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799515A -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9515A
CN104799515A CN201510079019.4A CN201510079019A CN104799515A CN 104799515 A CN104799515 A CN 104799515A CN 201510079019 A CN201510079019 A CN 201510079019A CN 104799515 A CN104799515 A CN 104799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st
rib
movable
umbrella
midd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90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9515B (zh
Inventor
吕孙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790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9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9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9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9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9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14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 A45B25/143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aut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02Umbrella fram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伞骨,上巢、中巢和下巢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折叠伞骨还包括套设于中棒上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下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可拆卸固定连接;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固定连接时,所述驱动组件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打开所述折叠伞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通过所述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绕所述第二枢接部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绕所述第一枢接部旋转,从而可以将折叠伞的伞面收容于折叠伞骨内部,使得用户在收伞后不必捆绑伞面,简化了收伞过程。

Description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背景技术
折叠伞一般由伞柄、伞骨和伞面构成。现有的折叠伞的伞面上通常设有一条伞带,以便在收伞时将伞面捆绑起来。为了使用方便,现有的折叠伞已具备自动收伞的功能,即通过在中棒内部设置弹簧和绳索,绳索一端连接在中棒的下端,另一端绕经上巢位置的滚轮固定于中棒的顶端,在开伞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在收伞时,弹簧恢复形变,并促使中棒收缩,从而完成自动收伞功能。但是,现有的具备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具有以下缺陷,由于用户每次收伞时,都需要捆绑一次伞面,收伞过程较为繁琐,尤其当伞面被雨水打湿后,用户捆绑伞面时手会被弄湿,或者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使用时,用户捆绑伞面的过程非常冻手,不便于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旨在解决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在每次收伞时都需要捆绑伞面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包括中棒和设于所述中棒上的上巢,所述中棒内部设有用于自动收伞的收伞拉簧和与所述收伞拉簧及所述上巢连接、用于拉动所述上巢沿所述中棒滑动的拉绳,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巢、下巢、第一主骨、第二主骨、内拉骨、内支骨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上巢、中巢和下巢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所述中棒上,且所述上巢、中巢和下巢均与所述中棒滑动连接;
所述上巢上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内拉骨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的一端部枢接;
所述中巢上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主骨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枢接;
所述下巢上设有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一主骨的中部设有第七枢接部,所述内支骨一端与所述第三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枢接部枢接;
所述驱动组件套设于所述中棒上,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下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通过所述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绕所述第二枢接部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绕所述第一枢接部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固定连接时,所述驱动组件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打开所述折叠伞骨。
优选地,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拉骨和第三主骨,其中,所述中拉骨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骨枢接;所述第三主骨还与所述第二主骨枢接。
优选地,所述内拉骨包括第一子内拉骨、第二子内拉骨和子内支骨,所述子内支骨上依次设有第四枢接部、第五枢接部和第六枢接部,其中,
所述第四枢接部与所述第一子内拉骨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子内拉骨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巢的第一枢接部枢接;
所述第五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内拉骨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子内拉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一端枢接;
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一主骨的中部枢接,设所述内支骨的与所述第一主骨枢接的一端为内支骨第一端,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支骨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拉簧,所述第一主骨上还设有第九枢接部;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五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枢接部枢接,且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九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上的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活动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中棒展开;所述中巢上设有与所述导槽适配的导块,所述导槽的顶端与所述导块抵接以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上的活动巢、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巢和下巢之间的驱动拉簧,所述活动巢拉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所述活动套管的底端沿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凸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活动巢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顶端抵接,以拉动所述活动套管向下运动,且所述活动套管上的导槽拉动所述中巢的导块向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当所述伞骨处于外翻状态时收容所述伞骨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呈筒状设置,且沿所述中棒滑动;所述防水套内侧壁的底部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顶部与所述活动套管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套管沿所述中棒向上滑动;所述防水套内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凸环,所述活动巢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凸环的顶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且所述活动巢拉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下巢顶端设有延长体,所述延长体顶端设有第三抵接部,所述上巢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抵接部抵接的第四抵接部,且所述上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中棒和所述延长体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延长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三抵接部的底端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顶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与所述收伞拉簧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上巢上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中棒顶端设有第二滑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棒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中棒顶端的第二滑轮伸出后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并固定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上巢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中棒上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卡位件,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卡位件上。
优选地,所述中巢底端凸设有一导板,所述下巢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板穿过的导板槽,所述活动巢设有与所述导板适配的第二活动卡位件,且所述下巢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卡合固定连接的卡位槽;所述导板穿过所述导板槽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与所述卡位槽卡合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伞骨通过将上巢、中巢和下巢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所述中棒上,且折叠伞骨还包括套设于中棒上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下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可拆卸固定连接;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固定连接时,所述驱动组件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打开或收起所述折叠伞骨;所述驱动组件拉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通过所述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绕所述第二枢接部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绕所述第一枢接部旋转,从而可以将折叠伞的伞面收容于折叠伞骨内部,使得用户在收伞后不必捆绑伞面,简化了收伞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中棒和上巢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驱动组件的活动套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中巢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驱动组件的活动巢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处于外翻状态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二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三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处于内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下巢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上巢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下巢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中棒和上巢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中巢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完成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折叠伞骨收伞时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内翻状态至外翻状态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内翻状态至外翻状态的第二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防水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中棒和上巢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在一实施例中,该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包括中棒10和设于所述中棒10上的上巢20,所述中棒10内部设有用于自动收伞的收伞拉簧11和与所述收伞拉簧11及所述上巢20连接、用于拉动所述上巢20沿所述中棒10滑动的拉绳12,
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巢30、下巢40、第一主骨50、第二主骨60、内拉骨70、内支骨80和驱动组件100,其中,
所述上巢20、中巢30和下巢40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所述中棒10上,且所述上巢20、中巢30和下巢40与均所述中棒10滑动连接;
所述上巢20上设有第一枢接部21,所述内拉骨70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部2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60的一端部枢接;
所述中巢30上设有第二枢接部31,所述第一主骨50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60枢接;
所述下巢40上设有第三枢接部41,所述第一主骨50的中部设有第七枢接部51,所述内支骨80一端与所述第三枢接部4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枢接部51枢接;
所述驱动组件100套设于所述中棒10上,且所述驱动组件100与所述下巢4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00带动所述下巢40沿所述中棒10滑动,以通过所述内支骨80控制所述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70绕所述第一枢接部21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100与所述中巢30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当所述驱动组件100与所述中巢30固定连接时,所述驱动组件100拉动所述中巢30沿所述中棒10滑动,以打开所述折叠伞骨。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或顶端),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或底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棒10包括内管(图中未标示)、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的中管(图中未标示)和套设于所述中管外侧的外管15,内管、中管和外管15均呈中空设置,且内管可收入于中管内部,中管可收入于外管15内部,以使得中棒10收缩或展开,从而达到将伞折叠的目的。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中棒1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收伞拉簧11设置于上述内管、中管和外管15内部,且在中棒10展开后,收伞拉簧11处于拉伸状态。收伞拉簧底端与内管底端固定连接,收伞拉簧顶端与外管顶端固定连接。
上述拉绳12的底端与收伞拉簧11固定连接,优选地,上述拉绳12固定连接于收伞拉簧11的底端。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与所述收伞拉簧11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6,所述上巢20上设有第一滑轮22,所述中棒10顶端设有第二滑轮17;所述连接件16与所述中棒10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绳12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6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中棒10顶端的第二滑轮17伸出后绕过所述第一滑轮22,并固定于所述中棒10上。拉绳12通过一连接件16与收伞拉簧11底端固定连接。即拉绳12底端通过连接件16与收伞拉簧11底端固定连接,且拉绳12顶端依次经由中棒10的内管、中管和外管15后通过外管15顶端伸出,并绕过上巢20上的第一滑轮22,最终固定在中棒10上。优选地,第二滑轮17设置在中棒10的外管15顶端,拉绳12通过外管15顶端伸出后,先绕过第二滑轮17,然后再绕过第一滑轮22。优选地,外管15顶端还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滑轮17的滑轮座,第二滑轮17与滑轮座滑动连接,拉绳12的顶端绕过第一滑轮22后固定于外管15上的滑轮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16与中棒10的内管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相应地,中棒10的内管底部设有与连接件16卡合固定连接的卡位和弹片,在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将连接件16卡入内管上的卡位,以使得连接件16与内管卡合固定连接。
上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与中棒10的内管固定连接、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把手18。优选地,把手18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16是否与中棒10的内管卡合固定连接的按钮19。
第一枢接部21为两凸设于上巢20外侧壁、且相对设置的凸板,且两凸板上相对设置有枢接孔,内拉骨70可以为一铁丝,且穿过两枢接孔设置,内拉骨70可以绕第一枢接部21旋转大约180度。
第二枢接部31为大体呈十字形设置的凹槽,凹槽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主骨50的端部设有枢接孔,将第一主骨50端部放置于凹槽的竖直部内,且使得其枢接孔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水平部,通过将轴销(如铁丝)穿过水平部和枢接孔使得第一主骨50固定于凹槽内,由于设有竖直部,因此第一主骨50可以绕第二枢接部31旋转大约180度。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2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例如第二枢接部31的设置方式),只要能使得内拉骨70能绕第一枢接部21旋转大于180度即可。第二枢接部3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例如第一枢接部21的设置方式),只要能使得第一主骨50能绕第二枢接部31旋转大约180度即可。
上述第三枢接部41可以采用类似于上述第一枢接部21、第二枢接部31或其他方式设置,只要能使得内支骨80能够绕第三枢接部41旋转大约90度即可。
本实施例中,折叠伞骨包括两个主骨(第一主骨50和第二主骨60),应当说明的是,该折叠伞骨并不局限于两个主骨,还可以在第二主骨60的端部再增加其他主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例如,当该伞骨设置三个主骨时,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拉骨91和第三主骨92,其中,所述中拉骨91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骨50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骨92枢接;所述第三主骨92还与所述第二主骨60枢接。本实施例中,中拉骨91的一端部与第三主骨92的一端部枢接,中拉骨91的另一端部与第一主骨50的中部枢接(靠近第一主骨50的与第二主骨60枢接的一端),第二主骨60背离内拉骨70的一端部与第三主骨92的中部枢接(靠近第三主骨92的与中拉骨91枢接的一端)。
上述内拉骨70可以为一根铁丝,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内拉骨70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设置,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内拉骨70包括第一子内拉骨71、第二子内拉骨72和子内支骨73,所述子内支骨73上依次设有第四枢接部731、第五枢接部732和第六枢接部733,其中,
所述第四枢接部731与所述第一子内拉骨71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子内拉骨71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巢20的第一枢接部21枢接;
所述第五枢接部732与所述第二子内拉骨72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子内拉骨7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60一端枢接;
所述第六枢接部733与所述第一主骨50的中部枢接,设所述内支骨80的与所述第一主骨50枢接的一端为内支骨80第一端,所述第六枢接部733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支骨80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1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四枢接部731和第六枢接部733分别位于子内支骨73的两端部,第五枢接部732位于子内支骨73的中部位置。第一子内拉骨71和第二子内拉骨72可以为一铁丝,子内支骨73可以为铁片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拉簧94,所述第一主骨50上还设有第九枢接部53;所述拉簧94一端与所述第五枢接部732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枢接部53枢接,且所述第六枢接部733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九枢接部53与所述第二枢接部31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在开伞完成后,拉簧94处于拉伸状态,即拉簧94具有一对第一主骨50的拉力作用。通过设置拉簧94,从而在拉簧94的拉力作用下能够使得上述折叠伞骨更可靠且快速的完成收伞。
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驱动组件的活动套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100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10上的活动套管101,所述活动套管101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导槽1011;所述中棒10的顶端设有第一抵接部13,所述活动套管10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13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中棒10展开;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中巢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巢30上设有与所述导槽1011适配的导块32,所述导槽1011的顶端与所述导块32抵接以拉动所述中巢30沿所述中棒10向下滑动。
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驱动组件的活动巢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1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10上的活动巢102、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巢102和下巢40之间的驱动拉簧104,所述活动巢102拉动所述下巢40沿所述中棒10滑动;参照图5,所述活动套管101的底端沿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凸设有第二抵接部1012,所述活动巢10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1012的顶端抵接,以拉动所述活动套管101向下运动,且所述活动套管101上的导槽1011拉动所述中巢30的导块32向下运动。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2,图8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处于外翻状态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二过程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外翻状态至内翻状态的第三过程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处于内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用于当所述伞骨处于外翻状态时收容所述伞骨的防水套103,所述防水套103呈筒状设置,且沿所述中棒10滑动;所述防水套103内侧壁的底部设有第一凸环1031,所述第一凸环1031的顶部与所述活动套管101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套管101沿所述中棒10向上滑动;所述防水套103内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凸环1032,所述活动巢102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凸环1021,所述第二凸环1032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凸环1021的顶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巢102沿所述中棒10向下滑动,且所述活动巢102拉动所述下巢40沿所述中棒10向下滑动。
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参照图13,图13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下巢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下巢40顶端设有延长体42,所述延长体42顶端设有第三抵接部421,参照图14,图14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上巢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所述上巢20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抵接部421抵接的第四抵接部24,且所述上巢20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中棒10和所述延长体42穿过的第一通孔25,所述延长体4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5,且所述第三抵接部421的底端与所述第四抵接部24的顶端抵接。
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与所述收伞拉簧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6,所述上巢20上设有第一滑轮22,所述中棒10顶端设有第二滑轮17;所述连接件16与所述中棒10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绳12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6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中棒10顶端的第二滑轮17伸出后绕过所述第一滑轮22,并固定于所述中棒10上;所述上巢20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中棒上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卡位件23,所述第一滑轮22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卡位件23上。
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请再次参照图6,所述中巢30底端凸设有一导板33,参照图15,图15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下巢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下巢40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板33穿过的导板槽43,请再次参照图7,所述活动巢102设有与所述导板33适配的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且所述下巢40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卡合固定连接的卡位槽44;所述导板33穿过所述导板槽43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与所述卡位槽44卡合固定连接。
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某一或所有实施例中,中管的外侧壁的底端凸设有用于抵接活动套管101的第五抵接部(图中未标示),第五抵接部例如可以为凸设于中管的外侧壁的底端的凸圈或凸块,第五抵接部用于在收伞过程中由内翻至外翻状态时抵接活动套管101,以通过活动套管101抵接活动巢102,活动巢102抵接下巢40,进而防止下巢40进入防水套103内部,并使得上巢20和中巢30朝向下巢40运动,从而使得与下巢40枢接的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70绕所述第一枢接部21旋转,从而完成外翻。外翻完成后,当中棒10的中管将内管内收时,中管朝向防水套103内部运动,从而带动下巢40、中巢30和上巢10一通向防水套103内运动,从而完成收伞。
上述折叠伞骨的使用原理如下:
在上述折叠伞骨收伞完成后,参照图8,收伞拉簧11底端与内管固定连接,收伞拉簧11顶端与外管15顶端固定连接,内管收容于中管内,且中管收容于外管15内。此时,防水套103底端与把手18固定连接,具体地,将防水套103底端与把手18卡合固定连接的结构可以根据时间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参照图22,图22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防水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防水套103上设置一用于控制防水套103是否与把手18卡合固定连接的第四活动卡位件1033,活动套管101的底部将防水套103内的第四活动卡位件1033顶开从而脱开把手18上的卡位,从而使得防水套103与把手18脱离。上述第一活动卡位件23包括与上巢20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卡位件本体231、与所述第一活动卡位件本体23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卡位件弹簧232,第一活动卡位件本体231底部设有一卡钩2311,参照图16,图16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中棒和上巢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外管15上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卡钩2311的卡钩槽151,且第一活动卡位件弹簧232背离第一活动卡位件本体231的一端与上巢20抵接以使得卡钩2311卡入卡钩槽151内。此时,中巢30底端的导板33穿过导板槽43后与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抵接,以使得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与下巢40上的卡位槽44卡合固定连接。
在需要使用上述折叠伞骨时,用户向上推动防水套103,参照图9和图10,此时防水套103的第一凸环1031与活动套管101的底部抵接,活动套管101的顶端与中棒10顶端的第一抵接部13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优选为第二滑轮17的滑轮座。从而防水套103向上推动活动套管101,活动套管101向上推动外管15,直至中棒10的外管15、中管和内管全部伸展开且相互卡合固定为止(此为现有技术),即此时中棒10已经全部伸展开。在中棒10伸展的过程中,由于连接件16已被按钮19卡住,因此拉绳12将拉动上巢20相对于外管15向上运动,并使得上巢20的第一活动卡位件23上的卡钩2311脱离外管15上的卡钩槽151,在拉绳12的作用下,上巢20、中巢30、下巢40、活动巢102被从防水套103中拉出。在中棒10伸展的过程中,中巢30上的导块32沿活动套管101上的导槽1011向上滑动,直至中棒10完全伸展开后,中巢30上的导块32恰好运动至活动套管101上的导槽1011的顶端。
参照图11和图12,然后下拉防水套103,使得防水套103顶部的第二凸环1032与活动巢102的第三凸环1021抵接,由于此时中巢30底端的导板33穿过导板槽43后与活动巢102的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抵接,且使得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与下巢40上的卡位槽44卡合固定连接,即此时活动巢102在中巢30的作用下与下巢40卡合固定连接,在下拉防水套103时,且在中巢30的导板33与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抵接时,防水套103带动活动巢102向下运动,活动巢102带动下巢40向下运动,由于上巢20在拉绳12的作用下保持不动,因此下巢40将带动与其枢接的内支骨80控制所述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70绕所述第一枢接部21旋转。
优选地,在防水套103带动活动巢102向下运动至一定距离时,中巢30的导板33脱离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并使得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脱离下巢40的卡位槽44,从而下巢40在驱动弹簧104的下拉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上述折叠伞骨完成内翻为止,此时,活动巢102的底端与活动套管101上的第二抵接部1012的顶端抵接,且下巢40的延长体42顶端的第三抵接部421与上巢20上的第四抵接部24抵接。
参照图1和图4,继续下拉防水套103,防水套103向下拉动活动巢102运动,使得活动巢102向下拉动活动套管101运动,由于中巢30上的导块32恰好运动至活动套管101上的导槽1011的顶端,因此活动套管101向下拉动中巢30运动。同时,拉绳12对上巢20施加一拉力,以阻碍上巢20向下运动,且下巢40的延长体42顶端的第三抵接部421与上巢20上的第四抵接部24抵接,以使得上巢20阻碍下巢40向下运动,因此,只有中巢30向下运动,从而在中巢30的带动下,使得与中巢30枢接的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并因此打开其他相关联的各个支骨,从而完成开伞,此时驱动弹簧处于绷紧状态。参照图18,图18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完成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开伞完成后,防水套103与把手18卡合固定连接。
在收伞时,按下按钮19时,使得连接件16脱离把手18,参照图19,图19为本发明折叠伞骨收伞时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从而使得拉绳12松开了上巢20和下巢40,在上述拉簧94的拉力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巢102和下巢40之间的驱动拉簧104的作用下,将下巢40及与其枢接的各个支骨、主骨和拉骨收回,此时,上巢20收入中巢30的容置槽内。优选地,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折叠伞骨的中巢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中巢30上设有第三活动卡位件34,中棒10的外管15和中管上设有用于将外管15和中管之间进行卡合固定的第一卡位件(此为现有技术),中棒10的中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用于将中管和内管之间进行卡合固定的第二卡位件(此为现有技术),第三活动卡位件34可控制第一卡位件。在上巢20收入中巢30的容置槽内时,上巢20的底端顶到中巢30内设置的第三活动卡位件34上,使得第三活动卡位件34顶到第一卡位件,从而使得外管15与中管脱离,在收伞拉簧11的拉力作用下使得中管收入外管15内部,在外管15碰触到第二卡位件时,使得中管与内管脱离,从而使得内管收入中管内部。在拉绳12松开上巢20的同时,拉绳12松开了第一活动卡位件23,从而使得第一活动卡位件23本体231在第一活动卡位件23弹簧232的作用下,第一活动卡位件23本体231底部的卡钩2311与外管15上的卡钩槽151卡合固定连接。参照图20和图21,图20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内翻状态至外翻状态的第一过程状态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折叠伞骨一实施例中由内翻状态至外翻状态的第二过程状态示意图,中棒10在收伞拉簧11的作用下,外管15上的卡钩槽151带动上巢20沿外管15向下运动,上巢20推动中巢30沿外管15向下运动,使得上巢20和中巢30逐渐收入防水套103内部。此时,活动巢102的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与防水套103顶端抵接,从而使得活动巢102保持不动,下巢40与活动巢102抵接从而下巢40保持不动,从而使得与下巢40枢接的内支骨80控制所述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70绕所述第一枢接部21旋转,以完成外翻。与此同时,中巢30底端的导板33穿过导板槽43后与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抵接,以使得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与下巢40上的卡位槽44卡合固定连接,同时使得第二活动卡位件1022不与防水套103顶端抵接,从而活动巢102、下巢40、中巢30和上巢20可收入至防水套103内部。此时,中棒10的内管已经完全收入中管内部,中管已经完全收入外管15内部,外管15上的卡钩槽151与上巢20的第一活动卡位件23卡合,从而将上巢20、中巢30、活动巢102、活动套管101全部收入防水套103内部,从而完成了收伞。同时活动套管101的底部将防水套103内的第四活动卡位件1033顶开从而脱开把手18上的卡位以待下次使用。
或者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使得下巢40相对于防水套103保持不动:即通过中管的外侧壁的底端设置的第五抵接部抵接活动套管101,以通过活动套管101抵接活动巢102,活动巢102抵接下巢40,从而使得下巢40相对于防水套103保持不动,并使得上巢20和中巢30朝向下巢40运动,从而使得与下巢40枢接的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50绕所述第二枢接部31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70绕所述第一枢接部21旋转,从而完成外翻。外翻完成后,当中棒10的外管15碰压到用于卡合固定中管和内管的第二卡位件时,促使中管将内管收入,从而使得中管向防水套103内部运动,从而带动下巢40、中巢30和上巢20一通向防水套103内运动,从而完成收伞。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包括中棒和设于所述中棒上的上巢,所述中棒内部设有用于自动收伞的收伞拉簧和与所述收伞拉簧及所述上巢连接、用于拉动所述上巢沿所述中棒滑动的拉绳,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巢、下巢、第一主骨、第二主骨、内拉骨、内支骨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上巢、中巢和下巢由上至下依次套设于所述中棒上,且所述上巢、中巢和下巢均与所述中棒滑动连接;
所述上巢上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内拉骨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的一端部枢接;
所述中巢上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主骨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枢接;
所述下巢上设有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一主骨的中部设有第七枢接部,所述内支骨一端与所述第三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七枢接部枢接;
所述驱动组件套设于所述中棒上,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下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通过所述内支骨控制所述第一主骨绕所述第二枢接部旋转以及控制所述内拉骨绕所述第一枢接部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可拆卸固定连接,且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巢固定连接时,所述驱动组件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滑动,以打开所述折叠伞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中拉骨和第三主骨,其中,所述中拉骨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骨枢接;所述第三主骨还与所述第二主骨枢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拉骨包括第一子内拉骨、第二子内拉骨和子内支骨,所述子内支骨上依次设有第四枢接部、第五枢接部和第六枢接部,其中,
所述第四枢接部与所述第一子内拉骨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子内拉骨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巢的第一枢接部枢接;
所述第五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子内拉骨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子内拉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骨一端枢接;
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一主骨的中部枢接,设所述内支骨的与所述第一主骨枢接的一端为内支骨第一端,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支骨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拉簧,所述第一主骨上还设有第九枢接部;所述拉簧一端与所述第五枢接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枢接部枢接,且所述第六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九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上的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活动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中棒展开;所述中巢上设有与所述导槽适配的导块,所述导槽的顶端与所述导块抵接以拉动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棒上的活动巢、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巢和下巢之间的驱动拉簧,所述活动巢拉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滑动;所述活动套管的底端沿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凸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活动巢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顶端抵接,以拉动所述活动套管向下运动,且所述活动套管上的导槽拉动所述中巢的导块向下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当所述伞骨处于外翻状态时收容所述伞骨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呈筒状设置,且沿所述中棒滑动;所述防水套内侧壁的底部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顶部与所述活动套管的底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套管沿所述中棒向上滑动;所述防水套内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二凸环,所述活动巢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凸环的顶部抵接以推动所述活动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且所述活动巢拉动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向下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顶端设有延长体,所述延长体顶端设有第三抵接部,所述上巢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抵接部抵接的第四抵接部,且所述上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中棒和所述延长体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延长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三抵接部的底端与所述第四抵接部的顶端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伞骨还包括与所述收伞拉簧底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上巢上设有第一滑轮,所述中棒顶端设有第二滑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棒底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中棒顶端的第二滑轮伸出后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并固定于所述中棒上;所述上巢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中棒上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卡位件,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卡位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巢底端凸设有一导板,所述下巢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板穿过的导板槽,所述活动巢设有与所述导板适配的第二活动卡位件,且所述下巢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卡合固定连接的卡位槽;所述导板穿过所述导板槽后与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抵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卡位件与所述卡位槽卡合固定连接。
CN201510079019.4A 2015-02-13 2015-02-13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Active CN104799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9019.4A CN104799515B (zh) 2015-02-13 2015-02-13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9019.4A CN104799515B (zh) 2015-02-13 2015-02-13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9515A true CN104799515A (zh) 2015-07-29
CN104799515B CN10479951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68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9019.4A Active CN104799515B (zh) 2015-02-13 2015-02-13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95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699A (zh) * 2018-11-09 2019-09-03 深圳市一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伞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4413A (ja) * 2000-02-15 2001-08-21 Shoes Selection:Kk 三段式折畳み傘
CN10248509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陈秀惠 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
US20120204920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Ping-Tung Su Operation system for umbrellas
TWI415583B (zh) * 2010-11-22 2013-11-21
CN104138111A (zh) * 2014-07-29 2014-11-12 吕孙宝 伞骨
CN204426959U (zh) * 2015-02-13 2015-07-01 吕孙宝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4413A (ja) * 2000-02-15 2001-08-21 Shoes Selection:Kk 三段式折畳み傘
TWI415583B (zh) * 2010-11-22 2013-11-21
CN10248509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陈秀惠 具有安全装置的自动开收伞
US20120204920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Ping-Tung Su Operation system for umbrellas
CN104138111A (zh) * 2014-07-29 2014-11-12 吕孙宝 伞骨
CN204426959U (zh) * 2015-02-13 2015-07-01 吕孙宝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699A (zh) * 2018-11-09 2019-09-03 深圳市一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伞
CN110192699B (zh) * 2018-11-09 2024-06-11 深圳市一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951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8368B2 (ja)
US7509967B2 (en) Tent and frame for automatic umbrella style canopy tent
TW201221081A (en) Automatic folding/unfolding umbrella
CN105029854B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TWM491361U (zh) umbrella
US10428550B2 (en) Tent cloth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 fold-up tent
CN101961164A (zh) 新型手开自动收合多折伞
CN104799515B (zh)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204426959U (zh) 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104138111B (zh) 伞骨
CN204015367U (zh) 伞骨
CN102326929A (zh) 中棒自动收合伞
JP5844749B2 (ja) 日傘
CN204426957U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104757758A (zh) 全自动开合折叠伞
CN20990807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挑檐结构的折叠帐篷
US10212997B1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with automatic closing structure
CN208463128U (zh) 手动开收伞具
KR102427295B1 (ko) 접이식 우산
US2877782A (en) Self-opening umbrella
TWM522603U (zh) 自動多折反收傘
CN108244787B (zh) 远离身体全自动收合之手开折伞
CN109222358B (zh) 两折反向伞的伞骨弯曲结构
WO2018177248A1 (zh) 笔型折叠伞及折叠方法
CN2862797Y (zh) 可自动开收的折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Assignee: Fuzhou Yuanfa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Lv Sunbao

Contract record no.: X202598000055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Folding umbrella ribs with automatic umbrella retraction fun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