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3662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13662A CN104613662A CN201410612986.8A CN201410612986A CN104613662A CN 104613662 A CN104613662 A CN 104613662A CN 201410612986 A CN201410612986 A CN 201410612986A CN 104613662 A CN104613662 A CN 1046136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vaporimeter
- cold
- producing medium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25D11/02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ith two or more 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0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of the single unit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冰箱。本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第一膨胀装置,用于对在上述冷凝器中得到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气液分离器,将在上述第一膨胀装置中得到减压的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中得到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流入;以及第二膨胀装置,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侧,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以冷冻保管或冷藏保管食物的方式具有用于收容储藏物的多个储藏室,且上述储藏室的一面开放,用于收纳及取出上述食物。上述多个储藏室包括用于食物的冷冻储藏的冷冻室及用于食物的冷藏的冷藏室。
在冰箱中,驱动由制冷剂循环的冷冻系统。构成上述冷冻系统的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及蒸发器。上述蒸发器可包括设在冷藏室的一侧的第一蒸发器及设在冷冻室的一侧的第二蒸发器。
储存于上述冷藏室的冷气可一边经由上述第一蒸发器一边被冷却,被冷却的上述冷气可重新向上述冷藏室供给。并且,储存于上述冷冻室的冷气可一边经由上述第二蒸发器一边被冷却,被冷却的上述冷气可重新向上述冷冻室供给。
像这样,现有的冰箱以多个储藏室通过单独的蒸发器执行独立的冷却的方式构成。根据这种现有的冰箱,向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借助膨胀装置得到减压,从而形成为二相状态,作为一例,形成为干度略高的二相状态,因而存在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中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
并且,根据冷却运转模式,即,冷藏室或冷冻室是否进行冷却运转,制冷剂可向上述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选择性地供给。此时,根据运转模式条件,有可能发生循环冷冻循环系统的制冷剂量不足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运转效率得到改善的冰箱。
本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第一膨胀装置,用于对在上述冷凝器中得到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气液分离器,将在上述第一膨胀装置中得到减压的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中得到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流入;以及第二膨胀装置,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侧,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流动调节部,上述流动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侧,用于使上述液相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蒸发器流入。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制冷剂流路,从上述流动调节部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延伸;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从上述流动调节部向上述第二蒸发器延伸。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或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存储部,映射并存储与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上述控制时间与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或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变化相关,以及控制部,基于在上述存储部中的映射的信息,控制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上述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决定是否变更上述控制时间。
并且,与上述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包含:与第一设定时间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加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来防止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以及与第二设定时间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加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来防止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若根据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识别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则上述控制部决定增加上述第二设定时间;若根据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识别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则上述控制部决定减少上述第二设定时间。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在与上述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中包含与上述流动调节部、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及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工作状态相关的时间信息。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设定时间内,以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的方式维持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用于增加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在上述第二设定时间内,以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的方式维持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用于增加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本体,上述本体包括冷藏室及冷冻室;上述第一蒸发器为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的冷藏室蒸发器;上述第二蒸发器为用于冷却上述冷冻室的冷冻室蒸发器。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液相制冷剂排出部,向上述流动调节部延伸,用于排出被上述气液分离器中分离的液相制冷剂;以及气相制冷剂排出部,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侧延伸,用于排出从上述气液分离器中分离的气相制冷剂。
并且,上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本体,具有与制冷剂的流入管相结合的流入结合部;以及分离装置,设在上述气液分离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
并且,上述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本体,与上述流入结合部相向;以及至少一个槽部,形成于上述分离本体的表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槽部以圆弧状向下方延伸,用于引导上述液相制冷剂的下方排出。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及用于遮蔽上述内壳的后面板;上述气液分离器配置于热交换室,上述热交换室形成于上述内壳和后面板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流动调节部配置于热交换室,上述热交换室形成于上述内壳和后面板之间。
另一实施方式的冰箱包括:第一压缩机及第二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第一压缩机及第二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第一毛细管,用于对在上述冷凝器中得到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气液分离器,用于收容在上述第一膨胀装置中得到减压的制冷剂;液相制冷剂排出部,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下部延伸;气相制冷剂排出部,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上部延伸;流动调节部,与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相连接;第一制冷剂流路及第二制冷剂流路,从上述流动调节部分支;冷藏室蒸发器,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以及冷冻室蒸发器,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第二毛细管,上述第二毛细管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用于加压制冷剂。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为与上述冷藏室蒸发器的出口侧相连接的旁通流路。
并且,本发明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二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以及控制部,基于设定的控制时间,控制上述流动调节部、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及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工作,用于改变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或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或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上述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决定是否变更设定的上述控制时间。
根据所提出的实施例,能够在蒸发器的入口侧设置气液分离器,从在第一膨胀装置中得到减压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分离液相制冷剂,从而向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供给,因而具有能够降低向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的干度的优点。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降低向上述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的干度,能够改善在蒸发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由此能够改善耗电量的效果。
并且,在气相分离器中分离的气相制冷剂能够向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侧旁通,并向冷冻循环系统供给,因而具有能够防止制冷剂量的不足现象的优点。
并且,通过将气液分离器及流动调节部配置于冷却室的后侧,而非形成高温的机械室,能够防止向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基于加热的干度上升。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内部配置具有槽部的分离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向上述气液分离器流入的二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
并且,在实现冰箱的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基于预先决定的时间值及多个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调节向多个蒸发器供给的制冷剂量,因而具有能够有效地实现制冷剂向多个蒸发器分配的优点。
结果,根据在同时冷却运转过程中设定的时间周期,基本上执行在多个蒸发器中增加向一蒸发器供给的制冷剂量的第一控制过程和在多个蒸发器中增加向另一蒸发器供给的制冷剂量的第二控制过程。
并且,能够确认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信息,来变动上述第一控制过程及第二控制过程的控制时间值,因而具有能够进行用于防止制冷剂偏向多个蒸发器中的特定蒸发器的现象的精密控制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在上述多个制冷剂流路设置能够调节开度的流量调节部,能够实现准确的制冷剂流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系统结构的系统图。
图3为示出从冰箱的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一部分结构的状态的图。
图4为示出从冰箱的后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一部分结构的状态的图。
图5为放大图3的“A”部分的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的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同思想的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包括形成有冷冻室F及冷藏室R的本体20。上述冷冻室F和冷藏室R可独立地形成于本体20,并能借助隔板25来划分。
在图中,上述冷冻室F及冷藏室R以左右隔开的方式配置,但不同地,上述冷冻室F和冷藏室R也能以上下隔开的方式配置。
上述本体20包括:冷冻室门32,用于开闭上述冷冻室F;以及冷藏室门34,用于开闭冷藏室R。
并且,上述本体20包括:外壳41,用于形成冰箱10的外观;冷冻室内壳45,配置于上述外壳41的内侧,并形成冷冻室F的内表面;以及冷藏室内壳43,配置于外壳41的内侧,并形成冷藏室R的内表面。
上述冰箱10包括多个蒸发器150、160,上述多个蒸发器150、160用于分别独立地冷却上述冷藏室R及冷冻室F。上述多个蒸发器150、160包括:第一蒸发器150,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R及冷冻室F中的一个储藏室;以及第二蒸发器160,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R及冷冻室F中的另一个储藏室。
作为一例,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可以为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R的冷藏室蒸发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可以为用于冷却上述冷冻室F的冷冻室蒸发器。以下,以此为准进行说明。
上述本体20包括冷冻室后面板49,上述冷冻室后面板49将上述冷冻室内壳45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用于冷冻保管食物的冷冻室F和用于收容冷冻室蒸发器160的冷冻热交换室161(参照图3)。即,上述冷冻室后面板49可以被理解为作为相对于上述冷冻室F,遮蔽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的储藏室盖的“冷冻室盖”。
在上述冷冻室后面板49可形成有:冷气吸入口49a,上述冷冻室F的冷气向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流入;以及冷气排出口49b,借助冷冻室蒸发器160来冷却的冷气向冷冻室F排出。
并且,在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可配置有作为使冷冻室F的空气向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和冷冻室F循环的“送风扇”的冷冻室风扇165。
上述本体20包括冷藏室后面板47,上述冷藏室后面板47将上述冷藏室内壳43的内部划分为用于冷藏保管食物的冷藏室R和用于收容冷藏室蒸发器150的冷藏热交换室151(参照图3)。可将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和冷冻热交换室161统称为“热交换室”。
即,上述冷藏室后面板47可以被理解为作为相对于上述冷藏室R,遮蔽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的储藏室盖的“冷藏室盖”。上述冷藏室盖及冷冻室盖可设在上述隔板25的两侧。
在上述冷藏室后面板47可形成有:冷气吸入口47a,上述冷藏室R的冷气向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流入;以及冷气排出口47b,借助冷藏室蒸发器150来冷却的冷气向冷藏室R排出。
并且,在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可配置有作为使上述冷藏室R的空气向冷藏热交换室151和冷藏室R循环的“送风扇”的冷藏室风扇155。
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系统结构的系统图。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包括用于驱动冷冻循环系统的多个装置。
详细地,上述冰箱10包括:多个压缩机111、115,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120,用于冷凝在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多个膨胀装置141、143,用于对在上述冷凝器120中得到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多个蒸发器150、160,用于蒸发在上述多个膨胀装置141、143中得到减压的制冷剂。
并且,上述冰箱10包括制冷剂配管100,上述制冷剂配管100连接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冷凝器120、膨胀装置141、143及蒸发器150、160,来引导制冷剂的流动。
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包括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5。
作为一例,在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全部驱动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压缩机115理解为配置于低压侧,并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的“低压压缩机”,上述第一压缩机115理解为对在上述第二压缩机115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再进行压缩(二级压缩)的“高压压缩机”。若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全部驱动,则可以执行上述冷藏室R及冷冻室F的同时冷却运转。
相反,在上述多个压缩机111、115中,只有第一压缩机111运转的情况下,可执行设有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储藏室,例如,冷藏室R的单独冷却运转。
上述多个蒸发器150、160包括:第一蒸发器150,用于生成向冷藏室R及冷冻室F中的一个储藏室供给的冷气;以及第二蒸发器160,用于生成向冷藏室R及冷冻室F中的另一个储藏室供给的冷气。
作为一例,上述第一蒸发器150作为冷藏室蒸发器,可生成向上述冷藏室R供给的冷气,并能配置于上述冷藏室R的一侧。并且,上述第二蒸发器160作为冷冻室蒸发器,可生成向上述冷冻室F供给的冷气,并能配置于上述冷冻室F的一侧。
向上述冷冻室F供给的冷气的温度可低于向上述冷藏室R供给的冷气的温度,由此,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可低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制冷剂蒸发压力。
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侧制冷剂配管100向上述第二压缩机115的入口侧延伸。因此,通过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制冷剂可被上述第二压缩机115吸入。
上述冰箱10还包括:干燥机130,设在上述冷凝器120的出口侧,用于去除在上述冷凝器120中冷凝的制冷剂所包含的水分或杂质;以及气液分离器170,配置于上述干燥机130的出口侧,用于分离制冷剂中的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
上述多个膨胀装置141、143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41,上述第一膨胀装置141设在上述干燥机130的出口侧,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上述第一膨胀装置141可包括毛细管(capillary tube)。
在上述第一膨胀装置141的出口侧设有流入管172,上述流入管向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延伸,用于向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引导制冷剂。
在通过上述流入管172向上述气液分离器170流入的制冷剂中,液相制冷剂可装在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下部,气相制冷剂可填充于气液分离器170的上部。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一侧设有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用于排出从上述气液分离器170中分离的液相制冷剂。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可以与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下部相连接。
并且,在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另一侧设有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用于排出被上述气液分离器170中分离的气相制冷剂。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可以与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上部相连接。
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与流动调节部180相连接。上述流动调节部180可以被理解为以运转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中的至少一个蒸发器,即,使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中的一个蒸发器,或者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分流的方式调节制冷剂的流动的装置。
上述流动调节部180包括三通阀(three-way valve),上述三通阀具有由制冷剂流入的一个流入部及由制冷剂排出的两个流出部。
上述流动调节部180的两个流出部与多个制冷剂流路101、103相连接。上述多个制冷剂流路101、103包括:第一制冷剂流路101,设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入口侧,用于引导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流入;以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入口侧,用于引导制冷剂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流入。
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作为制冷剂配管100的分支流路,可命名为“第一蒸发流路及第二蒸发流路”。并且,上述流动调节部180被理解为设在向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分支的分支部。
因此,通过上述流动调节部180的制冷剂能够以向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分支的方式排出。将与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相连接的上述流动调节部180的流出部分别命名为“第一流出部”及“第二流出部”。
在上述第一流出部及第二流出部中,至少一个流出部可被开放。作为一例,若上述第一流出部及第二流出部全部被开放,则制冷剂通过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流动。相反,若上述第一流出部被开放,第二流出部被封闭,则制冷剂通过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流动。当然,在上述第一流出部被封闭,第二流出部被开放的情况下,制冷剂也可只通过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流动。
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可设有第二膨胀装置143,上述第二膨胀装置143用于膨胀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上述第二膨胀装置143可包括毛细管。
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流动的制冷剂可一边通过上述第二膨胀装置143,一边得到减压。因此,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可低于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流入的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并且,经由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冷气能够以更低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冷气的温度被冷却,从而向冷冻室F供给。
上述冰箱10包括送风扇125、155、165,上述送风扇125、155、165设在热交换器的一侧,用于吹送空气。上述送风扇125、155、165包括:冷凝风扇125,设在上述冷凝器120的一侧;第一蒸发扇155,设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一侧;以及第二蒸发扇,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一侧。
如上所述,上述第一蒸发扇155可以为冷藏室风扇,上述第二蒸发扇165可以为冷冻室风扇。
根据上述第一蒸发扇155及第二蒸发扇165的转速,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热交换能力可有所不同。例如,在需要生成很多基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的运转的冷气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蒸发扇155或第二蒸发器160的转速可以增加,而在冷气足够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蒸发扇155或第二蒸发器160的转速可以减少。
上述冰箱10包括流量调节部251、253,上述流量调节部251、253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动。上述流量调节部251、253可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的至少一个制冷剂流路。作为一例,上述流量调节部251、253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部251,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
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可包括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EEV,Electric expansion valve)。
若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或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减少,则通过减少的开度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会减少,若上述开度增大,则通过增大的开度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会增加。
作为一例,若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相对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则制冷剂可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中流动的更多,从而增加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流入的制冷剂量。
相反,若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相对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则制冷剂可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流动的更多,从而增加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量。
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流动调节部251及第二流动调节部253,可以进行制冷剂流路的细微的开度调节,由此,将要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量能够调节至细微的水准。结果,可以在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同时运转的过程中,防止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提出另一实施例。
在图2中,虽然以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210及第二制冷剂流路203分别设置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不同地,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201或第二制冷剂流路203设置一个流量调节部。
通过在一个制冷剂流路设置流量调节部来调节开度,通过另一个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量可得到相对调节。即,若上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增大,则通过上述另一个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量可以减少,若上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减少,则通过上述另一个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量可以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与上述流动调节部180相连接,因而被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分离的液相制冷剂经由上述流动调节部180向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或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供给。因此,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的状态可形成液相,由此,在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中的热交换效率,即,蒸发效率可得到改善。
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侧延伸。即,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的一侧部与上述气液分离器170的上部相连接,另一侧部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侧配管相连接。由于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对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进行旁通,因而可以命名为“旁通流路”。
因此,被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可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侧流入,并被上述第一压缩机111吸入,因而可以防止循环冷冻系统的制冷剂的不足现象。
图3为示出从冰箱的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一部分结构的状态的图,图4为示出从冰箱的后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一部分结构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3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本体20的后壁包括:冷藏热交换室151,配置有上述第一蒸发器150;以及冷冻热交换室161,配置有上述第二蒸发器160。
在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设有第一蒸发扇155及第一流动引导件157,上述第一蒸发扇155设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一侧,用于循环冷气,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57在内部收容有上述第一蒸发扇155,并向上述冷气排出口47b引导通过上述第一蒸发扇155的冷气。
在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设有第二蒸发扇165及第二流动引导件167,上述第二蒸发扇165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一侧,用于循环冷气,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67在内部收容有上述第二蒸发扇165,并向上述冷气排出口49b引导通过上述第二蒸发扇165的冷气。
在上述本体20的下部形成有机械室50。上述机械室50能够与设有冰箱10的室内空间相连通,从而形成常温条件。在上述机械室50可设有第一压缩机111、第二压缩机115、冷凝器120、冷凝风扇125及干燥机130。
另一方面,气液分离器170及流动调节部180可设在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与上述机械室50相比,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相对形成低温条件。即,由于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及流动调节部180设在低温环境,因而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被加热,从而能够防止上述制冷剂的干度上升的现象。因此,可以改善制冷剂的蒸发效率。
图3及图4虽然以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和流动调节部180设在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不同地,上述气液分离器170和流动调节部180也可以设在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
上述第一膨胀装置141可设在上述冷藏热交换室151,上述第二膨胀装置143可设在上述冷冻热交换室161。
图5为放大图3的“A”部分的图,图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参照图5及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70包括:气液分离本体171,用于形成制冷剂的储存空间;以及分离装置175,设在上述气液分离本体171的内部,用于引导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
上述流入管172与上述气液分离本体171的大致中央部相连接。在上述气液分离本体171形成有流入结合部171a,上述流入结合部171a与上述流入管172相结合。
上述分离装置175与上述流入结合部171a的内侧相邻,使得制冷剂在通过上述流入结合部171a流入时,能够与上述分离装置175相碰撞。
详细地,上述分离装置175包括:分离本体176,以与上述流入结合部171a相向的方式配置;以及槽部177,形成于上述分离本体176的表面,用于引导制冷剂的分离。
上述分离本体176呈圆弧状,用于当制冷剂与上述分离本体176相碰撞时,能够使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容易分离。可将上述分离本体176命名为“碰撞板”。
上述槽部177能够以相互隔开的方式设置多个。并且,上述槽部177可朝向下方缓慢倾斜,用于引导液相制冷剂的下方排出。
根据这种结构,当制冷剂向上述气液分离器170流入时,制冷剂可以与上述分离本体176相碰撞,根据这种冲击力,比重低的气相制冷剂(虚线箭头)可向上方流动,比重大的液相制冷剂(实线箭头)可沿着上述槽部177向下方容易地被引导。
上述气液分离本体171的下部与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相连接,上述气液分离本体171的上部与上述气相制冷剂排出部190相连接。
上述液相制冷剂排出部173与上述流动调节部180相连接。并且,上述流动调节部180与用于分支制冷剂的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相连接。
图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的框图,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能够检测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包括: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210,用于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入口侧温度;以及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220,用于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侧温度。
并且,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包括: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230,用于检测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入口侧温度;以及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240,用于检测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侧温度。
上述冰箱10还包括控制部200,上述控制部200基于由上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的工作。
上述控制部200可以控制压缩机110、冷凝风扇125、第一蒸发扇155及第二蒸发扇165的工作,用于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上述压缩机110包括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5。
上述冰箱10包括储藏室温度传感器250,上述储藏室温度传感器250用于检测冰箱储藏室的内部温度。上述储藏室温度传感器包括:冷藏室温度传感器,配置于冷藏室,用于检测冷藏室的内部温度;以及冷冻室温度传感器,配置于冷冻室,用于检测冷冻室的温度。
并且,上述冰箱10包括目标温度设定部280,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能够输入冷藏室或冷冻室的目标温度。作为一例,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可配置于冷藏室门或冷冻室门的前表面中便于用户操作的位置。
通过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信息可以成为上述压缩机110、多个送风扇125、155、165或流动调节部130的控制基准信息。即,上述控制部200可基于由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信息和由上述储藏室温度传感器250检测到的信息,决定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一个储藏室的单独运转或上述压缩机110是否关闭(OFF)。
例如,若上述冷冻室及冷藏室的内部温度高于由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温度,则上述控制部200以执行同时冷却运转的方式控制上述压缩机110及流动调节部130。
相反,若上述冷冻室的内部温度高于由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温度,且冷藏室的内部温度低于由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温度,则上述控制部200以执行上述冷冻室的单独运转的方式控制上述压缩机110及流动调节部130。
并且,若上述冷冻室及冷藏室的内部温度低于由上述目标温度设定部280输入的温度,则上述控制部200可以关闭上述压缩机110的运转。
上述冰箱10还包括定时器260,上述定时器260在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过程中,积算用于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的工作的时间经过值。作为一例,上述定时器240可积算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均以被开放的状态经过的时间,或者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的一个制冷剂流路以被开放的状态经过的时间等。
上述冰箱10还包括存储部250,上述存储部250在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过程中,以映射的方式预先存储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调节状态的时间值。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存储部250中可存储下列表1的被映射的信息。
表1
制冷剂的流量是否失衡 | 实例1 | 实例2 |
开始进行同时冷却运转(基准值) | 90秒钟 | 90秒钟 |
当流向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时 | 90秒钟 | 120秒钟 |
当流向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时 | 90秒钟 | 60秒钟 |
参照表1,“实例1”作为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第一控制状态(调节状态),被理解为以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多于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状态。详细地,意味着以使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均被开放的方式调节上述流动调节部130,且以使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的方式调节的状态。
以使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的方式进行调节的状态包括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被开放,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被封闭的状态,或者在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均被开放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的状态。
相反,“实例2”作为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第二控制状态(调节状态),被理解为以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103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多于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状态。详细地,意味着以使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均被开放的方式调节上述流动调节部130,且以使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的方式调节的状态。
以使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的方式进行调节的状态包括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被开放,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被封闭的状态,或者在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均被开放的状态下,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51的开度的状态。
作为一例,若满足同时冷却运转条件,即,识别为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冷却全部需要,则开始进行同时冷却运转。此时,上述控制部200以将上述第一控制状态维持90秒钟,之后将上述第二控制状态维持90秒钟的方式进行控制。这种上述第一控制状态及第二控制状态可交替地执行,直到不需要上述同时冷却运转为止。
另一方面,在反复执行上述第一控制状态及第二控制状态的过程中,若上述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则可以中断向至少一个蒸发器供给制冷剂(一蒸发器的单独运转)。并且,若上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温度均达到目标温度,则可以关闭上述压缩机110。
另一方面,若上述一蒸发器的单独运转或压缩机110的关闭状态维持预定时间,并需要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则上述控制部200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210、220、230、240的温度值,识别制冷剂是否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若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则上述控制部200以变更上述实例1及实例2的时间值的方式适用。即,若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则需要相对地增加向第二蒸发器160的制冷剂的供给时间,因而能够增加上述实例2的控制时间(120秒钟)。
相反,若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则上述控制部200可以减少上述实例2的控制时间(60秒钟),用于相对增加向第一蒸发器150的制冷剂的供给时间。
即,若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一蒸发器,则通过调节实例2的控制时间来防止制冷剂偏向蒸发器。在此,可以识别为配置有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储藏室的冷却负荷小于配置有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储藏室的冷却负荷。
结果,固定用于增加向冷却负荷大的储藏室供给的制冷剂的实例1的控制时间,变更用于增加向冷却负荷小的储藏室供给的制冷剂的实例2的控制时间。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能够稳定地维持冷却负荷大的储藏室的冷却效率。
将实例1的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时间称为“第一设定时间”,将实例2的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时间称为“第二设定时间”。
要注明的是,表1中所记载的在同时冷却运转过程中依次执行实例1及实例2的时间值和在制冷剂偏向一蒸发器时依次执行实例1及实例2的变更的时间值的信息为通过反复实验来获得的信息。
参照图8,对本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运转冰箱,启动上述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5。根据上述压缩机110的启动,可以驱动基于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冷冻循环系统。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中蒸发的制冷剂在上述第二压缩机115中被压缩,而被压缩的制冷剂与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中蒸发的制冷剂合并,从而向上述第一压缩机111吸入(步骤S11)。
根据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驱动,在初期可执行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若经过预定时间,则制冷剂循环的压力值可达到设定范围。即,从上述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5排出的制冷剂的高压和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排出的制冷剂的低压可形成于设定范围。
若上述制冷剂高压及低压形成于设定范围,则上述冷冻循环系统可实现稳定化,并能继续驱动。此时,冰箱储藏室的目标温度可被预先设定(步骤S12)。
在驱动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过程中,识别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条件是否充足。例如,若通过由上述储藏室温度传感器250检测到的值,识别出上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内部温度为目标温度以上,则可以执行上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步骤S13)。
若执行上述同时冷却运转,则根据预先映射的信息,执行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同时运转。即,可通过控制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的工作,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同时供给制冷剂。
此时,如上述表1所示,上述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能够以将实例1的第一调节状态维持90秒钟,之后将实例2的第二调节状态维持90秒钟的方式进行调节。即,根据上述实例1首先执行能够防止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时间控制运转,之后根据上述实例2执行能够防止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时间控制运转(步骤S14)。
若执行一次上述实例1及实例2的同时冷却运转,则识别是否维持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详细地,通过上述储藏室温度传感器250,可检测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
若上述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则无需进行相关储藏室的冷却,因而不需要进行同时冷却运转。
因此,在单独冷却未达到目标温度的储藏室,即,单独运转相关储藏室的蒸发器,或者所有储藏室均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关闭压缩机110的运转。
相反,在上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温度均未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4,并再次执行第一蒸发器15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同时运转。这种同时运转可反复实现,直到上述冷藏室或冷冻室中的至少一个储藏室达到目标温度为止。
像这样,在实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能够依次执行用于防止制冷剂偏向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实例1及实例2的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15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因而能够改善储藏室的冷却效率及冰箱的运转效率(步骤S15及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在实现一蒸发器的单独运转或关闭上述压缩机110的运转的状态下,若经过时间,则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可上升。
若上述冷藏室或冷冻室的温度上升至目标温度范围以上,则可能需要冷却温度上升的储藏室或启动处于关闭状态的压缩机110。并且,可重新执行上述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同时冷却运转(步骤S17)。
在重新执行上述同时冷却运转的过程中,可以决定是否变更实例1及实例2的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时间。
详细地,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入口温度及出口温度可以由上述第一入口温度传感器210及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220检测。并且,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入口温度及出口温度可以由上述第二入口温度传感器230及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240检测(步骤S18)。
上述控制部200可决定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的差值和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的差值。
若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量成为适当制冷剂量以上,则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变小。相反,若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流入的制冷剂量小于适当制冷剂量,则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变大。
上述控制部200可识别与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相关的信息是否属于设定范围。
即,上述控制部200可基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和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识别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中流动的制冷剂是否超过或不足,即,制冷剂是否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详细地,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中流动的制冷剂是否超过或不足可以基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或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和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差值或其比率值决定(步骤S19)。
以下,对详细的判断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判断方法的一例,可根据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是否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相同或者是否大于或小于上述基准值,来判断制冷剂是否偏向。
在上述冷冻循环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通过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分支并流动,若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则可以识别通过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制冷剂比率,而通过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制冷剂比率可基于通过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制冷剂比率识别。
例如,若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大于上述基准值,则可以判断为制冷剂量不足,否则,可以识别为上述第二蒸发器160中的制冷剂量相对多。
在本实施例中,对利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来判断制冷剂是否偏向的方法进行说明。当然,可以利用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来判断制冷剂是否偏向。
若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基准温度)相同,则可以识别为制冷剂未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这种情况下,能够返回到步骤S14,并基于同时冷却运转开始时所设定的时间值,控制上述流动调节部130。即,可将实例1及实例2的调节状态分别维持90秒钟。并且,可重新执行步骤S15至步骤S18。
相反,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并不相同,而是大于或小于上述基准值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详细地,若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小于上述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则识别为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中通过相对多的制冷剂。即,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
这种情况下,与表1中所记载的“当制冷剂偏向第一蒸发器时”相应地,将实例1的控制状态维持90秒钟,将实例2的控制状态增加至120秒钟。即,应对“开始进行同时冷却运转”的情况,增加实例2的调节时间,从而能够相对减少向第一蒸发器150流入的制冷剂量(步骤S20及步骤S21)。
相反,若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大于上述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则识别为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中通过相对少的制冷剂。即,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
这种情况下,与表1中所记载的“当制冷剂偏向第二蒸发器时”相应地,将实例1的控制状态维持90秒钟,将实例2的控制状态减少至60秒钟。即,应对“开始进行同时冷却运转”的情况,减少实例2的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调节时间,从而能够相对增加向第一蒸发器150流入的制冷剂量(步骤S23及步骤S24)。
若根据上述方法,变更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时间,则只要冰箱的电源不断开,就能基于变更的控制时间值,重新执行步骤S14以下的步骤(步骤S22)。
像这样,基于与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相关的信息,变更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控制时间,由此能够防止制冷剂偏向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作为步骤S19中的判断方法的再一例,可根据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和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比率是否与第一设定值相同或者是否大于或小于上述第一设定值,来判断制冷剂是否偏向。作为一例,上述第一设定值可以为1。
在相对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比率为1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相同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未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相反,在相对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比率大于1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大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
并且,在相对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比率小于1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小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
作为步骤S19中的判断方法的另一例,可根据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和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差值是否与第二设定值相同或者是否大于或小于上述第二设定值,来判断制冷剂是否偏向。作为一例,上述第二设定值可以为0。
在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减去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值为0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及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相同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未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
相反,在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减去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值大于0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大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二蒸发器160。
并且,在从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减去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值小于0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一蒸发器15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小于上述第二蒸发器160的出口及入口温度差的情况下,识别为制冷剂偏向上述第一蒸发器150。
像这样,能够以控制流动调节部130、第一流量调节部251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53的开度的方式调节通过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03的制冷剂量,因而能够防止制冷剂偏向第一蒸发器150或第二蒸发器160,具有冷却效率能够得到改善,且耗电量减少的优点。
Claims (15)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包括:
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
第一膨胀装置,用于对在上述冷凝器中得到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气液分离器,将在上述第一膨胀装置中得到减压的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
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中得到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流入;以及
第二膨胀装置,设在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侧,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动调节部,上述流动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侧,用于使上述液相制冷剂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蒸发器流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制冷剂流路,从上述流动调节部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延伸;以及
第二制冷剂流路,从上述流动调节部向上述第二蒸发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或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及入口温度,
存储部,映射并存储与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上述控制时间与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或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变化相关,以及
控制部,基于在上述存储部中的映射的信息,控制向上述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
上述控制部基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决定是否变更上述控制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包含:
与第一设定时间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加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来防止流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以及
与第二设定时间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加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来防止流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若根据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识别到流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则上述控制部决定增加上述第二设定时间;
若根据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识别到流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偏多,则上述控制部决定减少上述第二设定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以及
第二流量调节部,设在上述第二制冷剂流路;
在与上述控制时间相关的信息中包含与上述流动调节部、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及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工作状态相关的时间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设定时间内,以大于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的方式维持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的开度,来增加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
在上述第二设定时间内,以大于上述第一流量调节部的开度的方式维持上述第二流量调节部的开度,来增加向上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供给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本体,上述本体包括冷藏室及冷冻室;
上述第一蒸发器为用于冷却上述冷藏室的冷藏室蒸发器;
上述第二蒸发器为用于冷却上述冷冻室的冷冻室蒸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液相制冷剂排出部,向上述流动调节部延伸,用于排出被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相制冷剂;以及
气相制冷剂排出部,向上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侧延伸,用于排出被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气相制冷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液分离器包括:
气液分离本体,具有与制冷剂的流入管相结合的流入结合部;以及
分离装置,设在上述气液分离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装置包括:
分离本体,与上述流入结合部相向;以及
至少一个槽部,形成于上述分离本体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以圆弧状向下方延伸,用于引导上述液相制冷剂向下方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及用于遮蔽上述内壳的后面板;
上述气液分离器配置于热交换室,上述热交换室形成于上述内壳和后面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动调节部配置于热交换室,上述热交换室形成于上述内壳和后面板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133028A KR102153056B1 (ko) | 2013-11-04 | 2013-11-04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013-0133028 | 2013-11-04 | ||
KR10-2014-0010867 | 2014-01-28 | ||
KR1020140010867A KR102150058B1 (ko) | 2014-01-28 | 2014-01-28 | 냉장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3662A true CN104613662A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184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12986.8A Pending CN104613662A (zh) | 2013-11-04 | 2014-11-04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33009B2 (zh) |
EP (1) | EP2868998B1 (zh) |
CN (1) | CN10461366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31901A1 (en) * | 2017-07-19 | 2019-01-23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Cooling system flood prevention tool |
CN110425761A (zh) * | 2019-09-02 | 2019-11-08 | 珠海冰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冷热源供应优化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21469B (en) * | 2013-12-20 | 2019-10-16 | Hubbard Products Ltd | Evaporator Control |
KR102359300B1 (ko) * | 2015-07-28 | 2022-02-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KR20170067559A (ko) * | 2015-12-08 | 2017-06-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10330378B2 (en) * | 2017-09-19 | 2019-06-25 | Reflect Scientific Inc. | Freezer with remote management |
CN110579064A (zh) * | 2019-09-23 | 2019-12-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及包含其的冷库 |
US11859885B2 (en) | 2021-07-23 | 2024-01-02 | Refrigerated Solutions Group Llc | Refrigerant circuit with reduced environmental impact |
EP4361526A1 (en) * | 2022-10-28 | 2024-05-01 | Carrier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syste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0448A (zh) * | 2004-03-15 | 2005-09-2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CN1886626A (zh) * | 2003-11-28 | 2006-12-27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JP2012068012A (ja) * | 2010-08-27 | 2012-04-05 | Nichirei Kogyo Kk | 空気調和機等の冷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7263A (en) | 1975-06-16 | 1977-01-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Indicator |
JPS5733768A (en) * | 1980-08-06 | 1982-02-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ccumulator |
JPH11118297A (ja) * | 1997-10-09 | 1999-04-30 | Ebara Corp | 吸収冷凍機 |
JP2000258020A (ja) * | 1999-03-11 | 2000-09-22 | Sharp Corp | 冷凍冷蔵庫 |
JP3656027B2 (ja) * | 2000-12-11 | 2005-06-02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蔵庫 |
JP2005214505A (ja) * | 2004-01-29 | 2005-08-11 | Toshiba Corp | 冷蔵庫 |
JP2006183950A (ja) * | 2004-12-28 | 2006-07-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及び冷蔵庫 |
JP2006275496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及び冷蔵庫 |
JP2006275495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凍装置及び冷蔵庫 |
JP2008286474A (ja) * | 2007-05-17 | 2008-11-27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冷却貯蔵庫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JP5795468B2 (ja) | 2010-09-22 | 2015-10-14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位置教示システム |
-
2014
- 2014-11-03 US US14/531,286 patent/US97330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03 EP EP14191506.6A patent/EP286899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04 CN CN201410612986.8A patent/CN10461366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6626A (zh) * | 2003-11-28 | 2006-12-27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CN1670448A (zh) * | 2004-03-15 | 2005-09-2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 |
JP2012068012A (ja) * | 2010-08-27 | 2012-04-05 | Nichirei Kogyo Kk | 空気調和機等の冷凍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31901A1 (en) * | 2017-07-19 | 2019-01-23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Cooling system flood prevention tool |
CN109282543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西克制冷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冷却系统溢流防止工具 |
US10496108B2 (en) | 2017-07-19 | 2019-12-03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Cooling system flood prevention tool |
CN110425761A (zh) * | 2019-09-02 | 2019-11-08 | 珠海冰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冷热源供应优化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868998A3 (en) | 2015-11-04 |
US9733009B2 (en) | 2017-08-15 |
EP2868998A2 (en) | 2015-05-06 |
EP2868998B1 (en) | 2023-08-23 |
US20150121926A1 (en) | 2015-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13662A (zh) | 冰箱 | |
US10718560B2 (en) |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6066115B (zh) | 用于控制冰箱的方法 | |
KR101339519B1 (ko) | 도어에 제빙실의 냉동 시스템이 설치된 냉장고 | |
EP3158275B1 (en) | Refrigerator | |
US20150168024A1 (en) | Cooling apparatus | |
US10197324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9857103B2 (en) | Refrigerator having a condensation loop between a receiver and an evaporator | |
US10539357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4613697A (zh) | 冰箱 | |
CN104613699A (zh) | 冰箱 | |
CN104613698A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613728A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289303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2264917B1 (ko) | 냉장고 | |
KR101651328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1620178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2295156B1 (ko) | 냉장고 | |
KR102153056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1627037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102255294B1 (ko) | 냉장고 | |
KR102150058B1 (ko) | 냉장고 | |
KR200184643Y1 (ko) | 혼합형 김치 냉장고의 냉각 사이클 제어 장치 | |
KR20070059546A (ko) | 냉장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