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167B -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91167B CN103891167B CN201280050063.7A CN201280050063A CN103891167B CN 103891167 B CN103891167 B CN 103891167B CN 201280050063 A CN201280050063 A CN 201280050063A CN 103891167 B CN103891167 B CN 1038911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base station
- reference signal
- transmission power
- user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4457 myocytus nodal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UOYJPPISCCYDH-BYPYZUCNSA-N (2s)-1-(2,2,2-trifluoroacetyl)pyrrolidine-2-carbonyl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C(F)(F)C(=O)N1CCC[C@H]1C(Cl)=O NUOYJPPISCCYDH-BYPYZUC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70 gener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using past references to control power, e.g. look-up-t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calculated in said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下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基站接收关于基站和关于至少一个RRH的状态信道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传输功率信息;测量从至少一个RRH接收到的CSI‑RS的接收信号强度;以及通过使用关于CSI‑RS的配置信息和CSI‑RS传输功率信息估计对应于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使用户设备能够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期待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的长期演进高级(LTE-A)系统将会支持现有标准还不支持的协作多点(CoMP)系统和多用户MIMO(MU-MIMO)系统,使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在这样的情况下,CoMP系统意指两个或者更多个基站或者小区通过相互协作与位于阴影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执行通信,以提高基站(小区或者扇区)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吞吐量。CoMP系统的示例可以包括通过数据共享的协作MIMO类型联合处理(CoMP-JP)系统和CoMP协作的调度/波束形成(COMP-CS)系统。根据联合处理(CoMP-JP)系统,用户设备可以同时从执行CoMP的各个基站接收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组合从各个基站接收到的信号来提高接收吞吐量。不同于联合处理系统,根据协作的调度/波束形成(CoMP-CS)系统,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波束形成从一个基站即刻接收数据。MU-MIMO技术意指基站将各个天线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设备并且选择和调度使每个天线的数据传输率高的用户设备。此MU-MIMO系统将提高系统吞吐量。
同时,随着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装置的广泛普及,已经快速地增加无线电数据的量,从而要求基于数据服务来提高基于语音服务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对于此无线电网络的重新配置,要求附加的基站设施。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巨大的财力资源。
在这方面,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已经被设计作为在最小化对于高级的通信网络所要求的成本的同时提供高速率的无线电数据服务的方法之一。在最近已经引入RRH的环境中,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基站或者RRH。这时,还没有研究用于使用户设备能够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详细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被设计以解决传统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使用户设备能够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
被设计以解决传统问题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被配置成在包括至少一个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通过本发明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面特别描述的目的,并且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一种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下通过用户设备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即,从基站接收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配置信息和CSI-RS传输功率信息;测量从至少一个RRH接收到的CSI-RS的信号强度;以及通过使用接收到的CSI-RS的信号强度、CSI-RS配置信息和CSI-RS传输功率信息估计对应于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被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确定要被发送到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和通过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CSI-RS配置信息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CSI-RS分配样式信息,并且在基站和至少一个RRH之间的CSI-RS分配样式可以在时间域、频域或者码域中相互识别。CSI-RS传输功率信息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CSI-RS传输功率电平,其中CSI-RS传输功率电平可以是绝对值电平。CSI-RS传输功率信息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CSI-RS传输功率电平,其中基站的CSI-RS传输功率可以是绝对值电平并且至少一个RRH的传输功率可以对应于与基站的CSI-RS功率的差值。在一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配置信息元素消息中可以接收到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CSI-RS传输功率信息。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一种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从基站接收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配置信息和CSI-RS传输功率信息;和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测量从至少一个RRH接收到的CSI-RS的信号强度,并且通过使用接收到的CSI-RS的信号强度、CSI-RS配置信息以及CSI-RS传输功率信息估计对应于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通过使用所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处理器确定要被发送到被设置成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并且用户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发送器,该发送器通过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RRH的节点。接收器可以在一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配置信息元素消息中接收基站和至少一个RRH的CSI-RS传输功率信息。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容易地配置用于非统一系统的上行链路功率,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设备的通信吞吐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面特别描述的效果,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合并和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基站105和用户设备110的配置的框图;
图2(a)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
图2(b)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帧结构类型2的图;
图3(a)和图3(b)是图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图示在3GPP 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结构的图;
图5A和图5B是图示多载波支持系统的物理层(第一层L1)和MAC层(第二层,L2)的配置的图;
图6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用于使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图7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中的CRS样式的图;
图8A和图8B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LTE-A系统中发送CSI-RS的时间-频率位置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9(a)和图9(b)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基站和包括RRH的基站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要理解的是,连同附图一起将会公开的详细描述,旨在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意图不是描述通过其能够执行本发明的唯一的实施例。下面的详细描述包括详细事项以提供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会理解的是,在没有详细事项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本发明。例如,虽然将会基于移动通信系统是3GPP LTE或者LTE-A系统的假定进行下面的描述,但是除了3GPP LTE或者LTE-A系统的特殊事项之外,下面的描述可以被应用于其它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模糊,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设备将被省略,或者基于每个结构和设备的主要功能将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而且,只要可能,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指示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部件。
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移动终端指的是诸如用户设备(UE)、高级移动站(AMS)以及机器对机器(M2M)装置的移动或者固定型用户设备。而且,假定基站指的是执行与用户设备的通信的网络终端的任意节点,诸如节点B、e节点B、以及接入点(AP)。在本说明书中,基站可以被用作包括小区、扇区等等的概念。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下行链路(DL)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也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将信息发送到基站。发送到用户设备以及通过用户设备接收的信息的示例包括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取决于从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息的类型和用途存在各种物理信道。
下面的技术可以被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诸如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以及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可以通过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CDMA。可以通过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通过诸如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以及演进的UTRA(E-UTRA)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系统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并且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系统的演进版本。
虽然下面的描述将会以3GPP LTE/LTE-A为基础来阐明本发明的描述,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3GPP LTE/LTE-A。而且,提供以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来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且可以在特定术语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对特定术语进行各种修改。
图1是图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105和用户设备110的配置的框图。
虽然为了简化无线通信系统100示出了一个基站105、一个用户设备110,但是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基站和/或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
参考图1,基站105可以包括发送(Tx)数据处理器115、符号调制器120、发送器125、发送和接收天线130、处理器180、存储器185、接收器190、符号解调器195、以及接收(Rx)数据处理器197。用户设备110可以包括Tx数据处理器165、符号调制器170、发送器175、发送和接收天线135、处理器155、存储器160、接收器140、符号解调器155、以及Rx数据处理器150。虽然在基站105和用户设备110中分别示出天线130和135,但是基站105和用户设备110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天线。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基站105和用户设备110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基站105可以支持单用户MIMO(SU-MIMO)系统和多用户MIMO(MU-MIMO)系统。
在下行链路上,Tx数据处理器115接收业务数据,格式化并且编译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交织和调制(或者符号映射)被编译的业务数据,并且提供被调制的符号(“数据符号”)。符号调制器120接收和处理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并且提供符号的流。
符号解调器120复用数据和导频符号并且将被复用的数据和导频符号发送到发送器125。这时,相应的被发送的符号可以是为空(null)的信号值、数据符号以及导频符号。在各个符号周期中,可以连续地发送导频符号。导频符号可以是频分复用(FDM)符号、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时分复用(TDM)符号、或者码分复用(CDM)符号。
发送器125接收符号的流并且将接收到的流转换成一个或者多个模拟符号。而且,发送器125通过附加地控制(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模拟信号生成适合于通过无线电信道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然后,天线130将被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用户设备。
在用户设备110的配置中,天线135从基站105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接收器140。接收器140控制(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接收到的信号并且数字化被控制的信号以获取采样。符号解调器145解调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并且将被解调的导频信号提供给处理器155以执行信道估计。
而且,符号解调器145从处理器155接收用于下行链路的频率响应估计值,通过执行对于接收到的数据符号的数据解调获取数据符号估计值(被发送的数据符号的估计值),并且将数据符号估计值提供给Rx数据处理器150。Rx数据处理器150解调(即,符号解映射)、解交织、并且解码数据符号估计值以恢复被发送的业务数据。
基于符号解调器145和Rx数据处理器150的处理与在基站105处基于符号解调器120和Rx数据处理器115的处理互补。
在上行链路上,用户设备110的Tx数据处理器165处理业务数据并且提供数据符号。符号调制器170接收数据符号,复用接收到的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执行对于被复用的符号的调制,并且将符号的流提供给发送器175。发送器175接收和处理符号的流并且生成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天线135,上行链路符号被发送给基站105。
通过天线130,在基站105从用户设备11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器190处理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以获取采样。随后,符号解调器195处理采样并且提供对于上行链路所接收到的数据符号估计值和导频符号。Rx数据处理器197通过处理数据符号估计值恢复从用户设备110发送的业务数据。
用户设备110和基站105的处理器155和180分别命令(例如,控制、调节、管理等等)在用户设备110和基站105处的操作。处理器155和180可以分别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160和185相连接。存储器160和185分别被连接到处理器180以在其中存储操作系统、应用以及普通文件。
处理器155和18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称为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以及微计算机。同时,处理器155和180可以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如果通过硬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则被配置成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以及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以被提供在处理器155和180中。
同时,如果通过固件或者软件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则固件或者软件可以被配置成包括执行本发明的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程序、或者功能。被配置成执行本发明的固件或者软件可以被提供在处理器155和180中,或者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和185中并且通过处理器155和180驱动。
基于在通信系统中公知的OSI(开放式系统互连)标准模型的下三层,在用户设备110或者基站105和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被分类成第一层L1、第二层L2以及第三层L3。物理层属于第一层L1并且使用物理信道提供信息传送服务。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属于第三层并且在用户设备和网络之间提供控制无线电资源。用户设备和基站可以通过RRC层相互交换RRC消息。
图2(a)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2(a),一个无线电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包括十(10)个相同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通过TS=1/(15kHz×2048)=3.2552×10-8(大约33ns)来表达。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者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
在LTE系统中,一个资源块包括十二(12)个子载波×七(或6)个OFDM符号。传输时间间隔(TTI)是数据的发送单位时间,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子帧的单位确定。无线电帧的前述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无线电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或者在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或在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数量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图2(b)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类型2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2(b),类型2帧结构被应用于TDD。以与图2(a)相同的方式,一个无线电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包括相等大小的十(10)个子帧。各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包括两个时隙。各个时隙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在这样的情况下,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通过Ts=1/(15kHz×2048)=3.2552×10-8(大约33ns)表示。
每个半帧包括五个子帧,其中子帧“D”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子帧“U”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子帧“S”是包括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以及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的特殊子帧。在特殊子帧中,DwPTS被用于在用户设备处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被用于用户设备的同步上行链路传输和在基站处的信道估计。而且,保护时段是要去除由于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下行链路信号的多路径延迟导致的在上行链路中出现的干扰。
在5ms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的情况下,每半帧存在特殊子帧S。在5ms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的情况下,仅在第一半帧处存在特殊子帧S。子帧索引0和5(子帧0和5)和DwPTS仅用于下行链路传输。UpPTS之后的子帧和特殊子帧始终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如果多个小区被聚合,则用户设备可以假定用于所有小区的相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且在不同小区处的特殊帧的保护时段至少重叠1456Ts。无线电帧的前述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被包括在无线电帧的子帧的数目或者被包括在子帧的时隙的数目、或者被包括在时隙中的符号的数目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下面的表1图示特殊子帧的配置(DwPTS/GP/UpPTS的长度)。
[表1]
下面的表2图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表2]
参考表2,在3GPP LTE系统中,类型2帧结构包括七种类型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下行链路子帧、特殊子帧以及上行链路子帧的数目或者位置可以每个配置而变化。在下文中,将会基于在表2中图示的类型2帧结构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图3(a)和图3(b)是图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a),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域中包括2个时隙。位于一个下行链路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前面的最多三个OFDM符号对应于对其分配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其它的OFDM符号对应于对其分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域。
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示例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发送的PCFICH承载关于被用于子帧内的控制信道的传输的OFDM符号的数目(即,控制区域的大小)的信息。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将会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用于任意用户设备组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上行链路传输(Tx)功率控制命令。PHICH响应于上行链路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承载ACK/NACK(肯定应答/否定应答)。换言之,在PHICH上发送对于从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
现在,将会描述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PDCCH。
基站可以通过PDCCH发送PDSCH的资源分配和输送格式(这可以被称为DL许可)、PUSCH的资源分配信息(这可以被称为UL许可)、用于任意用户设备组内的单独的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的聚合、以及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的激活信息。基站可以在控制区域内发送多个PDCCH,并且用户设备可以监控多个PDCCH。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来配置PDCCH。在子块交织之后,通过控制区域,基站可以发送包括一个CCE或者多个连续的CCE的聚合的PDCCH。CCE是被用于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以编译速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取决于在CCE的数目和通过CCE提供的编译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用比特的数目。
通过PDCCH从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将会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基站可以根据在下面表3中图示的DCI格式通过PDCCH发送控制信息。
[表3]
参考表3,DCI格式0表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DCI格式1和2表示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并且DCI格式3和3A表示用于任意用户设备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DCI格式3/3A包括用于多个用户设备的TPC命令。在DCI格式3/3A的情况下,基站利用TPC-ID掩蔽CRC。TPC-ID是通过用户设备解掩蔽以监控承载TPC命令的PDCCH的标识符。TPC-ID可以被称为被用于通过用户设备识别是否已经在PDCCH上发送TPC命令的标识符。通过重新使用现有的标识符,即,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PI-RNTI(寻呼指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C-RNTI(系统改变-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以及RA-RNTI(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可以定义TPC-ID。可替选地,可以通过新的标识符定义TPC-ID。TPC-ID不同于作为用于特定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符的C-RNTI,因为TPC-ID是用于小区内的特定聚合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符,并且也不同于作为用于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符的PI-RNTI、SC-RNTI、以及RA-RNTI。如果DCI包括用于N个用户设备的TPC命令,则仅N个用户设备收TPC命令。如果用于小区中的所有用户设备的TPC命令被包含在DCI中,则TPC-ID变成用于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的标识符。
用户设备通过监控来自于子帧内的搜索空间的一组PDCCH候选来搜寻TPC-ID。这时,可以从公共搜索空间或者用户设备(UE)特定搜索空间搜索TPC-ID。公共搜索空间是通过在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搜索到的搜索空间,而用户设备搜索空间是通过特定用户设备搜索到的搜索空间。如果通过从相对应的PDCCH候选中的TPC-DI的解掩蔽没有检测到CRC错误,则用户设备可以在PDCCH上接收TPC命令。
将会定义标识符TPC-ID,用于承载多个TPC命令的PDCCH。如果检测到TPC-ID,则用户设备在相对应的PDCCH上接收TPC命令。TPC命令被用于控制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功率。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对其它用户设备的错误的功率控制或者干扰导致的到基站的传输的失败。
在下文中,将会简要地描述用于在LTE系统的基站中映射用于PDCCH传输的资源的方法。
通常,基站可以通过PDCCH发送调度分配信息和其它的控制信息。物理控制信道可以被发送到一个聚合或者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一个CCE包括九个资源元素组(REG)。没有被分配给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或者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的资源元素组(REG)的数目是NREG。在系统中可用的CCE是从0至NCCE-1(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在下面的表4中表达的,PDCCH支持多个格式。包括n个连续的CCE的一个PDCCH从执行i模n=0(在这样的情况下,i是CCE数目)的CCE开始。多个PDCCH可以被发送到一个子帧。
[表4]
参考表4,基站可以取决于要发送多少个区域控制信息来确定PDCCH格式。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以CCE为单位读取控制信息来减少开销。
参考图3的(b),在频域中上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划分成控制区和数据区。控制区被分配给承载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数据区被分配给承载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为了保持单载波特性,一个用户设备不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用于一个用户设备的PUCCH被分配给一个子帧处的资源块(RB)对。属于RB对的资源块(RB)对于两个时隙保留不同的子载波。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处跳跃。
图4是图示在3GPP 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结构的图。
从各个时隙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通过包括个子载波和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资源网格来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示在下行链路上的资源块(RB)的数目,表示组成一个资源块(RB)的子载波的数目,并且表示在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处的OFDM符号的数目。的大小可以取决于在小区内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而变化,并且应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由无线通信系统所支持的最小下行链路带宽,并且是由无线通信系统所支持的最大下行链路带宽。虽然并且可以被提供,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取决于循环前缀(CP)长度和子载波间隔而变化。在MIMO天线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个天线端口定义一个资源网格。
在用于各个天线端口的资源网格内的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RE),并且通过时隙内的索引对(k,l)来唯一地标识。在这样的情况下,k是频域中的索引,并且l是时域中的索引。而且k具有0,...,的中的任意一个值,并且1具有0,...,中的任意一个值。
在图4中示出的资源块被用于描述在物理信道与资源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RB可以被划分成物理资源块(PRB)和虚拟资源块(VRB)。通过时域中的个连续的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个连续的子载波来定义一个物理资源块。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可以是事先定义的值。例如,可以给出如在下面表5中所图示的和因此,一个PRB包括个资源元素。一个PRB对应于,但不限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并且对应于,但不限于频域中的180kHz。
[表5]
PRB在频域中具有从0至的值。在一个时隙内的物理资源块数目nPRB和资源元素(k,l)之
间的关系满足
虚拟资源块(VRB)具有与物理资源块(PRB)相同的大小。VRB可以被划分为集中式虚拟资源块(LVRB)和分布式虚拟资源块(DVRB)。对于各个VRB,与单个虚拟资源块数目nVRB一起分配在一个子帧内的两个时隙中的一对PRB。
VRB可以具有与PRB的相同的大小。定义了两种类型的VRB,其中第一类型是分布式VRB(LVRB)并且第二类型是分布式VRB(DVRB)。对于各个VRB,一对VRB与单个VRB索引(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VRB数目)一起被分配给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换言之,属于组成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的第一时隙的个VRB被分配有0至中的任意一个索引,属于第二时隙的个VRB被分配有0至的任意一个索引。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在LTE系统中将PDCCH从基站发送到用户设备的过程。
基站取决于被发送到用户设备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检验(CRC)附接到控制信息。取决于PDCCH的拥有者或者PDCCH的用途,以唯一的标识符(例如,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掩蔽CRC。如果PDCCH被用于特定的用户设备,则可以通过CRC掩蔽相对应的用户设备的小区RNTI(C-RNTI)。如果PDCCH用于寻呼消息,则通过CRC掩蔽寻呼指示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如果PDCCH用于系统信息,则可以通过CRC掩蔽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为了指示作为对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可以通过CRC掩蔽随机接入RNTI(RA-RNTI)。下面的表6图示通过PDCCH掩蔽的标识符的示例。
[表6]
如果使用C-RNTI,则PDCCH承载用于相对应的特定用户设备的控制信息。如果使用另一RNTI,则PDCCH承载通过小区中的所有的或者多个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公共控制信息。基站通过执行对于添加了CRC的DCI的信道编译生成被编译的数据。并且,基站基于被分配到PDCCH格式的CCE的数目执行速率匹配。然后,基站通过调制被编译的数据生成调制符号,并且将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元素。
载波聚合
3GPP(第三代合作计划)将LTE系统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指定为长期演技高级(LTE-A)系统并且设计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以能够进行高速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LTE-A系统采用载波聚合(CA)技术并且通过聚集多个分量载波(CC)执行传输,从而用户设备的传输带宽被提高并且频率的使用频率被增加。LTE-A系统可以通过同时使用和分组多个载波(即,多载波)而不是在现有的LTE版本8/9中使用的单载波,来扩展带宽以达到100MHz。换言之,在现有的LTE版本8/9中被定义为达到最大20MHz的载波已经被重新定义为分量载波,并且载波聚合技术已经允许一个用户设备使用最多五个分量载波(CC)。
当前的载波聚合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载波聚合技术支持连续分量载波的聚合,并且支持非连续分量载波的聚合。
(2)在上行链路上的载波聚合的数目可以不同于在下行链路上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如果当前系统应与现有系统兼容,则应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配置相同数目的分量载波。
(3)可以配置不同数目的分量载波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获取不同的传输带宽。
(4)各个分量载波(CC)将一个传输块独立地发送到用户设备,并且包括独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
不同于使用一个载波的现有的LTE系统,已经要求用于在使用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中有效地控制分量载波的方法。为了有效地控制分量载波,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特征可以分类分量载波。分量载波可以被划分成主分量载波(PCC)和辅助分量载波(SCC)。主分量载波PCC是当使用分量载波时变成用于数个分量载波的控制的核心的分量载波,并且为各个用户设备进行定义。主分量载波PCC可以被称为主小区(P小区)。
除了一个主分量载波PCC之外的其它的分量载波被定义为辅助分量载波SCC。辅助分量载波SCC可以被称为辅助小区(S小区)。主分量载波可以用作控制所有的被聚集的分量载波的核心载波。其它的辅助分量载波可以用作提供附加频率资源,用来提供高传输速率。例如,通过主分量载波可以执行用于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的连接(RRC)。通过主分量载波也可以提供用于安全性和较高层的信息。实际上,如果仅存在一个分量载波,则相对应的分量载波将会是主分量载波。这时,分量载波可以执行如与现有的LTE系统的载波相同的功能。
在载波聚合中,下行链路资源可以被定义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C),并且上行链路资源可以被定义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CC)。而且,下行链路资源和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可以被称为小区。然而,如果DL CC和UL CC被相互非对称地配置,则小区可以仅指DLCC(或者UL CC)。例如,如果在特定的用户设备中配置一个服务小区,则用户设备具有1个DLCC和1个UL CC。然而,如果两个或者更多个服务小区被设置成特定的用户设备,则用户设备具有等于小区的数目的DL CC,并且UL CC的数目可以等于或者小于DL CC的数目。可替选地,如果多个服务小区被设置成特定的用户设备,则通过UL CC的数目大于DL CC的数目的CA环境可以支持用户设备。
可以通过在下行链路资源上发送的系统信息(SI)指示在下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小区的中心频率)与上行链路资源的载波频率之间的链接。例如,通过由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定义的链接可以配置DL资源和UL资源之间的组合。
根据上面的定义,载波聚合(CA)可以被称为其载波聚合相互不同的两个或者更多个小区的聚合。换言之,对特定用户设备设置其载波聚合相互不同的两个或者更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可以被称为CA环境。对于支持CA的用户设备来说可以支持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辅助小区S小区和主小区P小区的聚合而增加的带宽。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小区可以是P小区或者S小区。如果被RRC连接(RRC_CONNECTED)的用户设备不支持CA,则仅存在一个服务小区,包括P小区。可替选地,如果被RRC连接(RRC_CONNECTED)的用户设备支持CA,则服务小区指的是一组一个或者多个小区,包括P小区和S小区。
在CA环境下配置的服务小区当中,P小区是作为有关通信的控制核心的小区。P小区可以被使用使得用户设备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连接重新建立过程、或者切换过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P小区接收重要的控制信息(例如,PUCCH)。而且,用户设备仅可以在P小区处执行与系统信息的变化和获取有关的监控过程。然而,根据可能的情况用户设备可以通过S小区接收控制信息。对于支持CA的用户设备,基站可以仅通过切换过程改变P小区,其使用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mobilityControlInfo)的RRC链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接下来,在CA环境下配置的服务小区当中,S小区意指除了P小区之外的其它小区。在S小区中不存在PUCCH。如果附加地提供S小区,则基站可以通过专用的信令给支持CA的用户设备提供与在RRC_CONNECTED(RRC_连接)状态的相对应的小区处的动作有关的所有种类的系统信息。对于S小区,通过经由一个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释放和添加相对应的S小区,可以改变系统信息。基站可以将具有不同于在相对应的S小区处的广播消息中包括的参数的专用信令发送到用户设备。在初始安全性激活过程之后,除了P小区(在连接建立过程期间被设置为服务小区)之外,基站还可以为用户设备设置一个或者多个S小区。P小区可以被用于提供安全性输入和上层系统信息,而如有必要S小区可以被用于提供附加的下行链路资源并且可以被用于提供上行链路资源。基于包括或者不包括mobilityControlInfo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基站可以被独立地添加、去除或者校正S小区。
在载波聚合中,多个载波可以被划分成P小区和S小区,作为用户设备特定(UE特定)的参数。特定用户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被配置的服务小区。如果存在多个被配置的服务小区,则小区中的一个变成P小区并且其他的小区变成S小区。在这样的情况下,P小区可以被配置成具有小区索引(例如,服务小区索引(ServCellIndex))中的最低索引的小区。而且,当在TDD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具有多个被配置的小区时,对于所有的小区可以同等地执行定义UL子帧的UL-DL配置,通过该UL子帧为特定的UL子帧发送用于PDSCH的ACK/NACK。
而且,用户设备可以将来自于先前确定的一个CC的诸如从一个或者多个CC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CQI、RI、PMI等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HARQ ACK/NACK发送到基站。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收集从P小区DL CC和S小区DL CC接收到的多种ACK/NACK信息(例如,ACK/NACK复用或者ACK/NACK捆绑)并且经由P小区内的UL CC通过使用一个PUCCH发送被收集的ACK/NACK信息。
图5A和图5B是图示多载波支持系统的物理层(第一层L1)和MAC层(第二层,L2)的配置的图。
支持一个载波的一个物理(PHY)层存在于支持单载波的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中,并且控制一个PHY实体的一个媒介访问控制(MAC)实体可以被提供给基站。在PHY层中,例如,可以执行基带处理操作。在MAC层中,通过发送器可以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可以执行覆盖MAC/RLC子层的L1/L2调度器操作。MAC层的MAC PDU分组块被转换成通过逻辑输送层的输送块并且然后被映射到物理层输入信息块。图5的MAC层可以被表达成L2的整个层并且可以被用于覆盖MAC/RLC/PDCP子层。这可以被应用于本发明的MAC层的描述。
同时,在多载波支持系统中可以提供多个MAC-PHY实体。换言之,可以以一个MAC-PHY实体对应于如在图5A中所示的n个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的这样的方式配置多载波支持系统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因为为各个分量载波配置单独的PHY层和单独的MAC层,所以从MACPDU为物理层中的各个分量载波生成PDSCH。
可替选地,可以在多载波支持系统中提供一个公共的MAC实体和多个PHY实体。换言之,可以以与n个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n个PHY实体被提供并且存在控制n个PHY实体的一个公共的MACK实体这样的方式配置多载波支持系统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于MAC层的MAC PDU可以被划分成在传输层上与多个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输送块。可替选地,当通过MAC层生成MAC PDU时或者当通过RLC层生成RLC PDU时,可以为各个分量载波划分MAC PDU。结果,为物理层中的各个分量载波生成PDSCH。
图6是图示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用于使用物理信道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的图。
当在步骤S101用户设备新进入小区或者电源被接通时用户设备执行诸如与基站的同步的初始小区搜索。为此,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助同步信道(S-SCH)与基站同步并获取诸如小区ID等的信息。随后,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取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同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在初始小区搜索步骤中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识别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
在步骤S102处,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PDCCH中承载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DSCH)来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
同时,如果用户设备初始接入基站,或者如果没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则用户设备可以执行诸如步骤S103至S106的随机接入过程(RACH)。为此,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前导(S103),并且可以通过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接收对前导的响应消息(S104)。在除了切换之外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执行竞争解决过程,诸如附加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S105)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接收(S106)。
已经执行前述步骤的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S107),并且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S108),作为发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的一般过程。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或者通过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包括HARQ ACK/N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否定ACK)信号、CQI(信道质量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秩指示)等等。在3GPP LTE系统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PUSCH和/或PUCCH发送诸如前述的CQI/PMI/RI的控制信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其用途参考信号可以被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参考信号的示例包括被用于信道信息的获取的参考信号和被用于数据解调的参考信号。因为前者的参考信号旨在用于通过用户设备获取关于下行链路的信道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宽带进行发送。而且,前者的参考信号甚至应当通过没有接收用于特殊子帧的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来接收和测量。而且,用于信道测量的此参考信号可以被用于切换的测量。当基站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从基站发送后者的参考信号和相对应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相对应的参考信号执行信道评估,从而用户设备可以解调数据。用于数据解调的此参考信号应该被发送到数据被发送到的区域。
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现有的3GPP LTE版本8系统中,为单播服务定义两种类型的下行链路信号。参考信号之一是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和的获取和切换的测量的公共参考信号(CRS),并且另一个是被用于数据解调的专用的RS(DRS)(与UE特定的参考信号相对应)。在LTE版本8系统中,UE特定的参考信号仅被用于数据解调,并且CRS被用于信道信息的获取和数据解调两者。CRS是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并且基站通过宽带发送每个子帧的CRS。取决于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目可以为最多四个天线端口发送小区特定的CRS。例如,如果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目是2个,则用于天线0和1的CRS被发送。如果发送天线的数目是四个,则用于天线端口0至3的CRS分别被发送。如果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目是4个,则在一个资源块(RB)处的CRS样式如在图7中所示。
图7是图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系统的CRS样式的图。
如在图7(a)中所示,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CRS R0、R1、R2以及R3被分配使得在1个RB处时间-频率资源没有相互重叠。在LTE系统中,当CRS被映射到时间-频率资源时,频率轴上用于一个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被映射到每六个资源元素中的一个RE并且然后被发送。因为一个RB在频率轴上包括十二个RE,所以每一个RB使用用于一个天线端口的两个RE。
图7(b)图示1个RB内的用于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R0的样式。
作为LTE系统的演进版本的LTE-A系统应被设计使得基站可以支持最多八个发送天线以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因此,也应支持用于最多八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因为在LTE系统中定义用于最多八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以在LTE-A系统中如果基站具有四个至最多八个下行链路发送天线,则应附加地定义和设计用于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应为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和用于数据解调的参考信号两者设计用于最多八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
在设计LTE-A系统中的重要考虑之一是后向兼容性。换言之,LTE用户设备甚至应在LTE-A系统中操作而没有任何问题,并且系统也应支持操作。在参考信号的传输方面,要求在下述时间-频率域中应附加地定义用于最多八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在该时间频率域中,在LTE系统中定义的CRS被发送给每个子帧的全部带。然而,如果以与现有的LTE系统的CRS相同的方式将用于最多八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样式添加到LTE-A系统中每个子帧的全部带,则通过参考信号的传输引起的开销也增加。
因此,在LTE-A系统中新定义的参考信号可以被划分成两种类型,即,用于信道测量以选择调制和编译方案(MCS)、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等等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通过八个发送天线发送的用于数据解调的数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或者DMRS)。
用于信道测量的CSI-RS其特征在于,不同于被用于与信道测量和切换的测量同时的数据解调的现有CRS,其被设计用于信道测量。当然,CSI-RS可以被用于切换的测量等等。因为CSI-RS被发送以获得信道状态信息,所以不同于CRS,不可以每个子帧发送CSI-RS。因此,为了减少通过CSI-RS引起的开销,基站在时间-频率轴上间隙地发送CSI-RS,并且在相对应的时间-频率域上将专用的DM-RS发送给被调度的用户设备以执行数据解调。换言之,在调度相对应的用户设备的区域,即,仅可以接收数据的时间-频率域处发送特定用户设备的DM-RS。
在LTE-A系统中,基站可以为所有的天线端口发送CSI-RS。然而,如果基站每个子帧为最多八个发送天线端口发送CSI-RS,则可能出现开销太大的问题。因此,基站可以通过在时间轴上间隙地发送CSI-RS而不每个子帧地发送CSI-R来减少开销。换言之,基站可以以一个子帧的整数倍的时段周期地或者以特定传输样式发送CSI-RS。这时,基站可以配置CSI-RS的传输周期或者传输样式并且通知用户设备被配置的传输周期或者传输样式。
用户设备需要获知关于用于用户设备所属于的小区的各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时间-频率位置、CSI-RS序列以及CSI-RS序列移位的信息,以便测量CSI-RS。因为CSI-RS被发送以获知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所以不同于DRS,CSI-RS应被发送到全部带。用户设备通过使用接收到的CSI-RS将诸如CQI、PMI和各个带的秩的信道信息反馈给基站,并且基站通过使用被反馈的信道信息执行调度操作。然而,如果用于LTE-A用户设备的CSI-RS被发送到LTE用户设备,则开销可能出现。这是因为LTE用户设备没有获知CSI-RS的存在并且如果在被调度的资源区域中CSI-RS被发送到LTE用户设备则基站凿孔相对应的RE。
图8A和图8B是图示在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3GPP LTE、LTE-A系统中CSI-RS被发送到的时间-频率位置的示例的图。
在LTE-A系统中,在一个、两个、四个、或者八个天线端口上可以发送CSI-RS。这时,被用于CSI-RS的传输的各个天线端口是p=15,p=15、16,p=15、16、17、18或者p=15、...、22。
图8A图示CSI配置0的正常的前缀的情况下分配的CSI-RS的样式,并且图8B图示在CSI配置0的扩展的前缀的情况下分配的CSI-RS的样式。
如果基站发送如在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CSI-RS,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CSI-RS来识别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并且将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信道信息(CQI、PMI、RI等等)反馈给基站。然后,通过使用从用户设备反馈的信息,基站执行用于在相对应的频带通过相对应的调制和编译方案(MCS)到相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空间的数据传输的调度。而且,用户设备可以从被测量的CSI-RS计算路径损耗并且通过使用被计算的路径损耗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
在LTE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RS)估计下行链路(DL)路径损耗。为此,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CRS传输功率,并且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在从基站通知的CRS传输功率和实际估计的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之间的差来计算路径损耗分量。
图9(a)和图9(b)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基站的结构和包括RRH的基站的示例的图。
图9(a)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基站的结构。如在图9(b)中所示,RRH允许射频(RF)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从基站分离并且安装它们以靠近天线,从而以与基站相同的方式操作天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从而对于基站的附加设施所要求的财力资源可以被最小化同时无线电容量被增加。这样,RRH可以用作与基站独立的中继器并且通过从基站单独分离的无线电部分发送和接收语音和数据。
例如,假定在宏小区内提供多个节点(或者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节点可以被称为协作的RRH集合、测量RRH集合、传输点集合、以及接收点集合,并且执行与前述的RRH相同的功能。
在提供RRH的环境下,因为用户设备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不是基站的另一节点(或者RRH),应计算所有对于该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分量以确定用于到不是基站的节点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传输功率。
然而,因为基站和多个节点可以发送CRS,所以对于用户设备来说难以识别基站和多个节点(例如,RRH)的信号,从而在估计精确的路径损耗中可能出现问题。
如上所述的基于CRS的路径损耗估计使得用户设备在识别对于确定传输功率以执行与相邻的RRH的通信所要求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分量是否与相对应的RRH有关中具有困难。这引起在配置用于RRH的适当的传输功率方面的困难,并且生成附加的干扰。
在这方面,可以将用于使用CSI-RS替代现有技术的CRS的方法视为用于使用户设备能够估计宏小区内的RRH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的方法。
CSI-RS可以被配置成在宏小区和各个节点(RRH)之间共同地或者UE特定地识别。另外,与CSI-RS配置同时,可以为各个节点配置CSI-RS传输功率电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各个节点来说CSI-RS传输功率电平可以是一个电平或者多个电平。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关于CSI-RS配置的信息和用于节点的CSI-RS传输功率信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指示CSI-RS配置和CSI-RS传输功率的消息作为系统信息将CSI-RS配置和CSI-RS传输功率发送到用户设备。
基于系统信息,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目标节点(或者目标RRH)的路径损耗确定传输功率以将初始接入信号发送到基站。
同时,如果使用基于CRS识别RRH的方法,则基站应通知用户设备从各个RRH发送的CRS功率。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在PDSCH-配置(PDSCH-Config)信息元素中包括CRS来通知用户设备CRS功率。下面的表7图示被包括在PDSCH-Config信息元素中的信息的示例。
[表7]
在CSI-RS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PDSCH-Config信息元素消息通知用户设备CSI-RS功率电平。可替选地,可以与CRS功率相比较,根据各个CSI-RS配置事先确定功率速率。
可以考虑,像CRS EPRE功率配置一样(以系统带宽和子帧为单位同等地配置CRSEPRE),以系统带宽和子帧为单位同等地配置所有CSI-RS的每个资源元素的能量(EPRE),而不论CSI-RS样式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站或者RRH仅需要通知用户设备小区公共的CSI-RS传输功率电平。宏小区基站的CSI-RS样式可以不同于RRH的CSI-RS样式(在时间、频率或者码域中可以相互识别CSI-RS样式),或者相同。而且,宏小区基站的CSI-RS传输功率可以不同于RRH的CSI-RS传输功率,或者相同。
如果宏小区基站的CSI-RS传输功率不同于RRH的CSI-RS传输功率,则可以考虑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用信号发送从RRH发送的CSI-RS传输功率的方法,或者用信号发送在宏小区的CSI-RS和RRH的CSI-RS之间的传输功率上的差值的方法。然而,如果宏小区基站的CSI-RS传输功率与RRH的CSI-RS传输功率相同,则通知用户设备一个公共的CSI-RS传输功率,而不论CSI-RS样式如何。
用户设备可以估计用于节点(例如,协作的RRH集合)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并且在上行链路传输期间根据接收点配置(即,通过接收点配置的RRH)配置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点配置可以是单点配置或者多点配置。而且,动态点选择方案可以被使用,从而可以取决于时间改变点。例如,在单点配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点。对于另一示例,单点可以变成多点,多点可以变成单点,并且多点可以变成多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点配置元素被改变)。这时,当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时用户设备需要选择适当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另外,要求从各个点的路径损耗识别各个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事先确定的索引,或者基站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DCI格式)或者较高层消息通知用户设备根据各个点的路径损耗的各个点的识别。
如果执行动态点选择,则基站可以通知用户设备关于相对应的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信息或者与基站路径损耗值的差值。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信息可以被添加到现有的DCI格式,或者可以定义新的格式。换言之,可以从基站向用户设备通知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要求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信息。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功率储备报告(PHR)。下面的等式1至3可以被用作通过用户设备报告的、用于PUCCH的PHR。等式1是与PUCCH被发送到基站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并且等式2和3是与PUCCH被发送到RRH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
[等式1]
PMAX(分量载波(CC(或者服务小区(S小区)))最大功率或者用户设备的最大传输功率)-PPUCCH,Macro[dB/线性]
[等式2]
PMAX-PPUCCH,multi-point reception[dB/线性]
[等式3]
PMAX-PPUCCH single point reception[dB/线性]
接下来,下面的等式4可以被用作通过用户设备报告的、用于PUSCH的PHR。等式4是与PUSCH被发送到基站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并且等式5和6是与PUSCH被发送到RRH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
[等式4]
PMAX(分量载波(CC(或者服务小区(S小区)))最大功率或者用户设备的最大传输功率)-PPUSCH,Macro[dB/线性]
[等式5]
PMAX-PPUSCH,multi-point reception[dB/线性]
[等式6]
PMAX-PPUSCH single point reception[dB/线性]
下面的等式7至9表示用于用户设备的SRS传输(用于SRS的PHR)的PHR报告类型。等式7是与SRS被发送到基站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并且等式8和9是与SRS被发送到RRH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
[等式7]
PMAX(分量载波(CC(或者服务小区(S小区)))最大功率或者用户设备的最大传输功率)-PSRS,Macro[dB/线性]
[等式8]
PMAX-PSRS,multi-point reception[dB/线性]
[等式9]
PMAX-PSRS single point reception[dB/线性]
接下来,下面的等式10和12可以被用作通过用户设备报告的、用于PRACH的PHR。等式10是与PRACH被发送到基站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并且等式11和12是与PRACH被发送到RRH的情况相对应的PHR类型。
[等式10]
PMAX(分量载波(CC(或者服务小区(S小区)))最大功率或者用户设备的最大传输功率)-PPRACH,Macro[dB/线性]
[等式11]
PMAX-PPRACH,multi-point reception[dB/线性]
[等式12]
PMAX-PPRACH single point reception[dB/线性]
用户设备可以在PHR触发期间配置用于PUCCH的PHR、用于PUSCH的PHR、用于SRS的PHR、以及用于PRACH的PHR的组合,并且将配置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而且,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从用于PUCCH的PHR、用于PUSCH的PHR、用于SRS的PHR、以及用于PRACH的PHR组合三种类型来配置信息并且然后向基站报告配置的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从用于PUCCH的PHR组合等式1、2以及3来配置信息并且然后向基站报告配置的信息。同时,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条件向用户设备指示相对应的集合。
如上所述,可以存在用户设备的各种传输功率模式。用户设备的传输功率模式的示例可以包括用于宏小区的功率控制参数、在多点接收的状态的功率控制参数以及用于单点接收的功率控制参数。
将会简要地描述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控制参数。PO_PUSCH(j)是通过从较高层提供的小区特定的标称分量PO_NOMINAL_PUSCH(j)和从较高层提供的用户设备特定分量PO_UE_PUSCH(j)的总和而配置的参数,并且是从基站向用户设备通知的值。α(j)是从较高层提供的小区特定的参数并且以3个比特从基站发送,其中当j=0或者1时α∈{0,0.4,0.5,0.6,0.7,0.8,0.9,1},并且当j=2时α(j)=1。α(j)是从基站向用户设备通知的值。路径损耗(PL)是以dB为单位由用户设备计算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或者信号损耗)估计值,并且被表达为PLc=参考信号功率(referenceSignalPower)-较高层滤波的RSRP(higher layerfilteredRSRP),其中可以通过较高层从基站向用户设备通知referenceSignalPower。
可以变化诸如路径损耗分量、值∝、用于PUSCH或者PUCCH的Po、PSRS_OFFSET以及TPC命令值的配置值。而且,可以仅在到宏小区的传输期间在绝对模式或者积累模式使用与TPC命令值相对应的参数,并且可以被限于在其它情况下仅在绝对模式下操作。而且,如果使用三个传输功率模式,则传输功率模式可能被限于仅在绝对模式下操作。与TPC命令相对应的参数可以被限于绝对模式并且可以包括一个功率控制参数。
而且,基站可以根据宏、多点接收以及单点接收通知用户设备与下面的表8中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相对应的RRC信息。另外,可以分别配置用于各个RRH的下表8的信息并且然后通知用户设备。可以如下地考虑在RRH和下面的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下面的表8的信息可以被配置成存在如在小区内配置的一样多的RRH(或者接收点集合)并且被编索引。然后,在上行链路传输之前基站通知用户设备关于相对应的点的索引信息。换言之,基站允许用户设备使用关于在上行链路传输期间所要求的功率控制参数的信息。可替选地,可以考虑根据各个传输条件向用户设备通知与宏相比较的差值的方法。基站可以通过动态地使用DCI格式或者通过RRC消息向用户设备通知差值。而且,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和DCI格式的组合向用户设备通知差值。
而且,基站可以通过考虑非统一系统条件通知用户设备关于相邻小区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相邻的小区的信息可以是小区ID、功率控制信息、以及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要求的信息。
[表8]
如果在各种功率控制模式的控制下操作用户设备,如果在积累值模式/类型中操作TPC命令,如果在用于各个信道的Po的值中存在任何变化,并且如果为了宏和RRH共同地接收或者为了各个RRH接收关于P0_UE_PUSCH、P0_UE_PUCCH/、以及P0_UE_SRS的新的值,则相对应的功率控制模式的积累TPC命令值被重置。
基站和RRH可以通过使用DCI格式请求用户设备PHR触发。无论何时点选择或者传输点、接收点、测量RRH集合、以及协作的RRH集合被改变,用户设备可以将PHR发送到基站。
当配置MA CE时,CSI-RS样式索引被映射到PHR信息。在上行链路CoMP场景中为各个RRH配置禁止PHR-定时器(prohibitPHR-Timer)、周期PHR-定时器(periodicPHR-Timer)、以及下行链路_路径损耗改变dB(dl_PathlossChange dB)。这不同于宏,摈弃触发条件通过宏和RRH的组合来配置。例如,可以执行两种条件以配置用于相对应的宏的PHR信息和用于RRH的PHR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基站的信令由用户设备执行两种条件中的一个。这时,关于所有的RRH的信息或者关于一些RRH的信息取决于基站的配置。
已经从用户设备接收到接入消息的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包括等于1比特的CSI请求比特。已经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用户设备应将下行链路CSI信息发送到基站。为了基于如上的现有技术支持前述的系统,要求改变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例如,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以包括宏小区的CSI信息、最佳模式的CSI信息、先前配置的一个接收节点集合的CSI信息、以及关于先前配置的多个接收节点集合的CSI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基站可以组合这些四种CSI信息和然后通知用户设备被组合的信息。
可以以通知绝对值dB/dBm/线性(mW,W)或者通知先前确定的表的索引,或者仅通知与参考节点相比较的差值的这样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各个节点或者基站的CSI-RS/CRS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助于用于非统一系统的上行链路功率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设备的通信吞吐量。
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以预定类型的组合来实现前述实施例。应当选择性地考虑结构元件或特征的每一个,除非另外指定。可以不与其他结构元件或特征组合地执行结构元件或特征的每一个。而且,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改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结构元件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可以被替换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对应的结构元件或特征。而且,将显而易见的是,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该特定权利要求之外的权利要求的其他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例或者借助于在提交申请后的修改来添加新的权利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其他特定的形式来实施。因此,以上的实施例在所有的方面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的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工业实用性
在诸如3GPP LTE、LTE-A以及IEEE802的各种通信系统中可以在工业上使用用于使用户设备能够确定在包括至少一个RRH的宏小区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
Claims (6)
1.一种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宏小区环境下由用户设备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从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包括以绝对值电平的所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并且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包括所述基站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
测量从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
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和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估计对应于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
基于所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确定要被发送到被设置为所述接收点或者所述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以及
通过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被设置为所述接收点或者所述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所述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配样式信息,并且在时间域、频域或者码域中相互识别在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配样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配置信息元素消息中接收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
4.一种在包括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宏小区环境中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从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包括以绝对值电平的所述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并且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包括所述基站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测量从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通过使用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以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估计对应于被设置为接收点或者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并且基于所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确定要被发送到被设置为所述接收点或者所述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以及
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通过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被设置为所述接收点或者所述接收远程无线电头端的所述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配样式信息,并且在时间域、频域或者码域中相互识别在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无线电头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分配样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配置信息元素消息中接收所述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远程 无线电头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传输功率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525202P | 2011-08-19 | 2011-08-19 | |
US61/525,202 | 2011-08-19 | ||
US201161546566P | 2011-10-13 | 2011-10-13 | |
US61/546,566 | 2011-10-13 | ||
PCT/KR2012/006608 WO2013027987A2 (ko) | 2011-08-19 | 2012-08-20 | Rrh(remote radio head)를 포함하고 있는 매크로 셀 환경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91167A CN103891167A (zh) | 2014-06-25 |
CN103891167B true CN103891167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4774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500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91167B (zh) | 2011-08-19 | 2012-08-20 |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6247B2 (zh) |
KR (1) | KR20140054082A (zh) |
CN (1) | CN103891167B (zh) |
WO (1) | WO2013027987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34111A (ja) * | 2011-08-02 | 2013-02-14 | Sharp Corp |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914918B2 (ja) | 2011-08-02 | 2016-05-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927802B2 (ja) * | 2011-08-02 | 2016-06-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927801B2 (ja) * | 2011-08-02 | 2016-06-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2013034115A (ja) * | 2011-08-02 | 2013-02-14 | Sharp Corp |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WO2013097909A1 (en) * | 2011-12-30 | 2013-07-0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491738B2 (en) * | 2012-02-03 | 2016-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downlink and uplink resources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
JP2013219507A (ja) * | 2012-04-06 | 2013-10-24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方法、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622170B2 (en) | 2012-11-02 | 2017-04-11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9450695B2 (en) * | 2012-11-02 | 2016-09-20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10448374B2 (en) * | 2014-03-21 | 2019-10-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of dual-connectivity U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150004661U (ko) | 2014-06-23 | 2015-12-31 | 태형산전 주식회사 | Rrh용 전원공급장치 |
US20160227485A1 (en) * | 2015-01-29 | 2016-08-04 | Intel Corporation | Drs based power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102308079B1 (ko) * | 2015-07-02 | 2021-10-05 |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 RRH(Remote Radio Head)의 전압 정재파비(VSWR)를 고려한 단말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
US10652769B2 (en) * | 2015-07-25 | 2020-05-12 | Mariana Goldhamer | Coupling loss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200481897Y1 (ko) | 2015-09-02 | 2016-11-24 | 태형산전 주식회사 | 4g rrh와 3g 중계기에 전원을 공급하는 통합 전원공급장치 |
US11032780B2 (en) * | 2015-09-03 | 2021-06-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7092383A1 (zh) | 2015-12-03 | 2017-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共小区网络下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及基站 |
JP6857852B2 (ja) | 2016-01-07 | 2021-04-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7171895A1 (en) * | 2016-04-01 | 2017-10-05 | Intel Corporation | Link adaptation for low complexity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US10278088B2 (en) * | 2016-07-22 | 2019-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estimation enhancement |
CN108023702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200482636Y1 (ko) | 2016-11-15 | 2017-02-15 | 태형산전 주식회사 | Rrh용 전원공급장치 |
US11160029B2 (en) | 2017-01-04 | 2021-10-2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based on downlink path loss and configuration indicated by base station |
CN110099435B (zh) * | 2017-01-10 | 2022-01-2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57365A1 (zh) * | 2017-03-03 | 2018-09-07 |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309741B1 (ko) * | 2017-03-23 | 2021-10-0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력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187977A1 (zh) * | 2017-04-12 | 2018-10-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0972987B2 (en) * | 2017-09-26 | 2021-04-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ast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US10863447B2 (en) * | 2018-07-11 | 2020-12-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
KR102469636B1 (ko) | 2019-01-02 | 2022-11-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 장치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11716694B2 (en) | 2019-01-31 | 2023-08-01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Estimating and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by a base station |
WO2021088978A1 (en) * | 2019-11-06 | 2021-05-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power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42187A3 (en) * | 2006-10-03 | 2008-12-18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o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
CN101867457A (zh) * | 2010-06-21 | 2010-10-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2118825A (zh) * | 2009-12-31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90088086A (ko) * | 2008-02-14 | 2009-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전력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JP5039110B2 (ja) * | 2009-10-05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
JP5455026B2 (ja) * | 2009-10-28 | 2014-03-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716494B1 (ko) * | 2009-11-14 | 2017-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8599711B2 (en) * | 2011-04-08 | 2013-12-0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ference signal port discovery involving transmission points |
US20120281555A1 (en) * | 2011-05-02 | 2012-11-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
WO2012167425A1 (en) * | 2011-06-08 | 2012-12-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Transmission power |
US9107173B2 (en) * | 2011-07-28 | 2015-08-11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system having multiple transmit points |
-
2012
- 2012-08-20 KR KR1020147004154A patent/KR20140054082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8-20 CN CN201280050063.7A patent/CN1038911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20 US US14/239,505 patent/US92262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8-20 WO PCT/KR2012/006608 patent/WO2013027987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42187A3 (en) * | 2006-10-03 | 2008-12-18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o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
CN102118825A (zh) * | 2009-12-31 | 2011-07-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1867457A (zh) * | 2010-06-21 | 2010-10-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91167A (zh) | 2014-06-25 |
WO2013027987A2 (ko) | 2013-02-28 |
US20140177467A1 (en) | 2014-06-26 |
WO2013027987A3 (ko) | 2013-05-10 |
US9226247B2 (en) | 2015-12-29 |
KR20140054082A (ko) | 2014-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91167B (zh) |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
US11153128B2 (en) | CSI-RS base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JP6385980B2 (ja) | 協調的送信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8521391B (zh) | 接收用于在用户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同步信息的方法及其的装置 | |
CN105247801B (zh) | 发送用于提高覆盖范围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3733698B (zh) | 控制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功率的终端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3503332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662818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EP2566219B1 (en)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 |
CN105814827B (zh) | 从同时接入多小区的用户设备发送harq ack/nack的方法 | |
KR102018316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을 위한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40321370A1 (en) | Rate matching under irregular, sparse, or narrowband signals | |
CN103891183B (zh) | 用于测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 |
US9419771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5122753A (zh) | 在支持新载波类型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收发/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576276B (zh) | 从无定形mimic小区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终端 | |
WO2013107267A1 (zh) | 一种上行解调导频控制信令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