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7958B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7958B CN104867958B CN201510151619.7A CN201510151619A CN104867958B CN 104867958 B CN104867958 B CN 104867958B CN 201510151619 A CN201510151619 A CN 201510151619A CN 104867958 B CN104867958 B CN 1048679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ght
- organic
- emitting
- base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9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在所述发光区域内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包括层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并且在第二电极层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包括透明材料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透明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透光率改善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包括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以让观察者透过显示屏幕看到屏幕后方的
背景,这种新的显示效果拓宽了显示器的应用领域,可以被应用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展示橱窗、冰箱门、车载显示器、广告牌等显示装置上。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有源矩阵OLED(AMOLED),其具有主动发光、发光亮度高、分辨率高、宽视角、响应速度快、低能耗、可柔性化等特点,是一种便于实现透明显示的显示器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为便于实现透明显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每一个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每一个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形成电致发光结构,而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可以用于实现透明显示。
对于OLED显示器件来说,提高显示器件的透明度以实现透明显示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改变像素电路的结构,让不透明的层或结构(如有源层和金属引线)的面积尽可能的小,增加透明窗口的面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明度。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透明的导电材料代替金属引线和制作器件的阴极来增加面板的透明度。透明阴极在透明OLED的制备中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对透明度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在顶发射器件中,透明阴极多采用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制成。金属氧化物的透过率较高,但由于形成金属氧化物阴极需采用溅射的工艺,易对OLED器件造成损伤,而薄金属阴极采用蒸镀工艺制备,较为简单,更易量产化,因此大多数设计都采用薄金属或金属合金(如Mg和Ag的合金)制作阴极,例如通过调整Mg和Ag的掺杂比例来提高面板的透光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发光器件中,存在各种有机、无机保护层或绝缘层,虽然在非发光区域中这些层是透光的,但依然在非发光区域中引起光损失,降低透光率,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透明显示效果较差。虽然可以通过去除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或者全部有机、无机保护层来提高器件的透光率,但是这样会由于膜厚的差异而在发光区域与非发光区域之间的界面处形成大的阶梯,薄层阴极在界面处可能发生断裂而造成器件无法点亮,而如果采用增厚阴极的方法则会影响发光区域的透光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在所述发光区域内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包括层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并且在第二电极层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包括透明材料层。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包括导电层,该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部分直接接触。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导电层可以由金属氧化物材料制成。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ITO和IZO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或厚度之和。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平坦化层和限定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界定层,第一电极层形成在平坦化层上,像素界定层覆盖在平坦化层上使得第一电极层至少部分地从像素界定层中的开口露出,且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覆盖在像素界定层和第一电极层上。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有源层和栅绝缘层、以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钝化层。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层间绝缘层,该层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绝缘层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或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缓冲层。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内设置在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的其它相邻的两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衬底基板;以及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
其中,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区域内并包括层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位于第二电极层和衬底基板之间,在发光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包括透明材料层。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是在去除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之后形成在非发光区域内的。
在上述方法中,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步骤可以包括:
依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层叠形成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第一电极层、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平坦化层和像素界定层;
在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形成之后,去除所述至少一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以及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内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层可以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且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步骤可以包括在去除有机发光功能层的所述部分的位置处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并与第二电极层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直接接触。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导电层可以由金属氧化物材料制成。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ITO和IZO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或厚度之和。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每个像素单元内、在形成所述平坦化层之前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步骤,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有源层和栅绝缘层、以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钝化层。
在上述方法中,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步骤可以包括: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层间绝缘层,以及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源/漏电极,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层间绝缘层;和/或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在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之前在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缓冲层的步骤,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缓冲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或根据上述方法制作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
图7A-7F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说明,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它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通过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即在将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区域内,去除一部分非透明或透光性差的有机/无机材料层,并且,例如在被去除的材料的位置处,形成额外的透明材料层,这能够增大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区域的透光率,同时能够减小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之间的层厚差,避免薄层阴极在界面处发生断裂。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如R、G、B子像素,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在图1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在发光区域A沿箭头方向向上发光,因此属于顶发射型发光器件。可以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也可以是底发射型或双面发射型发光器件。以下仅以顶发射型发光器件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衬底基板1,以及依次层叠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平坦化层4、第一电极层51、像素界定层6、有机发光功能层52和第二电极层53。第一电极层51、有机发光功能层52和第二电极层53构成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如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极层51和第二电极层53分别形成该发光结构5的阳极和阴极。例如,对于顶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阳极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其它导电材料制成;阴极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可以是由金属、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制成的薄层电极;有机发光功能层通常是复合的多层结构,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层51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但不位于非发光区域B内,而第二电极层53位于该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二者内,即包括位于发光区域A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B内的第二部分。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部分像素单元内,至少一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如平坦化层4、像素界定层6和有机发光功能层52,在非发光区域B内的部分都被去除并因此仅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一透明材料层7至少在去除材料的位置处形成在该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B内,即透明材料层7至少代替有机/无机材料层在非发光区域B内被去除的部分,例如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被去除的材料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透明材料层7仅形成在非发光区域B,位于衬底基板1和第二电极层53的第二部分之间,至少部分地代替非发光区域B内被去除的有机和/或有机材料层。
由于用透明材料层至少部分地代替非发光区域内被去除的有机/无机材料层,因此,透明材料层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二电极层53的第二部分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极层53的第一部分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间距。换句话说,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在发光区域内的其它有机/无机材料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或小于或等于发光区域内的其它有机/无机材料层中的至少两个的厚度之和,使得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区域与发光区域大致平齐或稍微低于发光区域的高度。例如,该透明材料层7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被去除的平坦化层4、像素界定层6和有机发光功能层52中的一个厚度同,或者小于或等于被去除的这些层中的两个或多个的厚度之和。
当平坦化层4、像素界定层6和有机发光功能层52在非发光区域B内的部分都被去除时,在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之间的界面处产生大的阶梯,即,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之间的层厚差大,此时,薄层阴极(如第二电极层53)在该界面处可能发生断裂而造成发光器件无法点亮。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非发光区域B中、至少在被去除的材料的位置处形成了额外的透明材料层7,这能够增大非发光区域B的透光率,同时能够减小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之间的层厚差,避免了薄层阴极在界面处发生断裂。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透明材料层7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为导电层,该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53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导电的透明材料层7不仅能够增大透过率和减小阶梯,而且能够减小第二电极层或阴极53的面电阻,从而降低器件的功耗。所采用的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材料,例如,包括ITO(氧化铟锡)和IZO(掺铟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可以是有源矩阵OLED发光器件,其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如开关晶体管或驱动晶体管。如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1和平坦化层4之间的薄膜晶体管结构3,其可以包括:
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半导体有源层31,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
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并覆盖半导体有源层31的栅绝缘层32;
形成在栅绝缘层32上的栅极33,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
形成在栅极33上并覆盖栅极33的层间绝缘层34;
形成在层间绝缘层34上的源/漏电极35,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和
形成在层间绝缘层34上并覆盖源/漏电极35的钝化层36。
可以看出,在AMOLED发光器件中,形成薄膜晶体管的多个膜层,如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钝化层等,不仅形成在发光区域A内,还形成在非发光区域B中,这些膜层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透光性,但依然在非发光区域中引起光损失,降低透光率,导致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透明显示效果较差。根据本发明,与发光结构中的有机/无机材料层一样,形成薄膜晶体管的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如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和钝化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仅形成在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即该层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被去除。进一步,在该层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被去除的位置可以附加地形成透明材料层,以增大透光率并减小前述阶梯或厚度差。
图2示出了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结构,其中钝化层36在非发光区域B内的部分被去除,并且可以由透明材料层7’代替其在非发光区域B内的位置。可以看出,在图2中示出的结构中,AMOLED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功能层52、像素限定层6、平坦化层4、钝化层4等层在将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非发光区域B内的部分都被去除,例如通过构图工艺被刻蚀掉,并在非发光区域B内去除这些部分的位置处形成透明材料层7’。透明材料层7’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这些被去除的层的厚度之和,例如,大致等于有机发光功能层52和钝化层4的厚度之和,如图2所示。
在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透明材料层7”的厚度大致等于钝化层4和层间绝缘层34的厚度之和;在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透明材料层7”’的厚度大致等于层间绝缘层34和栅绝缘层32的厚度之和。可以理解,在增大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区域的透光率并减小前述阶梯或厚度差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内附加的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设定。
在图1-4示出的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是顶栅型结构。可替换地,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薄膜晶体管可以是底栅型结构,如图5所示。在图5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底栅型薄膜晶体管3’包括:
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栅极33,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
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并覆盖栅极33的栅绝缘层32;
形成在栅绝缘层32上的半导体有源层31,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
形成在半导体有源层31上的源/漏电极35,其位于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和
至少覆盖源/漏电极35和半导体有源层31形成在栅绝缘层32上的钝化层36。
如图5所示,一导电通路8可以形成为贯穿钝化层36和平坦化层4,薄膜晶体管3’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一个可以通过导电通路8与第一电极层51电连接,从而驱动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光。
栅绝缘层32和钝化层3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仅形成在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在图5中示出的结构中,有机发光功能层52、像素界定层6、平坦化层4、栅绝缘层32和钝化层36在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B的部分都被去除,代替的是透明材料层7””,其可以增大用于透光或透明显示的一些非发光区域B的透光率,并减小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之间的界面处的阶梯或厚度差。
同样,如图2、4和5所示,透明材料层7’、7”’、7””可以与第二电极层或阴极53直接接触,优选地,是导电层以减小第二电极层或阴极53的面电阻。可替换地,与第二电极层53接触的透明材料层可以不是导电层,或者如图3所示,透明材料层7”不与第二电极层53接触,此时在非发光区域B内所形成这种附加的透明材料层实现非发光区域B的透光率的增大,并减小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之间的界面处的阶梯,避免较薄的阴极在该界面处断裂。
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中,可能还存在其它的有机/有机材料层,这些有机/有机材料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些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可以被去除,并且可以由透明材料层代替。例如,如图1-5所示,在薄膜晶体管3、3’与衬底基板1之间还形成有缓冲层2。示例性地,缓冲层2可以仅设置在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A内。
此外,虽然在图1-5中图示的结构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附加的透明材料层是连续的,但可以理解,这种附加的透明材料层也可以包括不连续的或彼此隔开的多个子层,每个子层代替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在非发光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有机/有机材料层,或者具有与一个或多个有机/有机材料层的厚度或厚度之和大致相等的厚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S1:提供衬底基板,其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其它透明基板;
S2:在衬底基板上以层叠方式依次形成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第一电极、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例如,可以采用沉积、蒸镀和构图工艺进行这些层的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
S3:在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形成之后,去除所述至少一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
S4: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形成透明材料层,例如在去除所述部分的位置处形成透明材料层;以及
S5: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内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形成有机发光功能层之后,去除有机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并且在去除有机发光功能层的所述部分的位置处形成的透明材料层可以是与第二电极层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直接接触的导电层。例如,所述导电层可以由金属氧化物材料制成。示例性地,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ITO和IZO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透明材料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可以形成为与被去除的部分的厚度大致相同。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每个像素单元内、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平坦化层之间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步骤。对于顶栅型薄膜晶体管,该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半导体有源层;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半导体有源层的栅绝缘层;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栅极;
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覆盖所述栅极的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源/漏电极;以及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覆盖所述源/漏电极的钝化层,
在所述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和钝化层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以后,去除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
对于底栅型薄膜晶体管,该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栅极;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栅极栅绝缘层;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有源层;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半导体有源层上形成源/漏电极;以及
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至少覆盖所述源/漏电极和所述半导体有源层钝化层,
在所述栅绝缘层和钝化层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以后,去除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
在一个示例中,在去除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和/或钝化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之后,可以在去除所述部分的位置处形成另一透明材料层。该另一透明材料层可以与前述透明材料层隔开或是一体形成的。
可以理解,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上述有机/有机材料层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的去除可以在该层形成之后立即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非发光区域内的所有期望被去除的有机/有机材料层的去除。
图7A-7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7A所示,首先,例如采用沉积或蒸镀工艺,在衬底基板1上依次层叠地形成缓冲层2、有源半导体层31、栅绝缘层32、栅极33、层间绝缘层34、源/漏电极35、钝化层36、平坦化层4、像素限定层6和第一电极层51,其中利用构图工艺图案化有源半导体层31、栅极33、源/漏电极35、第一电极51,使得它们仅设置在发光区域内;然后,如图7B所示,通过例如构图工艺去除像素限定层6在非发光区域B内的部分;如图7C所示,在非发光区域B内形成透明材料层7;接着,如图7D所示,形成覆盖像素限定层6、第一电极51和透明材料层7的有机发光功能层52;如图7E所示,采用合适的掩模图案化有机发光功能层52,以去除其在非发光区域B的部分;最后,例如采用蒸镀工艺在发光区域A和非发光区域B内形成覆盖有机发光功能层52和透明材料层7的第二电极层或阴极53。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或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制作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AMOLED显示装置,如用于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展示橱窗、冰箱门、车载显示器、广告牌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
其中,在所述发光区域内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包括层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并且
在第二电极层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包括透明材料层,
其中,所述透明材料层是非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透明材料层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或厚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平坦化层和限定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像素界定层,第一电极层形成在平坦化层上,像素界定层覆盖在平坦化层上使得第一电极层至少部分地从像素界定层中的开口露出,且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覆盖在像素界定层和第一电极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之间的薄膜晶体管,并且
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有源层和栅绝缘层、以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钝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
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层间绝缘层,该层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绝缘层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或
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缓冲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透明材料层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内设置在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的其它相邻的两层之间。
8.一种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的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衬底基板;以及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
其中,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区域内并包括层叠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包括位于发光区域内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发光区域内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位于第二电极层和衬底基板之间,在发光区域内至少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在部分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包括透明材料层,
其中,所述透明材料层是非导电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透明材料层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与衬底基板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透明材料层是在去除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在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之后形成在非发光区域内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步骤包括:
依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层叠形成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第一电极层、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平坦化层和像素界定层;
在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和有机发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形成之后,去除所述至少一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的部分;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非发光区域内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以及
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内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功能层,并且
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步骤包括在去除有机发光功能层的所述部分的位置处形成所述透明材料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形成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在发光区域内的其它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或厚度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每个像素单元内、在形成所述平坦化层之前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步骤,并且
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有源层和栅绝缘层、以及覆盖薄膜晶体管的钝化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栅绝缘层上形成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层间绝缘层,以及在所述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内、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源/漏电极,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层间绝缘层;和/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在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之前在所述衬底基板形成缓冲层的步骤,并且所述多个有机/无机材料层还包括所述缓冲层。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或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作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619.7A CN104867958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PCT/CN2015/085769 WO2016155175A1 (zh) | 2015-04-01 | 2015-07-31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US14/913,037 US9859349B2 (en) | 2015-04-01 | 2015-07-31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619.7A CN104867958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7958A CN104867958A (zh) | 2015-08-26 |
CN104867958B true CN104867958B (zh) | 2017-12-08 |
Family
ID=5391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1619.7A Active CN104867958B (zh) | 2015-04-01 | 2015-04-01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59349B2 (zh) |
CN (1) | CN104867958B (zh) |
WO (1) | WO20161551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2961B (zh) * | 2015-07-21 | 2018-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034152B (zh) * | 2018-01-12 | 2023-08-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943104B (zh) * | 2018-09-21 | 2022-11-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0767832B (zh) | 2018-12-29 | 2022-05-17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CN110429203A (zh) * | 2019-07-24 | 2019-11-08 |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制备方法 |
CN110444690B (zh) * | 2019-08-20 | 2022-03-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600508B (zh) * | 2019-08-22 | 2021-12-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634935A (zh) * | 2019-09-29 | 2019-12-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EP4236658A3 (en) | 2020-01-20 | 2023-10-11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1261800B (zh) * | 2020-02-07 | 2021-07-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CN114096939B (zh) | 2020-04-01 | 2024-06-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EP4130945A4 (en) | 2020-04-01 | 2023-04-26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JP7645227B2 (ja) | 2020-04-01 | 2025-03-13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 タッチ構造、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電子装置 |
CN111769146B (zh) * | 2020-06-28 | 2022-07-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
CN113053924B (zh) * | 2021-03-16 | 2024-10-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224071B (zh) * | 2022-07-21 | 2024-09-2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5489A (zh) * | 2008-08-08 | 2010-02-1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752400A (zh) * | 2008-12-10 | 2010-06-23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显示装置、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035667A (zh) * | 2012-12-31 | 2013-04-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镜面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06358B2 (en) | 2002-12-30 | 2006-09-12 | Motorola, Inc.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elepresence communications |
US8253770B2 (en) | 2007-05-31 | 2012-08-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Residential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726620B1 (ko) | 2008-06-24 | 2017-04-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101084195B1 (ko) * | 2010-02-19 | 2011-11-17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2015
- 2015-04-01 CN CN201510151619.7A patent/CN104867958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31 WO PCT/CN2015/085769 patent/WO201615517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31 US US14/913,037 patent/US985934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5489A (zh) * | 2008-08-08 | 2010-02-1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752400A (zh) * | 2008-12-10 | 2010-06-23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显示装置、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035667A (zh) * | 2012-12-31 | 2013-04-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镜面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40396A1 (en) | 2017-02-09 |
CN104867958A (zh) | 2015-08-26 |
US9859349B2 (en) | 2018-01-02 |
WO2016155175A1 (zh) | 2016-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67958B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858749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US9741782B2 (en) |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8045658A1 (zh) | Amoled显示装置 | |
EP3200232B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WO2018113018A1 (zh)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800885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with reflective electrode | |
CN10742503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CN101752400A (zh) | 影像显示装置、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851893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2595445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04779268A (zh) | Oled显示器件 | |
KR101958525B1 (ko) |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의 애노드 연결구조 및 그 제작방법 | |
CN107195662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 |
KR101820166B1 (ko) | 화이트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560233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5304672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565699B1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KR101717075B1 (ko) |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 |
KR101889333B1 (ko) |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0778443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100761124B1 (ko) | 전계 발광 소자 | |
CN103383950A (zh) | 自发光平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65944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屏 | |
KR20070027401A (ko) | 전계 발광 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