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030A - 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4030A CN104604030A CN201380046590.5A CN201380046590A CN104604030A CN 104604030 A CN104604030 A CN 104604030A CN 201380046590 A CN201380046590 A CN 201380046590A CN 104604030 A CN104604030 A CN 1046040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imping
- sheath
- core wire
- terminal
- connectio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其能够维持防止水到达电线的导体的能力和抑制导体腐蚀的能力。电线(10)具有:在电线(10)的端部处的芯线露出部(11),其中芯线(20)的周表面从绝缘部(30)完全露出;完全被覆部(15),其中芯线(20)的周表面完全被绝缘部(30)覆盖;以及倾斜被覆部(13),该倾斜被覆部(13)形成在芯线露出部(11)与完全被覆部(15)之间。端子(40)具有: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电连接到另一个端子;基板部(43),该基板部(43)形成为从连接部(41)接续;以及一对压接片(45),该一对压接片(45)从基板部(43)的两侧竖立。然后,在倾斜被覆部(13)的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的情况下,端子(40)压接在电线(10)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作为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各种形态,其中,该电线具有芯线与覆盖该芯线的外周表面的绝缘护套,并且将该端子压接到该电线(参考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1-24332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首先,将通过参考图10来描述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图10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在图10所示的连接结构中,将金属被覆130A安装于在电线W的末端部分处露出的导体Wa上。被覆130A在纵向上的一端侧上具有带有圆弧形横截面的半管部131,并且该被覆130A在另一端侧上具有带有大致圆形横截面的环状部132。在安装了被覆130A之后,将半管部131布置在导体Wa的先端侧上,从而覆盖导体Wa的上侧,并且环状部132嵌合到导体Wa的外周表面上。以这种方式安装有被覆130A的电线W的末端部以将从半管部131的开口部131a露出的导体Wa指向基板部121侧的姿态,设定端子120的电线连接部112的基板部121。然后,在电线W的末端部设定在基板部121上的状态下,电线连接部112的导体压接片122和被覆压接片124向内弯曲,并且从而压接到电线W的末端部。因此,将端子120压接到电线W。在该连接结构中,能够抑制水从外部进入到导体Wa。另外,由于在该连接结构中,导体Wa的露出部是小的,所以能够抑制腐蚀。
近年来,已经期望关于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其能够在确保抑制水进入电线的导体的性能和抑制导体的腐蚀的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以下(1)至(4)。
(1)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是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电线具有芯线和绝缘护套,该绝缘护套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端子压接到在所述电线的纵向上的一端侧上的末端部,
其中所述电线包括:
芯线露出部,其中,所述芯线的整个外周表面从所述绝缘护套露出到所述末端部;
整周护套部,其中,所述芯线的所述外周表面被所述绝缘护套覆盖;以及
倾斜护套部,该倾斜护套部形成在所述芯线露出部与所述整周护套部之间,
其中,所述倾斜护套部接续到所述整周护套部,
其中,在所述倾斜护套部中,所述绝缘护套的在所述纵向上的一端侧上的端面在与所述纵向相交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从而所述芯线的一部分露出,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电连接到匹配端子;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成与所述连接部接续;以及一对压接片,该一对压接片分别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缘竖立,
其中,所述压接片的每个压接片都具有:芯线压接部,该芯线压接部压接所述芯线露出部;整周护套压接部,该整周护套压接部压接所述整周护套部;以及倾斜护套压接部,该倾斜护套压接部压接所述倾斜护套部,并且
其中,所述端子压接到所述电线,使得所述倾斜护套部的所述端面面对所述基板部。
(2)根据以上构造(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倾斜护套部的所述绝缘护套的一部分压接到所述芯线压接部。
(3)根据以上构造(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压接片的每个压接片的所述芯线压接部和所述倾斜护套压接部被狭缝分割,该狭缝从所述压接片的竖立方向上的顶端朝着所述基板部延伸。
(4)根据以上(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朝着所述连接部延伸的防水部形成在所述芯线压接部的所述连接部侧上的端部处。
同时,当被覆130A用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中时,由于导体压接片122和被覆压接片124的外形在压接之后在外形上互相不同,所以间隙可以形成在外形转变的部分中。间隙倾向于形成在电线连接部112的上侧上。如果出现了该间隙,则水分可能从间隙进入芯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并且芯线可能腐蚀。
相比之下,上述(1)的构造的连接结构中,在倾斜护套部中,倾斜端面面对基板部,该倾斜护套形成在芯线露出部与整周护套部之间,该芯线露出部由芯线压接部压接,该整周护套部由整周护套压接部压接。因此,倾斜护套部的绝缘护套保留更多的半个表面布置成面对上侧(即,压接片在竖立方向上的顶侧)。由于该原因,即使间隙形成在充当外形转变的部分的倾斜护套压接部中,也能使间隙容易地由倾斜护套部的绝缘护套填充。特别地,由于在上下方向上易于变形的倾斜护套部的倾斜端面压接在倾斜护套压接部中,所述间隙易于填充。结果,抑制了水从间隙进入芯线与端子之间的接触部,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因此,不像现有技术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根据上述(1)的连接结构(1)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芯线与端子之间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而没有使用金属的被覆,即,没有增加部件的数量。
此外,倾斜护套部的芯线露出得多的半个表面布置成面对下侧(即,压接片在竖立方向上的基端侧)。由于该原因,如果电线被压接片压接,则在倾斜护套部中,露出的芯线电连接到端子的基板部。结果,不易于损害芯线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在以上构造(2)的连接结构中,由于端子压接到电线使得倾斜护套部的绝缘护套的一部分压接到芯线压接部,所以倾斜护套部的绝缘护套遍及整个倾斜护套压接部而延伸。由于该原因,在压接之后形成在倾斜护套压接部中的间隙有效地并且容易地由绝缘护套填充。
在以上构造(3)的连接结构中,每个压接片的芯线压接部和倾斜护套压接部都被狭缝分割,该狭缝从上端朝着基板部延伸。由于通过形成狭缝而降低了压接片的刚度,所以压接片易于压接。此外,由于间隙易于形成在形成了狭缝的部分中,所以易于预测形成间隙的部分,并且间隙能够可靠地被绝缘护套填充。此外,由于压接之后能够从狭缝视觉地识别出电线的一部分,所以操作者能够在压接之后利用视觉观察确认绝缘护套的位置。
在以上构造(4)的连接结构中,朝着连接部延伸的防水部形成在芯线压接部在连接部侧上的端部处。在压接之后防水部朝着基板部弯曲。因此,芯线露出部被弯曲的防水部覆盖。由于该原因,抑制了水进入芯线露出部,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
根据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其在确保禁止水进入电线的导体的性能和抑制导体的腐蚀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以上已经简要地描述了本发明。此外,将通过参考附图阅读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压接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压接之前的状态下的电线的侧视图。在图3中,芯线露出部、倾斜护套部以及整周护套部之间的边界线由虚线示出,并且上半表面与下半表面之间的边界线由双点划线示出。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a-1)、图5(a-2)、图5(b)和图5(c)是示出用于获得连接结构的处理的说明图,图5(a-1)和5(a-2)示出了移除电线的绝缘护套的一部分的剥离处理的图,图5(b)示出了在端子中的压接位置处布置电线的导体布置处理,以及图5(c)示出了将压接片压接的压接处理。
图6是示出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在将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压接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关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9是在将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压接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2、3 连接结构
10 电线
11 芯线露出部
13 倾斜护套部
15 整周护套部
17 端面
20 芯线
30 绝缘护套
40 端子
41 连接部
43 基板部
45 压接片
47 芯线压接部
49 倾斜护套压接部
51 整周护套压接部
53 间隙
55 狭缝
57 防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9描述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至5(c)示出了关于第一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1。下文中,在本说明书中,将利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而定义的前侧(F)、后侧(B)、上侧(U)、下侧(D)、左侧(L)和右侧(R)做出说明。
如图1所示,连接结构1形成在带有端子的电线处,在该端子中,电线10和由导电金属制成的端子40电连接。在连接结构1中,端子40压接到电线10。
首先,将描述在压接之前的状态下的各个部件。
如图3所示,电线10包括由导电金属制成的芯线20,以及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护套30,该绝缘护套30覆盖芯线20的外周表面。电线10在电线10纵向上的前端侧上的末端部处具有芯线露出部11,该芯线露出部11通过将覆盖其护套30移除并且露出芯线20的整个外周表面而形成。此外,电线10具有整周护套部15,该整周护套部15在芯线20的整个外周表面上覆盖有绝缘护套30。此外,电线10具有倾斜护套部13,该倾斜护套部13在芯线露出部11与整周护套部15之间形成为切割竹状(即,像通过倾斜地切掉顶端而削尖的竹子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护套部13形成为使得绝缘护套30的一部分移除、前侧上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在前后方向上(即,在电线10的纵向上)倾斜,并且从而露出了芯线20的一部分。在图3中,芯线露出部11、倾斜护套部13和整周护套部15利用分别虚线A、B和C以划分的方式示出。形成为平面形状的端面17的法线与电线10的纵向(即,前后方向)和与纵向垂直的方向分别相交。因此,在倾斜护套部13中,在上半表面13a上,芯线20被绝缘护套30覆盖的覆盖部分是宽的,同时在下半表面13b上,芯线20从绝缘护套30露出的露出部分是宽的。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以划分的方式来示出上半表面13a和下半表面13b。如图3所示,包括芯线露出部11和倾斜护套部13的电线10(即,图5(a-2)所示的电线10)通过在芯线20的整个外周表面都被绝缘护套30覆盖的状态下,移除(换句话说,切除)电线10(即,图5(a-1)所示的电线10)纵向上的前端侧的末端部的绝缘护套30的一部分为形成。
另外,当倾斜护套部13的视角改变时,如图3所示,倾斜护套部13能够称为包括:非露出部13y,该非露出部13y从整周护套部15延伸,并且在该非露出部13y中,与整周护套部15类似,芯线20的整个外周表面被绝缘护套30覆盖;以及部分露出部13x,该部分露出部从非露出部13y延伸,并且具有随着绝缘护套30逐渐变尖的端面17。另外,非露出部13y和部分露出部13x能够称为被平面Z划分,该平面Z从非露出部13y朝着部分露出部13x穿过部分露出部13x的端面17开始建立的点(换句话说,绝缘护套30开始变尖的点),并且该平面Z在与电线10的纵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当以这种方式观看时,在部分露出部13x中,在上半表面13a中,芯线20覆盖有绝缘护套30的覆盖部分比芯线20从护套30露出的露出部分宽,而在下半表面13b中,露出部分比覆盖部分宽。
端子40是所谓的阴端子,并且如图2所示,包括:箱型连接部41,该箱型连接部41容纳电连接到匹配端子(未示出)的连接弹簧片42;矩形基板部43,该矩形基板部43设置成与连接部41接续;以及一对压接片45和45,该一对压接片45和45分别从基板部43的两侧缘竖立。基板部43和压接片45和45形成为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图中作为整体具有大致的U状横截面。通过弯曲由一个导电金属板冲压形成的部件而一体化地形成端子40。
每个压接片45都具有芯线压接部47,该芯线压接部47压接芯线露出部11;倾斜护套压接部49,该倾斜护套压接部49设置成与芯线压接部47的后侧接续,并且该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倾斜护套部13;以及整周护套压接部51,该整周护套压接部51设置成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后侧接续,并且该整周护套压接部51压接整周护套部15。芯线压接部47、倾斜护套压接部49和整周护套压接部51竖立,从而从基板部43的两侧缘向上在左右方向上稍微展开。如图2所示,这些压接部在压接之前分别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随后,将描述在压接之后的状态。
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中,如图4所示,端子40压接到电线10,使得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即,向下)。即,端子40压接到电线10使得基板部43与倾斜护套部13的露出部分宽的下半表面13b进行接触。
如图1和4所示,芯线压接部47向内弯曲从而包裹芯线露出部11,并且将该芯线压接部47压接到芯线露出部11,从而将芯线露出部11夹在芯线压接部47与基板部43之间。弯曲芯线压接部47,使得将其顶端指向基板部43侧(向下),并且该芯线压接部47形成为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具有大致B状横截面。即,将芯线压接部47压接成B卷曲状。
如图1和4所示,整周护套压接部51向内弯曲,从而包裹整周护套部15,并且将整周护套部15压接在整周护套压接部51与基板部43之间。弯曲整周护套压接部51,使得其顶端互相面对,并且该整周护套压接部51形成为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具有大致O状截面。即,将整周护套压接部51压接成O卷曲状。
如图1和4所示,倾斜护套压接部49向内弯曲,从而包裹倾斜护套部13。在每个倾斜护套压接部49中,位于芯线压接部47侧上的前部与芯线压接部47类似地压接成接近B卷曲的形状,并且位于整周护套压接部51侧上的后部与整周护套压接部51类似地压接成近似O卷曲的形状。此外,位于前部与后部之间的部分压接成B卷曲与O卷曲之间的中间形状,使得其形状以从B卷曲到O卷曲的顺序变化。由于该原因,如图1所示,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顶端之间形成间隙53。
如图4所示,在倾斜护套部13的露出部分宽的下半表面13b指向下地与基板部43进行接触并且覆盖部分宽的上半部13a指向上的状态下,将端子40压接到电线10。由于上半表面13a由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顶端侧压接,所以绝缘护套30位于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顶端之间,并且上述间隙53由绝缘护套30填充。尤其地,由于端面17朝着前端的变窄,所以端面易于在上下方向上变形,并且由于端面17压接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中,所述间隙53有效地填充。由于该原因,抑制了水从间隙53进入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接触部,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
此外,由于在露出部分宽的下半表面13b与基板部43进行接触的状态下,露出部分宽的下半表面13b由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基端侧压接,所以下半表面13b的露出的芯线20电连接到基板部43。由于该原因,增强了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此外,在关于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中,如图4所示,倾斜护套部13不仅被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而且其前端也被芯线压接部47压接。即,如图4所示,在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的前侧上的部分被芯线压接部47压接。因此,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和49的顶端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绝缘护套30作为整体延伸。由于该原因,间隙53由绝缘护套30有效地填充。
接着,将参考图5(a-1)、图5(a-2)、图5(b)和图5(c)来主要描述用于获得连接结构1的处理。下文中,虽然在各个步骤的描述中,将描述操作者进行各个工作的方面,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利用机械装置来执行全部或部分工作的方面。
首先,如图5(a-1)和图5(a-2)所示,在芯线20的整个外周都被绝缘护套30覆盖的状态下,操作者切割电线10(图5(a-1)所示的电线10)的绝缘护套30,从而移除在前端侧上的绝缘护套30,并且露出在前端侧上的芯线20(剥落处理)。
其后,如图5(b)所示,操作者关于端子40定位和布置电线10,从而将电线10布置在作为将电线10压接到端子40的位置的压接位置处。更具体地,如上所述,操作者将电线10布置在端子40的压接片45和45之间,从而使电线10位于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的方向上,并且位于倾斜护套部13的前端压接到芯线压接部47的位置处(电线布置处理)。
然后,如图5(c)所示,操作者将压接片45和45压接,并且将电线10压接到端子40(压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芯线压接部47、倾斜护套压接部49以及整周护套压接部51可以同时压接,或者可以依次压接。此外,能够任意选择压接的顺序。
利用上述处理,获得电线10与端子40之间的连接结构1,在该连接结构1中,在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的定向上,将端子40压接到电线10。
(第二实施例)
图6和7示出了关于第二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2。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与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顶端延伸的狭缝(换句话说,切口)形成在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之间。由于该连接结构在其他点上与连接结构1相同,所以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中,每个狭缝55都形成在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之间。换句话说,每个压接片45的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都由狭缝55分割,该狭缝55从压接片的上端(即,在竖立方向上的顶端)朝着基板部43延伸。由于该原因,如图6所示,倾斜护套压接部49整体压接成接近O卷曲的形状。因此间隙53形成在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之间。此处,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倾斜护套部13的上半表面13a被芯线压接部47和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因此,绝缘护套30位于芯线压接部47与倾斜护套压接部49之间,并且上述间隙53由绝缘护套30填充。由于该原因,抑制了水从间隙53进入到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接触部,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
虽然以这种方式使上述间隙53由绝缘护套30填充,但是如果需要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可以进一步将防腐蚀剂(未示出)涂布到间隙53的部分,并且实现防水性。此外,可以采用将防水剂也涂布到芯线压接部47的顶端部的构造。
在关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中,在电线10被压接片45和45压接的状态下,能够从狭缝55视觉地识别出电线10的一部分。由于该原因,操作者能够在压接之后利用视觉观察而确认绝缘护套30的位置。
(第三实施例)
图8和9示出了关于第三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3。关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结构3与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的不同之处在于:朝前侧延伸的防水部57形成在芯线压接部47的连接部41侧(前侧)上的端部处。由于该连接结构在其他点上与连接结构1相同,所以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关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结构3中,朝前侧延伸的防水部57由芯线压接部47的前侧上的端面形成。如图8所示,在电线10被压接片45和45压接的状态下,防水部57朝着端子40的基板部43弯曲。因此,芯线露出部11的前端侧被弯曲的防水部57覆盖。由于该原因,抑制了水从芯线露出部11的前端侧进入,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
下面,将描述关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关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1至3是电线10与端子40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中,电线10具有芯线20和覆盖该芯线20的外周表面的绝缘护套30,并且压接端子40在纵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的一端侧上压接到电线10的末端部分。电线10具有:在其末端部分处的芯线露出部11,在该芯线露出部11中,芯线20的整个外周表面都从绝缘护套30露出;整周护套部15,在该整周护套部15中,芯线20的外周表面被绝缘护套30覆盖;以及倾斜护套部13,该倾斜护套部13形成在芯线露出部11与整周护套部15之间。倾斜护套部13接续到整周护套部15,并且在该倾斜护套部13中,绝缘护套30的纵向上的一端侧上的端面17在与纵向相交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从而使芯线20的一部分露出。端子40包括: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电连接到匹配端子;基板部43,该基板部43设置成与连接部41接续;以及一对压接片45和45,该一对压接片45和45分别从基板部43的两侧缘竖立。每个压接片45都具有:芯线压接部47,该芯线压接部47压接芯线露出部11;整周护套压接部51,该整周护套压接部51压接整周护套部15;以及倾斜护套压接部49,该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倾斜护套部13。压接端子40压接到端子10使得倾斜护套部13的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
因此,倾斜护套部13的上半表面13a布置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上端侧上。由于该原因,在压接到充当外部形状转变的部分的倾斜护套压接部49之后形成的间隙53被绝缘护套30填充。特别地,由于在上下方向上易于变形的倾斜护套部13的端面17压接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中,所以易于填充间隙。结果,抑制了水从间隙53进入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接触部,并且防止了芯线20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接触部的防水性,而不使用金属的被覆,即,没有增加部件的数量。
因此,根据关于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至3,能够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其能够在维持禁止水进入到电线的导体的性能和抑制导体腐蚀的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因此,在关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1至3中,倾斜护套部13的下半表面13b布置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基端侧(下端)上。由于该原因,如果电线10由压接片45和45压接,则在倾斜护套部13中,露出的芯线20电连接到的端子40的基板部43。结果,在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绝缘护套30来填充间隙53而提高防水性的同时,绝缘护套30不易于损害芯线20与端子40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此外,在关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1至3中,倾斜护套部13的一部分由芯线压接部47和47压接。
因此,绝缘护套30作为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倾斜护套压接部49和49的顶端之间。由于该原因,间隙53有效地由绝缘护套30填充。
此外,在应用到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2中,每个压接片45的芯线压接部47和倾斜护套压接部49都被狭缝55分割,该狭缝55从压接片在竖立方向上的顶端(即,上端)朝着基板部43延伸。
因此,由于压接片45和45的刚度降低,所以压接片45和45易于压接。此外,间隙53易于形成在形成狭缝55的部分中。由于该原因,容易预测形成间隙53的部分,并且间隙53可靠地由绝缘护套30填充。此外,由于在电线10被压接片45和45压接的状态下,能够从狭缝55视觉地识别出电线10的一部分,所以操作者能够在压接之后利用视觉观察来确认绝缘护套30的位置。
此外,在关于实施例的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3中,朝着前侧延伸的防水部57形成在芯线压接部47的连接部41侧(即,前侧)上的端部上。在电线10被压接片45和45压接的状态下,防水部57朝着端子40的基板部43弯曲。
因此,芯线露出部11的前端侧被弯曲的防水部57覆盖。由于该原因,抑制了水从芯线露出部11的前端侧进入,并且防止了芯线由于进入的水而腐蚀。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包括各种修改和改进等。
例如,在关于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至3中,设置了倾斜护套部13的前端也被芯线压接部47压接的结构。然而,可以采用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的至少一部分被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整个端面17都由倾斜护套压接部49压接,并且不由芯线压接部47压接。
此外,在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倾斜护套部13不具有非露出部13y,并且仅包括部分露出部13x。即使当倾斜护套部13仅包括部分露出部13x时,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倾斜护套部13具有压接到芯线压接部47和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前端部;或者也可以采用倾斜护套部仅压接到倾斜护套压接部49的结构。
此外,关于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至3中仅示出了如下形式: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在指向正下方的状态下被压接片45压接。然而,只要采用了压接端子40被压接成使得端面17面对基板部43的构造就是充分的。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端面17的法线在左右方向上稍微倾斜的状态下压接端子。
此外,在关于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至3中,设置了如下结构:其中,通过将芯线压接部47压接成B卷曲状,并且将整周护套压接部51压接成O卷曲状,而将间隙53形成在倾斜护套压接部49中。然而,芯线压接部47和整周护套压接部51的压接形状不限于这些。由于将绝缘护套30移除并且露出芯线20的芯线露出部11与芯线20的整个外周都被绝缘护套30覆盖的整周护套部15在外形上互相不同,所以压接之后的芯线压接部47与整周护套压接部51的外形必然互相不同。因此,只要采用如下构造就是充分的:其中,倾斜护套部13的绝缘护套30的端面17被压接片45压接,从而面对基板部43,而不考虑芯线压接部47与整周护套压接部51的压接形状。
本发明是基于2012年9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12-196657,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根据关于本发明的连接结构,本发明适用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其在确保禁止水进入电线的导体的性能和抑制导体的腐蚀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Claims (4)
1.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是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电线具有芯线和绝缘护套,该绝缘护套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端子压接到所述电线的纵向上的一端侧上的末端部,
其中所述电线包括:
芯线露出部,其中,所述芯线的整个外周表面从所述绝缘护套露出到所述末端部;
整周护套部,其中,所述芯线的所述外周表面被所述绝缘护套覆盖;以及
倾斜护套部,该倾斜护套部形成在所述芯线露出部与所述整周护套部之间,
其中,所述倾斜护套部接续到所述整周护套部,
其中,在所述倾斜护套部中,所述绝缘护套的所述纵向上的一端侧上的端面在与所述纵向相交的方向上倾斜,从而所述芯线的一部分露出,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电连接到匹配端子;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成与所述连接部接续;以及一对压接片,该一对压接片分别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缘竖立,
其中,所述压接片的每个压接片都具有:芯线压接部,该芯线压接部压接所述芯线露出部;整周护套压接部,该整周护套压接部压接所述整周护套部;以及倾斜护套压接部,该倾斜护套压接部压接所述倾斜护套部,并且
其中,所述端子压接到所述电线,使得所述倾斜护套部的所述端面面对所述基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倾斜护套部的所述绝缘护套的一部分被压接到所述芯线压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压接片的每个压接片的所述芯线压接部和所述倾斜护套压接部被狭缝分割,该狭缝从所述压接片的竖立方向上的顶端朝着所述基板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朝着所述连接部延伸的防水部形成在所述芯线压接部的所述连接部侧上的端部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96657 | 2012-09-06 | ||
JP2012196657A JP5957345B2 (ja) | 2012-09-06 | 2012-09-06 | 接続構造 |
PCT/JP2013/072551 WO2014038400A1 (ja) | 2012-09-06 | 2013-08-23 | 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4030A true CN104604030A (zh) | 2015-05-06 |
CN104604030B CN104604030B (zh) | 2016-11-30 |
Family
I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3581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带端子的电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8175B2 (ja) * | 1995-12-12 | 2002-08-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線材の接合方法 |
JP2003229182A (ja) * | 2002-02-05 | 2003-08-15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食を防止するアルミ電線の接続構造 |
CN2742278Y (zh) * | 2004-06-23 | 2005-11-23 | 冠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锁盖连接装置的塑料光纤连接线 |
CN202094311U (zh) * | 2011-03-04 | 2011-12-28 | 方兴明 | 接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8175B2 (ja) * | 1995-12-12 | 2002-08-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線材の接合方法 |
JP2003229182A (ja) * | 2002-02-05 | 2003-08-15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食を防止するアルミ電線の接続構造 |
CN2742278Y (zh) * | 2004-06-23 | 2005-11-23 | 冠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锁盖连接装置的塑料光纤连接线 |
CN202094311U (zh) * | 2011-03-04 | 2011-12-28 | 方兴明 | 接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3581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带端子的电线 |
US10811788B2 (en) | 2018-03-29 | 2020-10-20 | Yazaki Corporation |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
CN110323581B (zh) * | 2018-03-29 | 2021-09-1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带端子的电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126080A1 (en) | 2015-05-07 |
US9236667B2 (en) | 2016-01-12 |
KR20150041104A (ko) | 2015-04-15 |
DE112013004375T5 (de) | 2015-05-21 |
JP5957345B2 (ja) | 2016-07-27 |
WO2014038400A1 (ja) | 2014-03-13 |
JP2014053160A (ja) | 2014-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2349B (zh) | 连接器端子的电线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541408B (zh) | 设置有压接端子的铝电缆 | |
CN104205502B (zh) | 接线端子 | |
US9236667B2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 |
CN102823064B (zh) |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 |
US9502785B2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terminating a wire | |
US9502784B2 (en) | Terminal attached aluminum electric wire | |
WO2015093247A1 (ja) | 電線接続用の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構造 | |
KR20120112860A (ko) | 압착 접촉을 위한 전기 케이블용 연결 구조물 | |
KR101629125B1 (ko) | 단자 피팅 | |
JP5196624B2 (ja) | 圧着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これを装着したコネクタ | |
JP6709818B2 (ja) | 端子付き電線 | |
JP2010040404A (ja) | 端子金具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CN104412453A (zh) | 树脂成型方法、用于树脂成型的金属模具和端子配件 | |
KR20140022104A (ko) | 경계 크림핑부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접속단자 | |
JP2010055874A (ja) | 端子金具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 |
JP5914943B2 (ja) | 圧着端子付きアルミ電線 | |
CN104604030B (zh) | 连接结构 | |
JP6912295B2 (ja) | 端子付き電線 | |
CN112448178B (zh) | 装配有电线的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0027505A (ja) | 端子金具およ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 |
JP5847621B2 (ja) | 圧着端子を電線に圧着する方法 | |
JP2012028111A (ja) | 端子及び端子のコネクタ装着方法 | |
JP6248873B2 (ja) | 端子金具 | |
JP2007087808A (ja) | 接続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