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274B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16274B CN103716274B CN201210375984.2A CN201210375984A CN103716274B CN 103716274 B CN103716274 B CN 103716274B CN 201210375984 A CN201210375984 A CN 201210375984A CN 103716274 B CN103716274 B CN 1037162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wnlink control
- control information
- search space
- determining
-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同时好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NCT独立运营和低成本终端接入大带宽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增强搜索空间传输下行控制信息,解决无法使用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进行下行控制信息传输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增强的LTE(LTE-A,LTE-Advance)系统中的无线帧(radio frame)包括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模式和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模式的帧结构。FDD模式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10毫秒(ms)的无线帧由十个长度为1ms、编号0~9的子帧(subframe)组成,每个子帧含有两个长度均为0.5ms的时隙(slot)组成。TDD模式的帧结构如图2所示,一个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为5ms的半帧(half frame)组成,一个半帧包括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在上述两种帧结构里,对于标准循环前缀(Normal CP,Normal Cyclic Prefix),一个时隙包含7个长度为66.7微秒(us)的符号,其中第一个符号的循环前缀(CP)长度为5.21us,其余6个符号的CP长度为4.69us;对于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P,Extended Cyclic Prefix),一个时隙包含6个符号,所有符号的CP长度均为16.67us。
LTE系统的版本号对应于R8(Release8),LTE-A系统的版本号对应于R10(Release10)。在R8和R10版本中都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 Channel)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在一个子帧中,PDCCH一般配置在前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上发送,一般称前N个OFDM符号为控制信道区域。一般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紧接着控制信道区域传输,以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对(PRB pair)为单位进行占用。
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 format)分为以下几种:DCI format0、DCI format1、DCIformat1A、DCI format1B、DCI format1C、DCI format1D、DCI format2、DCI format2A、DCIformat2B、DCI format2C、DCI format3、DCI format3A和DCI format4;其中:
DCI format0和DCI format4用于指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 Channel)的调度;DCI format1、DCI format1A、DCI format1B、DCI format1C以及DCI format1D用于指示一个PDSCH码字调度的不同模式;DCI format2、DCI format2A、DCIformat2B以及DCI format2C用于指示空分复用的不同模式;DCI format3、DCI format3A用于指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PUSCH的功率控制指令的不同模式。
PDCCH传输的物理资源以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为单位,一个CCE的大小为9个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即36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一个PDCCH可能占用1、2、4或者8个CCE。对于占用1、2、4、8个CCE的这四种PDCCH大小,采用树状的聚合(Aggregration),即占用1个CCE的PDCCH可以从任意CCE位置开始占用;占用2个CCE的PDCCH从偶数CCE位置开始;占用4个CCE的PDCCH从4的整数倍的CCE位置开始;占用8个CCE的PDCCH从8的整数倍的CCE位置开始。
针对每个聚合等级(Aggregration level)定义一个搜索空间(Search space),包括公有(common)搜索空间和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专有(UE-Specific)搜索空间。公有搜索空间承载的是与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以及寻呼(Paging)相关的公有信息;UE专用的搜索空间承载的是UE各自的上下行调度授权信息。UE在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时,应检测聚合等级为4和8的各一个公共搜索空间,以及聚合等级为1、2、4、8的各一个UE专有搜索空间,公共搜索空间和UE专有搜索空间可以重叠。具体的检测次数和对应的搜索空间如表1所示:
表1
在R10之后的版本中,为了提高控制信道的传输容量,支持更多用户的控制信令,开辟新的控制信道区域,称为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如图3所示,带宽为BW,斜线部分为PDCCH,竖线部分为ePDCCH,网格部分为PDSCH,ePDCCH占用的资源位置为原来PDSCH占用的位置。
对于ePDCCH中公有搜索空间的设计,目前尚未展开研究,尽管现有技术可以使用PDCCH区域的公有搜索空间进行公有信息的发送,但是仍然无法解决新载波类型(NCT,NewCarrier Type)独立运营、低成本终端(Low Cost UE)接入大带宽系统的问题,这两种情况可能无法使用PDCCH区域的公有搜索空间进行公有信息的发送,并且异构网中公有搜索空间干扰问题也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为: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物理广播信道(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基站收到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基站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资源元素(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或两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包括:
固定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为: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物理小区ID(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的确定,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为: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UE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UE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UE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UE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搜索空间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UE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UE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UE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为: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或两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包括: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为: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的确定,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UE,该UE包括:第二确定模块、信息接收模块;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增强搜索空间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在DMRS端口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如此,能够在NCT独立运营和低成本终端接入大带宽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增强搜索空间传输下行控制信息,解决无法使用PDCCH区域的搜索空间进行下行控制信息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FDD系统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TDD系统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子帧中ePDCCH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现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子帧中第一种增强搜索空间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子帧中第二种增强搜索空间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子帧中第三种增强搜索空间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子帧中第四种增强搜索空间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子帧中第五种增强搜索空间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现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具体的,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预定义图5所示的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图6所示的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图7所示的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图8所示的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图9所示的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优选为1或2或4或8或16或32;图5-9中带宽表示为BW,斜线部分表示为PDCCH,所述PDCCH占用0-4个OFDM符号,竖线部分表示为ePDCCH,网格部分表示为PDSCH;
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为自然数,优选值为6或15或25;h为自然数,优选为25或50;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4或5个OFDM符号;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3或4个OFDM符号;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参数:子帧编号、OFDM起始符号、频域位置、N值;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基站收到RRC信令之前,可以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可以称为第二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基站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在本步骤之前,需要确定参数配置情况,所述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可用RE数量、PRB对个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等;
所述子帧类型分为一般(Normal)子帧和特殊子帧;
所述CP类型分为一般标准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
所述系统带宽包括:1.4MHz、3MHz、5MHz、10MHz、20MHz;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Format0、Format1、Format1A、Format1B、Format1C、Format1D、Format2、Format2A、Format2B、Format2C、Format3、Format3A、Format4;
所述可用RE数量指在一个PRB对中可为PDSCH使用RE数;
所述PRB对个数为N,N为自然数;
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是指PBCH所承载的MIB消息;
所述终端类型有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两种;
所述载波类型包括常规分量载波(又称兼容分量载波)和新类型分量载波。
步骤102:基站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所述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的控制信息格式、聚合等级和候选集、传输模式可以独立配置;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可以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固定值可以为一种或两种;
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2、4、8、16、32,候选集数量为8、6、4、2;所述固定值为两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8和16或4和8,候选集数量为4和2或2和1;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具体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X优选为104;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N优选为1、2、4、8;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具体包括: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下时频位置与现有DMRS相同,但是定义的端口号不同;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具体可以是: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所述固定端口包括与D-eCCE中eREG端口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如图10所示,该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1、信息发送模块12;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发送模块12,用于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优选为1或2或4或8或16或32;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又称兼容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参数:子帧编号、OFDM起始符号、频域位置、N值;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可以称为第二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所述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的控制信息格式、聚合等级和候选集、传输模式可以独立配置;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可以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固定值可以为一种或两种;
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2、4、8、16、32,候选集数量为8、6、4、2;所述固定值为两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8和16或4和8,候选集数量为4和2或2和1;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X优选为104;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N优选为1、2、4、8;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下时频位置与现有DMRS相同,但是定义的端口号不同;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所述信息发送模块12,具体还用于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所述固定端口包括DMRS端口与D-eCCE中eREG端口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具体的,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UE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UE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优选为1或2或4或8或16或32;
所述UE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UE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为自然数,优选值为6或15或25;h为自然数,优选为25或50;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4或5个OFDM符号;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3或4个OFDM符号;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参数:子帧编号、OFDM起始符号、频域位置、N值;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UE收到RRC信令之前,可以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可以称为第二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UE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在本步骤之前,需要确定参数配置情况,所述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可用RE数量、PRB对个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等;
所述子帧类型分为一般(Normal)子帧和特殊子帧;
所述CP类型分为一般标准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
所述系统带宽包括:1.4MHz、3MHz、5MHz、10MHz、20MHz;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Format0、Format1、Format1A、Format1B、Format1C、Format1D、Format2、Format2A、Format2B、Format2C、Format3、Format3A、Format4;
所述可用RE数量指在一个PRB对中可为PDSCH使用RE数;
所述PRB对个数为N,N为自然数;
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是指PBCH所承载的MIB消息;
所述终端类型有LTE终端和低成本终端两种;
所述载波类型包括常规分量载波和新类型分量载波。
步骤202:UE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可以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固定值可以为一种或两种;
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2、4、8、16、32,候选集数量为8、6、4、2;所述固定值为两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8和16或4和8,候选集数量为4和2或2和1;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具体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X优选为104;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N优选为1、2、4、8;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具体包括: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下时频位置与现有DMRS相同,但是定义的端口号不同;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具体可以是: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所述固定端口包括与D-eCCE中eREG端口一致。
基于上述接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UE,如图12所示,该UE包括:第二确定模块21、信息接收模块22;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21,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接收模块22,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1,具体用于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1,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1,具体还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优选为1或2或4或8或16或32;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1具体还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为自然数,优选值为6或15或25;h为自然数,优选为25或50;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4或5个OFDM符号;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优选为第3或4个OFDM符号;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时频位置指示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参数:子帧编号、OFDM起始符号、频域位置、N值;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1,具体还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可以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可以称为第二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2,具体用于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可以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固定值可以为一种或两种;
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2、4、8、16、32,候选集数量为8、6、4、2;所述固定值为两种时,优选的聚合等级为8和16或4和8,候选集数量为4和2或2和1;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2具体还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X优选为104;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N优选为1、2、4、8;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2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下时频位置与现有DMRS相同,但是定义的端口号不同;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兼容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2,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22,具体还用于根据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在DMRS端口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所述固定端口包括DMRS端口与D-eCCE中eREG端口一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实现过程和原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时频域固定、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预定义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和紧接着PDCCH之后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两个边带上的4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固定有两种,分别为8和16,所对应的候选集为4和2;在所述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为Format1C,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端口(port)107和109,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采用port7传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时频域固定、频域偏移、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预定义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和紧接着PDCCH之后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等间隔映射的4个PRB对,并根据PCI进行频域循环移位;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固定有两种,分别为8和16,所对应的候选集为2和1;在所述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为Format1A,采用集中式映射,且集中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所用DMRS占用24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采用port7传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通过信令通知、频域固定、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端口受指示;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部分子帧{1,2,3,4,6,7,8,9},通过PBCH承载2bit通知该配置持续的周期,所述周期优选为集合{40ms、80ms、120ms、160ms}中的一个,使用紧接着PDCCH之后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5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4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4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8,候选集数量为2;聚合等级在N=2和子帧类型为MBSFN子帧时,聚合等级为4,候选集数量为4;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1A,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中,所用DMRS占用12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传输端口根据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分量载波类型为NCT、时域频域固定、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和全部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10MHz系统带宽等间隔的4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104,确定聚合等级为4和8,候选集数量分别为4和2;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1A,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中,所用DMRS占用24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天线端口采用port7或8、SCID预定义为0,X=PCI。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低成本终端时域频域固定、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指的类型为低成本终端确定增强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部分子帧{1,2,3,4,6,7,8,9}和紧接着PDCCH之后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1.4MHz系统带宽中心频点固定连续2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2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2和4,候选集数量分别为4和2;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Compact DCI format,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固定使用port107,所用DMRS占用12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天线端口固定采用port7、SCID预定义为0。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通过2套信令通知、频域固定、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端口受指示;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通过PBCH承载2bit通知OFDM起始符号位置,其中1bit通知LTE终端OFDM符号起始位置为集合{3、4}中第4个OFDM符号,1bit通知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为集合{4、5}中第5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占用5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2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2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扩展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2和4,候选集数量分别为2和1;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1A,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所用DMRS占用12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传输端口根据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分量载波类型为NCT、时域固定、频域通过两次通知、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端口受指示;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预定义OFDM起始符号为从第一个OFDM开始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预定义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2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2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4和8,候选集数量分别为4和2;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1A,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所用DMRS占用12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传输端口根据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在收到RRC信令通知之后,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预定义OFDM起始符号为从第一个OFDM开始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根据RRC信令,确定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4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4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时,聚合等级为8和16,候选集数量分别为2和1;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2C,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9,所用DMRS占用24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天线端口采用port7、SCID预定义为0,X=PCI。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分量载波类型为NCT、第二公有搜索空间、时域固定、频域通过两次通知、聚合等级固定、传输方式固定、端口受指示;实现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预定义OFDM起始符号为从第一个OFDM开始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预定义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2个PRB对;增强第二公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预定义OFDM起始符号为从第一个OFDM开始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预定义占用10MHz系统带宽边带的2*2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增强公有搜索空间的聚合等级在N=2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4和8,候选集数量分别为4和2;增强第二公有搜索空间的聚合等级在N=4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4、8和16,候选集数量分别为4、2和1;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1A,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8,所用DMRS占用12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传输端口根据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增强第二公有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为Format2C,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9中,所用DMRS占用24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用户专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传输端口根据下行控制信息指示;
在收到RRC信令通知之后,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在时域上为全部子帧,预定义OFDM起始符号为从第一个OFDM开始的所有OFDM符号,在频域上根据RRC信令通知占用10MHz系统带宽的中心频点连续的4个PRB对;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在N=4和循环前缀类型为标准循环前缀时,聚合等级为8和16,候选集数量分别为2和1;在增强搜索空间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ePDCCH承载增加天线端口/SCID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为Format2C,采用分布式映射,且分布式的eREG交替选择port107和109,所用DMRS占用24个RE;所述ePDCCH调度承载有公有信息的PDSCH采用基于DMRS的传输模式,天线端口采用port7、SCID预定义为0,X=PCI。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5)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循环前缀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物理资源块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基站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时分双工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长期演进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基站根据物理广播信道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搜索空间可以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基站收到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基站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资源元素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或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包括:
固定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为: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物理小区ID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传输方式的确定,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作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一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23.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UE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为: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为:在时域上UE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为:在频域上UE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
所述UE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所述UE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所述UE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搜索空间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在UE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UE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在所述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为: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为用户专有信息和公有信息,或者,仅为用户专有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是固定值或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下行控制信息格式、PRB对中可用RE数量、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值为一种或两种。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包括: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的确定,包括: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确定,为: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的确定,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采用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DMRS端口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动态选择。
36.一种UE,其特征在于,该UE包括:第二确定模块、信息接收模块;其中,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上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为:UE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包括:预定义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或者,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为以下一种:子帧类型、CP类型、系统带宽、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终端类型、分量载波类型。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时域上预定义所有子帧或除0、5子帧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或除PDCCH占用的OFDM符号起始位置外的位置,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在频域上预定义频域两个边带2*N个PRB对、或等间隔映射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1.4M带宽上离散的N个PRB对、或中心频点固定连续N个PRB对、或PRB编号最前的N个PRB对,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增强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其中N值为自然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
根据小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大带宽时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所述小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小于等于k个PRB;所述大带宽是指系统带宽大于等于h个PRB;其中k、h为自然数;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MBSFN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
或,根据一般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TDD特殊子帧中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LTE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低成本终端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常规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与新类型分量载波的OFDM符号的起始位置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或,根据PBCH携带的时频位置指示信令确定增强搜索空间时域和频域位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搜索空间是增强公有搜索空间或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
所述增强搜索空间为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还用于在收到RRC信令之前,预定义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在收到RRC信令之后,根据所述RRC信令确定所述增强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并检测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ePDCCH传输方式,按照确定的PDSCH传输模式、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和使用的聚合等级及候选集数量、以及检测到的ePDCCH传输方式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
根据系统带宽为小带宽或大带宽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LTE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不同格式确定对应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PRB对中可用RE数量是否大于门限值X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和/或,根据配置的用作传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PRB对个数是否大于门限值N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
固定基于DMRS时频位置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MBSFN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子帧类型为一般子帧或TDD特殊子帧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终端类型为一般终端或低成本终端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和/或,根据分量载波类型为常规分量载波或新类型分量载波确定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PDSCH传输模式。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采用固定端口或根据PCI、子帧索引、子帧类型、CP类型、终端类型、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指示、分量载波类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确定所述PDSCH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端口。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分布式映射或集中式映射的ePDCCH传输方式,在DMRS端口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5984.2A CN103716274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3/082957 WO2014048232A1 (zh) | 2012-09-29 | 2013-09-04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4/425,571 US9930649B2 (en) | 2012-09-29 | 2013-09-0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EP13842529.3A EP2884710B1 (en) | 2012-09-29 | 2013-09-0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5984.2A CN103716274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6274A CN103716274A (zh) | 2014-04-09 |
CN103716274B true CN103716274B (zh) | 2018-08-07 |
Family
ID=5038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75984.2A Active CN103716274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0649B2 (zh) |
EP (1) | EP2884710B1 (zh) |
CN (1) | CN103716274B (zh) |
WO (1) | WO20140482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6842A1 (en) * | 2009-04-27 | 2010-11-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ference signals for positioning measurements |
CN103379594B (zh) * | 2012-04-28 | 2018-0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令发送方法及控制信令处理装置及终端 |
US20150280881A1 (en) * | 2012-10-10 | 2015-10-0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stand-alone new carrier type |
CN104936206A (zh) * | 2014-03-20 | 2015-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103856B2 (en) * | 2015-05-12 | 2018-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for low latency |
US10285117B2 (en) * | 2015-05-21 | 2019-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s and non-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s |
CN106455069B (zh) * | 2015-08-11 | 2022-02-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
WO2017024563A1 (zh) * | 2015-08-12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7070812A1 (zh) * | 2015-10-26 | 2017-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
CA3008673C (en) | 2015-12-18 | 2023-01-24 | Cornelius Hellge |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end-to-end latency |
WO2017107686A1 (zh) * | 2015-12-23 | 2017-06-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窄带系统中搜索空间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6961315B (zh) | 2016-01-11 | 2020-03-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窄带pbch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027177B (zh) * | 2016-01-29 | 2019-1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6793136B (zh) * | 2016-05-09 | 2018-11-16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
BR112018073215A2 (pt) | 2016-05-13 | 2019-02-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odo de envio de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de enlace descendente, método de detecção de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de enlace descendente, e dispositivo |
CN107888333B (zh) * | 2016-09-30 | 2020-12-08 | 株式会社Kt | 经由用于覆盖扩展的上行链路信道收发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11825482B2 (en) * | 2016-10-03 | 2023-1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control channels |
RU2733064C1 (ru) * | 2016-12-19 | 2020-09-29 |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WO2018126453A1 (zh) | 2017-01-06 | 2018-07-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
KR20180081669A (ko) * | 2017-01-06 | 2018-07-17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차세대 무선 액세스망을 위한 공용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170877A1 (zh) * | 2017-03-24 | 2018-09-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
KR102318438B1 (ko) | 2017-04-26 | 2021-10-2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mrs 위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585736B (zh) * | 2017-05-08 | 2022-04-19 | 极光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US11115868B2 (en) * | 2017-05-15 | 2021-09-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80062B2 (en) | 2017-06-29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viding protection for information delivered i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 |
EP3648513A4 (en) * | 2017-07-31 | 2020-06-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9391957B (zh) * | 2017-08-10 | 2022-01-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737754B (zh) * | 2017-08-11 | 2021-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710233B (zh) * | 2017-11-17 | 2024-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
WO2019126975A1 (zh) * | 2017-12-26 | 2019-07-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913420B (zh) * | 2018-09-17 | 2023-04-07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多个pdcch的检测、指示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EP3857789A1 (en) * | 2018-09-28 | 2021-08-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
CN111757482B (zh) * | 2019-03-29 | 2022-12-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搜索空间时域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WO2020237489A1 (zh) * | 2019-05-27 | 2020-1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71163A1 (en) * | 2008-12-15 | 2011-10-05 | Nokia Corporation | Downlink control and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configuration for extended bandwidth system |
WO2010087177A1 (ja) | 2009-01-30 | 2010-08-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cce割当方法 |
US20100254329A1 (en) * | 2009-03-13 | 2010-10-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1998509B (zh) | 2009-08-28 | 2013-0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搜索空间、候选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934383B (zh) | 2010-04-07 | 2015-09-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载波接合系统中的pdcch监视方法和设备 |
US9277540B2 (en) | 2010-05-12 | 2016-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TW201208436A (en) * | 2010-05-26 | 2012-02-16 | Ind Tech Res Inst |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ontrol channel sear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CN101945403B (zh) | 2010-08-06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用户专有搜索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469048B (zh) | 2010-11-18 | 2015-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625456B (zh) * | 2011-02-01 | 2017-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8711790B2 (en) * | 2011-02-11 | 2014-04-29 | Nokia Corporation | DL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enhancement |
US9923659B2 (en) * | 2011-03-01 | 2018-03-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y terminal in multinode system |
CN102170703A (zh) * | 2011-05-11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的信息收发方法及设备 |
KR101943821B1 (ko) * | 2011-06-21 | 2019-01-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WO2013022261A2 (en) * | 2011-08-11 | 2013-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xtens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315870B (zh) | 2011-09-30 | 2017-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2378366B (zh) | 2011-09-30 | 2018-04-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令的资源位置通知方法及系统 |
WO2013125873A1 (ko) * | 2012-02-21 | 2013-08-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US9635658B2 (en) * | 2012-02-27 | 2017-04-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daptation of control signaling transmissions to variations in respective resources |
US9924498B2 (en) * | 2012-03-12 | 2018-03-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ng a cell identifier based on a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US9526091B2 (en) * | 2012-03-16 | 2016-12-2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119197B2 (en) * | 2012-05-22 | 2015-08-2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ay scheduling |
CN103457709B (zh) * | 2012-05-31 | 2018-05-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
US9769811B2 (en) * | 2012-09-17 | 2017-09-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3686772A (zh) * | 2012-09-20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型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CN103795514B (zh) * | 2012-11-02 | 2017-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ePDCCH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CN103874096B (zh) * | 2012-12-18 | 2017-1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检测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
US20160345311A1 (en) * | 2015-05-22 | 2016-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cheduling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shortened time duration |
-
2012
- 2012-09-29 CN CN201210375984.2A patent/CN103716274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04 EP EP13842529.3A patent/EP288471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04 US US14/425,571 patent/US9930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04 WO PCT/CN2013/082957 patent/WO201404823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37604A1 (en) | 2015-08-20 |
CN103716274A (zh) | 2014-04-09 |
EP2884710A4 (en) | 2015-12-16 |
WO2014048232A1 (zh) | 2014-04-03 |
EP2884710A1 (en) | 2015-06-17 |
US9930649B2 (en) | 2018-03-27 |
EP2884710B1 (en) | 2025-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6274B (zh)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0266454B (zh) | 用于接收系统信息块的装置 | |
EP2919538B1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 |
KR102768021B1 (ko) | 브로드캐스트 채널 반복 | |
EP3809624B1 (en) | Narrowband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 |
EP2903334B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1039696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and frequency hopping for MTC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991263B (zh) | 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配置、下行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EP284398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pdcch transmission and blind detection | |
KR101366708B1 (ko) |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2546134B (zh) |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EP3032904B1 (en) |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 |
CN110266453B (zh) | 盲检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645506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 |
EP2797371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
EP3282622A1 (en) | Method for realizing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base station | |
EP3269070A1 (en) | Dmrs based dl for low latency | |
WO2013170227A1 (en) |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 for a stand-alone new carrier type (nct) | |
EP3018851A1 (en) |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 |
CN109347608B (zh) |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209331A (zh) | 消息传输方法、解调方法、传输装置及解调装置 | |
CN106961735B (zh) | 资源的使用方法及装置 | |
US20130265949A1 (en) |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13077517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13615222A (zh) | 在支持机器类型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紧急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