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1048A - 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1048A CN104241048A CN201410252142.7A CN201410252142A CN104241048A CN 104241048 A CN104241048 A CN 104241048A CN 201410252142 A CN201410252142 A CN 201410252142A CN 104241048 A CN104241048 A CN 1042410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circuit breaker
- holder
- electromagnetic
- coil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该电磁脱扣装置(90)包括线圈弹簧(98)、第一芯(93)和第二芯(97)。第一芯和第二芯被构造为使得第一芯和第二芯通过线圈弹簧产生的驱策力和通过第一芯产生的电磁力运动以彼此接触以及运动远离彼此。芯保持件(96)支承第二芯。芯保持件包括远端端部(96c)和包括枢转点(96b)的基本端部。当远端端部受到推力时芯保持件绕枢转点枢转。芯保持件枢转以使得当第一芯产生电磁力时第二芯接近第一芯。偏置元件(B)位于芯保持件和第二芯之间,以将第二芯朝着第一芯偏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和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用于当连接电源和负载的电路处于预定电路条件时通过断开触点中断电路(参照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布No.2000-231869)。断路器可为例如塑壳断路器、通地泄漏断路器、过电压断路器、欠电压断路器等。塑壳断路器当检测到由短路或过载引起的故障电流时中断电路。通地泄漏断路器当检测到电流泄漏时中断电路。过电压断路器当电路的电压变得高于预定上限电压时中断电路。欠电压断路器当电路的电压变得低于预定下限电压时中断电路。将不同类型的断路器组合的多功能断路器也是已知的。
一般的断路器包括:开关机构,其将触点闭合和断开;操纵杆,其用于手动地闭合和断开触点;以及电磁脱扣装置,其通过开关机构将触点断开。
869’公布文献的断路器包括电磁脱扣装置。连接杆从电磁脱扣装置的壳体突出。连接杆安装在结合至电磁脱扣装置的断路器的壳体中。当产生故障电压时,电磁脱扣装置使连接杆移动,并使将断路器的中断机构脱扣。电磁脱扣装置包括电磁单元。电磁单元包括:电磁线圈,其围绕卷轴卷绕;第一芯,其延伸穿过卷轴的孔;第二芯,当电流流动通过电磁线圈时,其被吸引至第一芯的磁极;以及线圈弹簧,其驱策第二芯使其远离第一芯的磁极。
当功率被供应至上述电磁脱扣装置中的电磁线圈时,第一芯磁性地吸引第二芯,以使得所述芯彼此毗邻。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第一芯的磁力会不足以确保第二芯克服线圈弹簧的偏置力与之毗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和用于确保第一芯和第二芯的毗邻的断路器。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电磁脱扣装置,该电磁脱扣装置包括:线圈弹簧;第一芯,其插入穿过线圈弹簧;第二芯,其通过线圈弹簧与第一芯分离。第一芯和第二芯被构造为使得第一芯和第二芯通过线圈弹簧产生的驱策力和由第一芯产生的电磁力运动以彼此接触以及运动远离彼此。芯保持件支承第二芯。芯保持件包括远端端部和包括枢转点的基本端部。芯保持件被构造为当远端端部受到推力时绕枢转点枢转,并且芯保持件枢转以使得当第一芯产生电磁力时第二芯接近第一芯。偏置元件位于芯保持件和第二芯之间,以将第二芯朝着第一芯偏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确保第一芯和第二芯的毗邻的电磁脱扣装置。
在特定示例中,偏置元件包括拱形板簧,并且拱形板簧包括与芯保持件接合的两端和朝着第二芯鼓出的弯曲表面。
在特定示例中,芯保持件包括限制第二芯克服施加至第二芯的偏置元件的偏置力的位移的芯位置限制单元。
在特定示例中,偏置元件使第二芯偏置以使得第二芯持续地接触第一芯和芯位置限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在特定示例中,当第二芯运动远离第一芯时,偏置元件使第二芯偏置以使得第二芯接触芯位置限制单元,并且当第二芯接触第一芯时,偏置元件允许第二芯从芯位置限制部分弹性地运动远离。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根据所述一个方面和上述示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接触装置。
在特定示例中,所述断路器包括:操纵杆,其被支承以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ON位置与可动触点运动远离固定触点的OFF位置之间枢转;以及中断机构,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操纵杆,其中,当操纵杆枢转时中断机构使可动触点运动远离第一触点。电磁脱扣装置被构造为当检测到预定电路条件时使可动触点运动远离固定触点。
根据实施例,组合断路器组件包括:第一断路器,其为根据另一方面的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结合到第一断路器。
在特定示例中,断路器的每一个和另外的断路器包括操纵杆,断路器的操纵杆和另外的断路器经由连接杆结合。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清楚,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对当前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的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图中:
图1是断路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OFF状态的断路器的左视图;
图3是OFF状态的断路器的左视图;
图4是电磁脱扣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电磁脱扣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电磁脱扣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电磁脱扣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电磁脱扣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沿着图6中的线9-9截取的电磁脱扣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ON状态的断路器的左视图;
图11是示出发生欠电压脱扣的瞬间的断路器的左视图;
图12是当发生欠电压脱扣时的断路器的左视图;
图13是示出彼此接触的驱动器连接件和芯保持件的示意图;
图14是保持件的左视图;以及
图15是保持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16A和16B示出包括图1的断路器和另外的断路器的组合断路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电磁脱扣装置和包括该电磁脱扣装置的断路器的一个实施例。断路器可以是当电路的电压变得低于预定下限电压时中断电路的欠电压断路器1。欠电压断路器可与不同类型的断路器一起使用,诸如当检测到通过短路或过载引起的故障电流时中断电路的塑壳断路器。
如图1所示,欠电压断路器1可包括壳体10,其包括第一盖盖11和第二盖12。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可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第一盖11的敞开端部11a与第二盖12的敞开端部12a连接,以限定在壳体10中的内部隔间。
图1包括指示欠电压断路器的方向的正交坐标系。还在其它附图中包括相同的正交坐标系。
如图1至图3所示,欠电压断路器包括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终端单元13。终端单元13可布置在欠电压断路器的壳体10中。
操纵杆20、指示器30、中断机构40、电磁脱扣装置90和电路板14布置在壳体10的内部隔间中。电路板14包括励磁电路。操纵杆闸16和指示器窗17形成在壳体10的上表面中。
如图2和图3所示,中断机构40包括协作件41、驱动器连接件50(可动连接件)、止推杆60和闩锁70。壳体10容纳在指示器窗17中指示欠电压断路器的操作条件的指示器30和指示器闩锁80。
操纵杆20包括枢转部分21和操纵杆突起22。枢转部分21绕第一枢转轴18枢转,所述第一枢转轴18可结合至第一盖11或形成在第一盖11上。当操作操纵杆突起22时,操纵杆20绕第一枢转轴18枢转。
连接杆23从平行于第一枢转轴18的操纵杆突起22延伸出来。连接杆23可结合至另一断路器1A的操纵杆20A,以形成如附图16A和图16B所示的组合断路器组件2。因此,连接杆23使欠电压断路器1的操纵杆20与另一断路器1A的操纵杆20A一起枢转。另外,断路器(可为多个)可结合到断路器1和/或另一断路器1A。在示出的示例中,操纵杆突起22当运动远离终端单元13时位于ON位置(闭合位置),并且当运动靠近终端单元13时位于OFF位置(断开位置)。操纵杆20通过例如操纵杆弹簧25持续地被驱策远离ON位置。在以下描述中,其中操纵杆20从图2所示的OFF位置枢转至图9所示的ON位置的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被称作ON方向,并且其中操纵杆20从ON位置枢转至OFF位置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OFF方向。
协作件41被第三枢转轴43可枢转地支承。协作件41保持可为金属杆的协作杆42的一端。协作杆42的另一端通过狭缝12b突出到第二盖12以外,并结合至另一断路器的协作件。
驱动器连接件50、闩锁70和指示器30绕第二枢转轴19枢转。第二枢转轴19包括由壳体10支承的两端。可为线圈弹簧的恢复弹簧55和可为扭力弹簧的恢复弹簧56沿着OFF方向持续地驱策驱动器连接件50。
恢复弹簧55和56各自具有结合至第一盖11的一端和结合至驱动器连接件50的另一端。操纵杆弹簧25沿着OFF方向持续地驱策操纵杆20。可为扭力弹簧的指示器闩锁弹簧83沿着ON方向持续地驱策指示器闩锁80。
止推杆60可以是弯曲为U形的金属圆棒。止推杆60包括操作端61和传递端62。操作端61安装在操纵杆20的连接孔24中。传递端62布置在通过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部件51和闩锁70的闩锁部件71形成的连接孔54中。在这种情况下,止推杆60由闩锁70锁定(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中,止推杆60将操纵杆20的运动传递至驱动器连接件50。
当驱动器连接件50被电磁脱扣装置90驱动时,驱动器连接件50和闩锁70相对于彼此枢转,并打开连接孔54。然后,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运动到连接孔54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止推杆60被从闩锁70释放(未锁定状态)。
第四枢转轴82以枢转方式支承指示器闩锁80。指示器闩锁弹簧83沿着OFF方向持续地驱策指示器闩锁80。指示器闩锁80包括上端81,并且指示器30的下侧包括接合突起32。当指示器闩锁80的上端81接触指示器30的接合突起32时,指示器30沿着OFF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受到限制。指示器30包括限定指示部分31的远端端部,所述指示部分31指示电路条件。指示部分31包括被划分为两个区域的上表面。指示部分的更靠近操纵杆20的那一侧限定了正常区域31a,并且指示部分的远离操纵杆20的那一侧限定了脱扣区域31b。区域31a和31b中的一个从指示器窗17露出。
壳体10容纳电路板14。电磁脱扣装置90安装在电路板14上,以通过将电流供应至电磁线圈92来驱动闩锁70。电路板14包括当检测到故障电压时停止激励电磁脱扣装置90的电磁线圈92的励磁电路。
参照图4和图5,电磁脱扣装置90包括卷轴91、电磁线圈92、固定芯93、间隔件110、保持件96、可动芯97和线圈弹簧98。固定芯93和可动芯97分别用作第一芯和第二芯。
固定芯93可通过磁性材料(铁)的板形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芯93是U形的,并包括第一臂或上臂94以及第二臂或下臂95。下臂95安装在卷轴91的孔中。卷轴91的一端包括入口法兰91a,并且卷轴91的另一端包括出口法兰91b。固定芯93的下臂95包括从卷轴91的出口法兰91b暴露出来的远端端部。线圈弹簧98保持在固定芯93的上臂94上。
如图14和图15所示,保持件96包括芯存储隔间96a和保持件枢转轴96b。芯存储隔间96a成形为容纳可为磁性板的可动芯97。保持件枢转轴96b布置在芯存储隔间96a的一端上。保持件枢转轴96b可被称作枢转点。保持件96可为合成树脂构件。
芯存储隔间96a包括:底壁101,其由细长的四边形板形成;以及第一至第四侧壁102-105,其围绕底壁101,并与底壁101正交地延伸。第一侧壁102基本平行于第二侧壁103。第三侧壁104基本平行于第四侧壁105。第三侧壁104和第四侧壁105基本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正交。
芯存储隔间96a包括开口106。可动芯97通过开口106接触固定芯93的臂94和95。保持件96包括止动板107和108。止动板107和108部分地关闭开口106。在示出的示例中,止动板107和108位于芯存储隔间96a中的开口106的第一部分中。止动板107以与第一侧壁102和第三侧壁104交叉的角度形成。止动板108以与第二侧壁103和第三侧壁104交叉的角度形成。止动板107和108各自与第四侧壁105间隔开。优选地,止动板彼此间隔开以在止动板107和108之间形成狭缝。狭缝成形为容纳固定芯的一个臂(例如,上臂94)。在一个示例中,允许可动芯97通过芯存储隔间96a中的开口106的第二部分接触固定芯93的下臂95,该第二部分是开口106的除第一部分以外的那部分。
保持件枢转轴96b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朝着外侧延伸。保持件枢转轴96b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出口法兰91b支承。保持件96绕着保持件枢转轴96b枢转。这使得可动芯97在可动芯97接触固定芯93的两个臂94和95的远端表面(磁极表面)的位置与可动芯97和固定芯93的两个臂94和95的远端表面(磁极表面)分离的位置之间运动。
参照图6至图8,突起96c从保持件96的远端端部或者保持件96的与保持件枢转轴96b相对的端部突出。当保持件96绕保持件枢转轴96b枢转时,突起96c推送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并使驱动器连接件50沿着ON方向旋转。
参照图15,偏置元件B在保持件96的芯存储隔间96a中布置在可动芯97与底壁101之间。偏置元件B使可动芯97朝着固定芯93偏置。在示出的示例中,偏置元件B是拱形板簧,其包括与芯保持件接合的两个端部和朝着第二芯97鼓出的弯曲表面。
止动板107和108接触由偏置元件B偏置的可动芯97,并限制可动芯97的运动或位移。偏置元件B与止动板107和108协作以限制可动芯97从芯存储隔间96a分离。止动板107和108用作芯位置限制单元。
偏置元件B使可动芯97偏置,以使得可动芯持续地接触止动板107和108或者固定芯93。例如,当可动芯97与固定芯93分离时,偏置元件B使可动芯97偏置,以使得可动芯97接触止动板107和108。当可动芯97接触固定芯93时,偏置元件B允许可动芯97弹性地从止动板107和108运动远离。
参照图8和图9,间隔件110结合至固定芯93,以减小固定芯93的外表面与线圈弹簧98的内部轮廓之间的间隙。间隔件110包括沿着线圈弹簧98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细长部件111和112。在示出的示例中,细长部件111和112是两个彼此面对并沿着固定芯93的上臂94延伸的板。桥接部件113将细长部件111和112连接。桥接部件113与固定芯93的背面93a的接触将间隔件110相对于固定芯93沿着轴向定位。间隔件110的形状和尺寸设为不产生阻碍线圈弹簧98的扩张和收缩的摩擦力。固定芯93的外表面和线圈弹簧98的内部轮廓之间的间隙中的间隔件110的布置防止或限制了线圈弹簧98的扭曲和弯曲。这稳定了线圈弹簧98的驱策力,并稳定了电磁脱扣装置的性能或磁场。
现在将参照图2、图3和图10至图12描述欠电压断路器的操作。将首先描述当从图2的OFF状态切换为图10的ON状态时欠电压断路器的操作。
当操纵杆20沿着ON方向从OFF位置(图2)枢转至ON位置(图10)时,止推杆60推送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部件51并沿着ON方向枢转驱动器连接件50。
将操纵杆20的第一枢转轴18与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连接的直线被称作切换边界线。随着操纵杆20沿着ON方向枢转,当止推杆60的操作端61超出切换边界线时,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在被推动抵靠着接合部件51时停止。这里,操纵杆20和止推杆60保持在ON位置上,并且欠电压断路器保持为ON。
通过闩锁弹簧34枢转的闩锁70枢转至闩锁70接触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的位置。驱动器连接件50推动指示器30的接合部分33。这样使指示器30沿着ON方向枢转并运动至指示复位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指示器闩锁弹簧83驱策指示器闩锁80并使其运动至指示器闩锁30闩锁指示器30的位置。此外,协作件41随着驱动器连接件50枢转而沿着ON方向枢转,并使其它断路器的协作件与协作杆42一起运动。如果在ON状态下电压正常,则励磁电路将电流供应至电磁脱扣装置90的电磁线圈92。这样,将可动芯97吸引至固定芯93。保持件96克服线圈弹簧98的驱策力枢转至ON位置。这样,在保持件96的远端端部的突起96c与驱动器连接件50分离。
现在将描述当从ON状态切换至OFF状态时的欠电压断路器的操作。
当操纵杆20沿着OFF方向从ON位置(图10)枢转至OFF位置(图2)时,止推杆60拉动闩锁70。这样使闩锁70克服闩锁弹簧34的驱策力枢转并朝着上侧打开连接孔54。
驱动器连接件50通过来自恢复弹簧55和56的驱策力沿着操纵杆20的OFF方向枢转,并当运动到与固定至第一盖11的接合孔11b和第二盖12的接合孔12c的限位销99接触时停止。第一盖11的接合孔11b和第二盖12的接合孔12c形成在作为保持件96的与保持件枢转轴96b相对的端部的突起96c附近。驱动器连接件50包括与限位销99接触的远端部分57。远端部分57邻近于推动保持件96的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因此,可限制驱动器连接件50的扩大。限位销99是刚性构件,并具有比例如保持件96的刚度更高的刚度。在优选示例中,保持件96是树脂构件,限位销99是金属构件。因此,虽然通过恢复弹簧55和56驱策的驱动器连接件50接触并推动限位销99,但是消除或减少了限位销99的碎裂或磨损。
闩锁70的突起72克服驱策力推动协作件41并使协作件41沿着OFF方向枢转。闩锁弹簧34驱策指示器30并使指示器30沿着OFF方向枢转。当接合突起32接触指示器闩锁80的上端81时,指示器30停止。这里,指示部分31的正常区域31a从指示器窗17暴露出来。
当驱动器连接件50沿着操纵杆20的OFF方向枢转时,接合突起53将保持件96的远端端部上的突起96c推动至图2所示的位置。如上所述,驱动器连接件50接触限位销99并限制沿着操纵杆20的OFF方向的进一步运动。因此,即使线圈弹簧98使保持件96绕着保持件枢转轴96b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时,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也限制保持件96的枢转。
这里,如图13所示,在保持件96和驱动器连接件50中,位于保持件96上的突起96c的ON方向侧的侧表面S1或接触表面和驱动器连接件50中的接合突起53的远端表面S2彼此接触。这里,侧表面S1和远端表面S2基本彼此平行。此外,表面S1和S2垂直于使保持件96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枢转的线圈弹簧98的驱策力延伸。在图13中,平行于线圈弹簧的驱策力的平面RS与侧表面S1之间的角度θ是90度。
当保持件96在与接合突起53接触的同时被线圈弹簧98驱策时,保持件96被固定,并且可动芯97保持在可动芯97接触固定芯93的磁极表面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偏置元件B将可动芯97朝着固定芯93驱策。这进一步确保了可动芯97接触(毗邻)固定芯93的磁极表面。
现在将描述当电磁脱扣装置90起作用和将欠电压断路器从ON状态(图10)切换为脱扣状态(图12)时的操作。图11示出了发生欠电压脱扣的瞬间。
在ON状态(图10)中,当励磁电路检测到电压低于比额定电压低的预定设定值(欠电压状态)时,励磁电路关闭串联至电磁线圈92的开关,以使欠电压断路器脱扣。
这停止了电流向电磁线圈92的供应,并取消了固定芯93与可动芯97之间的电磁引力。结果,如图11所示,当线圈弹簧98的驱策力使保持件96沿着ON方向枢转时,保持件96的远端端部表面或接触表面96e接触抵靠(abut against)闩锁70以使闩锁70沿着OFF方向枢转。此外,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从闩锁部件71运动远离,并运动到连接孔54之外。
由于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运动到连接孔54之外,如图12所示,因此,不再由止推杆60支承的驱动器连接件50由恢复弹簧55和56驱策并沿着OFF方向枢转至OFF位置。此外,闩锁70的突起72将协作件41朝着上侧推送,并且协作杆42驱动其它断路器的中断机构以使得中断电路断开触点。这样,停止了将电流供应至连接至其它断路器的负载,从而保护了负载装置。保持件96通过线圈弹簧98的偏置力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枢转。然而,恢复弹簧55和56的驱策力设为大于线圈弹簧98的驱策力。因此,当突起96c接触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时,操纵杆20不能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进一步枢转。
当驱动器连接件50通过恢复弹簧55和56的驱策力沿着操纵杆20的OFF方向枢转时,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推动保持件96的突起96c。结果,保持件96沿着操纵杆20的OFF方向从图11所示的位置枢转至图12所示的位置。当驱动器连接件50接触限位销99时,限制了操纵杆20沿着OFF方向的运动。因此,即使保持件96通过线圈弹簧98绕着保持件枢转轴96b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驱动器连接件50的接合突起53也限制了保持件96的枢转。
如图13所示,当保持件96的侧表面S1接触驱动器连接件50的远端表面S2时,侧表面S1平行于远端表面S2。两个表面S1和S2均垂直于使保持件96沿着操纵杆20的ON方向枢转的线圈弹簧98的驱策方向延伸。
当保持件96在与接合突起53接触的同时通过线圈弹簧98被驱策时,保持件96被固定并且可动芯97保持在使可动芯97接触固定芯93的磁极表面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偏置元件B朝着固定芯93驱策可动芯97。这进一步确保了可动芯97接触(毗邻)固定芯93的磁极表面。
保持件96的突起96c推动指示器闩锁80并使其沿着OFF方向枢转(参照图3)以解锁指示器30。当指示器30未锁定时,指示器30受到闩锁弹簧34的驱策力并沿着OFF方向枢转。指示部分31的脱扣区域31b从指示器窗17暴露出来。然后,操纵杆20受到操纵杆弹簧25的驱策力,并沿着OFF方向枢转。当操纵杆到达OFF位置时,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安装在连接孔54中并运动至传递端62与闩锁部件71接合的位置。这里,止推杆60的传递端62安装在由驱动器连接件50和闩锁70围绕的连接孔54中。因此,当操纵杆20沿着ON方向枢转至ON位置时,获得图10所示的状态。
现在将描述实施例的优点。
(1)电磁脱扣装置90包括偏置构件B,其将可动芯97朝着固定芯93偏置。这确保了可动芯97与固定芯93的接触。
(2)在优选示例中,偏置元件B是拱形板簧。板簧可容易地安装在可动芯97与保持件96的芯存储隔间96a之间。此外,板簧使用于容纳可动芯97与保持件96的芯存储隔间96a之间的偏置元件B的空间最小化。当缩小保持件96的尺寸时,这是优选的。
(3)在优选示例中,保持件96包括止动板107和108。止动板107和108与通过偏置元件B偏置的可动芯97接触,并限制可动芯97的运动或位移。
(4)在参考示例中,从保持件96的一部分切割下一树脂板以将可动芯97偏置。在参考示例中,树脂板的偏置力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减小。在优选示例中,保持件96由树脂形成,并且偏置元件B是刚度比保持件96的刚度更高的金属构件。因此,可在长的时间内维持偏置元件B的偏置力。这允许可动芯97和固定芯93在长时间内保持接触。
可如下述修改以上实施例。
止动板107和108的数量和位置可改变。例如,作为开口106的第一部分的替代或除此之外,止动板107和108可布置在开口106的第二部分中。
在以上实施例中,欠电压断路器用作断路器。然而,只要断路器包括电磁脱扣装置90就可使用诸如过电压断路器的其它断路器。
以上描述旨在示出而非限制。例如,上述示例(或者其一个或更多个方面)可彼此结合使用。诸如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浏览以上实施方式之后可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彼此组合以简化本公开。这不应被解释为未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何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此外,本发明的主题内容可在少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特征中找到。因此,本文的权利要求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权利要求项自身可作为一个分离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应该参照权利要求以及所述权利要求使其拥有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确定。
Claims (9)
1.一种电磁脱扣装置,包括:
线圈弹簧;
第一芯,其插入穿过线圈弹簧;
第二芯,其通过线圈弹簧与第一芯分离,其中,第一芯和第二芯被构造为使得第一芯和第二芯通过线圈弹簧产生的驱策力和由第一芯产生的电磁力运动以彼此接触以及运动远离彼此;
芯保持件,其支承第二芯,其中,芯保持件包括远端端部和包括枢转点的基本端部,芯保持件被构造为当远端端部受到推力时绕枢转点枢转,并且芯保持件枢转以使得当第一芯产生电磁力时第二芯接近第一芯;以及
偏置元件,其位于芯保持件和第二芯之间,以将第二芯朝着第一芯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偏置元件包括拱形板簧,并且
拱形板簧包括与芯保持件接合的两端和朝着第二芯鼓出的弯曲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芯保持件包括限制克服施加至第二芯的偏置元件的偏置力的第二芯的位移的芯位置限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偏置元件使第二芯偏置以使得第二芯持续地接触第一芯和芯位置限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芯运动远离第一芯时,偏置元件使第二芯偏置以使得第二芯接触芯位置限制单元,以及
当第二芯接触第一芯时,偏置元件允许第二芯从芯位置限制部分弹性地运动远离。
6.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纵杆,其被支承以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的ON位置与可动触点运动远离固定触点的OFF位置之间枢转;以及
中断机构,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操纵杆,其中,当操纵杆枢转时中断机构使可动触点运动远离第一触点,
其中,电磁脱扣装置被构造为当检测到预定电路条件时使可动触点运动远离固定触点。
8.一种组合断路器组件,包括:
第一断路器,其是根据权利要求6的断路器;
第二断路器,结合到所述第一断路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的每个包括操纵杆;以及
第一和第二断路器的操纵杆经由连接杆结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3032A JP6074720B2 (ja) | 2013-06-11 | 2013-06-11 | 電磁引外装置及び回路遮断器 |
JP2013-123032 | 2013-06-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048A true CN104241048A (zh) | 2014-12-24 |
CN104241048B CN104241048B (zh) | 2017-04-26 |
Family
ID=5214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5214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41048B (zh) | 2013-06-11 | 2014-06-09 | 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74720B2 (zh) |
CN (1) | CN1042410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6990B (zh) * | 2018-08-20 | 2024-03-19 | 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电磁脱扣开关以及断路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1869A (ja) * | 1998-12-10 | 2000-08-22 | Fuji Electric Co Ltd | 回路遮断器 |
CN2562348Y (zh) * | 2002-08-01 | 2003-07-23 | 严洪启 | 断路器的欠电压脱扣器 |
CN1514458A (zh) * | 2002-12-14 | 2004-07-21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用于手动电机起动器的附属设备 |
CN201975350U (zh) * | 2011-04-25 | 2011-09-14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欠压、过压保护功能的小型断路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33787Y2 (zh) * | 1973-05-15 | 1978-08-19 | ||
JPS51130862A (en) * | 1975-05-10 | 1976-11-13 | Fuji Electric Co Ltd | Enclosed electromagnet |
JPS53148168U (zh) * | 1977-04-27 | 1978-11-21 | ||
JPS568048U (zh) * | 1979-06-30 | 1981-01-23 | ||
DE10144440C1 (de) * | 2001-09-06 | 2002-08-29 | Siemens Ag | Schaltkontaktanordnung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r Verstärkung einer zwischen Schaltkontakten wirkenden Kontaktkraft |
JP5971585B2 (ja) * | 2012-04-09 | 2016-08-1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回路遮断器の外部引外し装置 |
JP2014199756A (ja) * | 2013-03-29 | 2014-10-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接点装置及び回路遮断器 |
-
2013
- 2013-06-11 JP JP2013123032A patent/JP60747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6-09 CN CN201410252142.7A patent/CN10424104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1869A (ja) * | 1998-12-10 | 2000-08-22 | Fuji Electric Co Ltd | 回路遮断器 |
CN2562348Y (zh) * | 2002-08-01 | 2003-07-23 | 严洪启 | 断路器的欠电压脱扣器 |
CN1514458A (zh) * | 2002-12-14 | 2004-07-21 | Lg产电株式会社 | 用于手动电机起动器的附属设备 |
CN201975350U (zh) * | 2011-04-25 | 2011-09-14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欠压、过压保护功能的小型断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1048B (zh) | 2017-04-26 |
JP6074720B2 (ja) | 2017-02-08 |
JP2014241226A (ja) | 2014-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37013B1 (en) | Low tripping level circuit breakers, tripping units, and methods | |
JP4127967B2 (ja) | 電子式過負荷継電器のための接点機構 | |
CN103367066B (zh) | 电路断路器的外部解扣装置 | |
JP2009199899A (ja) | 回路遮断器 | |
US20240347304A1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assembly therefor | |
EP2549499A1 (en) |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ip mechanism therefor | |
JP2000164108A (ja) | 回路遮断器 | |
CN104241056A (zh) | 触头装置和断路器 | |
JP6658360B2 (ja) | 漏電遮断器 | |
CN104241048A (zh) | 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 |
CN103367062B (zh) | 电路断路器的外部解扣装置 | |
CN104078289A (zh) | 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 | |
CN104241047A (zh) | 电磁脱扣装置和断路器 | |
US7515022B2 (en) | Circuit breaker common trip lever | |
JP5215268B2 (ja) | 遮断器 | |
CN104241041A (zh) | 断路器 | |
US7248135B2 (en) | Contact arm with 90 degree offset | |
JP4994804B2 (ja) | 回路遮断器 | |
JP2018190694A (ja) | 漏電遮断器 | |
US7449983B2 (en) | Circuit breaker common inter-phase link | |
JP4372596B2 (ja) | ブレーカ | |
CN105027251A (zh) | 触点装置以及电路断路器 | |
US7205871B1 (en) | Circuit breaker intermediate lat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