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5190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75190A CN103875190A CN201280050007.3A CN201280050007A CN103875190A CN 103875190 A CN103875190 A CN 103875190A CN 201280050007 A CN201280050007 A CN 201280050007A CN 103875190 A CN103875190 A CN 1038751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plink
- downlink
- beam pattern
-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在所述方法中,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从基站接收确认(ACK)信息,该ACK信息指示基站已经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加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沿着支持高数据传输速率方向发展以便满足持续增长的无线数据通信量需求。近来,第四代(4G)无线系统已经发展为一种用于逐渐地提高光谱效率以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但是,仅使用这些光谱效率提高技术难以满足爆炸式增长的无线数据通信量需求。
为了解决增长的需求,可以使用非常宽的频带。但是,因为在小于10GHz并且当前在使用的频带中非常难以确保宽的频带,所以需要确保高频带。但是,因为用于无线通信的传输频率被提高,所以无线波的到达距离,也即射程,变得相对较短,并且存在覆盖区域减小。为了提高无线波的到达距离,可以使用波束形成技术。
一般地,发射波束形成是一种用于将无线波使用多个天线沿特定方向传播或发射的区域进行集中的方法。排列在一起的多个天线称为天线阵列,并且包括在天线阵列中的天线称为阵列元件。当使用发射波束形成时,可以提高信号的发射距离,并且因为信号一般不沿除了相关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发射,所以可以显著降低来自其它用户信号的干扰。
同时,接收侧,或者接收机,可以使用接收天线阵列接收波束形成。接收波束形成也将沿特定方向的无线波的接收进行集中以提高从相关方向进入接收机的信号的增益,并且可以排除从除了该相关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进入的信号,从而排除干扰信号。为了执行基本波束形成,需要用于使基站和终端能够有效地选择发射和/或接收波束的技术。此外,如果在发射和/或接收波束设置过程期间由于特定错误没有正确设置波束,则光谱效率恶化可以发生。因此,应当允许基站控制错误状态,并且应当提供稳定的波束跟踪方法。
因此,需要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选择发射和/或接收波束形成的波束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上述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对于上述的任意一项是否对本发明来说像现有技术那样可应用没有进行确定,也没有进行指定。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至少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和/或不足,并且至少提供如下所述的好处。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将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从基站接收确认(ACK)信息,该ACK信息指示已经在基站处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当中成功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在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指示基站尚未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第一NACK信息和第二NACK信息至少其中之一时,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被用作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来自终端的与由终端根据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发射指示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确认(ACK)信息。
在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指示基站尚未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第一NACK信息和第二NACK信息至少其中之一时,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被用作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以及当基站成功地接收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基站接收确认(ACK)信息。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从终端接收与由终端根据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当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时发射确认(ACK)信息到终端。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发射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
在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基站没有成功地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重新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从基站重新接收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发射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终端;以及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对应的标识符信息来接收ACK或者否定(NACK)。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来自基站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便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机,用于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和接收机,用于从基站接收ACK信息,所述ACK信息指示已经在基站处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当中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在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ACK信息到基站,以及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否定确认(NACK)信息到基站。
在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成功检测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并且所述接收机当接收到指示基站尚未成功地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当中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从基站重新接收包括在与根据多个先前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在实施例中,发射机还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以及当接收到指示基站尚未成功地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当中接收到包括在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发射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所述接收机重新接收指示基站已经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当中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ACK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当接收到指示基站尚未成功地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当中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的NACK信息时使用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作为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射机,用于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以及接收机,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由终端根据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其中所述发射机发射指示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确认(ACK)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还当终端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终端接收ACK信息,以及当终端没有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所述发射机从终端接收否定确认(NACK)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在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以及当发射指示尚未成功地接收到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包括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到终端。
在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还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以及当发射指示尚未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接收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其中所述发射机重新发射指示已经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ACK信息到终端,并且重新发送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在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指示尚未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NACK信息时,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被用作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于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机,用于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和接收机,用于当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基站接收ACK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在当基站处没有成功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重新发射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在基站没有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其中,所述接收机从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根据是否接收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来发射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射机,用于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以及接收机,从终端接收与由终端根据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其中所述发射机当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时发射ACK信息到终端。
依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射机,用于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接收机,用于从基站接收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其中所述发射机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发射ACK或者NACK。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在基站没有成功检测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重新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其中所述接收机从基站重新接收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
在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在基站没有成功检测到所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便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在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还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以及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所述接收机从基站接收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机,用于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发射机,用于发射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终端,其中所述接收机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对应的标识符信息接收ACK或者NACK。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优点和突出特征通过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明显,以下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定示范性实施例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时执行波束设置的过程;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分别在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下行链路波束的过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分别在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上行链路波束的过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发射/接收波束模式;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置波束的装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贯穿附图,相同的参考标记将理解为指代相同的部分、组件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列参考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全面理解,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定义。本描述包括各种具体细节用于帮助理解但是仅应当被认为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能够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与精神。此外,为了简明和清楚起见,略去了对公知功能与结构的描述。
在下面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措词不局限于它们的词典意义,而是仅仅由发明人用于使得能够对于本发明清楚一致的理解。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明显的是,提供以下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图示的目的而非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目的。
应当理解,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不是如此。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指代包括指代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表面。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在下文中,示范性实施例描述用于三种方法的波束跟踪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跟踪波束的其它类似装置和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于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时执行波束设置。第二种方法是用于在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别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下行链路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终端已知被Q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并且基站已知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第三种方法是用于在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别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上行链路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基站已知被P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并且终端已知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时执行波束设置的过程。
参考图1,基站在步骤100中重复发射N次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参考)以使得终端——也可以称为移动站(MS)——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和/或接收波束。这里,N=(Ntx×Nrx),其中Ntx表示方向改变并且由基站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Nrx表示基站重复发射用于选择终端的接收波束的特定发射波束的次数。Ntx和N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通知终端的任意其它适合的方式,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可以测量诸如同步信号、前同步码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例如,如图6A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K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终端能够生成L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应当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总共K*L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同时,重复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N次的终端经由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并且选择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例如,在图6A中,终端可以从总共N*N个发射/接收波束对当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在图6A中,基站的发射波束#_3和终端的接收波束#_3可以变为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
在那之后,终端在步骤102中重复地发射总共M次包括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信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参考)到基站。例如,与参考信号相应的序列可以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信息。
这里,M=(MtxхMrx),其中Mtx表示方向被终端改变和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Mrx表示终端重复发射特定发射波束以用于选择基站的接收波束的次数。Mtx和M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通知终端的任意其它适合的装置,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此外,假定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道相互作用,Mtx可以设置为1。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表示可以测量诸如接入信号、声音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例如,如图6B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L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基站能够生成K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应当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N*N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
根据实施方式,基站的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同样地,终端的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同时,当在步骤102中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时,终端可以在步骤104中根据由基站先前发射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响应来控制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的方向、宽度和其它类似物理特征。例如,当响应于由终端恰在前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而从基站接收到ACK响应时,终端就可以使用具有比由基站恰在前反馈的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窄的宽度的窄波束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当响应于由终端恰在前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到NACK响应时,终端可以使用用于初始发射的宽波束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基站在步骤104中经由通过终端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量并选择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此外,基站检测或者解码包括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的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也就是说,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与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相应的序列或者单独的CRC已经附接到其的消息。
此外,在步骤104中,当基站成功地获得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并且成功检测或者测量了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就经由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并且发射ACK信息到终端。这里,作为对成功地接收经由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发射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的响应而发射ACK信息。
在步骤104中,当基站没有接收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但是成功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就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并且发射NACK信息到终端。此外,基站可以基于先前接收到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命令终端再次发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
可替换地,在步骤104中,当基站没有接收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并且也没有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就可以命令终端既发射NACK信息也再次执行步骤102。可替换地,终端可以根据特定定时器执行从步骤102开始的操作而无需基站的命令。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并且终端可以根据任意适当的原因执行步骤102的操作。而且,取决于实施方式,在步骤104中可以省去ACK/NACK发射。
同时,因为基站不能在发射NACK的时间点得知由终端发射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所以基站可能根据先前的成功接收而使用宽波束或者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假定对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信道相互作用,基站可以通过以有限方法使用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来推断出下行链路发射波束,而非不检测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在那之后,当终端在步骤106中经由ACK/NACK成功地接收到由基站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终端存储并更新其值,并且发射ACK信号到基站。
当终端没有接收到由基站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终端就在终端识别到失败的情况下发射NACK信号或者不发送任何信号。在发射NACK的情况下,因为终端不能在这样的时间点得知由基站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所以终端就可能使用宽波束或者先前成功接收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假定对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道相互作用,终端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此外,在步骤106中当基站确定由终端发射的ACK/NACK是NACK时,基站可以命令终端从步骤104开始重复操作。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分别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下行链路波束的过程。
参考图2,基站在步骤200中重复发射N次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参考)以使得终端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200。这里,N=(Ntx×Nrx),其中Ntx表示方向改变并且由基站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Nrx表示基站重复发射以用于选择终端的接收波束的特定发射波束的次数。Ntx和N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其它类似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能够测量诸如同步信号、前同步码信号、导频信号或者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此时,在步骤200中终端(也可以称为移动站(MS))经由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并选择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在那之后,终端在步骤202中经由一个或多个预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发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到基站。此时,基站检测或者解码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在那之后,当成功获得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时,基站在步骤204中发射ACK信号到终端。
当没有获得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时,基站发射NACK信号到终端并且请求终端重新发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也即,终端前进到步骤202。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当没有获得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时,基站可以发射NACK信号到终端,并且执行图1的步骤102到106。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基站可以执行图3的操作,如下面所讨论的那样,然后执行图2的步骤200到204。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分别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情况下设置上行链路波束的过程。
参考图3,终端在步骤300中重复发射N次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参考)到基站。这里,M=(Mtx×Mrx),其中Mtx表示方向改变并且由终端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Mrx表示终端重复发射用于选择基站的接收波束的特定发射波束的次数。Mtx和M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其它适当的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此外,假定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道相互作用,Mtx可以设置为1。上行链路参考信道表示可以测量诸如接入信道、声音信道、导频信道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道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当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时,终端可以基于图2中由基站发射的ACK/NACK响应控制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的方向、宽度或者其它类似物理特征。例如,在先前下行链路波束跟踪过程期间响应于由终端发射的波束索引反馈信号接收到ACK响应的情况下,也即,图2的步骤204,终端可以在先前上行链路波束跟踪过程期间基于由基站反馈的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使用具有较小宽度的波束以及精细且提高的增益来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在响应于在先前下行链路波束跟踪过程期间由终端发射的波束索引反馈信号接收到NACK响应的情况下,也即,图2的步骤204,终端可以使用用于初始传输的具有较宽宽度的波束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此时,基站经由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并且选择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在那之后,当在步骤300中成功测量了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时,基站在步骤302中使用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连同ACK信息一起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到终端。当没有测量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时,也就是说,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大小不能超出预定特定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300中,基站就可以连同发射NACK信息一起命令终端再次执行步骤300。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此,并且可以省去ACK/NACK信息发射。
在那之后,当成功地接收到由基站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时,终端存储并且更新其值并且在步骤304中发送ACK信号到基站。当没有接收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信息时,终端在终端识别失败的情况下发送NACK信号或者不发送任何信号。此时,当接收到发自终端的NACK信号时或者当基站确定NACK被发送时,基站前进到步骤302以重新执行随后的步骤。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当从终端接收到NACK响应时或者当基站确定NACK被发送时,基站执行图2的步骤200到204,然后执行图3的步骤300到304。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4,终端在步骤400中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N次。这里,N=(Ntx×Nrx),其中Ntx表示方向被改变并且由基站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Nrx表示基站重复发射用于选择终端的接收波束的特定发射波束的次数。Ntx和N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其它类似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可以测量诸如同步信号、前同步码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例如,如图6A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K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终端能够生成L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可以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总共K*L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在那之后,已经接收到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终端在步骤402中经由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并且选择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N次。例如,在图6A中,终端可以从N*N个发射/接收波束对当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在图6A中,基站的发射波束#_3和终端的接收波束#_3可以变为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
在那之后,终端在步骤404中重复地向基站发射包括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信息M次。例如,与参考信号相应的序列可以被映射到发射波束索引信息。这里,M=(Mtx×Mrx),Mtx表示方向被终端改变和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Mrx表示终端重复发射特定发射波束以用于选择基站的接收波束的次数。Mtx和M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其它类似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此外,假定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道相互作用,Mtx可以设置为1。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表示可以测量诸如接入信号、声音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适当的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例如,如图6B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L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基站能够生成K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可以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总共K*L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基站的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同样地,终端的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同时,当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时,终端可以根据先前由基站发射的ACK/NACK响应控制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的方向、宽度或者其它类似物理特征。例如,当响应于恰在先由终端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从基站接收到ACK响应时,终端可以使用具有比恰在先由基站反馈的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宽度要窄的宽度的窄波束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当响应于由终端恰在前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到NACK响应时,终端可以使用用于初始传输的宽波束发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在那之后,当在步骤406中包括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的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被基站成功检测到并且根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成功检测到Q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08以从基站接收Q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当在步骤406中由基站接收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失败并且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的检测也失败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04以重新发射包括P个优化的发射波束索引信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M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在步骤406中由基站接收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失败并且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的检测也失败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00以再次接收并处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当由基站接收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失败而成功检测到Q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终端根据先前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重新发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到基站。在那之后,当在步骤410中由基站成功地接收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12以存储并更新其值,并且发送ACK信号到基站。而且,当没有接收到由基站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08以便诸如在终端识别失败的情况下发射NACK信号,或者不发送任何信号。此时,终端前进到步骤406以重新请求基站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并且接收它们。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5,基站在步骤500中重复发射N次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使得终端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这里,N=(Ntx×Nrx),其中Ntx表示方向改变并且由基站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Nrx表示基站重复发射用于选择终端的接收波束的特定发射波束的次数。Ntx和N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任何其它类似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可以测量诸如同步信号、前同步码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例如,如图6A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K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终端能够生成L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可以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总共K*L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在那之后,基站在步骤502中重复M次从终端接收包括P个优化的发射波束索引信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经由通过终端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选择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例如,与参考信号相应的序列可以被映射到发射波束索引信息。这里,M=(Mtx×Mrx),其中Mtx表示方向被终端改变和发射的发射波束的数目,并且Mrx表示终端重复发射特定发射波束以用于选择基站的接收波束的次数。Mtx和Mrx是基站可以经由广播信道或者其它类似信道通知终端的可变系统信息值。此外,假定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道相互作用,Mtx可以设置为1。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表示可以测量诸如接入信号、声音信号、导频信号或者任意其它类似信号之类的信号的质量的信号。
例如,如图6B所示,当基站能够生成L种发射波束模式并且基站能够生成K种接收波束模式时,基站应当在特定时间段期间发射总共K*L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同样地,终端的发射波束模式的数目和接收波束模式的数目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在那之后,基站在步骤504中确定是否成功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在成功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之后,基站确定成功检测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当成功检测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前进到步骤508以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以及经由一个或多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发射ACK信息到终端。这里,ACK信息响应于经由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成功地接收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
当在步骤506中没有接收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而成功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前进到步骤510以发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和NACK信息到终端。此外,基站可以根据先前接收到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命令终端重新发射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到终端。
可替换地,当在步骤506中没有接收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而且在步骤504中也没有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前进到步骤502以从终端重新接收包括P个优化的发射波束索引信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M次以经由终端发射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并且选择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对。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当在步骤506中未接收到P个优化的下行链路发射波束并且在步骤504中也没有检测到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时,基站前进到步骤500以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传输步骤重新开始。
在那之后,当在步骤512中成功地接收到由终端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基站结束本发明的过程。当没有接收到由终端发射的Q个优化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时,基站前进到步骤508以重新发送Q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到终端。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置波束的装置的框图。
参考图7,终端包括控制器700、接收机702和发射机704。同样地,基站包括控制器710、接收机714和发射机712。接收机702和714对经由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射频(RF)信号执行基带信号处理。
例如,在使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接收机将模拟信号变换为采样数据,并且对采样数据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以将采样数据变换为频域中的数据,并且选择接收机实际上期望的副载波的数据以从频域中的数据接收并且将其输出。此外,接收机根据预定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等级解调和解码数据以提供解码的数据到控制器700和710。对于另一示例来说,在使用CDMA方案的情况下,接收机702和714可以对数据信道解码和解扩。
发射机704和712将基带信号变换为RF信号并且发射RF信号。例如,发射机704和712根据预定的MCS等级对于分别从控制器700和710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此外,发射机704和714对调制码元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以输出诸如OFDM码元这样的采样数据,将采样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将模拟信号变换为RF信号,以及经由天线输出RF信号。对于另一示例来说,发射机704和712可以进行信道编码并且分布将要发射的数据。
在上述的配置中,控制器700和710可以用作协议控制器。控制器700控制终端的总体操作。控制器710控制基站的总体操作。此外,控制器700和710在执行协议处理的同时从物理层的相关部分接收需要的信息,或者对于物理层的相关部分生成控制信号。此外,控制器700和710确定波束跟踪和发射/接收波束形成模式。也就是说,控制器700和710控制终端和基站的操作,如图1到图3所述。
例如,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终端的控制器700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并且从基站接收ACK信息,该ACK信息指示已经在基站中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索引信息当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
此外,当成功检测到如从基站接收到的、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发射ACK信息到基站。当没有成功检测到如从基站接收到的、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发射NACK信息到基站。当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接收到指示尚未在基站处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成功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基于多个先前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从基站重新接收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
同时,当没有从基站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接收到指示在基站中尚未成功地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重新发射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而且,终端的控制器700还从来自基站的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索引信息中重新接收指示已经在基站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ACK信息。
而且,当控制器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接收到指示尚未在基站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被用作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基站的控制器710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从终端接收包括与终端根据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且发射ACK信息,该ACK信息指示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和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
而且,当经由终端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基站的控制器710从终端接收ACK信息。当没有经由终端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基站的控制器710从终端接收NACK信息。
同时,当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发射指示尚未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基站的控制器710根据多个先前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重新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到终端。
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发射指示尚未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基站的控制器710就重新接收包括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然后重新发射指示已经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索引信息中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ACK信息到终端。
此时,当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接收到指示尚未成功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的NACK信息时,宽波束模式或者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可以被用作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终端的控制器700确定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并且还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而且,控制器700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并且当由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从基站接收ACK信息。
此时,当没有由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重新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
当没有由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来发射ACK或者NACK。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基站的控制器710确定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并且还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控制器710还从终端接收与由终端基于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当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时,控制器710发射ACK信息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终端的控制器700确定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从基站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来发射ACK或者NACK。
而且,当没有由基站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重新发送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并且从基站重新接收与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另外,当没有由基站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的控制器700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并且从基站接收与根据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基站的控制器710确定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发射与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终端,并且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来接收ACK或者NACK。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8,终端确定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并且在步骤800中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那之后,终端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并且在步骤802中使用所确定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在那之后,当在步骤804中没有成功地由基站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前进到步骤802以便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重新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
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当没有成功地由基站接收到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并且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发射ACK或者NACK。相反,当在步骤804中响应于发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索引从基站接收到ACK信息时,终端结束本发明的波束跟踪过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9,基站在步骤900中确定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然后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接下来,在步骤902中,基站从终端接收与由终端基于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在那之后,当在步骤904中成功检测到与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基站前进到步骤906以便发射ACK信息到终端。另一方面,当在步骤904中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基站前进到步骤908以便发射NACK信息到终端,然后前进到步骤910以从终端重新接收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终端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10,终端确定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然后在步骤1000中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在那之后,终端在步骤1002中从基站接收与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在那之后,终端在步骤1004中确定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当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前进到步骤1006以便发射ACK消息。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04中确定尚未成功地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在步骤1008中发射NACK,并且重新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接下来,终端前进到步骤1010并且从基站重新接收与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根据另一示范性实施例,当没有由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时,终端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便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而且,基站接着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基站,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并且从基站接收与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执行波束设置的基站的过程的流程图。
参考图11,基站确定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模式,并且在步骤1100中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那之后,在步骤1102中,基站基于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发射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终端。
在那之后,当在步骤1104中确定响应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接收ACK消息时,基站结束本发明的波束跟踪过程。另一方面,当响应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接收到NACK消息时,也即,当在步骤1104中确定没有接收到ACK消息时,基站就前进到步骤1102以重新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信息到终端。
如上所述,当接收到与下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和与上行链路发射/接收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时,定义与发射/接收波束模式相应的索引重新发射过程,以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有效地选择发射/接收波束形成模式。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从基站接收确认(ACK)信息,该ACK信息指示已经在基站处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当中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ACK信息到基站;以及
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第一否定确认(NACK)信息到基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以及当接收到指示尚未在基站处从被发送到基站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第一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从基站重新接收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以及当接收到指示尚未在基站处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第二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发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重新接收第二确认(ACK)信息,该第二ACK信息指示已经在基站处从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和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当中成功检测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
5.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由终端根据所述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发射指示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确认(ACK)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终端接收ACK信息;以及
当终端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终端接收NACK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并且发射指示尚未成功地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发射包括在与根据多个先前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到终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没有成功检测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发射指示尚未成功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否定确认(NACK)信息时,重新接收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每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具有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重新发射指示已经成功接收到包括在与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中的标识符的ACK信息到终端,以及重新发射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9.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发射与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以及
当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基站接收确认(ACK)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基站没有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使用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重新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基站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
从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发射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
12.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到终端;
从终端接收与由终端根据所述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当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时发射确认(ACK)信息到终端。
1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
从基站接收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以及
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发射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基站没有成功地接收到与所述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时从基站接收多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便确定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
发射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基站;
发射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到基站;以及
从基站接收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
15.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跟踪波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终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发射与根据所述多个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相应的标识符信息到终端;以及
根据是否接收到与上行链路发射波束模式对应的标识符信息来接收确认(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80062 | 2011-08-11 | ||
KR1020110080062A KR101800221B1 (ko) | 2011-08-11 | 2011-08-11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
PCT/KR2012/006351 WO2013022292A2 (en) | 2011-08-11 | 2012-08-09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5190A true CN103875190A (zh) | 2014-06-18 |
CN103875190B CN103875190B (zh) | 2018-06-05 |
Family
ID=4766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50007.3A Active CN103875190B (zh) | 2011-08-11 | 2012-08-09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450661B2 (zh) |
EP (1) | EP2742603B1 (zh) |
JP (2) | JP6185467B2 (zh) |
KR (1) | KR101800221B1 (zh) |
CN (1) | CN103875190B (zh) |
AU (1) | AU2012295039B2 (zh) |
CA (1) | CA2844374C (zh) |
WO (1) | WO2013022292A2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91994A1 (zh) * | 2015-05-30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WO2017105299A1 (en) * | 2015-12-14 | 2017-06-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sequence allocation |
CN107409373A (zh) * | 2015-03-03 | 2017-11-28 | 西格弗克斯公司 | 以终端的上行链路消息在终端与频率同步接入网之间发送数据的方法 |
CN107852291A (zh) * | 2015-07-08 | 2018-03-27 | 英特尔Ip公司 | 使用定向发送和接收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ue) |
CN107889220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WO2018120101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8120099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08366423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8605265A (zh) * | 2016-02-10 | 2018-09-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移动性的波束选择 |
CN108886387A (zh) * | 2016-04-13 | 2018-11-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CN109152011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391409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和用户终端 |
CN109565687A (zh) * | 2016-06-17 | 2019-04-02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增强上行链路波束选择 |
CN109792642A (zh) * | 2016-09-30 | 2019-05-2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移动性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控制 |
CN110291726A (zh) * | 2017-02-10 | 2019-09-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恢复的上行链路资源 |
CN110663201A (zh) * | 2017-03-23 | 2020-01-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于用户设备以及发送和接收点的波束管理过程 |
US10903890B2 (en) | 2016-04-13 | 2021-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CN112771791A (zh) * | 2018-09-28 | 2021-05-07 | 索尼公司 | 指示用户设备(ue)极化跟踪能力 |
US11075725B2 (en) | 2016-04-13 | 2021-07-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81847B1 (ko) * | 2012-02-21 | 2018-08-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49772B1 (ko) * | 2013-01-15 | 2019-11-2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17335845A (zh) * | 2013-01-25 | 2024-01-0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确定资源的方法和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US9392639B2 (en) * | 2013-02-27 | 2016-07-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
KR102085003B1 (ko) * | 2013-04-30 | 2020-04-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송수신 빔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10253A1 (zh) | 2013-07-23 | 2015-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102071372B1 (ko) * | 2013-09-16 | 2020-01-3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고려한 drx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688474B (zh) * | 2013-09-27 | 2018-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4661321A (zh) * | 2013-11-15 | 2015-05-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链路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4735685B (zh) * | 2013-12-20 | 2019-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734763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4734760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下行波束索引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734761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波束混合指示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
KR102177287B1 (ko) * | 2014-01-17 | 2020-1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기를 이용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JP7200155B2 (ja) * | 2014-02-07 | 2023-01-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信号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5165640A (ja) * | 2014-02-07 | 2015-09-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KR102169662B1 (ko) * | 2014-03-10 | 2020-10-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
JP6121931B2 (ja) * | 2014-03-20 | 2017-04-2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
KR102171561B1 (ko) * | 2014-04-07 | 2020-10-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 기반 셀룰러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
US9357558B2 (en) * | 2014-06-27 | 2016-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rtition scheduling based on beamtracking |
KR102309726B1 (ko) * | 2014-07-10 | 2021-10-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 포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KR102220286B1 (ko) * | 2014-08-28 | 2021-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EP3202195A4 (en) * | 2014-09-30 | 2018-05-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cess nodes an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3225070A1 (en) * | 2014-11-26 | 2017-10-04 | IDAC Holdings, Inc. |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
JP6484338B2 (ja) * | 2014-12-17 | 2019-03-13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モビリティ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関連する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無線デバイス |
US10361830B2 (en) * | 2015-05-18 | 2019-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according to repeating pattern considering cell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7000985A1 (en) * | 2015-06-30 | 2017-01-0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trol signaling |
ES2844853T3 (es) * | 2015-10-06 | 2021-07-22 | Sony Group Corp |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
KR102181020B1 (ko) * | 2015-10-28 | 2020-11-19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기지국장치 및 단말장치, 그리고 트래픽 전송 방법 |
CN108886414B (zh) | 2016-03-24 | 2021-05-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配置和报告移动性测量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US10687335B2 (en) | 2016-06-10 | 2020-06-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forming base station regarding user equipment's reception of beam change instruction |
US10855342B2 (en) * | 2016-06-24 | 2020-12-01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E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TWI665923B (zh) * | 2016-07-01 | 2019-07-1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當服務波束為無效時管理通訊的方法和設備 |
US10873946B2 (en) | 2016-07-13 | 2020-12-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y using multi-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9565313B (zh) * | 2016-07-19 | 2022-05-1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执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JP6891419B2 (ja) | 2016-07-29 | 2021-06-18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ES2794608T3 (es) | 2016-08-10 | 2020-11-18 | Asustek Comp Inc |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derivación de pérdida de ruta para la operación del haz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
EP3494746B1 (en) * | 2016-08-12 | 2023-03-01 | Mediatek Inc. | Beam management in beamforming systems |
CN107888259B (zh) * | 2016-09-30 | 2021-07-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波束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9942886B1 (en) * | 2016-10-07 | 2018-04-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abl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
US11172519B2 (en) * | 2016-11-02 | 2021-11-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RC connection request, and terminal therefor |
US11038570B2 (en) | 2016-11-04 | 2021-06-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m track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indices |
US10284278B2 (en) * | 2016-11-04 | 2019-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management for various levels of beam correspondence |
WO2018082017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1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nr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
US10849134B2 (en) | 2016-11-04 | 2020-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ng a range of beam correspondence in a wireless node |
US10582397B2 (en) * | 2016-11-09 | 2020-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
CN110063082B (zh) | 2016-12-21 | 2020-12-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0859713B2 (en) | 2017-01-04 | 2020-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window extension for GNSS and visual-inertial-odometry (VIO) fusion |
US10779273B2 (en) | 2017-03-10 | 2020-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R uplink transmit beam selection based on PDCCH/PDSCH receive beams |
CN108633006B (zh) | 2017-03-17 | 2021-03-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发送波束确定方法和装置 |
TWI618374B (zh) * | 2017-04-21 | 2018-03-11 | 國立臺灣大學 | 束波成型索引空間調變的方法 |
CN109478918B (zh) * | 2017-06-09 | 2021-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089315B (zh) * | 2017-06-14 | 2021-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1419173B2 (en) | 2017-08-09 | 2022-08-16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m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
US20200244337A1 (en) * | 2017-09-27 | 2020-07-30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cessing and transmitting beam tracking request |
US10212690B1 (en) * | 2017-10-16 | 2019-02-19 | Verizon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Inc. |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support of user equipment using ex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nd power saving mode |
CA3091169C (en) * | 2018-06-21 | 2023-08-1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Bwp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
JP7283531B2 (ja) * | 2018-07-16 | 2023-05-3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端末デバイス、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で実施される方法 |
EP3629506A1 (en) * | 2018-09-27 | 2020-04-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
KR102713390B1 (ko) | 2018-10-24 | 2024-10-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US12149317B2 (en) | 2018-11-01 | 2024-11-1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on a non-failed cell |
CA3165771A1 (en) * | 2020-01-15 | 2021-07-22 | Ast & Science, Llc | System with modulated signal to compensate frequency errors in lte signals |
WO2021155927A1 (en) * | 2020-02-06 | 2021-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shaping symbol constellations |
WO2021190750A1 (en) | 2020-03-26 | 2021-09-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beam tracking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mwave communication among devices |
US10944456B1 (en) | 2020-05-01 | 2021-03-09 | Fujikura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25178A1 (en) * | 2004-07-30 | 2006-02-02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WLAN access point with extended coverage area |
CN101124803A (zh) * | 2004-03-31 | 2008-02-13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使用多天线或波束缓和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对wtru干扰 |
CN101359952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时分双工模式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01485107A (zh) * | 2006-07-07 | 2009-07-1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US20090318157A1 (en) * | 2006-07-24 | 2009-12-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1652936A (zh) * | 2007-03-30 | 2010-02-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87037A (en) * | 1996-02-26 | 1999-11-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ultiple beam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0027139A1 (en) | 1998-10-30 | 2000-05-1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timized communication vectors |
US7302238B2 (en) | 2003-04-25 | 2007-11-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JP4663369B2 (ja) | 2004-05-20 | 2011-04-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WO2005125044A1 (en) * | 2004-06-22 | 2005-12-29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losed loop mimo systems and methods |
EP1681790B1 (en) * | 2005-01-12 | 2007-05-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420508B2 (en) * | 2006-02-14 | 2008-09-02 |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 Higher-order intermodulation reduction using phase and angle smearing |
US7702029B2 (en) * | 2006-10-02 | 2010-04-20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IMO precoding enabl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power alloc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
WO2008050745A1 (en) * | 2006-10-24 | 2008-05-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09066406A1 (ja) * | 2007-11-22 | 2009-05-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409388B2 (ja) * | 2007-12-25 | 2014-02-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移動局装置 |
US9100068B2 (en) | 2008-03-17 | 2015-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resolution beamforming in MIMO systems |
CN102132504B (zh) | 2008-08-26 | 2014-12-10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通过扇区扫描进行波束成形的方法及站点 |
KR101481591B1 (ko) | 2008-12-03 | 2015-01-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기준 신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
EP2211483B1 (en) | 2009-01-23 | 2016-05-25 | Sony Corporation | Iterative beam selection method with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diversity |
JP5434137B2 (ja) * | 2009-02-26 | 2014-03-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
JP2010212804A (ja) | 2009-03-06 | 2010-09-24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TWI515970B (zh) * | 2009-04-13 | 2016-01-01 | 凡爾賽特公司 | 主動式相位陣列架構 |
US8140024B2 (en) * | 2009-06-29 | 2012-03-20 |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 Fast convergence to optimal beam patterns |
WO2011162541A2 (ko) * | 2010-06-22 | 2011-12-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에 대한 프리코딩 정보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468057B1 (en) * | 2012-02-17 | 2021-07-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5853764B2 (ja) * | 2012-02-28 | 2016-02-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KR102140298B1 (ko) * | 2012-03-27 | 2020-07-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30286960A1 (en) * | 2012-04-30 | 2013-10-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
US9750003B2 (en) * | 2012-12-21 | 2017-08-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by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1
- 2011-08-11 KR KR1020110080062A patent/KR101800221B1/ko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08 US US13/569,550 patent/US94506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8-09 CA CA2844374A patent/CA2844374C/en active Active
- 2012-08-09 CN CN201280050007.3A patent/CN10387519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8-09 JP JP2014524937A patent/JP61854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8-09 WO PCT/KR2012/006351 patent/WO2013022292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8-09 AU AU2012295039A patent/AU20122950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8-09 EP EP12822268.4A patent/EP2742603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12 US US15/262,796 patent/US2017000571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
- 2017-04-19 US US15/491,396 patent/US101483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5-08 JP JP2017092599A patent/JP643195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4803A (zh) * | 2004-03-31 | 2008-02-13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使用多天线或波束缓和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对wtru干扰 |
US20060025178A1 (en) * | 2004-07-30 | 2006-02-02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WLAN access point with extended coverage area |
CN101485107A (zh) * | 2006-07-07 | 2009-07-1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US20090318157A1 (en) * | 2006-07-24 | 2009-12-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1652936A (zh) * | 2007-03-30 | 2010-02-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
CN101359952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时分双工模式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通信方法及设备 |
Cited By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9373A (zh) * | 2015-03-03 | 2017-11-28 | 西格弗克斯公司 | 以终端的上行链路消息在终端与频率同步接入网之间发送数据的方法 |
CN107409373B (zh) * | 2015-03-03 | 2020-06-16 | 西格弗克斯公司 | 用于发送消息的方法、终端、基站和接入网 |
US11075685B2 (en) | 2015-05-30 | 2021-07-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US10461835B2 (en) | 2015-05-30 | 2019-10-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7615864A (zh) * | 2015-05-30 | 2018-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7615864B (zh) * | 2015-05-30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RU2688273C1 (ru) * | 2015-05-30 | 2019-05-21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
WO2016191994A1 (zh) * | 2015-05-30 | 2016-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US11265053B2 (en) | 2015-07-08 | 2022-03-01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CN107852291B (zh) * | 2015-07-08 | 2021-02-19 | 苹果公司 | 使用定向发送和接收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ue) |
CN107852291A (zh) * | 2015-07-08 | 2018-03-27 | 英特尔Ip公司 | 使用定向发送和接收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ue) |
WO2017105299A1 (en) * | 2015-12-14 | 2017-06-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sequence allocation |
CN108605265A (zh) * | 2016-02-10 | 2018-09-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移动性的波束选择 |
US11425623B2 (en) | 2016-02-10 | 2022-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election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based mobility |
CN108886387B (zh) * | 2016-04-13 | 2022-02-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US11381296B2 (en) | 2016-04-13 | 2022-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US11075725B2 (en) | 2016-04-13 | 2021-07-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US11088747B2 (en) | 2016-04-13 | 2021-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US11075682B2 (en) | 2016-04-13 | 2021-07-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US11791882B2 (en) | 2016-04-13 | 202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
CN108886387A (zh) * | 2016-04-13 | 2018-11-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US10903890B2 (en) | 2016-04-13 | 2021-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CN109565687A (zh) * | 2016-06-17 | 2019-04-02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增强上行链路波束选择 |
CN109565687B (zh) * | 2016-06-17 | 2023-07-28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增强上行链路波束选择 |
US11916620B2 (en) | 2016-06-17 | 2024-02-2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Enhanced uplink beam selec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 |
US11234148B2 (en) | 2016-09-29 | 2022-01-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7889220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
CN109792642A (zh) * | 2016-09-30 | 2019-05-2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移动性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控制 |
US11902842B2 (en) | 2016-09-30 | 2024-0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of mobility reference signals |
CN109792642B (zh) * | 2016-09-30 | 2021-07-0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性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US11184895B2 (en) | 2016-12-30 | 2021-11-23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IL267721B2 (en) * | 2016-12-30 | 2023-03-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 network device and a terminal device |
CN110168960A (zh) * | 2016-12-30 | 2019-08-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IL267721B (en) * | 2016-12-30 | 2022-11-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10168960B (zh) * | 2016-12-30 | 2021-0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8120099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8120101A1 (zh) * | 2016-12-30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US10805848B2 (en) | 2016-12-30 | 2020-10-13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US10979170B2 (en) | 2017-01-26 | 2021-04-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figuratio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8366423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0291726A (zh) * | 2017-02-10 | 2019-09-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恢复的上行链路资源 |
CN110291726B (zh) * | 2017-02-10 | 2022-08-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恢复的上行链路资源 |
CN110663201B (zh) * | 2017-03-23 | 2023-03-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于用户设备以及发送和接收点的波束管理过程 |
CN110663201A (zh) * | 2017-03-23 | 2020-01-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于用户设备以及发送和接收点的波束管理过程 |
US11843554B2 (en) | 2017-03-23 | 2023-12-12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
CN109152011A (zh) * | 2017-06-16 | 2019-01-04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152011B (zh) * | 2017-06-16 | 2023-04-0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391409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和用户终端 |
US11909497B2 (en) | 2018-09-28 | 2024-02-20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Indicating user equipment (UE) polorization tracking capacity |
CN112771791A (zh) * | 2018-09-28 | 2021-05-07 | 索尼公司 | 指示用户设备(ue)极化跟踪能力 |
CN112771791B (zh) * | 2018-09-28 | 2024-03-15 | 索尼集团公司 | 指示用户设备(ue)极化跟踪能力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844374A1 (en) | 2013-02-14 |
JP2014529213A (ja) | 2014-10-30 |
JP2017169220A (ja) | 2017-09-21 |
JP6431952B2 (ja) | 2018-11-28 |
AU2012295039B2 (en) | 2016-06-23 |
WO2013022292A2 (en) | 2013-02-14 |
KR20130017562A (ko) | 2013-02-20 |
US20130040684A1 (en) | 2013-02-14 |
EP2742603A2 (en) | 2014-06-18 |
AU2012295039A1 (en) | 2014-02-20 |
JP6185467B2 (ja) | 2017-08-23 |
US20170005711A1 (en) | 2017-01-05 |
CN103875190B (zh) | 2018-06-05 |
EP2742603A4 (en) | 2015-04-29 |
US20170230093A1 (en) | 2017-08-10 |
US9450661B2 (en) | 2016-09-20 |
EP2742603B1 (en) | 2022-02-16 |
KR101800221B1 (ko) | 2017-11-22 |
CA2844374C (en) | 2023-04-11 |
WO2013022292A3 (en) | 2013-05-02 |
US10148331B2 (en) | 2018-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5190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0591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波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918196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23942A1 (en) |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
JP674574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適応的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 |
KR102016685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641569B (zh) |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6101685A1 (zh) | 数据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
CN114365532A (zh) | 基于神经网络的链路级性能预测 | |
US12047151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
KR20160007062A (ko) | 빔 포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
JP2005529508A (ja) |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を持つ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 | |
JP5864722B2 (ja) |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127155A1 (zh) |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19157672A1 (zh) | 控制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
US8787432B1 (en) | HF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ecoding opera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