中的1a~1c是号机控制部,2a~2c是乘用轿厢。A号机控制部1a进行A号机的乘用轿厢2a的运转控制。具体而言,号机控制部1a进行用于使乘用轿厢2a进行升降动作的未图示的马达(卷扬机)的控制、门的开闭控制等。B号机控制部1b、C号机控制部1c也是同样。这些号机控制部1a~1c由计算机构成。
乘用轿厢2a~2c通过马达(卷扬机)的驱动而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动作。在乘用轿厢2a的室内设置有包括目的地层按钮3a、开门按钮4a、关门按钮5a的各种操作按钮。这些按钮的信号经由A号机控制部1a传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
同样,在乘用轿厢2b的室内设置有包括目的地层按钮3b、开门按钮4b、关门按钮5b的各种操作按钮。这些按钮的信号经由B号机控制部1b传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在乘用轿厢2c的室内设置有包括目的地层按钮3c、开门按钮4c、关门按钮5c的各种操作按钮。这些按钮的信号经由C号机控制部1c传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
另外,在各层的乘梯处(电梯乘梯厅)设置有用于登记乘梯厅呼叫的乘梯厅按钮6a、6b、6c…。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虽然乘梯厅按钮6a、6b、6c…经由号机控制部1a~1c与群管理控制装置10连接,但也可以是与群管理控制装置10直接连接的结构。
这些乘梯厅按钮6a、6b、6c…包括向上按钮和向下按钮,构成为根据利用者的目的地方向而按下向上按钮或向下按钮。此外,在最下层中仅由向上按钮构成,在最上层中仅由向下按钮构成。
“乘梯厅呼叫”是指通过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乘梯厅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包含登记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
“轿厢呼叫”是指通过在轿厢室内设置的目的地层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包含目的地层的信息。
群管理控制装置10是用于对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a~2c的运转进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与号机控制部1a~1c同样地由计算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0设置有状态监视部11、RTS评价部12、最佳轿厢选出部13、分配控制部14、分配执行部15。此外,这些处理部实际上通过软件或者软件与硬件的组合而实现。
状态监视部11对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a~2c的运转状态(轿厢位置、运转方向、门开闭状态等)、呼叫(乘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的产生状况等进行监视。
在任意的层产生了新的乘梯厅呼叫时,RTS评价部12利用RTS(RealTime Scheduling)进行评价处理,基于当前的呼叫的状态和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算出将成为分配对象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给乘用轿厢2a~2c的情况下的评价值。
此外,评价值是表示分配了乘梯厅呼叫的情况下的最佳程度的指标。该评价值的数值越小,则表示评价越高,其数值越大,则表示评价越低。另外,由于RTS是公知的,所以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最佳轿厢选出部13从乘用轿厢2a~2c中选出由RTS评价部12算出的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作为最佳轿厢。此外,“最佳轿厢”是指RTS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与此相对,“分配轿厢”是指实际上被分配乘梯厅呼叫的乘用轿厢。
分配控制部14进行对于乘用轿厢2a~2c的乘梯厅呼叫的分配控制。分配控制部14通常将由最佳轿厢选出部13选出的最佳轿厢直接决定为分配轿厢。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控制部14在下述条件时利用其它方法来检索其他的乘用轿厢,并决定分配轿厢。
[条件]
通过RTS评价值得到的最佳轿厢对于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Tx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时间Ts以上。
上述基准时间Ts考虑在最佳轿厢到达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为止的期间内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的可能性而设定,例如是“30秒”。
即,在最佳轿厢对于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Tx为基准时间Ts=30秒以上的情况下,分配控制部14将乘用轿厢2a~2c的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检索与最佳轿厢的时间差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TH的乘用轿厢。在存在符合条件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分配控制部14将靠近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分配轿厢,将该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乘用轿厢。详细情况将在之后参照图2~图5进行说明。
分配执行部15对由分配控制部11最终决定出的乘用轿厢输出乘梯厅呼叫的分配信号。例如,在决定了乘用轿厢2a的情况下,分配执行部12对A号机控制部1a输出乘梯厅呼叫的分配信号。A号机控制部1a接收该乘梯厅呼叫的分配信号,从而使乘用轿厢2a响应该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2是示出本系统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的乘梯厅呼叫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读入预定的程序来执行。
当在任意的层产生了新的乘梯厅呼叫时(步骤S11的是),该乘梯厅呼叫的信息经由群管理控制装置10的状态监视部11提供给RTS评价部12。由此,在RTS评价部12中,对每个乘用轿厢2a~2c算出RTS的评价值(步骤S11)。
具体而言,首先,RTS评价部12对成为分配对象的乘梯厅呼叫追加考虑当前的呼叫的状态和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而假想产生的假想呼叫。RTS评价部12按照RTS的评价式算出将这些呼叫分配给乘用轿厢2a~2c的情况下的评价值(步骤S12)。
由RTS评价部12算出的乘用轿厢2a~2c的RTS评价值被提供给最佳轿厢选出部13。由此,最佳轿厢选出部13选出乘用轿厢2a~2c中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作为最佳轿厢。RTS评价部12将该选出的最佳轿厢的信息与乘用轿厢2a~2c的RTS评价值一起提供给分配控制部14(步骤S13)。
当选出了最佳轿厢时,分配控制部14首先算出该最佳轿厢从当前位置到达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为止的预测到达时间Tx(步骤S14)。该预测到达时间Tx根据从最佳轿厢的当前位置到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距离和在此期间存在的已登记的呼叫(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的信息、运转速度等算出。
此处,分配控制部14判断预测到达时间Tx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时间Ts(例如30秒)以上(步骤S15)。如上所述,基准时间Ts考虑在最佳轿厢到达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为止的期间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的可能性而设定。
此处,预测到达时间Tx越短,则最佳轿厢越早到达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因此可认为在此期间登记预料之外的呼叫(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的可能性低。因此,在预测到达时间Tx比基准时间Ts短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分配控制部14将由RTS评价值选出的最佳轿厢直接决定为分配轿厢,将该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最佳轿厢(步骤S20)。详细而言,分配控制部14经由分配执行部15将分配信号输出到号机控制部1a~1c中与上述分配轿厢对应的号机控制部,使该分配轿厢响应该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
另一方面,预测到达时间Tx越长,则可认为在此期间登记预料之外的呼叫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预测到达时间Tx为基准时间Ts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分配控制部14按照(1)式将乘用轿厢2a~2c的RTS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进行再评价(步骤S16)。
在上述(1)式中,将RTS评价值除以呼叫登记数,并对其结果取平方根。“将RTS评价值除以呼叫登记数”的理由在于,在RTS的评价式中,包含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而以大量的呼叫的累计来计算评价值。因此,将RTS评价值除以呼叫登记数是为了求出1个呼叫的平均值。另外,“取平方根”的理由在于,在RTS的评价式中,对于各呼叫的等待时间被平方。
以如图3所示的运行曲线为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假设在1层登记向上的乘梯厅呼叫,A号机(乘用轿厢2a)进行响应。此时,在5层、3层、2层已登记了向下的乘梯厅呼叫,各层的等待时间设为T1、T2、T3。
■情形a
作为情形a,假设各层的等待时间为T1=20秒、T2=30秒、T3=10秒。在RST评价式中,这些等待时间被平方。因此,若仅着眼于等待时间,则成为202+302+102=1400这一值。此外,实际上,按照包含其他要素的评价式来求出RST评价值。
■情形b
作为情形b,假设各层的等待时间为T1=10秒、T2=20秒、T3=5秒。若仅着眼于等待时间,则该情况下的RST评价值成为102+202+52=525这一值。
这样,在RST评价式中,由于强调等待时间来进行评价,所以评价值会因等待时间稍微变化而大幅变化。于是,使用上述(1)式将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从而设为能够比较对于1个呼叫的平均的等待时间的形式。
分配控制部14基于通过上述(1)式得到的时间,重新研究最佳轿厢的选出。即,分配控制部14调查在上述步骤S13中选出的最佳轿厢与其他乘用轿厢的时间差(步骤S17)。
在存在与最佳轿厢的时间差低于阈值TH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步骤S18的是),分配控制部14将该乘用轿厢和在上述步骤S13中选出的最佳轿厢中更靠近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一方决定为分配轿厢,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乘用轿厢(步骤S19)。详细而言,分配控制部14经由分配执行部15对号机控制部1a~1c中的与上述分配轿厢对应的号机控制部输出分配信号,使该分配轿厢响应该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
上述阈值TH根据交通需要等而预先设定,例如是“1秒”。也就是说,在与通过RST选出的最佳轿厢的时间差低于1秒的情况下,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更靠近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一方。这是因为,若时间性的条件相同,则距离上较近的一方早到达的可能性高。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与最佳轿厢的时间差低于阈值TH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步骤S18的否),分配控制部14将通过RTS评价值选出的最佳轿厢直接决定为分配轿厢,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最佳轿厢(步骤S20)。详细而言,分配控制部14经由分配执行部15对号机控制部1a~1c中的与上述分配轿厢对应的号机控制部输出分配信号,使该分配轿厢响应该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
图4示出具体例。
现在,假设在1层登记乘梯厅呼叫,通过RTS选出了A号机(乘用轿厢2a)作为最佳轿厢。在乘用轿厢2a对于1层的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Ta为基准时间Ts(例如30秒)以上的情况下,通过上述(1)式,将各号机的RTS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重新研究最佳轿厢的选出。
此处,将通过上述(1)式得到的A号机的时间设为ta,将B号机的时间设为tb,将C号机的时间设为tc。
ta=10.5
tb=11.0
tc=12.0
假设各号机的时间ta、tb、tc是如上所述的值。在该情况下,由于作为最佳轿厢的A号机与B号机的时间差低于阈值TH(例如1秒),所以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A号机和B号机中更靠近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1层)的一方。在图4的例子中,由于B号机比A号机更靠近1层,所以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B号机的乘用轿厢2b。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将各号机的RTS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并进行比较,即使处于在拥挤时等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的状况,也能够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最佳的乘用轿厢而使其早响应。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具备根据交通状况来设定阈值TH的功能。该阈值TH作为检索通过RTS得到的最佳轿厢以外的乘用轿厢时的条件而设定。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群管理控制装置10设置有交通需要学习部16和阈值设定部17。交通需要学习部16以预定时间单位学习(存储)各层的交通需要。各层的交通需要例如通过按每层对由各层的乘梯厅按钮6a、6b、6c…的操作登记的乘梯厅呼叫进行计数来得到。
此外,若使用在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a~2c设置的未图示的载荷传感器来推测从各层乘梯的人数,则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各层的交通需要。进而,也可以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监视相机,对该监视相机的影像进行解析来检测各层的乘梯人数。
阈值设定部17基于由交通需要学习部16学习的各层的交通需要,设定检索通过RTS得到的最佳轿厢以外的乘用轿厢时的条件、即阈值TH。详细而言,阈值设定部17基于由交通需要学习部16学习的各层的交通需要来判断是处于拥挤时还是处于闲散时。若处于拥挤时,则阈值设定部17使阈值TH与平常时相比提高,若处于闲散时,则阈值设定部17使阈值TH与平常时相比降低。
图6是示出本系统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的与阈值设定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通过作为计算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10读入预定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流程图的处理以与图2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不同的的例程来执行,此处设定的阈值TH反映于图2的步骤S18。
群管理控制装置10的交通需要学习部16通过状态监视部11取得各层的交通需要,以预定时间单位进行学习(存储)(步骤S21)。阈值设定部17基于由该交通需要学习部16学习的各层的交通需要,判断是处于拥挤时还是处于闲散时(步骤S22)。
例如,在通过各层的呼叫的登记数来判断各层的交通需要的情况下,阈值设定部17对每预定时间的各层的呼叫的登记数和预先设定的平常时的登记数进行比较。其结果,在每预定时间的各层的呼叫的登记数比平常时的登记数多的情况下,阈值设定部17判断为处于拥挤时。相反,在每预定时间的各层的呼叫的登记数比平常时的登记数少的情况下,阈值设定部17判断为处于闲散时。
在拥挤时的情况下(步骤S23的是),阈值设定部17使当前设定的阈值TH与平常时相比提高(步骤S24)。这是因为,在拥挤时,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的可能性较高,RTS评价值容易产生误差。因此,通过提高阈值TH(例如设为2秒),可取入更多的通过RTS选出为最佳轿厢的乘用轿厢以外的候补。
在闲散时的情况下(步骤S23的否),阈值设定部17使当前设定的阈值TH与平常时相比降低(步骤S25)。这是因为,在闲散时,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的可能性低,RTS评价值不容易产生误差。因此,通过降低阈值TH(例如设为0.5秒),使通过RTS选出为最佳轿厢的乘用轿厢优先。
此外,在既不处于拥挤时也不处于闲散时的情况下,应用平常时的预先设定的阈值TH(例如1秒)。
由阈值设定部17设定的阈值TH被提供给分配控制部14。在分配控制部14中,检索满足该阈值TH的乘用轿厢,将该检索到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分配轿厢或者将通过RTS选出的最佳轿厢直接决定为分配轿厢,并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乘用轿厢(参照图2的步骤S18~S20)。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根据交通状况设定阈值TH,使用该设定的阈值TH来检索通过RTS输出的最佳轿厢以外的乘用轿厢的候补。
在该情况下,若处于RTS评价值容易产生误差的拥挤时,则取入更多的通过RTS选出为最佳轿厢的乘用轿厢以外的候补,能够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其中能够尽早响应的乘用轿厢。另一方面,在处于RTS评价值的误差少的闲散时,能够优先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通过RTS选出为最佳轿厢的乘用轿厢。
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虽然在拥挤时和闲散时切换阈值TH,但例如也可以进一步对交通需要的程度进行细分,阶段性地设定阈值TH。
根据以上叙述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挽救在拥挤时等仅通过评价值不一定能够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的情形而提高群管理性能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提示,没有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对多台乘用轿厢的运转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评价部,其基于当前的呼叫的状态和将来产生的呼叫的预测,算出将成为分配对象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给上述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的评价值;
最佳轿厢选出部,其从上述各乘用轿厢中选出由上述评价部算出的评价值最优的乘用轿厢,作为最佳轿厢;以及
分配控制部,其基于由该最佳轿厢选出部选出的上述最佳轿厢对于上述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从上述各乘用轿厢中检索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将上述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检索到的乘用轿厢或者上述最佳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控制部,在上述最佳轿厢对于上述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从上述各乘用轿厢中检索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控制部,将上述各乘用轿厢的评价值变换为时间单位的值,将与上述最佳轿厢的时间差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这一条件作为上述预定的条件,检索满足该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将上述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该检索到的乘用轿厢和上述最佳轿厢中靠近上述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的乘用轿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控制部,在上述最佳轿厢对于上述乘梯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比上述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存在满足上述预定的条件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将上述乘梯厅呼叫分配给上述最佳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时间,考虑在上述最佳轿厢到达上述乘梯厅呼叫的登记层为止的期间内登记无法预测的呼叫的可能性来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交通需要学习部,其学习各层的交通需要;和
阈值设定部,其基于由该交通需要学习部学习的上述各层的交通需要来设定上述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阈值设定部,基于由上述交通需要学习部学习的上述各层的交通需要,判断是处于拥挤时还是处于闲散时,在上述拥挤时,使上述阈值与平常时相比提高,在上述闲散时,使上述阈值与平常时相比降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51220 | 2014-03-14 | ||
JP2014051220A JP5847224B2 (ja) | 2014-03-14 | 2014-03-14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9224A true CN104909224A (zh) | 2015-09-16 |
CN104909224B CN104909224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407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92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9224B (zh) | 2014-03-14 | 2015-02-13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47224B2 (zh) |
CN (1) | CN10490922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7184A (zh) * | 2019-02-05 | 2020-08-1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CN112079212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组管理控制装置和组管理控制系统 |
CN114644267A (zh) * | 2020-12-17 | 2022-06-2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52472B1 (ja) * | 2017-03-24 | 2018-07-04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CN110950197B (zh) * | 2019-12-12 | 2022-04-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电梯的选择方法及智能电梯控制装置 |
JP7171773B2 (ja) * | 2021-01-04 | 2022-11-15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9830A (zh) * | 2005-09-27 | 2007-04-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056812A (zh) * | 2005-04-21 | 2007-10-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2139824A (zh) * | 2010-01-15 | 2011-08-0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群管理装置 |
CN102264620A (zh) * | 2008-12-25 | 2011-11-30 | 富士达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63403B2 (ja) * | 2005-09-27 | 2011-08-3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621620B2 (ja) * | 2006-03-30 | 2011-01-26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2014
- 2014-03-14 JP JP2014051220A patent/JP58472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2-13 CN CN201510079226.XA patent/CN1049092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6812A (zh) * | 2005-04-21 | 2007-10-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939830A (zh) * | 2005-09-27 | 2007-04-0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264620A (zh) * | 2008-12-25 | 2011-11-30 | 富士达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2139824A (zh) * | 2010-01-15 | 2011-08-0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群管理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7184A (zh) * | 2019-02-05 | 2020-08-1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CN112079212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组管理控制装置和组管理控制系统 |
CN114644267A (zh) * | 2020-12-17 | 2022-06-2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CN114644267B (zh) * | 2020-12-17 | 2023-06-2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9224B (zh) | 2017-04-12 |
JP5847224B2 (ja) | 2016-01-20 |
JP2015174723A (ja) | 2015-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09224B (zh)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
JP2014152032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CN107235392B (zh) | 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10589642B (zh)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 |
JP201119528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WO2011061797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 |
CN102730502B (zh) | 群管理控制系统 | |
JP654270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1056812A (zh)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CN103663011B (zh) | 电梯群管理系统 | |
JP621340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WO2005121002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5735384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6352472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JP5862805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CN105263840B (zh) | 电梯控制系统 | |
JP200722376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654038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 |
JP2017001802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
JP5951737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5981590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592860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4569197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 |
JP202313659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CN106470927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