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7735B - 换装容器用栓体 - Google Patents
换装容器用栓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37735B CN104837735B CN201380062191.8A CN201380062191A CN104837735B CN 104837735 B CN104837735 B CN 104837735B CN 201380062191 A CN201380062191 A CN 201380062191A CN 104837735 B CN104837735 B CN 1048377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fit
- container
- changes
- key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7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26 polylact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13/00—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来使用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由栓主体(17)与栓盖(18)构成。栓主体(17)具备包围流出开口(17b)而突出的流出筒(17c)及安装筒(17d)。栓盖(18)具备紧贴于安装筒(17d)的内周面的安装壁面部(18a)、封闭板部(18b)、及压入凸部(18c)。使压入凸部(18c)经由自流出开口(17b)的开口周缘部至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形成切口的插通口(19)而自顶面板(17b)沿着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将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一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18)安装于栓主体(1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收纳各种液体或其它内容物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开发了各种减少所使用的树脂量的薄壁的容器,以谋求减轻环境负荷。另外,作为收纳各种洗涤剂或食品等的容器,多使用由袋等形成的换装容器。换装容器通过将所收纳的内容物换装或补充至包含吐出喷嘴部或注出部的被换装容器从而可长时间使用,不会每次都废弃高价的被换装容器。
另一方面,由袋等形成的换装容器由富有柔软性或可挠性的软包材料形成,在换装作业时容器易变形,且易成为极不稳定的状态。另外,换装容器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例如通过以下的作业步骤来进行:a)切断喷嘴部的前端;b)倾斜地注入;c)保持倾斜的状态;d)挤压;及e)注意不要洒落并废弃,但由这些作业步骤形成的内容物的换装作业需要花费较多的功夫,并且在作业中内容物易于洒落。
由此,提出一种换装容器,其将由软包材料形成的容器的换装流出口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可靠地连结,使换装容易度提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在换装流出口,安装有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的筒部的栓体,使筒部的母螺纹螺合于形成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的公螺纹,将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结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9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0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上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而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筒邻接而开口形成的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上述栓主体具备与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在上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具备在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上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上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上述插通口 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上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3(a)、(b)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剖面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4(b)是剖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栓主体的立体图,图5(b)是上面图,图5(c)是下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7(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7(b)是剖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8(b)是剖面图。
图9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3(a)、(b)是说明通过安装有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换装容器而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状况的剖面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4(b)是剖面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栓主体的立体图,图15(b)是上面图,图15(c)是下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17(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7(b)是剖面图。
图18(a)是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8(b)是被压入至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9(a)是又一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19(b)是剖面图。
图20(a)是又一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立体图,图20(b)是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需要进行将覆盖栓体的筒部的前端开口的盖或密封部卸下、或将筒部螺合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操作,作业性较差,因而期望开发新技术,例如通过单动作(one action)的简单的操作,而可将换装流出口容易且可靠地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内容物的换装作业。另外,专利文献1的换装容器中,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通过安装于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的栓体的筒部而被覆盖,因而特别难以在被换装容器的内部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空气置换,因此难以顺利地进行换装作业。
专利文献2的换装容器中,仅通过打开盖并插入而可开封换装容器,从而可以容易的操作进行换装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使狭缝部开封的机构而难以使开封力稳定、或进而因使用复合构件而在环境方面或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安装于换装容器来使用,且 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换装至被换装容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安装于换装容器来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容易进行空气置换,从而可顺利地且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换装至被换装容器。
本发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包含: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上述栓盖包含: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上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另外,本发明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上述栓主体包含: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并且上述栓主体包含与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在上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包含在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上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上述栓盖包含: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上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在作为换装容器11的例如薄壁的瓶形状的容器的口颈部12(参照图3(a)、(b)),覆盖由其前端开口所形成的换装流出口12a而安装。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在将换装流出口12a密封的状态下作为一体而固定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且具备如下功能:在换装作业时,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一并被压入至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由此,优选为以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而使换装流出口12a与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连通。另外,具备如下功能:使内容液自换装流出口12a顺利地流入至被换装容器15中,而不会漏出至外部。
再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15换装内容物的、覆盖例如由口颈部12的前端开口所形成的换装流出口12a而安装于瓶形状的换装容器11来使用的栓构件,如图4(a)、(b)所示,由接合固定于换装流出口12a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17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17的顶面板17a的流出开口17b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17的栓盖18构成。栓主体17包含:流出筒17c,其包围流出开口17b且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17d,其包围流出开口17b且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栓盖18包含:安装壁面部18a,其外周面紧贴于安装筒17d的内周面;封闭板部18b,其具有与安装筒17d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18c,其自封闭板部18b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在使压入凸部18c经由与流出开口17b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优选为直至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切口的插通口19(参照图5(a)~(c)),而自顶面板17a沿着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优选为将压 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18以嵌入至栓主体17中的方式安装。
如图3(a)、(b)所示,在换装内容物时,优选为使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将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该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由此将在前端面18d抵接有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端面部的压入凸部18c(参照图3(a))压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部,栓盖18自安装筒17d脱落(参照图3(b))。由此,使流出开口17b开放,使作为内容物的例如液体洗涤剂等的内容液自换装容器11流入至被换装容器15。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中,如图4(a)所示,配置于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且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外周形状的内周形状部分20a的导引外壁20自顶面板17a朝容器11的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被设置于栓主体17。
再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中,外切于流出筒17c的压入凸部18c突出的部分且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21a的导引内壁21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被设置于栓主体17。
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例如是使用了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或聚乳酸等的生物塑料的模具成形品,如图4(a)、(b)所示,优选为通过射出成形方法,作为由栓主体17与栓盖18构成的两部分(parts)的部件而形成。
如图5(a)~(c)所示,构成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栓主体17包含:圆板形状的顶面板17a,其开口形成有流出开口17b;大致圆筒形状的流出筒17c,其自顶面板17a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即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设置;及圆筒形状的安装筒17d,其自顶面板17a的流出方向内侧的面即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设置。再有,包含导引外壁20及导引内壁21、和固定裙部22而被一体成形。
固定裙部22是自圆板形状的顶面板17a的周缘部朝下方突出而设置的圆筒形状的部分,且在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突条或卡合肋(未图示)。将这些母螺纹突条或卡合肋卡合于形成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的外周面的公螺纹突条或被卡合肋(未图示),由此栓主体17以螺 合形式或嵌合形式而被安装固定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参照图1)。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口形成于顶面板17a的流出开口17b成为圆形的开口,且在其中心位置自顶面板17a的中心位置朝一侧偏移的状态下被设置。通过切下与自顶面板17a的中心位置朝一侧偏移的方向相反方向的部分中的、流出开口17b的开口周缘部,从而大致矩形形状的插通口19与该开口周缘部连续而被形成。在将栓盖18安装于栓主体17时,在该插通口19插通有栓盖18的压入凸部18c。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流出筒17c以如下方式设置:在自顶面板17a的上表面的圆形的流出开口17b的开口周缘部朝上方突出,且使中心位置自顶面板17a的中心朝一侧偏移的状态下,包围流出开口17b的周围而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另外,流出筒17c的与插通口19交叉的部分作为分割部23而以被切下的状态设置。由此,插通口19以经由分割部23而朝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露出的方式被开口形成。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安装筒17d以如下方式设置:将圆形的流出开口17b及与其连续的插通口19的周围作为一体而以环状包围,并且优选为与顶面板17a以同心状配置,自顶面板17a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参照图5(c))。由此,流出筒17c与安装筒17d在顶面板17a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以使中心位置错开而成为不同大小的筒形状的方式设置。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再有,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有导引外壁20与导引内壁21。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因为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具有圆筒形状(参照图2),因而作为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外周形状的形状,导引外壁20成为在内周面的整体具备圆弧状的内周形状部分20a的圆弧状的壁板部分。导引外壁20在与流出筒17c的分割部23接近的部分,在内周面的内周形状部分20a与流出筒17c之间,保持较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壁厚稍大的间隔,并且在与分割部23接近的部分的两侧,在以与口颈部1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状态下,延伸设置于顶面板17a的周缘部分而设置。
通过设置有导引外壁20,从而在换装内容物时,使该导引外壁20 的内周形状部分20a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外周面而进行导引,从而可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如下操作:一边使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一边将换装容器用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另外,可以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端面部可靠地抵接于栓盖18的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方式更顺利地进行引导。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因为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具有圆筒形状(参照图2),因而导引内壁21成为在外周面的整体具备作为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形状的形状的圆弧状的外周形状部分21a的圆弧状的壁板部分。导引内壁21以被与流出筒17c的分割部23重叠地配置的分割部21b分割的状态而设置。另外,通过使该分割部21b与压入凸部18c突出的部分即流出筒17c的分割部23重叠,从而导引内壁21以在分割部23、21b与流出筒17c外切的方式,自分割部23、21b朝两侧延伸设置而设置。再有,导引内壁21在使外周形状部分21a即外周面以与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状态下设置。由此,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导引内壁21的外周形状部分21a、与导引外壁20的内周形状部分20a之间,保持有较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壁厚稍大的间隔。
通过设置有导引内壁21,从而在换装内容物时,可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如下的操作:使该导引内壁21的外周形状部分21a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而导引,使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而将换装容器用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另外,可以使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端面部可靠地抵接于栓盖18的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方式更顺利地引导。另外,由于在导引内壁21的外周形状部分21a、与导引外壁20的内周形状部分20a之间保持有较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壁厚稍大的间隔,因而可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将换装容器用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的操作。另外,可以使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端面部可靠地抵接于栓盖18的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方式更顺利地引导。
如图4(a)、(b)及图6所示,构成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栓盖18包含:安装壁面部18a,其外周面紧贴于栓主体17的安装筒17d的内 周面;封闭板部18b,其具有与安装筒17d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18c,其自封闭板部18b的周缘部分朝上方竖立设置。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安装壁面部18a由具有与圆筒形状的安装筒17d的内径相同的外径的扁平的圆筒形状部分18e的外周面形成。封闭板部18b由覆盖成为圆筒形状部分18e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的上方的开口端面而一体成形的圆形板状的部分形成。压入凸部18c通过自圆形板状的封闭板部18b的周缘部分朝流出方向外侧即上方竖立设置而一体成形的四棱柱部分形成。
栓盖18通过使压入凸部18c及封闭板部18b朝着流出方向外侧,使压入凸部18c自栓主体17的流出方向内侧插通于形成于顶面板17a的插通口19,并且压入至栓主体17的安装筒17d,从而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17。另外,栓盖18在使由圆筒形状部分18e的外周面形成的安装壁面部18a牢固地紧贴于安装筒17d的内周面的状态下,嵌入至安装筒17d,由此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17。另外,由此,在使插通于插通口19的压入凸部18c沿着流出筒17c而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压入凸部18c的大致四边形的前端面18d的大致一半的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18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17。
此处,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栓盖18使压入凸部18c以较栓主体17的流出筒17c或导引内壁21或导引外壁20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而作为一体被安装于栓主体17。通过使压入凸部18c以较流出筒17c、导引内壁21、导引外壁20的任一者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从而在例如因换装容器11的落下等使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前端碰撞于地板面等时,通过流出筒17c或导引内壁21或导引外壁20承受碰撞时的荷重,由此可有效地避免碰撞时的荷重经由压入凸部18c而传递至栓盖18。由此,可有效地避免栓盖18相对于栓主体17意外移动而使栓盖18自安装筒17d脱落从而使内容液流出,并且可有效地避免在店面陈列时栓盖的压入部分被故意按压而引起误开封从而使内容液流出。
另外,栓盖18优选为成为比重较收纳于换装容器11的换装用的内容液低的材质的栓盖。由于使栓盖18成为比重较内容液低的材质的栓盖,因而在换装内容物时,使换装容器11成为倒立状态,通过将换 装容器用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而自安装筒17d脱落后被压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部的栓盖18,通过所收纳的内容液的浮力的作用而朝上方移动。由此,可有效避免通过被压出的栓盖18而阻碍内容液经由流出开口17b流出。
具备上述构成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以如下方式使用:在通过将栓盖18自流出方向内侧安装于安装筒17d而封闭流出开口17b且栓盖18作为一体而安装于栓主体17的状态下,经由栓主体17的固定裙部22而接合固定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参照图1~图3)。
再有,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而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11的口颈部12的前端的换装流出口12a连通于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液换装至被换装容器15。
即,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体10由栓主体17、及栓盖18构成,栓主体17包含:流出筒17c,其包围流出开口17b而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17d,其包围流出开口17b而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栓盖18包含:安装壁面部18a,其紧贴于安装筒17d的内周面;封闭板部18b;及压入凸部18c,其自封闭板部18b竖立设置;且成为如下状态:使压入凸部18c经由插通口19而自顶面板17a沿着流出筒1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使压入凸部18c的前端面18d的一部分较流出筒17c的外周面优选为配置于更靠径向外侧。
因此,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如图2及图3(a)、(b)所示,例如在将口颈部12配置于下方的倒立状态下,把持换装容器11,并且使流出筒17c的外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该栓体1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可将在前端面18d抵接有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端面部的压入凸部18c压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部,使栓盖18自安装筒1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17b容易地开放。另外,由此,可经由已开放的流出开口17b,而使换装容器11的换装流出口12a与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容易地连 通。另外,优选为使外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周面而将流出筒17c插入至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由此可在使换装容器11及换装容器用栓体10相对于被换装容器15稳定的状态下,使内容液自换装容器11流入至被换装容器15并且容易且顺利地进行换装。
图7(a)、(b)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30的图。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30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导引内壁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不同。再者,在本第2实施方式及下述的第3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即,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30中,未设置导引内壁,包围开口形成于栓主体17的顶面板17a的流出开口17b而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流出筒17c',成为具有大致椭圆的中空剖面形状的筒状部分。
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30,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该栓体3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也可将压入凸部18c压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部,使栓盖18自安装筒1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17b容易地开放,因而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使具有大致椭圆的中空剖面形状的流出筒17c'的曲率较大的弧状部分以与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并且与导引外壁20相对地配置,且在流出筒17c'的曲率较大的弧状部分的外周面、与和此相对的导引外壁20的内周形状部分20a之间,保持较被换装容器15的口颈部16的壁厚稍大的间隔,由此可使该曲率较大的弧状部分作为导引内壁而发挥功能。
图8(a)、(b)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40的图。本第3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40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大致相同的构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插通口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不同。另外,本第3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40中,均未设置导引外壁及导引内壁,且栓盖的安装壁面部及封闭板部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的不同。
即,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40中,包围开口形成于栓主体17的顶面板17a的流出开口17b而自顶面板1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流出筒17c”,成为具有收缩部24的中空剖面形状的筒状部分。另外,栓盖18”的压入凸部18c”被插通的插通口19”并未与流出开口17b连续,而是在收缩部24的部分,与流出筒17c”的径向外侧邻接而被开口形成。另外,栓盖18”,其安装壁面部18a”具有中空的筒形状,其封闭板部18b”封闭安装壁面部18a”的流出方向内侧的部分,从而安装壁面部18a”及封闭板部1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侧开口的凹形状。
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40,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11的该栓体40朝被换装容器15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也可将压入凸部18c”压出至换装容器11的内部,使栓盖18”自安装筒1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17b容易地开放,因而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栓盖18”的安装壁面部18a”及封闭板部1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侧开口的凹形状,因而在将栓盖18”朝换装容器11的内部压出时,在封闭板部18b”的凹形状包入有空气,因此不仅通过由内容液产生的浮力的作用,而且通过由空气产生的浮力的作用,也要朝上方移动。由此,可更有效地避免阻碍内容液的流出。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可进行种种变更。例如,使用换装容器用栓体而自换装容器向被换装容器进行换装的内容物,未必需要为液体洗涤剂等的内容液,也可为粉粒物等的具有流动性的其它内容物。另外,换装容器用栓体未必需要安装于瓶形状的换装容器的口颈部而使用,也可覆盖袋或风琴袋(gusset bag)等的由其它软包材料形成的各种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使用。在换装容器也可不设置口颈部。再有,换装容器用栓体也可不经由固定裙部,而是通过密封接合等覆盖换装流出口而作为一体安装于换装容器。
另外,流出筒或安装筒也可成为具有圆形或椭圆以外的中空剖面形状的筒状部分,栓主体的流出开口或栓盖的封闭板部也可不具有圆 形的平面形状。栓盖的安装壁面部也可不必具有中空的筒形状,例如可将封闭板部形成为厚壁,使外周面紧贴于安装筒的内周面,由此使封闭板部发挥作为安装壁面部的功能。自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的压入凸部未必需要为四棱柱部分,也可为其它形状的柱状部分或筒状部分。再有,如图9所示,栓主体的顶面板与固定裙部也可在使它们的中心位置错开的状态下形成。顶面板的形状未必需要为圆形,也可成为矩形等任意的形状。
再有,另外如图10所示,在流出筒51的内侧的区域,与流出开口52的开口周缘部连续、或与流出开口52邻接而形成使栓盖53的压入凸部54插通的插通口55,由此也可作为将流出筒51设置于较插通口55更靠径向外侧的换装容器用栓体50。根据图10所示的换装容器用栓体50,例如在对口颈部的外径与流出筒51的内径成为大致相同的被换装容器进行内容液的换装时,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的该栓体50朝被换装容器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而可使流出开口52容易地开放,从而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10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优选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如图11~图13所示,在作为换装容器61的例如薄壁的瓶形状的容器的口颈部62(参照图13(a)、(b)),覆盖由其前端开口所形成的换装流出口62a而安装。
另外,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在将换装流出口62a密封的状态下作为一体而被固定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且具备如下功能:在换装作业时,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一并被压入至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由此,以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而使换装流出口62a连通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另外,以容易地进行被换装容器65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及被换装容器65与换装容器61之间的空气置换的方式,使内容液自换装流出口62a顺利地流入至被换装容器65,而不会溢出或漏出至外部。
再有,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65换装内容物的覆盖例如由口颈部62的前端开口所形成的换装流出口62a而安装于瓶形状的换装容器61来使用的栓构件,如图14(a)、 (b)所示,其由接合固定于换装流出口62a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67及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67的顶面板67a的流出开口67b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67的栓盖68构成。栓主体67包含:流出筒67c,其包围流出开口67b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70,其包围流出筒67c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具有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67d,其包围流出开口67b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且栓主体67包含与流出筒67c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插通口69,并且包含在流出筒67c的外周面及安装筒67d的外周面、与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外部气体连通口75。栓盖68包含:外周面紧贴于安装筒67d的内周面的安装壁面部68a;具有与安装筒67d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的封闭板部68b;及自封闭板部68b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的压入凸部68c。在使压入凸部68c经由插通口69而自顶面板67a沿着流出筒6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压入凸部68c的前端面68d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6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68以嵌入至栓主体67的方式被安装。
如图13(a)、(b)所示,在换装内容物时,使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周面,将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该栓体6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由此将在前端面68d抵接有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端面部的压入凸部68c(参照图13(a))压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部,栓盖68自安装筒67d脱落(参照图13(b))。由此,使流出开口67b开放,使内容物、即例如液体洗涤剂等的内容液自换装容器61流入至被换装容器65,且经由压入凸部68c被压出后的插通口69,而进行被换装容器65与换装容器61之间的空气置换,并且经由外部气体连通口75,而进行被换装容器65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
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中,如图14(a)所示,流出筒67c的至少压入凸部68c突出的部分的附近部分及该附近部分的两侧部分,成为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76。在该外周形状部分76与筒状外壁
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例如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合成树脂、或聚乳酸等的生物塑料的模具成形品,如图14(a)、(b)所示,优选为通过射出成形方法,作为由栓主体67与栓盖68构成的两部分的部件而被形成。
如图15(a)~(c)所示,构成换装容器用栓体60的栓主体67也包含:圆板形状的顶面板67a,其开口形成有流出开口67b;流出筒67c与筒状外壁70,自顶面板67a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即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设置;及安装筒67d,其自顶面板67a的流出方向内侧的面即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设置。再有,包含自顶面板67a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设置的固定裙部72而被一体成形。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固定裙部72是具有较圆板形状的顶面板67a的直径小的外径的圆筒形状的部分,以与顶面板67a的周缘部内接的方式,使其中心位置自面板67a的中心位置朝一侧偏移的状态下,与顶面板67a一体成形。在固定裙部72的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突条72a(参照图14(b))或卡合肋。将这些母螺纹突条72a或卡合肋卡合于形成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的外周面的公螺纹突条或被卡合肋(未图示),由此将栓主体67以螺合形式或嵌合形式安装固定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参照图11)。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流出开口67b成为大致圆形的开口,且配置于顶面板67a的中央部分。流出开口67b在固定裙部72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一侧的部分,具有通过下述流出筒67c的收缩部74而使开口周缘部朝内侧收缩的形状。另外,在与夹持流出筒67c的收缩部74的流出开口67b相反的一侧,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形状的插通口69以与流出筒67c的径向外侧邻接的方式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在将栓盖68安装于栓主体67时,在该插通口69插通有栓盖68的压入凸部68c。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以包围大致圆形的流出开口67b的周围的方式自顶面板67a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设置的流出筒67c,具有曲率半径不同的小径弧状部77a及大径弧状部77b、与收缩部74连续的扁平的筒形状。小径弧状部77a形成栓盖68的压入凸部68c突出的部分即收缩部74的附近部分及其两侧部分。小径弧状部77a具有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径相同的外径,因而成为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76。大径弧状部77b连结收缩部74的两侧的小径弧状部77a的与收缩部74相反侧的端部,由此,在与插通口69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在流出筒67c的外侧与筒状外壁70之间,保持用于形成外部气体连通口75的区域。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因为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具有圆筒形状(参照图12),因而作为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周形状的形状,筒状外壁70成为具有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圆筒形状的部分。筒状外壁70具有较圆板形状的顶面板67a的直径小的外径,在使其中心位置自顶面板67a的中心位置朝与使固定裙部72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的状态下,以与顶面板67a的周缘部内接的方式,包围流出筒67c及插通口69的周围而与顶面板67a一体成形。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安装筒67d连续地包围大致圆形的流出开口67b、及与流出筒67c的径向外侧邻接而设置的大致矩形的插通口69的周围,而成为自顶面板67a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参照图15(c))。安装筒67d与固定裙部72以同心状配置且与顶面板67a一体成形。由此,流出筒67c与安装筒67d在顶面板67a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以使中心位置错开而成为不同大小及形状的筒形状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外部气体连通口75与流出开口67b及插通口69分开而独立地设置。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外部气体连通口75在与插通口69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沿着设置于顶面板67a的上表面侧的筒状外壁70的基端部内周面,且沿着设置于顶面板67a的下表面侧的固定裙部72的基端部外周面,在被筒状外壁70与固定裙部72夹持的区域,以弯曲成弧状的带形状延伸设置而设置。由此,外部气体连通口75在流出筒67c的外周面及安装筒67d的外周面、与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
再有,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通路外壁78,其沿着固定裙 部72的外周面自筒状外壁70朝下方延伸设置,且形成与外部气体连通口75连通的空气的流通路。通路外壁78具有与外部气体连通口75相同的弯曲成弧状的带形状的中空剖面形状。
如图14(a)、(b)及图16所示,构成换装容器用栓体60的栓盖68由以下构件构成:安装壁面部68a,其外周面紧贴于栓主体67的安装筒67d的内周面;封闭板部68b,其具有与安装筒67d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68c,其自封闭板部68b的周缘部分朝上方竖立设置。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安装壁面部68a由具有与圆筒形状的安装筒67d的内径相同的外径的扁平的圆筒形状部分68e的外周面形成。封闭板部68b由覆盖成为圆筒形状部分68e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的上方的开口端面而一体成形的圆形板状的部分形成。压入凸部68c由自圆形板状的封闭板部68b的周缘部分朝流出方向外侧即上方竖立设置而一体成形的四棱柱部分形成。
栓盖68通过将压入凸部68c及封闭板部68b朝流出方向外侧,使压入凸部68c自栓主体67的流出方向内侧插通于形成于顶面板67a的插通口69,并且压入至栓主体67的安装筒67d,从而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67。另外,栓盖68在使由圆筒形状部分68e的外周面形成的安装壁面部68a牢固地紧贴于安装筒67d的内周面的状态下,嵌入至安装筒67d,由此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67。另外,由此,在使插通于插通口69的压入凸部68c沿着流出筒67c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压入凸部68c的大致四边形的前端面68d的大致一半的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67c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栓盖68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67。
此处,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栓盖68使压入凸部68c以较栓主体67的流出筒67c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作为一体而被安装于栓主体67。通过使压入凸部68c以较流出筒67c或筒状外壁70或下述的导引内壁71的任一者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从而在例如因换装容器61的落下等而导致换装容器用栓体60的前端碰撞于地板面等时,可通过流出筒67c或筒状外壁70或导引内壁71承受碰撞时的荷重,而有效地避免碰撞时的荷重经由压入凸部68c而传递至栓盖68。由此,可有效地避免栓盖68相对于栓主体67意外移动而使栓盖68自安装筒67d脱落,从而 导致内容液流出,并且可有效地避免在店面陈列时栓盖的压入部分被故意按压而引起误开封,从而导致内容液流出。
另外,栓盖68优选为成为比重较收纳于换装容器61的换装用的内容液低的材质的栓盖。由于使栓盖68成为较内容液的比重低的材质的栓盖,因而在换装内容物时,使换装容器61成为倒立状态,通过将换装容器用栓体6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而自安装筒67d脱落后被压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部的栓盖68,通过由所收纳的内容液产生的浮力的作用而要朝上方移动。由此,可有效地避免通过被压出的栓盖68而阻碍内容液经由流出开口67b流出。
具备上述构成的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以如下方式使用:在通过将栓盖68自流出方向内侧安装于安装筒67d而封闭流出开口67b且栓盖68作为一体而安装于栓主体67的状态下,经由栓主体67的固定裙部72而接合固定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参照图11~图13)。
再有,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可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而使用,且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可使换装容器61的口颈部62的前端的换装流出口62a连通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并且容易地进行空气置换,从而可以顺利且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换装至被换装容器。
即,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换装容器用栓体60由栓主体67、及栓盖68构成,栓主体67包含:流出筒67c,其包围流出开口67b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70,其包围流出筒67c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67d,其包围流出开口67b而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且栓主体67包含与流出筒67c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插通口69,并且包含在流出筒67c的外周面及安装筒67d的外周面、与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顶面板67a的外部气体连通口75,栓盖68包含:安装壁面部68a,其紧贴于安装筒67d的内周面;封闭板部68b;及压入凸部68c,其自封闭板部68b竖立设置;且成为如下状态:使压入凸部68c经由插通口69,而自顶面板67a沿着流出筒67c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使压入凸部68c的前端面68d的一部分配置于较流出筒67c 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
因此,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如图12及图13(a)、(b)所示,例如在将口颈部62配置于下方的倒立状态下,把持换装容器61,并且以使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周面的方式,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该栓体6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可将在前端面68d抵接有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端面部的压入凸部68c压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部。由此,使栓盖68自安装筒6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67b容易地开放。另外,由此,可经由已开放的流出开口67b,而使换装容器61的换装流出口62a容易地连通于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并且使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周面,将流出筒67c插入至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由此可在使换装容器61及换装容器用栓体60相对于被换装容器65稳定的状态下,使内容液自换装容器61换装至被换装容器65。
再有,在使内容液自换装容器61流入至换装容器用栓体60时,经由压入凸部68c被压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部之后的插通口69,而进行被换装容器65与换装容器61之间的空气置换,并且经由与插通口69分开而另外形成的外部气体连通口75,而进行被换装容器65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由于容易地进行这些空气置换,因而可使内容液自换装容器61顺利地流入至被换装容器65,而不会溢出或漏出至外部。
再有,另外根据本第4实施方式,流出筒67c的至少压入凸部68c突出的部分的附近部分及该附近部分的两侧部分成为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76,在该外周形状部分76与筒状外壁70之间,保持有较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壁厚大的间隔。由此,在换装内容物时,可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如下操作:使外周形状部分76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周面而导引,使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外周面而将换装容器用栓体6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另外,可以使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端面部可靠地抵接于栓盖68的压入凸 部68c的前端面68d的方式更顺利地引导。另外,在外周形状部分76、与筒状外壁70的内周面之间,优选为保持有较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壁厚稍大的间隔,因而可以更稳定的状态进行如下的操作:将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插入至该间隔部分,将换装容器用栓体6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另外,可以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端面部可靠地抵接于栓盖68的压入凸部68c的前端面68d的方式更顺利地引导。
图17(a)、(b)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装容器用栓体80的图。本第5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80具有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大致相同的构成,另一方面,流出筒及插通口的部分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的不同。再者,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再有,在本第5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80中,流出筒67c'自流出开口67b'的开口周缘部竖立设置,且以具有与流出开口67b'相同的内径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使栓盖68'的压入凸部68c'插通的插通口69'与流出开口67b'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流出筒67c'的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切口。再有,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流出筒67c'的与插通口69'交叉的部分作为分割部73而以被切下的状态设置。另外,外切于流出筒67c'的压入凸部68c'突出的部分即该分割部73且具有沿着被换装容器65的口颈部66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71a的导引内壁71,自顶面板67a'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于栓主体67'。再有,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栓盖68'中,其安装壁面部68a'具有中空的筒形状,其封闭板部68b'封闭安装壁面部68a'的流出方向内侧的部分,从而安装壁面部68a'及封闭板部6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侧开口的凹形状。
根据本第5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80,通过仅将安装于换装容器61的该栓体80朝被换装容器65压入的一连串单动作的简单的操作,将压入凸部68c'压出至换装容器61的内部,使栓盖68'自安装筒6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67b'容易地开放,因而发挥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换装容器用栓体6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可使导引内壁71的外周形状部分71a发挥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流出筒67c的外周形状部分76相同的功能。再有,栓盖68'的安装壁面部68a'及封闭板部68b'形成朝流出方向外侧开口的凹形状,因而在将栓盖68'朝换装容器61的内部压出时,在封闭板部68b'的凹形状包入有空气,因此不仅通过内容液的浮力的作用而且通过空气的浮力的作用,也要朝上方移动,因此可更有效地避免阻碍内容液的流出。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4、第5实施方式而可进行种种变更。例如,使用换装容器用栓体而自换装容器向被换装容器进行换装的内容物未必需要为液体洗涤剂等的内容液,也可为粉粒物等的具有流动性的其它内容物。另外,换装容器用栓体未必需要安装于瓶形状的换装容器的口颈部而使用,也可覆盖袋(pouch)或风琴袋(gusset bag)等的由其它软包材料形成的各种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使用。在换装容器也可不设置口颈部。再有,换装容器用栓体也可不经由固定裙部,而通过密封接合等覆盖换装流出口而作为一体安装于换装容器。
另外,流出筒或安装筒也可成为具有圆形以外的中空剖面形状的筒状部分,栓主体的流出开口或栓盖的封闭板部也可不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栓盖的安装壁面部也可不必具有中空的筒形状,例如可将封闭板部形成为厚壁,使外周面紧贴于安装筒的内周面,由此使封闭板部发挥作为安装壁面部的功能。自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的压入凸部未必需要为四棱柱部分,也可为其它形状的柱状部分或筒状部分。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整体也可配置于较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顶面板的形状未必一定为圆形,也可成为矩形等任意的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8(a)、(b)所示,也可设置自导引外壁20或筒状外壁70的内侧面朝内侧突出且优选为具有倾斜的内侧面的位置矫正肋90。在将换装容器用栓体10、60定位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16、66并压入时,使位置矫正肋90的例如倾斜面接触到口颈部16、66的外周面,由此可将沿着流出筒17c、67c突出的栓盖18、68的压入凸部18c、68c引导至口颈部16、66的前端侧。由此,使栓盖18、68的压入凸部18c、68c可靠地抵接于口颈部16、66的前端, 从而使栓盖18、68自安装筒17d、67d脱落,由此可使流出开口更容易地开放。
另外,如图19(a)、(b)及图20(a)、(b)所示,在夹持位置矫正肋90的两侧的部分设置切入部91,由此也可将位置矫正肋90以自栓主体17、67的顶面板17a、67a竖立设置成板簧状的状态而设置。由此,例如在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纹凸条,从而即使在与位置矫正肋90容易产生干涉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位置矫正肋90朝外侧产生弹性变形,而避免与位置矫正肋90的干涉。另外,通过使位置矫正肋90朝外侧产生弹性变形,而产生朝内侧的弹性作用力,因而可将压入凸部18c、68c准确地引导至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前端侧。由此,可更顺利地进行换装操作。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及内容物的换装方法。
<1>
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
由接合固定于上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且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
上述栓主体包含: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
上述栓盖包含: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上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
上述安装壁面由具有与上述安装筒的内径相同的外径的扁平的圆筒形状部分的外周面形成,在使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而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开口邻接而形成的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上述栓盖被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2>
如上述<1>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封闭板部由覆盖成为上述圆筒形状部分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的上方的开口端面而一体成形的圆形板状的部分形成。
<3>
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压入凸部自圆形板状的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朝流出方向外侧即上方竖立设置而一体成形。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栓盖使上述压入凸部以较上述栓主体的流出筒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而作为一体安装于栓主体。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栓主体包含:流出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上述流出开口且自上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并且
上述栓主体包含与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上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上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在上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包含在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上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
在使上述栓盖的上述压入凸部经由上述插通口而自上述顶面板沿着上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且将上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上述栓盖安装于上述栓主体。
<6>
如上述<5>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在换装内容物时,以使上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沿着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将安装于上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上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将在前 端面抵接有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上述压入凸部压出至上述换装容器的内部,从而使上述栓盖自上述安装筒脱落,由此使上述流出开口开放,使内容物自上述换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换装容器,且经由将上述压入凸部压出后的上述插通口,而进行上述被换装容器与上述换装容器之间的空气置换,并且经由上述外部气体连通口,而进行上述被换装容器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
<7>
如上述<6>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开口形成于上述顶面板的上述流出开口成为大致圆形的开口,且配置于上述顶面板的中央部分。
<8>
如上述<6>或<7>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一体形成有自上述顶面板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而设置的固定裙部,
上述流出开口在上述固定裙部22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一侧的部分,具有通过上述流出筒的收缩部而使开口周缘部朝内侧收缩的形状。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在与上述压入凸部相对的位置,自导引外壁或筒状外壁的内侧面朝内侧突出而设置位置矫正肋。
<10>
如上述<9>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在夹持上述位置矫正肋的两侧的部分设置有切入部。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封闭板部由覆盖成为圆筒形状部分的流出方向外侧的面的上方的开口端面而一体成形的圆形板状的部分形成。
<12>
如上述<11>所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上述压入凸部自上述圆形板状的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朝流出方向外侧即上方竖立设置而一体成形。
<13>
一种内容物的换装方法,其是使用上述<1>至<12>中任一项所 记载的换装容器用栓体而自换装容器向被换装容器的内容物的换装方法,以使上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沿着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方式,将安装于上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上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将在前端面抵接有上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上述压入凸部压出至上述换装容器的内部,从而使上述栓盖自上述安装筒脱落,由此使上述流出开口开放,使内容物自上述换装容器流入至上述被换装容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可安装于换装容器而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可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换装至被换装容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可安装于换装容器而使用,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及简单的力而使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连通于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并且容易地进行空气置换,从而可顺利地且以稳定的状态使内容物填充至被换装容器。
Claims (18)
1.一种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向被换装容器换装内容物的、覆盖换装容器的换装流出口而安装的换装容器用栓体,
由接合固定于所述换装流出口的开口周缘部分的栓主体及将开口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顶面板的流出开口自流出方向内侧封闭并可装卸地安装于栓主体的栓盖构成,
所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及安装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
所述栓盖具备:安装壁面部,其外周面紧贴于所述安装筒的内周面;封闭板部,其具有与所述安装筒的中空剖面形状相同的平面形状;及压入凸部,其自该封闭板部的周缘部分竖立设置,
在使所述压入凸部经由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开口邻接而形成的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压入凸部,经由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形成切口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的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将所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主体具备:流出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筒状外壁,其包围该流出筒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具有与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及安装筒,其包围所述流出开口且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内侧突出,
并且所述栓主体具备与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邻接而开口形成于所述顶面板的插通口、或与所述流出开口的开口周缘部连续且直至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为止在所述顶面板形成切口的插通口,并且具备在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及所述安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开口形成于所述顶面板的外部气体连通口,
在使所述栓盖的所述压入凸部经由所述插通口而自所述顶面板沿着所述流出筒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将所述压入凸部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较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下,所述栓盖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换装内容物时,使所述筒状外壁的内周面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将安装于所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所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在前端面抵接有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至所述换装容器的内部,所述栓盖自所述安装筒脱落,由此所述流出开口被开放,使内容物自所述换装容器流入至所述被换装容器,且经由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后的所述插通口,进行所述被换装容器与所述换装容器之间的空气置换,并且经由所述外部气体连通口进行所述被换装容器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空气置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筒中,至少所述压入凸部突出的部分的附近部分及该附近部分的两侧部分成为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在该外周形状部分与所述筒状外壁之间,保持有较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壁厚大的间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外切于所述流出筒的所述压入凸部突出的部分并具有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的导引内壁,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于所述栓主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流出筒的径向外侧且具有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形状的内周形状部分的导引外壁,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于所述栓主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的导引内壁,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于所述栓主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内周形状的外周形状部分的导引内壁,自所述顶面板朝流出方向外侧突出而设置于所述栓主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筒设置于较所述插通口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压入凸部突出的形成于所述栓主体的插通口,形成于所述安装筒的径向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在换装内容物时,使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将安装于所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所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在前端面抵接有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至所述换装容器的内部,所述栓盖自所述安装筒脱落,由此所述流出开口被开放,使内容物自所述换装容器流入至所述被换装容器。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栓盖的所述压入凸部以较所述流出筒、所述筒状外壁、所述导引内壁的任一者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所述栓盖被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栓盖的所述压入凸部以较所述流出筒、所述导引内壁、所述导引外壁的任一者的前端低的高度突出,所述栓盖被安装于所述栓主体。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主体的所述流出筒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筒的中心轴错开而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盖成为比重较内容物低的材质的栓盖。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栓盖的所述安装壁面部具有中空的筒形状,所述栓盖的所述封闭板部封闭所述安装壁面部的流出方向内侧的部分,由此所述安装壁面部及所述封闭板部形成朝流出方向外侧开口的凹形状。
18.一种内容物的换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使用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装容器用栓体的、自换装容器向被换装容器的内容物的换装方法,使所述流出筒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沿着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将安装于所述换装容器的该栓体朝所述被换装容器压入,由此在前端面抵接有所述被换装容器的口颈部的端面部的所述压入凸部被压出至所述换装容器的内部,所述栓盖自所述安装筒脱落,由此所述流出开口被开放,使内容物自所述换装容器流入至所述被换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2819 | 2012-11-30 | ||
JP2012262819 | 2012-11-30 | ||
JP2012262829 | 2012-11-30 | ||
JP2012-262829 | 2012-11-30 | ||
PCT/JP2013/081924 WO2014084264A1 (ja) | 2012-11-30 | 2013-11-27 | 詰替え容器用栓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7735A CN104837735A (zh) | 2015-08-12 |
CN104837735B true CN104837735B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082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2191.8A Active CN104837735B (zh) | 2012-11-30 | 2013-11-27 | 换装容器用栓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37735B (zh) |
TW (1) | TWI598272B (zh) |
WO (1) | WO20140842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7084B (zh) | 2016-06-10 | 2020-08-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充容器 |
CN107487086B (zh) | 2016-06-10 | 2020-08-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充容器 |
CN207291315U (zh) | 2016-06-10 | 2018-05-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
TWI695784B (zh) * | 2016-06-10 | 2020-06-11 |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墨水補給容器 |
US10350901B2 (en) | 2016-06-10 | 2019-07-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bottle |
CN107487083B (zh) | 2016-06-10 | 2020-09-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充容器 |
JP6960731B2 (ja) * | 2016-12-08 | 2021-11-05 |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 容器の注出用スパウト |
JP7005992B2 (ja) * | 2017-08-03 | 2022-0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補給容器、インク補給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WO2023067880A1 (zh) * | 2021-10-21 | 2023-04-27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99082A (ja) * | 2002-09-06 | 2004-04-02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手放し詰め替え容器 |
CN101312705A (zh) * | 2005-11-25 | 2008-11-26 |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 用于收纳滴管颈部的套管,以及相应的包装件和套件 |
CN101356101A (zh) * | 2005-11-08 | 2009-01-28 | 贝尔卡普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以特定量比同时倒出两种隔开的液体的容器封闭装置 |
CN101983080A (zh) * | 2008-04-01 | 2011-03-02 |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药液排放部密封盖 |
JP2011136709A (ja) * | 2009-12-25 | 2011-07-14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詰替え容器 |
JP2011157084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注出キャップ |
JP2011213397A (ja) * | 2010-03-31 | 2011-10-27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詰替え用ノズル |
CN102781787A (zh) * | 2010-03-05 | 2012-11-14 | 花王株式会社 | 换装方法 |
-
2013
- 2013-11-27 CN CN201380062191.8A patent/CN104837735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7 WO PCT/JP2013/081924 patent/WO201408426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29 TW TW102143916A patent/TWI59827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99082A (ja) * | 2002-09-06 | 2004-04-02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手放し詰め替え容器 |
JP4352671B2 (ja) * | 2002-09-06 | 2009-10-28 |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 手放し詰め替え容器 |
CN101356101A (zh) * | 2005-11-08 | 2009-01-28 | 贝尔卡普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以特定量比同时倒出两种隔开的液体的容器封闭装置 |
CN101312705A (zh) * | 2005-11-25 | 2008-11-26 |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 用于收纳滴管颈部的套管,以及相应的包装件和套件 |
CN101983080A (zh) * | 2008-04-01 | 2011-03-02 |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药液排放部密封盖 |
JP2011136709A (ja) * | 2009-12-25 | 2011-07-14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詰替え容器 |
JP2011157084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注出キャップ |
CN102781787A (zh) * | 2010-03-05 | 2012-11-14 | 花王株式会社 | 换装方法 |
JP2011213397A (ja) * | 2010-03-31 | 2011-10-27 |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 詰替え用ノズ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7735A (zh) | 2015-08-12 |
TW201433515A (zh) | 2014-09-01 |
TWI598272B (zh) | 2017-09-11 |
WO2014084264A1 (ja) | 2014-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7735B (zh) | 换装容器用栓体 | |
US10196179B2 (en) | Tamper-evident closing element and receiving structure | |
US11155390B2 (en) | Coupled structure between pouring spout of refill container and pouring unit of packaging container | |
US5804227A (en) | Inspection mold for a multi-chamber container preform | |
KR102295667B1 (ko) | 용기 | |
US20060006077A1 (en) |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integral piercing unit | |
EP3851396A1 (en) | A closure assembly | |
US11203468B2 (en) | Pouring spout of container | |
PL200210B1 (pl) | Zamknięcie dozujące otwierane przez przekręcanie posiadające opcjonalną przekłuwaną wkładkę | |
CN104024119B (zh) | 换装容器用栓部件 | |
US20060213860A1 (en) | Child-resistant, molded plastic closure, packag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container therefor | |
JP2005324021A (ja) | インライナーバッグ及び一方向分配バルブを備えた容器 | |
US20240190626A1 (en) | Self-closing dispensing valve made of a plastomer or a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 |
US20240051714A1 (en) | Container cap and container having same coupled thereto | |
US10961025B2 (en) | Pouring spout of container | |
US20110089133A1 (en) | Tamper evident closure for container | |
CN104884363A (zh) | 具喷嘴盖的排出容器 | |
KR200459770Y1 (ko) | 용기뚜껑 | |
US20040112919A1 (en) | Closure with integrated ventilation | |
CN108657612A (zh) | 一种多重防伪密封瓶盖 | |
WO2022184769A1 (en) | Sports bottle, and top section and bottle cage therefor | |
AU659586B2 (en) | Closure with integral twist r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KR20130096795A (ko) | 생수용기 캡, 이와 결합하는 냉온수기 및 이를 제작하는 금형 | |
WO199904354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filled thermoplastic container by blow-moulding | |
CN115872019A (zh) | 双层胚、双层瓶和气控逆止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