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7766A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87766A CN104887766A CN201510275284.XA CN201510275284A CN104887766A CN 104887766 A CN104887766 A CN 104887766A CN 201510275284 A CN201510275284 A CN 201510275284A CN 104887766 A CN104887766 A CN 104887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extract powder
- wine
- radix
- fri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其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80~150份、决明子90~150份、绞股蓝60~150份、酒大黄60~90份和虎杖60~120份,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具有清化血浊的功效,能调节血脂,较好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服用方便,价格低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致病因素,促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是当前医学界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有了深层次的研究,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常见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患者、吸烟、高龄等,其次缺乏锻炼、长期口服避孕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也是引起该病的原因。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病理过程,包括脂质斑块堆积、脂纹、纤维帽的形成、坏死核心等一系列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慢性炎症反应参与,并对斑块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决定作用。目前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氧化、抗炎等治疗,尤其是对血脂的调控的重要认识。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后,对血脂升高有了较好的控制,但因本病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副作用也引起了医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他汀类药物的较高的价格也极大限制了药物在我国的应用,致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服用。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优势,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复杂发病机制发挥多途径、多靶点作用、全方位地稳定斑块,降低血脂、保护受损的内皮细胞、抑制炎症状态和发挥抗凝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为此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未病”优势,开发研制可长期服用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有效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即是针对目前已有药物存在的上述价格较高、具有副作用等缺点,提供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具有清化血浊的功效,能调节血脂,较好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服用方便,价格低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80~150份、决明子90~150份、绞股蓝60~150份、酒大黄60~90份和虎杖60~120份。
其优选配方为:荷叶120份、决明子120份、绞股蓝120份、酒大黄60份和虎杖90份。
剂型:胶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与预防用药,胶囊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制备时可不加粘合剂和压力,可以在胃里快速溶化,吸收好,生物利用率高,并能有效防止光线、空气、水分等对药物的影响,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便于患者携带与服用。
本发明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的组方依据:
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体现了清化血浊法,血浊是指血液受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血的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血宜清,浊宜化,因此,清化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本原则。此外,清化血浊还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亦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治疗医学意义。
组方分析: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原料药包括:荷叶、决明子、绞股蓝、酒大黄和虎杖。方中荷叶味苦、涩,平,入脾、胃经,能升发阳气,散瘀血,升阳利湿,清阳得升则浊阴自降,湿邪得利则血浊可清;决明子味甘、苦,微寒,入肝、肾、大肠经,能清肝明目降脂,通便化浊。两药平和,化血浊,清血瘀,用为君药。绞股蓝性寒,味甘苦,入脾肺经,能清化痰浊、益气养阴,与酒大黄共为臣药;酒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能入血分,兼入气分,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清血化浊。虎杖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胆经,功可清热利湿,活血散瘀,利尿,解毒,以助君臣之药而为佐。诸药相伍,共奏清化血浊之效。
本发明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浸膏粉
根据组方称取各原料药,分别提取浸膏粉,具体如下:
荷叶:用荷叶2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浸泡2h,合并提取液并过滤,滤液经浓缩后真空干燥,得荷叶浸膏粉;
决明子:用决明子1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浸泡1h,然后于60℃水浴回流2h,过滤,收集滤液,过滤后残渣内加入6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于60℃水浴回流2h,以3000r·min-1离心10 min,将离心后的上清液与滤液合并,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决明子浸膏粉;
绞股蓝: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3次,3次提取所用75%乙醇量分别为绞股蓝体积的10倍、8倍和6倍,第1次提取浸泡12h,第2次和第3次提取浸泡80min,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绞股蓝浸膏粉;
酒大黄:用体积分数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所用50%乙醇量为酒大黄体积的5倍,每次提取浸泡O.5h,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得酒大黄浸膏粉;
虎杖:加20倍虎杖体积的水,在60℃的温度下浸泡12h,提取液经5000r·min-1室温离心10min,然后减压旋蒸干燥,得虎杖浸膏粉;
(2)制粒
分别将步骤(1)制得的决明子、酒大黄、绞股蓝和虎杖的浸膏粉超微粉碎,混合均匀,过100目筛,然后按照质量比为25mg/100g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湿法制粒,颗粒粒度15~30目,将制得的颗粒于60℃干燥8h,使含水量小于5%,备用;然后在步骤(1)制得的荷叶浸膏粉中加入占各原料药浸膏粉总质量35%的糊精,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浓度为20ml/100g加入体积分数95%乙醇,制成软材,过22目筛,制粒,颗粒粒度20~30目,将荷叶浸膏粉颗粒于70℃干燥30min,备用;
(3)填充胶囊
将步骤(2)制得的颗粒混匀,装填胶囊,即为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
本发明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1)理论创新:以往多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为血瘀,治法多以活血通络为主,而本发明提出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清化血浊为其主要治法;
(2)制剂创新:传统的清浊方汤剂,煎煮复杂,口服量大,保质期短,不易携带,患者依从性差,本发明使用胶囊制剂剂量更准确,服用方便,易于携带,使用过程中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等优点,具备西药口服制剂的优势;
(3)方药创新: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原料组分少,成本低,用法简单,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由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数据对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治疗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说明其有益效果。应该明白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120份、决明子120份、绞股蓝120份、酒大黄60份和虎杖90份。
制备步骤如下:
(1)制取浸膏粉
根据组方称取各原料药,分别提取浸膏粉,具体如下:
荷叶:用荷叶2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浸泡2h,合并提取液并过滤,滤液经浓缩后真空干燥,得荷叶浸膏粉;
决明子:用决明子1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浸泡1h,然后于60℃水浴回流2h,过滤,收集滤液,过滤后残渣内加入6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于60℃水浴回流2h,以3000r·min-1离心10 min,将离心后的上清液与滤液合并,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决明子浸膏粉;
绞股蓝: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3次,3次提取所用75%乙醇量分别为绞股蓝体积的10倍、8倍和6倍,第1次提取浸泡12h,第2次和第3次提取浸泡80min,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绞股蓝浸膏粉;
酒大黄:用体积分数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所用50%乙醇量为酒大黄体积的5倍,每次提取浸泡O.5h,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得酒大黄浸膏粉;
虎杖:加20倍虎杖体积的水,在60℃的温度下浸泡12h,提取液经5000r·min-1室温离心10min,然后减压旋蒸干燥,得虎杖浸膏粉;
(2)制粒
分别将步骤(1)制得的决明子、酒大黄、绞股蓝和虎杖的浸膏粉超微粉碎,混合均匀,过100目筛,然后按照质量比为25mg/100g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湿法制粒,颗粒粒度15~30目,将制得的颗粒于60℃干燥8h,使含水量小于5%,备用;然后在步骤(1)制得的荷叶浸膏粉中加入占各原料药浸膏粉总质量35%的糊精,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浓度为20ml/100g加入体积分数95%乙醇,制成软材,过22目筛,制粒,颗粒粒度20~30目,将荷叶浸膏粉颗粒于70℃干燥30min,备用;
(3)填充胶囊
将步骤(2)制得的颗粒混匀,装填胶囊,即为本实施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80份、决明子90份、绞股蓝60份、酒大黄60份和虎杖60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150份、决明子150份、绞股蓝150份、酒大黄90份和虎杖120份。
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同时进行动物实验,证明其药用效果,其方法和结果如下: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成年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号:SCXK(鲁)20090001(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鲁动质号1205215(山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发),检疫后备用,自由摄食进水。颗粒大鼠饲料,由济南康大饲料与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联合生产,许可证号:鲁饲准字364号。实验过程中动物饲养及取材均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实验药物
受试药物: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药剂室生产,每粒含生药10g,配方同实施例1。
对照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片,国药准字H19990291。
(三)主要试剂
NOS、IL-1β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二、实验方法
(一)分组方法
实验动物购买后,在实验室内预适应饲养1w,1w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大鼠各12只。
正常组:正常给予饮食,不做任何干预。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自由进食水,于造模后给予蒸馏水。
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自由进食水,于造模后给予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使用前用水溶为水溶液。
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自由进食水,于造模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水溶液。
(二)造模方法
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AS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配方质量百分含量组成:3%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5%白糖、10%猪油、81.3%基础饲料)。同时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给AS组腹腔注射维生素D 60万IU/kg,对照组按照体重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喂12周。
(三)动物给药及疗程
在连续喂养高脂饲料12周后,治疗组灌胃给予本发明中药复方水溶液,剂量为10g生药/kg/d(相当于60kg成人每日10倍用量);对照组给予1.67mg/kg(相当于60kg成人每日10倍用量);其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量的蒸馏水,连续给予8周。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各组动物均自由活动。
(四)动物处理与取材
在连续喂养20周后,在禁食8小时的基础上,用100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300mg/kg)麻醉,空腹抽颈外静脉血2ml,3000~4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20℃下冻存备用,另抽取1ml,抗凝,备用。分离颈总动脉血管,一侧立即取下并于冰的生理盐水中冲洗后即刻放于液氮中;另一侧于生理盐水冲洗后置于多聚甲醛后固定液(含0.1%DEPC)、4%戊二醛溶液中固定,参照现有技术制备颈总动脉提取物,于-80℃冰箱保存备用待测。
(五)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数据用SAS8.1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q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用计量资料均采用 ±S(均数±标准差)表示。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将留取的各组大鼠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CHOL、TG、HDL-C、LDL-C的变化,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单位:mmol/L,±S)
与正常组比较:△t=9.04,p=0.000<0.01;○t=5.00,p=0.000<0.01;◇t=5.39,p=0.000<0.01;☆t=0.43,p=0.67>0.05;▲t=2.01,p=0.058>0.05;●t=1.10,p=0.28>0.05;◆t=0.94,p=0.35>0.05;★t=3.21,p=0.004<0.01;与模型组比较:At=5.92,p=0.000<0.01;Bt=3.68,p=0.002<0.01;Ct=3.54,p=0.002<0.01;Dt=2.29,p=0.03<0.05。
(二)组织学观察结果
正常组内膜光滑,内皮细胞完整,无变性、坏死,内膜下无泡沫细胞积聚,无炎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排列规则,无断裂,中膜SMC无增值迁移,细胞形态排列规则,外膜未见明显异常。
模型组内膜厚薄不一,可见增厚隆起,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有脱落,核呈空泡状,内皮下间隙增宽,可见迁移的SMC和泡沫细胞;中膜明显增厚,SMC增殖增生明显,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并垂直于内膜生长,向内膜迁移。但细胞形态大部分为长梭形、杆状,核为杆状,两端钝圆;有的则增生不甚明显,但细胞明显增大,大多呈肥胖样,似纤维母细胞,胞浆可见突起,有的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核呈纺锤形、卵圆形、圆形,核仁清楚可见,偶见两个核仁,有的胞浆可见脂滴空泡。外膜结缔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
治疗组内膜较薄,且较均匀,无隆起,内皮细胞基本完好,完好,内皮下间隙增宽不明显,偶见迁移其中的SMC。未见脱落细胞,内弹力膜尚中膜较薄,SMC增殖不明显,细胞数目未见明显增多,排列规则呈环行,但外膜结缔组织仍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
正常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显著,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说明早期As模型复制成功;药物组与模型组比,均有明显差异,其比值明显缩小,说明具有清化血浊作用的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可使内膜变薄,即有对抗AS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作用。由此可见,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有保护血管内膜、对抗内膜增厚和抗中膜SMC增殖、增生的作用,从而对抗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AS斑块的形成。
(三)各组大鼠治疗后颈动脉组织中NOS的变化
治疗后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NOS的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后各组颈动脉组织匀浆NOS含量比较(±S,ng/ml)
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四)各组大鼠治疗后颈动脉组织中IL-1β的变化
治疗后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IL-1β的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后各组颈动脉组织匀浆IL-1β含量比较(±S,ng/ml)
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临床试验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入选标准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存在脑梗死,患者意识清楚,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排除心源性脑栓塞、脑动脉炎等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及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并均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实验室检查有血脂异常。高脂血症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成人脂代谢控制目标Ⅲ提出的最新血脂标准:以总胆固醇(TC)≥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 mmol/L、甘油三酯(TG)≥2.3 mmol/L为血脂异常指标(具有以上任何一项者)。
(二)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三)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样本含量估计:采用“对两个样本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所需样本量的大小表”作样本量估算,并预计病例脱失率为10%,本试验约需病例150例。
随机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数字表用SAS8.1软件编程产生,方案设计完成后装入按序列编码的、密封的、不透光的信封中,交研究负责人控制,当筛选到合格病例后,由负责人进行随机分组,按照产生的随机数字表以及病例纳入顺序将患者分别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中。150例病人按1:1:1的比例分配至三个中心后,各中心选择1名局外人员保管密码信封与随机分配卡,当合格受试者进入研究时,按其顺序拆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根据其中卡片规定分组进行治疗,不得作任何更改。
对照方法:根据前期基础,本试验为优效性研究,特设立阳性对照,即以常规扶他林乳胶剂治疗为对照。
盲法:采用双盲法,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包装相同,而且给药途径、方法、次数、用量一致。随机密码信封由保密员管理,打开信封决定分组后,保密员协同药品监控人员把药物在保密的情况下交给临床观察人员使用。各中心设一名监察员(非课题组的局外专业人员),监察员监督设盲过程和盲法的实施管理,并不直接参加临床研究的观测与数据收集。各中心设由具有统计学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的专职疗效评定人员(非课题研究人员),负责评定疗效。临床研究结束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后,由随机密码保管人员进行揭盲。揭盲过程应该有课题设计人、研究者、监察员、疗效评定者及材料管理负责人在场。
(二)治疗方法
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制剂室制备,每粒含生药10g,配方同实施例1;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片。
用药方法:治疗组,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片,每晚1次;
6个月为一疗程。
(三)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察:血、尿、便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1次。
疗效性观测: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清TC、TG、LDL、HDL,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四)疗效判断
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C、TG、LDL、HDL的变化。
(五)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用SAS8.1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性别年龄分布
性别、年龄分布详见表4、5:
表4 性别分布情况
经χ2检验,P=0.61>0.05
表5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S)
经t检验,P=0.17>0.05
(二)斑块性质
两组患者斑块性质比较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斑块性质比较
经χ2检验,P=0.84>0.05
(三)临床疗效比较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S,mmol·L-1)
注:各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的比较,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的比较(±S)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四)安全性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变化比较,详见表9:
表9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S)
经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相关指标比较,P>0.05,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44例患者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八)剔除病例分析
在观察的15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临床观测记录缺项,导致资料不全面,无法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故予以剔除。
(九)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与其他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疗效对比
1.病例选择:选择方法同上;随机选取180例,均分为6组,治疗组1~3和对照组1~3;
治疗组1~3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3中药复方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对照组1: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天士力),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对照组2:服用现有中药组方(原料重量份组成为荷叶49份、绞股蓝41份、决明子41份、苦丁10份),制成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对照组3:根据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将酒大黄替换为大黄,(替换后原料重量份组成为荷叶120份、决明子120份、绞股蓝120份、大黄60份和虎杖90份),制成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2.治疗效果:用药6个月后,治疗效果如下表10:
表10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颈动脉超声检测显示厚度变薄、斑块缩小。治疗后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均有调血脂、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拥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较阿托伐他汀钙更安全。同时,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疗效也远远优于目前其他同类中药。由以上分析可见,本发明中药复方胶囊效果显著,且组分简单,成本低,用药方便,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
Claims (4)
1.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80~150份、决明子90~150份、绞股蓝60~150份、酒大黄60~90份和虎杖60~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胶囊,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重量份组成为:荷叶120份、决明子120份、绞股蓝120份、酒大黄60份和虎杖9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复方胶囊,其特征在于:剂型为胶囊。
4.一种权利要求1或2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浸膏粉
根据组方称取各原料药,分别提取浸膏粉,具体如下:
荷叶:用荷叶2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浸泡2h,合并提取液并过滤,滤液经浓缩后真空干燥,得荷叶浸膏粉;
决明子:用决明子10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浸泡1h,然后于60℃水浴回流2h,过滤,收集滤液,过滤后残渣内加入6倍体积的体积分数80%乙醇,于60℃水浴回流2h,以3000r·min-1离心10 min,将离心后的上清液与滤液合并,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决明子浸膏粉;
绞股蓝: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3次,3次提取所用75%乙醇量分别为绞股蓝体积的10倍、8倍和6倍,第1次提取浸泡12h,第2次和第3次提取浸泡80min,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旋蒸至无醇,真空干燥,得绞股蓝浸膏粉;
酒大黄:用体积分数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所用50%乙醇量为酒大黄体积的5倍,每次提取浸泡O.5h,合并3次的提取液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得酒大黄浸膏粉;
虎杖:加20倍虎杖体积的水,在60℃的温度下浸泡12h,提取液经5000r·min-1室温离心10min,然后减压旋蒸干燥,得虎杖浸膏粉;
(2)制粒
分别将步骤(1)制得的决明子、酒大黄、绞股蓝和虎杖的浸膏粉超微粉碎,混合均匀,过100目筛,然后按照质量比为25mg/100g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湿法制粒,颗粒粒度15~30目,将制得的颗粒于60℃干燥8h,使含水量小于5%,备用;然后在步骤(1)制得的荷叶浸膏粉中加入占各原料药浸膏粉总质量35%的糊精,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浓度为20ml/100g加入体积分数95%乙醇,制成软材,过22目筛,制粒,颗粒粒度20~30目,将荷叶浸膏粉颗粒于70℃干燥30min,备用;
(3)填充胶囊
将步骤(2)制得的颗粒混匀,装填胶囊,即为本发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75284.XA CN104887766A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75284.XA CN104887766A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87766A true CN104887766A (zh) | 2015-09-09 |
Family
ID=5402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75284.XA Pending CN104887766A (zh) | 2015-05-27 | 2015-05-27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8776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5617A (zh) * | 2015-12-18 | 2016-04-20 | 新疆维阿堂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减肥及辅助降血脂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316557A (zh) * | 2018-12-12 | 2019-02-12 | 扬州市中医院 | 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方中药组合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8213A (zh) * | 2004-07-06 | 2006-01-11 | 岳阳天岳制药有限公司 | 防治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脂肪肝脂溢性脱发肥胖的中成药 |
CN101433593A (zh) * | 2007-11-16 | 2009-05-20 | 朱志宏 |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5-27 CN CN201510275284.XA patent/CN1048877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8213A (zh) * | 2004-07-06 | 2006-01-11 | 岳阳天岳制药有限公司 | 防治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脂肪肝脂溢性脱发肥胖的中成药 |
CN101433593A (zh) * | 2007-11-16 | 2009-05-20 | 朱志宏 |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王也: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学刊》 * |
陈文垲: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5617A (zh) * | 2015-12-18 | 2016-04-20 | 新疆维阿堂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减肥及辅助降血脂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316557A (zh) * | 2018-12-12 | 2019-02-12 | 扬州市中医院 | 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方中药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2906A (zh) | 一种中药复方及其用途 | |
CN101849979B (zh) | 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09705B (zh) | 一种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6109580A (zh) | 密蒙花及其提取物作为制备治疗心肌病的药物的应用 | |
CN109692309A (zh) |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祛湿活血方 | |
CN102293928A (zh) | 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887766A (zh)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 |
CN102106993B (zh)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4292A (zh) | 一种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肥胖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5311470A (zh) | 含有艾叶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用途 | |
JP7340113B2 (ja) | 漢方薬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使用 | |
CN105055967B (zh) |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复方保健品及制备方法 | |
CN111671795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和应用 | |
CN114306424A (zh) | 一种治疗肥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139060B (zh) |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488825B (zh) |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184831B (zh) |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88501A (zh) |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 | |
CN104547738A (zh) | 一种治疗肥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33540A (zh) |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8379379A (zh) | 用于痛风急性期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8743885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16106A (zh) | 丹山消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370592B (zh) |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737733B (zh) | 一种用于降低血脂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