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9510A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29510A CN104229510A CN201410287650.9A CN201410287650A CN104229510A CN 104229510 A CN104229510 A CN 104229510A CN 201410287650 A CN201410287650 A CN 201410287650A CN 104229510 A CN104229510 A CN 1042295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limiting unit
- pickup roller
- width
- throughput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4—Fixed or adjustable stops or gau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34—Article-retaining devices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15—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reciprocating and rotatable in one direction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2—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absence of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包括送出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的供纸部,其用于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供纸装置包括配置在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附近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第一限制部被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外侧,对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第二限制部被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侧,对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因为具备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外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以不仅能够供给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对于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供给。
Description
通过参照援引2013年6月2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31580号和2014年3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43395号的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纸装置、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例如设置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供给载置于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的供纸装置、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的一个例子在2002年9月11日提出申请而被公开的日本特开2002-255363号公报[B65H1/04](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专利文献1中的供纸装置包括将积载在原稿供纸托盘上的原稿送出至分离辊的搓纸辊(供纸部)。此外,在搓纸辊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设置有用于在积载原稿时进行遮挡以使得原稿不被压入分离辊的开闭器(限制部)。该开闭器(shutter)在搓纸辊的两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其转动被与搓纸辊下降时同步地脱离的阻止部件所限制。
近年来,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它们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期望不仅能够对应A4用纸和A3用纸等的通常使用的普通宽度的用纸(第一宽度用纸),而且还能够对应名片和明信片等的与第一宽度用纸相比尺寸小的窄幅用纸(第二宽度用纸)。因此,在供纸装置也被要求能够恰当地供给第二宽度用纸的功能。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通常使用的第一宽度用纸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有限制部,对于与第一宽度用纸相比为窄幅的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限制并未予以考虑。因此,不能恰当地供纸第二宽度用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供纸装置、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在供给通常使用的A4用纸等第一宽度用纸的基础上还能够恰当地供给名片等第二宽度用纸的供纸装置、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结构。
第一发明的供纸装置,其是供给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包括:将被载置在上述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第一限制部,其设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的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且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外侧,对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第一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和第二限制部,其设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的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且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侧,对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宽度比第一宽度用纸的宽度窄的第二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第一发明中,供纸装置是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自动地供纸的装置,例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供纸装置包括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在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用纸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附近用于防止用纸的意外的进入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第一限制部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对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移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第二限制部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内侧,对宽度比第一宽度用纸的宽度窄的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第一发明,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外侧配置有第一限制部,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侧配置有第二限制部,因此能够对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也恰当地进行限制,不仅能够供给第一宽度用纸而且能够恰当地供给第二宽度用纸。
第二发明从属于第一发明,供纸部是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搓纸辊,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分别在搓纸辊待机时限制用纸的移动,在搓纸辊动作时解除该限制。
在第二发明中,供纸部是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搓纸辊,对供纸辊送出用纸。而且,第一限制部在搓纸辊待机时、即用纸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时,限制第一宽度用纸的移动,在搓纸辊动作时、即利用搓纸辊送出第一宽度用纸时,解除第一宽度用纸的移动限制。另一方面,第二限制部在搓纸辊待机时限制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在搓纸辊动作时解除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限制。
第三发明包括在搓纸辊动作时进行位移的位移部,通过位移部的位移来解除利用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进行的用纸的移动的限制。
在第三发明中,包括在搓纸辊动作时进行位移、即、使其位置变化的位移部(在实施例中为卡止部或抵接部)。而且,利用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进行的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在搓纸辊动作时通过位移部进行位移而被解除。
第四发明从属于第三发明,进一步包括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且将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一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外,并且第二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在第一限制部设置有用于与搓纸辊的动作联动地限制或解除用纸的移动的、与位移部卡合的卡合机构,将第一限制部与第二限制部一体地连结,使该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该第一限制部的动作联动。
在第四发明中,进一步包括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将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即,搓纸辊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搓纸辊保持部件支承。第一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外,第二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而且,在第一限制部设置有与位移部卡合的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在搓纸辊待机时限制用纸的移动,在搓纸辊动作时,解除用纸的移动限制。此外,第二限制部与第一限制部一体地连结,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第一限制部的动作联动。
根据第四发明,不在第二限制部设置用于使与搓纸辊的动作联动的卡合机构,就能够使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搓纸辊的动作联动。由此,能够简化第二限制部的形状,因此在搓纸辊保持部件内的有限的空间也能够配置第二限制部。即,不使装置大型化或复杂化就能够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侧恰当地配置第二限制部。
第五发明从属于第三发明,进一步包括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且将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一限制部配置在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外,并且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内,将第一限制部与第二限制部一体地连结,使该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该第一限制部的动作联动,在搓纸辊动作时,第一限制部被位移部按压而位移,由此解除用纸的移动的限制。
在第五发明中,进一步包括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将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即,搓纸辊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搓纸辊保持部件支承。第一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外,第二限制部配置在搓纸辊保持部件的与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内。而且,在搓纸辊动作时,第一限制部被位移部按压而位移,由此第一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外,通过将第一限制部与第二限制部连结为一体,与第一限制部的位移(动作)联动,第二限制部也位移,在搓纸辊动作时,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也被解除。
根据第五发明,在第二限制部不设置用于与搓纸辊的动作联动的卡合机构,就能够使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搓纸辊的动作联动。由此,能够简化第二限制部的形状,因此在搓纸辊保持部件内的有限的空间也能够配置第二限制部。
第六发明从属于第一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供纸部的单侧(一侧)。
在第六发明中,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一起被配置在搓纸辊等供纸部的单侧、即一侧。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七发明从属于第一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第一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与第二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相比向用纸输送方向倾斜。
在第七发明中,第一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与第二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相比向用纸输送方向大幅倾斜。由此,即使容易卷曲的第一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进行供纸。此外,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宽度用纸。
第八发明从属于第一至第七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第一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被配置为与第二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相比位于用纸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在第八发明中,第一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与第二限制部的与用纸抵接的部分相比配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由此,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第一宽度用纸先与第一限制部接触,因此能够确保对第一宽度用纸的限制性能。
第九发明从属于第一至第八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第一限制部的高度被设定为比第二限制部的高度高。
在第九发明中,第一限制部的高度(从用纸载置托盘突出的高度)被设定为比第二限制部的高度高。由此,即使容易卷曲的第一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进行限制。
第十发明是具备第一至第九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第十发明中,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包括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用于在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防止用纸意外进入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等。
根据第十发明,能够获得与第一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不仅对于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对于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进行供纸。
第十一发明是具备第十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第十一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为复合机,包括复合机主体和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供纸装置包括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用于在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防止用纸意外进入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等。
根据第十一发明,能够获得与第十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不仅对于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对于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进行供纸。
本发明的上述的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能够从参照附图进行的后述的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而进一步令人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图解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供纸装置供纸口部分,搓纸辊上升后的状态的图解图。
图4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所具备的搓纸辊和供纸辊的结构的图解图。
图5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具备的用纸载置托盘的下部部分和限制部件的结构的图解图。
图6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具备的限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具备的限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图1的供纸装置具备的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的位置关系的图解图。
图9是表示在图1的供纸装置供纸口部分,搓纸辊下降后的状态的图解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装置具备的限制部件及其周边部分的图解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限制部件的侧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引导部的侧面图。
图13是图10的供纸装置具备的限制部件及其周边部分,是概略地表示搓纸辊下降后的状态的图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纸装置10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如详细情况后述的那样,供纸装置10包括用纸载置托盘44、搓纸辊50、供纸辊52、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等,自动地对图像读取装置34逐张供给被载置于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用纸(原稿)。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说明对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复合机100应用供纸装置10的例子。
首先,对复合机100的结构进行概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机100包括复合机主体12、图像读取装置14和供纸装置10。在复合机主体12内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对复合机100的各部位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0。控制部20包括CPU和存储器等,根据对触摸面板和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部22的输入操作,向复合机100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使复合机100执行各种动作。
此外,在复合机主体12内置有图像形成部24,该图像形成部24包括曝光单元、感光体鼓、带电器、显影装置和定影辊等。图像形成部24在从供纸盒26等输送来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并将已经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排出至排出托盘28。作为用于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使用由图像读取部32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和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等。
此外,图像读取装置14包括筐体30,该筐体30在上表面具有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原稿载置台30a。在筐体30内,设置有具备光源、多个反射镜、成像透镜和线传感器等的图像读取部32。图像读取部32利用光源将原稿表面曝光,利用多个反射镜将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而且利用成像透镜使反射光在线传感器(linesensor)的光接收元件(受光元件)成像。在线传感器中,检测在光接收元件成像的反射光的亮度和色度,生成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线传感器,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和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即可。
另外,图像读取部32以与图像读取位置34相对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在读取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从供纸装置10被输送的原稿从图像读取位置34通过时,读取该原稿表面的图像,取得其图像数据。此外,在读取被载置在筐体30的上表面的原稿载置台30a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在原稿载置台30a的下方移动光源和反射镜等,读取该原稿表面的图像,取得其图像数据。
此外,在图像读取载置14的原稿载置台30a,通过铰链开闭自如地安装有原稿按压盖36。供纸装置10设置在该原稿按压盖(platencover、原稿盖)36。
以下,适当地参照图2~图9,对供纸装置1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中的“上游”和“下游”是指原稿输送方向(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如图2所示,供纸装置10是将用于读取图像的原稿(用纸)从用纸载置托盘44经由图像读取位置34连续地输送至排纸托盘46的装置,其包括形成其外壳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壳40。在主体壳40的上部,形成有供纸口42,以从供纸口42底面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用纸载置托盘44。用纸载置托盘44包括上游部分44a、中游部分44b和下游部分44c,上游部分44a形成为板状,中游部分44b和下游部分44c形成为壳状。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上游部分44a通过向宽度方向延伸的开闭支点44d相对于中游部分4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通过使该上游部分44a旋转而开闭供纸口42。此外,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中游部分44b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在宽度方向移动的一对侧引导件48。侧引导件48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从两侧进行限制而进行排列。
如图2~图4所示,在主体箱40内且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的上方,设置有搓纸辊50,该搓纸辊50作为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而发挥作用。在搓纸辊50的下游侧设置有供纸辊52和操纵部54,以覆盖搓纸辊50和供纸辊52的上方和周围的方式设置有搓纸辊保持部件56。在该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侧壁的一方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卡止部58。卡止部58在搓纸辊50待机时(上升时),与后述的第一限制部76的卡合部80卡合(接合),限制第一限制部76的转动。此外,卡止部58在搓纸辊50动作时(下降时)作为进行位移的位移部发挥作用,在搓纸辊50动作时,卡止部58使位置发生变化,由此解除卡止部58与第一限制部76的卡合部80的卡合。
使供纸辊52旋转的旋转轴60被支承于主体壳40的侧壁,搓纸辊56以能够在上下方向转动(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旋转轴60。此外,使搓纸辊50旋转的旋转轴62被支承于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侧壁。即,搓纸辊50被搓纸辊保持部件56以能够绕供纸辊52的旋转轴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而且,在供给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之前,搓纸辊保持部件56向上方转动,由此搓纸辊50上升,搓纸辊50和搓纸辊保持部件56被保持在作为被载置的原稿(用纸)的上表面与搓纸辊50相分离的状态的待机位置(参照图3)。此外,在供给原稿时,搓纸辊保持部件56向下方转动,由此搓纸辊50下降,搓纸辊50和搓纸辊保持部件56移动至作为被载置的原稿的上表面与搓纸辊50接触而能够进行原稿的送出的状态的动作位置(参照图9)。另外,搓纸辊50通过被传递来自供纸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而与供纸辊52一起被旋转驱动。
返回图2,在供纸辊52的下游侧,设置有多个输送辊64和排纸辊66,在主体壳40内,形成有从供纸口42经由图像读取位置34延伸至排纸口68的原稿输送路径70。此外,在排纸口68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纸托盘46。
此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设置有放置检测部件72和限制部件74。放置检测部件72是用于检测原稿已经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部件。当放置检测部件72通过原稿的前端抵接而向前方(原稿输送方向)转动时,光传感器等将此检测为用纸载置状态。
限制部件74是在原稿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时,为了防止原稿意外进入供纸辊52而在搓纸辊50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用于限制原稿向下游侧的移动的部件。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以不仅能够对应A4用纸、A3用纸、B4用纸和B3用纸等通常使用的普通宽度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还能够合适地对应名片和明信片等的与第一宽度用纸相比为尺寸小的窄幅的第二宽度用纸的方式构成限制部件74。另外,供纸位置是指搓纸辊50与原稿相接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5~图8所示,限制部件74包括配置在搓纸辊50的轴向的一端侧(单侧)的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第一限制部76向下游侧以规定角度倾斜,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的通过区域W(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例如以用纸载置托盘44的宽度方向中央为中心的宽度为91mm的范围。参照图5)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且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外。
在该第一限制部76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合部80,该卡合部80与在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外侧面形成的卡止部58卡合,在卡合部80的下方形成有切口部82。
另一方面,第二限制部78包括第一片78a和第二片78b,配置在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且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宽度内,该第一片78a在与第一限制部76相比更下游侧大幅倾斜,该第二片78b从第一片78a的前端向上方弯曲且向大致铅垂上方延伸。此外,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与第一限制部76相比位于更下游侧的位置。而且,第二限制部78的高度与第一限制部76的高度相比设定得更低,在搓纸辊50下降时,第二限制部78纳入搓纸辊保持部件56内。
如图6所示,第一限制部76的基端部和第二限制部78的基端部通过圆筒状的连结部84连结,在连结部84设置有向与各限制部76、78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锤部86。在连结部84内插通被支承于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的侧壁的支承轴88,限制部件74被该支承轴8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即,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能够以支承轴88为支点进行转动。在没有来自其它处的力起作用时,锤部86由于其自重而下降,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成为立起的状态。在该立起状态,如从图5和图8能够非常明白的那样,第一限制部76的上部和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成为从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即,第一限制部76的上部和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成为与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抵接的抵接部分。
另外,改变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的倾斜角度是因为成为限制对象的用纸的不同。即,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与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相比较薄,容易卷曲,因此以即使容易卷曲的第一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进行供纸的方式将第一限制部76向原稿输送方向倾斜。另一方面,限制比较厚、不易卷曲的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以向大致铅垂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可靠地限制第二宽度用纸的意外的进入。此外,将第一限制部76的高度(从用纸载置托盘44突出的高度)设定得比第二限制部78的高度高是为了使即使卷曲的第一宽度用纸也可靠地与第一限制部76抵接,可靠地限制第一宽度用纸的意外的进入。另一方面,关于限制不易卷曲的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第二限制部78,通过将高度抑制得低,恰当地纳入搓纸辊保持部件56内。而且,通过将第一限制部76与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相比配置在上游侧,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第一宽度用纸先与第一限制部76接触,因此限制性能得到确保。
在这样的供纸装置10中,在用纸载置托盘44载置原稿时,搓纸辊50被保持在上升位置(待机位置)(参照图3)。此时,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卡止部58与第一限制部76的卡合部80成为卡合状态,第一限制部76在立起状态被卡止部58限制其旋转。此外,因为第一限制部76的转动被限制,所以与第一限制部76连结为一体的第二限制部78也在立起状态被限制其转动。
而且,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载置有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的情况下,第一宽度用纸抵接在与第二限制部78相比配置在上游侧的第一限制部76,由此,第一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第一宽度用纸被排列。另一方面,在用纸载置托盘44载置有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情况下,第二宽度用纸抵接在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的第二限制部78(第二片78b),由此,第二宽度用纸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第二宽度用纸被排列。
这样,在本第一实施例中,不仅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也被恰当地限制。
此外,在供给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并读取图像时,如图9所示,搓纸辊50被旋转驱动,并且搓纸辊保持部件56向下方转动,搓纸辊50移动至下降位置(动作位置)。此时,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卡止部58来到第一限制部76的切口部82的高度位置,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卡止部58与第一限制部76的卡合部80的卡合被解除。即,因为卡止部58来到能够通过切口部82的位置,所以第一限制部76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此外,用于第一限制部76成为能够转动,被第一限制部76限制转动的第二限制部78也被解除限制,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即,在搓纸辊50下降时,伴随卡止部(位移部)58的位移,通过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进行的原稿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在利用搓纸辊50从用纸载置托盘44送出(被拾取)第一宽度用纸时,第一限制部76被第一宽度用纸按压,向前方转动,并且第二限制部78也随之向前方转动,第一宽度用纸被送出至供纸辊52。另一方面,在利用搓纸辊50从用纸载置托盘44送出第二宽度用纸时,第二限制部78被第二宽度用纸按压,向前方转动,并且第一限制部76也随之向前方转动,第二宽度用纸被送出至供纸辊52。
这样,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原稿送出时的、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限制的解除也被恰当地进行。
被搓纸辊50送出至供纸辊52的原稿被供纸辊52和多个输送辊64输送至图像读取位置34。而且,在图像读取位置34上被输送的期间内,通过图像读取装置14的图像读取部32读取图像。从图像读取位置34通过的原稿被输送辊64和排纸辊66引导至排纸口68,被排出至排纸托盘46上。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外侧配置第一限制部76,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配置第二限制部78,因此不仅移向第一宽度用纸而且移向名片等第二宽度用纸的下游侧的移动也能够恰当地被限制,能够防止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意外地进入供纸辊52。即,不仅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被供纸。
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限制部76和搓纸辊保持部件56设置有卡合机构,即卡止部58、卡合部80和切口部82,该卡合机构在搓纸辊50待机时(上升时),限制第一限制部76的转动(即限制原稿的移动),在搓纸辊50动作时(下降时),使第一限制部76能够转动(即解除原稿的移动限制)。此外,关于第二限制部78,通过连结部84与第一限制部76连结为一体,与第一限制部76的动作联动。即,在配置于容易确保空间的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外部的第一限制部76设置与卡止部(位移部)58卡合的卡合机构,通过使第二限制部78的动作与该第一限制部76的动作联动,在第二限制部78不设置用于与搓纸辊50的上下移动联动的卡合机构,就能够使利用第二限制部78进行的原稿移动的限制和解除与搓纸辊50的上下移动联动。由此,能够简化第二限制部78的形状,因此在搓纸辊保持部件56内的有限的空间也能够配置第二限制部78。即,不将装置大型化或复杂化就能够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恰当地配置第二限制部78。
进一步,因为将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b以向大致铅垂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可靠地执行原稿移动的限制,还能够将第二限制部78的高度设定得低。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此外,因为将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一起配置在搓纸辊50的单侧,所以由此也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由向下游侧大幅倾斜的第一片78a和向大致铅垂上方延伸的第二片78b形成第二限制部78,但是第二限制部7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将第二限制部78形成为从连结部84以同样的倾斜角度延伸的平板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二限制部78与第一限制部76相比向下游侧大幅倾斜,使第一限制部76与原稿(第一宽度用纸)的抵接位置为与第二限制部78与原稿(第二宽度用纸)的抵接位置相比的下游侧即可。由此,使得原稿的限制性能得到提高。不过,并不一定将第一限制部76配置在与第二限制部78相比的上游侧,还能够将第一限制部76与第二限制部78平行地配置。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0~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装置10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送出原稿时,使限制部件74(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向原稿输送方向转动,但是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使限制部件74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以下,参照图10~图13,对第二实施例的供纸装置10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号码,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限制部件74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限制部件74包括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第一限制部76包括向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第一片76a和从第一片76a的前端向下游侧弯曲、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第二片76b。而且,第一限制部76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且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外。此外,在第一限制部76的第一片76a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后述的拉拽部件90的一端的短圆柱状的安装部92。
第二限制部78包括向下游侧倾斜的第一片78c和从第一片78c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向大致铅垂上方延伸的第二片78d和从第二片78d的前端向下游侧弯曲、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第三片78e。而且,第二限制部78配置在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且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宽度内。此外,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d和第三片78e与第一限制部76相比配置在更下游侧。进一步,第二限制部78的高度设定得比第一限制部76的高度低。
此外,第一限制部76的基端部和第二限制部78的基端部通过圆柱状的连结部84连结。在连结部84的第一限制部76侧的端部,设置有向原稿输送方向延伸的旋转支承轴94,限制部件74被该旋转支承轴94以能够在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支承。即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能够以旋转支承轴94为支点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此外,在第一限制部76的安装部92,连接拉拽部件90的一端,该拉拽部件90为弹簧等的弹性部件,在限制部件74被作用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方向(拉拽部件90侧)拉拽的力。进一步,限制部件74被未图示的保持机构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保持。此外,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设置有引导限制部件74的连结部84的第二限制部78侧的端部的引导部96。引导部96包括以沿着连结部84的端部的侧面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壁和连结这些纵壁的下端彼此的底壁。不过,限制部件74也可以以连结部84的第一限制部76侧的端部为支点转动。即,也可以在第二限制部78侧设置旋转支承轴94和拉拽部件90等,在第一限制部76侧设置引导部96。
而且,在没有来自其它处的力对限制部件74起作用时,由于拉拽部件90的张力对限制部件74起作用,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在上方位置成为立起的状态。在该上方位置的立起状态下,如从图10和图11能够非常明白的那样,第一限制部76的第一片76a和第二片76b以及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d和第三片78e成为从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
此外,在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侧壁的一方,与第一限制部7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平板状的抵接部98。该抵接部98在作为搓纸辊50动作时(下降时)进行位移的位移部发挥作用。而且,在搓纸辊50动作时,抵接部98将第一限制部76的第二片76b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压,由此,使第一限制部76(乃至整个限制部件74)向下方位置位移。
在这样的供纸装置10中,在用纸载置托盘44载置原稿时,搓纸辊50被保持在上升位置(待机位置)。此时,搓纸辊保持部件56的抵接部98不将第一限制部76按下,因此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成为在上方位置立起的状态(参照图10)。
而且,在用纸载置托盘44载置有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的情况下,主要是第一宽度用纸与第一限制部76的第一片76a抵接。此时,第一限制部76被向原稿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旋转支承轴94以能够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此外,第一限制部76的第一片76a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第一宽度用纸与第一限制部76的第一片76a抵接,第一限制部76也不转动。因此,在搓纸辊50处于待机位置时,第一宽度用纸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被第一限制部76恰当地限制并且第一宽度用纸被排列。
另一方面,在用纸载置托盘44载置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情况下,第二宽度用纸与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d抵接。此时,与上述第一限制部76的情况相同,即使第二宽度用纸与向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d抵接,第二限制部78也不转动。因此,在搓纸辊50处于待机位置时,第二宽度用纸的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被第二限制部78恰当地限制并且第二宽度用纸被排列。
此外,如图13所示,在供给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上的原稿并读取图像时,搓纸辊保持部件56被转向下方,搓纸辊50移动至下降位置(动作位置)。此时,抵接部98与第一限制部76的第二片76b抵接,将第一限制部76向下按,由此第一限制部76位移至下方位置。此外,通过连结部84,与第一限制部76成为一体的第二限制部78也位移至下方位置。即,整个限制部件74位移至下方位置,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在下方位置成为立起的状态。在该下方位置的立起状态下,第一限制部76的第二片76b和第二限制部78的第三片78e成为从用纸载置托盘44的下游部分44c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
而且,在利用搓纸辊50从用纸载置托盘44送出第一宽度用纸时,第一限制部76的第二片76b被第一宽度用纸按向前方(原稿输送方向)。此时,因为第一限制部76的第二片76b向下游侧倾斜,在原稿输送方向上对第二片76b施加的力还向下方起作用。由于该向下方起作用的力,第一限制部76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此外,第二限制部78也随之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第一宽度用纸被送出至供纸辊52。另一方面,在利用搓纸辊50从用纸载置托盘44送出第二宽度用纸时,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e被第一宽度用纸向原稿输送方向按压。此时,与上述的第一限制部76的情况相同,因为第二限制部78的第二片78e向下游侧倾斜,在原稿输送方向上对第二片78e施加的力还向下方起作用。由此,第二限制部78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并且第一限制部76也随之向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第二宽度用纸被送出至供纸辊52。
即,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在搓纸辊50动作时,第一限制部76被按压在抵接部(位移部)98而位移,由此解除第一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此外,通过将第一限制部76与第二限制部78连结为一体,第二限制部78与第一限制部76的位移(动作)联动,也发生位移,在搓纸辊50动作时,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也被解除。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也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外侧配置第一限制部76,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配置第二限制部78,因此不仅移向第一宽度用纸而且移向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的下游侧的移动也能够恰当地被限制,能够防止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意外地进入供纸辊52。即,不仅对于A4用纸等的第一宽度用纸而且对于名片等的第二宽度用纸也能够恰当地被供纸。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搓纸辊50动作时,第一限制部76被按压于抵接部98而位移,由此解除利用第一限制部76进行的第一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与其联动地也解除利用第二限制部78进行的第二宽度用纸的移动的限制。因此,在第二限制部78不设置用于与搓纸辊50的动作联动的卡合机构(接合机构),就能够使第二限制部78的动作与搓纸辊50的动作联动。由此,能够简化第二限制部78的形状,因此,能够将第二限制部78恰当地配置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内侧。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从装置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将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一并配置在搓纸辊50的单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在搓纸辊50的轴向的一端侧设置第一限制部76,在另一端侧设置第二限制部78。
[第三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纸装置10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将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仅配置在搓纸辊50的单侧,在本第三实施例中,将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分别设置于搓纸辊50的两侧,这方面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即,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搓纸辊50的两侧,在与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设置第一限制部76,在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的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内侧设置第二限制部78。由此,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分别在与原稿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与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抵接而被限制。关于其它结构,因为能够采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例,虽然将装置小型化的效果小,但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宽度用纸和第二宽度用纸意外地进入供纸辊52。另外,还能够仅将第一限制部76和第二限制部78的任一方设置在搓纸辊50的两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第一限制部76与第二限制部78一体化而联动,但是第一限制部76与第二限制部78并不一定一体地形成。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在第二限制部78设置用于与搓纸辊50的上下移动联动的卡合机构或转动限制单元。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在待机时上升、在动作时下降的搓纸辊50用作将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还能够将在待机时下降、在动作时上升的即待机位置与动作位置上下颠倒的搓纸辊50用作供纸部。此外,还能够代替搓纸辊50使用D型辊等作为供纸部。
进一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供纸部(搓纸辊50)配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随之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也被设定于宽度方向中央部,但是在供纸部配置在用纸载置托盘44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情况下,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W也被设定于宽度方向端部。
进一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读取图像的用纸(原稿)进行输送(即,将供纸装置10应用于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供纸装置10还能够应用于从手动托盘和供纸盒等供给印刷图像的用纸(记录纸)的机构。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供纸装置10应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24的复合机主体12与图像读取装置14形成为一体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0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具备供纸装置10的图像读取装置14作为个别独立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14例如将读取到的图像发送至与网络连接的个人电脑和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等。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图示,但是其仅是作为图解和一个例子使用,明显不应该理解为一种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添付的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和各变形例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分别能够相互组合而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供纸装置,其供给被载置在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该供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载置在所述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用纸送出的供纸部;
第一限制部,其在用纸输送方向上的所述供纸部的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且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外侧,对载置在所述用纸载置托盘上的第一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和
第二限制部,其在所述用纸输送方向上的所述供纸部的所述供纸位置的下游侧附近且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宽度用纸通过区域的内侧,对载置在所述用纸载置托盘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用纸的宽度窄的第二宽度用纸向输送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部是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的搓纸辊,
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分别在所述搓纸辊待机时限制所述用纸的移动,在所述搓纸辊动作时解除该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搓纸辊动作时进行位移的位移部,
通过所述位移部的位移来解除利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进行的所述用纸的移动的限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且将所述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
所述第一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外,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内,
在所述第一限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搓纸辊的动作联动地限制或解除所述用纸的移动的、与所述位移部卡合的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第二限制部一体地连结,使该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该第一限制部的动作联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搓纸辊保持部件,该搓纸辊保持部件以能够在待机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且将所述搓纸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
所述第一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外,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搓纸辊保持部件的宽度内,
将所述第一限制部与所述第二限制部一体地连结,使该第二限制部的动作与该第一限制部的动作联动,在所述搓纸辊动作时,所述第一限制部被所述位移部按压而位移,由此解除所述用纸的移动的限制。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被配置在所述供纸部的单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的与所述用纸的抵接部分形成为与所述第二限制部的与所述用纸的抵接部分相比向所述用纸输送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的与所述用纸的抵接部分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制部的与所述用纸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所述用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高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高度高。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73786.2A CN109941786B (zh) | 2013-06-24 | 2014-06-24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31580 | 2013-06-24 | ||
JP2013131580 | 2013-06-24 | ||
JP2014043395A JP6348733B2 (ja) | 2013-06-24 | 2014-03-06 | 給紙装置、給紙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43395 | 2014-03-0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3786.2A Division CN109941786B (zh) | 2013-06-24 | 2014-06-24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29510A true CN104229510A (zh) | 2014-12-24 |
Family
ID=5211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3786.2A Active CN109941786B (zh) | 2013-06-24 | 2014-06-24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201410287650.9A Pending CN104229510A (zh) | 2013-06-24 | 2014-06-24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3786.2A Active CN109941786B (zh) | 2013-06-24 | 2014-06-24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266691B2 (zh) |
JP (1) | JP6348733B2 (zh) |
CN (2) | CN1099417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99262B (zh) * | 2014-08-08 | 2018-04-27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挡纸机构、进纸部、图像形成设备及进纸方法 |
TWI560128B (en) * | 2014-12-15 | 2016-12-01 | Avision Inc | Sheet-feeding device with multistage stop arms |
JP6790627B2 (ja) * | 2016-09-09 | 2020-11-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62976B2 (ja) * | 2017-03-22 | 2021-04-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9194116A (ja) * | 2018-05-02 | 2019-11-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7564994B2 (ja) * | 2020-11-05 | 2024-10-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3572A1 (en) * | 2000-09-21 | 2002-03-21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Paper feeder |
CN1359841A (zh) * | 2000-12-19 | 2002-07-24 |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 供纸机和具有该供纸机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 |
CN1797225A (zh) * | 2004-12-22 | 2006-07-05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及供纸装置 |
US20070158898A1 (en) * | 2006-01-07 | 2007-07-12 | Ming-Te Hung | Sheet-feeding apparatus with a paper stopper |
TW200829497A (en) * | 2007-01-11 | 2008-07-16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Sheet-feeding apparatus |
US20100123283A1 (en) * | 2008-11-18 | 2010-05-20 | Yuji Hayakaw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or and sheet feeding method |
CN101441428B (zh) * | 2007-11-21 | 2011-06-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10140347A1 (en) * | 2009-12-16 | 2011-06-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616588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薄片体提供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20217700A1 (en) * | 2011-02-28 | 2012-08-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2206785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101778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原稿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202935975U (zh) * | 2011-08-08 | 2013-05-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 |
CN102092594B (zh) * | 2009-12-15 | 2015-11-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片材构件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36709A (en) * | 1979-06-29 | 1980-12-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artridge sheet feed attachment |
JP2002255363A (ja) | 2001-03-02 | 2002-09-11 | Murata Mach Ltd | 給紙装置 |
JP3741068B2 (ja) * | 2002-03-29 | 2006-02-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449024B1 (ko) * | 2002-09-09 | 2004-09-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용지 진입각도 가변부를 갖는 사무기기의 급지장치 |
US7128317B2 (en) * | 2004-09-10 | 2006-10-3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oveable media dam |
JP4643486B2 (ja) * | 2006-03-31 | 2011-03-02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TWI290098B (en) | 2006-07-17 | 2007-11-21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
US7665725B2 (en) * | 2007-01-22 | 2010-02-23 | Xerox Corporation | Registration gate for multi sheet inserter tray |
JP5587080B2 (ja) | 2010-07-22 | 2014-09-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40911B2 (ja) * | 2010-10-25 | 2015-07-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8308159B1 (en) * | 2011-09-23 | 2012-11-13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planed media aligner |
JP5823454B2 (ja) * | 2013-07-25 | 2015-11-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3-06 JP JP2014043395A patent/JP63487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23 US US14/311,391 patent/US92666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6-24 CN CN201910073786.2A patent/CN10994178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24 CN CN201410287650.9A patent/CN104229510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1-15 US US14/996,620 patent/US9493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13 US US15/292,786 patent/US107108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3572A1 (en) * | 2000-09-21 | 2002-03-21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Paper feeder |
CN1359841A (zh) * | 2000-12-19 | 2002-07-24 |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 供纸机和具有该供纸机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 |
CN1797225A (zh) * | 2004-12-22 | 2006-07-05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及供纸装置 |
US20070158898A1 (en) * | 2006-01-07 | 2007-07-12 | Ming-Te Hung | Sheet-feeding apparatus with a paper stopper |
TW200829497A (en) * | 2007-01-11 | 2008-07-16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Sheet-feeding apparatus |
CN101441428B (zh) * | 2007-11-21 | 2011-06-0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00123283A1 (en) * | 2008-11-18 | 2010-05-20 | Yuji Hayakaw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or and sheet feeding method |
CN102092594B (zh) * | 2009-12-15 | 2015-11-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片材构件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US20110140347A1 (en) * | 2009-12-16 | 2011-06-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616588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薄片体提供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20217700A1 (en) * | 2011-02-28 | 2012-08-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2206785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202935975U (zh) * | 2011-08-08 | 2013-05-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 |
CN103101778A (zh) * | 2011-11-15 | 2013-05-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原稿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10830B2 (en) | 2020-07-14 |
US20140374984A1 (en) | 2014-12-25 |
JP2015027913A (ja) | 2015-02-12 |
CN109941786A (zh) | 2019-06-28 |
US9493317B2 (en) | 2016-11-15 |
CN109941786B (zh) | 2020-12-25 |
JP6348733B2 (ja) | 2018-06-27 |
US9266691B2 (en) | 2016-02-23 |
US20170029229A1 (en) | 2017-02-02 |
US20160130099A1 (en) | 2016-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9510A (zh) |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7533882B2 (en) |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 |
US7758042B2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20273B2 (en) | A4-size scanner having function of scanning A3 document and scanning method thereof | |
US7516958B2 (en) | Auto document feeder | |
CN102730466B (zh) | 片材输送装置 | |
KR101330736B1 (ko) | 화상형성장치 | |
US7980549B2 (en) |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18203529A (ja) | 積載装置、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05388720A (zh) | 手动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手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24026841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30286770A1 (en) | Document conveying device | |
US918272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885596B2 (en) | Document or sheet material feeder | |
KR100561373B1 (ko) | 양면 스캐닝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EP2910505B1 (en) | Sheet load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loader, and image reader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loader | |
JP70305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097966B (zh) | 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8955844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CN110775668B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JP6670343B2 (ja) | 給紙装置、給紙装置を備える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117388A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 |
US948736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paper conveyance assembly | |
US8251363B2 (en) | Image reader | |
US20240359940A1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