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8909A - 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18909A CN104818909A CN201510044948.1A CN201510044948A CN104818909A CN 104818909 A CN104818909 A CN 104818909A CN 201510044948 A CN201510044948 A CN 201510044948A CN 104818909 A CN104818909 A CN 1048189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nclosing cover
- latch device
- buckle
- door l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能防止从用于紧急操作而进行闩锁解除的操作用窗孔侵入异物,另外防盗性优良。该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13);以及打开杆(40),其通过电动驱动机构(35)而驱动,解除上述闩锁机构(13),在该打开杆(40)上设置可从车内操作的手动操作部(40a),在内设有上述电动驱动机构(35)和上述打开杆(40)的装置外壳中,形成使上述打开杆(40)的手动操作部(40a)露出的操作用窗孔(43),并且在该操作用窗孔(43)中设置可开放的自由安装的外盖(4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车辆的后门保持于关闭位置的门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图25为表示设置于小型客车等汽车中的后门的门闩锁(tailgate latch)装置的示意图。
另外,该图表示门闩锁装置卡合车身的撞针10而保持后门的关闭位置的状态。
上述门闩锁装置包括由叉体11和卡爪12构成的周知的闩锁机构13。
此外,叉体11通过轴1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图示省略)上,另外该叉体11通过回位弹簧承受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
卡爪12通过轴15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上,另外该卡爪12通过回位弹簧承受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在叉体11卡合撞针10的状态下,按照阻止叉体11的回复运动的方式卡扣,由此保持后门的关闭位置。
另一方面,该门闩锁装置为电动解除式门闩锁装置,其包括电动促动器,该电动促动器进行从保持后门的关闭位置的闩锁状态到打开位置的非闩锁的闩锁解除。
即,门闩锁装置为下述结构,其包括电动驱动机构,该电动驱动机构由作为电动促动器的电动机16、设置于该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的蜗杆17、与该蜗杆17啮合的蜗轮18和小形齿轮(连动齿轮)19构成,该小形齿轮19一体地突出形成于蜗轮18的中间部,通过该电动驱动机构,使打开杆20旋转,从而解除闩锁。
另外,在蜗轮18上设置回位弹簧。
具体来说,电动驱动机构内置于电动机外壳21中,另外打开杆2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电动机外壳21内的轴22上。
在打开杆20中,在轴22的一侧形成圆弧状的齿轮部20a,该齿轮部20a与上述小形齿轮19啮合,另外其另一侧作为连动部20b,构成从电动机外壳21伸出,通过该连动部20b使卡爪12连动的连动部。
于是,如果在后门保持于关闭位置的图19所示的闩锁状态下,对电动机16进行供电,由于电动机1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蜗杆17、蜗轮18、小形齿轮19传递给打开杆20,该打开杆2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故通过连动部20b推回卡爪12,抵抗回位弹簧的弹力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其结果是,由于解除叉体11的卡扣,叉体11通过回位弹簧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故如图26所示的那样,解除撞针10的卡合(非闩锁状态)。
由此,可打开后门。
在上述门闩锁装置中,如果解除闩锁,则停止电动机16的供电。
由此,由于蜗轮18通过回位弹簧的弹力沿相反方向旋转,故打开杆20和卡爪12如图27所示的那样进行回复运动。
另一方面,在上述门闩锁装置中,设置有紧急操作的手动打开杆23。
该手动打开杆23设置于位于车室侧的电动机外壳21之外,其基部支承于突出于电动机外壳21之外的轴22上,并且按照与打开杆20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
因此,上述手动打开杆23无法从车外操作。
上述手动打开杆23在因电动机16、其供电电路等的电动驱动机构的故障、或电池的消耗等原因,电动驱动机构无法进行解除闩锁的异常时,从车室内部操作(紧急操作),从而解除闩锁。
即,在因电动驱动机构的故障,后门被固定于关闭位置而无法打开时,从车室内部接近后门,对手动打开杆23进行操作,从而解除闩锁。
即,在图25中,如果沿逆时针方向对手动打开杆23进行操作,由于打开杆20一体地旋转,故与上述情况相同而解除闩锁,由此可打开后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3-1853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的门闩锁装置中,由于在位于室内侧的电动机外壳21之外设置手动打开杆23,故使用从后门之外通过门的间隙的细线等,使手动打开杆23旋转而解除闩锁,这样,具有通过不正当行为而打开后门,盗窃车内物品的危险。
另外,为了防止上述那样的盗窃情况,具有下述的类型:在电动机外壳21上设置覆盖手动打开杆23的外盖,并且在该外盖上开设有使手动打开杆23的操作部23a露出的操作用窗孔。
但是,在设置这样的外盖的场合,为了防止盗窃而形成较小的操作用窗孔,手动打开杆23的操作性很差。
此外,在设置覆盖手动打开杆23的外盖的场合,在门闩锁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即位于轴22的轴心方向的宽度增加,并且由于手动打开杆23、外盖从而部件数量变多,由此,产生重量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还有,人们还考虑,将手动打开杆23设置于电动机外壳21的内部,使该操作部23a露出的操作用窗孔形成于电动机外壳21中,但是在如此构成的场合,为了防盗,必须形成较小的操作用窗孔,使操作性变差,并且由于异物等从操作用窗孔进入,故具有内部的电动驱动机构的齿轮等动作不良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为可进行紧急操作的电动解除式门闩锁装置,为了防止异物从用于使打开杆的操作部露出的操作用窗孔侵入以及防盗,设置使操作用窗孔开闭的外盖,并且减少结构部件,简化结构,谋求减少厚度方向的宽度和重量,更进一步谋求降低生产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作为第1项发明而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该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叉体和卡爪,该叉体可与设置于车身或车门上的撞针卡扣、脱开,该卡爪将该叉体的移动限制于上述撞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以及打开杆,该打开杆通过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置外壳上,通过电动促动器而驱动,由其旋转运动而使上述卡爪动作,将上述叉体的移动限制于开放位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打开杆上设置可从车内操作的手动操作部,在内设有含上述电动促动器的电动驱动机构和上述打开杆的上述装置外壳中,形成使上述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露出的操作用窗孔,并且在该操作用窗孔中设置可开放的外盖。
作为第2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涉及上述第1项发明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一者中,设置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外盖的一个端部的支承轴部,在该支承轴部的前端部上形成以与轴心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而突出的突状部,在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另一者中,设置轴孔和缺口孔,上述支承轴部嵌插于该轴孔中,该缺口孔按照与该轴孔连通的方式形成,并且使上述支承轴部的突状部通过,该门闩锁装置形成下述结构:在将上述突状部穿过缺口孔,将上述支承轴部嵌插于该轴孔中后,通过旋转外盖,外盖通过上述突状部而被卡扣,从而防止该外盖被取下,通过按照上述缺口孔和上述突状部对位的方式使外盖旋转,从而可从支承轴部或轴孔取下外盖。
作为第3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涉及上述第1或第2项发明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盖的另一端部上一体地形成卡扣舌片,在上述装置外壳中设置:卡扣保持部,该卡扣保持部在上述外盖关闭时,卡扣上述卡扣舌片;突起,上述卡扣舌片越过该突起而与上述卡扣保持部卡扣;以及止动突部,该止动突部在上述外盖开放时,卡扣该外盖的一部分,并限制开放位置。
作为第4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涉及上述第1~3项发明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盖中开设轴孔,该轴孔具有缺口孔,该缺口孔在外盖压靠于限制外盖的开放位置的上述止动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支承轴部的突状部通过,该门闩锁装置形成下述结构:在将上述外盖压靠于止动突部上的同时,将支承轴部嵌合于轴孔中,在上述外盖的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的旋转范围内,通过支承轴部的突状部而防止外盖的取下。
作为第5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涉及上述第1~4项发明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通过螺纹将上述外盖固定于装置外壳上,从而将上述操作用窗孔关闭的结构。
作为第6项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涉及上述第1~5项发明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下述结构:取下上述外盖而开放操作用窗孔,将已取下的外盖的卡扣舌片与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卡合,从而进行闩锁解除操作。
发明的效果
在第1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中,由于打开杆设置于装置外壳内部,故打开杆不会因不正当行为而旋转从而解除闩锁。
因此,形成防盗性优良的可进行紧急操作的电动解除式门闩锁装置。
另外,形成下述的结构:在使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露出的操作用窗孔中设置可开闭的外盖,仅在进行紧急操作时打开外盖,故在平时,操作用窗孔通过外盖而关闭。
因此,没有异物等从操作用窗孔侵入,齿轮等内置部件发生动作不良的危险。
按照第2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可简单地进行上述外盖的安装和取下。
即,在安装外盖的场合,设置于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一者上的支承轴部的突状部穿过开设于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中的轴孔的缺口孔,支承轴部嵌插于轴孔中后,如果旋转外盖,则通过突状部而阻止外盖的抽出,由此将其安装。
另外,在取下外盖的场合,如果将支承轴部的突状部对位于缺口孔,并在该状态下从轴孔中抽出支承轴,由于支承轴部的突状部穿过缺口孔,故可将外盖从装置外壳上取下。
按照第3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在外盖关闭操作用窗孔时,卡扣舌片与卡扣保持部卡扣,另外卡扣舌片与突部碰撞,从而维持该卡扣状态。
因此,外盖可靠地保持操作用窗孔的关闭。
此外,在打开外盖时,以支承轴部为中心使外盖旋转,其一部分抵靠于止动突部上,但是在该场合,按照卡扣舌片越过突部而运动的方式,解除卡扣保持部的卡扣。
在第4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中,由于形成安装下述外盖的结构,故外盖以支承轴部为中心而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旋转时,通过支承轴部的突状部而卡扣,从而防止其取下。在该外盖中,在外盖压靠于止动突部上的状态下,设置于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任一者上的支承轴部的突状部穿过开设于它们中的另一者上的轴孔的缺口孔。
还有,在取下外盖时,在止动突部压靠外盖的状态下,从轴孔中抽出支承轴部。
在第5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中,如果将螺纹卡扣解开而从装置外壳上取下外盖,由于可开放操作用窗孔,故可从该操作用窗孔对打开杆进行操作,从而解除闩锁。
在第6项发明的门闩锁装置中,如果从装置外壳上取下外盖,则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在操作用窗孔中露出。
因此,可采用外盖的卡扣舌片来代替一字改锥等工具,对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进行闩锁解除操作。
由于该情况,故即使在工具不在手边的情况下,仍可解除闩锁。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电动解除式门闩锁装置形成下述的结构:在因电动机、其供电电路等电动驱动机构的故障,或电池的消耗等而电动驱动机构没有进行闩锁解除动作的异常时,仍打开外盖而从操作用窗孔对打开杆进行操作,从而解除闩锁,由此,可形成防盗性优良、且防止异物等从操作用窗孔侵入的门闩锁装置,并且可提供减少部件数量而谋求结构的简化,门闩锁装置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和重量减少,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的门闩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取下电动机外壳的外壳盖体而表示内部结构的上述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该图为表示闩锁状态的图;
图4为设置于上述门闩锁装置中的打开杆的后视图;
图5为沿图4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设置于上述门闩锁装置的外壳盖体上的外盖的支承轴部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支承轴部的侧视图;
图8为表示轴孔部分的上述外盖的放大局部图;
图9为表示上述外盖的安装过程的外盖的放大局部图;
图10为表示上述外盖安装于支承轴部上的状态的外盖的放大局部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外盖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将外盖旋转到打开上述操作用窗孔的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0相同的外盖的放大局部图;
图13为沿图1中的C-C线而剖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为表示闩锁的解除动作的与图3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
图15为表示打开设置于电动机外壳中的操作用窗孔的外盖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6为表示从电动机外壳上取下上述外盖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该图为表示闩锁状态的图;
图18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闩锁解除动作的与图17相同的简化主视图;
图19为表示上述外盖的变形例的外盖的放大主视图,该外盖对开设于轴孔中的缺口孔的形成方向进行改变;
图20为表示将上述变形例的外盖安装于外壳盖上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表示旋转到操作用窗孔的开放位置的上述变形例的外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表示将上述变形例的外盖旋转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表示将支承轴部设置于外盖上的实施方式的外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开设安装图23所示的外盖的轴孔的外壳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取下电动机外壳的外壳盖体而表示内部结构的现有的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该图为表示闩锁状态的图;
图26为表示闩锁解除动作的与图25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
图27为表示闩锁解除状态的与图25相同的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在小型客车等汽车的后门中实施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取下电动机外壳的外壳盖体而表示内部结构的上述门闩锁装置的简化主视图,图4为设置于上述门闩锁装置中的打开杆的后视图,图5为沿图4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打开杆和外盖,由于其它的结构与图25~27所示的现有例的门闩锁装置相比较,为相同的结构,故对于相同的部件、零件采用相同标号,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由图1~图3可知,构成闩锁机构13的叉体11和卡爪12通过轴14、15支承于基板31的内部,另外该基板31通过盖板32覆盖。
此外,在基板3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托架33,通过螺纹方式将该安装托架33固定于后门上,从而将门闩锁装置组装于后门上。
还有,在基板31上形成通过关闭后门而进入的撞针的插入槽34。
另外,在上述闩锁机构13上一体安装有电动驱动机构35。
电动驱动机构35与现有例子相同,通过组装于由电动机外壳的外壳主体36和外壳盖体37形成的中空室内部的电动机(电动促动器)16、蜗杆17、蜗轮18、小形齿轮(连动齿轮)19而构成。
此外,蜗杆17固定于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另外在与蜗杆17啮合的蜗轮18的中间部设置有小形齿轮19。
由蜗轮18和小形齿轮19构成的齿轮体通过轴杆3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杆38跨于设置在外壳主体36和外壳盖体37上的轴承部36a、37a上,另外在蜗轮18上设置有回复运动旋转到初始位置的回位弹簧39。
此外,关于小形齿轮19,既可一体地突出而形成于蜗轮18的中间部,也可将作为单独件而形成的小形齿轮19固定于蜗轮18上。
另一方面,包括通过上述电动驱动机构35进行电动驱动,从而解除闩锁的打开杆40。
该打开杆40如图2、图5所示,从其一侧设置由凸轴部41a和凹轴部41b构成的轴部41,该凸轴部41a与外壳主体36的凹形轴部36b嵌合,另外,通过使外壳盖体37的凸形轴部37b突入该凹轴部41b中,从而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来支承。
上述打开杆40根据图3、图4可知,在轴部41的一侧形成宽度扩大部分,在该宽度扩大部分上形成以轴部41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凹形槽部42,另外在该凹形槽部42的正面侧开设有窗孔42a,并且沿其底面形成有齿轮42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齿轮)。
还有,构成如下结构:上述小形齿轮19突入上述凹形槽部42中,使该小形齿轮19与齿轮42b啮合。
另外,可不开设上述的窗孔42a,而形成凹形槽部42作为窗孔,在该窗孔边缘设置齿轮42b。
再有,在上述打开杆40中,位于轴部41的一侧的伸出舌片构成手动操作部40a,其另一侧构成推动卡爪12的连动部40b。
另外,由图3可知,上述打开杆40的连动部40b从电动机外壳伸出,其前端部与卡爪12的推动部12a相对。
另一方面,在上述门闩锁装置的外壳盖体37上形成操作用窗孔43,打开杆40的手动操作部40a从该操作用窗孔43露出,从而可进行紧急操作,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为在操作用窗孔43中设置外盖44的防盗结构。
外盖44如图1所示的那样,为下述的结构:形成于其一侧的轴孔44a通过设置于外壳盖体37上的支承轴部45a支承,设置于其另一侧的卡扣舌片44b可与设置于外壳盖体37上的卡扣保持部45b卡扣。
图6和图7为表示上述支承轴部45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该支承轴部45a呈圆柱状,在其上方部设置由与轴心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突状部45c。
此外,图8表示外盖44的上述轴孔44a。
在该轴孔44a中,如图所示,形成连通的缺口孔44c。
还有,图9表示外盖44的安装过程。
即,如果使外盖44的缺口孔44c与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对位,将支承轴部45a嵌插于轴孔44a中,接着,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支承轴部45a为中心使外盖44旋转,由于缺口孔44c在突状部45c的底侧旋转,故通过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来阻止外盖44的抽出。
再有,如果按照开放操作用窗孔43的方式旋转外盖44,则如图12所示,缺口孔44c在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的底侧旋转并运动。
另外,图13表示设置于外壳盖体37上的上述卡扣保持部45b。
如该图所示的那样,该卡扣保持部45b作为上方开放的插入槽而形成,另外在构成该插入槽的插入通路的外壳盖体37上,设置外盖44的卡扣舌片44b可越过的突起45d。
通过该突起45d,插入卡扣于卡扣保持部45b中的卡扣舌片44b被卡扣保持。
因此,通常如图1所示的那样,通过卡扣舌片44b的卡扣而保持外盖44的关闭。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中,在后门位于关闭位置,门闩锁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撞针的卡扣状态的状态(闩锁状态)下,如果对电动机16进行供电操作,则可按照电动驱动机构35的动作来解除闩锁。
即,由于通过电动机16的驱动来联动蜗杆17、蜗轮18,故小形齿轮19与蜗轮18一体旋转。
因此,由于齿轮42b与小形齿轮19啮合的打开杆40同小形齿轮19的旋转联动,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通过该连动部40b,将卡爪12的推动部12a推回。
由此,由于卡爪12对叉体11的阻止被释放,故如图14所示,叉体11通过回位弹簧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释放撞针10的卡合。
可通过上述动作,借助电动驱动机构35来解除闩锁,打开后门。
由于如果解除闩锁,对电动驱动机构35的电动机16进行供电停止控制,故打开杆40承受回位弹簧39的弹力,沿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回复到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另外伴随打开杆40的回复旋转,卡爪12通过回位弹簧的弹力,沿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叉体11接触,通过该动作,保持闩锁的解除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因电动机16、其供电电路等的故障,或电池的消耗等,电动驱动机构35不论进行供电操作与否仍不动作的场合,由于无法解除闩锁,故无法打开后门。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中,在这样的异常状态的场合,可从车室内部对打开杆40进行手动操作,来解除对门闩锁装置的闩锁(紧急操作解除)。
即,在处于这样的异常状态时,从车室内部接近后门,使外盖44的卡扣舌片44b与卡扣保持部45b脱开,如图15所示的那样,使通过支承轴部45a支承的外盖44旋转,来开放操作用窗孔43。
另外,在该场合,卡扣舌片44b从突起45d上越过,并脱开卡扣,使外盖44旋转,使外盖44的一部分与设置于外壳盖体37上的止动突部45e抵接。
由此,由于打开杆40的手动操作部40a相对操作用窗孔43而露出,故如果将该手动操作部40a拉回到右方向(图15中),则如图14所示的那样,打开杆40以轴部41为中心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与上述场合相同的方式来解除闩锁。
此外,手动操作部40a也可通过人手等方式操作,但是还可采用改锥等工具而拉回。
还可如图16所示的那样,将外盖44从外壳盖体37上取下。
由于通过如此取下外盖44,而使打开杆40的手动操作部40a在操作用窗孔43中露出,故可将外盖44的卡扣舌片44b插入手动操作部40a的圆形孔中,使打开杆40旋转,从而如上述那样,进行紧急操作的闩锁解除。
由于可如此进行采用外盖44的紧急操作,故即使在没有改锥等工具的情况下,仍可在紧急时解除闩锁,打开后门。
另外,还可不必一定在打开杆40的手动操作部40a上形成圆形孔,如果形成凹部、抓手、槽等,则可采用外盖44的卡扣舌片44b、改锥等,使打开杆40旋转。
于是,即使在电动驱动机构35发生故障而无法打开后门的情况下,仍可应急地解除门闩锁装置的闩锁,打开后门。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装置中,由于在平时,如图1所示的那样,关闭外盖44来关闭操作用窗孔43,故即使在尝试从门的间隙而插入细长的工具等进行不当闩锁解除的情况下,这样的工具仍仅与外盖44碰撞,故无法使打开杆40旋转。
再有,由于通过外盖44来将操作用窗孔43关闭,故没有异物等从该操作用窗孔43进入的危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打开杆40上的齿轮42a作为外齿轮而形成,该外齿轮在窗孔内,相对作为其旋转中心的轴部41朝向外侧(图3的顶侧)形成。虽然对上述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按照齿轮作为内齿轮而形成的方式实施,该内齿轮相对作为其旋转中心的轴部41朝向内侧(图17的底侧)形成。
图17、图18表示包括设置内齿轮42c的打开杆40的门闩锁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
另外,图17表示闩锁状态,图18表示闩锁解除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除了打开杆40以外,其它为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故对于同一部件、零件,采用相同标号,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所示,在打开杆40中,在轴部41的一侧形成宽度扩大部分,在该宽度扩大部分形成以轴部41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凹形槽部42,另外在该凹形槽部42的正面侧设置窗孔42a,并且在其顶面上形成内齿轮42c。
另外,形成下述结构,其中,在上述凹形槽部42中突入上述的小形齿轮19,该小形齿轮19与内齿轮42c啮合。
此外,也可不设置上述的窗孔42a,将凹形槽部42作为窗孔而形成,在该窗孔边缘设置内齿轮42c。
由于通过如此将齿轮设为内齿轮42c,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较,可将内齿轮42c和蜗轮18设置于接近作为打开杆40的旋转中心的轴部41的位置,故可进一步使装置小型化。
同样对于图17、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可取下的方式设置覆盖操作用窗孔43的外盖44。
图19为表示改变开设于外盖44中的缺口孔44c的形成方向的变形例子的外盖46的主视图。
如该图所示的那样,形成具有形成于该变形例的外盖46的纵向的左向(与卡扣舌片46b的相反一侧)的缺口孔46c的轴孔46a。
对于该外盖46,如图20所示,在将外盖46压靠于止动突部45e上的状态下,将轴孔46a的缺口孔46c与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对位,将支承轴部45a嵌入轴孔46a中,然后,使外盖46旋转而安装。
另外,在如此安装的场合,按照外盖46的弹性而稍稍弯曲地将支承轴部45a嵌入轴孔46a中。
对于如此形成的外盖46,由于在开放位置的场合如图21所示的那样,在关闭位置的场合如图22所示的那样,轴孔46a的缺口孔46c在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的底侧旋转,故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防止外盖46的取下。
此外,在取下外盖46的场合,在将外盖46压靠于止动突部45e上的状态,将轴孔46a的缺口孔46c与支承轴部45a的突状部45c对位,将支承轴部45a从轴孔46a中脱出,然后,取下外盖46。
图23为在上述外盖46中设置与上述相同的支承轴部45a的实施方式,在支承轴部45a中设置突状部45c。
在如此实施的场合,如图24所示的那样,在外壳盖体37中形成具有缺口孔46c的与上述相同的轴孔46a。
本发明不但形成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形成通过螺纹而将外盖44、46固定于外壳盖体37上,另外利用卡合爪,通过扳手而固定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在撞针10设置于后门上的汽车的场合,按照将门闩锁装置安装于车身上的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可适用于门闩锁装置,其设置在小型客车等的没有车室内与行李箱部的边界的汽车的后门上。
标号的说明:
标号10表示撞针;
标号13表示闩锁机构;
标号16表示电动机;
标号17表示蜗杆;
标号18表示蜗轮;
标号19表示小形齿轮;
标号35表示电动驱动机构;
标号40表示打开杆;
标号40a表示手动操作部;
标号40b表示连动部;
标号41表示轴部;
标号42表示凹形槽部;
标号42a表示窗孔;
标号42b表示外齿轮;
标号42c表示内齿轮;
标号43表示操作用窗孔;
标号44表示外盖;
标号44a表示轴孔;
标号44b表示卡扣舌片;
标号44c表示缺口孔;
标号45a表示支承轴部;
标号45b表示卡扣保持部;
标号45c表示突状部;
标号45d表示突起;
标号45e表示止动件;
标号46表示外盖;
标号46a表示轴孔;
标号46b表示卡扣舌片;
标号46c表示缺口孔。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该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包括:
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叉体和卡爪,该叉体能与设置于车身或车门上的撞针卡扣、脱开,该卡爪将该叉体的移动限制于上述撞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位置;以及
打开杆,该打开杆通过轴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置外壳上,通过电动促动器而驱动,由其旋转运动而使上述卡爪动作,将上述叉体的移动限制于开放位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打开杆上设置能从车内操作的手动操作部,
在内设有含上述电动促动器的电动驱动机构和上述打开杆的上述装置外壳中,形成使上述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露出的操作用窗孔,并且在该操作用窗孔中设置能开放的外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一者中,设置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外盖的一个端部的支承轴部,在该支承轴部的前端部上形成以与轴心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而突出的突状部,
在上述装置外壳或外盖中的另一者中,设置轴孔和缺口孔,上述支承轴部嵌插于该轴孔中,该缺口孔按照与该轴孔连通的方式形成,并且使上述支承轴部的突状部通过,
该门闩锁装置形成下述结构:在使上述突状部穿过缺口孔,将上述支承轴部嵌插于该轴孔中后,通过旋转外盖,外盖通过上述突状部而被卡扣,从而防止该外盖被取下,通过按照上述缺口孔和上述突状部对位的方式使外盖旋转,从而能从支承轴部或轴孔取下外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盖的另一端部上一体地形成卡扣舌片,
在上述装置外壳中设置:卡扣保持部,该卡扣保持部在上述外盖关闭时,卡扣上述卡扣舌片;突起,上述卡扣舌片越过该突起而与上述卡扣保持部卡扣;以及止动突部,该止动突部在上述外盖开放时,卡扣该外盖的一部分,并限制开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盖中开设轴孔,该轴孔具有缺口孔,该缺口孔在外盖压靠于限制外盖的开放位置的上述止动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支承轴部的突状部通过,
该门闩锁装置形成下述结构:在将上述外盖压靠于止动突部上的同时,将支承轴部嵌合于轴孔中,在上述外盖的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的旋转范围内,通过支承轴部的突状部而防止外盖的取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通过螺纹将上述外盖固定于装置外壳上,从而将上述操作用窗孔关闭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下述结构:从上述装置外壳上取下上述外盖而开放操作用窗孔,将已取下的外盖的卡扣舌片与打开杆的手动操作部卡合,从而进行闩锁解除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15319A JP6338870B2 (ja) | 2014-01-30 | 2014-01-30 | 車両用の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2014-015319 | 2014-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8909A true CN104818909A (zh) | 2015-08-05 |
CN104818909B CN104818909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372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4948.1A Active CN104818909B (zh) | 2014-01-30 | 2015-01-29 | 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38870B2 (zh) |
CN (1) | CN10481890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3726A (zh) * | 2017-11-09 | 2019-05-17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动力闭合闩锁组件 |
CN111344468A (zh) * | 2017-10-11 | 2020-06-26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特别是后舱盖锁 |
CN112727268A (zh) * | 2019-10-28 | 2021-04-30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闩装置 |
US11421454B2 (en) | 2017-06-07 | 2022-08-23 | Magna Closures Inc.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058112A1 (en) * | 2016-09-01 | 2018-03-01 |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 Vehicle door closing and releasing apparatus |
JP6876599B2 (ja) * | 2017-12-11 | 2021-05-26 |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 車両の灯具取付部構造 |
DE102020102073A1 (de) | 2020-01-29 | 2021-07-29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isch betätigbares Kraftfahrzeugschlos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8722A (ja) * | 2003-08-21 | 2005-03-17 | Oi Seisakusho Co Ltd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CN101713267A (zh) * | 2008-10-01 | 2010-05-26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2747896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JP2013185335A (ja) * | 2012-03-07 | 2013-09-19 | Yuhshin Co Ltd | 車両のドアラ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4575097A (en) * | 1997-06-26 | 1999-01-19 | Hyun Gyu Cho | Electric door latch and locking system of automobiles |
-
2014
- 2014-01-30 JP JP2014015319A patent/JP63388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29 CN CN201510044948.1A patent/CN1048189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8722A (ja) * | 2003-08-21 | 2005-03-17 | Oi Seisakusho Co Ltd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CN101713267A (zh) * | 2008-10-01 | 2010-05-26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CN102747896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锁装置 |
JP2013185335A (ja) * | 2012-03-07 | 2013-09-19 | Yuhshin Co Ltd | 車両のドアラッチ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21454B2 (en) | 2017-06-07 | 2022-08-23 | Magna Closures Inc. |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
CN111344468A (zh) * | 2017-10-11 | 2020-06-26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特别是后舱盖锁 |
CN111344468B (zh) * | 2017-10-11 | 2021-11-02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锁 |
CN109763726A (zh) * | 2017-11-09 | 2019-05-17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动力闭合闩锁组件 |
US11280120B2 (en) | 2017-11-09 | 2022-03-22 | Magna Closures Inc. | Latch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closure system having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with mechanical release and reset feature |
CN112727268A (zh) * | 2019-10-28 | 2021-04-30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闩装置 |
CN112727268B (zh) * | 2019-10-28 | 2024-04-02 | 株式会社有信 | 门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8909B (zh) | 2019-05-10 |
JP2015140614A (ja) | 2015-08-03 |
JP6338870B2 (ja) | 2018-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8909A (zh) | 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 | |
CN105041074A (zh) | 车辆用的门闩锁装置 | |
GB2415993B (en) | Latch arrangement | |
US20100127511A1 (en) | Vehicle door latch having a power lock-unlock mechanism | |
US20020089187A1 (en) | Fuel door lock actuator | |
US20150233150A1 (en) | Motor vehicle door | |
CN101395330A (zh) | 门进入闩锁 | |
EP3412852A1 (en) |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 |
CN103375052A (zh) | 具有机动解闩机构和手动解闩机构的后厢区锁闩 | |
CN104652995B (zh) | 车辆用的门闩装置 | |
CN101787825A (zh) | 具有提高的保护作用的锁,特别是枢转闩锁 | |
JP6685359B2 (ja) | 自転車用スマートロック制御構造 | |
CN114080484B (zh) | 机动车门锁 | |
US11365567B2 (en) |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 |
JP7443951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KR100336468B1 (ko) | 자동차용 도어의 이중 잠금 장치 | |
JP4145774B2 (ja) | ドア開閉装置 | |
KR100901611B1 (ko) | 차량의 도어록 엑츄에이터 | |
JP2005163357A (ja) | ドア開閉装置 | |
JP3909427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201092762Y (zh) | 防盗锁的保险舌组件 | |
CN209653604U (zh) | 带滑舌保持结构的锁具 | |
CN104612500B (zh) | 车门锁装置 | |
KR20090017833A (ko) | 키 리마인더 기능을 갖는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