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448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4480B CN103904480B CN201310722078.XA CN201310722078A CN103904480B CN 103904480 B CN103904480 B CN 103904480B CN 201310722078 A CN201310722078 A CN 201310722078A CN 103904480 B CN103904480 B CN 1039044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connector
- movable member
- operated
- op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弹簧部、锁定构件和活动构件。当活动构件被推动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时,活动构件的操作部操作锁定构件的被操作部以将锁定构件的锁定部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松开位置。当活动构件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处时,弹簧部的前端挤压活动构件的被挤压部以向着非操作位置移动活动构件。当活动构件被释放时,活动构件从操作位置向回移动至非操作位置,使得操作部停止操作被操作部,从而将锁定部向回移动至锁定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锁定部的连接器,该锁定部锁定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
背景技术
例如,JPA2005-235545公开了一种具有锁定部的连接器。如图23和24所示,JPA2005-235545的连接器包括壳体、锁杆和滑动构件,其中锁杆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并且滑动构件能够在壳体内滑动。锁定钩设置在锁杆的末端处。当滑动构件向着连接器的后端定位时,锁杆向下和向前倾斜延伸,并且锁定钩定位在壳体内。当滑动构件向着连接器的前端移动时,滑动构件向上推动锁杆,使得锁定钩突出到壳体的上表面之外。当滑动构件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向着连接器的前端定位时,锁定钩被容纳在配合连接器的锁定孔中,以便锁定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当滑动构件向着连接器的后端移动时,锁杆返回到其初始状态,使得锁定钩离开锁定孔。因此,释放所述配合的锁定。
在JPA2005-235545的连接器中,锁杆被设置为壳体的一部分。考虑到由树脂制成的普通壳体,锁杆的弹性特性可能恶化。如果锁杆的弹性特性恶化,则即使在滑动构件向着连接器的后端移动时,锁定钩也不会进入壳体。换句话说,JPA2005-235545的连接器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锁杆随着时间的恶化,不能恰当地释放所述配合的锁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可以恰当地释放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的锁定。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弹簧部、锁定构件和活动构件。弹簧部具有在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是自由端,而所述后端是固定端。锁定构件包括锁定部和被操作部。锁定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在被操作部被操作时移动。在锁定部定位在锁定位置处时锁定部锁定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在锁定部定位在松开位置时锁定部允许所述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释放。活动构件能够沿前后方向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活动构件包括与前后方向相交的被挤压部和用于操作被操作部的操作部。操作位置在非操作位置的后面。当活动构件被推动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时,操作部操作被操作部以将锁定部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松开位置。当活动构件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处时,弹簧部的前端挤压被挤压部以向着非操作位置移动活动构件。当活动构件被释放时,活动构件从操作位置向回移动至非操作位置,使得操作部停止以操作被操作部,从而将锁定部向回移动至锁定位置。
当活动构件移动时,操作部操作锁定构件的被操作部以便可以移动锁定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有意地移动锁定部。因此,可以确保释放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的锁定。
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接下来的描述并通过参照附图,可以认识到本发明的目标并更完整地理解它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连接器的沿着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连接器包括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的活动构件。
图5是示出图4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操作位置处。
图6是示出图2的连接器的沿着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
图7是示出图6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操作位置处。
图8是示出图2的连接器的沿着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
图9是示出图8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操作位置处。
图10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中包括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护罩构件。
图12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中包括的突出部的顶部斜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突出部的底部倾斜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突出部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图1的上述实施例的改进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7是图15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5的连接器中包括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图16的连接器的沿着线IXX—IXX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连接器包括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的活动构件。
图20是示出图19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操作位置处。
图21是示出图16的连接器的沿着线XXI--XXI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
图22是示出图21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图示的活动构件定位在操作位置处。
图23是示出JPA2005-235545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JPA2005-235545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虽然本发明能够进行多种修改和具有多种替换形式,但其具体实施例通过举例的方式被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被详细地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不是意图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发明将涵盖落入本发明的如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具有定位在连接器10的前端处的配合部12。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100、由绝缘体制成的突出部300、和由绝缘体制成的罩(保持构件)400。
连接器主体100具有连接器10的主要功能,即,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配合和连接的功能。详细地,如从图8至11所理解的那样,连接器主体100包括每个由导体制成的多个接触件110、由绝缘体制成的壳体120、由金属制成的屏蔽(或防护)构件130、以及每个由金属制成的锁定构件200。
最佳地如图2所示,接触件110分成两行。壳体120保持接触件110,使得每行接触件110沿宽度方向(Y方向)设置。
最佳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包括主体部分140和子部分150。主体部分140具有矩形管状形状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X方向)的平面或YZ平面中覆盖壳体120。子部分150连接至主体部分140的后端或负X侧端,所图示的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几乎覆盖连接器主体100的全部。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具有出色的屏蔽功能。
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子部分150与弹簧部160和电缆夹紧部152一体地形成。弹簧部160具有板形形状,并向前或沿正X方向延伸。所图示的弹簧部160定位在主体部分140外侧。因此,不需要在连接器主体100内为弹簧部160的弹性变形保留空间。这样可以防止连接器主体100的尺寸增大。
电缆夹紧部152被铆接或模制到将被固定到其上的电缆(未示出)的的外绝缘体上。如果电缆是屏蔽电缆(未示出),则电缆夹紧部152铆接或模制到在屏蔽电缆的屏蔽线(未示出)上,使得电缆夹紧部152可以在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和屏蔽线之间建立屏蔽连接。
详细地,弹簧部160设置在主部分140的上表面之上或正Z侧的表面之上。即,弹簧部160设置在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或预定表面上。弹簧部160的前端162是自由端,弹簧部160的后端164是固定端。因此,弹簧部160的前端162是能够移动的。本实施例的弹簧部160沿Y方向的宽度或尺寸是连接器主体100沿Y方向的另一宽度或另一尺寸的30%或更多。因此,弹簧部160具有强的弹性力。
虽然图示的弹簧部160由单个部分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弹簧部可以由两个或更多部分形成。如果由两个或更多部分形成的弹簧部的总宽度是连接器主体100的宽度的30%或更多,则如上所述,弹簧部整体上可以具有强的弹性力。
最佳地如图11所示,锁定构件200的数量是两个,锁定构件200设置成使得多行接触件110沿宽度方向定位在锁定构件200之间。如图8,9和11所示,每个锁定构件200包括弹性支撑装置210、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弹性支撑装置210是锁定构件200的主要部分。弹性支撑装置210在其后端具有弯曲部以具有J形形状。弹性支撑装置21具有弹性特性。弹性支撑装置210压配合到壳体120中并由壳体120保持。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从弹性支撑装置210向上或沿正Z方向突出。
由于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二者都向上突出,因此被操作部230的向下挤压引起锁定部220向下移动。具体地,锁定部220定位在弹性支撑装置210的前端处,并且被操作部230与锁定部220相比定位在后面或向着负X侧定位。因此,被操作部230的小的移动可以导致锁定部220的大的移动。
锁定部220由弹性支撑装置210支撑以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0所示,当锁定部220定位在锁定位置处时,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二者都向上突出到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之外。弹性支撑装置210通过采用其弹力向上向着锁定位置挤压锁定部220。因此弹性支撑装置210偏压锁定部220以将锁定部220移向锁定位置。换句话说,锁定部220从弹性支撑装置210持续地接收从松开位置指向锁定位置的作用力。
如图9所示,当被操作部230被向下按压时,锁定部220也向下移动,使得锁定部220缩入屏蔽(或防护)构件130中,即,锁定部220不突出到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之外。此时,锁定部220的位置是松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锁定部220不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突出时,被操作部230也不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突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考虑到与其它部件的关系是可行的话,即使在锁定部220定位在松开位置处时,被操作部230也可以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突出。
当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配合时,锁定部220定位在锁定位置处。当锁定部220定位在锁定位置处时,锁定部220与配合连接器的被锁定部(未示出)协作锁定所述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当锁定部220移动至松开位置时,所述配合松开,使得连接器10可以从配合连接器释放。
最佳地如图10所示,锁定部220、被操作部230和弹簧部160都朝向或靠近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设置。换句话说,锁定部220、被操作部230和弹簧部160都朝向或靠近护罩构件130的公共表面设置。因此,可以防止连接器10的尺寸变大。
如图1至9所示,罩400保持连接器主体100以不允许连接器主体100相对于罩400的相对运动。即,连接器主体100不能相对于罩400移动。另一方面,罩400保持突出部300以允许突出部300沿前后方向相对于罩400的相对运动。即,突出部300可以相对于罩400移动。
如图12至14所示,突出部300包括活动构件310和被拉部330。活动构件310形成突出部300的前端部。被拉部330从活动构件310向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构件310和被拉部330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彼此一体地形成。
如图4和5所示,活动构件310被容纳在罩400内,而被拉部330延伸到罩400之外。因此,向后拉被拉部330可以导致活动构件310向后运动。被拉部330由可以在被拉动时移动活动构件310的带或绳代替。被拉部33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或结构,如,具有指孔的形状,即使如在本实施例中一样,被拉部330与活动构件310一体地形成。
如图13和14所示,活动构件310形成有开口312。开口312的前壁具有向上和向前或沿正Z方向和正X方向对角地延伸的斜面,并用作被挤压部(被挤压表面)314。因此,被挤压部314与前后方向交叉。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被挤压部314的数量与弹簧部160的数量相同,但多个被挤压部314可以彼此平行地设置。即使弹簧部160的数量是两个或更多个,被挤压部314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只要被挤压部314被弹簧部160挤压。可替换地,如果弹簧部160是两个或更多个,则被挤压部314的数量可以等于弹簧部160的数量。
参照图13和14,操作部316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被挤压部314的外侧。本实施例的每个操作部316是向下和向前或沿负Z方向和正X方向对角地延伸的斜面。在活动构件310向后移动时,操作部316分别操作锁定构件200的被操作部230。
如图12和13所示,活动构件310还形成有两个突出部320。每个突出部320沿宽度方向向前和向外从其后端324对角地延伸至前端322。
如图4和5所示,罩400形成有狭槽部410,每个狭槽部410沿宽度方向向外凹陷或下凹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罩400还形成有分别对应于狭槽部410的止动器430。每个止动器430在宽度方向定位在对应的狭槽部410之内并定位在对应的狭槽部410之后。
突出部320分别部分地容纳在狭槽部410内,以便引导活动构件310沿前后方向的运动。被容纳在狭槽部410内的每个突出部320的一部分沿前后方向或X方向的尺寸大于狭槽部410沿上下方向或Z方向的另一个尺寸。因此,减少活动构件310沿上下方向的摆动。因此,即使在沿上下方向向被拉部330施加作用力时,也可以防止活动构件310咯咯作响。
如图4所示,当突出部320的前端322分别与狭槽部410的前壁或前向定位部420抵接时,活动构件310定位在其前向极限位置处。活动构件310的前向极限位置是非操作位置。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突出部320的后端324分别与止动器430的前壁或后向定位部440抵接时,活动构件310定位在其后向极限位置处。活动构件310的后向极限位置是操作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活动构件310能够沿前后方向在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非操作位置由突出部320的前端322和设置在罩400内的前向定位部420限定,而操作位置由突出部320的后端324和设置在罩400内的后向定位部440限定。此外,如从图4和5明显看出,操作位置定位在非操作位置之后。
如图1至4,6和8所示,活动构件310在其初始状态下定位在非操作位置处。如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弹簧部160未变形,并且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定位成靠近被挤压部314的下端。此时,被操作部230不接收来自操作部316的相应作用力,如图8所示,因此,锁定部220定位在它们的锁定位置处,并且向上突出到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之外。
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配合期间,锁定部220由配合连接器一部分挤压,从而此时将移向松开位置且随后返回至锁定位置以与配合连接器的被锁定部(未示出)协作锁定所述配合。即,当所述配合被锁定时,锁定部220处于它们的初始状态。同时,突出部300的活动构件310不接收任何作用力,同时仅锁定构件200弹性变形。因此突出部300的活动构件310不接收载荷。
通过在保持所述罩400或保持突出部300的被拉部330的同时将连接器10推向配合连接器,可以进行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配合。
当被拉部330被向后拉使得活动构件310向后移动至操作位置时,如图5和7所示,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在被挤压部314上移动,并且弹簧部160弹性变形。基于弹簧部160的弹性变形,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向下和向前对角地或沿正X方向和负Z方向向被挤压部314施加作用力。由于突出部320和狭槽部410限制活动构件310沿上下方向的运动,因此活动构件310被推动向前移动。具体地,弹簧部160向前挤压活动构件310。
为了使弹性变形的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在活动构件310移动至操作位置时稳定地挤压被挤压部314,被挤压部314优选地与前后方向形成不小于45度但小于90度的角度(参考附图7)。
还参照图9,当活动构件310移动至操作位置时,被操作部230被向后移动和向下移动的相应操作部316挤压。具体地,当活动构件310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时,被操作部230移动到活动构件310的下表面318下面。被操作部230的向下移动导致锁定部220移动到它们的松开位置。换句话说,当活动构件310定位在操作位置处时,锁定部220定位在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相同或比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低的水平处。当活动构件310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配合状态下移动至操作位置时,连接器10可以从配合连接器释放。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连续地拉动被拉部330可以导致连接器10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分开。
当被拉部330被拉动时,弹簧部160继续向前挤压活动构件310,如上所述。当被拉部330被释放时,活动构件310向前移动以返回到非操作位置。因此,操作部316在被操作部230上的操作被释放。
虽然上文采用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0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由两个构件,即,主部分140和子部分150形成,但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可以由单个构件形成。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部160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子部分150一体地形成,但弹簧部160可以形成在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主部分140上或者可以与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分开地形成,即,主部分140和子部分150。
虽然上述弹簧部160由单个板簧形成,但弹簧部160可以由设置成彼此平行的两个或更多个板簧形成。弹簧部160可以不是沿上下方向而是沿宽度方向设置在主部分140的外侧。
虽然上述被挤压部314是与前后方向相交叉的斜面,但被挤压部314可以是平缓弯曲的凹部或另一种形状的部分,只要它与前后方向相交叉。
虽然上述两个锁定构件200彼此分离,但锁定构件200可以由单个金属板彼此一体地形成。例如,这种锁定构件200通过连接部彼此连接。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向上或沿正Z方向突出,但它们可以沿宽度方向或Y方向向外突出。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锁定部220定位在它们的松开位置时,被操作部230整个地定位在活动构件310的下表面318的下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锁定部220定位在它们的松开位置处时,被操作部230的一部分可以定位在操作部316之后。
只要操作部316沿前后方向的运动操作被操作部230使得锁定部220可以移动到它们的松开位置,操作部316和被操作部230可以具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形状的形状。例如,每个被操作部230可以具有山形形状或者可以是圆形凸起。每个操作部316可以是两个表面之间的弯曲表面或角,其中所述角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活动构件310形成有开口312,但如果活动构件310沿上下方向较厚或具有较大的尺寸,则活动构件310可以设置有代替开口312的凹部,该凹部形成在活动构件310的下表面318中并向上凹陷。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320的前端322和后端324与前向定位部420和后向定位部440抵接,但除突出部320之外的部分可以与前向定位部420和后向定位部440抵接,以便限定活动构件310沿前后方向的运动。在该情况中,突出部320防止活动构件310沿上下方向摆动并引导活动构件310沿前后方向的运动。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构件200的弹性支撑装置210具有作为自由端的前端,同时锁定部220设置在该自由端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锁定构件的弹性支撑装置可以具有作为固定端的前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后端,并且锁定部可以由弹性支撑装置支撑。
以下将参照图15至22描述这种修改。在图15至22中,所图示的与上述连接器10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部分由与图1至14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省略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5至22,根据本修改的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100′、由绝缘体制成的突出部300′、和由绝缘体制成的罩(保持构件)400。
如图18所示,单个锁定构件200′和两个弹簧部160′连接至连接器主体100′的屏蔽(或防护)构件130。弹簧部160′设置成沿宽度方向或Y方向彼此分开。
虽然弹簧部160′的数量是两个,但类似于上述实施例,每个弹簧部160′具有作为自由端的前端162′和作为固定端的后端164′。即,每个弹簧部160′的前端162′是能够移动的。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锁定构件200′包括具有作为固定端的前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后端的单个板状弹性支撑装置210′。锁定构件200′还设置有锁定部220′和被操作部230′。每个锁定部220′沿宽度方向从弹性支撑装置210′向外突出。每个被操作部230′还沿宽度方向定位在弹性支撑装置210′之外。锁定部220′定位在被操作部230′之前。当被操作部230′被操作以向下移动时,锁定部220′也可以向下移动(参见图21和22)。
如根据图19至22所理解的那样,本修改的突出部300′的活动构件310′形成有两个开口312′、两个被挤压部314′和两个操作部316′。开口312′和被挤压部314′对应于两个弹簧部160′。操作部316′对应于单个锁定构件200′。每个被挤压部314′是向上和向前对角地延伸的斜面。每个操作部316′是向下和向前对角地延伸的斜面。
在该修改的连接器10′中,当突出部300′被拉动时,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可以释放锁定部220′在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被锁定部(未示出)上的勾住。
具体地,当被拉部330′被向后拉以移动至其操作位置时,如图20所示,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在被挤压部314′上移动,使得弹簧部160′弹性地变形。基于弹簧部160′的弹性变形,弹簧部160′的前端162′向下和向前对角地或沿正X方向和负Z方向向被挤压部314′施加相应的作用力。因此,活动构件310′基本上被向前或沿正X方向挤压。
还参照图22,当活动构件310′移动至操作位置时,被操作部230′从向后移动的操作部316′接收作用力并向下移动。特别地,在活动构件310′从其非操作位置移动至其操作位置时,被操作部230′移动到活动构件310′的下表面318′下面,如根据图21和22所理解的那样。被操作部230′的向下移动引起锁定部220′从它们的锁定位置(参见21)移动至它们的松开位置(参见22)。具体地,锁定部220′移动至锁定部220′沿着屏蔽(或防护)构件130的上表面132设置的位置。当活动构件310′在连接器10′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配合状态下移动至操作位置时,连接器10′可以从配合连接器释放。
当被拉部330′被拉动时,弹簧部160′继续向前挤压活动构件310′,如上所述。当被拉部330′被释放时,活动构件310′向前移动以返回到非操作位置。因此,操作部316′在被操作部230′上的操作被释放。
本申请基于2012年12月27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285503,通过引用将JP2012-285503的内容结合于此。
虽然已经描述据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此进行其它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意图是请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种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弹簧部、锁定构件和活动构件,其中:
弹簧部具有在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前端是自由端,而所述后端是固定端;
锁定构件包括锁定部和被操作部;
锁定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移动;
锁定部在被操作部被操作时移动;
在锁定部定位在锁定位置处时,锁定部锁定所述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
在锁定部定位在松开位置时,锁定部允许所述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释放;
活动构件能够沿前后方向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
活动构件包括与前后方向相交的被挤压部和用于操作被操作部的操作部;
操作位置在非操作位置的后面;
当活动构件被推动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时,操作部操作被操作部以将锁定部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松开位置;
当活动构件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处时,弹簧部的前端挤压被挤压部以向着非操作位置移动活动构件;
当活动构件被释放时,活动构件从操作位置向回移动至非操作位置,使得操作部停止操作被操作部,从而将锁定部向回移动至锁定位置;
设置有所述锁定构件和所述弹簧部的连接器主体;和
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保持连接器主体而不允许连接器主体相对于保持构件的相对运动,保持构件保持活动构件以允许活动构件相对于保持构件沿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
连接器主体包括多个接触件、保持所述多个接触件的壳体、和至少部分地覆盖壳体的屏蔽或防护构件;并且
弹簧部定位在屏蔽或防护构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屏蔽或防护构件具有预定表面;
弹簧部靠近所述预定表面定位;并且
当锁定部定位在锁定位置处时,锁定部和被操作部至少部分地从屏蔽或防护构件突出到所述预定表面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弹簧部与屏蔽或防护构件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保持构件包括前向定位部和后向定位部,前向定位部限定活动构件沿前后方向的向前运动极限作为非操作位置,后向定位部限定活动构件沿前后方向的向后运动极限作为操作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保持构件形成有狭槽部,该狭槽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凹陷;
活动构件包括至少部分地被狭槽部接收的突出部;
突出部被狭槽部接收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具有第一尺寸;
狭槽部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二者的上下方向具有第二尺寸;以及
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连接器还包括从活动构件延伸到保持构件的后方和外侧的被拉部;以及
当被拉部被向后拉动时,活动构件从非操作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被拉部和活动构件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制成并彼此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活动构件的被挤压部相对于前后方向形成45度或更大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锁定构件包括支撑锁定部的弹性支撑装置;以及
弹性支撑装置偏压锁定部以将锁定部移向锁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5503A JP5517272B1 (ja) | 2012-12-27 | 2012-12-27 | コネクタ |
JP2012-285503 | 2012-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4480A CN103904480A (zh) | 2014-07-02 |
CN103904480B true CN103904480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099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2207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04480B (zh) | 2012-12-27 | 2013-12-24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97015B2 (zh) |
JP (1) | JP5517272B1 (zh) |
CN (1) | CN103904480B (zh) |
TW (1) | TWI5481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747686S1 (en) * | 2013-10-25 | 2016-01-19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6443098B2 (ja) * | 2015-02-06 | 2018-12-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US9362673B1 (en) * | 2015-05-18 | 2016-06-07 | Charles Rinker | Secure connector with spring release |
JP6513542B2 (ja) * | 2015-09-29 | 2019-05-1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6635588B2 (ja) | 2015-12-17 | 2020-01-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893465B2 (en) * | 2016-02-08 | 2018-02-13 | Dell Products L.P. | Sliding latch release for latched cables |
CN207303519U (zh) * | 2017-09-29 | 2018-05-01 |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的拉带式解扣装置 |
TWI828836B (zh) * | 2020-01-06 | 2024-01-11 |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
TWI835343B (zh) * | 2022-07-13 | 2024-03-11 |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強固插頭及其卸離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0505A (zh) * | 1996-11-08 | 1999-06-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6641425B1 (en) * | 2002-08-12 | 2003-11-0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
CN1574495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便利从锁定状态释放的具有容纳光学模块的盒的光学模块 |
JP2005235545A (ja) * | 2004-02-19 | 2005-09-02 |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 着脱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01500B1 (en) * | 1995-08-09 | 2003-04-0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device having spring mechanism |
JP3362014B2 (ja) | 1999-06-29 | 2003-01-07 | エヌイーシー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のロック、アンロック構造及びロック、アンロック方法 |
JP2001035594A (ja) | 1999-07-26 | 2001-02-09 | Fci Japan Kk | コネクタ構造体 |
JP2003249307A (ja) * | 2002-02-25 | 2003-09-05 | Tdk Corp | 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ロック解除用ボタン |
US6866533B2 (en) * | 2003-04-22 | 2005-03-15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ull tab |
US7134914B1 (en) * | 2005-08-11 | 2006-11-1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ing mechanism |
CN101507060B (zh) | 2006-06-30 | 2011-08-10 | 莫列斯公司 | 低轮廓闭锁连接器 |
EP2053702B1 (en) * | 2007-10-24 | 2012-06-2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A connector device and locking structure |
JP4429354B2 (ja) * | 2007-11-16 | 2010-03-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付きコネクタ |
US7540755B1 (en) * | 2008-01-18 | 2009-06-02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
US7473124B1 (en) * | 2008-02-29 | 2009-01-06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plug assembly with bi-directional push-pull actuator |
-
2012
- 2012-12-27 JP JP2012285503A patent/JP5517272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2-13 US US14/105,880 patent/US91970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6 TW TW102146346A patent/TWI54815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2-24 CN CN201310722078.XA patent/CN1039044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0505A (zh) * | 1996-11-08 | 1999-06-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6641425B1 (en) * | 2002-08-12 | 2003-11-0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
CN1574495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便利从锁定状态释放的具有容纳光学模块的盒的光学模块 |
JP2005235545A (ja) * | 2004-02-19 | 2005-09-02 | Oki Electric Cable Co Ltd | 着脱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8369A (zh) | 2014-12-16 |
US9197015B2 (en) | 2015-11-24 |
CN103904480A (zh) | 2014-07-02 |
TWI548155B (zh) | 2016-09-01 |
JP5517272B1 (ja) | 2014-06-11 |
US20140187075A1 (en) | 2014-07-03 |
JP2014127433A (ja) | 2014-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04480B (zh) | 连接器 | |
TWI237930B (en) | Connector | |
US8777651B2 (en) | Connector | |
JP2013187117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3296509B (zh) | 连接器 | |
JP634432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36675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69902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8120686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080734B (zh) | 连接器 | |
JPH11273787A (ja) | コネクタ | |
KR20150041064A (ko) | 패널 고정형 커넥터 장치 | |
TW201125216A (en) | Card connector. | |
JP2011029016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1193155B (zh) | 连接器 | |
CN105322374B (zh) | 连接器 | |
KR101676884B1 (ko) | 커넥터 | |
JP615005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6006575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2255156B (zh) | 连接器 | |
CN106898916A (zh) | 连接器 | |
JP407576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6410166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20126826A (ja) | 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 |
CN107925178B (zh) | 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