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4114A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54114A CN104254114A CN201310261259.7A CN201310261259A CN104254114A CN 104254114 A CN104254114 A CN 104254114A CN 201310261259 A CN201310261259 A CN 201310261259A CN 104254114 A CN104254114 A CN 1042541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mobile wireless
- interference
- equipment
- wireless inter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5000019553 satiation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62551 Sam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若存在干扰,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入广域网(Wide AreaNetwork,WAN),例如,移动无线互联(Wireless Fidelity,WiFi)设备上的WAN端口可以包括以太网(Ethernet)端口、WiFi站点(Station,STA)、3G/4G(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端口,用户可以通过这三种中的任一种接入WAN。但是,当用户使用3G/4G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时,会给运营商的网络造成较大负担,且会造成资费偏高的问题。与运营商网络不同,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通常利用WiFi网络接入有线网络,如接入光纤网,WiFi网络具有高性能、资费低等特点。因此,可以统一协调两种网络资源,在进入某个WiFi网络覆盖后能自动切换成通过WiFi热点接入WiFi网络,并通过WiFi网络接入互联网,而只有当附近没有WiFi热点时才切换回3G/4G网络。
目前移动WiFi设备大多数采用单WiFi芯片方案来实现WiFi上行与下行功能,并且采用信道跟随策略,当WiFi上行连接到一个新运营商接入点(AccessPoint,AP)后,移动WiFi设备中的AP也会跟随WiFi上行的信道而切换自身信道,即上行和下行保持同一工作信道,从而导致移动WiFi设备在切换信道过程中,与其连接的PC(计算机)等STA的业务会中断一段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避免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在切换信道时出现业务中断。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若存在干扰,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逐级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设定值,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包括:
当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当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同时,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所述热点接入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重新切换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检测模块和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所述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时,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逐级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的发射功率后通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设定值,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第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二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且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第三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且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同时,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与所述站点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所述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信道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则重新切换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接入系统,包括热点接入设备、站点及上述第二方面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可检测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在检测到存在干扰时,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可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WiFi设备的端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WiFi设备与STA及运营商AP交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避免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在切换信道时出现业务中断。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该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为移动WiFi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WiFi设备可以命名为E5,参见图1,为E5的端口示意图,E5可以包括WAN端口和LAN端口,WAN端口包括以太网(Ethernet)端口、WiFi STA端口和蜂窝无线通信网络端口,具体以3G/4G端口为例进行说明,LAN端口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端口和WiFi AP端口。WAN端口可以使得移动WiFi设备作为一个有互联网接入需求的设备接入其他接入点之中。LAN端口则可以使得移动WiFi设备作为一个服务节点,为有互联网接入需求的其他设备服务。
E5可以工作在如下场景下:
场景一:E5通过USB端口或者WiFi AP端口,为用户提供LAN业务,如WebNAS文件共享,Samb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Alliance,DLNA)流媒体播放和录制等;
场景二:E5为通过USB端口连接的用户提供WAN业务,可以通过Ethernet,WiFi STA,3G/4G等WAN端口,访问Internet,上网冲浪等。
场景三:结合场景一和场景二,为用户并发提供上述WAN业务和LAN业务。
参见图2,在场景三下,数据流量可以分流到WiFi网络,当数据流量分流到WiFi网络后,E5可以首先作为WiFi AP接收外部PC/IPAD的数据,然后E5再作为WiFi STA将这些数据发送给运营商AP;同样,来自运营商AP的数据也可以通过E5发送给PC/IPAD。此时,E5的3G/4G端口就可以不工作,减少运营商数据网络的带宽压力。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移动WiFi设备检测移动WiFi设备和STA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具体地,移动WiFi设备选择初始工作信道(即第一信道)正常运行,STA(例如,PC、智能手机等)通过第一信道接入到移动WiFi设备,移动WiFi设备再扫描发现第三方可用的热点接入设备(例如,WiFi AP),并通过第二信道连接该热点接入设备,以在该热点接入设备上入网成功;然后移动WiFi设备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即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值(SINR)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若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预设阈值,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例如,该预设阈值为1,若SINR小于或等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50db,干扰加噪声为-70db,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70db,干扰加噪声为-50db,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S302:若存在干扰,移动WiFi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具体地,当在步骤S301中的检测结果表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则移动WiFi设备可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由于移动WiFi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可使得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SINR值变小,因此当移动WiFi设备通过降低其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后,STA可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从而可避免移动WiFi设备切换下行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一段时间。移动WiFi设备可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例如,均工作在2.4GHz,则移动WiFi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或是同频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相同时,例如,STA工作在2.4GHz,而热点接入设备工作在5GHz时,则移动WiFi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移动WiFi设备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分时复用的分时间隔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配置,例如,移动WiFi设备以更长的时间维持与STA的第一信道的通信。此外,移动WiFi设备可逐级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移动WiFi设备可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预设值,使得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在图3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中,移动WiFi设备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维持双信道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从而可避免网络连接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网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移动WiFi设备与STA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具体地,当移动WiFi设备进入某热点接入设备(例如,WiFi AP)的覆盖范围内时,STA可利用移动WiFi设备通过WiFi网络接入互联网,这时候移动WiFi设备与STA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然后WiFi设备与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S402:移动WiFi设备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具体地,移动WiFi设备可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SINR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若SINR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预设阈值,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可选地,该预设阈值为1,若SINR小于或等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50db,干扰加噪声为-70db,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70db,干扰加噪声为-50db,则移动WiFi设备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若检测到存在干扰,则本流程转至步骤S403,若检测到不存在干扰,则本流程转至步骤S405。
S403:移动WiFi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
具体地,降低发射功率的程度可依据移动WiFi设备、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具体条件而定,降低发射功率的目的在于降低移动WiFi设备的SINR,使SINR小于等于阈值,从而使得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其中,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可以逐级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可选的,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还可以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设定值,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S404:移动WiFi设备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具体地,移动WiFi设备再次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的步骤同S402。若检测到已经不存在干扰,则本流程转至步骤S405;若检测到仍存在干扰,则本流程转至步骤S406。
S405:移动WiFi设备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具体地,移动WiFi设备可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例如,均工作在2.4GHz,则移动WiFi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相同时,例如,STA工作在2.4GHz,而热点接入设备工作在5GHz时,则移动WiFi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此外,移动WiFi设备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分时复用的分时间隔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配置,例如,移动WiFi设备以更长的时间维持与STA的第一信道的通信。
S406:移动WiFi设备与STA重新切换第一信道;
具体地,由于移动WiFi设备在降低其自身的发射功率后,仍然不能使其工作信道满足通信要求,即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仍然存在干扰,这时候WiFi设备可使STA发起与移动WiFi设备的重新连接,从而使WiFi设备重新切换第一信道,移动WiFi设备可再执行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的步骤S402,进而使STA再次尝试通过移动WiFi设备及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WiFi设备与STA重新切换第一信道之前,移动WiFi设备降低发射功率的次数仅为1次,但是在不超过移动WiFi设备连接STA及热点接入设备的总的时间限定(例如,3S)的情况下,移动WiFi设备还可以采取多次降低其发射功率的方法,以使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SINR满足通信要求。
在图4提供的双信道接入方法中,移动WiFi设备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WiFi设备50可以包括检测模块501和接入模块502,其中:
检测模块501,用于检测移动WiFi设备50和STA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移动WiFi设备50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具体地,检测模块501可通过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SINR来确定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若SINR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预设阈值,则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可选地,该预设阈值为1,若SINR小于或等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50db,干扰加噪声为-70db,则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SINR大于1,例如,有效信号为-70db,干扰加噪声为-50db,则可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接入模块502,用于在检测模块501的检测结果为存在干扰时,降低移动WiFi设备50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5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WiFi设备50可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5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其中,图5提供的移动WiFi设备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从而可避免网络连接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是由图5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在图6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50中,检测模块501具体包括第一子模块5011和第二子模块5012,接入模块502具体包括第一单元5021、第二单元5022和第三单元5023,并且图6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50进一步包括了连接模块503和信道切换模块504,其中:
第一子模块5011,用于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例如,该预设阈值为1。
第二子模块5012,用于在第一子模块5011的检测结果为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或者,在第一子模块5011的检测结果为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进一步,第一单元5021用于逐级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后通知所述检测模块501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减低所述预设值,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第二单元5022,用于在接入模块502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检测模块501的检测结果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后,且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例如,均工作在2.4GHz,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或是同频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5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第三单元5023,用于在接入模块502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检测模块501的检测结果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后,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相同时,例如,STA工作在2.4GHz,而热点接入设备工作在5GHz时,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5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此外,移动WiFi设备50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分时复用的分时间隔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例如,移动WiFi设备50以更长的时间维持与STA的第一信道的通信。
进一步,图6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50还包括了连接模块503和信道切换模块504,其中:
连接模块503,用于与STA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信道切换模块504,用于在接入模块502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之后,若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则重新切换移动WiFi设备50与STA之间的第一信道,从而使STA再次尝试通过移动WiFi设备50及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其中,图6提供的移动WiFi设备可使移动WiFi设备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WiFi设备的结构图,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双信道接入方法。如图7所示移动WiFi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或者其他用户接口703,存储器7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02。通信总线7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703可选的可以包括USB接口以及其他标准接口、有线接口。网络端口704可选的可以包括以太网端口、WiFiSTA端口、WiFi AP端口和蜂窝无线通信网络端口以及其他无线接口。存储器705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705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5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705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应用模块7052,包含设备控制服务程序、设备识别服务程序等各种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具体地,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5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移动WiFi设备70和STA(例如,PC/IPAD)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例如,WiFi AP)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若存在干扰,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1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以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的具体方式为:处理器701逐级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后检测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1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以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的具体方式为:处理器701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预设值,使得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1检测第一信道是否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的具体方式为:处理器701检测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SINR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例如,1);若是,则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若否,则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在降低移动WiFi设备70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处理器701检测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时后,处理器701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为:处理器701可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具体地,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例如,均工作在2.4GHz,则移动WiFi设备70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或是同频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当STA和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相同时,例如,STA工作在2.4GHz,而热点接入设备工作在5GHz时,则移动WiFi设备70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此外,移动WiFi设备70维持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分时复用的分时间隔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例如,移动WiFi设备70以更长的时间维持与STA的第一信道的通信。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与STA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可选地,处理器701还用于在处理器701降低移动WiFi设备50的发射功率后,若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则重新切换移动WiFi设备70与STA之间的第一信道,从而使STA再次尝试通过移动WiFi设备70及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其中,图7提供的移动WiFi设备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系统,该网络接入系统包括移动WiFi设备(即E5)、运营商AP(例如,WiFi AP)和STA(例如,PC/IPAD);其中,移动WiFi设备可以为图5或图6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50,也可以为图7所示的移动WiFi设备70,其结构及功能可参考以上对图5、图6和图7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图2提供的网络接入系统可在检测到自身工作信道不满足通信要求时,通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而使得STA通过移动WiFi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以避免切换信道而导致网络中断,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移动WiFi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若存在干扰,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逐级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设定值,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包括:
当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当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同时,则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建立连接,与所述热点接入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降低自身的发射功率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重新切换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
7.一种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检测模块和接入模块;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是否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热点接入设备之间的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所述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时,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从而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逐级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的发射功率,并在每次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的发射功率后通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是否存在干扰,直到使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或者,按照预先的设定值,将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降低所述设定值,使得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比是否小于或等于或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第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子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存在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二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且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相同时,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同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第三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之前或之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不存在干扰,且所述站点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的工作频段不同时,则采用分时复用的方式维护异频双信道工作,以使所述站点通过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和所述热点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与所述站点通过第一信道建立连接,并与所述热点接入设备通过第二信道建立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信道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接入模块降低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自身的发射功率后,若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仍存在干扰,则重新切换所述移动无线互联设备与所述站点之间的第一信道。
13.一种网络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点接入设备、站点及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无线互联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61259.7A CN104254114A (zh) | 2013-06-27 | 2013-06-27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JP2015523415A JP2015526995A (ja) | 2013-06-27 | 2014-04-30 |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EP14806521.2A EP2941060B1 (en) | 2013-06-27 | 2014-04-30 | Network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PCT/CN2014/076646 WO2014206145A1 (zh) | 2013-06-27 | 2014-04-30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4/569,523 US9743361B2 (en) | 2013-06-27 | 2014-12-12 | Network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and 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interfering channel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61259.7A CN104254114A (zh) | 2013-06-27 | 2013-06-27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54114A true CN104254114A (zh) | 2014-12-31 |
Family
ID=52140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61259.7A Pending CN104254114A (zh) | 2013-06-27 | 2013-06-27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43361B2 (zh) |
EP (1) | EP2941060B1 (zh) |
JP (1) | JP2015526995A (zh) |
CN (1) | CN104254114A (zh) |
WO (1) | WO201420614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3116A (zh) * | 2015-07-27 | 2017-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572510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的选择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
CN107438283A (zh) * | 2016-05-28 | 2017-12-05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WiFi功率控制的个人热点装置及方法 |
CN107801225A (zh) * | 2016-09-06 | 2018-03-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上行通道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7919901A (zh) * | 2016-10-10 | 2018-04-17 | 网件公司 | 控制无线网络中的信道使用 |
CN115103459A (zh) * | 2022-06-17 | 2022-09-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92293B (zh) * | 2015-12-28 | 2022-02-08 | 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通信选择方法的执行系统 |
CN105554831B (zh) * | 2016-01-28 | 2020-06-16 | 广西东信易联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装置和方法 |
CN111031589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6336A (zh) * | 2011-07-06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点组合使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595543A (zh) * | 2011-01-10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内多种无线技术共存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
US8340580B1 (en) * | 2007-09-20 | 2012-12-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CN102917406A (zh) * | 2012-08-02 | 2013-0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流量分流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34290B2 (en) * | 2005-05-31 | 2009-12-15 | Vixs Systems, Inc. |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688782B2 (en) * | 2005-11-03 | 2010-03-30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
JP5515558B2 (ja) * | 2009-09-25 | 2014-06-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
JP5053414B2 (ja) * | 2010-05-13 | 2012-10-17 |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617500B2 (ja) * | 2010-09-30 | 2014-11-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機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10123345B2 (en) * | 2010-12-22 | 2018-11-0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ng in overlapping time periods |
JP5653838B2 (ja) * | 2011-05-18 | 2015-01-1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JP2013046398A (ja) * | 2011-08-26 | 2013-03-04 | Kyocera Corp |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473271B2 (en) * | 2012-05-31 | 2016-10-18 | Mediatek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s for increasing reliability of early termination of transmission |
WO2014007008A1 (ja) * | 2012-07-04 | 2014-01-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チャネルの選択方法 |
JP2014060696A (ja) * | 2012-08-22 | 2014-04-03 | Kyocera Corp |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2892190B (zh) * | 2012-09-19 | 2018-03-09 |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3g和wlan分层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06-27 CN CN201310261259.7A patent/CN104254114A/zh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4-30 WO PCT/CN2014/076646 patent/WO201420614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30 JP JP2015523415A patent/JP2015526995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4-30 EP EP14806521.2A patent/EP294106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2 US US14/569,523 patent/US974336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40580B1 (en) * | 2007-09-20 | 2012-12-2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
CN102595543A (zh) * | 2011-01-10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内多种无线技术共存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
CN102256336A (zh) * | 2011-07-06 | 2011-11-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点组合使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2917406A (zh) * | 2012-08-02 | 2013-0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流量分流方法和设备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3116A (zh) * | 2015-07-27 | 2017-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413116B (zh) * | 2015-07-27 | 2019-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438283A (zh) * | 2016-05-28 | 2017-12-05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WiFi功率控制的个人热点装置及方法 |
CN107438283B (zh) * | 2016-05-28 | 2021-07-13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WiFi功率控制的个人热点装置及方法 |
CN107801225A (zh) * | 2016-09-06 | 2018-03-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上行通道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7919901A (zh) * | 2016-10-10 | 2018-04-17 | 网件公司 | 控制无线网络中的信道使用 |
US10827323B2 (en) | 2016-10-10 | 2020-11-03 | Netgear, Inc. | Machine learning coordinated wireless networking |
US11064319B2 (en) | 2016-10-10 | 2021-07-13 | Netgear, Inc. | Machine learning coordinated wireless networking |
US11246016B2 (en) | 2016-10-10 | 2022-02-08 | Netgear, Inc. | Controlling channel us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310636B2 (en) | 2016-10-10 | 2022-04-19 | Netgear, Inc. | Machine learning coordinated wireless networking |
CN106572510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的选择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
CN115103459A (zh) * | 2022-06-17 | 2022-09-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743361B2 (en) | 2017-08-22 |
EP2941060A4 (en) | 2016-05-18 |
EP2941060A1 (en) | 2015-11-04 |
EP2941060B1 (en) | 2019-07-31 |
US20150098429A1 (en) | 2015-04-09 |
WO2014206145A1 (zh) | 2014-12-31 |
JP2015526995A (ja) | 2015-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54114A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EP3108694B1 (en) |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wlan and cellular networks | |
CN109462425B (zh) | 一种波束扫描指示方法及其装置 | |
EP2966932B1 (en) | Wireless fidelity wi-fi access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wi-fi access node | |
JP2015507895A (ja) | 通信干渉処理方法及び無線ルータ | |
CN111885717B (zh) |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2584392B (zh) | 一种无线广播波束覆盖增强方法和装置 | |
US20180310311A1 (en) | Carrier aggreg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on multiple carriers and base station | |
JP6437094B2 (ja) | 発見信号伝送方法、セル発見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230130099A (ko) | Msg3 전송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 |
WO2016000491A1 (zh) | 确定拉远射频单元rru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1919472B (zh) | 用于bwp的随机接入响应 | |
CN114600494A (zh) | 链路质量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
KR20230042715A (ko) | 종단간 QoS 요구사항 정보 분할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측 장치 | |
CN111510951A (zh) |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5835315A (zh) | 资源重选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
US2022026464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control resource se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803454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KR20210088705A (ko) |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312499A (zh) |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其装置 | |
US1172982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 end device with listening capability | |
JPWO2013031164A1 (ja) |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装置を制御するプロセッサ | |
EP2768259B1 (en) |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wireless router | |
CN115314173A (zh) | 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4258058A (zh) |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