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9315B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89315B CN109089315B CN201710448193.0A CN201710448193A CN109089315B CN 109089315 B CN109089315 B CN 109089315B CN 201710448193 A CN201710448193 A CN 201710448193A CN 109089315 B CN109089315 B CN 1090893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 downlink
- data
- beams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6—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using beam correspondence; using channel reciprocity, e.g. downlink beam training based on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能够实现将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以及在多个上行波束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物理信道上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未来5G(5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达到下行链路传输速率20Gbps,上行链路传输速率10Gbps的目标,高频通信和大规模天线技术将会被引入。高频通信可提供更宽的系统带宽,天线尺寸也可以更小,更加有利于大规模天线在基站和UE(UserEquipment,用户终端)中部署。基站侧Multi-beam/Multi-TRP(多波束/多收发节点)发送和接收,UE侧Multi-beam的发送和接收将会广泛应用。以NR(New Radio,新无线)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ing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为例,上行链路Multi-beam传输示意如图1所示。
因此,亟需一种多波束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多波束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UE,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配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与波束对应的HARQ实体的HARQ进程上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UE,包括: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控制命令;
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激活命令时,激活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停止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向UE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波束激活命令和波束去激活命令,其中,所述波束激活命令用于激活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用于停止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UE,包括:
通过与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数据;
当所述下行波束接收失败时,所述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败异步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UE,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第三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与波束对应的HARQ实体的HARQ进程上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UE,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控制命令;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激活命令时,激活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停止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UE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波束激活命令和波束去激活命令,其中,所述波束激活命令用于激活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用于停止上行波束或下行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UE,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与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数据;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下行波束接收失败时,通过所述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败异步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保存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能够支持UE在同时配置了多波束的情况的数据收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NR PUSCH multi-beam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 technical,New RAT或NR)中的基站,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UE)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探测信道(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和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可选地,在步骤201中UE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
其中,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步骤202、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多个下行波束与一个上行波束对应,以及在多个上行波束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物理信道发送。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向用户终端UE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步骤302、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步骤301和步骤302的具体先后顺序,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02,再执行步骤301。
步骤303、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上述步骤302同步骤201,上述步骤303同步骤202,在此不再敷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多个下行波束与一个上行波束对应,以及在多个上行波束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物理信道发送。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UE,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402、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可选地,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可选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步骤403、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例如: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多个下行波束与一个上行波束对应,以及在多个上行波束中实现不同类型的物理信道发送。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UE,也可以是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可选地,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下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下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上行波束。
所述一组上下行波束对包含至少一个PUCCH上行波束。
步骤502、根据对应关系,在与波束对应的HARQ实体的HARQ进程上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使得UE或基站的不同各波束在对应HARQ实体上进行数据收发,增加UE或基站的HARQ进程数量,提高UE或基站发送率或接收率。
参见图6,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UE,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控制命令;
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可选地,所述上行或下行波束激活命令的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波束标识和/或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可选地,所述上行或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的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波束标识和/或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步骤602、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激活命令时,激活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停止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
在步骤602中:根据所述波束激活命令中的波束标识,激活与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例如: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
在步骤602中:根据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中的波束标识,停止与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在步骤602中:根据所述波束激活命令中的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的时长,激活与所述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例如: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在步骤602中:根据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中的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停止与所述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下行波束激活命令;
在步骤602中:根据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或者,根据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下行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时,启动下行去激活定时器。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下行波束激活命令。
在步骤602中:根据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或者,根据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下行去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启动下行激活定时器。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波束激活命令;
在步骤602中: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时,启动上行激活定时器。
例如: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
在步骤602中: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或者,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上行去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启动上行去激活定时器。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下发控制命令激活或去激活UE当前可用的上行或下行波束,节省UE的损耗和网络侧资源。
参见图7,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701、向UE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波束激活命令和波束去激活命令,其中,所述波束激活命令用于激活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用于停止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和/或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可选地,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和/或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当UE配置了多个上行波束有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时候,如果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则可以判断该上行波束也会发送失败,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步指示(Out-of-Sync),然后UE及时地针对该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进行重传,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见图8,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UE,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801、通过与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数据;
步骤802、当所述下行波束接收失败时,所述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败异步指示。
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可选地,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所述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所有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当UE配置了多个上行波束有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时候,如果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则可以判断该上行波束也会发送失败,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步指示(Out-of-Sync),然后UE及时地针对该上行波束发送的数据进行重传,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1:网络配置多波束关联关系
步骤1、网络侧发送配置消息给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以及各上行波束可以发送的上行物理信道。
其中各个上行波束可以发送的上行物理信道为以下物理信道的任意组合:
上行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上行探测信道(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其中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步骤2、网络侧和UE侧根据配置,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
步骤3、网络侧根据配置的各个上行波束可以发送的上行物理信道,接收对应的物理信道。或者UE侧根据配置的各个上行波束可以发送的上行物理信道,发送对应的物理信道。
具体地,步骤3.1、UE根据上行波束和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进行数据收发: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接收,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进行数据发送(如下行数据接收的对应的上行数据发送)。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接收,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进行控制信息发送(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接收,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进行探测信号发送(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探测信号)。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接收,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进行随机接入信号发送(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数据发送,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接收控制和反馈信息(如调度信息和接收是否成功过的反馈)。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控制信息发送,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接收(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上行反馈信息的发送)。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探测信号发送,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接收(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探测信号的发送)。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则UE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号发送,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接收(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步骤3.2、网络根据上行波束和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进行数据收发: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发送,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进行数据接收(如下行数据发送的对应的上行数据接收)。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发送,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进行控制信息接收(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发送,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进行探测信号接收(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探测信号)。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下行波束的数据发送,在该对应的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进行随机接入信号接收(如下行数据发送对应的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数据接收,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发送控制和反馈信息(如调度信息和接收是否成功过的反馈)。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控制信息接收,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发送(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上行反馈信息的发送)。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探测信号接收,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发送(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探测信号的发送)。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则网络对应该多个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号接收,在该对应的下行波束的上有相应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发送(如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哪个上行波束上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实施例2:网络侧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步骤1:根据网络侧配置和协议约定,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即多个)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即多个)下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即多个)上行波束;
其中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即多个)上下行波束对,该组为包含至少一个PUCCH上行波束的多个上行或多个下行波束。
实施例3:波束激活与去激活
步骤1:网络侧下发控制命令激活或去激活UE当前可用的上行或下行波束,该控制命令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上行波束激活命令;
下行波束激活命令;
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
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
该波束激活命令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波束标识;
激活时长。
该波束去激活命令相关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波束标识;
去激活时长。
步骤2:UE侧接收到激活或去激活命令后,恢复或挂起相关波束的数据收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激活或去激活命令对应的HARQ反馈不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到下行波束激活命令后或去激活定时超时后的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激活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
激活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启动去激活定时器(如果网络配置了激活定时器)。
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到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后或激活定时器超时后的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停止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
停止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启动激活定时器(如果网络配置了去激活定时器)。
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到上行波束激活命令后或去激活定时超时后的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激活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激活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激活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
激活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
激活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启动去激活定时器(如果网络配置了激活定时器)。
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到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后或激活定时超时后的行为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停止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停止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停止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
停止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
停止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启动激活定时器(如果网络配置了激活定时器)。
实施例4:异步指示
步骤1:当UE配置了多个上行波束有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时候,如果上行控制信道的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则判断该上行波束也会发送失败,并且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步指示(Out-of-Sync)。该失步指示的触发条件包括: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该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所有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9,图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该基站900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901,用于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第一收发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可选地,第一收发模块902还用于向用户终端UE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所述第一收发模块9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模块902进一步用于: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UE,由于UE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UE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0,图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UE的结构,该UE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第二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二收发模块10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第二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可选地,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所述第二收发模块1003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数据。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发模块1003进一步用于: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UE,由于UE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UE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1,图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多波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该装置1100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1101,用于配置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
第三收发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与波束对应的HARQ实体的HARQ进程上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可选地,所述HARQ实体和波束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上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下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上下行波束对;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下行波束;
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组上行波束。
可选地,所述一组上下行波束对为包含至少一个PUCCH上行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多波束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波束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UE,由于UE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UE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2,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结构,该UE120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控制命令;
第四处理模块1202,用于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激活命令时,激活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当所述控制命令为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停止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激活命令中的波束标识,激活与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中的波束标识,停止与所述波束标识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激活命令中的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的时长,激活与所述上行或下行激活定时器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中的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停止与所述上行或下行去激活定时器对应的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下行波束激活命令;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
根据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
或者,
根据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可选地,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
当下行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启动下行去激活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
根据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下行数据信道的接收;
或者,
根据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
可选地,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当下行去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下行波束激活命令时,启动下行激活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波束激活命令;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
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激活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当上行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时,启动上行去激活定时器。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
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进一步用于:
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探测信道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状态报告的发送;
或者,
根据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停止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四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当上行去激活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去激活命令,或者,接收到上行波束激活命令时,启动上行激活定时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3,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该基站1300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1301,用于向UE发送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包括波束激活命令和波束去激活命令,其中,所述波束激活命令用于激活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用于停止相关波束上的数据接收或发送。
可选地,所述波束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和/或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所述波束去激活命令包括:波束标识和/或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波束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4,图中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结构,该UE1400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1401,用于通过与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数据;
第四发送模块1402,用于当所述下行波束接收失败时,通过所述UE的物理层向高层指示失败异步指示。
可选地,所述下行波束接收失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所述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
所有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对应的下行波束接收失败,且所有上行波束失败对应的上行波束恢复失败。
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下述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500包括:天线1501、射频装置1502、基带装置1503。天线1501与射频装置15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502通过天线15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5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5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502,射频装置15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5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5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5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503包括处理器15031和存储器15032。
基带装置15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5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5031,与存储器15032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5032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侧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5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5033,用于与射频装置15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网络侧设备所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保存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保存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1503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简称DRRAM)。本发明描述的存储器1503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具体地,处理器15031调用存储器15032中的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所执行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图16所示的终端1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604和用户接口1603。终端1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5。
其中,用户接口1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602保存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6021和应用程序16022。
其中,操作系统16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6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6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602保存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6022中保存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601可以执行上述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601中,或者由处理器1601实现。处理器1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保存介质中。该保存介质位于存储器1602,处理器1601读取存储器1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保存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具体地,处理器1601可以调用存储器1602保存的程序或指令,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UE所执行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保存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保存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保存在一个保存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保存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保存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用户终端UE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包括: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
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6.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数据,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或接收,包括: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
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配置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用户终端UE发送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UE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进一步用于: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接收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发送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
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15.一种用户终端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各个上行波束与上行物理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通过与各个上行波束对应的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数据;所述上行物理信道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探测信道和随机接入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建立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和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
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进一步用于: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数据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数据;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上行探测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探测信号;
或者,如果一个或多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下行数据,在所述上行波束的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与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数据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数据,在所述下行波束的下行信道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和/或反馈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控制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探测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探测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探测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或者,
如果一个下行波束对应一个或多个有上行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波束,在所述上行波束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下行波束上接收与所述随机接入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和/或下行控制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波束为单个上行发送波束、上行发送波束对、上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上行发送波束集合;
所述下行波束为单个下行发送波束、下行发送波束对、下行发送波束组或者下行发送波束集合。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保存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8193.0A CN109089315B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8/090606 WO2018228319A1 (zh) | 2017-06-14 | 2018-06-11 | 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6/623,115 US20200220582A1 (en) | 2017-06-14 | 2018-06-11 | Multi-beam-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EP18818729.8A EP3641455A4 (en) | 2017-06-14 | 2018-06-11 | Multi-beam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8193.0A CN109089315B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89315A CN109089315A (zh) | 2018-12-25 |
CN109089315B true CN109089315B (zh) | 2021-04-02 |
Family
ID=6466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48193.0A Active CN109089315B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220582A1 (zh) |
EP (1) | EP3641455A4 (zh) |
CN (1) | CN109089315B (zh) |
WO (1) | WO20182283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90044875A (ko) * | 2017-10-23 | 2019-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신호 또는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838861B (zh) * | 2018-08-17 | 2023-03-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波束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EP3903424A1 (en) * | 2018-12-30 | 2021-1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request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with beamforming |
WO2020160692A1 (en) * | 2019-02-09 | 2020-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information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multi-beam transmissions |
US11616536B2 (en) * | 2019-05-03 | 2023-03-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multiple default beams |
EP4066401A1 (en) * | 2019-11-25 | 2022-10-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quality measureme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22017427A1 (en) * | 2020-07-21 | 2022-01-27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of transmissions and receptions in half-duplex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 oper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EP4214851A1 (en) | 2020-12-15 | 2023-07-26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Default common beam mechanism for multiple beam scenario |
US12089249B2 (en) | 2021-06-24 | 2024-09-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igh-priority data transmission handling |
US20230139950A1 (en) * | 2021-10-28 | 2023-05-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ity enhancement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s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4761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波束混合指示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
WO2016086144A1 (en) * | 2014-11-26 | 2016-06-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
US9392639B2 (en) * | 2013-02-27 | 2016-07-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23551B1 (ko) * | 2011-06-22 | 2018-1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진입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800221B1 (ko) * | 2011-08-11 | 2017-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추적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516410B (zh) * | 2012-06-19 | 2018-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有源天线系统实现下行数据发射方法及装置 |
CN104734763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5007129A (zh) * | 2015-06-16 | 2015-10-28 | 东南大学 | 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容量估计及用户调度 |
-
2017
- 2017-06-14 CN CN201710448193.0A patent/CN109089315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11 US US16/623,115 patent/US2020022058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6-11 WO PCT/CN2018/090606 patent/WO2018228319A1/zh unknown
- 2018-06-11 EP EP18818729.8A patent/EP3641455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92639B2 (en) * | 2013-02-27 | 2016-07-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
CN104734761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行波束混合指示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
WO2016086144A1 (en) * | 2014-11-26 | 2016-06-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41455A1 (en) | 2020-04-22 |
WO2018228319A1 (zh) | 2018-12-20 |
EP3641455A4 (en) | 2020-06-10 |
US20200220582A1 (en) | 2020-07-09 |
CN109089315A (zh) | 2018-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89315B (zh) | 一种基于多波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EP3644640B1 (en) | Methods for a terminal and for the peer network device for the configuration and for the release of random access resource, the related terminal, and the related network device | |
WO2018224013A1 (zh) |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1373809B (zh) |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上行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9089322A (zh) |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2640568B (zh)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装置 | |
US11653407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JP7548949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WO2019072170A1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20061075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2789891B (zh)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JP7213950B2 (ja) | 情報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 |
CN109246773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WO2020191751A1 (zh)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WO2018228370A1 (zh) | 基于多波束的功率控制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
CN114128364B (zh) |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2104531A1 (zh) | 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8882259A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源基站和目标基站 | |
CN110121855B (zh) | 信息配置装置、监测装置、方法及通信系统 | |
US20240314545A1 (en) |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50113270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a link management and mobility for ul aggregation | |
WO2022067470A1 (zh) | 一种位置更新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