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6654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6654A CN104786654A CN201510029002.8A CN201510029002A CN104786654A CN 104786654 A CN104786654 A CN 104786654A CN 201510029002 A CN201510029002 A CN 201510029002A CN 104786654 A CN104786654 A CN 1047866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recording
- unit
- air blowing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2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width
- B41J11/003—Paper-size detection, i.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length and/or width of copy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抑制在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时的输送不良的情况。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9);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8),输送部(9)具有:驱动辊(5),其以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力;送风部(9),其被设置在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进行送风,送风部(9)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着一种利用具有驱动辊的输送部而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记录装置,即,使用具有驱动辊并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构成的输送部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
如上文所述,现有的记录装置中,使用具有驱动辊并由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辊对所构成的输送部而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记录装置为较普遍。特别是,通常使用有在这样的辊对中的、从动辊被配置在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而驱动辊被配置在记录面侧的相反侧的辊对。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的记录装置中,存在如下的情况,即,由于以辊对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从而产生辊痕被附着于被记录介质上等的输送不良的情况。
特别是,存在由于被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侧附着有从动辊的痕迹从而记录品质降低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27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时的输送不良。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所述输送部具有:驱动辊,其以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送风部,其被设置在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能够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来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即,能够对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驱动辊与通过所述送风部而被送风的风而进行的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夹持力进行调节。因此,例如通过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等而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所述输送部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来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从而抑制了输送不良。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量检测部,所述输送量检测部能够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输送量,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输送量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输送量与预定的量不同的情况下,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随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而进行的所述输送部中的夹持力以及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等进行调节,进而对所述输送量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通过对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当地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宽度检测部,所述宽度检测部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宽度,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宽度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由于能够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而对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使用了宽度较窄的被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不与该被记录介质对置的位置处进行送风这样的徒劳。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三或第四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斜行输送检测部,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斜行方向,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斜行方向,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在由于所述被记录介质发生斜行从而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张力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而使所述张力的差减少,从而能够降低或修正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斜行。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一至第五中任意1项所述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
根据本方式,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因此,通过在进行记录之前,利用所述离子来去除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静电,从而能够提高记录质量。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在所述第一至第六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是否为由所述记录部实施的向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过程中,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是否处于由所述记录部实施的向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过程中,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在记录动作过程中以外以使所述被记录介质不进行移动的程度减弱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以此方式,能够抑制通过在所述输送部中以较强的夹持力持续进行夹持而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上造成损害等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导入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图1~图5)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输送方向A上将被记录介质P从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起,经由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的压印板2、压印板3以及压印板4而输送至被记录介质P的收卷部15。即,从安置部14起至收卷部15为止为记录装置1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压印板2、压印板3以及压印板4为设置于该输送路径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部。另外,安置部14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送出,收卷部15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能够对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在为能够对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实施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14,也可以使用例如被称为所谓的供纸(馈送)托架以及供纸(馈送)盒等。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回收部,也可以使用作为收卷部15以外的回收部,例如被称为所谓的排出用接受部、排纸(排出)托架以及排纸(排出)盒等。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压印板2与压印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辊5,在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上部)处设置有作为送风部的风扇7。风扇7能够向朝向驱动辊5的方向D进行送风。而且,能够通过该风压而使被记录介质P按压在驱动辊5上。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由驱动辊5和风扇7构成了输送部9。
如果更换其他表达方式则为,输送部9具有:驱动辊5,其以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相对于记录面的背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力;风扇7,其被设置在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记录面)进行送风。
以此方式,本实施例的输送部9能够在不在从动辊与驱动辊之间以与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侧接触的方式进行夹持的条件下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因此,抑制了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产生的辊痕的附着等的不良情况。成为尤其能够防止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侧附着从动辊的痕迹的结构。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以使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因此在从安置部14送出被记录介质P时,安置部14使旋转轴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使用了以使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安置部14能够使旋转轴进行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旋转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送出。
而且,同样地,由于本实施例的收卷部15以使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进行收卷,因此收卷部15使旋转轴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以使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收卷的情况下,收卷部15使旋转轴进行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旋转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
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且在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部9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6。传感器6对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至驱动辊5与风扇7对置的位置处进行检测。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与压印板3对置的一侧具备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12。记录装置1经由滑架11而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使记录头12进行往返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对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从而形成所希望的图像。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在进行往返移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记录头12,但也可以为下述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的所谓的行式头。
在此,“行式头”是指,被使用于下述记录装置的记录头,所述记录装置中,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以能够覆盖所述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对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的一方进行固定并使另一方进行移动,从而形成图像。另外,行式头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不覆盖记录装置所对应的全部的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
此外,在滑架11上设置有传感器10,该传感器10兼具作为能够对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部的功能、作为在被记录介质P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斜行输送检测部的功能。在后文叙述关于传感器10的详细说明。
此外,在压印板3上,设置有作为能够对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输送量检测部的传感器8。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将传感器8设置于压印板3上,也可以设置在别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输送部9在输送方向A上被设置于记录头12的上游侧。然而,输送部9也可以以在输送方向A上隔着记录头12的方式被设置于记录头12的两侧。由于在输送部9被设置于所述两侧的结构中,能够在所述两侧处将被记录介质P按压在驱动辊5上,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在此,输送部9的风扇7为吹出离子的风扇。如果更换其表达方式,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相对于记录头12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可吹出离子的风扇。因此,能够在用记录头12进行记录之前通过所述离子来去除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从而提高记录质量。而且,通过使输送部9兼具被记录介质P的静电去除部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虽然作为吹出离子的风扇的具体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也被使用,但可列举出离子发生器与风扇成为一体的离子发生器。然而,并不限定为离子发生器。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具有吹出离子的风扇以外的风扇的结构。
此外,如图1以及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2所示那样,输送部9的风扇7向作为从记录头12离开的方向的方向D进行送风。具体而言,风扇7朝向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而向方向D进行送风。因此,抑制了如下的情况,即,从风扇7被送出的风对从记录头12所喷出的油墨的飞射状态造成影响从而使产生向被记录介质P的喷落位置偏差。此外,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上的异物通过送风而被去除,从而能够抑制记录不良的产生。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风扇7以使风向与记录头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进行送风,但也可以以使风向与记录头所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进行送风。在该情况下,在记录头12与被记录介质P之间漂浮的、从记录头12所喷出的油墨的墨雾再次附着于记录头12的情况被抑制,从而能够稳定地从记录头喷出油墨。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包括风扇7的送风方向为朝向记录头12的方向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风扇7a、7b、7c以及7d能够通过在输送方向下游侧处于方向B上进行移动的滑架11的位置而分别改变风向。例如,还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方向B上的滑架1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风扇以使风向与朝向记录头1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方式,朝向该下游侧进行送风。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在控制部18中,设置有管理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19。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ROM21和RAM22相连接,所述ROM21对CPU19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与维护序列等进行存储,所述RAM能够临时对数据进行存储。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记录头12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3相连接。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下述电机进行驱动的电机驱动部24相连接,所述电机为用于使滑架11进行移动的滑架电机25、作为安置部14的驱动源的送出电机26、作为驱动辊5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7、作为收卷部15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28。
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风扇7进行驱动的风扇驱动部30相连接。
并且,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输入输出部31相连接,并且输入输出部31与传感器6、8以及10、作为将记录数据等输入到记录装置1中的外部装置的PC29相连接。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安置部14,其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输送部9,其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传感器6,其被设置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并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
而且,控制部18能够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并且当传感器6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以使从风扇7进行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
当从风扇7进行送风时,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至驱动辊5与风扇7相对置的位置处时,通过来自风扇7的风而被记录介质P被按压并保持在驱动辊5上。因此,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抑制了,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之后,由于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而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以此,提高了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输送路径中时的操作性。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传感器6被设置于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部9的下游侧。
因此,传感器6以较高的精度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至驱动辊5与风扇7相对置的位置处。因此,抑制了在被记录介质P被导入至驱动辊5与风扇7相对置的位置处之前将从风扇7进行送风而导致的徒劳。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风扇7能够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而对送风量进行调节。详细内容为如后文所述,能够对方向B上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对从风扇7进行送风的整体的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由输送部9中的、驱动辊5与利用风扇7而送出的风对被记录介质P的夹持力进行调节。
因此,通过根据例如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等而对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输送部9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进而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成为能够抑制输送不良的结构。
此外,如图2所示,优选为,以在不超过对驱动辊5的旋转轴33和压印板3中的作为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端部的外缘部32进行连结的直线34的范围R1内进行夹持的方式对输送量进行调节。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稳定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8。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8所检测出的输送量而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例如,在传感器8所检测出的输送量与预定的量不同的情况下,对送风量进行调节以使对随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而进行的输送部9中的夹持力以及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张力等进行调节,从而对输送量进行调节。
此外,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的记录部的记录头12。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是否为由记录头12实施的向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过程中,而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例如,在记录动作过程中以外,能够以被记录介质P不进行移动的程度减弱风扇7的送风量。此外,也可以在滑架11不处于压印板3上的领域的情况下,停止风扇7的送风。以此方式,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抑制通过在输送部9中以较强的夹持力持续进行夹持而对被记录介质P造成损害等的情况。
接下来,对风扇7、传感器8以及传感器10的详细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说明。
图4以及图5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俯视图。详细而言,图4表示记录装置1的压印板3上的可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的支承位置。而且,图5模式化地表示被记录介质P被斜行输送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风扇7以在方向B上被分割为风扇7a、7b、7c以及7d这四个风扇的方式被构成,控制部18成为能够通过独立地对风扇7a、7b、7c以及7d进行控制从而对方向B上的送风量进行调节的结构。
即,风扇7能够通过控制部18的控制而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因此,成为能够通过在方向B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从而适当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结构。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风扇7以在方向B上被分割为四个的方式而被构成,但也可以为分割为三个以下,还可以分割为五个以上。此外,能够通过缩小风扇7的吹出口从而获得所希望的风速。也可以以吹送暖风的方式内置有加热器,通过被记录介质P被加热器加热,从而在从记录头12的油墨喷出面F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而形成所希望的图像时,进一步促使油墨的干燥。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作为传感器8,在方向B上,从相当于图4以及图5中的右侧的初始位置侧起顺次设置有传感器8a、8b以及8c。
此外,传感器6被设置在于方向B上为初始位置侧、且与压印板3对置的位置处。
另外,传感器8以及传感器6的配置与数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配置与数目。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如图4所示,作为被记录介质P,能够使用于方向B上的宽度L1的被记录介质P1、与于方向B上的宽度L2的被记录介质P2。另外,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为,通过滑架11在方向B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传感器10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从而能够被检测。即,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能够对方向B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进行检测的作为宽度检测部的传感器10。
而且,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10所检测出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而对方向B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能够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P的宽度而对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例如,在使用了宽度较窄的被记录介质P2的情况下,以使不与该被记录介质P2对置的位置的风扇7d不进行送风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在不与被记录介质P对置的位置处进行送风之类的徒劳。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被设为能够使用宽度L1的被记录介质P1与宽度L2的被记录介质P2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能够使用三种以上的宽度的被记录介质P的结构。
此外,如上所述,传感器10成为在被记录介质P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传感器10成为能够在输送方向A上在多个检测位置处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与传感器10之间的距离(PG)进行测量的结构。在此,例如,如图5所示,当随着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被输送而在方向B上向初始位置侧(图中右侧)的方向斜行的情况下,将产生随着向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前行而朝向图中右侧的褶皱W。在产生了这样的褶皱W的情况下,传感器10检测出与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相比下游侧的检测位置的一方成为图中右侧的PG异常。通过这样的结构,传感器10成为当被记录介质P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结构。
然而,传感器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当被记录介质P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0。
而后,控制部18能够根据传感器10所检测出的斜行方向而对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因此,成为如下的构成,即,当由于被记录介质P发生斜行从而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张力在方向B上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方向B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而使方向B上的所述张力的差减小,从而能够降低或修正记录介质P的斜行。例如,在被记录介质P被间歇地输送的情况下,在经由滑架11而使记录头12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12的油墨吐出面F对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从而形成所希望的图像时,将方向B上的风扇7a、7b、7c以及7d的送风量设为固定,并在图像形成后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时,使7a以及7b的送风量与7c以及7d的送风量相比有所降低,或将7c以及7d的送风量设为大于7a以及7b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对在形成图像时由于风扇7a、7b、7c以及7d的送风量发生变化而被记录介质P将会从压印板3上翘起并与滑架11接触的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使作为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输送量检测部的传感器8,以传感器8a、8b以及8c的方式在方向B上具有多个,因此能够根据传感器8a、8b以及8c所检测出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的不同,而检测出斜行方向。而且,控制部18也能够根据传感器8所检测出的斜行方向而对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风扇7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2(图6)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6图示了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对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结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代替在输送部9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6,而在安置部14上设置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13,除此之外的内容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同样的结构的安置部14与输送部9。此外,如上所述,在安置部14上设置有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传感器13。
而且,控制部18在传感器13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以使从风扇7进行送风的方式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控制部18在传感器13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即传感器13检测出了被记录介质P已被安装在了安置部14上时,以使从风扇7进行送风的方式而对输送部9进行控制。因此,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同样地,抑制了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之后,由于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而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上脱离的情况。以此方式提高了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输送路径上时的操作性。
另外,也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在从被记录介质P被安置于安置部14上起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为止的时间超过了预定的时间时,控制部18以使来自风扇7的送风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
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实施例(图7)
接下来,对向使用有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进行导入的导入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7为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中,首先,在步骤S110的安置工序中由用户将被记录介质P安置在记录装置1的安置部14上。
当通过用户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了安置时,在步骤S120的检测工序中,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因此该步骤为由用户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输送路径上,并且由传感器6对被导入到输送路径上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检测的步骤。然而,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步骤,即,使用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1,而使传感器13对被记录介质P被安置在了安置部14上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步骤。
当在步骤S120中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时,在步骤S130的送风工序中,朝向以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7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第一面17施加输送力的驱动辊15,而使从被设置在与驱动辊5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6进行送风的风扇7进行送风。
在本实施例的被记录介质向输送路径的导入方法中,能够抑制在将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该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之后,由于该被记录介质P的自重等而被记录介质P从输送路径脱离的情况。以此方式,能够提高将该被记录介质P导入到输送路径上时的操作性。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2压印板、3压印板、4压印板、5驱动辊、6传感器(检测部)、7风扇(送风部)、8传感器(输送量检测部)、9输送部、10传感器(宽度检测部、斜行输送检测部)、11滑架、12记录头、13传感器(检测部)、14安置部、15收卷部、16被记录介质P的第二面、17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18控制部、19CPU、20系统总线、21ROM、22RAM、23头驱动部、24电机驱动部、25滑架电机、26送出电机、27输送电机、28收卷电机、29PC、30风扇驱动部、31输入输出部、32压印板3的外缘部、33驱动辊5的旋转轴、34连结旋转轴33与外缘部32的直线、P被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控制部,其对所述输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输送部具有:
驱动辊,其以能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方式被设置,并对所述第一面施加输送力;
送风部,其被设置在与所述驱动辊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送风,
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量检测部,所述输送量检测部能够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输送量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输送量,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通过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能够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宽度检测部,所述宽度检测部能够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宽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宽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宽度,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斜行输送检测部,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被斜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对斜行方向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所述斜行输送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斜行方向,而对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为能够吹出离子的风扇。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根据是否处于由所述记录部实施的向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过程中,而对所述送风部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09711A JP2015137164A (ja) | 2014-01-22 | 2014-01-22 | 記録装置 |
JP2014-009711 | 2014-01-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6654A true CN104786654A (zh) | 2015-07-22 |
CN104786654B CN104786654B (zh) | 2018-03-06 |
Family
ID=5354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29002.8A Active CN104786654B (zh) | 2014-01-22 | 2015-01-20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56291B2 (zh) |
JP (1) | JP2015137164A (zh) |
CN (1) | CN1047866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605046B2 (ja) | 2021-06-29 | 2024-1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送風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85959A (ja) * | 2002-03-29 | 2003-10-07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US7092191B2 (en) * | 2004-01-09 | 2006-08-1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agnetic tape transport system generating air pressure between magnetic heads |
JP2007152785A (ja) * | 2005-12-06 | 2007-06-2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8037642A (ja) * | 2006-08-10 | 2008-02-21 | Fuji Xerox Co Ltd |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
CN201587176U (zh) * | 2010-01-15 | 2010-09-22 | 肖昆 | 滚筒传动型uv喷绘机 |
CN102431326A (zh) * | 2010-08-31 | 2012-05-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翘起检测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529436A (zh) * | 2010-09-14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46910A (ja) * | 1993-02-26 | 1994-09-06 | Sony Corp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JPH08217287A (ja) * | 1995-02-07 | 1996-08-27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JPH101239A (ja) * | 1996-06-13 | 1998-01-06 | Minolta Co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US6719238B1 (en) * | 1998-12-17 | 2004-04-13 | Imation Corp. | High speed tape packing |
JP2006232435A (ja) | 2005-02-23 | 2006-09-07 | Ricoh Elemex Corp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JP2009062163A (ja) | 2007-09-07 | 2009-03-26 | Duplo Seiko Corp | 用紙搬送装置 |
JP2013028004A (ja) * | 2011-07-27 | 2013-02-07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 |
-
2014
- 2014-01-22 JP JP2014009711A patent/JP2015137164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1-14 US US14/596,660 patent/US91562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1-20 CN CN201510029002.8A patent/CN1047866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85959A (ja) * | 2002-03-29 | 2003-10-07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US7092191B2 (en) * | 2004-01-09 | 2006-08-1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agnetic tape transport system generating air pressure between magnetic heads |
JP2007152785A (ja) * | 2005-12-06 | 2007-06-2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8037642A (ja) * | 2006-08-10 | 2008-02-21 | Fuji Xerox Co Ltd |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
CN201587176U (zh) * | 2010-01-15 | 2010-09-22 | 肖昆 | 滚筒传动型uv喷绘机 |
CN102431326A (zh) * | 2010-08-31 | 2012-05-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翘起检测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529436A (zh) * | 2010-09-14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02900A1 (en) | 2015-07-23 |
US9156291B2 (en) | 2015-10-13 |
JP2015137164A (ja) | 2015-07-30 |
CN104786654B (zh) | 2018-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67896B2 (ja) | シート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 |
JP5014384B2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 |
JP6288426B2 (ja) | 記録装置及び被記録媒体の搬送経路への導入方法 | |
US20150298473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17024379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4441979B (zh) | 记录装置 | |
JP5605046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 |
CN106364160B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US8727463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 |
JP201102549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 |
CN104786654B (zh) | 记录装置 | |
JP59919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156310A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28944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6361873B2 (ja) | 記録装置 | |
JP6347119B2 (ja) | 記録装置 | |
JP6528945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5794342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400512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07997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88021A (ja) | 記録装置 | |
CN105599463B (zh)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
JP20122239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70694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6137650A (ja) | 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