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3385B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3385B CN104453385B CN201410438590.6A CN201410438590A CN104453385B CN 104453385 B CN104453385 B CN 104453385B CN 201410438590 A CN201410438590 A CN 201410438590A CN 104453385 B CN104453385 B CN 1044533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key
- pin key
- pellet
- positioning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08000006558 Dental Calculu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2822 chewing gum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218 chewing g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锁头,包括:壳体、芯体、号码弹子、平头弹子、第一偏压件,以及拨轮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键,成型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一销键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与所述芯体之间的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有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向所述第一销键槽方向嵌入复位的趋势,以及设置在所述号码弹子上,在所述号码弹子随所述芯体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结合,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旋转出所述第一销键槽的驱动部,其中号码弹子在钥匙插入的过程中轴向转动和在芯体轴向位移并且结合其自身长度的变化,从而使能够提供多种密钥编码,因此具备极好的防技术开启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头以及一种钥匙,属于机械锁具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通过锁具将门、保险箱或抽屉等具有容纳空间的物体锁住,以限制他人进入或打开,通常常见的锁具由一个供锁头和能够与其通过一系列传动机构联动地锁出和锁回的锁舌构成,一般的锁头是依靠号码弹子被钥匙牙花顶起后解锁芯体和壳体,以实现芯体能够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与芯体联动的凸轮来拨动解锁开关,一般称之为“弹子锁”,现有的“弹子锁”通过将号码弹子制作为不同高度,以对应不同高度的钥匙牙花,仅仅在高度方向的变化就使得密钥量十分有限,不同的锁具之间用同一把钥匙互开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的盗窃者亦能够通过钢丝或口香糖等物品很容易的开启这种“弹子锁”
针对该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3741993A公开了一种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和带圆孔槽圆柱弹珠的边柱防盗锁,包括锁头、锁芯、弹子弹簧、定位弹簧、定位弹珠、卡环及锁尺,在锁芯前端开凿钥匙槽,在钥匙槽上方锁芯里平行地开凿两排若干个弹子槽,在与弹子槽垂直方向的锁芯里开凿腰形边柱槽,其特征是在钥匙槽里插接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在弹子槽里装配圆柱体弹珠;在腰形边柱槽镶嵌装配两极方形边柱;所述的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在一侧圆弧凸筋和中部牙花凸筋上分别雕铣与凸筋成左方向、右方向及垂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其横截面为梯形长方台的梯形长方台弹珠槽;所述的圆柱体弹珠其顶部连接小圆柱,其底部切削成与钥匙上的梯形长方台弹珠槽相吻合的梯形长方台;在圆柱体弹珠外圆面上对称地钻凿两个圆孔槽;所述的两极方形边柱为双层柱体,下部为双腰形柱台、上部为长方体柱台,在双腰形柱台的底面镶嵌装配若干个圆锥体短柱杆,在若干个圆锥体短柱杆之间镶嵌装配若干个圆锥体长柱杆。
该专利文献的一种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和带圆孔槽圆柱弹珠的边柱防盗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锁腰形边柱槽内镶嵌装配两极方形边柱,然而在插入钥匙时,即使腰形边柱槽与两极方形边柱位置对应,两极方形边柱也不会自动插入到腰形边柱槽内;同样即便两极腰形边柱插入到了边柱槽中也无法自动退回,这样就使得这样的锁既不能锁入也不能使其锁出,不具备实用性。
该专利文献的一种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和带圆孔槽圆柱弹珠的边柱防盗锁,圆柱体弹珠下方为梯形长方台弹珠槽(10-3)相吻合的梯形长方台,由于在如此小的部件上加工出梯形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钥匙牙花同样是梯形的凹槽,难以保证精度,因此实用性不强。
该专利文献的一种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和带圆孔槽圆柱弹珠的边柱防盗锁,由于是在弹子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假定其具备实用性的情况下,由于弹子只能做三种角度的变化,因此仍然存在密钥量少的缺陷,使这种锁仍存在互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锁头实用性不强、密钥量少并且存在互开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实用性强、密钥量大大增加避免互开现象的锁头和适配该锁头的钥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锁头,包括:
壳体,其上具有内腔;
芯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其上设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通道;
弹子,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通孔内的号码弹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弹子通道内的平头弹子;
第一偏压件,位于所述弹子通道内,其偏压力有使所述平头弹子向所述号码弹子所在的所述芯体通孔内伸出的趋势,且伸出的所述平头弹子的端部可抵住所述芯体,阻止所述芯体发生转动;
拨轮件,一体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芯体上,在随所述芯体转动时驱动锁舌驱动机构,使锁舌锁进或锁出;
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键,成型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一销键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与所述芯体之间的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有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向所述第一销键槽方向嵌入复位的趋势,以及设置在所述号码弹子上,在所述号码弹子随所述芯体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结合,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旋转出所述第一销键槽的第一驱动部。
所述第一定位销键朝向所述芯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偏压件的容置凹槽。
所述第一驱动部为轴向成型在所述号码弹子侧壁上的第一驱动凹槽,所述第一定位销键的对应部分适合纳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内。
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混淆凹槽,所述第一驱动凹槽沿所述号码弹子径向方向的槽深深于所述混淆凹槽的槽深,且所述第一驱动凹槽与同侧的所述混淆凹槽的共用的侧壁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混淆凹槽径向方向的槽深,使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的槽口与两所述混淆凹槽的槽口相通形成一连通空间,所述第一定位销键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相结合的一端在未解锁状态下可在所述连通空间内往返摆转,在解锁状态下伸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内。
所述号码弹子的朝向所述钥匙通道的一端为与钥匙相抵的相抵端,所述相抵端成型为楔形。
所述相抵端呈圆柱自一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
所述相抵端呈圆柱自两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所述相抵端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斜度不同。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横截面上的交线不平行。
所述相抵端偏离所述号码弹子的轴线。
所述相抵端位于所述号码弹子的轴线上。
还包括:
叶片弹子,对应钥匙背部牙花位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上形成有第二驱动部;
第二销键槽,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
第二定位销键,设置在所述芯体的第二通孔内,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下,脱离所述第二销键槽退回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部分纳入所述叶片弹子的第二驱动部内;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卡入所述第二销键槽内,以卡接固定所述壳体与所述芯体。
所述叶片弹子朝向钥匙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钥匙背部牙花互补后沿所述内腔径向运动。
所述叶片弹子与所述号码弹子沿所述芯体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5-8个号码弹子与5-8个所述叶片弹子。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二定位销键上的第二主销键凹槽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的槽深深于所述第二侧销键凹槽的槽深。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2-4个布置在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两侧的的第二侧销键凹槽。
包括钥匙尺板、用于握持所述钥匙尺板的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钥匙尺板一侧用于使所述号码弹子定位于解锁位置的牙花凹槽。
所述钥匙尺板的另一侧还成型有用于使所述叶片弹子位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定位销键位置的背部凹槽。
所述背部凹槽为曲线形沟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锁头,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键,成型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一销键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与所述芯体之间的第二偏压件,所述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有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向所述第一销键槽方向嵌入复位的趋势,以及设置在所述号码弹子上,在所述号码弹子随所述芯体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结合,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旋转出所述第一销键槽的驱动部,也即是,号码弹子只有在转动固定角度,使其上的驱动部对准第一定位销键时,才能通过号码弹子上的驱动部,驱动第一定位销键从第一销键槽中脱离,这样使得号码弹子需在转角和高度上同时满足解锁条件,才能够解锁,有于增加了角度变化,因此能够提供更多密钥编码量。
本发明的一种锁头,在号码弹子的相抵端通过与钥匙牙花相接合的方式定位,可以实现号码弹子在高度、角度以及在钥匙牙花上的横向位移的三方面变化,当高度不匹配时,号码弹子或平头弹子会卡在芯体与壳体之间,不能解锁;当角度不匹配时,号码弹子上的驱动部则不能对准第一定位销键,从而不能驱动第一定位销键从第一销键槽中脱离,不能解锁;当锁芯轴向位移不匹配时,驱动部不能对准第一定位销键使锁芯不能解锁,通过号码弹子在高度、角度以及锁芯轴向三个方向的位移变化三者之间任一两者或三者变化的结合,从而使号码弹子位于正确的解锁位置,因此本发明的锁头密钥编码量非常大,不容易互开或破解。
本发明的一种锁头,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混淆凹槽,所述第一驱动凹槽沿所述号码弹子径向方向的槽深深于所述混淆凹槽的槽深,且所述第一驱动凹槽与同侧的所述混淆凹槽的共用的侧壁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混淆凹槽径向方向的槽深,使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的槽口与两所述混淆凹槽的槽口相通形成一连通空间,所述第一定位销键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相结合的一端在未解锁状态下可在所述连通空间内往返摆转,在解锁状态下伸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内,被使用拨片等工具技术开启时,拨片拨动号码弹子的高度和转角,这样当第一定位销键的端部键入到所述第一驱动凹槽使所述拨片能够收到震动或声音的反馈,因此在所述第一驱动凹槽的两侧位置设置混淆凹槽,这样在拨动号码弹子时,所述第一定位销键的端部键入到两侧的所述混淆凹槽中也会收到震动或声音的反馈,从而起到混淆的作用,一般锁芯内设置有5-8个号码弹子,其中任一第一定位销键键入到对应的号码弹子的混淆凹槽中,锁头就不能被开启,因此防技术开启能力十分优秀。
本发明的一种锁头,还包括叶片弹子,对应钥匙背部牙花位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上形成有第二纳入部;第二定位销键槽,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第二定位销键,设置在所述芯体的第二通孔内,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在所述叶片弹子的驱动下,脱离所述第二销键槽退回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部分纳入所述叶片弹子的第二纳入部内;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在所述叶片弹子的驱动下,卡入所述第二销键槽内,以卡接固定所述壳体与所述芯体,这样本发明的一种锁头在钥匙背部也增加了一种密钥编码,在钥匙插入钥匙通道时,不仅要求正面的钥匙牙花能够解锁号码弹子和第一定位销键的配合,还要求钥匙背部的牙花能够解锁叶片弹子和第二定位销键的配合,从而使本发明的锁头密钥编码更多,难以破译。
本发明的一种锁头,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二定位销键上的第二主销键凹槽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的槽深深于所述第二侧销键凹槽的槽深,当第二定位销键键入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时,所述第二销键凹槽的深度足够将所述第二定位销键从所述第二销键槽中驱动脱离,而当第二定位销键键入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时,拨片等工具同样能够感受到键入的反馈,但第二侧销键凹槽的深度不足以将所述第二定位销键从所述第二销键槽中驱动脱离,从而起到混淆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锁头在钥匙插入锁芯并解锁状态下的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锁头在钥匙插入锁芯并不能解锁状态下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锁头的锁芯与拨轮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锁头的号码弹子与第一定位销键之间呈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示意了在解锁状态下,号码弹子驱动第一定位销键从第一销键槽中脱离;
图6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示意了在解锁状态下,叶片弹子驱动第二定位销键从第二销键槽中脱离;
图7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示意了钥匙与号码弹子不匹配时,示意了号码弹子不能驱动第一定位销键从第一销键槽中脱离;
图8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示意了钥匙与叶片弹子不匹配时,示意了叶片弹子不能驱动第二定位销键从第二销键槽中脱离;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叶片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俯视图,同时还示意了混淆凹槽、连通空间和第一驱动凹槽;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主视图,同时还示意了号码弹子的相抵端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相抵端形成于号码弹子的轴线上和轴线以外两种三种设置方式,以及号码弹子的相抵端与第一驱动部之间形成有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的相抵端的设置方式,示意了号码弹子的相抵端在号码弹子的轴线上和轴线以外、与第一驱动部之间形成有夹角以及在相抵端在轴线以外同时与第一驱动部之间形成有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号码弹子具有不同高度的设置方式;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芯体;3-号码弹子;4-第一偏压件;5-拨轮件;6-第一销键槽;7-第一定位销键;8-第二偏压件;9-叶片弹子;10-第二销键槽;11-第二定位销键;12-钥匙尺板;13-握持部;14-牙花凹槽;15-背部凹槽;31-第一驱动部;32-相抵端;321-第一斜面;322-第二斜面;91-第二驱动部;92-定位部;911-第二主销键凹槽;912-第二侧销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的电磁操作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头,包括壳体1,其上具有内腔,内腔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空腔以便于芯体2在所述内腔中转动。
如图1、图2所示,芯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所述内腔中,芯体2上还设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通道,这样当匹配的钥匙通过钥匙通道解锁本发明的一种锁头时,旋转钥匙能够带动芯体2在所述内腔中转动。
如图1、图2所示,弹子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通孔内的号码弹子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弹子通道内的平头弹子,其中,所述弹子通道应是与所述芯体通孔在上锁状态下处于同一轴线上的通道,或在上锁状态下,平头弹子能够沿所述弹子通道进入所述芯体通孔内,并抵住号码弹子3,这样在解锁时,钥匙插入钥匙通道时,其上的钥匙牙花能够将号码弹子3顶起,并将平头弹子顶回弹子通道内,这样就使得平头弹子不能够再起到锁定壳体1与芯体2之间相对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解锁。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偏压件4为位于所述弹子通道内,其偏压力有使所述平头弹子向所述号码弹子3所在的所述芯体通孔内伸出的趋势,且伸出的所述平头弹子的端部可抵住所述芯体2,阻止所述芯体2发生转动,也即是第一偏压件4推动平头弹子抵住号码弹子,从而使得在钥匙拔出时,本实施的一种锁头能够自动上锁;第一偏压件4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压簧、扭簧等能够提供向一侧产生偏压力的零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压簧设置在弹子通道内作为第一偏压件4。
如图3所示,拨轮件5为一体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芯体2上,在随所述芯体2转动时驱动锁舌驱动机构,使锁舌锁进或锁出;在一种拨轮件5两侧都具有锁芯,钥匙能够从两侧开启门锁的锁头中,拨轮件5则应是能够分别与两侧的芯体2一体转动,从而在旋转芯体2时能够带动拨轮件5转动,从而达到开启锁头的目的。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键7,成型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第一销键槽6,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与所述芯体2之间的第二偏压件8,所述第二偏压件8的偏压力有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向所述第一销键槽6方向嵌入复位的趋势,以及设置在所述号码弹子3上,在所述号码弹子随所述芯体2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结合,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旋转出所述第一销键槽6的第一驱动部31。其中,所述第一销键槽6、第一定位销键7的位置应与号码弹子3上的第一驱动部31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当匹配的钥匙插入所述钥匙通道内,使号码弹子3通过在芯体2轴向上位移以及自身周向转动至使所述第一驱动部31正对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解锁的位置,此时旋钮钥匙,能够使号码弹子3上的第一驱动部31驱动对应的第一定位销键7从第一销键槽6内脱离,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解除对芯体2与壳体1之间的锁定,从而能够通过钥匙旋转芯体2带动所述拨轮件5转动以实现解锁。
本实施例的一种锁头,实现了在号码弹子高度方向上可以增加的密钥编码的基础上,又提供了与号码弹子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销键7从第一销键槽6内脱离的密钥编码,并且,需要理解的是,第一驱动部31能否与驱动第一定位销键7从第一销键槽6中脱离,当高度不匹配时,号码弹子3或平头弹子会卡在芯体与壳体之间,不能解锁;当角度不匹配时,号码弹子3上的第一驱动部31则不能对准第一定位销键7,从而不能驱动第一定位销键7从第一销键槽6中脱离,不能解锁;当号码弹子3在锁芯轴向位移不匹配时,所述第一驱动部31不能对准第一定位销键使锁芯不能解锁,通过号码弹子在高度、角度以及锁芯轴向三个方向的位移变化或三者之间任一两者或三者变化的结合来实现,因此本实施例的一种锁头具有能够密钥编码量更大、难以破译,从而更加安全的优点。
如图5、图7、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朝向所述芯体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偏压件8的容置凹槽,其中,第二偏压件8优选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内的压簧,这样压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所述容置凹槽的限制则不会发生错位,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在所述第二偏压件8的作用下朝所述第一销键槽6自动复位。
以下结合图5、7、10、11、12、13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31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12、13,所述第一驱动部31为轴向成型在所述号码弹子侧壁上的第一驱动凹槽311,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对应部分适合纳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内。如图5、7、10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由于能够纳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时,在扭矩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键入所述第一销键槽6的一端能够沿所述第一销键槽6移动,且所述完全键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能够完全退入壳体1内,不干涉所述壳体1与所述芯体2之间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槽深应至少能够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完全退回所述壳体1内。
参见图5、图7,并且在所述号码弹子3的第一驱动部31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从所述第一销键槽6中脱离的同时,号码弹子3被钥匙上的牙花顶起,从而推动所述平头弹子退出芯体,以解除平头弹子对壳体1和芯体2之间的锁定,因此能够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混淆凹槽312,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沿所述号码弹子3径向方向的槽深深于所述混淆凹槽312的槽深,且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与同侧的所述混淆凹槽312的共用的侧壁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混淆凹槽312径向方向的槽深,使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槽口与两所述混淆凹槽312的槽口相通形成一连通空间313,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相结合的一端在未解锁状态下可在所述连通空间313内往返摆转,在解锁状态下伸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内。
当本实施例的一种锁头在被使用拨片等工具技术开启时,拨片拨动号码弹子3的高度和转角,当第一定位销键7的端部键入到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使所述拨片能够收到震动或声音的反馈,因此在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两侧位置设置混淆凹槽312,这样在拨动号码弹子3时,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端部键入到两侧的所述混淆凹槽312中也会收到震动或声音的反馈,从而起到混淆的作用,一般锁芯2内设置有5-8个号码弹子3,其中任一第一定位销键7键入到对应的号码弹子3的混淆凹槽312中,锁头就不能被开启,因此防技术开启能力十分优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径向槽深深于所述混淆凹槽312的径向槽深,从而保证混淆凹槽312不能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从所述第一销键槽6中脱离,也即是要保证,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端部键入到所述混淆凹槽312内时,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不能完全退回壳体1内部,仍会对壳体1与芯体2之间的转动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9、10、11、为了使号码弹子3能够定位第一驱动部31的周向所在位置,也即是在所述牙花凹槽14的驱动下号码弹子3在其周向转动,将所述号码弹子3设计为其朝向所述钥匙通道的一端为与钥匙相抵的相抵端32,所述相抵端32成型为楔形,这样钥匙在插入钥匙通道内以后号码弹子3通过楔形的相抵端32能够嵌入钥匙牙花上相匹配的凹槽内,使号码弹子3能够发生芯体2轴向上位移和旋转,从而起到将号码弹子3定位所述第一驱动部31的周向所在位置的作用,这样所述第一驱动部31能够对准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键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一端,以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从第一销键凹槽6中脱离。
如图3、10、1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即可以是多个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成型于同一杆件上的整体式设计,其中,整体式的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装配和加工制作的工艺难度更低。
以下结合图12、13、15、16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相抵端32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图12所述相抵端32呈圆柱自两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所述相抵端32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321与第二斜面322,斜截后的楔形端部的下端优选具有一平台,相应的钥匙牙花上应具有第一斜面321和第二斜面322斜度和尺寸相匹配的牙花凹槽14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斜度不同,由于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的斜度不同,这样能够保证号码弹子3定位在钥匙牙花的凹槽中的位置是唯一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的横截面上的交线不平行,能够进一步限定号码弹子3定位在钥匙牙花的凹槽中的位置是唯一的,且增加了牙花凹槽14的变化方式,从而增加了密钥编码量,使本实施例的一种锁头的密钥编码数量进一步增加。
以下结合图15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抵端32的设置方式:
其中,所述相抵端32还可以是圆柱自一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所述相抵端32的两侧斜面,即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的横截面上的交线还可以设置为平行;或是所述相抵端32偏离所述号码弹子3的轴线,也即是所述相抵端32的最下端与号码弹子3的轴线不相交;,又或是所述相抵端32位于所述号码弹子的轴线上,也即是所述相抵端32的最下端与号码弹子3的轴向相交;有或是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与相抵端32底面的两条交线分别平行,所述两条交线与号码弹子3的第一驱动凹槽311所在位置呈一定夹角。
以下结合图6、图8、图9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叶片弹子9和第二定位销键11的设置方式:
参见图9,叶片弹子9,对应钥匙背部凹槽15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其上形成有第二驱动部9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21相同的是,所述第二驱动部91随钥匙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第二定位销键11从第二销键槽9中脱离,以解锁壳体1和芯体2。
还包括第二销键槽10,形成于所述壳体1内壁,由于叶片弹子9是对应钥匙背部凹槽15设计,因此所述第二定位销键槽9也应是在钥匙插入芯体2时背部一侧的壳体1上设置。
以及第二定位销键11,设置在所述芯体2的第二通孔内,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在所述第二驱动部91的驱动下,脱离所述第二销键槽10退回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部分纳入所述叶片弹子9的第二驱动部91内;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卡入所述第二销键槽10内,以卡接固定所述壳体1与所述芯体2。
叶片弹子9由于是对应钥匙背部牙花位置设置的,因此当钥匙正面牙花解锁上述的号码弹子3和第一定位销键7后,钥匙背部牙花需要解锁叶片弹子9以及与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键11后才能够实现解锁,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一种锁头密钥编码更多,安全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8,所述叶片弹子9朝向钥匙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92,所述定位部92与钥匙背部牙花互补后沿所述内腔径向运动,也即是钥匙背部牙花通过与定位部92相接触,以使叶片弹子9径向移动,定位部92和钥匙背部牙花之间可以是通过凹槽与凸起的方式设置,也即是定位部92设计为形成在叶片弹子9朝向钥匙一侧的凸起时,钥匙的背部牙花则是能够容纳凸起的沟槽,这样沟槽不仅可以是直线型的沟槽,也可以是曲线形的沟槽,以使每个叶片弹子9在钥匙插入后在径向上定位的位置不同,以增加密钥编码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销键的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固定在所述第二销键槽10内的端部呈小于半圆的圆弧形,这样就使得第二定位销键11容易从第二销键槽10内旋出,不容易卡住,此时,第二定位销键11的形状可以是条形、柱形或其他能够起到定位销作用的零件。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叶片弹子9与所述号码弹子3沿所述芯体2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有5-8个号码弹子3与5-8个所述叶片弹子9。
以下结合图9,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91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91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上的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912,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的槽深深于所述第二侧销键凹槽912的槽深,当第二定位销键11键入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时,所述第二销键凹槽911的深度足够将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从所述第二销键槽10中驱动脱离,而当第二定位销键11键入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912时,拨片等工具同样能够感受到键入的反馈,但第二侧销键凹槽912的深度不足以将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从所述第二销键槽10中驱动脱离,从而起到混淆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部91包括2-4个布置在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两侧的的第二侧销键凹槽所述第二驱动部91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上的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912,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的槽深深于所述第二侧销键凹槽912的槽深912。
实施例2:
参见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钥匙,用于开启实施例1中的一种锁头,包括钥匙尺板12、用于握持所述钥匙尺板12的握持部13以及设置在所述钥匙尺板12一侧用于使所述号码弹子3定位于解锁位置的牙花凹槽14,所述牙花凹槽14的位置应对应所述号码弹子3的解锁位置设置,并且所述牙花凹槽14的数量至少不少于所述号码弹子3的数量,且所述牙花凹槽14的槽形对应所述号码弹子3的相抵端32设置,以使所述相抵端32适合键入所述牙花凹槽14内并能够定位,图18中可以看出,牙花凹槽14是开槽方向不同、槽型有区别、长度间隔也不同的楔形槽,使与之相对应的号码弹子3的相抵端32键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钥匙尺板12的另一侧还成型有用于使所述叶片弹子9位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位置的背部凹槽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凹槽15为曲线形沟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锁头,包括:
壳体(1),其上具有内腔;
芯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所述内腔,其上设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通道;
弹子,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通孔内的号码弹子(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弹子通道内的平头弹子;
第一偏压件(4),位于所述弹子通道内,其偏压力有使所述平头弹子向所述号码弹子(3)所在的所述芯体通孔内伸出的趋势,且伸出的所述平头弹子的端部可抵住所述芯体(2),阻止所述芯体(2)发生转动;
拨轮件(5),一体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芯体(2)上,在随所述芯体(2)转动时驱动锁舌驱动机构,使锁舌锁进或锁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键(7),成型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第一销键槽(6),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与所述芯体(2)之间的第二偏压件(8),所述第二偏压件(8)的偏压力有使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向所述第一销键槽(6)方向嵌入复位的趋势,以及设置在所述号码弹子(3)上,在所述号码弹子随所述芯体(2)转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结合,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旋转出所述第一销键槽(6)的第一驱动部(31);
所述第一驱动部(31)为轴向成型在所述号码弹子侧壁上的第一驱动凹槽(311),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的对应部分适合纳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内;
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混淆凹槽(312),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沿所述号码弹子(3)径向方向的槽深深于所述混淆凹槽(312)的槽深,且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与同侧的所述混淆凹槽(312)的共用的侧壁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混淆凹槽(312)径向方向的槽深,使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的槽口与两所述混淆凹槽(312)的槽口相通形成一连通空间(313),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与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相结合的一端在未解锁状态下可在所述连通空间(313)内往返摆转,在解锁状态下伸入所述第一驱动凹槽(3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键(7)朝向所述芯体(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偏压件(8)的容置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号码弹子(3)的朝向所述钥匙通道的一端为与钥匙相抵的相抵端(32),所述相抵端(32)成型为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抵端(32)呈圆柱自一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抵端(32)呈圆柱自两侧斜截形成的楔形端部,所述相抵端(32)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321)与第二斜面(3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斜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3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2)的横截面上的交线不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抵端(32)偏离所述号码弹子的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抵端(32)位于所述号码弹子的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叶片弹子(9),对应钥匙的背部凹槽(15)位置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其上形成有第二驱动部(91);
第二销键槽(10),形成于所述壳体(1)内壁;
第二定位销键(11),设置在所述芯体(2)的第二通孔内,在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在所述第二驱动部(91)的驱动下,脱离所述第二销键槽(10)退回所述第二通孔内,并部分纳入所述叶片弹子(9)的第二驱动部(91)内;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卡入所述第二销键槽(10)内,以卡接固定所述壳体(1)与所述芯体(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弹子(9)朝向钥匙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92),所述定位部(92)与钥匙背部牙花互补后沿所述内腔径向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弹子(9)与所述号码弹子(3)沿所述芯体(2)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有5-8个号码弹子(3)与5-8个所述叶片弹子(9)。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91)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上的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两侧的第二侧销键凹槽(912),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的槽深深于所述第二侧销键凹槽(912)的槽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91)包括2-4个布置在所述第二主销键凹槽(911)两侧的的第二侧销键凹槽(912)。
16.一种钥匙,用于开启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尺板(12)、用于握持所述钥匙尺板(12)的握持部(13)以及设置在所述钥匙尺板(12)一侧用于使所述号码弹子(3)定位于解锁位置的牙花凹槽(1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尺板(12)的另一侧还成型有用于使所述叶片弹子(9)位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定位销键(11)位置的背部凹槽(15)。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凹槽(15)为曲线形沟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38590.6A CN104453385B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38590.6A CN104453385B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3385A CN104453385A (zh) | 2015-03-25 |
CN104453385B true CN104453385B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290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38590.6A Active CN104453385B (zh) | 2014-08-29 | 2014-08-29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533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31267B (zh) * | 2017-07-10 | 2018-08-01 | 沈明德 | 兩軸控制側滑塊鎖 |
CN107091014A (zh) * | 2017-07-13 | 2017-08-25 | 安徽忠芯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多编码锁芯结构 |
CN107100438A (zh) * | 2017-07-13 | 2017-08-29 | 安徽忠芯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的机械双编码方法 |
CN107130841A (zh) * | 2017-07-13 | 2017-09-05 | 安徽忠芯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的机械编码方法 |
CN107853832A (zh) * | 2017-12-05 | 2018-03-30 | 浙江腾鑫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调节进风口进行防风的雨伞 |
CN110512948B (zh) * | 2019-09-23 | 2024-04-02 | 周章华 | 一种防盗锁具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571522U (zh) * | 2014-08-29 | 2015-08-19 | 四川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25035Y (zh) * | 2008-07-17 | 2009-04-22 | 何青云 | 防盗锁头 |
CN202493095U (zh) * | 2012-03-05 | 2012-10-17 | 何青云 | 一种叶片弹子锁 |
CN202831846U (zh) * | 2012-07-13 | 2013-03-27 | 邓山 | 防盗锁芯 |
CN202970154U (zh) * | 2012-11-23 | 2013-06-05 | 陈波 | 叶片与防盗弹子复合结构的防盗锁具 |
-
2014
- 2014-08-29 CN CN201410438590.6A patent/CN1044533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571522U (zh) * | 2014-08-29 | 2015-08-19 | 四川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3385A (zh)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3385B (zh)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
CN104912394B (zh) | 离合式锁头的编码机构及钥匙 | |
CN103790441B (zh) | 防盗锁具 | |
CN107675947B (zh) | 用于盘式锁芯的钥匙或钥匙坯和相关盘式锁芯 | |
CN102889026B (zh) | 一种卡位式机械防盗锁 | |
US20210381275A1 (en) | Key blank and key for actuating a disk cylin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key blank and key | |
CN1322269A (zh) | 带有可动元件的钥匙、钥匙柄和锁 | |
CN102720398A (zh) | 一种防盗可自锁锁芯 | |
CN102213045A (zh) | 错位开启锁锁头 | |
CN204571522U (zh) | 一种锁头以及钥匙 | |
CN201258621Y (zh) | 一种含叶片弹子的锁具 | |
CN104343289B (zh) | 一种弹子密码锁及钥匙 | |
CN101033664B (zh) | 采用圆弧片状钥匙的机械锁芯及高安全性机械锁 | |
EP2982817B1 (en) | Lock core | |
US20040237612A1 (en) | Lock with cylinder incorporating laterally biased bar engaging corresponding key | |
CN102121328A (zh) | 锁芯和采用这种锁芯的防盗插芯锁 | |
CN208089040U (zh) | 三维码螺栓锁 | |
CN207988679U (zh) | 三维码螺栓外置锁和三维码螺栓自锁外置锁 | |
CN102337849A (zh) | 机械锁芯 | |
CN203729687U (zh) | 弧面双槽角度牙花钥匙和带圆孔槽圆柱弹珠的边柱防盗锁 | |
CN101403261A (zh) | 一种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 |
CN207700864U (zh) | 三维码螺栓墙芯锁 | |
CN215369198U (zh) | 一种弹子锁芯 | |
CN201258623Y (zh) | 一种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 |
CN207714941U (zh) | 手机后盖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