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417A - 气体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80417A CN104380417A CN201280073504.5A CN201280073504A CN104380417A CN 104380417 A CN104380417 A CN 104380417A CN 201280073504 A CN201280073504 A CN 201280073504A CN 104380417 A CN104380417 A CN 1043804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ar
- diameter
- gas
- ring component
- described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430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1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700 ep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sulfur hexa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S(F)(F)(F)(F)F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0909 sulfur hexaflu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6—Gas reservoirs
- H01H33/565—Gas-tight sealings for moving parts penetrating into the reservoi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2—Driv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4—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wherein the break is in g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42—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033/426—Details concern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isolating driving rod to a metallic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21—Use of solid insulating compounds resistant to the contacting fluid dielectrics and their decomposition products, e.g. to SF6
Landscapes
- Circuit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活塞杆(10)具有:形成于可动触点侧的大直径部(10b);以及形成于较大直径部(10b)更靠近绝缘操作杆(18)侧、且外径形成为小于绝缘筒状构件(26)的内周面(26b)的内径的小直径部(10a),绝缘筒状构件(26)具有:夹在小直径部(10a)的外周面与绝缘操作杆(18)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26e);与小直径部(10a)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26c);以及供活塞杆(10)和绝缘操作杆(18)插通的连结销(23)的贯通孔(10a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发电、变电等电力系统、使用消弧特性较好的六氟化硫(SF6)等绝缘气体来切断电流的气体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气体断路器中,在用于支承或驱动喷气断路部的绝缘操作杆中需要使用电绝缘性和机械强度两者均较好的材料。若单独采用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作为绝缘材料,则难以获得所需的机械强度,因此,一般使用通过在树脂中浸渍纤维而得到的纤维强化塑料(FRP)来作为绝缘操作杆用的材料。尤其是,在各种纤维强化塑料中,从制造性、加工性良好的角度出发,大多将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FRP)用于绝缘操作杆。
然而,在SF6因电流切断时产生的电弧而被分解时,会产生活性的SF4气体,该SF4气体与密闭箱体内的水分发生反应,从而被水解为SOF4气体、HF气体。对于由GFRP制成的绝缘操作杆的玻璃纤维,有可能会因该HF气体等分解生成的气体而受到损伤,或者导致该绝缘操作杆的玻璃纤维的机械强度下降。此外,已知由于受到因玻璃纤维与分解生成气体之间的反应而产生的导电性物质的影响,绝缘操作杆的表面电阻下降,最终导致绝缘操作杆的表面被破坏。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抗分解生成气体特性优异的涂料(抗分解气体性涂料)覆盖GFRP的表面,来防止玻璃纤维的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的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333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以上述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抗分解气体性涂料覆盖绝缘操作杆的表面来防止玻璃纤维的损伤,但在绝缘操作杆形成为管状的情况下,若该绝缘操作杆的内径较小,且长边方向的长度较长,则难以在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涂布抗分解气体性涂料。尤其是,为了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需要在内周面均匀地涂布抗分解气体性涂料,例如需要进行二次涂装等。对于这种在绝缘操作杆的内径部涂布所希望的膜厚的抗分解气体性涂料,以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的操作,由于较为烦琐,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并能实现成本降低的气体断路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箱体,该密闭箱体填充有绝缘气体;断路部,该断路部由相对配置于该密闭箱体内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构成;第1操作杆,该第1操作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可动触点,使该可动触点动作;绝缘操作杆,该绝缘操作杆形成为圆筒状,与所述第1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得所述第1操作杆以与所述密闭箱体电绝缘的方式进行动作;第2操作杆,该第2操作杆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所述绝缘操作杆动作;以及绝缘筒状构件,该绝缘筒状构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设置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径部,所述第1操作杆具有:形成于所述可动触点侧的大直径部;以及形成于较所述大直径部更靠近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绝缘筒状构件的内周面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所述绝缘筒状构件具有:夹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与所述小直径部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以及供所述第1操作杆和所述绝缘操作杆插通的连结销的贯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绝缘操作杆的端部设置有气体闭塞构件,以确保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部的气密性,因此具有能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并能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方式所限制。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1中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气体断路器的一个示例。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图1所示的密闭箱体1内填充有SF6等绝缘消弧性气体2,用于切断电流的喷气断路部7构成为包括:与固定侧框架5电连接的固定触点8、在同一轴线上与固定触点8相对的可动触点11、喷气缸9、固定于喷气缸9的绝缘物喷嘴12、以及固定于可动侧框架4的活塞13。
可动侧框架4由设置于密闭箱体1内部的绝缘支承筒3支承,固定侧框架5经由其极间绝缘物6被支承于可动侧框架4。可动触点11经由喷气缸9与可动侧框架4和可动侧圆筒导体22电连接。固定触点8与固定侧框架5电连接。
在密闭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供操作杆(密封杆17)贯穿的孔,该孔内设置有用于保持密闭箱体1内的气密性的垫片21。密封杆17经由该垫片21贯穿设置于密闭箱体1的侧面,其一端与驱动装置16相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操作杆18相连结。在下述说明中,将绝缘操作杆18简称为“杆18”。另外,杆18与活塞杆10或密封杆17等金属制的构件相比,其制造误差较大,因此,若在密闭箱体1贯通设置杆18,则难以确保密闭箱体1的气密性。因此,在密闭箱体1贯穿设置制造误差比杆18小的密封杆17。
杆18形成为例如由GFRP制作而成的圆筒状,为了防止玻璃纤维的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的下降,在其外周面18a(参照图2)涂布抗分解气体性涂料。另外,优选在杆18的轴向端面18c(参照图2)也与外周面18a同样地涂布抗分解气体性涂料。
套管中心导体14连接至可动侧框架4,套管中心导体15连接至固定侧框架5,喷气断路部7通过这些套管中心导体14、15而被通电。喷气断路部7利用绝缘支承筒3与密闭箱体1电绝缘。可动触点11构成为与活塞杆10、杆18、以及密封杆17的动作联动地在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具体而言,可动触点11的一端与固定触点8接触或分离,另一端与活塞杆10相连接,活塞杆10的一端与可动触点1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结销23与杆18相连结,杆18的一端与活塞杆10相连结,另一端通过连结销23与密封杆17相连结。
对电流切断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配置于密闭箱体1外部的驱动装置16对密封杆17施加的驱动力经由杆18传递至喷气断路部7。由于活塞杆10与密封杆17之间夹有杆18,因此,在喷气断路部7向驱动装置16侧移动时,利用杆18使得密封杆17与密闭箱体1电绝缘。在喷气断路部7向驱动装置16侧移动时,伴随着可动触点11与固定触点8之间的分离而产生电弧19,但随着该喷气断路部7的动作,存在于喷气缸9与活塞13之间的空间中的绝缘消弧性气体2被压缩,压缩后的绝缘消弧性气体2经由绝缘物喷嘴12被喷向电弧19,从而电弧被消弧,电流被切断。
使用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进行说明。图2示出杆18与活塞杆10之间的连接部的剖面。活塞杆10例如由圆柱状的金属形成,由配置于可动触点11侧的大直径部10b、以及配置于杆18侧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部10b的小直径部10a形成。
小直径部10a的大小形成为可插入后述的绝缘筒状构件26的内周部。在下述说明中,将绝缘筒状构件26简称为“筒状构件26”。例如,将小直径部10a的外径形成为筒状构件26的内周面26b的内径以下的大小。此外,小直径部10a的轴向长度形成为下述长度,即:在小直径部10a和杆18通过连结销23而连接成一体时,使得小直径部10a的前端不与筒状构件26的底部26c相接触的程度的长度。在大直径部10b与小直径部10a之间设置有与杆18的轴向端面18c相对的轴向端面10c。另外,图2中,将小直径部10a的外径形成得比筒状构件26的内径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小直径部10a的外径形成为与筒状构件26的内径基本相同的大小。
小直径部10a中,从轴向端面10c到杆18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贯通孔10a1。该贯通孔10a1是用于使连结销23通过的孔,设置于与小直径部10a的轴线正交的方向。此外,在杆18中,从轴向端面18c到杆18的轴向中心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与贯通孔10a1相同,是用于使连结销23通过的孔,设置于与小直径部10a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这些贯通孔的位置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
杆18中设置有筒状构件26,该筒状构件26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例如由氟树脂(PTFE)、环氧等绝缘物制作而成。筒状构件26以圆筒部26e的外周面26a与杆18的内周面18b相接触的方式形成,例如,外周面26a的外径D2形成为与内周面18b的内径D1基本相同的直径。此外,在筒状构件26设置有封闭圆筒部26e的一端的底部26c。圆筒构件26在活塞杆10插入杆18之前从轴向端面18c插入杆18。然后,活塞杆10的小直径部10a从筒状构件26的开口端插入。
圆筒部26e与杆18相同地形成有用于使连结销23通过的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形成在例如从开口端侧端面26d到杆18的轴向中心侧的规定位置。通过将连结销23插入贯通孔10a1、杆18的贯通孔(未图示)、以及筒状构件26的贯通孔(未图示),从而在使杆18与活塞杆10相连结的同时,还能在例如小直径部10a的前端不与底部26c相接触的位置保持筒状构件26。
另外,由于杆18与活塞杆10等相比,其制造误差较大,因此,在不考虑该制造误差来制造筒状构件26的情况下,在将筒状构件26装入杆18时,有可能在各贯通孔位于同轴上之前轴向端面18c就会与轴向端面10c相抵接,从而使得连结销23无法通过。从防止该问题发生的角度出发,以使得轴向端面18c与活塞杆10的轴向端面10c之间留有数毫米左右的间隙W的方式来设置杆18和活塞杆10的贯通孔。
此外,在不考虑杆18的制造误差来制造筒状构件26的情况下,在将筒状构件26装入杆18时,存在下述可能性,即:轴向端面18c成为从开口端侧端面26d向轴向端面10c侧突出的形状。该情况下,轴向端面18c的突出部分的内周面18b有可能会因分解生成气体而受到损伤。从防止出现这种损伤的角度出发,图2所示的筒状构件26例如以开口端侧端面26d比轴向端面18c更向轴向端面10c一侧突出的方式来形成。
由此,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中,设置有将杆18的内径部密封的筒状构件26。因此,从杆18的轴向端面18c的开口部浸入杆18内部的分解生成气体即使接触到筒状构件26的内周面26b,也不会接触到杆18的内周面18b。因此,能够减小内周面18b因分解生成气体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存在以下问题,即:需要在内周面18b均匀地涂布抗分解气体性涂料,而该操作成本较高。根据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即使在内周面18b所涂布的抗分解气体性涂料的量减少、或者省略该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抗分解气体性能优异且电绝缘性能较高的杆18。其结果是,能够在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得到高电压且大容量的可靠性较高的气体断路器。
此外,由于筒状构件26设置有底部26c,从而在小直径部10a的前端与杆18之间夹有绝缘物。因此,即使在例如密闭箱体1内发生闪络的情况下,小直径部10a的前端与杆18之间的放电也能得到抑制,从而能实现抗电压性能的提高。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气体断路器包括:密闭箱体1,该密闭箱体1填充有绝缘消弧性气体2;喷气断路部7,该喷气断路部7由相对配置于密闭箱体1内的可动触点11和固定触点8构成;第1操作杆(活塞杆10),该第1操作杆的一端设置有可动触点11,用于使可动触点11动作;杆18,该杆18形成为圆筒状,与第1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用于使第1操作杆以与密闭箱体1电绝缘的方式进行动作;第2操作杆(密封杆17),该第2操作杆与杆18的另一端相连结,用于使杆18动作;以及筒状构件26,该筒状构件26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且设置于杆18的内径部,活塞杆10具有:形成于可动触点11侧的大直径部10b;以及形成于较大直径部10b更靠近杆18侧、且外径比筒状构件26的内周面26b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10a,筒状构件26具有:夹在小直径部10a的外周面与杆18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26e;与小直径部10a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26c;以及供活塞杆10和杆18插通的连结销23的贯通孔,因此,即使在内周面18b所涂布的抗分解气体性涂料的量减少,或者省略该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抗分解气体性能优异、且电绝缘性能较高的杆18。其结果是,能够在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够得到高电压且大容量的可靠性较高的气体断路器。此外,由于筒状构件26设置有底部26c,因此,即使在发生闪燃的情况下,在小直径部10a的前端与杆18之间的放电得到抑制,从而也能实现抗电压性能的提高。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在开口端侧端面26d与轴向端面10c之间设置有圆环构件24。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仅对不同部分进行阐述。
圆环构件24呈圆环板状,内周面24a的内径形成为大于小直径部10a的直径,且小于杆18的内径D1的尺寸。圆环构件24的外周面24b的外径形成为例如大于杆18的外径D3的尺寸。圆环构件24的厚度T1形成为小于间隙W的尺寸的尺寸。圆环构件24可以用例如与筒状构件26相同的绝缘物来制造,也可以用金属来制造,以防止例如从杆18侧高速流出的高温的分解生成气体直接与轴向端面18c等接触为目的而设置。
圆环构件24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其外径形成为与杆18的外径D3相同程度的尺寸。在使用由此形成的圆环构件24的情况下,由于分解生成气体不会强烈地撞击到轴向端面18c,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气体断路器中,在大直径部10b的轴向端面10c与杆18的轴向端面18c之间的间隙W设置有圆环构件24,该圆环构件24的内周面24a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等于小直径部10a的外径,因此,能够防止分解生成气体直接接触轴向端面18c等,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实施方式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设置有圆环构件24-1,以取代筒状构件26和圆环构件24。以下,对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这里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阐述。
圆环构件24-1例如由比杆18的弹性要差的弹性材料(氟树脂等)制造而成,内周面24a-1的内径形成为与小直径部10a的外周面10a2的直径基本相同的尺寸。圆环构件24-1的外周面24b-1的外径形成为大于杆18的外径D3的尺寸。圆环构件24-1的厚度T2形成为大于间隙W的尺寸的尺寸。
如图4所示,在将小直径部10a与杆18相连结时,与轴向端面18c相对应的圆环构件24-1的轴向端面24c-1被轴向端面18c压扁,变形为向轴向端面10c侧突出的凹状。因此,轴向端面24c-1与轴向端面18c的边界部变形为能够抑制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曲径状。因此,分解生成气体的浸入路径要比轴向端面24c-1被压扁之前的状态下的路径长,轴向端面18c与轴向端面24c-1之间的气密性提高。
此外,在将小直径部10a与杆18相连结时,圆环构件24-1被轴向端面18c压扁,从而在径向稍有扩展。因此,内周面24a-1的内径变小,外周面10a2与内周面24a-1之间的气密性提高。在将小直径部10a与杆18相连结时,圆环构件24-1的轴向端面24d-1由于来自轴向端面18c的朝轴向的按压力而被轴向端面10c按压。因此,圆环构件24-1的轴向端面24d-1与轴向端面10c之间的气密性提高。
由此,通过设置圆环构件24-1,能够抑制从杆18侧高速流出的高温的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另外,圆环构件24-1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形状,只要至少用比杆18的弹性要差的弹性材料来制造,且厚度T2形成为大于间隙W的尺寸即可。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且能够抑制圆环构件24-1的制造成本。
图4所示的小直径部10a以基部侧的外径尺寸与前端侧的外径尺寸不同的方式形成。为了提高圆环构件24-1的内周面24a-1与外周面10a2之间的气密性,优选对基部侧的外径进行高精度的机械加工,以使得其形成为与内周面24a-1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对于前端侧的外径,由于不要求具有基部侧那样高的气密性,因此只要进行精度较低的机械加工即可。通过使用圆环构件24-1,由于只要对外周面10a2的局部进行高精度的机械加工即可,因此,能够降低活塞杆10的制造成本。
另外,圆环构件24-1与筒状构件26可组合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可能性,与实施方式1、2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气体断路器中,在大直径部10b的轴向端面10c与杆18的轴向端面18c之间的间隙W设置有圆环构件24-1,该圆环构件24-1由弹性比杆18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T2形成为大于间隙W的尺寸,因此,能够抑制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实施方式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使用圆环构件24-2来取代圆环构件24-1。以下,对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仅对不同部分进行阐述。
圆环构件24-2由例如弹性比绝缘操作杆18要差的弹性材料(氟树脂等)制作而成,与轴向端面18c相对的面形成为朝向活塞杆10侧突起的有底凹状。圆环构件24-2的内周侧底部24g的厚度T3形成为大于间隙W的尺寸。圆环构件24-2的外周侧形成有外周缘24e,该外周缘24e包围杆18的外周面18a,且向杆18侧突出。从轴向端面24d-1起到外周缘24e的轴向端面24f为止的厚度T4形成为大于厚度T3的尺寸。
在将小直径部10a与杆18相连结时,内周侧底部24g被轴向端面18c压扁,从而变形为向轴向端面10c侧突出的凹状。由于杆18的外周面18a被外周缘24e覆盖,因此分解生成气体的浸入路径要比图4所示的圆环构件24-1的情况下的浸入路径长。因此,与实施方式3相比,更能够提高轴向端面18c与圆环构件24-2之间的气密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另外,圆环构件24-2与筒状构件26可组合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可能性,与实施方式1~3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4的气体断路器中,圆环构件24-2的外周面24b-1形成为比杆18的外径D3要大的外径,在圆环构件24-2设置有外周缘24e,该外周缘24e在杆18侧延伸设置,且包围杆18的外周面18a,因此,能够使分解生成气体的浸入路径比实施方式3要长,轴向端面18c与圆环构件24-2之间的气密性能够提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实施方式5.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气体闭塞构件的图。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为使用圆环构件24-3来取代圆环构件24-1。以下,对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仅对不同部分进行阐述。
圆环构件24-3由例如弹性比绝缘操作杆18要差的弹性材料(氟树脂等)制作而成,与轴向端面18c相对的面形成为朝向活塞杆10侧突起的有底凹状。圆环构件24-3的外周侧底部24k的厚度T4形成为大于间隙W的尺寸。圆环构件24-3的内周侧形成有内周缘24h,该内周缘24h夹在杆18的内周面18b与小直径部10a的外周面10a2之间,并且向杆18侧突出。从轴向端面24d-1起到内周缘24h的轴向端面24j为止的厚度T3形成为大于厚度T4的尺寸。
在将小直径部10a与杆18相连结时,外周侧底部24k被轴向端面18c压扁,从而变形为向轴向端面10c侧突出的凹状。此外,由于内周面18b与外周面10a2之间夹有内周缘24h,因此,分解生成气体的浸入路径要比图4所示的圆环构件24-1的情况下的浸入路径长。因此,与实施方式3相比,更能够提高轴向端面18c与圆环构件24-3之间的气密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另外,圆环构件24-3与筒状构件26可组合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可能性,与实施方式1~3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5的气体断路器中,圆环构件24-3的内周面24a-1形成为比杆18的内径D1要小的内径,在圆环构件24-3设置有内周缘24h,该内周缘24h在杆18侧延伸设置,且夹在小直径部10a的外周面与杆18的内周面18b之间,因此,能够使分解生成气体的浸入路径比实施方式3更长,轴向端面18c与圆环构件24-3之间的气密性能够提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在实施方式1~5中,出于阻止从图1所示的杆18侧高速流出的高温的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目的而对在杆18的活塞杆10侧设置筒状构件26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筒状构件26的位置并不限于此,筒状构件26也可以设置于杆18的密封杆17侧的内径部。即,实施方式1~5的气体断路器中,密封杆17具有:形成于杆18侧的相反侧的大直径部(相当于大直径部10b);以及形成于较该大直径部更靠近杆18一侧、且外径形成得比筒状构件26的内周面26b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相当于大直径部10b),筒状构件26具有:夹在该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杆18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相对于圆筒部26e);与该小直径部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相当于底部26c);以及供密封杆17和杆18插通的连结销23的贯通孔,因此,与仅在杆18的活塞杆10侧设置筒状构件26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此外,圆环构件24-1也可以不与筒状构件26组合来使用。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中,活塞杆10具有大直径部10b和小直径部10a,间隙W上设置有圆环构件24-1,该圆环构件24-1由弹性比杆18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T2形成得大于间隙W的尺寸,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分解生成气体浸入杆18的内径部的可能性降低,从而能够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对于圆环构件24-2、圆环构件24-3也相同。
此外,圆环构件24-1也可以设置于杆18的密封杆17侧。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中,密封杆17具有:形成于杆18侧的相反侧的大直径部(相当于大直径部10b);以及形成于较该大直径部更靠近杆18侧、且外径形成得比杆18的内周面18b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相当于小直径部10a),在密封杆17的大直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杆18的轴向端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构件(相当于圆环构件24-1),该圆环构件由弹性比杆18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形成为大于该间隙的尺寸,因此,与仅在杆18的活塞杆10侧设置圆环构件24-1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杆18的抗分解气体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对于圆环构件24-2、圆环构件24-3也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体断路器示出了本发明内容的一个例子,可以进一步与其他已知的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进行变更来构成,例如省略一部分等。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适用于气体断路器,尤其有利于在满足规定的绝缘性能同时实现成本降低。
标号说明
1 密闭箱体
2 绝缘消弧性气体(绝缘气体)
3 绝缘支承筒
4 可动侧框架
5 固定侧框架
6 极间绝缘物
7 喷气断路部(断路部)
8 固定触点
9 喷气缸
10 活塞杆(第1操作杆)
10a 小直径部
10a1 贯通孔
10a2、18a、24b、24b-1、26a 外周面
10b 大直径部
10c、18c、24c-1、24d-1、24f、24j 轴向端面
11 可动触点
12 绝缘物喷嘴
13 活塞
14、15 套管中心导体
16 驱动装置
17 密封杆(第2操作杆)
18 绝缘操作杆
18b、24a、24a-1、26b 内周面
19 电弧
21 垫片
23 连结销
24、24-1、24-2、24-3 圆环构件
24e 外周缘
24g 内周侧底部
24h 内周缘
24k 外周侧底部
26 绝缘筒状构件
26c 底部
26d 开口端侧端面
26e 圆筒部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箱体,该密闭箱体填充有绝缘气体;
断路部,该断路部由相对配置于该密闭箱体内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构成;
第1操作杆,该第1操作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可动触点,使该可动触点动作;
绝缘操作杆,该绝缘操作杆形成为圆筒状,与所述第1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得所述第1操作杆以与所述密闭箱体电绝缘的方式进行动作;
第2操作杆,该第2操作杆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所述绝缘操作杆动作;以及
绝缘筒状构件,该绝缘筒状构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并设置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径部,
所述第1操作杆具有:形成于所述可动触点侧的大直径部;以及形成于较所述大直径部更靠近所述绝缘操作杆一侧、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绝缘筒状构件的内周面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
所述绝缘筒状构件具有:夹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与所述小直径部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以及供所述第1操作杆和所述绝缘操作杆插通的连结销的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直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轴向端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构件,该圆环构件的内周面形成为内径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径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直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轴向端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构件,该圆环构件形成为由弹性比所述绝缘操作杆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构件形成为外周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径,
所述圆环构件设置有外周缘,该外周缘延伸设置在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包围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构件形成为内周面的内径小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径,
所述圆环构件设置有内周缘,该内周缘延伸设置在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夹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操作杆具有:形成于所述绝缘操作杆侧的相反侧的大直径部;以及形成于较该大直径部更靠近所述绝缘操作杆一侧、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绝缘筒状构件的内周面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
所述绝缘筒状构件具有:夹在该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与该小直径部的前端相对配置的底部;以及供所述第2操作杆和所述绝缘操作杆插通的连结销的贯通孔。
7.一种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箱体,该密闭箱体填充有绝缘气体;
断路部,该断路部由相对配置于该密闭箱体内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构成;
第1操作杆,该第1操作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可动触点,使该可动触点动作;
绝缘操作杆,该绝缘操作杆形成为圆筒状,与所述第1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得所述第1操作杆以与所述密闭箱体电绝缘的方式进行动作;以及
第2操作杆,该第2操作杆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另一端相连结,使所述绝缘操作杆动作,
所述第1操作杆具有:形成于所述可动触点侧的大直径部;以及形成于较所述大直径部更靠近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
在所述大直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轴向端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构件,该圆环构件形成为由弹性比所述绝缘操作杆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构件形成为外周面的外径大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径,
所述圆环构件设置有外周缘,该外周缘延伸设置在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包围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外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构件形成为内周面的内径小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径,
所述圆环构件设置有外周缘,该外周缘延伸设置在所述绝缘操作杆侧,且夹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操作杆具有:形成于所述绝缘操作杆侧的相反侧的大直径部;以及形成于较该大直径部更靠近所述绝缘操作杆一侧、且外径形成为比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内周面的内径要小的小直径部,
在所述第2操作杆的大直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所述绝缘操作杆的轴向端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圆环构件,该圆环构件形成为由弹性比所述绝缘操作杆要差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且厚度大于该间隙的尺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2/064158 WO2013179456A1 (ja) | 2012-05-31 | 2012-05-31 | ガス遮断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80417A true CN104380417A (zh) | 2015-02-25 |
CN104380417B CN104380417B (zh) | 2016-08-31 |
Family
ID=4769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73504.5A Active CN104380417B (zh) | 2012-05-31 | 2012-05-31 | 气体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49556B2 (zh) |
JP (1) | JP5128024B1 (zh) |
CN (1) | CN104380417B (zh) |
WO (1) | WO201317945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0757A (zh) * | 2017-04-05 | 2017-07-18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杆组件及使用该拉杆组件的断路器 |
CN108565753A (zh) * | 2018-06-21 | 2018-09-21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断路器静触座用变径绝缘封堵装置 |
CN113690093A (zh) * | 2021-08-25 | 2021-11-23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44262B2 (ja) * | 2014-05-16 | 2017-12-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ガス遮断器 |
KR102315117B1 (ko) * | 2015-06-01 | 2021-10-20 | 엘에스일렉트릭 (주) | 차단기의 투입 저항 연결 구조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6545A (ja) * | 1997-10-22 | 1999-05-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ガス遮断器 |
JP2000011823A (ja) * | 1998-06-19 | 2000-01-14 | Toshiba Corp | 絶縁操作支持棒 |
JP2003016883A (ja) * | 2001-07-04 | 2003-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高電圧機器用絶縁物 |
JP2003281980A (ja) * | 2002-03-20 | 2003-10-03 | Nagoya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 | ハイブリッド遮断器 |
JP2007200812A (ja) * | 2006-01-30 | 2007-08-09 | Japan Ae Power Systems Corp | 複合型遮断器 |
US20070262053A1 (en) * | 2006-05-10 | 2007-11-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uffer-Type Gas Blast Circuit Break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B330610I5 (zh) * | 1960-06-21 | |||
FR2165184A5 (zh) * | 1971-12-21 | 1973-08-03 | Alsthom Cgee | |
JPS4935896A (zh) | 1972-08-07 | 1974-04-03 | ||
JPS55111113U (zh) | 1979-01-29 | 1980-08-05 | ||
JPS5830226U (ja) | 1981-08-25 | 1983-02-26 | 株式会社東芝 | 開閉装置用絶縁操作ロツド |
JPS5879819U (ja) | 1981-11-20 | 1983-05-30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絶縁操作ロツド |
JPH0326943U (zh) * | 1989-07-25 | 1991-03-19 | ||
JP2679499B2 (ja) * | 1991-12-27 | 1997-11-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遮断器及び開閉部の操作機構 |
JP2871947B2 (ja) * | 1992-04-16 | 1999-03-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遮断器 |
JP2992184B2 (ja) | 1993-03-08 | 1999-12-2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絶縁操作ロッド |
US5508487A (en) * | 1994-03-30 | 1996-04-16 | Abb Power T&D Company Inc. | High voltage circuit interrupting device opera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rip latch assembly |
JP3234853B2 (ja) * | 1995-08-08 | 2001-1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直流遮断装置 |
FR2737936B1 (fr) * | 1995-08-18 | 1997-09-19 | Gec Alsthom T & D Sa | Disjoncteur muni d'une resistance de fermeture avec dispositif d'insertion |
JPH09326223A (ja) | 1996-06-06 | 1997-12-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絶縁操作ロッド |
US7078643B2 (en) * | 2003-12-15 | 2006-07-18 | Rostron Joseph R | Capacitor switch with internal retracting impedance contactor |
JP4522318B2 (ja) | 2005-05-24 | 2010-08-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JP5052554B2 (ja) | 2009-03-25 | 2012-10-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力用開閉装置 |
JP5274416B2 (ja) | 2009-09-08 | 2013-08-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絶縁操作ロッド |
JP5297339B2 (ja) | 2009-10-29 | 2013-09-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タンク型真空遮断器 |
EP2568493B1 (en) * | 2011-09-06 | 2015-12-16 | ABB Research Ltd. | High-Voltage switching device |
-
2012
- 2012-05-31 US US14/390,851 patent/US93495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31 CN CN201280073504.5A patent/CN104380417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31 WO PCT/JP2012/064158 patent/WO20131794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31 JP JP2012539111A patent/JP5128024B1/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6545A (ja) * | 1997-10-22 | 1999-05-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ガス遮断器 |
JP2000011823A (ja) * | 1998-06-19 | 2000-01-14 | Toshiba Corp | 絶縁操作支持棒 |
JP2003016883A (ja) * | 2001-07-04 | 2003-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高電圧機器用絶縁物 |
JP2003281980A (ja) * | 2002-03-20 | 2003-10-03 | Nagoya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 | ハイブリッド遮断器 |
JP2007200812A (ja) * | 2006-01-30 | 2007-08-09 | Japan Ae Power Systems Corp | 複合型遮断器 |
US20070262053A1 (en) * | 2006-05-10 | 2007-11-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uffer-Type Gas Blast Circuit Breaker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0757A (zh) * | 2017-04-05 | 2017-07-18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杆组件及使用该拉杆组件的断路器 |
CN106960757B (zh) * | 2017-04-05 | 2019-07-12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拉杆组件及使用该拉杆组件的断路器 |
CN108565753A (zh) * | 2018-06-21 | 2018-09-21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断路器静触座用变径绝缘封堵装置 |
CN113690093A (zh) * | 2021-08-25 | 2021-11-23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 断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28024B1 (ja) | 2013-01-23 |
CN104380417B (zh) | 2016-08-31 |
US20150053647A1 (en) | 2015-02-26 |
JPWO2013179456A1 (ja) | 2016-01-14 |
WO2013179456A1 (ja) | 2013-12-05 |
US9349556B2 (en) | 2016-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80417A (zh) | 气体断路器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power frequency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C 4 F 7 N/CO 2 gas mixture under quasi-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 | |
CN102388506A (zh) | 被屏蔽的插接连接器系统 | |
CN203406255U (zh) | 一种表面贴装式交流高压熔断器 | |
CN101359549B (zh) | 真空开关管 | |
CN109716602A (zh) | 避雷器 | |
KR101224403B1 (ko) | 진공차단기의 접점장치 | |
CN104979132A (zh) | 气体绝缘断路器 | |
CN103814490B (zh) | 断路器 | |
CN201708082U (zh) | 一种高压拉杆绝缘子 | |
CN103794917A (zh) | 绝缘介质与内导体的固定结构 | |
CN202695325U (zh) | 瓷柱断路器断口间屏蔽罩 | |
CN107112162B (zh) | 气体断路器 | |
CN105448618B (zh) | 一种石墨烯灭弧的高压熔断器及其制作方法 | |
EP2551877A1 (en) | Vacuum valve and switchgear equipped with said vacuum valve | |
CN109314010A (zh) | 具有双导电壳体的开关装置 | |
CN104106189A (zh) | 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以及气体绝缘母线 | |
CN113223890A (zh) | 一种高压开关断路器 | |
CN205680612U (zh) |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触头结构 | |
CN202134427U (zh) | 阻断式灭弧室 | |
CN114373670B (zh) | 一种质谱仪高压输电结构以及质谱仪 | |
JP5486641B2 (ja) | 電力用機器 | |
CN206877901U (zh) | 一种开关 | |
CN202344941U (zh) | 用于中高压输配电开关装置的绝缘复合件 | |
JP2014035829A (ja) |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