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177A -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40177A CN104540177A CN201410798750.8A CN201410798750A CN104540177A CN 104540177 A CN104540177 A CN 104540177A CN 201410798750 A CN201410798750 A CN 201410798750A CN 104540177 A CN104540177 A CN 104540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b
- wtru
- pdcp
- message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该施主演进型节点B包括:被配置成建立与中继节点(RN)的无线回程链路以及与至少一个其他演进型节点B的X2接口的电路;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无线回程链路接收X2应用协议(X2AP)切换请求消息的电路,该切换请求消息指示所述RN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被请求将被切换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以及被配置成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的电路。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80026494.0、申请日为2010年06月15日、发明名称为“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6月17日提交的编号为61/187,809的美国临时申请以及于2009年6月17日提交的编号为61/187,879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相当于在此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在高级长期演进(LTE-A)中,引入了中继节点(RN)的概念。RN是部署在e节点B(eNB)(即基站)与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之间的节点。RN从eNB和WTRU之一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转发到这两者中的另一方。由于RN离WTRU更近,因此WTRU与RN之间的链路质量较WTRU与eNB之间的直接链路的质量要更好一些,并且由此,RN的引入提高了eNB与WTRU之间的链路性能。
RN本来是为了对因需要更大的覆盖范围而安装eNB的情况提供一种低成本选择而引入的,但同时,RN还可以用于增强无线电网络的能力。成本的降低是通过消除与到网络的有线链路相关联的资金和运作消耗而实现的。RN与连接到网络的“施主(donor)eNB”(DeNB)进行无线通信,而不再使用有线链路。对于传统WTRU(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9或更早版本的WTRU)来讲,RN看起来正如eNB一样。图1示出了RN与DeNB之间的示例性部署,同时还示出了与RN和DeNB相关的接口。
通过使用LTE-A中的RN部署,可能会需要在RN与eNB之间进行切换。预期会出现如下的切换情形:WTRU从RN移动到其自身的服务施主e节点B、WTRU从RN移动到邻近施主e节点B、WTRU从一个RN移动到由相同施主e节点B服务的另一个RN、WTRU从一个RN移动到由邻近施主e节点B服务的RN、WTRU从施主e节点B移动到由相同施主e节点B服务的RN、WTRU从邻近施主e节点B移动到由不同施主e节点B服务的RN,等等。
当WTRU需要从RN切换离开(切换到另一RN或切换到DeNB)时,在处于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未应答模式(UM)的情况下,RN中的还未由RLC在下行链路中对其完成传输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需要经由无线回程(backhaul)链路转发到DeNB。在处于RLC应答模式(AM)的情况下,对于下行链路传输,除了不能被传输的PDCP SDU之外,RN还应该对未由WTRU在RLC层成功应答的PDCP SDU进行转发。这些数据分组再次转发示例是必要的,这是因为DeNB可能已经将早些时候传送到RN的PDCP SDU删除了,从而回程链路(Un)和接入链路(Uu)分别独立的运行,并实现分离的对等数据链路级别传输协议栈,正如图2-9所示。数据再次转发浪费了两次回程资源(即,用于从DeNB向RN传输数据的资源,以及用于从RN向DeNB重新传输数据的资源)。
图2-9中示出了在LTE-A中进行考虑的用户平面(U平面)和控制平面(C平面)协议体系结构的示例。图2和3示出了用于完全L3中继的C平面和U平面体系结构(对于DeNB是透明的(transparent))。图4和图5示出了用于代理S1/X2的C平面和U平面体系结构(即,对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而言,RN正如DeNB之下的小区一样)。图6和7示出了RN承载终结于RN之中的C平面和U平面体系结构。图8和9示出了S1接口终结于DeNB之中的C平面和U平面体系结构。
期望能够减少或避免在切换期间将数据从RN再次转发到DeNB,以及最小化那些需要在切换期间被转发回服务DeNB的从DeNB传输到RN的数据量,以及减少由于RN与服务DeNB之间的非必要数据交换而增加的切换完成时间。
发明内容
公开了在网络中使用RN进行切换的实施方式。RN是部署在eNB与WTRU之间的节点。RN从eNB和WTRU中的一方接收数据,并将数据转发到这两者中的另一方。RN可以基于从WTRU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作出切换决定。在作出切换决定之后,RN向服务DeNB发送切换请求或控制消息,其中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序列号(SN)。服务DeNB随后丢弃具有较该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更大(older)的SN的PDCP PDU。
RN和服务DeNB可以维持在通过RN与WTRU之间的无线接口传送到WTRU的数据的PDCP SN和通过RN与服务DeNB之间的无线接口由RN接收到的数据的PDCP SN之间的映射表。RN可以在呼叫建立期间向服务DeNB提供包括WTRU上下文标识(ID)、RN承载信息、WTRU承载信息、RN承载ID以及WTRU承载ID中的至少一者的WTRU上下文信息。
服务DeNB将切换请求消息转发到目标eNB。目标eNB执行准入控制。目标eNB将切换请求ACK消息发送到服务DeNB。服务DeNB将数据转发到目标eNB。WTRU与目标eNB进行同步并经由RACH接入目标小区,目标eNB以UL分配和定时提前来进行响应,并且当WTRU已经成功接入目标小区时,WTRU发送RRC切换完成消息。目标eNB向MME/GW发送路径变换(switch)请求消息,以便对WTRU已改变小区进行通知。服务GW变换通向目标eNB的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并在大的路径上向源RN和/或源DeNB发送一个或多个S1-UP(S1-上)端标记(marker)分组,并随后向源RN释放任何U平面/传输网络层(TNL)资源。
附图说明
从下面以示例的方式结合附图给出的描述中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中继部署体系结构;
图2-9示出了LTE-A中所考虑的U平面和C平面协议体系结构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包括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LTE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
图11示出了包括WTRU、eNB和RN的LTE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部署有RN的网络中切换的示例过程;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署有RN的网络中切换的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提及的术语“WTRU”包括但不局限于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传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装置或能够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任何其它类型的装置。下文提及的术语“演进型节点B(eNB)”、“DeNB”或“RN”包括但不局限于基站、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或能够在无线环境中操作的任何其它类型的接口装置。
虽然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是根据3GPP LTE和LTE-A进行描述的,应该注意到,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LTE和LTE-A,它们适用于现有的或将在未来研发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包括但不限于3GPP宽带码分多址(WCDMA)、CDMA2000、IEEE 802.xx等。还应该注意到的是,这里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任何顺序和组合来应用,并且实施方式的任何特定部分都可以独立于其它部分之外而被单独实施。还应注意到的是,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任何包括RN的协议体系结构中实施,这些协议体系结构既可以是当前所讨论的也可以是将在未来进行研发的。
图10示出了包括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205的LTE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200。E-UTRAN 205包括若干eNB 220和至少一个RN 240。WTRU 210可以与eNB 220或RN 240进行通信。eNB 220之间使用X2接口进行对接。每个eNB 220通过S1接口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230进行对接。eNB 220使用Un接口与RN进行对接。RN 240或eNB 220使用Uu接口与WTRU 210进行对接。虽然图10中只示出了一个WTRU 210、三个eNB 220和一个RN 240,但显然的是,可以存在任何数量的装置,并且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200中可以包括无线和有线装置的各种组合。
图11示出了包括WTRU 210、eNB 220和RN 240的LTE无线通信系统400的示例框图。WTRU 210、eNB 220和RN 240被配置为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来执行无线通信、流控制和切换。
除了可在典型的WTRU中找到的组件之外,WTRU 210还包括至少一个收发信机211、具有可选链接的存储器213的处理器212以及天线214。处理器212被配置为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单独或结合软件执行无线通信、流控制和切换。收发信机211与处理器212和天线214通信,以促进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收。WTRU 210可以与eNB 220或RN 240通信。
除了可在典型的eNB中找到的组件之外,eNB 220还包括至少一个收发信机221、具有可选链接的存储器223的处理器222以及天线224。处理器222被配置为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单独或结合软件执行无线通信、流控制和切换。收发信机221与处理器222和天线224通信,以促进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收。
RN 240包括至少一个收发信机241、具有可选链接的存储器243的处理器242以及天线244。处理器242被配置为根据此处公开的实施方式单独或结合软件执行无线通信、流控制和切换。收发信机241与处理器242和天线244通信,以促进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收。
图12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在部署有RN的网络中切换的示例过程500。在该示例中,假定WTRU当前连接到一个RN(源RN),并正要切换到另一个eNB(目标eNB)。在呼叫建立期间,建立WTRU演进型分组系统(EPS)承载和Uu无线电承载(RB)以及RN EPS承载和Un接口RB,并且还建立WTRU EPS承载/Uu RB与RN EPS承载/Un RB之间的映射或关联(502)。WTRU EPS承载是建立在WTRU与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之间的承载,并且RN EPS承载是建立在RN与P-GW之间的承载。Uu RB是通过Uu接口建立在WTRU与RN之间的承载,并且Un RB是通过Un接口建立在RN与源DeNB之间的承载。
RN可以维持WTRU EPS承载/Uu RB与RN EPS承载/Un RB之间的映射或关联。可以基于唯一的WTRU上下文ID、RN承载(例如网际协议(IP)源地址、IP目的地地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源端口、UDP目的地端口、隧道端点ID)、WTRU承载(例如IP源地址、IP目的地地址、UDP源端口、UDP目的地端口、隧道端点ID)、RN承载ID以及WTRU承载ID来维持所述映射。这适用于图2-9中的任何协议体系结构。
根据该实施方式,RN与服务DeNB交换控制消息(504)。交换所述控制消息,以避免或减少需要在切换期间从RN再次转发回服务DeNB的数据量以及使得服务DeNB和RN缓冲器在未能通过Uu接口成功传送的数据分组方面保持同步。可以是周期性地或是基于触发来传送所述控制消息。可以使用例如PDCP控制PDU在用户平面传送所述控制消息。可替换地,可以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或X2AP或任何其它类似定义的用于RN与服务DeNB之间的通信的接口在控制平面传送所述控制消息。
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个(即最大的)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序列号(SN),(即未能从RN成功传送到WTRU的Un PDCP SDU的第一个SN)。对于RLC AM数据,“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指的是对应于未因由WTRU通过Uu接口成功接收而被应答的Uu PDCP SDU的Un PDCPSDU。对于RLC UM数据,“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指的是对应于还未在RN处从PDCP层提交到更低层以通过Uu接口进行传输的Uu PDCPSDU或未在MAC层由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机制进行肯定应答的Uu PDCP SDU的Un PDCP SDU。对于RLC透明模式(TM)数据,“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指的是对应于还未在RN处从PDCP层提交到更低层以通过Uu接口进行传输的Uu PDCP SDU的Un PDCP SDU。可替换地或另外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用于开始/增加和停止/减少通过Un接口向RN的传输的指示。
如图2-9所示,RN可以通过Uu接口维持一组PDCP实体,并且通过Un接口维持另一组PDCP实体,这些实体可以互相独立地运行。对于RN与服务DeNB之间的流控制,RN(以及可选地服务DeNB)可以维持通过Uu接口被传送到WTRU的Uu PDCP PDU的SN与通过Un接口被从服务DeNB接收到的Un PDCP PDU的SN之间的映射。
可以使用查找表来执行所述映射,该查找表将每个Uu接口PDCP SN与对应的Un接口PDCP SN相关联,或反之亦然。两个序列号的各个关联值可以不同,这是因为在序列号达到上界(例如4095)之前,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开始通过Un或Uu接口进行序列编号而另一个则继续运行。可替换地,还可以通过对Un接口PDCP SN与Uu接口PDCP SN之间的一组偏移进行维持的翻译表来实现序列号之间的关联。所述翻译表可以包括一个偏移或多个偏移。
在PDCP实体被允许将多个PDCP SDU(例如IP分组)连接成一个PDCPPDU或将单个PDCP SDU分割成多个PDCP PDU的情况中,查找表可以被用于将Un接口PDCP SN与Uu接口PDCP SN进行关联,或反之亦然。
RN(以及可选地服务DeNB)可以使用这一映射来对由RN通过Uu接口传送的数据和通过Un接口接收的数据的SN进行合适的翻译(反之亦然),从而需要转发到目标切换节点的正确分组可以在服务DeNB处被识别。可替换地或另外地,不管是否具有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控制消息都可以指示开始/增加或停止/减少数据流。
此外,DeNB可以维持PDCP SDU与PDCP PDU之间的映射。对于下行链路传输,DeNB可以在一个PDCP PDU中包括一个PDCP SDU(例如IP分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映射可以是一对一映射。可替换地,DeNB可以将多个PDCP SDU(被指定给一个WTRU或多个WTRU的)连接成一个PDCP PDU,或将一个PDCP SDU分割成多个分段,从而使得一个PDCPSDU被包括在多个PDCP PDU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映射是多对一映射。对于所述映射,每个PDCP SDU(或其分段)以及每个PDCP PDU可以被指派以不同的序列号(SN),并且DeNB可以使用相关联的映射来追踪PDCPSDU。类似地,RN可以维持通过Uu接口传送的PDCP SDU与PDCP PDU之间的映射。
所述映射(或以上描述的映射的任意组合)使得DeNB能够决定是否发生了RN缓冲器拥塞或匮乏,并且该映射信息可被用于在切换期间最小化数据再次转发。
根据该实施方式,服务DeNB可以将所有还未由来自RN的控制消息所应答的Un PDCP SDU保持为通过Uu接口成功传送(即,对于RLC UM数据,是未提交到较低层进行传输的PDCP SDU或未由RN处的HARQ实体进行肯定应答的PDCP SDU,对于RLC AM数据,是未因由RLC层成功接收而被肯定应答的PDCP SDU)。一旦源DeNB接收到控制消息,可以将较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更大的Un PDCP SDU从源DeNB缓冲器中抛弃。
可以以WTRU、WTRU EPS承载、RN EPS承载为基础或在其它基础上执行流控制。对于以WTRU为基础的控制,RN将针对特定WTRU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指示给所述源DeNB。对于WTRU EPS承载基础,RN将特定WTRU EPS承载中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SDU指示给所述源DeNB。
以单个WTRU EPS承载为基础的流控制或以WTRU为基础的流控制需要在服务DeNB处知晓WTRU EPS承载/Uu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与RNEPS承载/Un DRB之间的映射或关联,并需要在服务DeNB处具有从所述关联得到WTRU EPS承载/Uu DRB的能力。根据协议体系结构的不同,服务DeNB可能知道或不知道所述关联。例如,在S1接口终止于对于DeNB是透明的RN的情况下,服务DeNB可能不知道所述关联。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作为针对WTRU建立EPS承载/Uu DRB的一部分,RN(或可替换地MME、GW或这些节点的组合,或其它节点)可以将包括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关联或映射的WTRU上下文信息传递到源DeNB。WTRU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上下文ID。可替换地,WTRU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WTRU上下文ID以及关于WTRU承载和RN承载以及它们的映射/关联的信息。
在WTRU EPS承载/Uu DRB建立之后,可以使用发送到服务DeNB的专用消息来交换映射信息。RN可以在EPS承载/Uu DRB建立过程中或建立之后将WTRU EPS承载/DRB与Un接口EPS承载/DRB之间的关联或映射信息经由MME/GW传递到服务DeNB。
服务DeNB可以为WTRU创建上下文,并维持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映射。一旦建立了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映射,源DeNB可以将所接收的控制消息关联到特定的PDCP进程。服务DeNB可以对每个去往RN的分组进行检查并停止定址到所述WTRU的分组,其中该WTRU的上下文被包括在切换请求消息中。这将有助于避免从服务DeNB到RN的冗余数据转发。
在经由PDCP控制PDU交换进行流控制的情况中,源DeNB可以基于MAC报头内容将所接收的PDCP控制PDU关联到与给定的DRB相关联的特定PDCP进程。在非WTRU复用的情况中的MAC报头可以与LTE版本8MAC报头相同。
在使用控制平面RRC或X2AP信令进行流控制的情况中,除了第一次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之外,信令消息可以可选地包括诸如Uu RBID、WTRU上下文ID、以及WTRU EPS承载/Uu DRB ID与RN EPS承载/Un DRB ID之间的映射信息之类的信息。
用于相关承载的RN缓冲器(即在存储器243中分配的缓冲器)可被指定成相对较小的大小,从而最小化控制消息使Un接口过流的风险。例如,缓冲器大小可以被设定成为被进行流控制的特殊承载所预期的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平均数据量的函数。由于TTI_Buffer(TTI_缓冲器)是每个TTI所预期的数据的平均量,而“α”是乘系数(multiplying factor),在RN处进行缓冲的数据量可以等于TTI_Buffer乘以α。所述乘系数可被设定成使得在RN处对若干个TTI的数据值(worth of data)进行缓冲。针对特定承载在每个TTI所预期的数据的平均量可以针对QoS参数(例如保证比特率承载的保证比特率(GBR)或最大比特率(MBR))被导出。对于非保证比特率承载,可以使用聚合的最大比特率(AMBR)。例如,AMBR可以除以非保证比特率承载的数目,以获得每个非保证比特率承载上所预期的最大数据率,而GBR可被用作在保证比特率承载上所预期的平均数据率的代理。
再次参考图12,WTRU可以按照配置的那样周期性地或基于触发来向源RN发送测量报告(506)。基于所述测量报告,源RN作出切换决定(508)并向服务De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X2AP或RRC消息)(510)。切换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 SN。可替换地,可以在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或之后经由单独的消息来发送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 SN。源RN使用该消息来向服务DeNB通知这个应被转发到目标切换节点的PDCP SDU SN。服务DeNB不能丢弃SN处于从所指示的SN开始并向前(onward)的范围内的分组。
RN可以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切换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服务DeNB。上下文信息可以只是上下文ID,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是WTRU上下文ID和WTRU承载、RN承载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基于所述WTRU上下文信息,服务DeNB对属于已触发了切换的WTRU的数据流进行识别。服务DeNB可以对每个去往RN的分组进行检查并停止定址到所述WTRU的分组,其中该WTRU的上下文被包括在切换请求消息中。这将有助于避免冗余数据转发。
可选地,由于服务DeNB可能不知道已经发起了针对WTRU的切换(由于根据协议体系结构的不同,切换请求消息对于服务DeNB可能是透明的),源RN可以向服务DeNB通知切换的开始,从而避免从源RN向服务DeNB再次转发回冗余数据,并且服务DeNB可以继续向源RN转发数据。该方法还被用于避免向DeNB再次转发在切换开始之前已经由DeNB发送到RN的数据。
服务DeNB将切换请求消息转发到目标eNB(512)。目标eNB执行准入控制(514)。如果资源可以由目标eNB进行许可,则准入控制可以由目标eNB基于EPS承载服务质量(QoS)信息来执行,以增加成功切换的可能性。目标eNB根据所接收到的EPS承载QoS信息来配置所需的资源并保留资源,例如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C-RNTI)等。
目标eNB向服务DeNB发送切换请求ACK消息(516)。该切换请求ACK消息包括透明容器,该透明容器将作为RRC消息被发送到WTRU以执行切换。该容器可以包括参数例如新的C-RNTI、针对选择的安全性算法的目标eNB安全性算法标识符、专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前导码等等。
服务DeNB可以向RN发送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可替换地发送切换命令消息(X2AP或RRC消息)(518)。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可替换地切换命令消息)可以包括尚未被服务DeNB丢弃的Un PDCP SDU的第一个(即最大的)SN(即在服务DeNB处进行缓冲的数据的起点)。
RN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在发生切换时什么PDCP SDU需要被转发。RN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是否仍然需要将某些分组从RN转发回服务DeNB。RN可以将直到具有所述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切换命令)中指示的SN之前的SN的分组的所有先前接收到的未能成功传送到WTRU的分组转发到目标切换节点(例如目标eNB)。在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切换命令)中指示的SN可以与由RN在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或控制消息)中指示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相同。可以在所述切换请求ACK或切换命令消息之前或之后经由单独消息发送该信息。如果该信息未被包括在切换请求ACK或切换命令消息中,则RN可以隐式地导出该SN。
RN向WTRU发送切换命令消息(520)。一旦RN已经冻结了其发射机和接收机,并停止向WTRU发送数据或从WTRU接收数据,则RN可以经由服务DeNB(或可替换地直接地)向目标eNB发送SN状态转换(transfer)消息(522,524)。常规的3GPP R8 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可被再次使用或者可以使用与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具有相似内容的新的RRC SN状态转换消息。
SN状态转换消息传递E-RAB的上行链路PDCP SN接收机状态和下行链路PDCP SN发射机状态,并对其实施PDCP状态保存(即对于RLC AM)。上行链路PDCP SN接收机状态至少包括第一个丢失的UL SDU的PDCP SN。下行链路PDCP SN发射机状态对目标eNB需要向新的SDU指派的下一个PDCP SN进行指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SN状态转换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下行链路Un PDCP SDU SN。可替换地,该信息可以经由在SN状态转换消息之前或之后发出的单独控制消息来发送,其目的是为了使用最新的信息对服务DeNB进行更新,从而RN可以对确实需要被转发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由于流控制(或RN与DeNB缓冲器同步)对切换的影响,服务DeNB可以在切换发生时具有所有在RN缓冲器中的Un接口PDCPSDU,并极有可能具有已经通过Uu接口成功传送的附加PDCP SDU。延展(extend)SN状态转换消息的目的是最小化任何由服务DeNB进行的数据转发。
服务DeNB向目标eNB转发数据(526)。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服务DeNB可以对其缓冲器中的从由RN所报告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开始的所有PDCP SDU进行转发。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SN可以从来自RN的SN状态转换消息中得到,或可以作为SN状态转换消息的一部分或使用单独的消息来隐式地用信号发送到服务DeNB。当在流控制中使用停止/减少和开始/增加指示时,源DeNB可以对所有尚未在Un接收上传递的PDCP SDU进行转发,并且RN可以对所有通过Un接口接收的但尚未通过Uu接口成功传送的PDCP PDU(或SDU)进行转发。
WTRU与目标eNB进行同步并经由RACH访问目标小区,并且目标eNB以UL分配和定时提前来进行响应,并且当WTRU已经成功访问了目标小区时,WTRU发送RRC切换完成消息(528)。
目标eNB向MME/GW发送路径变换请求消息,以向其通知WTRU已经改变了小区(530)。服务GW将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变换到目标eNB并在大的路径上向源RN和/或源DeNB发送一个或多个S1-UP端标记分组,并随后向(toward)源RN释放任何U平面/传输网络层(TNL)资源(532,534)。
MME使用路径变换ACK消息来对路径变换请求消息进行确认(536)。在从MME接收到路径变换ACK消息之后,目标eNB向源DeNB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以通知切换成功并触发源DeNB对资源进行释放(538)。一旦接收到上下文释放消息,源DeNB就向源RN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源RN以RRC连接重配置响应消息进行响应(540,542)。
图13示出了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在部署有RN的网络中进行切换的示例过程600的流程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切换时,从源RN转发回服务DeNB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数量被尽量最小化,并减少或避免从服务DeNB到源RN的冗余数据转发。在该示例中,假定WTRU当前连接到RN(源RN)并将切换到另一eNB(目标eNB)。应该注意到,该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其它情况。
在呼叫建立期间,建立了WTRU EPS承载和Uu RB以及RN EPS乘载和Un接口RB,并且还建立了WTRU EPS承载/Uu RB与RN EPS承载/Un RB之间的映射或关联(602)。RN维持WTRU EPS承载/Uu RB与RN EPS承载/Un RB之间的映射或关联。可以基于唯一的WTRU上下文ID、RN承载(例如IP源地址、IP目的地地址、UDP源端口、UDP目的地端口、隧道端点ID)、WTRU承载(例如IP源地址、IP目的地地址、UDP源端口、UDP目的地端口、隧道端点ID)、RN承载ID以及WTRU承载ID来维持所述映射。这适用于任何协议体系结构。
在S1接口终止于对于DeNB是透明的RN情况中,服务DeNB可能不知道该关联。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作为为WTRU建立EPS承载/Uu DRB的一部分,RN、MME、GW或这三个节点的任意组合可以将包括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关联或映射的WTRU上下文信息传递到源DeNB。WTRU上下文信息可以是上下文ID。可替换地,WTRU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WTRU上下文ID以及WTRU承载和RN承载以及它们的映射。
在WTRU EPS承载/Uu DRB建立之后,可以使用发送到服务DeNB的专用消息来交换映射信息。RN可以在EPS承载/Uu DRB建立过程中将WTRU EPS承载/DRB与Un接口EPS承载/DRB之间的关联或映射信息经由MME/GW传递到服务DeNB。
服务DeNB可以为WTRU创建上下文,并维持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映射。一旦建立了WTRU EPS承载/Uu DRB与RN EPS承载/Un DRB之间的映射,源DeNB可以将所接收的控制消息关联到特定的PDCP进程。服务DeNB可以对每个去往RN的分组进行检查并停止定址到所述WTRU的分组,其中该WTRU的上下文被包括在切换请求消息中。这将有助于避免从服务DeNB向RN进行冗余数据转发。
在WTRU EPS承载/Uu DRB建立之后,可以使用发送到服务DeNB的专用消息来在RN(或MME或GE)和服务DeNB之间交换映射信息。RN还可以在EPS承载/Uu DRB建立过程中将WTRU EPS承载/DRB与Un接口EPS承载/DRB之间的关联或映射信息经由MME/GW传递到服务DeNB。
RN可以通过Uu接口维持一组PDCP实体,而通过Un接口维持另一组PDCP实体,这些实体可以互相独立的运行。RN和服务DeNB维持通过Uu接口被传送到WTRU的Uu PDCP PDU的SN与通过Un接口由RN从服务DeNB接收到的Un PDCP PDU的SN之间的映射。
可以使用查找表来执行所述映射,该查找表将每个Uu接口PDCP SN与Un接口PDCP SN相关联,或反之亦然。两个序列号的各个关联值可以不同,这是因为在序列号达到上界(例如4095)之前,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开始通过Un或Uu接口进行序列编号而另一个则继续运行。可替换地,还可以通过对Un接口PDCP SN与Uu接口PDCP SN之间的一组偏移进行维持的翻译表来实现序列号之间的关联。该翻译表可以包括一个偏移或多个偏移。
可替换地,在PDCP实体被允许将多个IP分组连接成一个PDCP PDU或将单个PDCP SDU分割成多个PDCP PDU的情况中,查找表可以被用于将Un接口PDCP SN与Uu接口PDCP SN进行关联,或反之亦然。
RN(以及可选地服务DeNB)可以使用这一映射来对由RN通过Uu接口传送的数据和通过Un接口接收的数据的SN进行合适的翻译(反之亦然),从而需要转发到目标切换节点的正确分组可以在服务DeNB处被识别。
此外,DeNB可以维持PDCP SDU与PDCP PDU之间的映射。对于下行链路传输,DeNB可以在一个PDCP PDU中包括一个PDCP SDU(即IP分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映射可以是一对一映射。可替换地,DeNB可以将多个PDCP SDU(指定给一个WTRU或多个WTRU的)连接成一个PDCPPDU,或将一个PDCP SDU分割成多个分段,从而使得一个PDCP SDU被包括在多个PDCP PDU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映射可以是多对一映射。对于所述映射,每个PDCP SDU(或其分组)以及每个PDCP PDU可以被指派以不同的序列号(SN),并且DeNB可以使用相关联的映射来追踪PDCPSDU。类似地,RN可以维持通过Uu接口传送的PDCP SDU与PDCP PDU之间的映射。
所述映射(或以上描述的映射的任意组合)使得DeNB能够决定是否发生了RN缓冲器拥塞或匮乏,并且该映射信息可被用于在切换期间最小化数据再次转发。
WTRU可以按照配置的那样周期性地或基于触发来向源RN发送测量报告(604)。基于所述测量报告,源RN作出切换决定(606)并向服务De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X2AP或RRC消息)(608)。
可以延展切换请求消息,以指示服务DeNB开始缓冲数据(即不丢弃发送到RN的下行链路数据)。切换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PDCP SDU SN。可替换地,可以在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或之后经由单独的消息来发送数据缓冲请求指示或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源RN可以使用该消息来向服务DeNB通知SN和相应的应当被转发到目标切换节点的PDCP SDU。一旦接收到数据缓冲请求指示或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服务DeNB便不能丢弃分组并开始对具有从所指示的SN开始的SN的数据进行缓冲。在切换开始之后,执行这一操作以避免RN进行冗余数据再次转发(即将由服务DeNB发送的DL数据转发回服务DeNB)。
RN可以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切换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服务DeNB。WTRU上下文信息可以仅是上下文ID,或者可替换地可以是WTRU上下文ID和关于WTRU承载、RN承载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关联的信息。基于所述WTRU上下文信息,服务DeNB对属于已触发了切换的WTRU的数据流进行识别。服务DeNB可以对每个去往RN的分组进行检查并停止定址到所述WTRU的分组,其中该WTRU的上下文被包括在切换请求消息中。这将有助于避免冗余数据转发。
服务DeNB将切换请求消息转发到目标eNB(610)。目标eNB执行准入控制(612)。如果资源可以由目标eNB进行许可,则准入控制可以由目标eNB基于EPS承载服务质量(QoS)信息来执行,以增加成功切换的可能性。目标eNB根据接收到的EPS承载QoS信息来配置所需的资源并保留资源,例如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C-RNTI)等。
目标eNB向服务DeNB发送切换请求ACK消息(614)。该切换请求ACK消息包括透明容器,该透明容器将作为RRC消息被发送到WTRU以执行切换。该容器可以包括参数,例如新的C-RNTI、针对选择的安全性算法的目标eNB安全性算法标识符、专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前同步码,等等。
服务DeNB可以向RN发送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可替换地发送切换命令消息(X2AP或RRC)(616)。切换请求ACK消息(或可替换地切换命令消息)可以包括源DeNB开始缓冲数据的SN。该SN较由RN提供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更大。RN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在发生切换时什么PDCP SDU需要被转发。在切换请求ACK消息中指示的SN可以与由源RN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指示的SN相同。可以在切换请求ACK消息之前或之后单独地发送该信息。
RN向WTRU发送切换命令消息(618)。一旦RN已经冻结了其发射机和接收机,并停止向WTRU传送数据或从WTRU接收数据,RN就可以经由服务DeNB向目标eNB发送SN状态转换消息(620,622)。常规的3GPPR8 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可被再次使用或者可以定义与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具有相似内容的新的RRC SN状态转换消息。
SN状态转换消息传递E-RAB的上行链路PDCP SN接收机状态和下行链路PDCP SN发射机状态,并对其实施PDCP状态保存(即对于RLC AM)。上行链路PDCP SN接收机状态至少包括下一个预期的按序排列的上行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的PDCP SN。下行链路PDCP SN发射机状态对目标eNB需要向新的SDU指派的下一个PDCP SN进行指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SN状态转换消息可以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下行链路Un接口PDCP SDU SN。可替换地,该信息可以经由在SN状态转换消息之前或之后发出的单独消息来发送,其目的是为了使用最新的信息对服务DeNB进行更新,从而RN可以对确实需要被转发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源RN将数据转发到服务DeNB或直接发送到目标eNB(624,626)。在需要进行下行链路数据转发的情况中,并且基于其对DeNB在其缓冲器中保留的已经通过Un接口进行传送的数据的了解,源RN可以对未处于服务DeNB缓冲器中的PDCP SDU进行转发。如果源EN知道源DeNB未对已经通过Un接口进行传送的数据进行保留,则源RN可以对所有通过Un接口接收的并且尚未通过Uu接口被成功传送到WTRU的SDU进行转发。
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服务DeNB对其缓冲器中的从RN所报告的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Un PDCP SDU开始的所有PDCP SDU进行转发(628)。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DU SN可以从来自RN的SN状态转换消息中得到,或可以作为SN状态转换消息的一部分或使用单独的消息而被隐式地用信号发送到服务DeNB。
WTRU与目标eNB进行同步并经由RACH访问目标小区,并且目标eNB以UL分配和定时提前来进行响应,并且当WTRU已经成功访问了目标小区时,WTRU发送RRC切换完成消息(630)。
目标eNB向MME/GW发送路径变换请求消息,以向其通知WTRU已经改变了小区(632)。服务GW将下行链路数据路径变换到目标eNB并在大的路径上向源RN和/或源DeNB发送一个或多个S1-UP端标记分组,并随后向源RN释放任何U平面/TNL资源(634,636)。
MME使用路径变换应答消息来对路径变换请求消息进行确认(638)。在从MME接收到路径变换ACK消息之后,目标eNB向源DeNB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以通知切换成功并触发源DeNB对资源进行释放(640)。一旦接收到上下文释放消息,源DeNB就向源RN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源RN以RRC连接重配置响应消息进行响应(642,644)。
应该注意到各种实施方式可以等同地应用到WTRU从任何节点切换到任何节点的切换情形,例如从源RN切换到控制该源RN的服务DeNB,或者切换到另一个由服务DeNB或邻近eNB控制的RN。还应注意到,这些实施方式既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也可以用于上行链路。
实施例
1.一种使用RN来执行切换的方法。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RN从DeNB接收PDCP PDU。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RN向WTRU传送所述PDCP PDU。
4.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RN从所述WTRU接收测量报告。
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RN基于所述测量报告而作出切换决定。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RN向所述DeN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具有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信息。
7.根据实施例2-6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RN向所述DeNB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SN。
8.根据实施例6-7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RN从所述DeNB接收切换请求应答消息,该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具有包括第一个未在所述DeNB处被丢弃的PDCP SN的信息。
9.根据实施例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RN基于从所述DeNB接收的信息而将PDCP PDU转发到所述DeNB。
10.根据实施例6-9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N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一起提供给所述DeNB。
11.根据实施例3-10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N维持通过所述RN和所述WTRU之间的无线接口而被传送到所述WTRU的数据的PDCP SN与通过所述RN和所述DeNB之间的无线接口而由所述RN接收的数据的PDCP SN之间的映射表。
12.根据实施例2-11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RN在呼叫建立期间向所述DeNB提供WTRU上下文信息,该WTRU上下文信息包括WTRU上下文ID、RN承载信息、WTRU承载信息、RN承载ID和WTRU承载ID中的至少一者。
1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RN。
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RN,该RN包括天线。
15.根据实施例13-14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RN,该RN包括收发信机,该收发信机被配置为从DeNB接收并向WTRU发射。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RN,该RN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所述DeNB接收PDCP PDU、向所述WTRU传送所述PDCP PDU、基于从所述WTRU接收的测量报告而作出切换决定、以及向所述DeNB发送具有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信息的切换请求消息。
17.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RN,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所述DeNB发送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控制消息。
18.根据实施例16-17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RN,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所述DeNB接收具有包括第一个未在所述DeNB处被丢弃的PDCP SN的信息的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并基于从所述DeNB接收的信息而将PDCP PDU转发到所述DeNB。
19.根据实施例16-18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RN,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一起提供给所述DeNB。
20.根据实施例16-19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RN,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维持通过所述RN和所述WTRU之间的无线接口而被传送到所述WTRU的数据的PDCP SN与通过所述RN和所述DeNB之间的无线接口而由所述RN接收的数据的PDCP SN之间的映射表。
21.根据实施例16-20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RN,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呼叫建立期间向所述DeNB提供WTRU上下文信息,该WTRU上下文信息包括WTRU上下文ID、RN承载信息、WTRU承载信息、RN承载ID和WTRU承载ID中的至少一者。
22.一种使用RN来执行切换的方法。
23.根据实施例2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节点B向RN发送PDCPPDU。
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节点B从所述RN接收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具有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信息,其中所述节点B丢弃具有较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更大的SN的PDCP PDU。
25.根据实施例23-24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B从所述RN接收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其中所述节点B丢弃具有较经由所述控制消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更大的SN的PDCP PDU。
26.根据实施例24-25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B向所述RN发送切换请求应答消息,该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具有包括第一个未在所述节点B处被丢弃的PDCP SN的信息。
27.根据实施例24-26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节点B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一起接收。
28.根据实施例24-27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B在呼叫建立期间接收WTRU上下文信息,该WTRU上下文信息包括WTRU上下文ID、RN承载信息、WTRU承载信息、RN承载ID和WTRU承载ID中的至少一者.
29.根据实施例2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节点B建立WTRU承载与RN承载之间的映射。
30.根据实施例24-29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节点B接收S1-UP端标记分组。
31.一种使用RN来执行切换的节点B。
32.根据实施例31所述的节点B,该节点B包括天线。
33.根据实施例31-32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点B,该节点B包括收发信机,该收发信机被配置为与RN无线通信。
34.根据实施例33所述的节点B,该节点B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向所述RN发送PDCP PDU以及从所述RN接收具有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信息的切换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丢弃具有较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更大的SN的PDCP PDU。
35.根据实施例34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所述RN接收包括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的控制消息以及丢弃具有较经由所述控制消息指示的所述第一个未成功传送的PDCP SN更大的SN的PDCPPDU。
36.根据实施例34-35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向所述RN发送切换请求应答消息,该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具有包括第一个未在所述节点B处被丢弃的PDCP SN的信息。
37.根据实施例34-36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处理器将WTRU上下文信息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一起接收。
38.根据实施例34-37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呼叫建立期间接收WTRU上下文信息以及建立WTRU承载与RN承载之间的映射,其中所述WTRU上下文信息包括WTRU上下文ID、RN承载信息、WTRU承载信息、RN承载ID和WTRU承载ID中的至少一者。
39.根据实施例34-38中的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S1-UP端标记分组。
尽管上述以特定的组合描述了特征和组件,但是可以不用其他特征和组件而单独使用每一个特征和组件,或者以与其他特征和组件或不与其他特征和组件的不同组合来使用每一个特征和组件。此处提供的方法或流程可以在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过通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固件上实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磁介质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硬盘、磁光介质、和光介质诸如CD-ROM盘和数字通用盘(DVD)。
例如,合适的处理器包括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传统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逻辑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和/或状态机。
与软件相关的处理器可以用于实现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UE)、终端、基站、移动管理实体(MME)或演进型分组核心(EPC)、或任何主机中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收发信机。WTRU可以结合在包括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的硬件和/或软件中实现的模块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部件使用,例如摄像机、视频摄像机模块、视频电话、喇叭扩音器、振动设备、扬声器、麦克风、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麦、键盘、蓝牙模块、频率调制(FM)无线电单元、近场通信(NFC)模块、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互联网浏览器、和/或任何无线局域网(WLAN)或超宽带(UWB)模块。
Claims (10)
1.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DeNB),该DeNB包括:
被配置成建立与中继节点(RN)的无线回程链路以及与至少一个其他演进型节点B的X2接口的电路;
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无线回程链路接收X2应用协议(X2AP)切换请求消息的电路,该切换请求消息指示所述RN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被请求将被切换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以及
被配置成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NB,该DeNB还包括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无线回程链路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X2AP序列号(SN)状态转换消息以及向所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转发所述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的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eNB,其中所述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指示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序列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NB,其中所述无线回程链路是Un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eNB,该DeNB还包括被配置成映射所述RN的演进型分组系统(EPS)承载的数据。
6.一种由施主演进型节点B(DeNB)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DeNB建立与中继节点(RN)的无线回程链路以及与至少一个其他演进型节点B的X2接口;
由所述DeNB通过所述无线回程链路接收X2应用协议(X2AP)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指示所述RN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被请求将被切换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以及
由所述DeNB通过所述X2接口向所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无线回程链路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X2AP序列号(SN)状态转换消息以及向所述另一个演进型节点B转发所述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X2AP SN状态转换消息指示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序列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回程链路是Un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由所述DeNB映射所述RN的演进型分组系统(EPS)承载的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8787909P | 2009-06-17 | 2009-06-17 | |
US18780909P | 2009-06-17 | 2009-06-17 | |
US61/187,879 | 2009-06-17 | ||
US61/187,809 | 2009-06-17 | ||
CN2010800264940A CN102461258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64940A Division CN102461258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40177A true CN104540177A (zh) | 2015-04-22 |
CN104540177B CN104540177B (zh) | 2018-06-15 |
Family
ID=4277767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64940A Pending CN102461258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510644483.3A Pending CN105356926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中继节点及实施切换的方法 |
CN201410798750.8A Active CN104540177B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64940A Pending CN102461258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510644483.3A Pending CN105356926A (zh) | 2009-06-17 | 2010-06-15 | 中继节点及实施切换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320827B2 (zh) |
EP (2) | EP2838291B1 (zh) |
JP (3) | JP5355788B2 (zh) |
KR (3) | KR101362538B1 (zh) |
CN (3) | CN102461258A (zh) |
TW (3) | TW201538003A (zh) |
WO (1) | WO201014797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53295A1 (zh) * | 2018-02-11 | 2019-08-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48341A1 (en) * | 2009-06-19 | 2010-12-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chanisms for data handling during a relay handover with s1 termination at relay |
CN102461257A (zh) * | 2009-06-19 | 2012-05-16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接入节点处具有s1端接的中继切换期间的数据处理机制 |
CN101938798A (zh) * | 2009-07-03 | 2011-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
US20110038313A1 (en) * | 2009-08-12 | 2011-02-1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Enhanc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concatenation,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of service data units |
EP2469750A4 (en) * | 2009-08-17 | 2014-07-0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472789A (en) | 2009-08-17 | 2011-02-23 | Nec Corp | In a lte-advanced network a target enb sends a source enb information to indicate to the ue which of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is to be used for initail acc |
CN101998657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多跳的中继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的接入方法 |
CN101998554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和移动无线中继系统 |
JP5683474B2 (ja) * | 2009-10-02 | 2015-03-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US8804596B2 (en) * | 2009-10-02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Architecture for termination at access device |
US8687590B2 (en) * | 2009-10-02 | 2014-04-01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relays |
US8406192B2 (en) * | 2009-10-02 | 2013-03-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over mechanisms with synchronous PDCP protocol under various relay architectures |
CN102045148B (zh) * | 2009-10-16 | 2013-04-1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中继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EP2355608B1 (en) * | 2009-10-30 | 2016-03-09 | Institute for Imformation Industry | Donor evolved nodeb, relay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
KR20110094163A (ko) * | 2010-02-14 | 2011-08-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결과값 정보의 전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20110111790A (ko) * | 2010-04-05 | 2011-10-12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다중 요소 반송파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시 요소반송파 정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215537B (zh) * | 2010-04-09 | 201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家庭网关 |
CN102783212B (zh) * | 2010-05-14 | 2016-02-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流程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2028641A1 (en) * | 2010-09-02 | 2012-03-08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GmbH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component |
EP2442610B1 (en) * | 2010-10-13 | 2017-12-06 | Alcatel Lucent | In-sequence delivery of upstream user traffic during handover |
KR101762730B1 (ko) * | 2011-02-22 | 2017-07-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기반 mtc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124894A1 (en) * | 2011-03-17 | 2012-09-20 | Lg Electronics Inc. |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tracking are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
US9426700B2 (en) * | 2011-03-25 | 2016-08-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
US20120252449A1 (en) * | 2011-03-29 | 2012-10-04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high-speed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17690B2 (en) * | 2011-04-04 | 2014-08-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network traffic in the presence of relays |
CN102802220B (zh) * | 2011-05-25 | 2016-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基站 |
KR102092579B1 (ko) | 2011-08-22 | 2020-03-2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주파수 밴드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002527B (zh) * | 2011-09-13 | 2015-04-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US9088922B2 (en) | 2011-10-10 | 2015-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relay handover |
WO2013055277A1 (en) * | 2011-10-10 | 2013-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relay handover |
KR102049794B1 (ko) | 2012-01-09 | 2019-11-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로깅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220735A (zh) * | 2012-01-18 | 2013-07-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rn移动后的用户平面建立方法 |
CN103313325B (zh) * | 2012-03-09 | 2018-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9042346B2 (en) | 2012-05-04 | 2015-05-26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obile relay station and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
KR20150018531A (ko) | 2012-05-09 | 2015-0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179382B2 (en) * | 2012-05-21 | 2015-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A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LC layer handover |
EP3621353A1 (en) * | 2012-05-21 | 2020-03-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4009703A1 (en) | 2012-08-07 | 2022-06-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CN102833802B (zh) * | 2012-08-15 | 2015-09-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
US9510263B2 (en) | 2012-09-12 | 2016-11-2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enhancing handover by using a group handover over a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devices therefor |
JP6140960B2 (ja) * | 2012-09-25 | 2017-06-0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GB2507514A (en) | 2012-10-31 | 2014-05-07 | Nec Corp | Providing measurement reports for relay cells |
JP6159530B2 (ja) * | 2013-01-17 | 2017-07-05 | Kddi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9672527B2 (en) * | 2013-01-21 | 2017-06-06 | Tejas Networks Limited | Associating and consolidating MME bearer management functions |
US20140295849A1 (en) * | 2013-03-29 | 2014-10-02 | Alexander Sirotkin |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non-gbr bearers |
CN104105219B (zh) * | 2013-04-01 | 2017-09-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JP6163003B2 (ja) * | 2013-05-09 | 2017-07-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JP6281192B2 (ja) * | 2013-05-24 | 2018-02-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2830352A1 (en) | 2013-07-24 | 2015-01-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fficient discard mechanism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 |
US9648514B2 (en) * | 2013-08-09 | 2017-05-09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
CN104837127B (zh) * | 2014-02-08 | 2019-12-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
KR102279486B1 (ko) | 2014-03-13 | 2021-07-2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234174A (zh) * | 2014-03-21 | 2019-09-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KR102265454B1 (ko) | 2014-04-11 | 2021-06-1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품질 개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34481B2 (en) * | 2014-09-18 | 2019-06-25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user plane data |
WO2016073984A2 (en) * | 2014-11-07 | 2016-05-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Optimization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s |
CN105992273A (zh) * | 2015-02-26 | 2016-10-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lte网络中提供中继接入服务的方法、装置及中继终端 |
CN107534912B (zh) * | 2015-04-30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更换中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050152B (zh) * | 2015-07-14 | 2017-06-2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9949195B1 (en) * | 2015-12-15 | 2018-04-17 | Sprint Spectrum L.P. | Contention-free mobile access for handover to a relay base station with wireless backhaul |
US11064414B1 (en) | 2016-02-08 | 2021-07-13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Handover target selection based on latency |
WO2017171629A1 (en) * | 2016-04-01 | 2017-10-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of soft buffers |
US10091700B1 (en) | 2016-05-13 | 2018-10-02 | Sprint Spectrum L.P. | Pre-emptive donor selection for moving relay nodes |
CN107426776B (zh) | 2016-05-24 | 202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QoS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10493823B (zh) | 2016-08-15 | 2020-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9999016B2 (en) * | 2016-09-04 | 2018-06-12 | Lg Electronics Inc. | Status report polling to avoid HFN de-synchronization |
CN108024295B (zh) * | 2016-11-03 | 2022-04-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CN108632933B (zh) * | 2017-03-23 | 2020-10-0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US10028186B1 (en) * | 2017-03-24 | 2018-07-1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redirect use equipment (UE) from a wireless relay to a donor base station |
KR102036344B1 (ko) * | 2017-12-06 | 2019-10-24 |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핸드오버 절차에서 데이터 패킷의 전송방법 |
WO2019137443A1 (zh) * | 2018-01-12 | 2019-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035453B (zh) * | 2018-01-12 | 2022-05-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636561B (zh) * | 2018-06-21 | 2022-11-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B2574876A (en) * | 2018-06-21 | 2019-12-25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
GB2576204B (en) | 2018-07-27 | 2021-02-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e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
WO2020022849A1 (en) * | 2018-07-27 | 2020-0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820196B1 (en) | 2018-09-27 | 2022-07-0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
US12156272B2 (en) | 2019-02-25 | 2024-11-26 | Apple Inc. | Uplink (UL) retransmission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LF) recovery in a multi-hop relay network |
US20220182883A1 (en) * | 2019-03-29 | 2022-06-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5G NR Desired Buffer Size Adjustment |
CN113055425B (zh) * | 2019-12-27 | 2022-04-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2086233A1 (en) * | 2020-10-21 | 2022-04-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
CN115604770A (zh) * | 2021-06-28 | 2023-01-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Cn) | 切换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中继终端 |
WO2023029013A1 (en) * | 2021-09-03 | 2023-03-09 | Apple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catenating service data unit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0840A (zh) * | 2006-09-20 | 2008-03-26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移动中继站及其下属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US20090088164A1 (en) * | 2006-04-28 | 2009-04-02 | Alcatel Lucent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relay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
CN101449613A (zh) * | 2006-04-19 | 2009-06-03 | 诺基亚公司 | 将多个移动站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93408B2 (en) * | 1998-05-20 | 2009-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ambiguity in reception of multiple retransmitted frames |
GB2389751B (en) | 1999-05-28 | 2004-02-25 | Nec Corp |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137240B (zh) * | 2002-04-05 | 2011-01-26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促进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小区改变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
US6717927B2 (en) | 2002-04-05 | 2004-04-0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 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serving 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cell change |
WO2007130325A2 (en) | 2006-05-01 | 2007-11-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lossless handover in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
KR20140046075A (ko) * | 2007-02-02 | 2014-04-17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Utra r6 셀과 r7 셀 간의 핸드오버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EP2119128A2 (en) * | 2007-03-05 | 2009-11-18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neighbor discovery, handover procedure and relay zone configuration for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network |
JP5044014B2 (ja) * | 2007-04-25 | 2012-10-10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ームレスな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KR100976383B1 (ko) * | 2007-07-05 | 2010-08-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이 구성한 브로드캐스트 메시지의 전송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2051454A1 (en) | 2007-10-17 | 2009-04-2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TW201008168A (en) * | 2008-08-11 | 2010-02-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relay to provide physica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unctionalities |
US8885500B2 (en) * | 2008-12-10 | 2014-11-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face setup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femtocells |
JP5529955B2 (ja) * | 2009-04-21 | 2014-06-2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レーノード使用方法 |
JP4937296B2 (ja) | 2009-04-27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2010
- 2010-06-15 JP JP2012516196A patent/JP53557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WO PCT/US2010/038656 patent/WO201014797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6-15 US US12/816,002 patent/US83208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EP EP14184942.2A patent/EP28382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KR KR1020127001108A patent/KR101362538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15 KR KR1020137022240A patent/KR101613342B1/ko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CN CN2010800264940A patent/CN102461258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6-15 KR KR1020157015892A patent/KR20150074216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6-15 CN CN201510644483.3A patent/CN105356926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6-15 EP EP10739419.9A patent/EP244387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6-15 CN CN201410798750.8A patent/CN10454017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6-17 TW TW103145351A patent/TW201538003A/zh unknown
- 2010-06-17 TW TW102112409A patent/TWI532395B/zh active
- 2010-06-17 TW TW099119681A patent/TWI400971B/zh active
-
2012
- 2012-11-05 US US13/669,072 patent/US201300582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
- 2013-08-27 JP JP2013175916A patent/JP2014003687A/ja not_active Ceased
-
2014
- 2014-09-02 US US14/475,084 patent/US97631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27 JP JP2014217990A patent/JP2015053714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49613A (zh) * | 2006-04-19 | 2009-06-03 | 诺基亚公司 | 将多个移动站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 |
US20090088164A1 (en) * | 2006-04-28 | 2009-04-02 | Alcatel Lucent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relay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
CN101150840A (zh) * | 2006-09-20 | 2008-03-26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移动中继站及其下属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LG ELECTRONICS INC.: "Discussion on LTE-A Relay Architecture", 《3GPP TSG-RAN WG2 #66 R2-093017》 * |
NOKIA SIEMENS NETWORKS,ET.AL.: "Adding HFN to X2 SN Status Transfer",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59 R3-080193》 * |
NTT DOCOMO: "Overall Study of X2 IF necessity in Relay Architecture", 《3GPP TSG-RAN3#64 R3-091230》 * |
NTT DOCOMO: "Relay Requirements & Use Case Study in LTE-Advanced", 《3GPP TSG-RAN3#64 R3-091228》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53295A1 (zh) * | 2018-02-11 | 2019-08-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112040565A (zh) * | 2018-02-11 | 2020-12-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112040565B (zh) * | 2018-02-11 | 2022-04-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
US11805464B2 (en) | 2018-02-11 | 2023-10-3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50074216A (ko) | 2015-07-01 |
EP2838291B1 (en) | 2017-10-04 |
CN104540177B (zh) | 2018-06-15 |
TW201538003A (zh) | 2015-10-01 |
EP2838291A1 (en) | 2015-02-18 |
KR101362538B1 (ko) | 2014-02-13 |
TW201132157A (en) | 2011-09-16 |
TW201404199A (zh) | 2014-01-16 |
CN105356926A (zh) | 2016-02-24 |
US20140369318A1 (en) | 2014-12-18 |
KR101613342B1 (ko) | 2016-04-18 |
CN102461258A (zh) | 2012-05-16 |
US20100322197A1 (en) | 2010-12-23 |
KR20120030541A (ko) | 2012-03-28 |
KR20130106443A (ko) | 2013-09-27 |
JP2015053714A (ja) | 2015-03-19 |
JP2012531103A (ja) | 2012-12-06 |
EP2443870A1 (en) | 2012-04-25 |
US8320827B2 (en) | 2012-11-27 |
JP2014003687A (ja) | 2014-01-09 |
EP2443870B1 (en) | 2014-10-15 |
US20130058272A1 (en) | 2013-03-07 |
TWI532395B (zh) | 2016-05-01 |
WO2010147974A1 (en) | 2010-12-23 |
TWI400971B (zh) | 2013-07-01 |
JP5355788B2 (ja) | 2013-11-27 |
US9763143B2 (en) | 2017-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40177A (zh) | 一种施主演进型节点b以及由其使用的方法 | |
US11917450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AU2018298512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e-establishment of a PDCP entity associated with UM RLC ent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EP2876932B1 (en) |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enb | |
EP3614736B1 (en)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889779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procedur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lay extension | |
EP2290863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data units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 |
CA2765860C (en) | Mechanisms for data handling during a relay handover with s1 termination at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access node | |
EP1909525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the exchange of packet data between base stations during a handover process | |
CN118055462A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目标接入节点和方法 | |
JP2013513988A (ja) | 中継ハンドオーバ制御 | |
KR20090085529A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핸드오버 절차 처리방법 | |
CN101888675A (zh)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跨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 |
WO2020164441A1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5012055A1 (en) | Methods and central unit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