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0502B - 多通道移液器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移液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90502B CN103990502B CN201310757368.8A CN201310757368A CN103990502B CN 103990502 B CN103990502 B CN 103990502B CN 201310757368 A CN201310757368 A CN 201310757368A CN 103990502 B CN103990502 B CN 1039905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ing
- out punch
- adapter
- parts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B01L3/0279—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co-operating with positive ejection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05—Metering of fl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8—Ergonomic or safety aspects of handling devices
- B01L2200/087—Ergonomic aspe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基体;夹紧移液器吸头的接管;带挤压腔和挤压机构的挤压装置,挤压腔与接管的连接孔连接;使挤压机构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作用于接管和基体的第一弹簧件,接管能克服其向上移动;具有止挡位置的止挡件,在该位置中接管向下突出于止挡件;第一弹簧件使接管朝止挡件移动至移液器吸头碰到止挡件;使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松开的、在基体上的顶出装置,它包括顶出器、接触件和使顶出器向下移动碰到止挡件并用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的驱动装置;顶出器向下移动时,第一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之后,第二接触件追随第一接触件,首先第一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然后第二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夹紧移液器吸头用的多个接管(“附件”)和从所述接管顶出移液器吸头用的顶出装置的多通道移液器。
背景技术
移液器尤其在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和其他实验室中用来定量给入液体。液体在移液器吸头中通过尖端孔吸取和输出。在空气垫移液器上,用于空气的挤压装置集成在该移液器中,并通过接管的连接孔与移液器吸头连通连接。借助于该挤压装置可使气垫移动,使得在移液器吸头中吸取液体并由移液器吸头排出。该挤压装置多数是缸,所述缸带有可在其中移动的活塞。
该移液器吸头可松开地与接管连接,以此它们在使用之后可以更换新的移液器吸头。以此避免下次定量给入时发生污染。一次性使用的移液器吸头经济地由塑料制成。
接管用来保持移液器吸头,亦称“工作锥”,相对于外壳或者其他基体往往是锥形或圆柱形的凸起。移液器吸头以套插孔上的与此相配的密封座夹紧在接管上。这可以通过把带有接管的移液器压入在支座中提供的移液器吸头的套插孔中实现,而不必抓握移液器吸头。
为了避免用户与被污染的移液器吸头接触,移液器具有带有驱动装置和顶出器的顶出装置。通过操作驱动装置,顶出器这样移动,即它从接管上松开移液器吸头,而操作者不必抓握移液器吸头。驱动装置往往具有这样的机构,该机构必须借助于按钮操作,以便从接管上顶出移液器吸头。作为替代方案,驱动装置具有电动机,电动机可以通过操作按钮来控制,以便从接管上顶出移液器吸头。尤其是在手动移液器上,即,使用时操作者可能用一只或两只手握持并操作的移液器。移液器在作为手动驱动的移液器的设计方案中具有借助于定量按钮可手动驱动的用于挤压装置的机购,而在作为电子移液器的设计方案中,移液器具有借助于可用电的定量按钮控制的用于挤压装置的驱动电机。
在固定地夹紧在接管上的移液器吸头上,从接管顶出移液器吸头相当费力。
多通道移液器用来同时从一个或多个容器吸取液体或向一个或多个容器输出液体。多通道移液器经常用来处理微量滴定板,它具有多个布置成阵列的容器。为此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多个在相同的高度上并排平行设置成一行的接管,所述接管的通孔各自与单独的挤压装置或者共同挤压装置连接。为了与微量滴定板常用的带有96(=8x12)个容器的规格相适配,多通道移液器往往具有八个或者十二个接管。多个挤压装置或共同的挤压装置在手动驱动的多通道移液器上与机械的驱动装置连接,而在电子的多通道移液器上与驱动电机连接。另外,已知带有顶出器的多通道移液器,所述顶出器用一个直线的止挡件从接管上顶出全部移液器吸头,并为此具有可以手动驱动的驱动机构。在从多通道移液器的接管上顶出多个移液器吸头时所消耗的力明显地大于单通道移液器,在单通道移液器中只从接管上顶出一个移液器吸头。
已知一种多通道移液器,为了减少顶出移液器吸头所消耗的力,顶出器不是构造成带有直线的止挡元件,而是带有阶梯的止挡元件。在该多通道移液器中,各台阶依次碰到移液器吸头上,使得只须施加顶出同时与顶出器的阶梯接触的移液器吸头所需要的力。以此降低了顶出移液器吸头所要施加的最大的力。阶梯状的止挡元件实现了移液器吸头在多通道移液器接管上不同的插入高度。在插入高度不同时,并非所有同时插在多通道移液器的接管上的移液器吸头都达到微量滴定板的底部。
DE 10 2004 003 433B4描述了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它通过限制把移液器吸头夹紧到接管上的力,降低操作顶出装置所消耗的力。为此该多通道移液器有一个基体、多个突出于基体的可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基体上用于套插移液器吸头的接管、固定地与接管连接的挤压装置和弹簧,通过所述弹簧使该挤压装置支承在基体上。给受弹簧作用的接管配设止挡,当接管没有朝弹簧受载时,该接管越过该止挡轴向突出。用于使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松开的顶出装置具有分配给接管的顶出器,其中接管和顶出器可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止挡也可以是顶出器。此外,该多通道移液器还具有与顶出器和/或接管作用连接的驱动装置,用以使顶出器和接管相对移动。
当带有接管的多通道移液器插入多个移液器吸头的套插孔时,向弹簧中引入夹紧力。若该夹紧力超过确定的数值,则弹簧弹性变形,直至夹紧在接管上的移液器吸头碰到止挡为止。一旦移液器吸头贴靠在止挡件上,则移液器吸头不再能继续套插到接管上。由此限制了移液器吸头的夹紧力。该弹簧这样设计和在必要时预紧,使得恰好在移液器吸头以希望的夹紧力安装在接管上时,移液器吸头贴靠在止挡件上。该夹紧力确定成使得该移液器吸头可靠地配合或密封在接管上。
这种已知的移液器防止出现妨碍该移液器吸头顶出的高夹紧力。但是,在顶出时必须克服使移液器吸头可靠地配合在和密封在接管上所需要的夹紧力。总体上要施加的顶出力大,因为必须同时推开多个移液器吸头。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它进一步减小操作顶出装置所消耗的力。
该任务通过一种多通道移液器解决。
按照本发明的多通道移液器具有:
●一个基体,
●多个平行地并排设置成一行接管,所述接管从基体突出、在其纵向上移动地支承在基体上,用以夹紧移液器吸头,
●至少一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带有挤压腔和可在挤压腔中移动的挤压机构,其中所述挤压腔与接管中的连接孔连接,以便空气通过连接孔在接管下端部中的开口喷出或吸入,
●与挤压机构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使挤压机构在挤压腔中移动,
●作用在接管和基体上的第一弹簧件,其中该接管可以克服第一弹簧件的弹簧作用从初始位置沿其纵向向上移动,
●至少一个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具有止挡位置,如果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多个止挡件,则这些止挡件在止挡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在该止挡位置中,接管从止挡件向下突出,
●其中第一弹簧件设计成,使接管能够由通过夹紧移液器吸头而施加在接管上的确定的夹紧力以这样的程度向处于止挡位置的止挡件移动,使得该移液器吸头触碰到止挡件,以及
●用于使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松开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具有接触件的顶出器、用于将顶出器在接管的纵向上可以移动地支承基体的装置,和与顶出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构造成,使顶出器在接管的纵向上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以便利用接触件将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推开,在初始位置中,该移液器吸头直至触碰到处于止挡位置中止挡件之前都能夹紧在该接管上,
●其中顶出器在不同的顶出器部件上具有接触件并且构造成,使得在顶出器向下移动时,至少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之后,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追随第一接触件,以便首先用第一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然后用第二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
在按照本发明的多通道移液器中,这样来限制移液器吸头的夹紧力,即,该接管通过在夹紧移液器吸头时作用在接管上的夹紧力朝所述至少一个止挡件移动,直至移液器吸头触碰到处于确定的止挡件位置中的止挡件为止。如果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多个止挡件,则这些止挡件在止挡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第一弹簧件设计成,使得当达到确定的夹紧力时,该移液器吸头触碰止挡件。所述夹紧力优选选择成,使得移液器吸头可靠且密封地配合在接管上。避免了在顶出移液器吸头时必须克服的高夹紧力。在该多通道移液器中,采用带有按阶梯设置的止挡件的顶出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几何形状有利于实现移液器吸头不同的插入高度,不同的插入高度伴随不同的夹紧力。按照本发明的多通道移液器仍实现了以确定的夹紧力夹紧多个移液器吸头并降低了用于顶出移液器吸头的最大的力。为此,该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在不同的顶出器部件上的多个接触件。在套插移液器吸头时,所有接触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位置中,所述初始位置使得所有移液器吸头都以确定的夹紧力夹紧在接管上,直至它们触碰止挡件为止。顶出器构造成,使得顶出器向下移动时至少在第一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之后,第二接触件追随第一接触件。结果是,首先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被第一接触件从接管上推开,并此后才由第二接触件将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推开。由此在按照本发明的多通道移液器中,用于顶出移液器吸头的最大力也降低。多通道移液器优选仅在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上具有第一和第二接触件。此外,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设计方案,多于两个的顶出器部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件,其中另一个(例如第三)顶出器部件的接触件至少在它碰到移液器吸头之后,才追随前一个(例如,第二)顶出器部件的接触件。
多通道移液器优选具有相同构成的接管,这些接管在其初始位置中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接管优选在形状和尺寸方面构造成相同的。此外,多通道移液器的各第一弹簧件优选设计成相同的。此外,当接管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弹簧件优选预紧。挤压装置优选是缸-活塞装置,其中挤压腔是缸,而挤压机构是能在缸内移动的活塞。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设计方案,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是盘状的,第一接触件是至少一个水平地从第一顶出器部件下边缘突出的第一板条,所述第一板条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而第二接触件是至少一个水平地从第二顶出器部件的下边缘突出的第二板条,所述第二板条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通孔,接管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通过盘状的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和构造成板条的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可以向第一接触件坐靠的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上和在第二接触件接下来坐靠的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上施加顶出力。通过这个设计方案,顶出器可以安置在多通道移液器的狭窄的盒形的移液器下部件(也称为“输出头”)内。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顶出器有与该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其中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通过用于在接管的纵向上进行引导的装置相对于彼此移动地引导,第一顶出器部件的第一接触件与第二顶出器部件的第二接触件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而且第一带动装置设置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上,而第二带动装置设置在第二顶出器部件上,它们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彼此隔开,并且在顶出器向下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相对于彼此的移动沿所述用于引导的装置相向运动,以便在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彼此触碰时,使第二顶出器部件与第一顶出器部件同步地向下移动。
在初始位置中,顶出器的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彼此隔开距离。顶出器向下移动时,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可以在接管的纵向上彼此相对移动。这些顶出器部件相对于彼此的移动由于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的相碰受到限制。当在顶出器向下移动时第一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第二接触件首先被移液器吸头阻止进一步向下移动。因此只有第一顶出器部件进一步向下移动,并将移液器吸头从附件上推开。此时第一顶出器部件相对于第二顶出器部件移动,直至第一带动装置碰到第二带动装置为止。此后第一顶出器部件向下带动第二顶出器部件,它利用第二接触件将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推开。因此,依次地从接管上顶出多个移液器吸头或者多组移液器吸头,并减小了用于顶出移液器吸头的最大力。
在该设计方案中,各接触件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由此,各接触件可同时用作止挡件。根据另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各接触件同时是止挡件并且各接触件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占据止挡位置。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为0.1至3mm,优选0.5至1.5mm。该距离足以通过顶出器依次顶出不同的移液器吸头或不同组的移液器吸头,而不会明显地加大顶出行程。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该第一顶出器部件在其下边缘上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在两个侧边缘上具有第一引导件,第二顶出器部件插入第一顶出器部件的第一凹部中并且可以在两个侧边缘上的第二引导件上在第一顶出器部件的第一引导件上在接管的纵向上移动。这里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优选时板状的。通过第二顶出器部件在第一凹部的两个侧边缘上的引导确保了,第二顶出器部件能容易地相对于第一顶出器部件移动。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第一带动装置由所述凹部的上边缘形成,而第二带动装置由第二顶出器部件的上边缘形成。第二顶出器部件可以移动到所述凹部中,直至它以其上边缘碰到凹部的上边缘为止。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通过连接装置保持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上,所述连接装置在接管的纵向上具有间隙。通过该连接装置,第二顶出器部件防丢失地与第一顶出器部件连接,从而第二顶出器部件不能从多通道移液器的下侧上松开。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该连接件是卡扣连接件。顶出器部件通过(卡扣)连接件实现的连接有利于装配。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卡扣连接件具有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上的圈环和在第二顶出器部件上的带以在接管的纵向上的间隙嵌入圈环的卡扣钩,反之亦然。在卡扣连接件中可以特别简单和可靠地建立卡扣连接。
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优选分别由刚性材料制成。此外,它们优选由塑料制成,更为优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
在具有可彼此相对移动地引导的顶出器部件的顶出器的一个替代设计方案中,顶出器具有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和至少部分地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而且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第一顶出器部件以第一接触件的和第二顶出器以第二接触件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当各顶出器部件以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时,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首先将移液器吸头从接管上推开,而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首先被移液器吸头挡住,并被弹性压缩。只有当压缩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力升高到能顶出贴靠在第二接触件上的移液器吸头时,移液器吸头才被顶出。由此也减小了顶出移液器吸头的最大力。
由于接触件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它们同时可用作止挡件。根据另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接触件同时是止挡件并在顶出器的初始位置中占据止挡位置。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在两侧例如通过狭缝或间隙与第一顶出器部件隔开。在该设计方案中,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弹性压缩不会由于在第二顶出器部件的两个纵向侧上与第一顶出器部件连接而受到妨碍。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整个是弹性的。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仅在一个或多个部段中软弹性的,而其余部分是刚性的。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软弹性的部段优选与第二接触件平行延伸,由此在第二接触件压向移液器吸头的上端时第二顶出器部件被弹性压缩。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弹性变形集中在第二顶出器部件的软弹性的部段上。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第二接触件是第二顶出器部件的软弹性的部段。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第二接触件在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刚性部段上构成,而第二顶出器部件与第二接触件隔开距离地具有软弹性部段。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通过软弹性的部段与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连接或支持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上。这里,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在第二顶出器部件的软弹性的部段下方的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刚性部段通过用于引导的装置在接管的纵向上可移动地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上引导。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刚性部段在两个侧边缘上的第二引导件上在接管的纵向上可移动地在第一顶出器部件第一引导件上引导。
在带有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和至少部分地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的多通道移液器中,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设置在第一顶出器部件下边缘上的凹部中,在第二顶出器部件的上边缘上通过软弹性的部段固定地与凹部的上边缘连接。
可选地,根据一个设计方案,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在其上边缘上通过卡扣连接或其他可松开或不可松开的连接与第一顶出器部件连接。
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优选由刚性的塑料制成和/或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整个或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制成。此外,第一顶出器部件优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和/或该第二顶出器部件整个或至少部分地由热塑弹性体、硅橡胶弹性体或胶乳制成。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部分地由热塑性塑料制成。具有至少一个软弹性的部段和至少一个刚性部段的第二顶出器部件优选由两种不同的塑料组分用双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法制造。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第二顶出器部件通过一个软弹性的部段与第一顶出器部件连接。固定地彼此连接的第二和第一顶出器部件可以用双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法制造。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用于可移动地支承顶出器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顶出器中的在接管的纵向上延伸的引导缝,和至少一个嵌入引导缝中、固定地与基体连接的引导件。引导件优选是嵌入引导缝中的销、肋或者其他凸起。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顶出器在初始位置中以第一和第二接触件或另一个顶出器部件贴靠在固定地设置在基体上的对应止挡件上,所述对应止挡件防止顶出器进一步向上移动。由此确保,顶出器不能越过其初始位置进一步向上移动。当接触件同时也是止挡件时,对应止挡件支承顶出器,使得接触件设置在止挡位置中。附带地或替代地,顶出器的初始位置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中的引导缝和嵌入引导缝中的销、肋或其他凸起限定,所述销、肋或其他凸起在初始位置中贴靠在引导缝的下端上。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对应止挡件是刚性的。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对应止挡件是基体的带有第三通孔的下壁部,接管穿过所述壁部向下突出,并且接触件在初始位置中在下面贴靠在所述壁部上。对应止挡件尤其可以由多通道移液器的外壳的下壁部形成。在夹紧移液器吸头时可以向所述下壁部和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中引入高的力。
在多通道移液器的一个替代方案中,顶出器的接触件同时是止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件与顶出器的接触件分开地形成。止挡件在所述确定的止挡位置中固定地设置在基体上。止挡件由基体的下壁部形成,所述壁部具有第三通孔,接管穿过这些第三通孔向下突出。下壁部只延伸到一条与所有接管相交的水平线为止,使得第三通孔只部分地包围接管。例如,第三通孔只包围接管一半,或到一个在中心与所有接管相交的水平直线为止(包围接管)。在下壁部旁,顶出器以其接触件至少设置在与下壁部相同的高度上。接触件优选具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它们在一侧部分地包围接管。当顶出器处于初始位置中时,移液器吸头可夹紧在接管上,直至它们碰到止挡件为止。为了顶出移液器吸头,顶出器向下移动,从而首先是第一止挡件和此后是第二止挡件,以及必要时此后还有另外的止挡件从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在该设计方案中,顶出器可以构造成具有刚性地按阶梯状设置的止挡件。替代地,顶出器可以具有可以彼此相对移动地引导的顶出器部件或刚性和软弹性的顶出器部件。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顶出器可以克服作用在顶出器和基体上的第二弹簧件的弹簧作用向下移动。当顶出器处于初始位置中时,第二弹簧件优选预紧。通过第二弹簧件,顶出器在顶出之后自动返回初始位置。按照一个替代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具有用于可松开地将顶出器保持在初始位置中的装置。所述用于可松开地保持的装置例如是将顶出器保持在初始位置中的卡锁装置。顶出器例如通过将移液器吸头夹紧在接管上可以由移液器吸头从下面的终端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用于可松开地保持的装置将顶出器固定保持在初始位置。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可借助于第一接触件从其上推开移液器吸头的接管数目等于可借助于第二接触件从其上推开移液器吸头的接管数目。在这样的分配时,顶出力均匀地分布在第一顶出器部件和第二顶出器部件上。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具有任意数目的接管,用于同时保持任意数目的移液器吸头。多通道移液器优选有八个接管或十二个接管。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八的多倍个接管或十二的多倍个接管。多通道移液器的接管优选并排设置在一行中。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有多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接管行。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借助于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可从分别从四个接管或分别从6个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这个多通道移液器同时可以保持共八个移液器吸头或者十二移液器吸头。这对于广泛使用的微量滴定板一起使用是有利的,所述微量滴定板具有八行和十二列凹部。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借助于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可以分别从少于四个接管或分别从多于6个接管推开移液器吸头。这些设计方案尤其优选可以是具有小于八个接管或多于十二个接管的多通道移液器。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是手动移液器,即操作者在使用时可以用一只或两只手握住和操作的移液器。
第一驱动装置在手动驱动的移液器中是机械式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优选有定量按钮和在下面从定量按钮突出的推杆,所述推杆在下端部与挤压装置的挤压机构连接或能与其耦合。多通道移液器是固定容积移液器或具有可调的定量容积的移液器。在固定容积移液器中,通过推杆圆周上环绕的凸缘或其他凸起碰到上止挡和下止挡上来限制推杆的行程,所述止挡在基体上的位置是不可调的。在具有可调定量容积的移液器中,至少两个止挡件之一在基体中的位置是可调的。为了使上止挡移动,多通道移液器优选具有可旋入与基体固定连接的螺母内的螺杆。推杆穿过螺杆的通道,而螺杆的下端面形成用于推杆的凸缘的上止挡。
在多通道移液器作为手动驱动的多通道移液器的设计方案中,第二驱动装置可借助于第一驱动装置的定量按钮操作。定量行程和超行程之后,在定量按钮的顶出行程中顶出移液器吸头。这个设计方案使得可以通过操作相同的按钮实现定量供给和顶出移液器吸头(所谓的“单按钮操作”)。
根据另一个设计方案,多通道移液器有带有顶出按钮的第二驱动装置,顶出按钮与定量按钮分开地构成(所谓的“双按钮操作”)。例如在DE 10 2004 003 433B4中记载了这样构成的手动驱动的多通道移液器。在此方面这里引用DE 10 2004 003 433B4,其内容由此包括在本申请中。
在设计成电子移液器时,多通道移液器具有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与挤压机构之间的传动装置,以及驱动电机的电子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带有电的定量按钮。多通道移液器的第二驱动装置例如如DE 10 2004 003433B4所记载的那样构成。在此方面这里引用DE10 2004 003 433B4,其内容由此包括在本申请中。
多通道移液器优选具有包括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的移液器上部件和包括挤压腔和顶出器的输出头。移液器上部件和输出头优选可松开地彼此连接。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移液器上部件和输出头的装置例如如DE 10 2004 003 433B4所记载的那样构成成。在此方面这里引用DE 10 2004 003 433B4,其内容由此包括在本申请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以正视图示出单按钮操作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输出头部分剖开;
图2以后视图示出相同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输出头部分剖开;
图3以放大的正视图示出相同的多通道移液器的顶出器;
图4以放大的后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
图5以放大的仰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
图6以从前面和侧面倾斜观察的透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
图7以正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其中两个顶出器部件的带动装置彼此贴靠;
图8以正视图示出分解成其顶出器部件的相同的顶出器;
图9以部分剖开的放大正视图示出相同的多通道移液器的输出头;
图10以部分剖开的放大正视图示出在操作顶出器时相同的输出头;
图11以正视图示出双按钮操作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输出头部分剖开;
图12以后视图示出相同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输出头部分剖开;
图13以放大正视图示出可选的顶出器,它带有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
图14以放大后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
图15以放大正视图示出另一个可选的顶出器,它带有部分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以及
图16以放大后视图示出相同的顶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表述“上”和“下”,“在相同的高度上”以及“水平”和“竖直”涉及多通道移液器这样的定向,其中,夹紧在接管上的移液器吸头竖直地并以尖端孔向下定向,以便从设置在其下的容器吸入液体或将液体排出到容器中。
所有实施例都涉及这样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的接触件同时又是止挡件。接触件在下文中称为止挡件。
根据图1和2,多通道移液器1.1具有带有壳体上部件3的移液器上部件2和带有壳体下部件5的移液器下部件4。壳体上部件3成形为把手或手柄状的。壳体下部件5基本上具有扁平箱体的形状。壳体上部件3和壳体下部件5共同形成基体。
移液器上部件2包括用于挤压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6和用于顶出器的第二驱动装置7。
第一驱动装置6包括在上面从壳体上部件3突出的和设置成可沿纵向在壳体上部件中移动的定量按钮8。定量按钮8在下面与推杆9耦合,推杆在圆周上有环形的凸缘10。推杆9可以通过操作定量按钮8在其纵向上克服壳体上部件中的复位弹簧11的作用而移动。
推杆9的移动通过上止挡12和下止挡13限制。上止挡12可沿壳体上部件3的纵向调整。定量按钮8通过传动装置14与上止挡12耦合,使得可以通过旋转定量按钮8在壳体上部件3的纵向上调整上止挡12。
下止挡13由弹簧装置15保持在壳体上部件3内。弹簧装置15(也称为“超行程弹簧”)使得在凸缘10碰到下止挡13之后在消耗的力增大的情况下推杆9可以进一步向下移动,以便完成超行程和顶出行程。
另外,在壳体上部件3中还设置传递装置16,它在顶出行程中把推杆9向下的移动向下传递给设置在壳体上部件3下端部上的顶出套筒17的移动。
壳体上部件3在下端部上具有空心圆柱形的容纳部18,移液器下部件4的套筒形的保持件可以通过下端部中的导入孔19插入容纳部。移液器上部件2在容纳部18上具有用于可松开地与移液器下部件4连接的装置20。顶出套筒17相对于容纳部18同心设置,而且从导入孔19的下边缘向下突出。在没有按压定量按钮8时,推杆9的下端从上面伸入容纳部18。
根据图1、2和9、10,移液器下部件4包括壳体下部件5,所述壳体下部件由前部的壳体壳状部和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1、22形成,所述前部的壳体壳状部和后部的壳体壳状部在一个垂直平面中拼装在一起。在壳体下部件5中将八个平行的缸-活塞装置23设置在一行中。每个缸-活塞装置23具有一个缸24,活塞25沉入所述缸中。
每个缸24都在下面与一个接管26一体地连接成一个定量构件27,所述接管向下逐渐变细。每个接管26都有一个连接孔28,连接孔在上面与缸24的内腔连接并且在下面通入接管26下端部中的孔29中,活塞25能在所述内腔中移动。
每个定量构件27在接管26和缸24之间具有一个环绕的凸起30。
定量构件27的环绕的凸起30支承在壳体下部件5的水平的下壁部32中的第三通孔31的上边缘上。缸24进一步向上穿过壳体下部件5的水平支承板34的第四通孔33。
在每个缸24上引导一个设计成螺旋弹簧的第一弹簧件35,该第一弹簧件在下面支承在环绕的凸起30上,而在上面支承在支承板34的下侧上。
活塞25在活塞杆36的上端部具有活塞盘37。活塞盘保持在水平定向的横梁39的活塞盘座38内。横梁39在上面具有一个竖直直立的杆件40,所述杆件在上端部上具有用于移液器上部件2的推杆9的下端部的接触面。
套筒形的保持件41向上从壳体下部件5突出,杆件40穿过保持件延伸。保持件41具有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的第二装置42,该第二装置与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移液器上部件2的第一装置20可松开地连接。
移液器下部件4的上述构件保持在前部的壳体壳状部21内。
另外,移液器下部件4还包括顶出器43。根据图3至9,顶出器43具有板状的基本上矩形的第一顶出器部件44,所述第一顶出器部件在两个上角部上具有斜面45、46。第一顶出器部件44在直线的下边缘47上具有设置在中央的矩形的第一凹部48。第一顶出器部件44在下边缘45上在凹部48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一止挡件49、50,所述第一止挡件由水平定向的第一板条形成,所述第一板条具有第一通孔51、52,所述第一通孔朝第一止挡件49、50的前边缘53、54打开。
另外,第一顶出器部件44有多个平行的引导缝55,它们垂直于其下边缘47定向。
第一顶出器部件44在第一凹部48的第一上边缘56在中央处具有向下突出的圈环57,所述圈环具有伸长的矩形圈环孔58。
杆形式的操作件59从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上边缘56突出,所述操作件具有平坦的与第一顶出器部件正面平齐的正面和相对于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背面大致圆柱形地向前隆起的背面。在向前隆起的背面上,操作件59具有沿纵向延伸的槽60,所述槽在上面由第一支座61限定。
操作件59在上面有两个突出的条状的传递件62,所述传递件在水平剖面内为空心圆柱形的。
在第一凹部48内插入板状的第二顶出器部件63。第二顶出器部件63在下边缘64上具有通过第二板条形成的第二止挡件65,所述第二板条具有朝第二板条的前边缘67敞开的第二通孔66。在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第二上边缘68上在中央处存在小的第二凹部69,在第二凹部69下方与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正面连接的卡扣钩70突出于第二凹部。
第一凹部48的第一上边缘是第一带动装置56,而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第二上边缘是第二带动装置68。当第一止挡件49、50和第二止挡件65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时,在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56、68之间存在例如约为0.75mm的间隙71。在这个位置中卡扣钩70贴靠在圈环孔58的下边缘上。
第二顶出器部件63在两个侧边缘上分别具有一个纵向槽72、73。第一顶出器部件44以第一凹部48的两个侧边缘74、75嵌入两个纵向槽72、73内。
顶出器43在壳体下部件5的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内在肋部76上引导,所述肋部从壳体下部件5的后壁77的内侧突出。肋部76嵌入引导缝55内。
操作件59以传递件62穿过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的水平上壁部79中的弧形缝隙78。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的后壁77具有向外拱起的后壁部分,操作件59以其向前拱起的侧面插入所述后壁部分中。后壁77在内侧在向外拱起的范围内具有第二支座。在第二支座和操作件59的第一支座61之间,在槽60中在预紧下保持构造成螺旋弹簧的第二弹簧件82,所述第二弹簧件对顶出器43加载,使得肋部76贴靠在引导缝55的下端部上。
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的两个侧壁83、84在内侧具有小的突出的截止件86,所述截止件略微突出于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侧边缘。第一顶出器部件44具有两个小的侧凹部87、88。第一顶出器部件44以侧凹部87、88套插在截止件86上,并且由第二弹簧件82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截止件85、86在侧凹部44的下方贴靠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上。
因此,顶出器在上面保持在缝隙78中,而在下面由截止件85、86保持在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内。
当前部的壳体壳状部21和后部的壳体壳状部22组装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止挡件49、50、65在下面贴在壳体下部件5的下壁部32上,而传递件62在外面贴在保持件41上。
移液器上部件2和移液器下部件4的组装状态下,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装置20、42彼此可松开地连接。推杆9下面贴靠在杆件40的上端部上。顶出套筒17贴在传递件62的上端部上。
多通道移液器1.1可以按以下方法使用:
必要时借助于定量按钮8调节定量容积。
另外,多通道移液器1.1用接管26插入在支座上提供的移液器吸头89的插入孔中。这里顶出器43的第一和第二止挡件49、50、65在止挡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上,如图1、2和9所示。通过夹紧力第一弹簧件35被压缩,直至移液器吸头89在下面贴靠在第一和第二止挡件49、50、65上。此后,带有夹紧的移液器吸头的多通道移液器1.1被提起,而接管26返回图1、2和9的初始位置中。
接着,按压定量按钮8,直至在凸缘10碰到下止挡13上时能感觉到阻力增大为止。这时,推杆9通过杆件40和横梁39使活塞25克服第一弹簧件35的作用向下移动,使得来自移液器吸头的空气被挤出。接着,将各移液器吸头同时浸入容器中,此后放开定量按钮8。复位弹簧11使推杆9返回初始位置,而第一弹簧件35使活塞25返回初始位置。由此将液体从容器吸入移液器吸头89。
为了输出吸入的液体,将移液器吸头89对准其他容器。接着按压定量按钮8,直至凸缘10碰到下止挡13。通过继续克服弹簧装置15的作用按压定量按钮8,首先完成用于余量输出的超行程。由于在顶出行程开始时第二弹簧件82的作用,使用者基于阻力的进一步增大会感觉到超行程结束。通过继续压入定量按钮8而实现顶出行程,在顶出行程中传递装置16使顶出套筒17向下移动。这里,顶出套筒17使传递件62向下移动,而顶出器43克服第二弹簧件82的作用被向下推压。
当顶出器43以止挡件49、50、65碰到移液器吸头89时,在第二顶出器部件63下面的附件上的移液器吸头89阻止第二顶出器部件63继续向下移动。在继续操作定量按钮8时,只有第一顶出器部件44进一步向下移到,并把外侧两组移液器吸头89从第一止挡件49、50下面的接管26上推开。最后,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56、68)彼此相碰,由此第二顶出器部件63也进一步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止挡件65把设置在其下面的中间组的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推开。图10表示顶出器43开始推开中间组。
在松开定量按钮8之后,复位弹簧11通过推杆9推压定量按钮8。根据一个设计方案,复位弹簧11还将传递装置16和顶出套筒17压回上面的位置。可选地,传递装置16具有自己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使传递装置16和顶出套筒17移动回到上面的位置。弹簧装置15也重新返回其初始状态。第二弹簧件82使顶出器43移动返回图1、2和9的初始位置。
图11和12的多通道移液器1.2与前面所述的多通道移液器的区别在于,它们具有双按钮操作。对于双按钮操作,定量按钮8只控制液体的吸取和输出,而附加的顶出按钮90则控制顶出器43。为此,多通道移液器1.2在上端部具有从壳体上部件3向上突出的顶出按钮90,顶出按钮在下面与可在壳体纵向上移动的顶出杆91连接。顶出杆91又在下面与顶出套筒17连接。
顶出弹簧92作用在顶出杆91上或作用在顶出按钮90和壳体上部件3中的一个固定点上,使得能克服顶出弹簧92的作用按下顶出按钮90。
这种多通道移液器1.2的操纵与上述多通道移液器1.1的操纵的区别仅在于,要顶出移液器吸头89必须按下顶出按钮90。
以此,顶出套筒17向下移动,由此顶出器43的传递件62向下移动。
松开顶出按钮90之后,顶出弹簧92使顶出按钮90和顶出杆91回到上面的初始位置。另外,第二弹簧件82使输出头4中的顶出器43回到初始位置。
图13和14的顶出器43.1与上述顶出器43的区别在于,在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第二上边缘68上由软弹性材料注塑形成带状的部段93.1。带状的部段93.1以其上边缘贴靠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第一上边缘56上。在这种布置中,第二顶出器部件63由卡扣到圈环57中的卡扣钩70无间隙地保持。
和前面所述的顶出器43相同,顶出器43.1可装入前面所述的多通道移液器1.1,1.2内。在把移液器吸头89插在接管26上和从其中推开时,顶出器43.1的的作用和顶出器43相同。顶出移液器吸头时,首先在移液器吸头89上在上直方向上压缩带状的部段93.1,直至在带状的部段93.1中作用的弹簧力高到足以将中间组的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推开为止。这里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板状的下部段94以纵向槽72、73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侧边缘74、75上被引导(根据图5)。
图14和15的顶出器43.2与顶出器43的区别在于,第二顶出器部件63在下边缘64上具有由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状的部段93.2。带状的部段93.2可以释放第二通孔66,从而接管26可以穿过第二通孔66。带状的部段93.2形成第二止挡件65,同时形成第二接触件。此外,第二顶出器部件63与第一顶出器部件44一体地构成。
顶出器43.2和顶出器43一样可以装入多通道移液器1.1、1.2。把移液器吸头89套插到接管26上和从其接管上推开时,顶出器43.2的作用与顶出器43相同。在顶出时,带状的部段93.2碰到中间组的移液器吸头86时,带状的部段首先被压缩。当带状的部段93.2中的弹性复位力充分升高时,带状的部段93.2或第二顶出器43.1便从接管26上推开中间组的移液器吸头。
附图标记列表
1.1、1.2 多通道移液器
2 移液器上部件
3 壳体上部件(基体)
4 移液器下部件(输出头)
5 壳体下部件(基体)
6 第一驱动装置
7 第二驱动装置
8 定量按钮
9 推杆
10 凸缘
11 复位弹簧
12 上止挡
13 下止挡
14 传动装置
15 弹簧装置
16 传递装置
17 顶出套筒
18 容纳部
19 引入孔
20 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的第一装置
21 前部的壳体壳状部
22 后部的壳体壳状部
23 缸-活塞装置
24 缸
25 活塞
26 接管
27 定量构件
28 连接孔
29 开口
30 环绕的凸起
31 第三通孔
32 下壁部
33 第四通孔
34 支承板
35 第一弹簧件
36 活塞杆
37 活塞盘
38 活塞盘座
39 横梁
40 杆件
41 保持件
42 用于可松开地连接的第二装置
43、43.1、43.2 顶出器
44 第一顶出器部件
45、46 斜面
47 下边缘
48 第一凹部
49、50 第一止挡件(第一板条)
51、52 第一通孔
53、54 前边缘
55 引导缝
56 第一带动装置(第一上边缘)
57 圈环
58 圈环孔
59 操作件
60 槽
61 第一支座
62 传递件
63 第二顶出器部件
64 下边缘
65 第二止挡件(第二板条)
66 第二通孔
67 前边缘
68 第二带动装置(第二上边缘)
69 第二凹部
70 卡扣钩
71 间隙
72、73 纵向槽
74、75 侧边缘
76 肋部
77 后壁
78 缝隙
79 上壁部
82 第二弹簧件
83、84 侧壁
86 截止件
87、88 侧凹部
89 移液器吸头
90 顶出按钮
91 顶出杆
92 顶出弹簧
93.1、93.2 条状的部段
94 板状的部段
Claims (17)
1.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具有
●基体(5),
●用于夹紧移液器吸头(89)的多个接管(26),所述接管平行地并排设置成一行,从基体(5)上突出,并且能在其纵向上移动地支承在基体上,
●至少一个挤压装置(23),所述挤压装置具有挤压腔(24)和能在挤压腔中移动的挤压机构(25),其中挤压腔(24)与接管(26)中的连接孔(28)连接,以便通过连接孔(28)的在接管(26)下端部中的开口(29)排出或吸入空气,
●与挤压机构(25)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构造成使挤压机构(25)在挤压腔(24)内移动,
●作用在接管(26)上和基体(5)上的第一弹簧件(35),其中接管(26)能克服第一弹簧件(35)的弹簧作用从初始位置沿其纵向向上移动,
●至少一个止挡件(49、50、65),所述止挡件有确定的止挡位置,如果多通道移液器具有多个止挡件(49、50、65),则这些止挡件在止挡位置中处于相同的高度,在止挡位置中接管(26)从止挡件(49、50、65)向下突出,
●其中第一弹簧件(35)设计成,使得由通过夹紧移液器吸头(89)施加在接管(26)上的确定的夹紧力,接管(26)能这样朝在止挡位置中的止挡件(49、50、65)移动,使得移液器吸头(89)碰到止挡件(49、50、65)上,和
●用于使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松开的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具有接触件(49、50、65)的顶出器(43)、用于将顶出器(43)可在接管(26)纵向上移动地支承在基体(5)上的装置(55、76)和与顶出器(43)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使顶出器从初始位置沿接管(26)的纵向向下移动,在所述初始位置中移液器吸头(89)能被夹紧在接管(26)上,直至碰到止挡位置中的止挡件(49、50、65)为 止,以便利用接触件(49、50、65)将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推开,
●其中顶出器(43)在不同的顶出器部件(44、63)上具有接触件(49、50、65),所述顶出器构造成,使得在顶出器(43)向下移动时,至少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49、50)碰到移液器吸头(89)之后,至少一个第二接触件(65)追随第一接触件(49、50),以便首先利用第一接触件(49、50)将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推开,此后再利用第二接触件(65)将一个或多个移液器吸头(89)从接管(26)上推开。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顶出器部件(44、63)是板状的,第一接触件(49、50)是至少一个水平地从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下边缘突出的第一板条,所述第一板条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51、52),第二接触件(65)是至少一个水平地从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下边缘突出的第二板条,所述第二板条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通孔(66),并且接管(26)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51、52、66)。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43)具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顶出器部件(44)并且具有第二顶出器部件(63),其中第一顶出器部件(43)和第二顶出器部件通过用于沿接管(26)的纵向引导的装置(72、73、74、75)能相对于彼此移动地被引导,在顶出器(43)的初始位置中,第一顶出器部件(44)以第一接触件(49、50)并且第二顶出器部件(63)以第二接触件(65)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上存在第一带动装置(56),而在第二顶出器部件(63)上存在第二带动装置(68),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在顶出器(43)的初始位置中彼此隔开间距,而且在顶出器(43)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顶出器部件(44)和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移动彼此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能沿所述用于引导的装置(72、73、74、75)彼此相对移动,以便在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56、68)彼此相碰时,第二顶出器部件(63)与第一顶出器部件(44)同步地向下移动。
4.按照权利要求3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接触件(49、50、65)是止挡件并且在顶出器(43)的初始位置中占据止挡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3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在顶出器(43)的初始位置中在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56、68)之间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为0.1至3mm。
6.按照权利要求3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在顶出器(43)的初始位置中在第一和第二带动装置(56、68)之间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为0.5至1.5mm。
7.按照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第一顶出器部件(44)在其下边缘上具有第一凹部(48),所述第一凹部在两个侧边缘上具有第一引导件(74、75),第二顶出器部件(63)插入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第一凹部(48)内并在两个侧边缘上的第二引导件(72、73)上在接管(26)的纵向上能移动地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的第一引导件(74、75)上被引导。
8.按照权利要求7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第一带动装置(56)由第一凹部(48)的上边缘形成,而第二带动装置(68)由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上边缘形成。
9.按照权利要求7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第二顶出器部件(63)通过卡扣连接件或其他连接件(57、70)保持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上,所述卡扣连接件或其他连接件在接管(26)的纵向上具有间隙。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所述卡扣连接件具有在第一顶出器部件(44)上的圈环(57),并具有在第二顶出器部件(63)上的、以在接管(26)的纵向上的间隙嵌接在圈环(57)中的卡扣钩(70),或反之亦然。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43.1、
43.2)具有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44)和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63),在顶出器(43.1、43.2)的初始位置中,第一顶出器部件(44)以第一接触件(49、50)以及第二顶出器部件以第二接触件(65)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从而在顶出器部件以接触件碰到移液器吸头(89)时,首先刚性的第一顶出器部件(44)从接管上推开移液器吸头,而所述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63)被移液器吸头(89)挡住并被弹性压缩,并且在用于压缩所述至少部分软弹性的第二顶出器部件(63)的 力上升到超过顶出贴靠在第二接触件(65)上的移液器吸头(89)的力的数值之后,顶出贴靠在第二接触件(65)上的移液器吸头(89)。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6和8至10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用于可移动地支承顶出器(43)的装置(55、76)在顶出器(43)中具有至少一个在接管(26)的纵向上延伸的引导缝(55),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嵌接在引导缝(55)中的与基体(5)固定连接的引导件(76)。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6和8至10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43)在上面具有在接管(26)的纵向上突出的操作件(59)。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6和8至10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在其初始位置中以第一和第二止挡件(49、50、65)或以另一个顶出器部件贴靠在固定设置在基体(5)上的对应止挡件(32)上,所述对应止挡件防止顶出器进一步向上移动。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所述对应止挡件(32)是基体(5)的带有第三通孔的下壁部,接管(26)穿过所述下壁部向下突出并且各止挡件(49、50、65)在初始位置中在下面贴靠在所述下壁部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6和8至10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顶出器(43)能够克服作用在顶出器(43)和基体(5)上的第二弹簧件(82)的弹簧作用向下移动。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6和8至10中任一项的多通道移液器,其中,从第一止挡件(49、50)突出的接管(26)数量等于从第二止挡件(65)突出的接管(26)数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2007916.5A EP2735369B1 (de) | 2012-11-23 | 2012-11-23 | Mehrkanalpipette |
EP12007916.5 | 2012-11-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90502A CN103990502A (zh) | 2014-08-20 |
CN103990502B true CN103990502B (zh) | 2016-10-26 |
Family
ID=4725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57368.8A Active CN103990502B (zh) | 2012-11-23 | 2013-11-22 | 多通道移液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39811B2 (zh) |
EP (1) | EP2735369B1 (zh) |
JP (1) | JP6141177B2 (zh) |
CN (1) | CN103990502B (zh) |
PL (1) | PL2735369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44749B2 (en) * | 2012-02-29 | 2015-06-02 | Eppendorf Ag | Pipette |
US9815053B2 (en) * | 2013-01-15 | 2017-11-14 | Mettler-Toledo Rainin, LLC | Liquid end assembly for a multichannel air displacement pipette |
USD772426S1 (en) | 2014-01-13 | 2016-11-22 | Gilson, Inc. | Pipette system cartridge |
CN104148126B (zh) * | 2014-08-20 | 2016-06-22 |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退吸头装置 |
CN104148127B (zh) * | 2014-08-20 | 2016-07-06 |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挂板自适应退吸头装置 |
EP3283220B1 (en) * | 2015-04-16 | 2019-07-03 | Integra Biosciences AG | Volume adjustment for manual pipettor |
CH712010B1 (de) * | 2016-01-11 | 2021-10-15 | Integra Biosciences Ag | Pipette mit Abwurfmechanismus für Pipettenspitzen. |
FR3049877B1 (fr) * | 2016-04-12 | 2018-04-13 | Gilson Sas | Pipette pour le prelevement d'une plage etendue de volumes de liquide |
US10926454B2 (en) * | 2016-05-20 | 2021-02-23 |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Gmbh | Dispens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biological products |
EP3260822B1 (de) | 2016-06-21 | 2020-07-15 | Eppendorf Ag | Mehrkanalspritze für den gebrauch mit einer dosiervorrichtung |
DE102016111910A1 (de) | 2016-06-29 | 2018-01-04 | Eppendorf Ag | Dosierkopf, Dosier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n Dosi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Dosieren mittels eines Dosierkopfes |
DE102016111912A1 (de) | 2016-06-29 | 2018-01-04 | Eppendorf Ag | Dosierkopf, Dosier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n Dosi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Dosieren mittels eines Dosierkopfes |
DE102016121810A1 (de) * | 2016-11-14 | 2018-05-17 | Ika-Werke Gmbh & Co. Kg | Handdosiervorrichtung |
CH714486A1 (de) | 2017-12-21 | 2019-06-28 | Integra Biosciences Ag | Probenverteil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Verteilen von Proben. |
EP3560596A1 (de) * | 2018-04-23 | 2019-10-30 | Eppendorf AG | Pipette für den gebrauch mit einer pipettenspitze und pipettenspitzenfamilie umfassend mehrere pipettenspitzen mit verschiedenen nennvolumen |
CN108745431A (zh) * | 2018-04-29 | 2018-11-06 | 孝感鑫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八通道式移液枪的枪头安装组件 |
EP3666379A1 (de) | 2018-12-14 | 2020-06-17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kopf, pipettier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n pipetti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pipettieren mittels eines pipettierkopfes |
CN109603945A (zh) * | 2019-01-08 | 2019-04-12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多规格一体化移液器 |
USD924429S1 (en) | 2019-02-21 | 2021-07-06 | Brand Gmbh + Co Kg | Handheld pipette |
CN110270389B (zh) * | 2019-07-22 | 2024-08-16 | 江苏集萃微纳自动化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移液机 |
EP3831486A1 (de) * | 2019-12-06 | 2021-06-09 | Eppendorf AG | Pipettenspitzenfamilie umfassend pipettenspitzen für den gebrauch mit pipetten einer pipettenfamilie und pipettenfamilie umfassend pipetten für den gebrauch mit pipettenspitzen einer pipettenspitzenfamilie |
CN111389476B (zh) * | 2020-01-04 | 2024-09-24 | 北京罗特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 多通道柱塞泵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811878B (zh) * | 2020-06-12 | 2024-02-09 | 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粮食扦样机的高稳定采样机构 |
USD978374S1 (en) * | 2020-11-20 | 2023-02-14 | Eppendorf Ag | Pipette |
EP4134166A1 (de) * | 2021-08-09 | 2023-02-15 | Eppendorf SE | Pipette für den gebrauch mit einer pipettenspitze |
CN113694980A (zh) * | 2021-09-22 | 2021-11-26 | 于吉(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种培养液转移装置 |
CN114199631B (zh) * | 2021-12-13 | 2022-08-12 | 杭州莱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免疫层析监测信号的扩增方法 |
CN114931989B (zh) * | 2022-05-17 | 2024-06-11 | 广州国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移液器 |
CN115254233B (zh) * | 2022-08-31 | 2023-09-22 | 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 一种移液枪吸头快速装盒设备 |
WO2024254600A2 (en) * | 2023-06-09 | 2024-12-12 |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pipette and electroporation syste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8495A (zh) * | 1998-09-22 | 2000-03-29 | 陈国君 | 快速可调式移液器 |
CN101663096A (zh) * | 2007-03-02 | 2010-03-03 | 埃佩多夫股份公司 | 手持式移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1900B2 (ja) * | 1988-12-20 | 1998-01-21 | 株式会社ニチリョー | マルチピペット |
US5983733A (en) * | 1996-11-15 | 1999-11-16 | Hamilton Company | Manual pipette |
JP2001305147A (ja) * | 2000-04-19 | 2001-10-31 | Hitachi Ltd | 分注装置 |
JP2002122608A (ja) * | 2000-10-13 | 2002-04-26 | Tomiyuki Imai | 分注装置 |
US6968749B2 (en) * | 2002-11-21 | 2005-11-29 | Arise Biotech Corporation | Portable automated pipette |
DE102004003433B4 (de) | 2004-01-21 | 2006-03-23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vorrichtung mit einer Abwurfeinrichtung für Pipettenspitzen |
FI116612B (fi) * | 2004-07-05 | 2006-01-13 | Biohit Oyj | Imulaite |
DE102007006076B4 (de) * | 2007-02-02 | 2008-10-30 | Brand Gmbh + Co Kg | Mehrkanal-Pipettiervorrichtung |
FR2920675B1 (fr) * | 2007-09-10 | 2010-12-03 | Gilson Sas | Systeme de pipetage multicanaux comprenant un porte-pistons a guidage ameliore |
US20090071267A1 (en) * | 2007-09-17 | 2009-03-19 | Greg Mathus | Pipette tip ejection mechanism |
US7947234B2 (en) * | 2007-10-17 | 2011-05-24 | Rainin Instrument, Llc | Liquid end assembly for a handheld multichannel pipette with adjustable nozzle spacing |
US8029742B2 (en) * | 2008-05-05 | 2011-10-04 | Integra Biosciences Corp. | Multi-channel pipettor with repositionable tips |
US8367022B2 (en) * | 2010-05-03 | 2013-02-05 | Integra Biosciences Corp. | Unintended motion control for manually directed multi-channel electronic pipettor |
-
2012
- 2012-11-23 EP EP12007916.5A patent/EP2735369B1/de active Active
- 2012-11-23 PL PL12007916T patent/PL2735369T3/pl unknown
-
2013
- 2013-11-22 CN CN201310757368.8A patent/CN103990502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2 JP JP2013241905A patent/JP61411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22 US US14/087,542 patent/US93398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8495A (zh) * | 1998-09-22 | 2000-03-29 | 陈国君 | 快速可调式移液器 |
CN101663096A (zh) * | 2007-03-02 | 2010-03-03 | 埃佩多夫股份公司 | 手持式移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35369B1 (de) | 2017-04-26 |
EP2735369A1 (de) | 2014-05-28 |
JP2014111255A (ja) | 2014-06-19 |
PL2735369T3 (pl) | 2017-09-29 |
US20140147349A1 (en) | 2014-05-29 |
US9339811B2 (en) | 2016-05-17 |
JP6141177B2 (ja) | 2017-06-07 |
CN103990502A (zh) | 2014-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90502B (zh) | 多通道移液器 | |
CN109475872B (zh) | 计量头、包括计量头的计量装置和用于通过计量头进行计量的方法 | |
CN109416371B (zh) | 计量头、包括计量头的计量装置和通过计量头进行计量的方法 | |
US9393561B2 (en) | Pipetting device and multi-channel pipetting device | |
CN103008039B (zh) | 具备带多个排成一定格局的移液通道的移液头的移液装置 | |
DE60013983T2 (de) | Mehrkanal-Pipettensystem und Pipettenspitzen dafür | |
CN103874546A (zh) | 具有改进的顶出功能的容积式移液管 | |
CA2679675A1 (en) | Hand pipetting device | |
US20220097038A1 (en) | Pipetting head, pipet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pipetting head, and method for pipetting using a pipetting head | |
EP2236207A1 (de) | Dosiervorrichtung | |
US20130213151A1 (en) | Pipette Tip | |
CN105424960B (zh) | 配量设备 | |
CN108786947A (zh) | 电子配量驱动装置 | |
CN103270402A (zh) | 自动液体处理装置 | |
KR20160064117A (ko) | 액체 재료 토출 장치, 동 액체 재료 토출 장치를 구비한 도포 장치 및 동 도포 장치를 사용한 도포 방법 | |
CN107393745B (zh) | 开关按钮帽组装装置 | |
DE202014006241U1 (de) | Pipettiervorrichtung mit einer Mikrodosiereinheit | |
WO2022018434A1 (en) | Tip ejector block and multi-channel laboratory tool | |
CN110918785B (zh) | 一种托槽网底冲压模具及托槽网底冲压方法 | |
EP2210667B1 (de) | Dosiervorrichtung mit Abwurfeinrichtung | |
EP4357023A1 (en) | Multichannel pipetting head | |
CN103949534A (zh) | 多孔精冲及脱料模具 | |
CN111590511B (zh) | 一种滤芯组装机 | |
CN113877647A (zh) | 多通道移液头 | |
CN219008955U (zh) | 一种滤芯分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0 Address after: Ham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Epedov Europe Address before: Hambu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EPPENDORF 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